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范欣蘋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竹小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給付報酬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竹小字第544號 原 告 王嘉妤 被 告 張建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報酬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2節相關規 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其 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亦為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 所明定。 二、查原告提起本件訴訟,並未繳納裁判費,經本院通知命原告 應於文到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逾期即駁 回起訴,該通知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送達至原告住所,有 送達證書附卷可憑。惟原告迄今仍未補繳上開裁判費,有多 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及收費答詢表查詢在卷可稽,其 訴顯難認為合法,又假執行之聲請亦缺乏宣告依據,均應予 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   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5-02-10

SCDV-113-竹小-544-20250210-1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竹簡字第615號 原 告 劉雅倩 被 告 彭彩雲 訴訟代理人 王文斌 住○○市○區○○路000巷0○0號0樓 之0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3日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兩造為同事,被告分別於民國112年12月15日下 午6時5分許、112年12月29日下午5時52分許、113年3月1日 下午6時15分許、113年3月21日下午5時57分許、113年4月3 日下午5時18分許、113年6月28日下午6時11分許、113年6月 28日下午6時35分許、113年6月28日下午6時36分許,共八次 窺視原告辦公位置上之文書、私人文書等,侵害原告隱私權 ,使原告有被人監視之恐懼,飽受精神壓力、影響睡眠、影 響工作表現、承受巨大之精神上痛苦,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 項、第195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給 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依據原告所提錄影內容,時間均為下班且為公司 辦公領域範圍內,被告居於安全考量會在下班時間大概巡視 ,因此會出現在鏡頭內範圍,原告桌上也無個人資料的隱密 內容,被告也未動手翻看,並無侵害原告之隱私等語置辯。 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兩造為同事,原告在自己之辦公位置安裝小米監視 器,而於112年12月15日下午6時5分許、112年12月29日下午 5時52分許、113年3月1日下午6時15分許、113年3月21日下 午5時57分許、113年4月3日下午5時18分許、113年6月28日 下午6時11分許、113年6月28日下午6時35分許、113年6月28 日下午6時36分許,共八次錄得被告出現在畫面中,在各該 畫面中並未見到被告有動手翻動原告辦公位置上之任何物品 ,除113年6月28日,被告有身體進入原告辦公OA隔間內看原 告桌面上之東西外,其餘各次都只是身體在隔間OA外,往原 告位置上看之事實,有原告提出之錄影光碟在卷可參,且為 兩造所不爭執,堪以認定。  ㈡按民法第18條規定:「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 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前項情形,以法律 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此項人格 權係指所謂的一般人格權。又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所謂權利包括一般人格權,而損害賠償則包括財產上損害 與非財產上損害,就此點而言,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 ,係民法第18條第2項所稱的特別規定。故一般人格權受侵 害時,關於財產上損害得請求回復原狀,其不能請求回復原 狀或回復原狀顯有困難者,得請求金錢賠償(民法第213條 以下)。關於非財產上損害,亦得請求回復原狀,但僅於有 法律特別規定的情形,始得請求相當金錢的賠償。所謂特別 規定,包括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 、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 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 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為回復名譽 之適當處分」。蓋所謂人格權,乃是在維護個人尊嚴、保障 追求幸福所必要而不可或缺者;而隱私權,乃係不讓他人無 端地干預其個人私的領域的權利。而人的尊嚴是憲法體系的 核心,人格權為憲法的基石,是一種基本權利,憲法第22條 明定「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 者,均受憲法的保障」,隱私權係憲法所保障之基本人權, 而被肯定為值得保障之法的利益,故自憲法保護人格權及人 格尊嚴的基本價值,對隱私權之保障,是因故意或過失不法 侵害他人隱私權等人格利益,且須情節重大者,被害人方得 請求非財產上之損害。又隱私權係指個人對其私領域之自主 權利,其保護範圍包括個人私生活不受干擾及個人資訊之自 我控制,惟人群共處經營社會生活,應受保護之隱私權必須 有所界限,即隱私權是否存在,應以個人對系爭事物是否有 合理期待作為判斷準則(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714號裁 定意旨參照)。而一般人對於其私生活之領域,固有隱私之 合理期待,而有不被他人得知其在該私生活領域之範圍內所 為舉動之權利,然對於非在私生活領域範圍內所為之舉動, 即難謂有隱私之合理期待,此為至明之理。又按當事人主張 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 277條前段定有明文。而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利者, 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自己主 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 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  ㈢查原告辦公位置設有辦公隔間,為半開放之空間,任何人經 過均得輕易看到原告之辦公位置。而兩造均有錄影光碟並已 看過內容,也經本院於言詞辯論時與兩造確認,兩造對於除 113年6月28日被告之身體有進入到原告辦公OA隔間內看原告 桌面上之東西、文件外,其餘各次都只是身體在隔間OA外往 原告辦公位置看之事實並不爭執。是除113年6月28日外,原 告僅有於經過原告辦公位置時往原告位置上看,時間也均僅 有幾秒鐘,尚難認被告於112年12月15日下午6時5分許、112 年12月29日下午5時52分許、113年3月1日下午6時15分許、1 13年3月21日下午5時57分許、113年4月3日下午5時18分許此 五次之行為,已達侵害原告隱私權之程度,或遽認被告有侵 害原告隱私之故意。  ㈣至於被告於113年6月28日有進到原告辦公室位置查看原告桌 面上之文件,依原告所提113年7月1日進辦公室時之錄影內 容,被告應係在看原告「半彌封」之員工薪資單(其上僅能 看到原告姓名、員工薪資單、薪資年月,無法看到薪資結構 及給付金額)。而因為原告辦公位置屬於半開放空間,任何 人經過只要稍加看一眼,就能發現原告桌上擺放之東西及該 半彌封之薪資單,且兩造對於被告並未動手翻看原告辦公位 置上之任何文件之事實,也未有爭執,除難認原告對於自己 在半開放辦公空間放置在外之物品有合理之隱私期待外,被 告既未翻看原告任何物品或打開抽屜、櫃子,也難認被告於 113年6月28日之行為,已達侵害原告隱私權之程度。原告固 主張被告行為使其有被人監視之恐懼,飽受精神壓力、影響 睡眠、影響工作表現、承受巨大之精神上痛苦等語,然原告 除錄影光碟外,並未提出其他任何證據證明此節,尚難認為 被告行為已達侵害原告隱私權且情節重大之程度。  ㈤基上所述,本件難認被告侵害原告之隱私權且達情節重大之 程度。從而,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其非財產上損害,不能准許 。 四、從而,原告本於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l項之規 定,提起本訴,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500,000元作為非財產 上之損害賠償,為無理由,應予駁回,併駁回原告假執行之 聲請。 五、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審酌後,核與判決 結果無影響,爰不逐予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5-02-10

SCDV-113-竹簡-615-20250210-1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竹簡字第645號 原 告 賴○○ (真實姓名年籍住居所詳卷) 兼 法 定 代 理 人 賴○樟 (真實姓名年籍住居所詳卷) 林○雅 (真實姓名年籍住居所詳卷) 被 告 洪佩均 林俊良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戴賢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而可以補正者, 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前段及同項但書第6款定有明 文。 二、查原告提起本件訴訟,並未繳納裁判費,經本院通知命原告 應於文到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2,210元,逾期即駁 回起訴,該通知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送達至原告住所,有 送達證書附卷可憑。惟原告迄今仍未補繳上開裁判費,有多 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及收費答詢表查詢在卷可稽,其 訴顯難認為合法,又假執行之聲請亦缺乏宣告依據,均應予 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5-02-10

SCDV-113-竹簡-645-20250210-1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竹簡字第65號 原 告 張育傑 被 告 洪東修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依其所述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法院 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 項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所謂原告之訴,依 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係指依原告於訴狀內 記載之事實觀之,在法律上顯然不能獲得勝訴之判決者而言 (最高法院62年台上字第845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輸其新臺幣(下同)30萬元,不履行賭 債,故向被告求償積欠之賭債30萬元等語。 三、按賭博為法令禁止之行為,其因該行為所生債之關係原無請 求權可言,除有特別情形外,縱使經雙方同意,以清償此項 債務之方法,而變更為負擔其他新債務時,亦屬脫法行為, 仍不能因之取得請求權(參見最高法院44年台上字第421號 判決意旨)。即賭博契約,為法令之所禁止,且違反公序良 俗,依民法第71條及第72條規定,其契約無效,根本不發生 當事人所企圖實現之法律效果,賭贏者對賭輸者自始未取得 債權,根本沒有債之關係。在法律上應認賭債非債,賭債既 屬無效,根本無債權債務關係之存在,賭輸之人自不負任何 債務,無從發生法律關係,且相對人亦無給付受領權(最高 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679號判決意旨可參)。 四、準此,本件原告向被告請求償還賭債30萬元,依其所主張之 事實,在法律上顯然不能獲得勝訴之判決,爰不經言詞辯論 ,逕以判決駁回之。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2項、第78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5-02-10

SCDV-114-竹簡-65-20250210-1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給付違約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竹簡字第27號 原 告 凱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余亮賢 訴訟代理人 游豐聰 被 告 精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勇吉 訴訟代理人 羅永安律師 複 代理人 黃芷莘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違約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3日辯論終 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向原告訂購CADEX加值設計平台一年技術服 務及Solid Edge 2024_Foundation(網路版)等產品,總價 格為新臺幣(下同)450,000元,有被告簽署之報價單為憑 (下稱系爭報價單),依據系爭報價單備註條款約定「本報 價單經雙方代表人或代理人簽名或蓋章,即視為有效之買賣 契約」、「報價單簽回為不可撤銷之訂單,未經買賣雙方同 意,單方不得取消訂單,違者需付另一方百分之50違約金」 。嗣被告通知原告取消訂單,需依據系爭報價單備註條款約 定,支付違約金百分之50即225,000元。爰依系爭報價單備 註條款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25,000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系爭報價單備註條款約定契約之成立要件,為需 經雙方代表人或代理人之簽名或蓋章,然系爭報價單並未有 原告公司代表人或代理人之簽章,契約當尚未成立。且系爭 報價單經過修改,修改處未經原告公司簽名、蓋章,已與原 報價單之內容有異,亦難認兩造意思表示已經一致。復系爭 報價單備註載明本報價單為不可撤銷之訂單等語,加重被告 責任,使被告拋棄權利或限制行使權利,對被告有重大不利 益,依民法第247條之1規定,亦應認不生效力等語置辯,並 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被告既否認與原告間成 立買賣契約,被告就此節當應負舉證責任。而觀之系爭報價 單備註條款第1條記載「本報價單經雙方代表人或代理人簽 名或蓋章,即視為有效之買賣契約」等語(見本院卷第25頁 ),文義明確,用語淺白易懂,別無探詢他求之餘地。然觀 之系爭報價單,其上僅蓋有原告公司之「業務專用章」(見 本院卷第25頁),並無原告代表人或經原告授與代理權並表 明代理權授與之代理人簽章,兩造間顯然尚未成立有效之買 賣契約。遑論系爭報價單經磋商修改(見本院卷第19頁、第 23頁、第25頁),項目與最後金額均有差異,也未見修改處 經原告公司同意,更難認兩造間意思表示已經一致。  ㈡復系爭報價單備註記載「報價單簽回為不可撤銷之訂單,未 經買賣雙方同意,單方不得取消訂單,違者需付另一方百分 之50違約金」。首先,兩造本件既尚未成立有效之買賣契約 ,當無所謂不可撤銷或取消之訂單存在。其次,所謂「報價 單簽回」,當是指原告公司提供報價單,經買受之相對人簽 回後,即視為不可撤銷之訂單,而拘束買方不可撤銷訂單之 意。該報價單既為原告經過評估成本、收益等商業因素而主 動提供,於經買受之相對人同意簽回後,原告本無可能會再 撤銷或取消訂單,而若雙方就報價單內容商議後原告不同意 ,原告亦可不讓買方簽回即可,是原告可輕易規避違約金給 付之責任。亦即該約定雖形式上觀之拘束買賣雙方,然實則 係用以限制買方撤銷訂單權利之行使。  ㈢按契約之一方當事人為與不特定多數相對人訂立契約,而預 先就契約內容擬定交易條款,經相對人同意而成立之契約, 學說上稱為附合契約或定型化契約,在現代社會中,具有靈 活交易行為,促進工商發達、提高經營效率及節省締約成本 之特色,本於私法自治及契約自由原則,固應承認其效力。 惟因此種契約,締約當事人之地位每不對等,契約之文字及 內容恆甚為繁複,他方當事人(相對人)就契約之一般條款 輒無個別磋商變更之餘地。為防止預定契約之一方(預定人 ),挾其社經上優勢之地位與力量,利用其單方片面擬定契 約之機先,在繁雜之契約內容中挾帶訂定以不合理之方式占 取相對人利益之條款,使其獲得極大之利潤,造成契約自由 之濫用及破壞交易之公平。於此情形,法院應於具體個案中 加以審查與規制,妥適調整當事人間不合理之狀態,苟認該 契約一般條款之約定,與法律基本原則或法律任意規定所生 之主要權利義務過於偏離,而將其風險分配儘移歸相對人負 擔,使預定人享有不合理之待遇,致得以免除或減輕責任, 再與契約中其他一般條款綜合觀察,其雙方之權利義務有嚴 重失衡之情形者,自可依民法第247條之1之規定,認為該部 分之約定係顯失公平而屬無效,初與相對人是否為公司組織 及具有磋商機會無必然之關係。蓋任何法律之規定,均係立 法者在綜合比較衡量當事人之利益狀態後,所預設之價值判 斷,乃為維護契約正義與實現公平之體現。縱其為任意規定 ,亦僅許當事人雙方以其他正當之規範取代之,尚不容一方 恣意片面加以排除。況相對人在訂約之過程中,往往為求爭 取商機,或囿於本身法律專業素養之不足,對於內容複雜之 一般條款,每難有磋商之餘地;若僅因相對人為法人且具有 磋商之機會,即認無民法第247條之1規定之適用,不啻弱化 司法對附合契約控制規整之功能,亦有違憲法平等原則及對 於契約自由之保障(司法院釋字第576號、580號解釋及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472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㈣查依據原告起訴狀,其對於系爭報價單備註欄屬於定型化契 約條款並無爭執(見本院卷第15頁),而本件系爭報價單備 註記載「報價單簽回為不可撤銷之訂單,未經買賣雙方同意 ,單方不得取消訂單,違者需付另一方百分之50違約金」, 於報價單經簽回後,竟不問原告是否具有可歸責事由或被告 是否有正當理由,而純以非經買賣雙方同意,買方均不得取 消訂單,否則需支付原告百分之50之違約金,顯已偏離民法 規定表意人於符合法定情形下,得撤銷意思表示之規定,及 契約成立後關於債務不履行、瑕疵擔保責任規定之適用,該 備註規定顯有嚴重失衡,限制買方行使權利之情形,依上說 明及民法第247條之1第1項第3款之規定,本院認系爭報價單 上「報價單簽回為不可撤銷之訂單,未經買賣雙方同意,單 方不得取消訂單,違者需付另一方百分之50違約金」之條款 ,顯失公平而無效。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報價單備註條款請求被告給付225,00 0元之違約金,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毋庸 逐一詳予論駁,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5-02-10

SCDV-114-竹簡-27-20250210-1

竹東小
竹北簡易庭(含竹東)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竹東小字第216號 原 告 陳文貴 被 告 范植程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7日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35,000元,及自民國113年6月25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1,000元由被告負擔70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餘由原告負擔 。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理由要領 一、本件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應給付新臺幣(下同)50,000元之精 神慰撫金等語。查原告因本件事故受傷,致其日常生活不便 ,衡情確實受有相當程度之精神上痛苦,本院審酌兩造之生 活情況、學經歷並考量兩造經濟狀況(有兩造之稅務電子閘 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等可參,因屬個人隱私,僅予參酌, 不予揭露)及被告之侵權行為態樣、過失情節等一切情狀, 認原告所受精神上之損害,以50,000元以資撫平,尚屬相當 ,原告此部分之請求,即屬有據。 二、惟按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 償金額,或免除之,民法第217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本件被 告雖有疏未注意車前狀況、即時採取必要煞停措施之過失, 有本院少年法庭113年度少護字第160號宣示判決筆錄、監視 器錄影畫面在卷可參,惟據兩造警詢筆錄、道路交通事故現 場圖,亦可知原告有轉彎車未禮讓直行車之過失,且原告當 時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本院認原告有百分之30之肇事責任 ,被告應負百分之70%之過失責任比例,則依此比例計算, 原告得請求被告賠償之金額為35,000元(計算式:50,000×7 0%=35,000元)。 三、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 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併駁回此部分原 告假執行之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竹東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且須於判決 送達後二十日內以上訴狀記載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   (小額訴訟程序)判決書得僅記載主文,就當事人有爭執事   項,於必要時得加記理由要領。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三、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2025-02-07

CPEV-113-竹東小-216-20250207-1

竹東簡
竹北簡易庭(含竹東)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竹東簡字第190號 原 告 新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昕紘 訴訟代理人 陳建昌律師 被 告 董家勇 周文凱 王芊茵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辯論終 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董家勇、王芊茵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10,638,266元,及自 民國113年2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董家勇、王芊茵連帶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王芊茵、周文凱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 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以下各被告均逕稱姓名,省略 「被告」之訴訟上稱謂)。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訴外人進安貨運行、進安汽車貨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進安 公司)前向原告投保貨物運送人責任保險,承保範圍依據保 險單第1條約定:「本保險單承保被保險人所運送之貨物於 正常運送途中因火災、爆炸及承載貨物之被保險車輛發生意 外碰撞或傾覆致所運送之貨物發生毀損或滅失,依法應由被 保險人負賠償責任,而受賠償請求時,本公司對被保險人負 賠償之責」等語。當進安公司於民國110年5月21日受賓士公 司委託運送四輛全新賓士自小客車(下合稱為系爭小客車) ,而由進安公司駕駛賴俊良駕駛車號000-00營業大貨車(下 稱系爭大貨車)載運至中華賓士內湖廠時,於110年5月21日 晚間8時41分許,行經新竹縣○○鎮○道○號90.4公里處時,因 董家勇無照駕駛車號000-0000號自小客車(下稱董家勇肇事 汽車)由內線切往中線變換車道不當,而碰撞同變換車道不 當,由周文凱駕駛之車號000-0000號小客車(下稱周文凱肇 事汽車),周文凱肇事汽車再碰撞系爭大貨車,致系爭大貨 車碰撞外側護欄翻覆,系爭小客車有二輛自系爭大貨車上摔 離,另兩輛則卡在系爭大貨車內發生碰撞,致系爭小客車全 損。董家勇與王芊茵為夫妻,董家勇駕駛執照經註銷不得駕 車,王芊茵卻仍將名下之董家勇肇事汽車交予董家勇駕駛,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第6項規定,屬違反保護 他人之法律,應推定王芊茵有過失,且董家勇、王芊茵、周 文凱上開過失與本件事故之發生有相當因果關係,董家勇、 周文凱、王芊茵自應就原告本件事故所受損害,負連帶賠償 責任。  ㈡原告依進口報單及電子發票證明聯,計算進安公司所受損害 如下:1、其中車型M-AMG GLB35 4M,生產號碼0000000000 號車,起岸價格(CIF)為新臺幣(下同)1,517,429元;進 口稅率百分之17.5,為265,550元;貨物稅率百分之25,為4 45,745元;推廣貿易費百分之0.04,為607元;營業稅率百 分之5,為111,436元;車損金額CIF+總稅費-營業稅,為2,2 29,331元。2、其中車型GLC200 4M FL,生產號碼000000000 0號車,起岸價格為1,328,636元;進口稅率百分之17.5,為 232,511元;貨物稅率百分之25,為390,287元;推廣貿易費 百分之0.04,為531元;營業稅率百分之5,為97,572元;車 損金額CIF+總稅費-營業稅,為1,951,965元。3、其中車型S 350d L,生產號碼0000000000號車,起岸價格(CIF)為2,3 61,404元;進口稅率百分之17.5,為413,246元;貨物稅率 百分之30,為832,395元;推廣貿易費百分之0.04,為945元 ;營業稅率百分之5,為180,352元;特種貨物稅及勞務稅率 百分之10,為378,740元;車損金額CIF+總稅費-營業稅,為 3,986,730元。4、其中車型S450 4M L,生產號碼000000000 0號車,起岸價格(CIF)為2,943,953元;進口稅率百分之1 7.5,為515,192元;貨物稅率百分之30,為1,037,744元; 推廣貿易費百分之0.04,為1,178元;營業稅率百分之5,為 224,844元;特種貨物稅及勞務稅率百分之10,為472,173元 ;車損金額CIF+總稅費-營業稅,為4,970,240元。以上,系 爭小客車全損損失金額為13,138,266元。  ㈢本件車禍事故被告對進安公司構成侵權行為,進安公司對賓 士公司構成債務不履行,對原告是屬保險事故發生而應給付 被保險人理賠金,原告於扣除進安公司自負額2,500,000元 後,給付之理賠金額為10,638,266元,並由原告直接給付予 賓士公司。爰依保險代位、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 、第185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 原告10,638,266元,及自113年2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董家勇部分:其認同原告之請求,就原告請求之金額也不爭 執。惟另表示其不知道自己駕照被註銷,所以王芊茵也不會 知道等語。  ㈡周文凱部分:其就本件事故並無肇事責任,並聲明:原告之 訴駁回。  ㈢王芊茵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以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進安公司前向原告投保貨物運送人責任保險,當進 安公司於110年5月21日受賓士公司委託運送系爭小客車,而 由進安公司駕駛賴俊良駕駛系爭大貨車載運至中華賓士內湖 廠時,於110年5月21日晚間8時41分許,行經新竹縣○○鎮○道 ○號90.4公里處時,因董家勇無照駕駛董家勇肇事汽車,由 內線切往中線變換車道不當之過失,而碰撞周文凱駕駛之周 文凱肇事汽車,周文凱肇事汽車再碰撞系爭大貨車,致系爭 大貨車碰撞外側護欄翻覆,系爭小客車因而全損。因保險事 故發生,原告依保險契約將理賠金額10,638,266元逕匯賓士 公司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貨物運送人責任保險單、保險契 約、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 事故現場照片、進口報單、賓士公司出具之電子發票、賠款 同意書、系爭小客車損壞照片、進安公司與賓士公司和解書 、代位求償權同意書等為證,並有國道公路警察局第六公路 警察大隊113年6月27日函暨檢附之本件交通事故相關資料、 車輛行車事故鑑定覆議會覆議意見書(下稱系爭覆議意見) 、行車事故鑑定會鑑定意見書(下稱系爭鑑定意見)、本院 勘驗訴外人BCJ-3010號自用小客車行車紀錄器影像之勘驗筆 錄(此部分行車紀錄器影像光碟,附在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 110年度相字第313號卷內)在卷可稽,且周文凱就此部分原 告之主張均不爭執;另董家勇對於自己應就本起事故負過失 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及原告請求之金額均不爭執,且董家勇因 本起事故造成系爭大貨車駕駛賴俊良不幸死亡,董家勇因犯 過失致死罪,並經本院113年度交訴緝字第1號判決判處有期 徒刑3年6月確定,有董家勇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 卷可據;王芊茵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為任 何聲明或陳述,本院依調查證據之結果及斟酌全辯論意旨, 堪認原告此部分之主張為真實。  ㈡董家勇、王芊茵應負連帶賠償責任:  1.查王芊茵為董家勇肇事汽車之車主,有車號查詢車籍資料在 卷可佐(見本院卷第87頁)。而董家勇之駕照於事故前,即 已遭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以108年7月19日裁決書裁處 吊銷及3年內不得重新考領在案(見本院卷第241頁至第246 頁),該裁決書並於108年7月25日送達至董家勇、王芊茵戶 籍地新北市○○區○○街0巷00號4樓(見本院卷第247頁),而 生送達之效力,是董家勇於事故時係屬於無照駕駛之事實, 已堪認定,此部分並經本院113年度交訴緝字第1號刑事判決 認定在案。  2.按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 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 者亦同。民法第184條第2項、第18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按「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6,000元以 上24,000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一、未領有駕駛 執照駕駛小型車或機車」、「汽車所有人允許第1項第1款至 第5款之違規駕駛人駕駛其汽車者,除依第1項規定處罰鍰外 ,並吊扣其汽車牌照一個月;五年內違反二次者,吊扣其汽 車牌照三個月;五年內違反三次以上者,吊扣其汽車牌照六 個月。但其已善盡查證駕駛人駕駛執照資格之注意,或縱加 以相當注意而仍不免發生違規者,不在此限」,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第21條第1項第1款、第6項分別定有明文。又「 上訴人明知加害人張某未領有駕駛執照,仍將該小客車交其 駕駛,顯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第1項第1款、第28 條之規定,亦即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應推定其有過失」, 最高法院67年台上字第2111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因此,若 汽車所有人未善盡查證駕駛人駕駛執照資格之注意義務,而 將汽車交予無駕駛執照人駕駛,即屬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 倘因此致生損害於他人,即應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前段負損 害賠償責任;如汽車所有人欲主張免責,則須由其舉證證明 其行為無過失。又按「民事上之共同侵權行為(狹義的共同 侵權行為,即加害行為)與刑事上之共同正犯,其構成要件 並不完全相同,共同侵權行為人間不以有意思聯絡為必要, 數人因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苟各行為人之過失行為, 均為其所生損害之共同原因,即所謂行為關連共同,亦足成 立共同侵權行為,依民法第1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各過失 行為人對於被害人應負全部損害之連帶賠償責任」,最高法 院67年台上字第1737號判決意旨參照。  3.經查,王芊茵將名下車輛即董家勇肇事汽車交予駕照被吊銷 之董家勇駕駛,業據認定如前,參以首開說明,已屬違反保 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行為,並推定王芊茵有過失。而事故時王 芊茵就坐在董家勇肇事汽車之副駕駛座玩手機(見本院卷第 322頁),卻未勸誡董家勇應小心駕駛,注意安全,反而放 任董家勇超速、未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驟然不當往右變換 車道而與周文凱肇事汽車碰撞肇事(見系爭覆議意見,本院 卷第340頁至第343頁),王芊茵復未就其行為無過失一節為 任何舉證,則王芊茵自有過失,且其過失行為與原告所受損 害間,並具相當因果關係。是王芊茵之過失行為與董家勇前 開侵權行為間,均為致生原告損害之共同原因,而成立共同 侵權行為,原告主張董家勇、王芊茵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當屬有據。  4.至於董家勇雖辯稱自己不知道自己駕照被註銷,所以王芊茵 也不會知道等語。首先,除董家勇此部分抗辯之效力並不及 於王芊茵,王芊茵仍應就自己無過失乙節負舉證責任外,且 上開吊銷駕照之裁決書既已合法送達至董家勇、王芊茵之戶 籍地而生送達效力,若董家勇欲主張自己也不知道駕照被註 銷一事,當應舉出其他證據推翻,然董家勇並未為之,其此 部分所辯自難採信。何況,董家勇無照駕駛致賴俊良不幸過 世之事,亦經刑事確定判決認定在案,自不容董家勇於本件 民事審理中空言否認。  ㈢周文凱就本起事故無肇事因素,為無過失:  1.查經本院勘驗訴外人BCJ-3010號車行車紀錄器影像光碟後, 顯示於光碟播放至20時41分11秒時,周文凱肇事汽車從外側 車道出現,周文凱有打左方向燈,於超越拍攝車輛之後,周 文凱即開始變換至中線車道;於光碟播放至20時41分11秒時 ,可見董家勇肇事汽車在內線車道行駛;於光碟播放至20時 41分13秒時,可見董家勇在內線車道打右方向燈,前方內線 車道上有一台速度較慢之車輛;於光碟播放至20時41分14秒 時,可見周文凱肇事汽車之四輪均已經進入到中線車道,周 文凱並關閉方向燈,同時董家勇肇事汽車在距離前車極近狀 況下,才突然打方向盤往中線偏,而與已經完成車道變換之 周文凱肇事汽車發生碰撞,周文凱肇事汽車旋即翻覆而與系 爭大貨車發生碰撞(見本院卷第391頁至第392頁)。自勘驗 結果可知,周文凱係於變換車道完成時方遭董家勇肇事汽車 撞擊,且重點是於周文凱完成車道變換之當下,董家勇甚至 都尚未開始切入中線車道,自難認周文凱有何過失責任。  2.原告訴訟代理人雖表示於周文凱還未過中線車道時,董家勇 就已經有打方向燈,只要周文凱稍加注意「SHOULDER CHECK 」,即可注意到董家勇之車輛動向等語。然周文凱所涉過失 致賴俊良於死之罪嫌,經檢察官認周文凱就本起事故並無過 失而以110年度偵字第7486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有該不起 訴處分書附卷可按。且依本院勘驗結果,於周文凱肇事汽車 開始切入中線車道時,董家勇都還未有開始變換車道之行為 ,縱使董家勇已打方向燈,然依當時情形,周文凱既已先行 開始變換車道,董家勇當應先行禮讓周文凱,然董家勇卻是 於距離前車極近之狀況下,才驟然往中線切,而撞擊已經完 全至中線完成車道變換之周文凱肇事汽車,周文凱對於董家 勇異常且極危險之駕車行為,當無預見之可能性,自難認周 文凱應負過失責任,本件系爭鑑定意見及系爭覆議意見,亦 均同本院之認定。  ㈣是以,原告主張董家勇、王芊茵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部分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原告主張周文凱就此次事故亦應 負連帶賠償責任等語,則屬無據。  ㈤而原告就其本件應負之保險事故發生,業已理賠賓士公司10, 638,266元之事實,已經提出相關理賠單據及證明,已如前 述,在此不贅,且為董家勇所自認,王芊茵亦未表示爭執, 本院依調查證據之結果及斟酌全辯論意旨,堪認原告之主張 為真。故原告自得請求董家勇、王芊茵就其所受損害,連帶 負責。  ㈥復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 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對董家勇、王芊茵之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請求權,屬無確定期限之給付,而原告起訴狀於112 年6月10日寄存送達董家勇生效(見本院卷第101頁至第103 頁)、原告追加被告及準備狀則於112年9月18日寄存送達王 芊茵生效(見本院卷第163頁),董家勇、王芊茵迄未給付 ,當應負遲延責任,原告並於本院113年2月20日言詞辯論時 減縮遲延利息之請求為自113年2月21日起算,是原告併請求 自113年2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保險代位、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 項、第185條規定,請求董家勇、王芊茵應連帶給付原告新 臺幣10,638,266元,及自民國113年2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 此範圍之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與本 院前開認定無涉或無違,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 述,附此敘明。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2項適用簡易 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 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至其餘原告之訴經駁回部分 ,假執行之聲請則併予駁回。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竹東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5-02-07

CPEV-112-竹東簡-190-20250207-1

竹東簡
竹北簡易庭(含竹東)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竹東簡字第245號 原 告 劉兆倫 訴訟代理人 王俊傑律師 被 告 葉秋梅 訴訟代理人 王聖傑律師 複 代理人 陳育騰律師 鄭任晴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0 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前與雅邑工程行(負責人為周穎湧,為原告 之友人)簽訂承攬契約,原告則為周穎湧的下包商,由雅邑 工程行為被告進行房屋改建工程,惟因被告與雅邑工程行間 因施工上問題而發生爭議,原定工程費新臺幣(下同)400 多萬元,被告認為工程費用僅有200多萬元,又因周穎湧無 法出面與被告協調,便委託原告於民國112年5月26日10時許 至被告住所與被告商議工程金額。詎料,因兩造於上開時、 地無法達成協議,被告竟教唆數名彪形大漢要脅原告簽下發 票日為112年5月26日,到期日為112年6月12日,票面金額為 130萬元,票號560727號之本票,及發票日為112年5月26日 ,到期日為112年6月5日,票面金額為130萬元,票號560726 號之本票(下合稱為系爭本票),原告業已對被告提出刑事 告訴。原告簽立系爭本票之原因,既係因遭被告脅迫,自得 撤銷其意思表示,並得本於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 還系爭本票。爰聲明:㈠確認被告持有原告所簽發之系爭本 票,對原告之本票債權請求權均不存在。㈡被告應將系爭本 票返還原告。㈢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被告因有車庫增建需求,於透過友人介紹認識原 告與雅邑工程行負責人周穎湧後,其2人向被告表示雅邑工 程行負責人為周穎湧,但實際上工程承包、進度、履約都由 原告負責,故被告於111年6月19日與雅邑工程行簽訂車庫增 建工程合約書,並於合約上記載雅邑工程行應於被告給付定 金後90日內完工。而被告依照合約內容,共給付530萬元( 含定金200萬元),被告於111年6月22日給付定金後,原告 、周穎湧不斷藉口拖延、部分施工品質瑕疵重大,至112年5 月間仍未完工,故被告遂於112年5月中起與原告、周穎湧協 商由其他承包商接手,並討論退還已給付之工程款,經多日 協商後,與原告協議返還被告260萬元,並約定於112年6月5 日、112年6月12日分別給付130萬元,原告並於112年5月26 日開立系爭本票以為擔保,被告並未強迫原告簽本票,此由 原告係於被告聲請本票裁定後,原告才遲於112年9月11日至 警局報案遭被告恐嚇、妨害自由,即可知悉,且原告提告後 亦經檢察官為被告不起訴之處分確定等語置辯。並聲明:㈠ 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 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票據債務人主張執票人取得票據出於惡意或詐欺、脅迫時 ,應由該債務人負舉證之責(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242 號裁判意旨參照)。次按民法第92條第1項前段規定,因被 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 而所謂因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係指因相對人或第三人以「 不法危害」之言語或舉動加諸表意人,使其心生恐怖,致為 意思表示而言。當事人主張其意思表示係因被詐欺或脅迫而 為之者,應就其被詐欺或被脅迫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最 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948號裁判意旨參照)。原告主張係 遭被告脅迫簽發系爭本票,揆諸前揭說明,應由原告就其遭 他人脅迫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㈡查原告對被告提出恐嚇取財等告訴,經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偵查後,以113年度偵字第4036號為不起訴處分,觀之檢 察官不起訴之理由略以:本案事發時間為112年5月26日,又 查無原告於112年6月間就醫就診之相關紀錄,然原告遲至11 2年9月11日始向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橫山分局那羅派出所申告 ,且觀諸被告提供之現場錄影檔案,原告簽發本票當時,並 未表示反對或抗拒,高俊偉(即同案被告)並無脅迫或喝令 原告不得離去之舉,有調查筆錄、健保查詢系統、被告提出 之現場錄影檔案及檢察官勘驗筆錄等在卷可稽,故原告所述 是否屬實,已屬有疑;是本件除原告之指訴外,並無其他積 極證據足資佐證被告確有恐嚇取財或妨害自由之犯行,自難 僅以原告之單一指訴,逕對被告以刑事罪責相繩(見本院卷 第165頁至第167頁)。  ㈢觀之檢察官為被告不起訴處分之理由,其中之一即係自被告 所提出之現場錄影檔案,並未見被告或高俊偉有何脅迫之舉 ,而現場錄影檔案係最能忠實還原現場情形之證據,被告既 明知自己在現場錄影,衡情其斷無可能對原告為脅迫之行為 ,甚至在之後檢察官偵查時主動提供該等證據。復觀之兩造 於112年5月26日後之LINE對話紀錄,於當日雙方離開後,被 告對原告表示「真的對你很不好意思,用那麼強硬的態度方 式處理...,在這裡跟你說一聲不好意思,我也在這裡非常 感謝你出來面對處理」,被告則回應「我現在也是要主任打 電話給我,我才可以知道鷹架的廠商」、「先處理好比較要 緊」、「不會,欠錢還錢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逃避責 任永遠解決不了,至少工作做不了,人品還是很重要的」( 見本院卷第112頁);於112年6月5日,原告向被告表示「老 闆娘早安,這幾天我都在加班都做到很晚,就是要把工作到 一個段落,把錢都收一收,好對你們有交代」(見本院卷第 114頁);嗣票據到期後,於112年6月14日,原告再向被告 稱「不好意思,我還在籌錢,籌好了會過去解決的」等語( 見本院卷第119頁)。自112年5月26日至112年6月中旬,長 達20天間,對話紀錄中原告都未提到任何遭被告脅迫簽署系 爭本票之事,反而可見原告對於還款之事一再努力籌措金錢 ,復任何人遭到脅迫後背負鉅款,依據經驗法則,當然會向 警察機關尋求協助,然而原告卻未為之,遲至112年9月11日 始至警局報案,亦有可疑,是依原告所提之證據,尚無法認 定被告於上開時、地有對原告為脅迫行為,自難認被告有何 脅迫原告簽發系爭本票之事實存在。從而,原告於前揭時、 地與被告協商還款,且為擔保所約定之給付義務,因而簽發 系爭本票,其所為簽發系爭本票之意思表示,並無證據證明 係遭被告脅迫所為,原告事後以民法第92條第1項規定,主 張撤銷該等意思表示,於法洵屬無據,不生撤銷之效力。  ㈣至原告起訴狀中另主張被告應就兩造間基礎原因關係存在之 事實,負舉證責任云云。惟按票據乃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 利義務,悉依票上所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 獨立,票據上權利之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執 票人行使票據上權利時,就其基礎之原因關係確係有效存在 ,不負舉證責任。若票據債務人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存抗辯 之事由,對抗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3條規定觀之,應由票據 債務人就該抗辯事由負舉證之責任。必待為票據基礎之原因 關係確立後,法院就此項原因關係進行實體審理時,當事人 於該原因關係是否有效成立或已否消滅等事項有所爭執,始 適用各該法律關係之舉證責任分配原則。蓋因執票人就票據 原因之存在本不負舉證之責,自不得以其主張係由於某種原 因持有票據,該原因為票據債務人否認,即認應轉換舉證責 任,改由執票人就票據原因之存在負責舉證,否則,殊與舉 證責任分擔之原則有違。至於最高法院73年度第1次民事庭 會議決議所揭櫫「支票為無因證券,支票債權人就其取得支 票之原因,固不負證明之責任,惟執票人子既主張支票係發 票人丑向伊借款而簽發交付,以為清償方法,丑復抗辯其未 收受借款,消費借貸並未成立,則就借款之已交付事實,即 應由子負舉證責任」等意旨,當係指支票債權人、債務人間 就票據之原因關係均主張為借貸,惟票據債務人抗辯未收受 借款,始應轉換舉證責任,改依消費借貸契約之舉證責任原 則,由執票人就借款已經交付之事實,負責舉證。非謂票據 債務人否認執票人主張之票據原因時,即應由執票人就該原 因關係存在之事實,負舉證之責(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 第23號、101年度台上字第26號、103年度台上字第18號判決 意旨可供參照)。依上開說明,本件應先由票據債務人即原 告就抗辯之原因事由負舉證責任,原告主張執票人之被告應 就原因關係存在之積極事實舉證證明,尚有誤會,難以採納 。而原告既未能證明其係在遭脅迫之情況下,簽署系爭本票 ,自應依票據文義負給付之責。  ㈤至於原告另聲請傳喚證人周穎湧及調閱刑事偵查卷宗等語( 見本院卷第186頁),首先,周穎湧於原告、被告協商時既 未在場,為原告陳稱在卷(見本院卷第144頁),則周穎湧 對於兩造協商過程之經過,顯然僅能透過原告之轉述,與原 告之主張屬於同質性證據,本就難以互相補強,縱使周穎湧 表示原告於遭恐嚇後當天就有向其表示此情(此為原告主張 之待證事實,見本院卷第144頁),則原告同時也應該要去 警局報案主張權利才是,然原告並未為之。又另周穎湧為與 被告簽署承攬合約之人(見本院卷第84頁至第85頁),其也 為本件債務之利害關係人,所證也難盡信。復檢察官就不起 訴之理由已經論述清楚,於目前卷證均無法認為原告遭被告 脅迫簽署系爭本票之情形下,本院也認無再予調查之必要。 四、綜上所述,原告未能就其係受被告脅迫始簽發系爭本票乙情 ,提出相當之證明,已如前述,是原告請求確認被告持有之 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及請求被告返還系爭本票,均無理由, 應予駁回,併駁回原告假執行之聲請。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竹東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5-02-07

CPEV-112-竹東簡-245-20250207-1

竹東簡
竹北簡易庭(含竹東)

給付違約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竹東簡字第287號 原 告 陳惠琪即荷蘭村護理之家 被 告 NGUYEN THI HIEN (中文姓名:阮氏賢) LE THI NGOC (中文姓名:黎氏玉) PHAN THI CHUAN (中文姓名:潘氏洲) DO THI PHUONG (中文姓名:杜氏鳳) NGUYEN THI HUONG (中文姓名:阮氏紅)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違約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7日辯論終 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NGUYEN THI HIEN、LE THI NGOC、PHAN THI CHUAN、DO THI PHUONG、NGUYEN THI HUONG應各給付原告新臺幣90,000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五人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為聘僱外籍勞工擔任看護,委託訴外人超速 國際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引進被告五人,至原告機構從事看護 ,並由原告與被告五人簽立切結書(下稱系爭切結書),約 定如被告有行蹤不明情事發生,同意負擔原告損失賠償責任 ,自發生日起每日以新臺幣(下同)1,000元計算,最長以9 0,000元為限。詎被告NGUYEN THI HIEN、LE THI NGOC、PHA N THI CHUAN於民國112年2月10日逃跑、被告PHAN THI CHUA N於112年9月11日逃跑、被告NGUYEN THI HUONG於113年1月1 9日逃跑,原告均已依法通報,行蹤不明日數均逾90日以上 ,致原告受有損害,爰依系爭切結書之約定提起本件訴訟, 並聲明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二、被告五人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為任何聲明或 陳述。 三、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被告五人之居留證、被告簽 署之系爭切結書、勞動部函為證,並有被告五人之入出境資 料在卷可參,被告五人經合法通知,既未到庭,亦未提出書 狀為何陳述及主張以供本院斟酌,本院依調查證據之結果及 斟酌全辯論意旨,自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基 於兩造間之約定,向被告請求各給付90,000元,為有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切結書之約定,請求被告各應給付原 告90,000元,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 告五人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就原 告勝訴部分,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竹東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5-02-07

CPEV-113-竹東簡-287-20250207-1

竹東小
竹北簡易庭(含竹東)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竹東小字第206號 原 告 新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昕紘 訴訟代理人 張廷圭 被 告 高金勝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7日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8,652元,及自民國113年6月28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1,00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竹東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 本院提出上訴(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 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   (小額訴訟程序)判決書得僅記載主文,就當事人有爭執事   項,於必要時得加記理由要領。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三、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2025-02-07

CPEV-113-竹東小-206-202502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