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楊惠芬

共找到 187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單聲沒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聲沒字第44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興權 黃紹興 呂國銓 劉進發 邱群盛 薛双水 詹茂霖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沒收案件(113 年度聲沒字第125 號、偵查 案號;110 年度偵字第590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按檢察官依第253 條或第253 條之1 為不起   訴或緩起訴之處分者,對刑法第38條第2 項、第3 項之物及   第38條之1 第1 項、第2 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院宣   告沒收,刑事訴訟法第259 條之1 定有明文。經查被告王興   權、黃紹興、呂國銓、劉進發、邱群盛、薛双水、詹茂霖等   人涉犯賭博案件,業經本署檢察官於民國110 年8 月12日以   110 年度偵字第5903號為職權不起訴處分確定,有該處分書   在卷足稽。惟該案中扣案之賭資新臺幣(下同)1 萬900 元   及象棋1 副,係被告王興權等7 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且供   犯罪所用之物,業經其等供述明確,爰依首揭法條宣告沒收   。 二、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第38條第2 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   檢察官依第二百五十三條或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為不起訴或   緩起訴之處分者,對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二項、第三項之物及   第三十八條之一第一項、第二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   院宣告沒收,刑事訴訟法第259 條之1 亦有明定。 三、經查,被告王興權、黃紹興、呂國銓、劉進發、邱群盛、薛   双水及詹茂霖因涉嫌賭博案件,經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於110 年7 月30日以110 年度偵字第5903號職權不起訴處   分確定等情,有上開案號之不起訴處分書1 份及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7 份在卷足稽。而扣案如附表各該編號所   示之物,分別係如附表各該編號所有人欄所示之人所有且各   係供渠等為賭博犯行時所用之物等情,業據被告王興權、黃   紹興、呂國銓、劉進發、邱群盛、薛双水及詹茂霖於警詢時   供述明確(見偵字第5903卷卷第7 至26頁),並有新竹縣政   府警察局新埔分局扣押筆錄1 份、扣押物品目錄表1 份、扣   押物品收據1 份、查獲照片及現場照片共4 幀存卷可憑(見   偵字第5903號卷第28至35頁),應依刑法第38條第2 項前段   之規定宣告沒收,從而揆諸前揭說明,應認本件之聲請並無   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 條、第455 條之36第2 項、第259 條之   1 ,刑法第38條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家欣 附表:(元:新臺幣) 編號 名   稱 所有人 備                 註 1 賭資2000元 王興權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0年度銀保字第91號 2 象棋1 副 王興權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0年度保字第809號 3 賭資1400元 黃紹興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0年度銀保字第90號 4 賭資1900元 呂國銓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0年度銀保字第89號 5 賭資900 元 劉進發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0年度銀保字第94號 6 賭資3700元 邱群盛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0年度銀保字第92號 7 賭資600 元 薛双水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0年度銀保字第93號 8 賭資400 元 詹茂霖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0年度銀保字第95號

2024-12-26

SCDM-113-單聲沒-44-20241226-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417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羅金慧 被 告 許品震 上列被告等因妨害名譽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 年度偵字 第277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乙○○犯成年人故意對兒童公然侮辱罪,處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甲○○犯公然侮辱罪,處罰金新臺幣參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緣乙○○之子與甲○○為分別居住於4 樓及5 樓之上下樓層   鄰居關係,乙○○因會前往其子居處,是以曾因噪音問題前   往甲○○住處表達不滿之情,斯時應門之人即為甲○○之子   即兒童許ΟΟ(民國000 年0 月生),故雙方前已有嫌隙。   乙○○於112 年11月3 日22時許,在新竹市○○區○○路0   段000 號前道路,因見兒童許ΟΟ路經該處,竟基於公然侮   辱之犯意,在上開道路之不特定多數人均得共見共聞之公共   場所,公然向兒童許ΟΟ出言辱罵「白爛仔、四眼」(均臺   語),足以貶損兒童許ΟΟ之人格尊嚴、名譽及社會評價。   兒童許ΟΟ隨即返家,將上情告知其父甲○○,甲○○即騎   駛機車後載兒童許ΟΟ前往上開處所質問乙○○,2 人發生   口角爭執,甲○○竟基於公然侮辱之犯意,向乙○○出言辱   罵「幹你娘、幹你老母」,足以貶損乙○○之人格尊嚴、名   譽及社會評價。 二、案經甲○○及乙○○均訴由新竹市警察局第三分局報請臺灣   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第1 項固定有明   文;惟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同法第159 條   之1 至第159 之4 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   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   適當者,亦得為證據。又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   查證據時,知有第159 條第1 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   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刑事訴訟   法第159 條之5 第1 項、第2 項亦定有明文。經查,本判決   所引用以下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之供述證據及其餘   所依憑判斷之非供述證據等證據方法,檢察官及被告等均未   就本判決其餘所引用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及所調查   之證據主張有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第1 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   ,復均未曾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見易字第417 號卷   第39至44頁);本院審酌上開供述證據作成時並無違法或不   當之情況,另其餘所依憑判斷之非供述證據,亦無證據證明   係違反法定程序所取得,且無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之4 顯有   不可信或其他不得作為證據之情況;又各該供述證據及非供   述證據均無證明力明顯過低之情形,復均經本院於審判程序   依法進行調查,並予以當事人辯論,被告等之訴訟防禦權已   受保障,上開供述證據及非供述證據等證據方法均適當得為   證據,依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之5 規定,應認均有證據能力   。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一)訊據被告甲○○坦承全部犯行;又訊據被告乙○○固不否    認其子居住在被告甲○○所居住之4 樓樓上即5 樓處,其    曾有因噪音問題前往5 樓某住戶處敲門表達不滿等情,惟    矢口否認有何妨害名譽犯行,辯稱:我那天去5 樓敲門,    來應門的是1 個成年男子,不是小孩子,我跟對方說是不    是太吵了,吵到我睡午覺,那個成年男子說好,我就回去    了,我沒有去敲甲○○家的門,我也不知道他們家是哪一    間。案發當時我沒有講起訴書所記載那些話,我是跟朋友    在講電話,跟朋友說小孩子要好好教,畢竟是你們的小孩    ,我沒有講不好聽的話,我沒有妨害名譽云云。 (二)經查:  1、前揭事實業據證人許ΟΟ於警詢時證述:住在樓下的1 個    女生之前在我爸爸不在家時有上來叫我們小聲一點,不然    就要叫房東把我們趕出去。案發當天我經過便利商店前,    那個女生就罵我「白爛仔、四眼什麼的」等語,及於偵訊    時證稱:當時我走回來時看到庭上的阿姨(即被告乙○○    )坐在機車上,是在樓下隔壁便利超商前面,我走過去時    ,就聽到阿姨罵「白爛仔、四眼」,她是對著我這樣罵,    她是對著我、看著我,我有看到,我就回家跟爸爸說。之    前阿姨有上樓敲門叫我們小聲一點,我們也說好。隔1、2    週,阿姨又上樓說我們太大聲,要我們小聲一點,我們說    好,第3 次她又上樓說我們太吵了,再吵就要叫房東趕走    我們,這些都是案發之前發生的,大概1、2個月等語綦詳    (見偵字第2776號卷第6 、33、34頁),且經被告甲○○    於警詢時供述:乙○○的兒子租我樓下,她有跟房東反應    小孩子很吵,我有叫小孩小聲一點,之前我不在家時乙○    ○有上樓跟小孩子說不要吵,再吵就要叫房東把你趕出去    。案發當天我叫許ΟΟ去樓下便利商店買東西,經過門口    時,乙○○對許ΟΟ說「白爛小孩、四眼小孩」,許ΟΟ    回家後哭著跟我說,我就帶著許ΟΟ下樓去問乙○○,乙    ○○口氣很差,我才罵她「幹你娘、幹你老母」等語,及    於偵訊時供稱;小孩有跟我說過,我不在家時,乙○○跑    上樓敲門過。案發當天我有罵,但是係出於護子才去找她    ,我承認我有罵髒話等語,暨於本院審理時坦承確有為前    揭公然侮辱犯行等情明確(見偵字第2776號卷第5至7、35    至37頁、易字第417 號卷第39頁),並經被告乙○○於本    院審理供述案發前確曾有因噪音問題向樓上住戶反映表達    不滿,案發當時證人許ΟΟ有行經其前方,其有口出言語    等情,暨於警詢、偵訊及本院審理時時均指訴被告甲○○    於如事實欄所述時地有對其口出「幹你娘、幹你老母」等    侮辱言語等情在卷(見偵字第2776號卷第4至6頁、易字第    417 號卷第45頁),此外,亦有警員詹鉦潁所製作之偵查    報告1 份、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1 份、手機錄影畫面翻    拍照片2 幀、譯文1 份、新竹市警察局第三分局中華派出    所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1 份及受(處)理案件證明單1 份    等在卷足稽(見偵字第2776號卷第4 、10至14、21、22頁    )。而前開證據相互勾稽以觀,足認證人許ΟΟ所為有遭    被告乙○○出言侮辱之指訴內容,暨被告乙○○所為有遭    被告甲○○出言辱罵之指訴情節,均屬信而有徵而均堪以    採信。  2、被告乙○○辯稱於案發前雖確因噪音問題至樓上住戶敲門    表達不滿之意,然當時應門之人為成年男子,其並非至被    告甲○○之居處敲門云云。惟查被告乙○○於案發前因噪    音問題因而至樓上住戶敲門時確係敲被告甲○○之住處大    門,斯時應門之人即為證人許ΟΟ一節,已為證人許ΟΟ    於警詢及偵訊時證述甚詳,且所為證詞前後一致,並無任    何矛盾之處;再參諸被告乙○○亦自承斯時就噪音問題表    達不滿之對象係樓上單一住戶等情,足見其並非將此廣為    宣傳,公告周知,則若非被告乙○○至樓上住戶敲門並表    達噪音對自己影響狀況的對象確係被告甲○○之住處暨前    來應門之人確為證人許ΟΟ,則與被告乙○○素昧平生又    無任何關係及交集之證人許ΟΟ又如何會知悉被告乙○○    確曾因噪音問題遂至樓上單一住戶敲門並表達不滿情緒之    情事?顯見證人許ΟΟ所證述情節誠屬實在,被告乙○○    辯稱其至樓上敲門之住戶非被告甲○○家,其未見過證人    許ΟΟ云云,顯屬事後圖卸之詞,難以憑採。  3、次查被告乙○○確有口出「白爛仔、四眼」之言語辱罵證    人許ΟΟ等情,已為證人許ΟΟ於警詢及偵訊時證述綦詳    ,此適與證人許ΟΟ確有戴眼鏡之特徵相符,而證人許Ο    Ο與被告乙○○本不相識,案發當時其又為僅11歲3 個月    餘年紀之兒童,被告乙○○若非確有口出上揭言語辱罵,    殊難想像與被告乙○○並不相識又無任何怨隙之證人許Ο    Ο有何動機及理由要羅織如此犯罪情節以構陷被告乙○○    入其於罪?況且,被告乙○○於案發前確有因噪音問題至    樓上住戶即被告甲○○住處敲門表達不滿情緒等情,業如    前述,則苟若證人許ΟΟ確因此欲蓄意誣指被告乙○○有    對其出言辱罵之行為,為何不順勢假藉此而誣陷被告乙○    ○敲門之際即有口出辱罵言語之妨害名譽犯行,如此必將    更易取信於人,其又有何必要反而大費周章而杜撰被告乙    ○○係於不同時空背景才對其為出言辱罵之舉止?     4、又查被告乙○○先於警詢時係供述:當時我坐在機車上跟    朋友以LINE在通話,通話中有講到垃圾小孩等語,許ΟΟ    剛好經過,以為我在罵他等語,次於偵訊時則改供稱:我    當時在機車上跟我女兒講LINE,我沒有指名道姓,我是在    講我孫子的事情等語(見偵字第2776號卷第5 頁背面、34    頁),嗣於本院審理時,被告乙○○先係又改供稱:我當    時是在跟女生朋友講LINE,在聊朋友的小孩子,我就講小    孩子要好好教,就只能這樣跟你講而已,畢竟是你們的小    孩,就這樣子,我當時沒有講出任何不好聽的話。我不知    道這位朋友的真實姓名,現在也沒有她的LINE了,因為今    年1 月我有換手機,就沒有她的LINE,但換了手機後,除    了這位朋友的LINE不見以外,其他原來手機內的LINE都在    等語在卷(見易字第417 號卷第35至37頁),經本院質之    為何偵訊時供述當時係跟女兒在講LINE之問題時,被告乙    ○○則又改供述:我忘記了,不知是跟朋友還是跟女兒在    講LINE等語在卷(見易字第417 號卷第45頁),綜觀被告    乙○○對於案發當時究竟與何人通話、講述內容為何一節    ,先後即有稱與朋友、後又改稱與女兒、繼而又改回與朋    友等一再反覆之說法,且被告乙○○亦無法提出所指朋友    該人之真實姓名年籍資料供以調查,且在辯稱曾更換手機    之情形下,原手機內其他人之資料均未流失,卻偏巧即為    被告乙○○所指斯時與其通話之該位朋友的LINE資料全部    消失不見;又被告乙○○對於案發當時口出何言語一節,    前後亦有係講垃圾小孩、後又改稱講孫子的事情、最後又    改稱係在講朋友的小孩要好好教,沒有講出任何不好聽的    話等完全不同之說詞,從而觀諸被告乙○○於歷次警詢、    偵訊及本院審理時所為供述內容多次反覆,前後互有矛盾    ,益徵其確有畏罪情虛之情。而證人許ΟΟ於警詢時已證    稱:乙○○罵我「白爛仔、四眼」時,我看見她沒有在跟    別人講電話等語,及於偵訊時亦證述:我當時走過去時,    她根本沒有拿手機等語明確(見偵字第2776號卷第9 頁背    面、33頁),暨被告乙○○於警詢時所自承手機係放在手    機架上一節(見偵字第2776號卷第5 頁背面),顯見更無    從認定被告乙○○所辯其口出之言語係針對手機通話之他    方至明。再者,案發當時證人許ΟΟ僅係行走經過坐在機    車上之被告乙○○前方,苟若被告乙○○斯時真僅係單純    對以手機通話之對方講話而已,衡情其無論言語音量大小    、說話神態及表情等,均不會針對僅係偶然行經該處之任    何人,如此被告乙○○又為何會有如證人許ΟΟ於偵訊時    所證述:乙○○就是對著我這樣罵等語(見偵字第2776號    卷第9 頁背面、33頁)之情事?在在均可見被告乙○○確    有對著證人許ΟΟ口出「白爛仔、四眼」等辱罵言語一節    ,彰彰甚明。被告乙○○空言否認,委無足採。  5、再按刑法第309 條所規定「侮辱」,係指以使人難堪為目    的,直接以言語、文字、圖畫、或動作,表示不屑、輕蔑    或攻擊之意思,足以對於個人在社會上所保持之人格及地    位,達貶損其評價之程度而言。又按所謂公然,係指不特    定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之狀態,不以實際上果已共見共聞    為必要,但必在事實上有不特定人或多數人得以共見或共    聞之狀況(司法院釋字第145 號解釋意旨參照)。查被告    乙○○因前曾發生之噪音問題所引發之不滿情緒及嫌隙,    是以對證人即被害人許ΟΟ口出「白爛仔、四眼」言語;    暨被告甲○○因其子許ΟΟ遭被告乙○○以上揭言詞辱罵    ,因此質問被告乙○○,雙方發生口角爭執,被告甲○○    因此對被告乙○○口出「幹你娘、幹你老母」言詞,揆諸    一般人對於各該語言之日常生活認知常情,確均屬對遭辱    罵者加以貶抑、蔑視之惡言,被告乙○○及甲○○主觀目    的皆係出於各故意貶損證人許ΟΟ及被告乙○○在社會上    所保持之人格及地位,依本案之案發經過情形及表意脈酪    ,顯均屬蔑視、貶抑他人之人格尊嚴,均具有輕蔑、鄙視    及使人難堪之涵意,均足以貶損證人許ΟΟ及被告乙○○    之社會評價,是以均已構成對證人許ΟΟ及被告乙○○名    譽權之不法侵害無訛。再者上揭言語及言詞均無有助於公    共事務之思辨,亦均非屬文學、藝術之表現形式,復均非    具學術、專業領域等正面價值,堪認被告乙○○及甲○○    各該行為均係於不特定人或多數人得以共聞共見之狀況下    ,各使用上揭言語及言詞分別侮辱證人許ΟΟ及被告乙○    ○,對於渠等名譽權之侵害已然踰越一般人所可合理忍受    之範圍,是以被告乙○○及甲○○之行為均確屬公然侮辱    ,灼然至明。   (三)綜上所述,被告乙○○上開所辯均無非事後卸責之詞,不    足採信。本案事證已臻明確,被告乙○○及甲○○所為前    揭犯行均洵堪認定,應均予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一)按刑法總則之加重,係概括性之規定,所有罪名均一體適    用,而刑法分則之加重,係就犯罪類型變更之個別犯罪行    為予以加重,為另一獨立之罪名;至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    益保障法第112 條第1 項有關對兒童及少年犯罪之加重,    係對被害人為兒童及少年之特殊要件予以加重處罰,乃就    犯罪類型變更之個別犯罪行為予以加重,即屬刑法分則加    重之性質,而為另一獨立之罪名,有最高法院96年度臺上    字第681 號、97年度臺非字第246號、101年度臺上字第50    70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二)查被告乙○○為成年人,證人即被害人許ΟΟ為未滿12歲    之兒童等情,有個人戶籍資料2 份附卷可憑(見偵字第27    76號卷第21頁、易字第417 號卷第25頁),被告乙○○於    行為時知悉證人即被害人許ΟΟ為未滿12歲之兒童,卻故    意對證人許ΟΟ為前揭公然侮辱犯行,是核被告乙○○所    為,係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 條第1 項前    段、刑法第309 條第1 項之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公然侮辱    罪;又核被告甲○○所為,係犯刑法第309 條第1 項之公    然侮辱罪。被告乙○○所犯應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    障法第112 條第1 項前段規定,加重其刑。 (二)爰審酌被告乙○○為成年人,不思理性溝通,竟對稚齡兒    童許ΟΟ為前述公然侮辱之舉,對被害人許ΟΟ身心造成    陰影及危害,所為實有不該;又被告甲○○因不捨其子許    ΟΟ遭辱罵及質問未果,未思控制情緒及合法解決問題,    即對被告乙○○為上揭公然侮辱行為,所為亦不足取、復    衡諸被告2 人之素行、渠等之犯罪動機、手段、情節、目    的、所生危害情形、被告乙○○自始至終否認犯行且一再    飾詞辯解,復未為任何道歉,亦未為任何賠償,且無任何    依據可認有反省及悔悟之心,犯後態度實屬不佳、又被告    甲○○則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可;兼衡被告乙○○為國    中畢業之智識程度、與先生同住、有2 名成年子女、從事    外送工作、經濟狀況小康之家庭及生活情形等一切情狀、    被告甲○○為國中肄業之智識程度、現與2 名未成年子女    同住、職業為工、經濟狀況普通之家庭及生活情形等一切    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    、拘役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 條第1 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奕彣提起公訴,檢察官李芳瑜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上 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 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家欣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 條: 成年人教唆、幫助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與之共同實施犯罪或 故意對其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各該罪就被害人係兒 童及少年已定有特別處罰規定者,從其規定。 對於兒童及少年犯罪者,主管機關得獨立告訴。 刑法第309 條: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 以下罰金。

2024-12-23

SCDM-113-易-417-20241223-1

金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86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宇浩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並經本 院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業經辯論終結,茲查本案尚有應行調查 之處,爰命再開辯論,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書記官 林汶潔

2024-12-23

SCDM-113-金訴-868-20241223-1

金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789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SITI BADRIYAH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 度偵緝字第909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金訴字第七八九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移送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與該院一一三年度訴字第八三七刑事案件合併 審判。   理 由 一、按一人犯數罪者,為相牽連之案件;數同級法院管轄之案件   相牽連者,得合併由其中一法院管轄;前項情形,如各案件   已繫屬於數法院者,經各該法院之同意,得以裁定將其案件   移送於一法院合併審判之,刑事訴訟法第7 條第1 項、第6   條第1 項、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案被告SITI BADRIYAH (中文名:施莉菲)因另涉犯   刑法第339 條之4 第1 項第2 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   同法第339 條之4 第2 項、第1 項第2 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   欺取財未遂、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 項後段之一般洗錢及同   法第19條第2 項、第1 項後段之一般洗錢未遂等罪嫌,經臺   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 年度偵字第14801 號提起公   訴,現繫屬於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案號:113 年度訴字第   837 號),尚未審結等情,有前開案號起訴書1 份及法院前   案資料表1 份附卷足稽。茲因上開案件與本案核屬一人犯數   罪之相牽連案件,被告於民國113 年10月24日具狀向本院聲   請將本案移送臺灣彰化地方法院與上開案件合併審判,及向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聲請合併審理,並經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函   覆稱同意將本案與上開案件合併審理等情,有臺灣彰化地方   法院113 年12月9 日彰院毓刑申113 訴837 字第1130032510   號函1 份及本院公務電話紀錄表1 份在卷可憑,為此爰依前 揭規定,將本案移送臺灣彰化地方法院與上開案件合併審判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6 條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汶潔

2024-12-20

SCDM-113-金訴-789-20241220-1

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987號 原 告 曾雋淼 被 告 呂明慶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本院113年度金易字第5號), 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 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廖素琪 法 官 楊惠芬 法 官 江永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鄭筑尹

2024-12-20

SCDM-113-附民-987-20241220-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違反廢棄物清理法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0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兆錚 上列被告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 年 度偵字第9508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 陳述,經告知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公訴人及被告之意 見後,經本院合議庭評議後裁定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謝兆錚犯廢棄物清理法第四十六條第四款前段之非法清理廢棄物 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事 實 一、謝兆錚明知從事廢棄物清除、處理業務,應向主管機關申請   核發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文件後始得為之,未   經申請核發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不得從事廢棄物之   清除、處理,其竟基於未依廢棄物清理法第41條第1 項規定   領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而從事廢棄物清除、處理   之犯意,未領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即於民國113   年2 月間,駕駛不詳車牌號碼之貨車,前往新竹市北區北門   街某址工地,載運該址裝潢工程拆除所產生之廢棄木材上車   ,將之載運至地主范光俊及賴佩儀共有坐落新竹縣○○鎮○   ○段000 地號之土地上傾倒堆置而非法清除、處理廢棄物。   嗣經警據報後會同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人員於113 年2 月   20日11時許前往上址土地稽查,新竹縣政府環保局人員限期   在場之謝兆錚需於113 年3 月5 日前依法清除上揭廢棄物,   ,然謝兆錚未遵期辦理,經新竹縣政府環保局再派員前往確   認未有改善,而為警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新竹縣政府警察局竹東分局報請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   偵查起訴   理 由 一、本件被告謝兆錚所犯非法清除、處理廢棄物罪,非死刑、無   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罪,或高等法院   管轄第一審之案件,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進行中,就被訴事   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合議庭認合於刑事訴訟法第273 條   之1 第1 項之規定,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合先敘明。 二、訊據被告對於前揭事實坦承不諱(見訴字第408 號卷第66至   68、74、75頁),並經證人范光俊及賴佩儀於警詢時均證述   明確(見偵字第9508號卷第5、6頁),復有警員張証棋所製   作之職務報告1 份、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稽查工作紀錄2   份、新竹縣竹東地政事務所土地所有權狀2 份及現場照片10   幀等在卷足稽(見偵字第9508號卷第4 、10至17頁),足見   被告所為前開自白確與事實相符而堪以採信。從而本案事證   明確,被告所為前揭犯行洵堪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一)按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 款所規定之「貯存」、「清除    」及「處理」3 者,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發布之「事業廢    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第2 條之規定,「貯    存」指事業廢棄物於清除、處理前,放置於特定地點或貯    存容器、設施內之行為;「清除」則指事業廢棄物之收集    、運輸行為;至「處理」則包含1.中間處理:指事業廢棄    物在最終處置或再利用前,以物理、化學、生物、熱處理    或其他處理方法,改變其物理、化學、生物特性或成分,    達成分離、減積、去毒、固化或穩定之行為;2.最終處置    :指衛生掩埋、封閉掩埋、安定掩埋或海洋棄置事業廢棄    物之行為;3.再利用:指事業產生之事業廢棄物自行、販    賣、轉讓或委託做為原料、材料、燃料、填土或其他經中    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之用途行為,並應符合其規定者    。次按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 款後段係處罰公、民營廢    棄物清除處理機構固無疑義,然前段規定並未限縮於公、    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依文義觀之,凡未領有許可證    或核備文件而從事廢棄物清除、處理即該當之,從而事業    機構固為處罰之對象,自然人亦在處罰之列,最高法院95    年度臺上第2630號判決意旨足資參照。 (二)查被告謝兆錚未依廢棄物清理法第41條第1 項規定領有廢    棄物處理許可文件而從事廢棄物清除、處理,是核被告所    為,係犯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 款前段之非法清理廢棄    物罪。又被告前曾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及違    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法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 年    6 月,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5 萬元、有期徒刑5 月及    有期徒刑5 月確定。嗣該三案件自104 年5 月27日起接續    執行,於107 年3 月9 日假釋出監,惟經撤銷假釋,應執    行殘刑有期徒刑1 年6 月17日;其又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08 年度中簡字第615    號刑事簡易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 月,於108 年5 月7 日確    定。此二部分自108 年8 月27日起入監執行,於110 年4    月4 日縮刑期滿執行完畢等情,有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刑    案資料查註紀錄表1 份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附卷可參,被告於受有期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 年以內    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固符合刑法第47條第1    項累犯之規定,惟本院審酌被告本案所犯非法清理廢棄物    犯行,與其所為前案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違反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犯行間,不具有相同或類似之性質,亦    非屬暴力等具有重大惡性特徵之犯罪類型,復無證據證明    被告有對刑罰反應力薄弱之情,是以本院依照刑法第57條    各款所列事項審酌一切情狀後,認對被告量處如主文所示    之刑,已與被告為本案犯罪行為所生之危害,暨其應負責    任之輕重業已相符,是被告就本案所為犯行不再依刑法第    47條第1 項之規定加重其刑,附此敘明。 (三)爰審酌被告未領有廢棄物清除許可文件,卻非法清理上揭    廢棄物,渠所為危害環境衛生,實不足取,被告犯罪之動    機、手段、目的、所為清理廢棄物之地點、數量、內容及    範圍等犯罪情節,所生危害情形,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惟    並未依法委請他人辦理該廢棄物之清除處理,兼衡被告之    素行、其為本案犯行前已有二次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經    本院分別判決有罪在案等情,有前述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1 份存卷可佐、為高職畢業之智識程度、有母親    及妹妹的女兒等家人、未婚、無子女、現為工地之臨時工    ,月收入約1 萬多元至2 萬元之家庭及生活狀況等一切情    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以資懲儆。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 條之1 第1 項、第299 條第1 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子維提起公訴,檢察官李芳瑜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上 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 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汶潔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所適用法條: 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 幣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任意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 二、事業負責人或相關人員未依本法規定之方式貯存、清除、處   理或再利用廢棄物,致污染環境。 三、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提供土地回填、堆置廢棄物。 四、未依第四十一條第一項規定領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   ,從事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或未依廢棄物清除、處理   許可文件內容貯存、清除、處理廢棄物。 五、執行機關之人員委託未取得許可文件之業者,清除、處理一   般廢棄物者;或明知受託人非法清除、處理而仍委託。 六、公民營廢棄物處理機構負責人或相關人員、或執行機關之人   員未處理廢棄物,開具虛偽證明。

2024-12-20

SCDM-113-訴-408-20241220-1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妨害自由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竹簡字第979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梁佑瑞 上列被告因妨害自由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2 年 度偵字第13126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梁佑瑞犯侵入住宅罪,處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部分,除於證據欄應補充「新竹市警察   局第一分局南寮派出所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1 份」外,餘均   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梁佑瑞所為,係犯刑法第306 條第1 項之侵入住宅罪   。爰審酌被告侵入告訴人吳俊成位於上址之住處內,危害告   訴人之居住安寧,尚不可取,被告之犯罪動機、手段、情節   、目的、犯後坦承犯行,暨衡酌被告之智識程度、生活及家   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及諭知如易   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1 項前段、第3 項、第454 條第2   項,刑法第306 條第1 項、第41條第1 項前段,刑法施行法   第1 條之1 第1 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起上   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楊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上 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 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汶潔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06 條: 無故侵入他人住宅、建築物或附連圍繞之土地或船艦者,處一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無故隱匿其內,或受退去之要求而仍留滯者,亦同。

2024-12-16

SCDM-112-竹簡-979-20241216-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985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邱建財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 年度執聲字第809 號、113 年度執字第3575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邱建財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上列受刑人邱建財因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 (徒刑)款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五十一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三十年,刑法第50條第1 項前段、第   53條及第51條第5 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邱建財因犯如附表各該編號所示之詐欺等案件   ,先後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及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各該編號   所示之刑,並於如附表各該編號所示之日期分別確定等情,   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及各該案號之刑事判決   各1 份在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   認聲請為正當,應定其應執行之刑。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   表各該編號所示各罪之犯罪手段、情節、罪質、侵害法益情   形及所呈現之犯罪惡性等一切情狀,再兼衡責罰相當與刑罰   經濟之原則,並貫徹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內部或外部界   限,暨參酌受刑人經本院通知陳述意見而未回覆等情,依法   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又受刑人因犯如附表編號2 號   所示詐欺案件,經本院以113 年度金訴字第284 號刑事判決   諭知併科罰金新臺幣1 萬元部分,非屬本件聲請人聲請定其   應執行刑範圍,是本院僅就附表各該編號所示有期徒刑部分   ,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附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汶潔

2024-12-16

SCDM-113-聲-985-20241216-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983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謝劭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 年度執聲字第793 號、113 年度執字第3484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謝劭偉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拘役壹佰貳拾日,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上列受刑人謝劭偉因犯交通過失傷害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6 款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五十一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   拘役者,比照前款定其刑期。但不得逾一百二十日,刑法第   50條第1 項前段、第53條及第51條第6 款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刑事訴訟法第370 條第2 項、第3 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   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   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是以,另定之執行刑   ,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   宣告之刑之總和。又法院於裁量另定應執行之刑時,祇須在   不逸脫上開範圍內為衡酌,而無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   行使顯然有違比例原則之裁量權濫用之例外情形,並不悖於   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的者,即無違裁量權之內部性界限,有   最高法院108 年度臺抗字第1336號裁定可資參照。又法院於   裁量另定應執行之刑時,祇須在不逸脫上開範圍內為衡酌,   而無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行使顯然有違比例原則之裁   量權濫用之例外情形,並不悖於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的者,   即無違裁量權之內部性界限,有最高法院108 年度臺抗字第   1336號裁定可資參照。再按二裁判以上數罪,縱其中一部分   已執行完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因與刑法第54條   及司法院院字第1304號解釋所謂僅餘一罪之情形有別,自仍   應依刑法第53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又定應執行之刑   ,應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依法裁定   之,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   官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   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   裁定無涉,有最高法院81年度臺抗字第464 號、86年度臺抗   字第472 號刑事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謝劭偉因犯如附表各該編號所示之竊盜及交通   過失傷害等案件,業經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各該編號所示之   刑,並於如附表各該編號所示之日期分別確定等情,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及各該案號之刑事判決各1 份   在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   為正當。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各該編號所示各罪之犯罪   手段、情節、罪質、侵害法益情形及所呈現之犯罪惡性等一   切情狀,再兼衡責罰相當與刑罰經濟之原則,並貫徹刑法量   刑公平正義理念之內部或外部界限,暨參酌受刑人經本院通   知陳述意見而未回覆等情,依法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又被告所犯如附表編號1及2號所示之罪,雖已分別於民國   113 年2 月15日及同年8 月3 日執行完畢等情,有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在卷可稽,參照前揭最高法院裁判   意旨,仍得由檢察官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扣除該部分已執   行完畢之刑,並不影響本件應予定其應執行刑,附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   款、第41條第1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汶潔

2024-12-16

SCDM-113-聲-983-20241216-1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竹簡字第1028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式誠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2 年度偵 緝字第1137、113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楊式誠犯竊盜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皮夾壹個及現金新臺幣壹佰元均沒 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又 犯竊盜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NIKE黑色腰包壹個、波特軍綠色皮夾壹個 及現金新臺幣柒仟元均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 沒收時,追徵其價額。應執行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部分,除於證據欄應補充「警員林煬智   所製作之偵查報告2 份及職務報告1 份、新竹市警察局第二   分局埔頂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2 份、受理各類案件   紀錄表2 份」外,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   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楊式誠就如事實欄一之(一)及(二)部分所為,均   係犯刑法第320 條第1 項之竊盜罪。又被告所犯2 次竊盜犯   行,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又被告前曾①因   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05 年度竹簡字第880 號刑事簡易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3 月,於106 年6 月14日確定;②又因竊盜案   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6 年度簡字第2608號刑事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4 月及4 月,於106 年8 月8 日確定;③又因   竊盜及詐欺等案件,經本院以106 年度易字第369 號刑事判   決就竊盜部分判處有期徒刑3 月,共17罪、就詐欺部分判處   有期徒刑3 月,共3 罪,於106 年6 月12日確定;④又因竊   盜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6 年度審簡字第1041號刑   事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 月及4 月,於106 年12月5 日確定;   ⑤又因竊盜及詐欺等案件,經本院以106 年度竹簡字第486   號刑事簡易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 月及3 月,於106 年10月2   日確定。嗣上揭所有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7 年度聲   字第550 號刑事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5 年9 月,於107 年4   月24日確定,並於110 年6 月2 日假釋出監,刑期至111 年   8 月31日保護管束期滿未經撤銷假釋而視為執行完畢等情,   有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1 份及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在卷足憑,被告於受有期徒刑之執   行完畢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2 罪,均   符合刑法第47條第1 項累犯之規定,且檢察官已於聲請簡易   判決處刑書主張累犯之事實,本院審酌被告所犯之前案即為   竊盜及詐欺等案件,與其所為本案竊盜犯行間具有相同性質   ,參酌司法院釋字第775 號解釋文之意旨,並考量本案情節   、被告之主觀惡性、危害程度及罪刑相當原則,認應依刑法   第47條第1 項之規定均加重其刑。爰審酌被告之素行、其正   值壯年,不思循正當途徑賺取錢財,反竊取他人所有財物,   其守法觀念顯然有所欠缺,侵害告訴人等之財產權,是其行   為實值非難,其犯罪動機、目的、情節、次數、竊盜所得財   物之價值、所生損害情形、犯後坦承不諱,復衡酌被告之智   識程度、生活及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   所示之刑,及均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再就被告所犯   各罪之犯罪手法、情節、罪質、侵害法益情形及所呈現之犯   罪惡性,暨衡諸責罰相當與刑罰經濟之原則,及貫徹刑法量   刑公平正義理念等,依法定其應執行之刑,及諭知如易科罰   金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三、末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前二項之沒收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   刑法第38條之1 第1 項前段、第3 項、第5 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按宣告前二條之沒收或追徵,有過苛之虞、欠缺刑法上   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值低微,或為維持受宣告人生活條件   之必要者,得不宣告或酌減之,刑法第38條之2 第2 項亦有   明定。經查被告經查被告為如事實欄一之(一)所示犯行時   所竊得之皮夾1 個及現金新臺幣(下同)100 元等物,暨為   如事實欄一之(二)部分所示犯行時所竊得之NIKE黑色腰包   1 個、波特軍綠色皮夾1 個及現金7000元等物,屬其為各該   犯行之犯罪所得,均未據扣案,應依刑法第38條之1 第1 項   前段、第3 項規定分別予以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分別追徵其價額。又經查被告為如事實欄   一之(二)部分所示犯行時所竊得之Apple Watch 1 個,係   被告為該次竊盜犯行之犯罪所得,惟業經告訴人溫聖平領回   等情,已為告訴人溫聖平於警詢時陳述明確,並有贓物認領   保管單1 份在卷足佐,依刑法第38條之1 第5 項之規定,爰   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附此敘明。又被告為如事實欄一之(   一)部分所示犯行時竊得之身分證1 張、健保卡1 張及金融   卡9 張等物均未據扣案,然考量身分證、健保卡及金融卡等   物均可掛失後重新申請補發,復衡諸遭竊之被害人為生活便   利性亦多會儘速補辦之常情,是認如宣告沒收或追徵亦欠缺   刑法上之重要性,且犯罪所得價值低微,爰依刑法第38條之   2 第2 項規定,均不予宣告沒收,亦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1 項前段、第450 條第1 項、第45   4 條第2 項,刑法第320 條第1 項、第47條第1 項、第41條   第1 項前段、第51條第5 款、第38條之1 第1 項前段、第3   項、第5 項、第38條之2 第2 項,刑法施行法第1 條之1 第   1 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所示。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起上   訴。 本案經檢察官林奕彣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楊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上 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 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汶潔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20 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2-16

SCDM-112-竹簡-1028-2024121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