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程序違背規定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違反廢棄物清理法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96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蔡政宏 項彥翔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對於本院 112年度上訴字第5102號,中華民國113年7月4日第二審確定判決 (原審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1467號,起訴案 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42420、45941號、111年 度偵字第5211、26594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政宏、項彥翔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聲請再審之理由 及證據。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法院認為 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 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 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蔡政宏、項彥翔不服本院112 年度上訴字第5102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於民國 114年3月12日具狀聲請再審,惟未敘述具體理由,亦未檢附 聲請再審之證據資料,或指明可資調查之證據方法,其聲請 再審之程式顯有不備,爰命其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 聲請再審之理由及證據,逾期未補正,即依法駁回聲請。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鄭富城                    法 官 葉力旗                    法 官 張育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洪靖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TPHM-114-聲再-96-20250320-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56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AB000-A108093A(年籍詳卷) 上列再審聲請人因妨害性自主案件,對於本院111年度侵上更一 字第2號確定判決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AB000-A108093A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原判決之繕本或 釋明請求本院調取之正當理由。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又法院認 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 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AB000-A108093A(下稱再 審聲請人)對本院111年度侵上更一字第2號刑事確定判決聲 請再審,所提出之刑事聲請再審狀並未附具原判決繕本,亦 未釋明有何無法提出原判決繕本之正當理由。依照上開法律 規定,本件聲請再審之程序顯然違背規定,但其不合法律上 之程式可以補正,爰命再審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 補正原判決繕本,或釋明無法提出而請求本院調取之正當理 由,逾期未予補正或釋明,即依法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郭瑞祥                    法 官 胡宜如                    法 官 陳宏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周巧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TCHM-114-聲再-56-20250320-1

金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金訴字第672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亭諺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追加起訴(113年度偵緝字第5 01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追加起訴意旨如附件檢察官追加起訴書所載。 二、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 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定有明文。又依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 項規定,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 追加起訴。此係就與已經起訴之案件之相牽連犯罪(指刑事 訴訟法第7條所列案件),在原起訴案件第一審辯論終結前 ,追加獨立之新訴,蓋二者之當事人或證據多共通,藉與本 案之程序合併進行以求訴訟經濟,故追加起訴限於第一審辯 論終結前為之,始得有效達此目的,此為其訴訟合法之要件 ,自應優先審查。檢察官既捨一般起訴方式而選擇以追加起 訴之方式為之,自應受此時間要件之拘束,違反上開規定而 追加起訴,其追加起訴之程式違背規定,應諭知不受理之判 決(最高法院100年度台非字第107號、106年台上字第921號 、109年度台非字第71號判決要旨參照)。 三、追加起訴意旨謂追加起訴之案件,與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 842號案件(下稱前案)具有一人犯數罪之相牽連關係,而 為本件追加起訴;惟前案業經本院於113年12月10日言詞辯 論終結,並於114年1月10日宣判,此有前案審判筆錄及刑事 判決可參,本件追加起訴案件雖於113年12月9日偵查終結, 惟遲至114年3月18日始繫屬本院,有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 4年3月18日新北檢永騰113偵緝5017字第1149031272號函上 之本院收狀戳足憑,揆諸前揭規定與說明,本件追加起訴係 於前案言詞辯論終結後始繫屬本院,追加起訴之程序違背規 定,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凌亞追加起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施吟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靜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追加起訴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5017號   被   告 陳亭諺 女 4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巷00弄0              0○0號             居新北市○○區○○路0段000巷00弄              00號1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與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若股)審理之113年度金訴字第1842號案件,屬一人犯數罪之相 牽連案件,認應追加起訴,茲將追加之犯罪事實、證據並所犯法 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亭諺與真實年籍、姓名不詳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基於詐欺取 財、洗錢之犯意聯絡,由陳亭諺先於民國111年10月24日前 某日,將其所申設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 帳戶(下稱本案帳戶)之帳號,提供其所屬詐欺集團使用。 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本案帳戶資料後,即於111年9月初, 以社群軟體Facebook臉書、通訊軟體Line暱稱「雯雯」向周 裕翔佯稱可透過MetaTrader5投資黃金云云,致周裕翔陷於 錯誤,而於附表所示時間,匯款附表所示金額至附表所示帳 戶內,該款項由詐欺集團成員轉匯後,再遭陳亭諺於附表所 示提領時間,在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洲際分行提領如附表所示 之金額,轉交不詳詐欺集團成員,以此掩飾犯罪所得之去向 ,陳亭諺並因此獲得新臺幣(下同)1,000元報酬。嗣周裕 翔發覺受騙而報警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周裕翔訴由臺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陳亭諺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坦承本案帳戶為其申辦使用,及於附表所示之時間提領附表所示之款項,並因而獲得約1,000元報酬之事實。惟先於警詢及113年1月8日偵訊時辯稱自己為泰達幣(USDT)幣商,提領附表所示之款項後用以向TELEGRAM暱稱「李白」購買虛擬貨幣云云;後於113年8月17日偵訊時辯稱係從事精品買賣之交易云云,前後供述不一。 2 告訴人周裕翔於警詢之指訴 告訴人受騙後匯款之事實。 3 告訴人於警詢提出之對話紀錄翻拍照片、匯款單據影本各1份 告訴人受騙後匯款之事實。 4 如附表所示之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帳戶及本案帳戶開戶資料及交易明細 告訴人匯款後遭層轉至本案帳戶,再遭被告提領之事實。 5 被告手機數位採證電子檔及列印截圖 被告手機通訊軟體TELEGRAM自112年5月9日起始有泰達幣相關對話,且並無與TELEGRAM暱稱「李白」之相關對話紀錄之事實。 6 被告提供警方之「ecxx.cc」交易所網站虛擬貨幣交易紀錄截圖、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他字第3441號卷及111年度偵字地23384號卷許益興手機翻拍照片、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872號刑事判決 1.被告提供警方之交易所網站,與左列案件許益興手機翻拍照片中之網站同為「ecxx.cc」之事實。 2.「ecxx.cc」交易所網站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872號刑事判決認與bitwell係同一網站,而該案詐欺集團使用bitwell網站製造虛假之虛擬貨幣交易假象之事實。 7 本署檢察事務官卷證分析報告 被告於警詢提出之3個錢包均係乙太幣錢包,並非泰達幣錢包,且該等錢包並無交易紀錄之事實。 二、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 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 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被告行為後,洗錢防制法業經修正, 於113年7月31日公布,並自同年8月2日起生效施行。修正前 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係規定:「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 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係規定:「有第2條各款 所列洗錢行為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 幣1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1 億元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 以下罰金。」,經比較新舊法,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 1項後段就「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1億元者」 之法定降低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屬得易科罰金之罪,應 認修正後之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規定較有利於被告 ,依刑法第2條第1項但書規定,應適用修正後之洗錢防制法 第19條第1項後段規定。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洗錢防制法 第19條第1項後段之一般洗錢等罪嫌。被告及其他姓名年籍 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間就上開犯行,具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 ,請論以共同正犯。被告就前開詐欺取財罪、一般洗錢等罪 ,屬一行為而同時觸犯數罪名,為想像競合犯,請從一重之 一般洗錢罪處斷。至被告所獲1,000元報酬,為其犯罪所得 ,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如全部 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則請追徵其價額。 四、按一人犯數罪者,為相牽連案件,且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 ,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追加起訴,刑事訴訟法第7條第1 款、第26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前因涉犯加重詐欺 等罪嫌,經本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緝字第1375號案件提起 公訴(下稱前案),現由貴院以新北地院113年金訴字第184 2號案(若股)審理中,此有前案起訴書、刑案資料查註紀 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本案與前案係屬一人犯數罪之相牽連案件 ,屬刑事訴訟法第7條1款所定之相牽連案件,爰依法追加起 訴。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追加起訴。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檢 察 官 王凌亞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 記 官 卓喬茵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19條 有第 2 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 刑,併科新臺幣 1 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 未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 臺幣 5 千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匯款時間、金額、帳戶(第一層) 轉匯時間、金額、帳戶(第二層) 轉匯時間、金額、帳戶(第三層) 轉匯時間、金額、帳戶(第四層) 提領時間、金額 111年10月24日11時10分許,50萬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許明珠) 111年10月24日11時14分許,168萬7,000元,第一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號帳戶 111年10月24日11時14分許,99萬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111年10月24日11時15許,99萬1,000元,本案帳戶 111年10月24日12時45許,100萬元

2025-03-20

PCDM-114-金訴-672-20250320-1

金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訴字第437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蕭宏志 沈峻麒 莊正威 林家慶 住○○市○○區○○路○段00○0號(臺中○○○○○○○○○) 鍾鈺晴 (原名鍾枷茹) 住○○市○○區○○路○段00○0號(臺中○○○○○○○○○)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追加起訴(112年度偵字第317 3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追加起訴意旨略以:蕭宏志(通訊軟體Telegram【下稱飛機 】暱稱「瀟湘」、綽號「志哥」)、許哲維、王浩雨(左列 2人另聲請併辦)、沈峻麒(飛機暱稱「西風」)、莊正威 、許進安、陳怡妏(左列2人另聲請併辦)、林家慶及鍾鈺 晴等人,於民國112年3月間,參與由簡文詮(另聲請併辦) 所屬之具有持續性、牟利性及結構性詐欺集團犯罪組織(下 稱本案詐欺集團),該組織為取得人頭帳戶供作收取、掩飾 、隱匿詐欺所得贓款之用,且避免人頭帳戶提供者侵吞贓款 或辦理掛失之風險,將帳戶提供者集中於定點。嗣上開詐欺 集團及所屬成員,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共同基於三人以 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掩飾、隱匿特定犯罪所得去向及所在之 洗錢犯意聯絡,林家慶、陳怡妏依指示提供附表一所示帳戶 ,再由沈峻麒找尋其他金融帳戶提供者,以供本案詐欺集團 收受、轉匯詐欺所得;蕭宏志、王浩雨、許哲維指示莊正威 、許進安、陳怡妏、林家慶、鍾鈺晴在高雄市苓雅區新光路 62巷之諾貝爾大樓、高雄市○○區○○○路000號之益大商務旅館 、高雄市○○區○○○路0號12樓之R8環保商務旅館、高雄市○鎮 區○○○路000號之高雄三多商務旅店及高雄市○○區○○○路0號之 高雄85大樓25樓25室等處所,看管提供華南商業銀行帳號00 0000000000號帳戶、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帳 戶之張富豪;提供玉山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戶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康乘鹿; 提供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之黃羽岑( 張富豪、康乘鹿部分,另由警方追查中;黃羽岑所涉詐欺等 罪嫌,另為不起訴處分),而簡文詮交付現金與王浩雨,再 由王浩雨轉交與許哲維,用以支應看管受控制人頭所需食宿 費用、看管人員薪資等費用,另由許進安載送受控制人頭至 銀行辦理約定轉帳、補發帳戶資料等事宜。嗣集團內身分不 詳之詐騙集團成員於附表二所示時間,詐騙許智勝,致其陷 於錯誤,而先後於附表二所示時間,將附表二所示金額匯款 或轉帳至附表二所示第一層帳戶,前揭款項遂遭附表二所示 之人,於附表二所示提領時、地提領一空或於附表二所示時 間,經層層轉匯至附表二所示之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帳 戶,以此方式製造金流之斷點,掩飾特定犯罪所得之來源及 去向;嗣受控制人頭獲釋後報警處理,警方始循線查悉上情 。因認被告蕭宏志、沈峻麒、莊正威、林家慶及鍾鈺晴等5 人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3人以上共同 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等罪嫌等 語。 二、按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或本 罪之誣告罪,追加起訴,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定有明文 ;次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 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 亦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相牽連之案件」,係指同法第7 條所列:㈠一人犯數罪者;㈡數人共犯一罪或數罪者;㈢數人 同時在同一處所各別犯罪者;㈣犯與本罪有關係之藏匿人犯 、湮滅證據、偽證、贓物各罪者。再者,得追加起訴者,限 於本案相牽連之犯罪或本罪之誣告罪,而所謂「本案相牽連 之犯罪」,乃指與「已經起訴之案件」,有刑事訴訟法第7 條所定4款情形之一者,亦即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所規 定之「本案」,自應限於檢察官最初起訴之案件,而不及於 事後追加起訴之案件,更不可及於「追加再追加」、「牽連 再牽連」之情形,此為文義解釋、體系解釋、目的解釋所當 然。尤以追加起訴之立法本旨,在於透過追加起訴之程序合 併,達訴訟簡捷之目的,且由刑事訴訟法第264條第1項第2 款規定觀之,刑事案件一經起訴,起訴範圍即屬特定,若准 許檢察官任意擴張追加起訴與本案非屬同一案件之案件,不 僅減損本案被告及追加起訴被告之防禦權,亦有損訴訟迅速 之要求,然若一概不許追加,則本可利用本案已進行刑事訴 訟程序一次解決之相關共犯或刑事案件,均必須另行起訴, 亦有違訴訟經濟之要求,故在兼顧訴訟權利、訴訟迅速審結 ,以及訴訟經濟之衡量下,設有刑事訴訟法第265條追加起 訴之例外規定,一方面承認追加起訴制度,但仍僅限於與「 本案」相牽連之犯罪始可為之。否則若允許檢察官先以數人 共犯一罪或數罪之關係,先行追加起訴其他原「非本案」之 被告,復就該新追加起訴之被告,以數人共犯一罪或數罪之 關係,再行追加起訴其他被告,且再行追加起訴之其他被告 所犯案件,已與檢察官最初始起訴之「本案」毫無相牽連案 件之關係,則不僅違背追加起訴制度,且使本來為求訴訟經 濟,而准許利用已經進行刑事訴訟程序一次解決相關紛爭之 立法目的無法達成,既不符合訴訟迅速之要求,亦對其他被 告之訴訟權有所妨害(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4365號、 第2552號判決意旨參照)。準此,所謂追加起訴,依刑事訴 訟法第265條第1項規定,係指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就與「 原起訴之本案」相牽連之犯罪或本罪之誣告罪,追加提起另 一獨立之訴而言;若追加起訴者,並非「原起訴之本案」相 牽連之犯罪,其起訴程序自屬違背規定,依法應諭知不受理 判決。 三、經查,本院審理之「本案」即113年度原金訴字第6號一案, 係由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字第30597號、 112年度偵字第28797號起訴簡文詮、王浩雨、黃彥鈞、黃瀝 緯、凃宥邑、程子恆、朱得雄、許嘉軒、楊振義、賴建廷、 徐佩吟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 欺取財罪嫌、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嫌、簡 文詮尚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 織罪嫌;簡文詮、王浩雨、黃彥鈞、黃瀝緯、凃宥邑、程子 恆、朱得雄、許嘉軒尚涉犯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私行拘禁罪 嫌;「本案」起訴犯罪事實為詐騙下列被害人:王鳳洲、邱 薏樺、謝秋權、黃淑惠、邱于庭、何毓麗、陳麗珠、陳李珍 、許予亭、康芯縷、李秀妹、鄭妍玲、李怡璇、徐鵬翔、李 國雄、盧武賢、洪勤菱、吳竣達及私行拘禁被害人周旭紳。 檢察官事後另以111年度偵字第28556號、112年度偵字第211 14號追加起訴(第一次追加),由本院以113年度原金訴字 第9號案件審理中,事後追加起訴之被告除「本案」起訴之 被告簡文詮、王浩雨外,並追加許哲維、許進安、陳怡妏、 黃昱棠、張宜傑、許春長為被告,追加起訴之犯罪事實為詐 騙被害人王世杰等人。事後檢察官又以112年度偵字第31730 號提起本件追加起訴(第二次追加),則本件追加起訴之被 告蕭宏志、沈峻麒、莊正威、林家慶及鍾鈺晴,均非「本案 」起訴之被告,且追加起訴與「本案」乃係在不同時間、對 不同被害人所為犯行,彼此並無關聯性,故追加起訴被告蕭 宏志、沈峻麒、莊正威、林家慶及鍾鈺晴部分,核與「本案 」間,並無一人犯數罪或數人共犯一罪之情形,本件追加起 訴既與「本案」間無直接之相牽連關係,而屬不得合法進行 追加之「牽連再牽連」案件,即屬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應 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規定,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綜上所述,檢察官所為本件追加起訴與刑事訴訟法第265條 第1項所定要件不合,屬違背法定要件之追加起訴,且無從 補正,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汶哲追加起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李宜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王愉婷           附表一: 編號 帳戶所有人 金融機關名稱 1 陳怡妏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 2 林家慶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下稱林家慶台新銀行帳戶) 附表二: 編號 被害人 詐騙方式 匯款時間及金額 第一層帳戶 提領時間或轉匯至第二層時間及金額 第二層帳戶 提領時間或轉匯至第三層時間及金額 第三層帳戶 提領時間 1 許智勝 (未提告) 於111年1月5日,透過交友軟體「派愛」結識許智勝,以暱稱「陳臆純」為名向其佯稱:可透過網站「樂天外匯」投資獲利云云,致其陷於錯誤,而於右揭時間轉帳右揭金額至右揭第一層帳戶。 111年3月4日13時6分許,轉帳210萬元 劉隴琥(所涉幫助詐欺等罪嫌,業經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7082號為不起訴處分)所有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⑴111年3月4日13時7分許,轉帳200萬元 ⑵111年3月4日13時8分許,轉帳10萬元 林家慶台新銀行帳戶 111年3月4日13時8分許,分別轉帳200萬元、10萬元 中駿國際有限公司(紀登議申設,所涉幫助詐欺罪嫌,業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2年度審簡字第1696號判決確定)所有之第一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號帳戶 徐銘鴻(所涉詐欺等罪嫌,另由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46967號偵辦中)於111年3月4日14時34分許,在臺北市○○區○○○路0段00號「第一商業銀行忠孝分行」,臨櫃提領150萬元

2025-03-20

KSDM-113-金訴-437-20250320-1

審交易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審交易字第283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朱厚態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 年度偵字第3115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原案號:11 4年度交簡字第631號),改依通常程序進行,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係以:被告朱厚態於民國113年8月29 日18時44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 甲車),沿高雄市前鎮區凱旋四路由西往東方向行駛,行經 凱旋四路近中山三路(興邦100燈桿)時欲向左迴轉時,本 應注意在劃有分向限制線之路段,不得迴車,而依當時天候 晴、有照明且開啟,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及視 距良好,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貿然跨越 分向限制線左轉迴車,適同向後方行駛在內側車道之告訴人 李志豪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乙車) 駛至,乙車車頭碰撞甲車左後車身,告訴人因而人車倒地, 並受有右肘部挫擦傷、右手背挫擦傷、左膝部挫擦傷之傷害 。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再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及第303條第3款 、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之 案件,法院於審理後,認應為無罪、免訴、不受理或管轄錯 誤判決之諭知者,應適用通常程序審判之,刑事訴訟法第45 1條之1第4項第3款、第452條亦有明文。另按起訴之程序違 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及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此所謂 「起訴」,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之日而言。次按檢察官簡易 判決處刑之聲請,與起訴有同一之效力,刑事訴訟法第451 條第3項亦有明文。復按,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規定: 「告訴或請求乃論之罪,未經告訴、請求或其告訴、請求『 經撤回』或已逾告訴期間者」,其中所謂「告訴經撤回」, 係指檢察官根據合法之告訴而起訴,於訴訟繫屬後,法院審 理中撤回告訴者而言,並不包括檢察官提出起訴書於法院前 業已撤回告訴之情形在內,此觀同法第303條第3款之用語與 同法第252條第5款之規定:「告訴或請求乃論之罪,其告訴 或請求『已經撤回』或已逾告訴期間者」,採用「已經撤回告 訴」之用語有所不同自明。是故檢察官向法院起訴前,告訴 人業已撤回告訴,此際該公訴本身欠缺告訴之訴訟條件,公 訴並不合法,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起訴之程序違 背規定」之規定,判決不受理(臺灣高等法院89年庭長法律 問題研討會結論參照)。 三、本件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認 被告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依同法第287條前 段之規定須告訴乃論。查,本件雖據告訴人於114年3月4日 ,向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提出本件「撤回告訴狀」而撤回對 被告前揭過失傷害犯行之告訴,此有該「撤回告訴狀」1紙 在卷可憑(見偵卷第33頁),惟檢察官因早於114年2月27日 即偵查終結併製作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原本,事實上已 無從依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5款之規定為不起訴處分,仍於 書記官製作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正本後,逕向本院聲請 簡易判決處刑,並經該署於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時將上開「撤 回告訴狀」併於卷內函送本院(本院於114年3月14日繫屬) ,此有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4年3月13日雄檢冠靜114偵311 5字第1149021264號函暨前開「撤回告訴狀」1份在卷可考, 是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之程序自屬違背規定,揆之前揭說 明,爰不經言詞辯論,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規定,逕 為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李承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5-03-20

KSDM-114-審交易-283-20250320-1

審原易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違反就業服務法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審原易字第20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郭子祥 上列被告因違反就業服務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113年度撤緩偵字第87號),本院認不宜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原 案號:113年度原簡字第130號),改依通常程序進行,並判決如 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事實及理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郭子祥於民國112年2月間,明知EKOWAT I及WAHABI均為逃逸之印尼籍勞工(均已於112年3月間離境) ,未經許可不得在臺工作,仍基於意圖營利而媒介外國人非 法為他人工作之犯意,仲介EKOWATI及WAHABI在高雄市○○區○ ○段000地號之建築工地從事綁鐵工作,並向雇主吳凱文(因 非法聘僱外國人而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1款之規定,另 經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裁罰新臺幣【下同】16萬元在案)收取 每人每日2300元之工資,郭子祥則從中賺取800元之利潤。 因認被告涉犯就業服務法第64條第2項之意圖營利而違反同 法第45條規定,媒介外國人非法為他人工作罪嫌等語。 二、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同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有 明文。又刑事訴訟法第253條之3第1項、第255條第1項、第2 項、第256條之1第1項規定之立法意旨,乃慮及撤銷緩起訴 處分性質上既屬檢察官之處分行為,事關被告之權益,除應 使被告知悉此一攸關權益之處分理由,亦應賦予被告就檢察 官撤銷緩起訴處分有聲明不服之救濟機會。在撤銷原緩起訴 處分未確定前,檢察官尚不得對同一事實再行起訴,否則將 使撤銷緩起訴處分程序及被告得聲請再議之規定形同具文。 檢察官撤銷緩起訴處分,應制作處分書敘述其處分之理由, 並將正本送達於被告,被告接受撤銷緩起訴處分書後,得於 10日內以書狀敘述不服之理由,經原檢察官向直接上級檢察 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聲請再議;如檢察官未於緩起訴期間內 踐行上揭法定之撤銷緩起訴處分程序而逕行起訴或聲請簡易 判決處刑,其起訴程序應屬違背規定,依刑事訴訟法第303 條第1款規定,應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此觀諸刑事訴訟 法第253條之3第1項第3款、第255條第1項、第2項、第256條 之1規定甚明。又本案撤銷緩起訴處分尚未確定之時,檢察 官逕對本案提起公訴,其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且其瑕疵無 從補正治癒。 三、經查:   本案撤銷緩起訴處分書係於113年10月25日寄存於被告戶籍 地之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內埔分局泰武分駐所(見撤緩卷第17 頁),則於寄存後10日生合法送達之效力,再起算聲請再議 時間10日,及加計在途期間8日(被告住所地為屏東縣,「 檢察機關訴訟當事人在途期間標準」第2條、第3條規定參照 ),得再議期間本應至113年11月22日屆滿。然檢察官卻於 撤銷緩起訴處分確定前之113年11月18日,即對被告作成聲 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與提起公訴有相同效力),於法未合, 且此起訴程序違背規定之瑕疵無從補正治癒。揆諸前揭說明 ,本案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 受理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李承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5-03-20

KSDM-114-審原易-20-20250320-1

交易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易字第31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卜維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 3969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陳卜維於民國113年5月10日7時10分許 ,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臺南市仁德區 文華路三段由北往南方向行駛,途經文華路三段256號斜對 面,原應注意車前狀況,並保持安全距離,而依當時天候情 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而貿然前行,適 有告訴人即少年謝○妡(100年生,未滿18歲,真實姓名年籍 詳卷,涉犯過失傷害罪嫌部分,由警另案移送本院少年法庭 審理)騎乘腳踏車,沿同向行經上址,亦疏未注意與他車行 駛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貿然左偏行駛,兩車 發生碰撞,告訴人因而人車倒地,並受有頭暈、下背痛、四 肢擦挫傷、頭部外傷併疑似腦震盪等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刑 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 有明文。又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項規定:「告訴或請求乃 論之罪,未經告訴、請求或其告訴、請求『經撤回』或已逾告 訴期間者」,其中所謂「告訴經撤回」,係指檢察官根據合 法之告訴而起訴,於訴訟繫屬後,法院審理中撤回告訴者而 言,並不包括檢察官提出起訴書於法院前業已撤回告訴之情 形在內,此觀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之用語與刑事訴訟法 第252條第5款之規定:「告訴或請求乃論之罪,其告訴或請 求『已經撤回』或已逾告訴期間者」,採用「已經撤回告訴」 之用語有所不同自明。矧檢察官偵查終結對被告起訴,僅係 檢察官寫好起訴書之日期,實際上並無訴訟繫屬及訴訟關係 ,於偵查終結後告訴人遞狀撤回告訴,之後檢察官再向法院 「提出起訴書」及相關卷證(內含撤回告訴狀)經法院受理 後,始產生訴訟繫屬及訴訟關係,此際該公訴本身欠缺告訴 之訴訟條件,公訴並不合法,依最高法院82年度台非字第38 0號判決要旨,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起訴之程序 違背規定」之規定判決不受理,並無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 款之適用(臺灣高等法院89年庭長法律問題研討會參照)。 三、經查:本件告訴人謝○妡告訴被告陳卜維過失傷害案件,公 訴意旨認被告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依同 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告訴乃論。然被告所涉前開過失 傷害案件係由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114年2月27日偵 查終結提起公訴,迨於114年3月18日始繫屬本院發生訴訟繫 屬及訴訟關係,此有附於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4年3月18日 甲○和秋113偵23969字第1149019519號函上之本院收狀戳1枚 可稽,然告訴人於114年3月12日具狀撤回告訴等情,亦有請 求撤回告訴狀1紙在卷可按。依照上開說明,檢察官本應依 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5款「告訴乃論之罪,其告訴已經撤回 ,應為不起訴之處分」之規定為不起訴之處分,而未及審酌 誤向本院提起公訴,其起訴之程序自屬違背規定,本件爰不 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張婉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怡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20

TNDM-114-交易-316-20250320-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03號 抗 告 人 即聲請 人 許正浩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再審案件,不服臺灣澎湖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 4年1月13日裁定(113年度聲再字第1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本件抗告人於原審聲請再審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受判決人許 正浩(下稱聲請人)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 院以111年度訴字第38號判決判處罪刑確定,惟該案採證認 事有失偏頗,違反經驗法則及刑事訴訟無罪推定原則,爰依 法聲請再審等語。 二、原裁定意旨略以: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 經本院於民國112年11月1日以111年度訴字第38號判決各判 處有期徒刑10年6月、10年4月,嗣聲請人不服,向臺灣高等 法院高雄分院提起上訴,經該院進行實質審理後,於113年4 月30日以113年度上訴字第7號判決上訴駁回,嗣聲請人不服 再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於113年10月17日以113年度台上字 第3461號判決上訴駁回而確定,此有上開判決書電腦列印本 及聲請人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聲請人前雖經本院以11 1年度訴字第38號為判決,然因其向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提起上訴,且該院未以上訴不合法,從程序上判決駁回上訴 ,揆諸前揭說明,本件再審之管轄法院應為最後審理事實之 第二審法院即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本院無管轄權,聲請 人向本院聲請再審,經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26條第1項之規定 不合,則聲請人誤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再審,自屬聲請再 審之程序違背規定,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經核原裁定於 法並無不合。 三、抗告意旨雖以:聲請人即抗告人聲請再審,雖程序上有違誤 ,然原審法院未予究明詳查,故具狀請貴院依職權將案件 交付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辦理再審云云,並未對原裁定認 其無管轄權一節,具體指摘有何不當或違法,僅泛稱原審未 予究明詳查云云,其抗告即難謂有理由。又刑事訴訟再審篇 並無建制移送管轄之機制,則原審逕以管轄錯誤以由,駁回 抗告人在原審之聲請,於法亦無不合。是本件抗告人之抗告 並無理由,應予駁回。本件僅係程序上之裁定,聲請人仍得 依刑事訴訟法第420條或421條所定再審事由聲請再審,附此 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施柏宏                    法 官 林青怡                    法 官 李嘉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賴梅琴

2025-03-20

KSHM-114-抗-103-20250320-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20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林宏星 上列聲請人因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 65號,中華民國113年6月4日第二審確定判決(臺灣高雄地方法 院112年度金訴字第643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臺灣高雄地 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0043號、第22668號,移送併辦案號: 同署112年度偵字第22827號、第34899號、113年度偵字第5096號 、第5097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⒈我以前都打給(02)2272、6696--轉9打給 林洲富;⒉我呼吸中止症,病危,我都要死了,說謊幹麻;⒊ 反正我年邁母親也快死了,隨你們判吧等語。 二、按有罪之判決確定後,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 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 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 得聲請再審;第1項第6款之新事實或新證據,指判決確定前 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 之事實、證據,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第3項定有 明文。揆其修正意旨,乃放寬聲請再審之條件限制,所謂發 現之新事實、新證據,不以該事證於事實審法院判決前已存 在為限,縱於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亦屬 之。惟須該事證本身可單獨或結合先前已經存在卷內之各項 證據資料,予以綜合判斷觀察,認為足以動搖原有罪之確定 判決,而為受判決人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 名之判決者,始得聲請再審。倘未具備上開要件,即不能據 為聲請再審之原因。又再審制度,係為發現確實之事實真相 ,以實現公平正義,而於案件判決確定後,另設救濟之特別 管道,重在糾正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錯誤,但因不能排 除某些人可能出於惡意或其他目的,利用此方式延宕、纏訟 ,有害判決之安定性,故立有嚴格之條件限制。修正後刑事 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第3項規定,放寬再審之條件限 制,承認「罪證有疑、利歸被告」原則,並非祇存在法院一 般審判之中,而於判罪確定後之聲請再審,仍有適用,不再 刻意要求受判決人(被告)與事證間關係之新穎性,而應著 重於事證和法院間之關係,亦即祇要事證具有明確性,不管 其出現係在判決確定之前或之後,亦無論係單獨(例如不在 場證明、頂替證據、新鑑定報告或方法),或結合先前已經 存在卷內之各項證據資料,予以綜合判斷,若因此能產生合 理之懷疑,而有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所認事實之蓋然性,即 已該當。申言之,各項新、舊證據綜合判斷結果,不以獲致 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應是不存在或較輕微之確實 心證為必要,而僅以基於合理、正當之理由,懷疑原已確認 之犯罪事實並不實在,可能影響判決之結果或本旨為已足。 但反面言之,倘無法產生合理懷疑,不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 所認定之事實者,仍非法之所許。至於事證是否符合明確性 之法定要件,其認定當受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所 支配。從而,聲請人依憑其片面、主觀所主張之證據,無論 新、舊、單獨或結合其他卷存證據觀察,綜合判斷之評價結 果,如客觀上尚難認為足以動搖第二審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 實者,同無准許再審之餘地。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6 5號撤銷原審之罪刑諭知,改判聲請人犯幫助一般洗錢、幫 助詐欺取財,從一重論以幫助犯一般洗錢罪,處有期徒刑6 月,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12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得 以1000元折算1日(下稱原確定判決),聲請人不服提起上 訴,經最高法院駁回其上訴而告確定在案,有聲請人所提出 之判決影本在卷可憑。經核原確定判決已依據卷內資料,並 就認定聲請人犯罪及證據取捨與被告之辯解何以不可採等理 由,詳述所憑之依據及得心證之理由,有原確定判決、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  ㈡聲請意旨所執以我以前都打給(02)2272、6696--轉9打給林 洲富;我呼吸中止症,病危,我都要死了,說謊幹麻;反正 我年邁母親也快死了,隨你們判吧等語,經核與刑事訴訟法 第420條第1項第6款、第3項定無一相符,其再審聲請程序違 背規定,為不合法,復不能補正應予駁回。又本件聲請再審 案件,本院認依聲請意旨所載,顯無必要通知聲請人到場, 故不通知聲請人到場,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施柏宏                    法 官 林青怡                    法 官 李嘉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賴梅琴

2025-03-20

KSHM-114-聲再-20-20250320-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加重詐欺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88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梁祐朋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4年度少連偵 字第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甲○○(下稱被告)明知現今社會上具有牟 利性之有結構性詐欺集團盛行,詐欺案件層出不窮,如依不詳 人士指示收取包裹,並將包裹轉交與不詳人士,係在取得詐 欺所得贓款或他人向金融機構申請開立之帳戶,並藉此製造 金流斷點,以掩飾、隱匿該詐欺所得之去向,致使被害人及警 方難以追查,仍於民國113年5月間,經由少年黃○杰(真實 姓名年籍詳卷)介紹加入真實姓名年籍不詳、通訊軟體Telegr am暱稱「日籠包」等人組成之3人以上,以實施詐術為手段 ,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之詐欺集團犯罪組織(下 稱本案詐欺集團,被告所涉組織犯罪條例部分,非本案起訴 範圍),擔任收取、轉交包裹之取物手。被告即與本案詐欺 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以 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由本案詐欺集 團不詳成員於113年5月15日前某時起在臉書刊登可提供補助 金之廣告,告訴人郭貞治至遂於瀏覽後主動洽詢並填寫資料 申請補助,嗣由LINE暱稱「董舒雅」與告訴人郭貞治聯繫, 向告訴人郭貞治佯稱:因填寫金額錯誤,需先匯款確認身分 、需補足借貸金額、信用額度降低等語,致告訴人郭貞治陷 於錯誤,依指示於113年5月23日,以至超商寄送包裹之方式 ,將新臺幣23萬1,234元寄出。被告則依「日籠包」之指示 ,於113年5月23日17時50分許,至苗栗縣○○鎮○○路00號之1 即統一超商龍日門市,領取上開告訴人郭貞治寄出之包裹, 並於領取後依指示將包裹擺放於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漁港附近 的國小內,從而轉交予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嗣因告訴人 郭貞治察覺有異而報警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因認被告所為 ,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第3款之加重詐欺取財 罪嫌等語。 二、按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或本罪之 誣告罪,追加起訴,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 刑事訴訟法第265條之追加起訴,限於在第一審辯論終結以 前始得為之,違反此項規定而追加起訴者,顯屬不合,應為 不受理之判決。次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 判決,且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 第307條亦定有明文。 三、公訴人雖以被告上開犯行與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15號(起訴 案號:113年度少連偵字第87號)案件具有相牽連關係,因而 以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114年3月7日苗檢映日114少連偵4字 第1149006000號函暨檢察官追加起訴書追加起訴,並於114 年3月10日繫屬本院,此有上開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函文上 所蓋本院收文章戳可稽。惟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15號案件, 業於114年2月13日辯論終結,並於同年3月20日判決在案, 此有審理筆錄、法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本件公訴 人係於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15號案件第一審辯論終結後始向 本院為追加起訴。依上開說明,本件追加起訴之程序顯已違 背規定,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姜永浩追加起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郭世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 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 日期為準。                 書記官 呂 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MLDM-114-訴-188-202503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