搜尋結果: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

共找到 8 筆結果(第 1-8 筆)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100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啓倫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0443 號),被告於偵查中自白犯罪,本院合議庭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 刑,爰不經通常訴訟程序(原案號:114年度易字第120號),裁 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吳啓倫犯攜帶兇器竊盜罪,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扣案之油壓剪貳支沒收。   事實及理由 一、犯罪事實:吳啓倫於民國113年9月19日10時30分許攜帶客觀 上可為兇器使用之老虎鉗2支、板手1支、六角板手1支、油 壓剪2支及柴刀1支等工具,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 型機車搭載王玉麟,途經雲林縣○○鄉○○村○○000號無人居住 之民宅(下稱本案民宅),見四處無人且王玉麟已經睡著之 際,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攜帶兇器竊盜之犯意, 獨自進入本案民宅,並持油壓剪將李權麒所有、垂落在屋簷 旁之電線乙批剪斷取走,得手後離開上址,並騎乘上開機車 搭載王玉麟離去(王玉麟所涉竊盜犯嫌,業經檢察官為不起 訴之處分確定)。 二、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吳啓倫於警詢及偵訊時均坦承不諱 ,核與證人即被害人李權麒於警詢時之證述、證人王玉麟於 警詢即偵訊時之供述大致相符,並有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 口湖分駐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偵辦竊盜案認 領收據及刑案現場照片在卷可佐,足見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 事實相符,其犯行均堪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按所謂住宅,雖不以行竊時有人住居為必要,但仍需屬於人 類日常所居住之處所始足該當。本案依證人即被害人於警詢 時證稱:本案民宅已經很久沒有居住了,平常也沒有人住等 語,可知本案民宅於案發時並非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甚 明,則被告侵入該房屋行竊,自不該當於刑法第321條第1項 第1款之加重條件。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 第3款之攜帶兇器竊盜罪。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正值青壯年,不思以己 力正當賺取財物,存有不勞而獲之心,竟持以客觀上可為兇 器使用之油壓剪,將被害人所有、垂落在本案民宅屋簷旁之 電線剪斷並帶走,企圖變賣以獲取不法財物,顯然欠缺尊重 他人財產權之觀念,所為實值非難。惟本院念及被告於偵查 過程就本案犯行即已坦認不諱,犯後態度尚可,並考量其本 案所竊取之物價值非高、所採取之手段尚非激進,對於社會 秩序之影響及破壞亦非嚴重之犯罪情節,再兼衡以被告於偵 查中自述國小畢業之教育程度,職業係工人,家庭經濟狀況 勉持之生活處遇,暨被害人於警詢時稱無意提起告訴及民事 賠償請求之意見,以及被告過去之前科素行等一切情狀,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沒收部分  ㈠扣案之油壓剪2支,為被告所有,乃供被告本案犯罪所用之物 ,爰依刑法第38條第2項本文宣告沒收。  ㈡被告所竊得之電線乙批,乃其本案犯罪所得,然既經發還予 被害人,有偵辦竊盜案認領收據可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5 項之規定,本院自無從再予宣告沒收。至於本案其餘扣案之 物,則無證據證明乃供被告本案犯行所用之物,爰均不予宣 告沒收。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1項、第450 條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柯木聯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趙于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記本案論罪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 犯前條第一項、第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六月以上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 二、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六、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 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27

ULDM-114-簡-100-20250327-1

港簡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港簡字第179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啓倫 王玉麟 上列被告等因妨害公務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 3年度速偵字第56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吳啓倫共同犯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罪,處有期徒刑 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王玉麟共同犯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罪,處有期徒刑 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吳啓倫於民國113年9月19日17時36分前某時許,騎乘車牌號 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本案機車)搭載王玉麟, 2人身上帶有毒品,本案機車腳踏墊上並放置有其等竊盜所 得之電線及竊盜所用之工具(2人所涉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竊盜等罪嫌,另由檢警偵辦,不在本案審理範圍)。嗣 於113年9月19日17時36分許,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 駐所所長陳智偉、警員吳華裕(下稱警員2人)執行查捕逃 犯勤務,途經雲164線蚵寮段時,見毒品人口王玉麟搭乘本 案機車,且本案機車腳踏墊處放置有不明物品,遂上前向吳 啓倫、王玉麟表明警察身分,請其等停車受檢,惟吳啓倫、 王玉麟見狀,吳啓倫隨即騎乘本案機車搭載王玉麟加速逃逸 ,警員2人遂駕駛車輛尾隨在本案機車後方,於同日時40分 許,行至雲林縣口湖鄉過港抽水站旁時,因前方道路封閉, 吳啓倫騎乘本案機車欲迴轉,見警員2人在前方,吳啓倫、 王玉麟竟共同基於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之犯意聯 絡,王玉麟要求吳啓倫騎乘機車往前衝,吳啓倫即騎乘本案 機車朝警員處衝撞,警員吳華裕為防止吳啓倫、王玉麟逃逸 ,遂撲向本案機車,警員2人制伏吳啓倫、王玉麟,警員吳 華裕因而受有右上肢多處擦挫傷之傷害(吳啓倫、王玉麟所 涉傷害罪嫌部分,未據告訴),吳啓倫、王玉麟以此等方式 ,對於警員2人依法執行職務時施以強暴。 二、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吳啓倫、王玉麟(下稱被告2人) 於偵訊中均坦承不諱(見速偵卷第51至54頁),並有雲林縣 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113年9月19日職務報告(見速偵 卷第40頁正反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診斷證明書 (見速偵卷第41頁)、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所14人勤 務分配表(見速偵卷第42頁)、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見速偵 卷第43頁)、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搜索扣押筆 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見速偵卷第31至33頁反面)、雲林縣 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見 速偵卷第35至37頁)、贓物認領收據(見速偵卷第39頁)、 各1份在卷可稽,足認被告2人上開任意性自白均與事實相符 ,堪以採信。本件事證已臻明確,被告2人犯行均洵堪認定 ,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2人所為,均係犯刑法第135條第3項第1款之駕駛動力 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罪。被告2人對上開犯行,有犯意聯 絡及行為分擔,依刑法第28條規定,為共同正犯。又被告2 人雖同時施暴於數位警員,然僅侵害國家公務執行之單一國 家法益,仍屬單純一罪。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衡酌被告吳啓倫前因施用第二級 毒品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虎簡字第232號判決判處有期徒 刑3月確定,於113年4月1日(5年內)易科罰金執行完畢; 被告王玉麟前因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簡字第253號判 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入監執行,於113年8月2日(5年 內)徒刑執行完畢出監等情,有其等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各1份存卷可參,被告2人素行均難謂良好。其等於本案中 恣意對依法執行職務之警員施以強暴,未能尊重國家公權力 之行使,過程中更造成警員吳華裕受有傷害,法治觀念薄弱 ,實屬不該。參酌被告2人本件犯行之動機、手段、情節、 分工情形等節,並念及其等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暨被告吳 啓倫自陳學歷國小畢業、職業工、家庭經濟狀況勉持、我有 向警員道歉等語;被告王玉麟自陳學歷國小肄業、待業中、 家庭經濟狀況貧寒、我有向警察道歉,希望可以從輕量刑等 語(見警詢筆錄受詢問人欄之記載、速偵卷第52、54頁)等 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均依刑法第41條第 1項前段規定,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454條第1項,逕以簡易 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書送達後2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須附繕本),經本庭向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提起 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周甫學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北港簡易庭 法 官 黃郁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洪明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2-27

ULDM-113-港簡-179-20250227-1

港簡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港簡字第191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蘇業揚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2 年度偵字第10878號),本院北港簡易庭判決如下:   主   文 蘇業揚犯妨害公務執行罪,處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證人即在場目擊者 王進興之證述」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之記載(如附件)。 二、按侮辱公務員罪,應限於行為人對公務員之當場侮辱行為, 係基於妨害公務之主觀目的,且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之 情形(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 蘇業揚對執行勤務之警員即被害人王勝志、侯冠宇反覆多次 以「幹」、「你是小狗」、「你是誰的狗」、「幹」、「幹 你娘」等語出言辱罵,係於被害警員執行公務時,當場對其 等所為之言論等情,業經檢察官勘驗屬實,有臺灣雲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勘驗筆錄1份在卷可稽(偵卷第59至60頁), 足見被告所為並非一時情緒反應之言語辱罵,而具有妨害公 務執行之主觀目的,且所為已足以干擾被害人2人執行公務 甚明。又按第135條第1項之強暴,乃指一切有形力即物理力 之行使而言,不論直接或間接、對人或對物均屬之,被告於 警員依法執行職務時,徒手揮擊致傷,自屬強暴行為之實施 。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1項之妨害公務執行罪 及同法第140條前段之侮辱公務員罪。 三、被告於被害人2人依法執行職務之際,先後以上開言語對其 等辱罵,並以徒手攻擊之方式施強暴,妨害員警為逮捕之公 務執行,各係基於單一侮辱公務員及妨害員警執行公務之犯 意,於密切之時間實施,侵害相同國家法益,各行為之獨立 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觀念難以強行區隔,在刑法評價上 ,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 ,較為合理,應論以一接續犯行為。又刑法妨害公務罪,係 屬侵害國家法益之罪,而非保護公務員個人之法益,被告雖 各以一接續行為對依法執行職務之警員2人出言侮辱、施以 強暴,妨害上開警員依法執行職務,惟被害之國家法益仍屬 單一,應僅成立單一之侮辱公務員罪及妨害公務執行罪。再 被告所犯上開二罪,係在同一妨害公務之犯罪決意下所為, 且實行之時、地此間有部分合致,具有行為局部之同一性, 依一般社會通念,評價為一行為方符合刑罰公平原則,核屬 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一重之妨害公務執 行罪處斷。 四、爰審酌被告因不滿警員執行勤務之方式,竟當場對依法執行 職務之警員施以侮辱及強暴行為,所為不僅蔑視國家公權力 之正當行使,更侵害警察機關執行職務之嚴正性,已影響社 會秩序及國家公權力之執行,並對執行勤務員警之人身安全 造成侵害,所為實屬不該,應予嚴正非難;惟念及被告犯後 尚知坦承犯行,堪認其已坦認錯誤,知所悔悟,參以被告並 無前科,素行尚可,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 按,並考量被告本案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所生危害等 犯罪情節,兼衡其於警詢時自陳大學肄業之教育程度,富裕 之家庭經濟狀況,及領有中度第1類身心障礙證明之身心狀 況(偵卷第12、38頁;本院卷第13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 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五、應適用之法律(僅引程序法):   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書送達後2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須附繕本),經本庭向本院管轄第二審合議庭提起上 訴。 本案經檢察官程慧晶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北港簡易庭  法 官  鄭媛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麗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140條 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 然侮辱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2年度偵字第10878號   被   告 蘇業揚(年籍詳卷)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 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蘇業揚於民國112年10月22日上午10時53分許,在王進興位 於雲林縣○○鄉○○村○○路000號住處前無端謾罵,經王進興報 案後,由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員警王勝志、侯 冠宇前往處理。而於同日上午10時58分許,王勝志、侯冠宇 在蘇業揚位於雲林縣○○鄉○○街0號住處詢問上開情事時,蘇 業揚明知王勝志、侯冠宇係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竟基於 侮辱公務員及妨害公務之接續犯意,先對王勝志、侯冠宇辱 罵「幹」、「你是小狗」等語,並於王勝志、侯冠宇以妨害 公務現行犯逮捕壓制蘇業揚之過程中,接續對王勝志、侯冠 宇辱罵「幹」、「幹你娘」等語,且徒手揮擊王勝志之面部 ,導致王勝志受有左臉部擦傷(4.5公分、包含下眼皮), 以此強暴方式妨害王勝志依法執行職務(蘇業揚涉犯傷害及 公然侮辱之部分,均未據告訴)。嗣經員警當場逮捕,而查 悉上情。 二、案經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蘇業揚於警詢時及偵訊中坦承不諱 ,並有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員警工作紀錄簿、 員警職務報告、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下崙、金湖所 13人勤務分配表、檢察官勘驗筆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 醫院診斷證明書各1份、密錄器影片光碟1片等在卷可稽,足 認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本案事證明確,其犯嫌堪 以認定。 二、按刑法妨害公務罪所處罰者,在其妨害國家公務之執行,為 侵害國家法益,並非侵害個人法益之罪,如對於公務員2人 以上依法執行勤務時,施強暴脅迫或當場侮辱,仍屬單純一 罪,並無刑法第55條想像競合犯之適用(最高法院85年度台 非字第238號判決意旨參照)。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 35條第1項之對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施強暴脅迫及同法第1 40條之對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等罪嫌。而被告接 續辱罵及攻擊在場執行職務員警之行為,係於密切接近之時 地實施,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觀念,難以 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較為 合理,請論以接續犯。又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開2罪嫌 ,為想像競合犯,請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以對依 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施強暴脅迫罪處斷。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1  月  13  日                檢 察 官 程 慧 晶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1  月  27  日                書 記 官 林 于 芯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第1項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 3 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140條 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 然侮辱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0 萬元以下罰金。

2025-02-24

ULDM-112-港簡-191-20250224-1

上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廢棄物清理法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更一字第5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王子奇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不服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 1年度訴字第674號中華民國112年4月17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2478號),提起上訴,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刑之部分撤銷。 王子奇處有期徒刑壹年。   理 由 一、按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定有明文。上訴人即被告王子奇(下 稱被告)不服原審判決提起上訴,於審理中表示僅就刑一部 不服上訴,故本件上訴範圍為原判決刑之部分,關於量刑以 外部分,即不在本院審理範圍,並均為量刑基礎,先予敘明 。 二、被告上訴意旨略以:請依自首規定減輕其刑,以利回歸照顧 家庭等語。 三、經查:   ㈠被告於坐落雲林縣○○鄉○○段○○○○○○段○000○000地號土地上 堆置廢棄物,經雲林縣環境保護局於民國111年1月20日到 場稽查,現場並無行為人,同年2月22日,被告至該局說 明為其堆置等情,嗣於同年4月13日,該局將被告違反廢 棄物清理法案件函送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此有該局移送 函、環境稽查工作紀錄、現場稽查照片、被告到局說明照 片等資料附卷可憑(見他字698卷第3至13、17至19頁)。 另於同年3月21日,有偵查犯罪職權之警員陳舜宜到上開 土地調查,並將現場邱柏登、盧永傑、饒原富帶回雲林縣 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下簡稱分駐所),被告亦有至 分駐所,在稽查單上簽名及製作警詢筆錄,不記得如何知 悉被告涉案等情,業據證人即警員陳舜宜於原審結證明確 ,並有稽查單、被告警詢筆錄足憑(見偵卷第11至51、95 頁、上訴卷第129至136頁)。依上各情,雲林縣環境保護 局於同年4月13日將被告函送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前,被 告即於同年3月21日向警員陳舜宜坦承犯行而接受裁判, 復無從確認警員於被告坦承前即已知悉犯行,自應從寬認 定被告合乎刑法第62條之自首要件,並減輕其刑。   ㈡原審予以科刑,固非無見。惟被告應構成自首,已如前述 ,原判決漏未審酌,應有未當,被告上訴指摘原判決量刑 不當,為有理由,自應由本院撤銷改判。審酌被告明知其 未依規定取得一般事業廢棄物清理許可文件,竟與吳哲源 共同提供坐落○○段第000、000、000地號土地上堆置廢棄 物,從事一般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業務,所為已 妨害環境保護主管機關對於廢棄物之監督管理,且影響環 境衛生,危害國民身心健康,兼衡被告提供土地堆置廢棄 物及從事一般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業務之時間, 及犯罪後坦承犯行,且曾於111年12月26日就○○段000、00 0地號土地所堆置之廢棄物提送廢棄物處置計畫書予雲林 縣環保局,經該局要求補正,但迄今均未提出補正資料; 而就○○段000地號土地,被告迄今尚未提出任何廢棄物處 置計畫供該環保局審核之犯後態度,有雲林縣環境保護局 113年1月10日函在卷可查(見上訴卷第173頁),另酌以 被告自陳○○肄業之智識程度、從事環保再利用之工作、○ 婚,有○名未成年子女之生活及經濟狀況(見上訴卷第288 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第二項所示之刑。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 99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62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全成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郭玫利                    法 官 曾子珍                    法 官 林臻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宜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千5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任意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 二、事業負責人或相關人員未依本法規定之方式貯存、清除、處   理或再利用廢棄物,致污染環境。 三、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提供土地回填、堆置廢棄物。 四、未依第 41 條第 1 項規定領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   ,從事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或未依廢棄物清除、處理   許可文件內容貯存、清除、處理廢棄物。 五、執行機關之人員委託未取得許可文件之業者,清除、處理一   般廢棄物者;或明知受託人非法清除、處理而仍委託。 六、公民營廢棄物處理機構負責人或相關人員、或執行機關之人   員未處理廢棄物,開具虛偽證明。

2025-01-22

TNHM-113-上更一-53-20250122-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778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于仁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6362 號),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本院裁定改 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王于仁犯攜帶兇器竊盜罪,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1,000元折算1日。緩刑2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應依 如附件一和解書所載之金額,及如附件二所示之履行方式履行損 害賠償義務,及應於判決確定日起1年內接受法治教育2場次。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應補充增列「被告王于仁 於本院訊問、準備程序及審理時之自白(本院卷第31至36、 41至46頁)」及如附表所示之證據資料外,其餘均引用檢察 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三)。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3款之攜帶兇器竊盜罪 。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所示前科紀錄之素行(本院卷第5至6頁),又被告 為智識能力正常之成年人,竟不思以正當勞力獲取所需,而 持客觀上足為兇器之剪刀為本案犯行,顯然欠缺尊重他人財 產權之觀念,所為實有不該。又參酌被告雖持剪刀為本案竊 盜犯行,然未見暴力情節,其犯後坦承不諱,並與告訴人達 成和解,犯後態度尚佳。又被告自述其學歷為高中肄業,擔 任臨時工,未婚無子女之家庭生活經濟狀況,暨其犯罪動機 、目的、手段、情節,以及檢察官、被告及告訴人表示之量 刑意見等一切情狀(本院卷第43至46頁),量處如主文所示 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㈢緩刑部分:   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參,且被告犯後與告訴人成立和解, 堪信已獲告訴人原諒,此有如附件一所示之和解筆錄可憑, 相信經過本件偵審程序及刑之宣告,被告應知所警惕,故認 被告所受刑之宣告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 項第1款規定,宣告緩刑如主文所示,以啟自新。又為免被 告未能依前述和解筆錄給付尚未履行部分之賠償義務,爰依 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之規定,命被告應依如附件一和解筆 錄所記載之方式支付損害賠償,其中關於和解筆錄履行方式 部分,經告訴人、被告同意變更為:「履行方式:被告應給 付新臺幣6萬元予告訴人吳奕鉦,共分15期,按月於每月18 日前分期給付,第1期自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3年度易字第77 8號刑事判決確定後第2個月之18日起算,被告自第1期至第1 0期應按月給付告訴人吳奕鉦新臺幣3,000元,第11期至第15 期應按月給付告訴人吳奕鉦新臺幣6,000元」(本院卷第44 至45頁)即如附件二所示,且依刑法第74條第4項規定,前 述緩刑條件並得為民事強制執行名義,以保障告訴人之權益 。另斟酌被告行為衍生的社會成本仍然必須納入考量,並期 許強化被告的法治觀念,避免其再觸法網,爰依刑法第93條 第1項第2款、刑法第74條第2項第8款規定,諭知被告於緩刑 期間應付保護管束,並應接受法治教育2場次。被告應注意 如違反上開應行負擔之事項且情節重大者,檢察官得依刑事 訴訟法第476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之規定,聲請撤 銷本件緩刑之宣告。 三、沒收:  ㈠被告持以為本案犯行之剪刀1支,未據扣案,且被告自承已於 犯後隨手丟棄(本院卷第35頁),本院審酌剪刀價值低廉, 為日常生活常見器物,取得並非困難,對之宣告沒收不僅徒 增執行之勞費,就犯罪預防之目的亦無顯著效用,實欠缺宣 告沒收或追徵之刑法上重要性,爰不予宣告沒收、追徵。至 扣案之剪線鉗1支,被告陳稱非本案犯行所用之物(本院卷 第35頁),且無證據顯示與本案犯行相關,自無宣告沒收之 必要。  ㈡被告所竊得之電線10公斤,核屬其竊盜之犯罪所得,既未扣 案,本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 、追徵。然考量被告已與告訴人成立和解,並約定照告訴人 所受損害總額為賠償,若再予宣告沒收,顯有過苛之虞,亦 避免執行上追徵、計價之困難,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 定,不予宣告沒收。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273條之1第1 項、第310條之2、第454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本件經檢察官黃煥軒提起公訴,檢察官林柏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詹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邱明通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 犯前條第一項、第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六月以上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 二、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六、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 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補充增列之證據資料): 一、人證筆錄部分:  ㈠證人林玉棋113年5月30日警詢之證述(偵卷第19至21頁) 二、書證部分:   ㈠本院113年聲搜字第343號搜索票影本(受搜索人:王于仁, 偵卷第35頁)  ㈡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113年5月20日搜索扣押筆 錄暨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受執行人:王于仁 ,偵卷第37至43頁)  ㈢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車號:000-0000號重型機車,偵卷第45頁 )  ㈣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下崙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 偵卷第47頁)  ㈤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下崙派出所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偵 卷第49頁)  ㈥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保字第772號扣押物品清單(偵 卷第67頁)  ㈦扣押物品照片(偵卷第69頁)  ㈧本院113年度保管檢字第449號扣押物品清單(本院卷第13頁 ) 【附件一】:被告與告訴人吳奕鉦間和解書(本院卷第47頁)。 【附件二】:被告與告訴人吳奕鉦於本院113年11月6日審理期日       協調變更後之和解履行方式: 履行方式:被告應給付新臺幣6萬元予告訴人吳奕鉦,共分15期,按月於每月18日前分期給付,第1期自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3年度易字第778號刑事判決確定後第2個月之18日起算,被告自第1期至第10期應按月給付告訴人吳奕鉦新臺幣3,000元,第11期至第15期應按月給付告訴人吳奕鉦新臺幣6,000元(本院卷第44至45頁)。 【附件三】(本案檢察官起訴書):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6362號   被   告 王于仁 男 00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雲林縣○○鄉○○村0鄰○○00之0             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敘述犯 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如下:     犯罪事實 一、王于仁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犯意,於民國113 年4月30日3時許,攜帶客觀上足供兇器使用之剪刀,騎乘 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前往雲林縣○○鄉○○ 段0 00地號呂奕鉦租用之魚塭,使用該剪刀竊取呂奕鉦所有之電 線,得手後將剪刀丟棄並將電線置於上述機車騎乘離去,再 變賣予不知情之回收業者變現花用,嗣為呂奕鉦報警依路面 監視器畫面循線查獲,始悉上情。 二、案經呂奕鉦訴由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訊據被告王于仁對於上述犯罪事實坦承不諱,核與告訴人呂 奕鉦之指訴相符,此外復有失竊現場及路面監視畫面翻拍照 片等證據在卷可資佐證,堪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其上述 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3款攜帶兇器竊盜罪 嫌。被告未扣案之犯罪所得,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 、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並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08  月  25   日                檢 察 官 黃 煥 軒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09  月   10   日                書 記 官 沈 郁 芸

2024-11-28

ULDM-113-易-778-20241128-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26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雲凱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12162 號),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本院裁定改 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吳雲凱犯侵入住宅竊盜罪,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9,000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 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應補充增列「被告吳雲凱 於本院訊問、準備程序及審理時之自白(本院卷第79至81、 153至157、161至165頁)」及如附表所示之證據資料外,其 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1款之侵入住宅竊盜罪 。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所示之家庭暴力、不能安全駕駛及竊盜等前科紀錄 (本院卷第11至27頁),素行不佳,明顯欠缺尊重他人財產 權之觀念,應基於刑罰特別預防之功能,在罪責範圍內適當 考量。又參酌被告以徒手、平和方式為本案竊盜犯行,犯後 坦承不諱,及被告自述其學歷為國小畢業,從事綁鐵工作, 未婚無子女等家庭生活經濟狀況,暨被告自承其因患糖尿病 又沒錢就醫,也因貧困無法維持三餐正常飲食,無法有效控 制血糖而暈倒,身體狀況不好的時候沒有辦法工作也沒有收 入,我是為了繳納醫院的住院費用才行竊(警卷第5頁,本 院卷第80、162至163頁)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情節, 以及檢察官、被告表示之量刑意見等一切情狀(本院卷第16 2至165頁),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 三、沒收:   被告所竊得之9,000元,核屬其竊盜之犯罪所得,既未扣案 ,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並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273條之1第1 項、第310條之2、第454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本件經檢察官蔡如琳提起公訴,檢察官魏偕峯、林柏宇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詹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邱明通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 犯前條第一項、第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六月以上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 二、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六、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 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補充增列之證據資料): 一、書證部分:  ㈠被告刺青照片1張(警卷第22頁)  ㈡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 警卷第33頁)  ㈢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警 卷第35頁) 【附件】: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2年度偵字第12162號   被   告 吳雲凱 男 00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雲林縣○○鄉○○村○○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吳雲凱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於民國112年10月2日凌晨1 時20分許,至雲林縣○○鄉○○村○○00號莊佳霖住處,見上址大 門未上鎖,竟基於侵入住宅竊盜之犯意,侵入上址住處客廳 ,徒手竊取放置於客廳電視櫃上莊佳霖所有錢包內現金新臺 幣(下同)9000元,得手後隨即離開。嗣經莊佳霖調閱屋內監 視器畫面而報警處理,經警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吳雲凱於警詢時及偵查中均坦承不 諱,核與證人即被害人莊佳霖於警詢時之證述情節大致相符 ,並有現場監視器擷取暨現場照片共8張在卷可憑,足證被 告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洵堪認定。 二、核被告吳雲凱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1款之侵入住 居竊盜罪嫌。被告所竊得之現金共計9000元為其犯罪所得, 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規定,於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8   日                檢 察 官 蔡如琳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31  日                書 記 官 簡龍呈

2024-11-21

ULDM-113-易-126-20241121-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毀棄損壞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629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銘益 上列被告因毀棄損壞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 478號),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 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蔡銘益犯毀損他人物品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物,均沒收。   事 實 一、蔡銘益因前於民國113年1月8日2時許,在雲林縣口湖鄉之「 百花時尚會館」與吳芷瑋發生糾紛,因而心生不滿,竟基於 毀損之犯意,於113年1月19日3時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 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A車)前往雲林縣○○鄉○○村○○路00號前 ,持附表編號2所示之非制式空氣槍1支(經鑑定認不具殺傷 力)向吳芷瑋停放於該處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 (下稱B車)車窗,發射附表編號1所示之金屬彈珠1顆,以 此方式損壞B車車窗玻璃,足生損害於B車之管領人吳芷瑋, 嗣經吳芷瑋報案,由警方調閱路面監視錄影畫面循線查悉上 情。 二、案經吳芷瑋訴由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報告臺灣雲林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蔡銘益所犯之罪,係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年 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亦非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被 告於準備程序中就前揭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依法告知 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被告及檢察官之意見後,本院合 議庭認無不得或不宜依簡式審判程序進行之情形,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規定,裁定本案由受命法官獨任進 行簡式審判程序,是本案之證據調查,依同法第273條之2規 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第161條之3、第 163條之1及第164條至第170條規定之限制。 貳、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時坦承不諱 (本院卷第93至95、98至10頁),核與證人即告訴人吳芷瑋 於警詢及偵查時證述之被害經過(偵卷第11至13、15至17、 93至至95頁)、證人即被告友人陳奕蒲於警詢時證述(偵卷 第19至21頁)內容均大致相符,並有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翻 拍照片、A車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偵卷第45至53頁、第59頁 )、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 目錄表(偵卷第29至33頁)、扣案物照片(偵卷第39至44頁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13年4月17日刑理字第113602 2107號鑑定書(偵卷第73至78頁)等證據資料在卷可稽,另 有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可以佐證,足認被告前開任意性自白 核與事實相符,堪以採信。是本案事證明確,被告上開毀損 犯行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參、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54條之毀損他人物品罪。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未能循理性和平方式解 決與告訴人間之糾紛,率以上開方式毀損B車車窗,顯然嚴 重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權之法治觀念,所為實有不該;惟念及 被告犯後終能坦承犯行,堪認其已坦然面對自己行為所鑄成 之過錯,尚知悔悟,然未能與告訴人成立調解或和解、賠償 告訴人所受損失之犯後態度,並考量被告本案之犯罪動機、 目的、手段、所生危害等情節,參以被告之前科素行(見卷 附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記錄表),兼衡其於本院審理時 自述之教育程度、家庭生活、工作及經濟狀況(本院卷第10 0至101頁),復參酌告訴人、檢察官及被告對本案表示之量 刑意見(本院卷第71、102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部分:   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物,均為被告所有,供其本案犯 罪所用、或預備使用之物,業據被告供承在卷(本院卷第10 0頁),爰均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程序法),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煥軒提起公訴,檢察官黃晉展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鄭媛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不服本判決,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及上 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王麗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54條 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 公眾或他人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金 。 附表:扣案物                    編號 名稱 數量 持/所有人 內容 備註 1 金屬彈珠 1顆 蔡銘益 被告為本案犯行使用之物。嗣經告訴人於B車內發現,並提出予檢警扣案。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保字第685號收受贓證物品清單(偵卷第97頁)、本院113年度保管檢字第319號扣押物品清單(本院卷第15頁) 2 非制式空氣手槍(經鑑定認不具殺傷力) 1 支 ①被告為本案犯行使用之物。 ②鑑定結果:  送鑑空氣槍1枝(槍枝管制編號:0000000000),研判係非制式空氣槍,以小型高壓氣體鋼瓶内氣體為發射動力,經以金屬彈丸測試3次,其中彈丸(直徑5.986mm、質量0.881g)最大發射速度為102公尺/秒,計算其動能為4.5焦耳,換算其單位面積動能為16焦耳/平方公分(經鑑定認不具殺傷力)。 ①本院113年度保管檢字第415號2-2扣押物品清單(扣押物品清單於本院卷第61頁;扣案物照片於本院卷第47頁) ②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13年4月17日刑理字第1136022107號鑑定書(偵卷第73至78頁)  3 鋼珠 1顆 被告預備犯罪使用之物。 本院113年度保管檢字第415號2-1扣押物品清單(扣押物品清單於本院卷第59頁;扣案物照片於本院卷第39頁)

2024-11-15

ULDM-113-易-629-20241115-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810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閎霖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 決處刑(113年度毒偵字第658號),本院北港簡易庭認不得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原案號:113年度港簡字第165號),改由本院刑 事庭依通常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之。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蔡閎霖前因施用毒品案件 ,經觀察、勒戒後,認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於民國110年4 月16日釋放,並由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9年度毒 偵字第1046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復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本 院以110年度港簡字第128號判決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於111 年8月29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本院 以112年度虎簡字第161號判決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於113年 1月3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詎其仍不知悔改,於上開觀察、 勒戒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內,基於施用第二級毒品之犯意, 於113年5月28日17時許,在雲林縣○○鄉○○村○○街0號友人住 處,以將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置入玻璃球管內,再加熱 燒烤吸食所產生煙霧之方式,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 1次。因認被告涉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施用第二 級毒品罪嫌等語。 二、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 有明文。次按,依修正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規 定,犯第10條之罪於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 ,3年後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本條前2項之規定。上開所 謂「3年後再犯」,只要本次再犯(不論修正施行前、後) 距最近1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已逾3年者 ,即該當之,不因其間有無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 行而受影響。亦即,除檢察官優先適用同條例第24條命附條 件緩起訴處分處遇(不論幾犯,亦無年限)外,對於施用毒 品初犯者,應適用同條例第20條第1項、第2項為機構內之觀 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若於上開機構內處遇執行完畢釋放後 ,於「3年內再犯」者,依同條例第23條第2項規定,應依法 追訴;倘於「3年後再犯」自應再回歸到傳統醫療體系機構 內重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之治療(最高法院109年度台 上字第382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觀察、勒戒後,認無繼續 施用毒品傾向,於110年4月16日釋放,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而本案檢察官主張:被告於113年5月 28日17時許,在雲林縣○○鄉○○村○○街0號友人住處,施用第 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等情,為被告於觀察、勒戒執行完畢 釋放後,3年後再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罪。檢察官 亦回函表示:本件為3年後再犯案件等語,有臺灣雲林地方 檢察署113年9月23日雲檢亮宏113毒偵658字第1139028539號 函在卷可稽。是依前揭說明,被告應再受觀察勒戒,檢察官 就本案被告施用第二級毒品之犯行,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核 屬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本院自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沒收部分  ㈠按檢察官基於相對法定原則起訴本案,沒收因附隨於主體程 序之關係,不待檢察官聲請法院即可併予宣告,檢察官並無 發動之裁量權可言。然而,主體程序嗣後發生了無法繼續之 事由,致主體程序無法實體審理,法院應以不受理之程序判 決終結,此事由若發生在偵查階段,檢察官應為不起訴處分 ,同時基於便宜原則,並得裁量是否向法院聲請單獨宣告沒 收,比較前後兩者情形並無實質差異,當無強令檢察官起訴 後,主體程序卻無法進行實體審理下,將主體程序自動轉換 為客體程序之必要,因為主體程序已不復存在,原先附隨其 上、檢察官無發動客體程序裁量權之效果自應予解消,以免 侵害檢察官聲請客體程序之裁量權,惟基於訴訟經濟之考量 ,檢察官可附隨於此主體程序,向起訴繫屬之法院另行提出 單獨宣告沒收之聲請,由法院將主體程序轉換為客體程序而 宣告沒收。  ㈡次按關於違禁物之沒收(銷燬),如違禁物已經專業機關鑑 定,案件性質已不影響作為證據使用,案件被告即為該違禁 物之持有人,於依法進行相關程序後,最終仍應沒收(銷燬 ),倘檢察官於起訴時已於起訴書內,敘明沒收(銷燬)之 法律依據,請求違禁物之沒收(銷燬),可認等同於聲請單 獨宣告沒收,在不影響被告權益之情形下,考量節省訴訟上 之勞費,以及不違反沒收具有獨立性法律效果之本旨,法院 於符合上述情形,自得在判決內對違禁物為沒收(銷燬)之 宣告。又於違禁物沒收(銷燬)之情形,檢察官對於違禁物 之沒收(銷燬)既無聲請客體程序之裁量權,則法院逕依檢 察官於起訴書或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內之聲請宣告沒收(銷 燬),尚無侵害檢察官裁量權之問題。  ㈢經查:  ⒈扣案毒品部分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晶體3包,被告於警詢與偵查中自承為其 所有等語(見偵卷第13頁、第121至122頁),其中編號3之 晶體1包,經送驗鑑定,檢出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等情 ,有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草療鑑字第1130500847號鑑驗書 1份附卷可查(見偵卷第129頁);編號1、2扣案之晶體雖未 經鑑驗,但經警方初步檢驗,呈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且 依卷內之扣案物照片所示,編號1、2所示之白色晶體,與編 號3晶體之外觀相似等情,有刑案現場照片4張在卷可認(見 偵卷第95至97頁),且於同一時間、地點為警查獲、扣押等 情,有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口湖分駐所搜索、扣押筆錄、 扣押物品收據、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查(見偵卷第17至23 頁),被告亦於警詢與偵查中供稱:3包均為甲基安非他命 等語(見偵卷第13頁、第121至122頁),足認編號1、2之晶 體亦含有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是編號1、2、3之 晶體均為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均屬違禁物,依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 否,均沒收銷燬之,檢察官亦已於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記載 聲請宣告沒收銷燬之旨(見本院港簡字卷第14頁),自應依 上開規定,諭知沒收銷燬。另用以包裝上開毒品之包裝袋3 只,應會沾染微量之毒品殘留而難以分離,當視為毒品之一 部而併予沒收銷燬之。至鑑驗耗損之毒品既已滅失,自無庸 宣告沒收銷燬。 ⒉扣案吸食器部分   查扣案之毒品吸食器3組、毒品吸食器(玻璃球)2顆,檢察 官雖於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記載聲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規 定,宣告沒收上開毒品吸食器之旨,惟因本案起訴程序違背 規定,本院無法繼續實體審理,檢察官並未另行提出單獨宣 告沒收上開毒品吸食器之聲請,是依上開說明,本院尚無從 逕將主體程序轉換為客體程序,應由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4項第3款、第452條、 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立夫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黃郁姈                              法 官 廖宏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誤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高士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附表 物品名稱 備註 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3包(各含包裝袋1只) 總毛重1.67公克 (見偵卷第129頁)

2024-10-01

ULDM-113-易-810-202410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