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妙黛

共找到 153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交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交上字第302號 上 訴 人 夏宗誠 被 上訴 人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所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3日 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字第614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柒佰伍拾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 體事實等事由,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2條、第244 條第2項規定甚明。又依同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判決 有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是 當事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26 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以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 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 令及其具體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 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或最高行政法院之判例,則為揭示該 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 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 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 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 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二、緣上訴人騎乘其所有之車號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 系爭機車),於民國(下同)112年5月21日8時35分至36分 許,於臺北市市民大道5段與市民大道5段14巷、市民大道5 段與東寧路路口前,為民眾檢舉無故於車道中暫停、變換車 道未依規定使用方向燈之違規行為,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信 義分局員警依民眾檢舉資料逕行舉發,並製開北市警交字第 AI1438929號、第AI1440363號、第AZ0657324號舉發違反道 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嗣經被上訴人審認上訴人有駕駛系 爭機車非遇突發狀況,在行駛途中於車道中暫停,又未依規 定使用方向燈等違規事實屬實,乃分別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同條第4項、(行為時)第63條第1 項、第24條,及同法第42條,暨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 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等規定,分別以112年8月1日北市裁催 字第22-AI1438929號、第22-AI1440363號、第22-AZ0657324 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分別稱原處分1、2、3 ;並合稱原處分),分別裁處上訴人罰鍰新臺幣(下同)12 ,000元,記違規點數3點,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原處 分1)、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原處分2,其原記載依法逾期 不繳送汽車牌照將易處吊銷之教示記載,已經被上訴人重新 審查後刪除)、罰鍰1,200元(原處分3)。上訴人不服原處 分,遂向改制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訴訟,嗣 因應112年8月15日行政法院組織調整,而移由本院地方行政 訴訟庭接續審理,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字第614 號判決(下稱原判決)撤銷原處分1關於記違規點數3點部分 ,並駁回上訴人其餘之訴,上訴人仍表不服,遂提起本件上 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本事件當初係由檢舉人所造成,原審法院不 察,進而判決,檢舉人都不用面對被他所害之人嗎?法律有 公道嗎?核其上訴理由,並未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之具體 事實之事由,未具體表明原判決有何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63 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及第2項所列各款之情形,難認為對 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依前開規定及說明 ,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末按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行政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 應確定其費用額,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37條 之8第1項規定即明。本件上訴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 既經駁回,則上訴審訴訟費用750元(上訴裁判費)自應由 上訴人負擔,爰併予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 第237條之8第1項、第249條第1項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 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林妙黛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1-29

TPBA-113-交上-302-20241129-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救字第61號 聲 請 人 謝秉舟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司法院間確認法律關係不存在事件(本院 113年度訴字第1277號),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行政訴訟法第101條規定:「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 ,行政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 望者,不在此限。」第102條第2項、第3項規定:「聲請人 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釋明之(第2項)。前項釋明 ,得由受訴行政法院管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保證書代之 (第3項)。」又行政訴訟法第101條所謂無資力,是指窘於 生活,且缺乏經濟上的信用者而言(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裁 聲字第18號判例參照)。另依行政訴訟法第176條準用民事 訴訟法第284條規定,聲請人為釋明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 ,應提出得供法院即時調查的證據。而所謂釋明是指讓法院 得到大致的心證,可以相信其主張為真實的程度。如聲請人 未提出證據,或提出的證據未能使法院可信其無資力支出訴 訟費用的主張為真實,即應將其聲請駁回。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現於創業初期、債務尚未清償,名下 淨值為負值,實在沒有資力支出訴訟費用,有信貸餘款可證 。而本件訴訟,係因為相對人於法律邏輯性部分沒有依職權 查證,且人證、物證齊全,非相對人所能否認,聲請人一定 有勝訴的希望,爰依行政訴訟法第102條第1項規定,聲請訴 訟救助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固提出個人信貸資料:初貸金額為新臺幣(下 同)2,800,000元,本金已償還71%,尚餘807,529元。然本 院無從僅憑上開資料即認定聲請人窘於生活、缺乏經濟上信 用而無資力支出本件訴訟費用,聲請人復未提出其他能即時 調查之證據以釋明其無資力之主張為真實,亦未依前揭規定 提出保證書代之,其聲請即屬無從准許。 四、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林妙黛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1-29

TPBA-113-救-61-20241129-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有關漁業事務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720號 原 告 李騏宇 被 告 農業部 代 表 人 陳駿季(部長)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漁業事務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3項第2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 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 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二、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 二、次按行政訴訟法第8條規定:「(第1項)人民與中央或地方 機關間,因公法上原因發生財產上之給付或請求作成行政處 分以外之其他非財產上之給付,得提起給付訴訟。因公法上 契約發生之給付,亦同。(第2項)前項給付訴訟之裁判, 以行政處分應否撤銷為據者,應於依第4條第1項或第3項提 起撤銷訴訟時,併為請求。原告未為請求者,審判長應告以 得為請求。」就此給付訴訟之提起,法律並未規定應經訴願 之前置程序,亦無提起訴訟之期間限制,僅須其請求係公法 上給付,且因行政機關不為給付致其權利受損害,即符合提 起給付訴訟之要件。人民對行政機關為公法上給付請求,如 無涉行政處分之作成,其直接請求作成行政處分以外之其他 非財產上給付而提起一般給付訴訟,有無公法上請求權存在 ,乃屬其訴有無理由之問題,非起訴不備要件(最高行政法 院112年度抗字第187號裁定參照)。 三、原告起訴意旨略以:緣屏東縣新園區漁會與屏東縣東港區漁 會合併,漁港名稱即屏東縣東港鹽埔漁港,兩漁會合併後只 見東港區漁會發展迅速,港口區建設週全一片繁榮景氣;反 觀新園鄉鹽埔漁港一片死寂,建設落後實有天壤之別,漁民 到漁會洽公都必須繞道經過進德大橋等同走遠路,且新園鄉 鹽埔漁港這邊公共設施也嚴重欠缺,爰依據漁港法第4條及 第5條、漁會法第6條第3項及其施行細則第ll條第1項第2款 、行政訴訟法第8條第1項之規定,提起給付訴訟之預防性不 作為之訴等語。並聲明:判令被告必須依據漁會法第6條第3 項及其施行細則第l1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劃設並公告屏東 縣新園鄉鹽埔漁港及其陸上漁塭區,北自高屏溪中線南至東 港溪中線,往海延伸至琉球漁會之海上作業漁區止,為屏東 縣新園鄉獨立漁區。 四、經查: (一)按漁會法第6條規定:「(第1項)漁會分區漁會及全國漁 會二級。各級漁會得視事實需要,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設立 辦事處。(第2項)本法中華民國101年1月19日修正之條 文施行前已設立之省漁會,自修正施行之日起,組織變更 為全國漁會。(第3項)區漁會為基層漁會,於漁業集中 之漁區設立之;其漁區劃分,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 關勘查後,報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公告之。(第4項)區 漁會名稱,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定之。」,101 年1月30日修正理由以:「……三、原條文第2項漁區劃分, 在省由中央主管機關勘查,修正為由縣(市)主管機關勘 查,並移列第3項。……」。次按漁會法施行細則第11條規 定:「依本法第6條第3項規定劃分漁區時,應會同有關單 位組成勘查小組,依下列規定辦理之:一、依各漁港之漁 業經濟條件,單獨或聯合劃設一個漁區。二、漁港與其附 近之魚塭區,劃設一個漁區。三、魚塭集中地區附近無漁 港者,劃設一個漁區。」,乃為合理有效利用我國周邊海 域漁業資源為栽培漁業發展之目標,委由直轄市或縣(市 )主管機關就周邊海域劃分不同漁區予以勘查,再報由中 央主管機關核定公告之,以供做沿近海漁業資源管理之基 礎。承上,漁區劃分乃係為達成合理有效利用我國周邊海 域漁業資源之目的,此係有關由中央主管機關即被告職權 之規範,亦未賦予原告得向被告請求之公法上請求權,故 本件依法原告並無請求被告劃分漁區之公法上給付請求權 ,依前揭說明,其提起本件訴訟,為顯無理由,爰不經言 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二)原告雖主張係提起「預防性不作為之給付訴訟」云云,惟 所謂預防性不作為給付之訴,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裁字第 2183號裁定認為:「……,核其性質,係提起預防性不作為 訴訟。惟此項訴訟,是否為我國行政訴訟法所容認,我國 學界見解不一,但從憲法保障人民之訴訟性,行政訴訟法 第2條容認公法上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均容許得提起 行政訴訟,以及外國實務與學界通說,均採肯定等觀點, 應採肯定見解,認為對行政機關請求法院判命『不得為一 定行為』具有法律上利益以得依行政訴訟法第8條規定,提 起預防性不作為訴訟。惟提起此種訴訟,須以因行政機關 之作為有對其發生重大損害之虞時,始認具有權利保護必 要,但對損害之發生,得期待以其他適當方法避免者,不 在此限。……」,可知所謂預防性不作為給付之訴,乃預防 性要求行政機關「不得為一定行為」,然本件原告主張被 告應就「屏東縣新園鄉鹽埔漁港及其陸上漁塭區,北自高 屏溪中線南至東港溪中線,往海延伸至琉球漁會之海上作 業漁區止」,劃設為屏東縣新園鄉獨立漁區,乃要求被告 機關「應作為」,而非預防性要求被告機關「不得為一定 行為」,原告之訴自非「預防性不作為給付之訴」。 (三)而關於原告要求「劃設屏東縣新園鄉獨立漁區」乙節,原 告曾以109年8月5日申請函,向屏東縣政府及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陳請,屏東縣政府嗣以110年1月13日屏府農漁字第 11030174500號函(下稱屏東縣政府110年1月13日函)復 原告略以:劃設新園鄉為獨立漁區,進而成立新漁會(新 園區漁會),實不可行等語。原告不服屏東縣政府110年1 月13日函,提起訴願,遭不受理決定,原告提起課予義務 行政訴訟,經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訴字第117號裁定 駁回,原告提起抗告,復經最高行政法院110年度抗字第2 11號裁定駁回。嗣原告於111年4月7日檢具申請函,向屏 東縣政府請求確認屏東縣政府110年1月13日函無效,經屏 東縣政府以111年4月19日屏府農漁字第11130529800號函 覆(下稱屏東縣政府111年4月19日函)原告略以110年1月 13日函覆內容僅屬觀念通知,並非行政處分等語。原告仍 不服,先就屏東縣政府110年1月13日函提起確認行政處分 無效訴訟及公益訴訟請求新園鄉漁區範圍之公告,經高雄 高等行政法院以111年度訴字第164號裁定駁回,原告提起 抗告,亦經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抗字第299號裁定駁回。 原告又於111年10月17日檢具申請函主張屏東縣政府110年 1月13日函就是一行政處分,請求確認屏東縣政府111年4 月19日函為一無效行政處分;經屏東縣政府以111年10月2 7日屏府農漁字第11131653400號函覆(下稱屏東縣政府11 1年10月27日函)略以,屏東縣政府111年4月19日函覆內 容僅是重述屏東縣政府110年1月13日函覆內容,且原告未 享有申請漁區劃分之公法上請求權,則相關答覆函核非行 政處分等語。原告仍未甘服,再就屏東縣政府111年4月19 日函、111年10月27日函合併提起確認行政處分無效訴訟 ,經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字第392號裁定駁回,並 經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50號裁定駁回原告之抗告 確定,併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原告提起本件行政訴訟並無公法上請求權存在, 且不能補正,其訴顯無理由,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 回之。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3項、第98條第1項前段,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林妙黛 法 官 畢乃俊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 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四、上訴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上訴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1-29

TPBA-113-訴-720-20241129-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殯葬管理條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2年度訴字第786號 原 告 丁建安 王河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許鈞傑 律師 被 告 新北市政府 代 表 人 侯友宜(市長) 訴訟代理人 李承志 律師 黃文承 律師 參 加 人 道環展業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林遠成 上列當事人告間殯葬管理條例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道環展業有限公司應獨立參加本件訴訟。   理 由 一、依行政訴訟法第42條第1項規定,行政法院認為撤銷訴訟之 結果,第三人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將受損害者,得依職權命 其獨立參加訴訟。 二、緣參加人以民國109年1月8日109年龍陵字第008號函暨新北 市殯葬服務業經營許可申請書,向被告申請殯葬設施經營業 及名為「私立春秋墓園」之殯葬設施(下稱系爭墓園)經營許 可,經被告以109年1月30日新北府民殯字第1095110328號函 (下稱原處分一)予以許可。嗣道環展業公司以109年6月10日 109年龍陵字第033號函,向被告申請將系爭墓園之名稱,由 「私立春秋墓園」變更為「私立龍陵紀念墓園」,經被告以 109年7月6日新北府民殯字第1095115883號函(下稱原處分二 )同意變更;原告主張其等親屬之墓基坐落系爭墓園範圍內 ,不服被告所為原處分一、二,提起訴願,經決定不予受理 ,乃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經查,參加人為原處分一、二之相對人,本件判決之結果, 倘認原告之訴為有理由而將原處分一、二撤銷,將使參加人 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有損害,爰依首揭規定,依職權命參 加人獨立參加本件訴訟,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4-11-28

TPBA-112-訴-786-20241128-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停止執行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停字第81號 聲 請 人 王峯明 相 對 人 新竹市政府 代 表 人 邱臣遠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聲請人聲請停止相對人中華民 國113年7月31日府都使字第1130118585號違章建築認定通知單之 執行,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3項規定:「(第1項)原處 分或決定之執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因提起行政訴訟而 停止。……(第3項)於行政訴訟起訴前,如原處分或決定之 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行政法院亦 得依受處分人或訴願人之聲請,裁定停止執行。但於公益有 重大影響者,不在此限。」準此,我國法制以行政處分不停 止執行為原則,停止執行為例外,行政機關之處分或決定, 在依法撤銷或變更前,具有執行力,原則上不因提起行政救 濟而停止執行。是於行政訴訟起訴前裁定停止原處分或決定 之執行,必須具備「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 情事」之積極要件,及「對公益無重大影響」之消極要件。 所謂「難於回復之損害」,係指損害不能回復原狀,或在一 般社會通念上,如為執行可認達到回復困難的程度,而且其 損害不能以相當金錢填補者而言。又同項但書所稱「但於公 益有重大影響者,不得為之。」意指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雖 符合「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之積極要件, 但如具備「對公益有重大影響」之消極要件,仍不許裁定停 止執行。是以,聲請停止原處分執行事件如未具備積極要件 ,即應駁回所請,核無再審究其消極要件是否具備之必要。 且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3項之規定,實乃行政訴訟暫時權利 保護制度之一環,停止執行制度係屬暫時之權利保護,非本 案救濟程序,法院須於有限時間內,依即時可得調查之證據 ,就停止執行要件事實之存否而為認定,聲請人應就其符合 停止執行之要件事實負其釋明之責,倘停止執行之聲請,經 審查結果,於上揭法定要件欠缺其一,乃屬要件不備,即應 駁回。 二、事實概要:緣聲請人與訴外人王峯良就坐落新竹市東區中央 路222號建物之前方騎樓經查報有遭增建占用情事,經相對 人以113年7月31日府都使字第1130118585號違章建築認定通 知單(下稱通知單)認定該騎樓增建屬依法不得補辦建造執 照手續,應執行拆除之違章建築,聲請人不服原處分,乃提 起訴願,並於訴願繫屬中向本院聲請停止原處分之執行。 三、聲請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所有坐落新竹市東區中央路222號之構造物(下稱系爭 構造物)為數十年老屋,屬新舊違章建築處理原則所稱之舊 違章建築,只要符合該處理原則所列4大原則,舊違建係拍 照列管,予以緩拆或免拆。詎料相對人偽造不實之違章建築 查報單,以2024年6月Google街景圖顯示之系爭構造物作為 原有房屋情形,同年7月8日換一個角度拍攝相同系爭構造物 ,即逕指稱為新違建,以遂其即報即拆之目的,實則系爭構 造物始終相同如一,並無新建,不得即報即拆。 ㈡相對人之違章建築查報單勾選系爭構造物違反實施區域計畫 地區建築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擬即予勒令停工並派員勘查 處理云云,亦屬有誤。系爭構造物坐落地區為都市計畫區, 非屬區域計畫地區,且完全沒有房屋興建工程,何來勒令停 工?相對人將內政部之騎樓整平計畫扭曲為騎樓打通,於11 3年4月23日舉辦第一次騎樓順平計畫說明會,宣布將對巨城 購物中心四周臨街建物進行打牆拆屋,以為騎樓使用,無論 建物新舊;其後,即陸續對居民發出違章建築認定通知單, 欲強勢拆除三、四十年前即已興建,此後即無任何興工之老 舊建物,恐危害建物之安全;且此種先決定要打牆拆屋、再 事後查報認定為違章建築之作法,顯屬先射箭再劃靶,違反 違章建築查報程序。該等老舊建物係依早期不成熟建築技術 興建,現已呈危老狀態,如何禁得起震動敲打、如何能進行 結構補強?聲請人無從預知地震何時發生,不當拆屋恐將造 成難以復原之損害,且有急迫性,爰提出本件聲請。  四、本院查:  ㈠系爭通知單以聲請人為正本受文者,載明系爭構造物「上列 違章建築經勘查,依法不得補辦建造執照手續,應執行拆除 。」「前項執行拆除時間,由本府另行通知。」核其內容既 已認定系爭構造物經勘查認定係屬違建,構成強制拆除要件 ,將為強制執行之意思,系爭通知單屬於確認及下命性質之 行政處分。  ㈡按訴願法第93條第2項、第3項規定:「(第2項)原行政處分 之合法性顯有疑義者,或原行政處分之執行將發生難以回復 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並非為維護重大公共利益所必要者 ,受理訴願機關或原行政處分機關得依職權或依申請,就原 行政處分之全部或一部,停止執行。(第3項)前項情形, 行政法院亦得依聲請,停止執行。」準此,當事人固得於起 訴前向行政法院聲請停止原處分之執行。惟聲請人於行政處 分後提起訴願前既得向原行政處分機關申請停止執行,或於 訴願中向受理訴願機關申請停止執行,自得由上開機關獲得 救濟,殊無逕向行政法院聲請之必要,竟未為之。且行政訴 訟係審查行政處分違法之最終機關,若一有行政處分,不待 訴願程序即聲請行政法院停止原處分之執行,無異規避訴願 程序,而請求行政法院為行政處分之審查,故必其情況緊急 ,非即時由行政法院予以處理,則難以救濟,否則尚難認有 以行政法院之裁定予以救濟之必要,應認欠缺保護之必要, 而駁回其聲請(最高行政法院109 年度裁字第1487號裁定理 由參照)。 ㈢查聲請人已提起訴願,惟尚未作成訴願決定,聲請人亦未向 訴願機關申請停止原處分之執行,相對人則尚未排定拆除日 期,有本院113年11月11日電話紀錄可稽(本院卷第29頁) 。本件並無訴願機關或相對人遲未對停止執行之申請為準駁 ,造成非即時聲請由行政法院處理則有難以救濟之緊急情況 ;則聲請人提起訴願後,既非不能向訴願機關申請停止原處 分之執行而有向本院聲請之必要,其捨訴願機關而逕向本院 聲請停止執行,無異規避訴願程序,而請求本院為行政處分 之審查,依首揭規定及說明,應認本件聲請欠缺權利保護必 要。  ㈣雖原處分認定聲請人所有之新竹市東區中央路222號建物前方 騎樓增建為違章建築且無從補辦建造執照,應予拆除,惟   聲請人若因拆除而受有損害,核屬財產上之損失,並非無從 以金錢估計其價值,依一般社會通念難認不能以金錢賠償, 且日後如經行政救濟途徑,由訴願機關或行政法院審認聲請 人之主張為有理由而撤銷原處分,亦僅相對人應否負國家賠 償之責任,非屬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3項前段所稱之「原處 分或決定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與聲請停止執行 之要件不合,難謂有不能以金錢賠償或難於回復原狀之急迫 情況,核與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3項要件不合。至聲請人主 張原處分有偽造不實事項之違法云云,則屬對於原處分合法 性之爭執,係屬本案實體爭議,應由法院於本案訴訟審酌兩 造之主張並依相關證據綜合判斷。故本件聲請人聲請停止執 行原處分,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五、綜上,聲請人本件停止執行之聲請,核與前揭規定要件不符 ,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4-11-28

TPBA-113-停-81-20241128-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曠職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2年度訴字第240號 原 告 朱世娟 上列原告與被告桃園市政府等間曠職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提起行政訴訟,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 ,經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而未遵期補正者,依同法第107 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審判長於民國11 2年3月10日以裁定命原告於收受送達後7日內補正,該裁定 已於112年3月27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在卷可憑(本院卷 一第117頁),原告雖以112年4月18日電子郵件載稱「裁判 費用均已線上繳納」,惟仍查無本件繳費資料,本院乃再以 112年5月19日院東審六股112訴00240字第1120005028號函檢 附繳款單及繳款說明,請原告於112年6月7日前繳納,該函 業已於112年5月26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可憑(本院卷二 第251頁),惟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有本院案件繳費狀況查 詢、答詢表及收文明細表附卷可稽(本院卷三第81-87頁) ,其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4-11-28

TPBA-112-訴-240-20241128-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明異議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聲字第101號 聲 請 人 吳美池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間交通裁決事件, 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9月30日113年 度抗字第13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異議意旨略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民國113年6月14日113 年度地聲字第13號裁定誤將交通裁決事件抗告裁判費登載為 新臺幣(下同)1,000元,嗣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113 年7月11日函將前揭裁定移送至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足見 本院113年度抗字第13號裁定主文命聲請人負擔抗告訴訟費 用裁判費300元,係屬無管轄權,且聲請人已於113年9月10 日具狀聲明異議並聲請訴訟救助,明確表示違反訴訟程序、 用錯法條應為當然無效之裁定,為此,對本院113年度抗字 第13號裁定聲明異議等語。 二、按行政訴訟法第266條規定:「(第1項)受命法官或受託法 官之裁定,不得抗告。但其裁定如係受訴行政法院所為而依 法得為抗告者,得向受訴行政法院提出異議。(第2項)前 項異議,準用對於行政法院同種裁定抗告之規定。(第3項 )受訴行政法院就異議所為之裁定,得依本編之規定抗告。 (第4項)繫屬於上訴審行政法院之事件,受命法官、受託 法官所為之裁定,得向受訴行政法院提出異議。其不得上訴 之事件,第一審行政法院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 亦同。」本條立法理由略以: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通常僅能 行使受訴法院所委託之權限及職務,而受其委託之拘束,故 對於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之裁定,不許逕向上級法院抗告, 而應先依異議程序,由受訴法院就其裁定之當否予以裁判。 故得依上開規定提出異議者,以對「受命法官」或「受託法 官」所為之裁定不服者為限,倘係由行政法院或審判長所為 之裁定,即無該條規定之適用。 三、經查,本院113年度抗字第13號駁回聲請人抗告之裁定,係 經本院合議庭所為,並非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 且該裁定依法不得抗告,有該裁定附卷可稽(本院卷第27頁 ),依前揭說明,本院113年度抗字第13號裁定既非受命法 官或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即無行政訴訟法第266條規定之 適用餘地;茲聲請人提出本件聲明異議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至本件聲明異議,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5規定,不徵收 裁判費,故本件無庸併為異議程序訴訟費用負擔之裁定,附 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4-11-25

TPBA-113-聲-101-2024112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陳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15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陳煒仁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間陳情事件,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8月27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5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 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 件。……(第3項)第1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 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 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行政 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第1款分別定有明文。 又同法第272條第3項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抗 告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審法院 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8月27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 年度訴字第15號裁定提起抗告,未依首揭規定提出委任律師 或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經本院於113年9月24日以裁定 命抗告人於收受送達後7日內補正,該裁定業於113年9月30 日送達於抗告人,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19頁) ;抗告人雖於113年10月4日(本院收文日)具狀就前開補正 裁定表示不服,惟該補正裁定係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之裁定 ,依行政訴訟法第265條規定,不得抗告。則抗告人逾期迄 未補正委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其抗告自非合 法,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4-11-25

TPBA-113-訴-15-20241125-4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營利事業所得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486號 原 告 佳和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魏士益(董事長) 訴訟代理人 翁林瑋 律師 何婉菁 律師 被 告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李怡慧(局長) 訴訟代理人 張佩君 輔助參加人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代 表 人 楊志清(署長) 訴訟代理人 傅一茜 林育諄 吳振中 上列當事人間營利事業所得稅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172號行政訴訟裁判確定前,停止訴 訟程序。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之裁判,除前項情形外,有民事、刑事或其他行 政爭訟牽涉行政訴訟之裁判者,行政法院在該民事、刑事或 其他行政爭訟終結前,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行政訴訟法 第177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緣原告為其他化學原材料製造業,於民國110年度依據中小 企業發展條例第35條及中小企業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 辦法(下稱投資抵減辦法)第12條規定,向中央目的主管機 關即輔助參加人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下稱產發署)提報「新 穎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開發案」研發計畫(下稱系 爭計畫),經產發署於111年11月11日召開「研發活動創新 認定生技醫藥領域第3次審查會議」(下稱系爭審查會)認 定略以:序號1.2及序號1.4專利未見110年研發實績,無法 判斷符合創新性;序號1.3及序號1.5專利未明確就進步性、 新穎性等足證一定創新度之內容為說明,無實際內容可供審 查,無從判斷原告提出專利與其110年投入研發行為之關連 性,因未見原告110年研發實績,無法判斷符合創新性等語 。嗣原告辦理11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申報研究 發展支出新臺幣(下同)23,856,982元,可抵減稅額3,578, 533元,經被告函詢產發署,該署乃以111年12月16日工化字 第11101316170號函(下稱產發署111年12月16日函)檢送依 據系爭審查會決議出具之審查意見,認定系爭計畫無法判定 符合創新性,被告乃據以核定原告申報110年研究發展支出 及可抵減稅額關於系爭計畫之部分均剔除。原告不服,申請 復查未獲變更,提起訴願復經駁回,乃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經查,原告以產發署112年12月16日函未送達於原告而提起 訴願,業經經濟部以訴願決定限期被告另為處分,被告乃重 新以民國113年4月15日產化字第11300356400號函(下稱產 發署113年4月15日函)通知被告並副知原告,其認定原告11 0年之系爭計畫研究發展活動難謂具創新性;本件訴訟原告 之訴是否有理由,牽涉原告之系爭計畫是否經產發署認定符 合投資抵減辦法第2條、第3條規定「一定創新程度之研究發 展」之定義及活動態樣,而原告就產發署113年4月15日函, 業於訴願後提起行政訴訟,刻由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1172 號審理中一節,業經兩造陳述在卷,有本院113年10月22日 準備程序筆錄可參(本院卷第156頁),是於本院113年度訴 字第1172號事件裁判確定前,本件有停止訴訟程序之必要, 爰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4-11-25

TPBA-113-訴-486-20241125-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考試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1073號 原 告 徐意能 上列原告與被告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間考試事件,原告提 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提起行政訴訟,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 ,經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而未遵期補正者,依同法第107 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審判長於民國113年9月 20日以裁定命原告於收受送達後7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 年9月26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在卷可證(本院卷第23頁 )。惟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有本院繳費狀況查詢清單、臨櫃 繳費查詢清單、答詢表及收文明細表附卷可稽(本院卷第25 至35頁)。從而,原告起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4-11-25

TPBA-113-訴-1073-202411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