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徐福晋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再審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790號 抗 告 人 謝隆昌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鄭又榕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再審 之訴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30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 年度再字第12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確 定時起算;其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 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本文定有明文。次按對於確定 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定表 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此為必須具 備之程式,其未表明者,法院無庸命其補正,逕以裁定駁回之。 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判決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 及其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 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又對於確定判決提起 再審之訴,主張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7款至第10款情形 之一,而未依同條第2項規定主張宣告有罪之判決或處罰鍰之裁 定已確定,或因證據不足以外之理由,而不能為有罪之確定判決 或罰鍰之確定裁定者,應認未合法表明再審理由,其聲請為不合 法。本件抗告人以原法院111年度上字第800號確定判決(下稱原 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7、8、10至13款所 定事由,對之提起再審之訴,原法院以:抗告人主張其於民國11 2年8月13日收受原確定判決,並於同年9月4日依民事訴訟法第49 6條第1項第7、8、10至13款事由提起本件再審之訴,固未逾30日 之不變期間,惟其於同年10月16日追加依同條項第1款規定提起 再審之訴,已逾30日之不變期間;另抗告人以檢察官、法官瀆職 ,及相對人犯背信、詐欺、業務侵占、偽證等罪,主張原確定判 決有同條項第7、8、10款再審事由,並未敘明符合同法條第2項 之情事,自難認已合法表明再審事由;至抗告人主張原確定判決 有同法條第1項第11至13款之再審事由,亦未具體表明如何合於 上開規定之具體情事,且所謂證物專指物證而言,不包含人證在 內,抗告人聲請傳喚證人,尚非未經斟酌之證物,其提起本件再 審之訴難認合法等詞,因以裁定駁回之,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抗 告意旨猶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2025-01-08

TPSV-113-台抗-790-20250108-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假處分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927號 再 抗告 人 韓慶忠 訴訟代理人 陳樹村律師 董諺宏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高雄市第45期○○區○○段1062地號等自辦 市地重劃區重劃會間聲請假處分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7 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179號),提起再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應由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更為裁定。 理 由 一、本件再抗告人主張:伊向相對人購買高雄巿○○區○○段4 、5、7、34、44地號土地(下各稱4、5、7、34、44地號) ,價金合計新臺幣3,320萬元,詎相對人迄未將上開7、34、 44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伊,竟將 4、5地號土地分别移轉登記為訴外人東泰造紙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東泰公司)、梁漢福所有。為免系爭土地之現狀變更 ,致日後有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爰依民事訴訟法 第532條規定,聲請准伊供擔保後,禁止相對人對系爭土地 為讓與、設定他項權利登記、出租及其他一切處分行為。經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下稱高雄地院)裁定駁回其聲請,再抗 告人不服,提起抗告。原法院以:系爭土地現為高雄巿○○區 ○○段1064、1180、1181地號土地之一部分,登記機關並未就 上開重劃前之土地辦理標示變更登記,系爭土地尚無獨立所 有權存在,相對人無從就系爭土地為有效之處分行為,登記 機關更無法因法院囑託,即就系爭土地為假處分之限制登記 。系爭土地難謂有因現狀變更致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 行之虞之假處分原因,且縱經法院准予假處分,亦不得為此 登記等詞,因而維持高雄地院所為駁回聲請之裁定,駁回再 抗告人之抗告。 二、按自辦市地重劃區內抵費地之出售,應於重劃工程竣工驗收 ,並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後為之。前項抵費地出售方式、對象 、價款及盈餘款之處理應由理事會訂定並提報會員大會通過 後辦理之。抵費地出售後,應由重劃會造具出售清冊二份, 送請該管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備查,並由直轄市或縣 (市)主管機關於備查同時,檢附清冊一份通知該管登記機 關作為當事人申請移轉登記時之審查依據。獎勵土地所有權 人辦理市地重劃辦法(下稱重劃辦法)第42條第1項前段、 第2項前段、第43條分别定有明文。再抗告人主張伊向相對 人購買系爭土地,業據提出高雄巿第45期○○區○○段1062地號 等自辦巿地重劃區抵費地預定買賣協議書(下稱抵費地預定 買賣協議書)以為釋明,是兩造係就重劃後之系爭土地為買 賣標的。而抵費地預定買賣協議書第2條明載:「本案買賣 標的之都巿計畫中心椿已驗收合格,土地地號及面積業經公 告完竣。」另再抗告人主張相對人將4地號土地移轉登記為 東泰公司所有,有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在卷(見一審全字卷 第43、44、111、112頁),其登記原因為買賣;且觀諸相對 人107年8月9日第21次理事會會議記錄、抵費地出售清冊, 似見相對人之理事會依重劃辦法第42條規定為抵費地之處分 ,決議4地號土地出售予東泰公司,並將上開會議記錄、抵 費地出售清冊函高雄巿政府地政局土地開發處備查(見同上 卷第95至98頁),則上開重劃業務是否已申報工程完工並驗 收完成,及重劃區內之土地地號、面積是否公告完竣等情, 已待釐清。倘重劃工程已完竣驗收,依再抗告人提出之高雄 巿第45期○○區○○段1062地號自辦巿地重劃區登記範圍示意圖 、重劃前後地號圖所示(見同上卷第17頁,原法院卷第19頁 ),系爭土地雖未經地政機關辦理第一次所有權登記,惟其 坐落位置似得特定,並得經由重劃程序而向地政機關辦理以 買賣為原因之移轉登記,則能否謂相對人無從就系爭土地為 處分行為?自滋疑問。又依土地登記規則第11條規定:「未 經登記所有權之土地,除法律或本規則另有規定外,不得為 他項權利登記或限制登記。」而抵費地雖尚未經登記所有權 之階段,但其移轉登記程序係依重劃辦法之相關規定處理, 自屬上開規定所稱「法律另有規定」之情形。再抗告人為保 全其買賣標的移轉登記請求權,聲請假處分,倘合於假處分 之要件,即非法所不許。原法院對此悉未究明,逕認系爭土 地無假處分之原因,且縱經法院准予假處分,亦不得為此登 記,自有適用上開規定之顯然錯誤。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 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聲明廢棄,非無理由。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2項、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徐 福 晋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雅 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2025-01-08

TPSV-113-台抗-927-20250108-1

台上
最高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2264號 上 訴 人 李筱莉 安得信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兼上列一人 法定代理人 傅亭瑀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陸怡君律師 上 訴 人 王昱舜 訴訟代理人 洪嘉蔚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20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重上字第177號 ),各自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㈠確認上訴人王昱舜所持有如原判決附表編號4、5所 示本票債權不存在,撤銷該債權之強制執行程序,及命上訴人王 昱舜不得執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8年度司票字第1658號民事確定 裁定就原判決附表編號4、5所示本票部分對上訴人李筱莉、安得 信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傅亭瑀為強制執行;㈡駁回上訴人李 筱莉、安得信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傅亭瑀其餘上訴,暨各該 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上訴人王昱舜其他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由上訴人王昱舜負擔。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李筱莉、安得信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 得信公司)、傅亭瑀(下合稱李筱莉3人)主張:李筱莉於 民國107年3月1日邀安得信公司、傅亭瑀擔任連帶保證人, 向對造上訴人王昱舜借款新臺幣(下同)3,300萬元(下稱 系爭3,300萬元借款),並簽發交付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 表)編號1、1-1所示本票2紙為擔保,安得信公司業已清償 該筆借款完畢。兩造間除系爭3,300萬元借款外,已無其他 借貸關係存在,伊雖簽立如附表編號2至9所示之本票(下合 稱系爭本票)、借據、領據暨受領證明(下稱領據),然實 際未收受上開借款,系爭本票債權均不存在。詎王昱舜先後 持附表編號1本票及系爭本票聲請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核發108 年度司票字第1658號、109年度司票字第1584號、109年度司 票字第1848號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下合稱系爭3紙本票裁定 ),復執以為執行名義,向臺灣南投地方法院(下稱南投地 院)聲請強制執行,經該法院110年度司執字第9552號清償 票款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等情,爰依強制執 行法第14條第2項規定,求為㈠確認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㈡ 撤銷系爭執行事件關於系爭本票債權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 ㈢王昱舜不得執系爭3紙本票裁定關於系爭本票部分為強制執 行之判決(未繫屬本院者,不予贅敘)。 二、對造上訴人王昱舜則以:李筱莉與傅亭瑀為母女關係,並與 訴外人傅昭維共同經營安得信公司,渠等因有資金需求,自 104年起陸續向伊借款周轉,附表編號2、3、6至9所示之本 票係為擔保渠等之同額借款,其中附表編號2、6至9之借款 伊已以現金交付借款(下合稱系爭現金借款)、編號3借款 則以轉帳交付。另兩造間有李筱莉3人就所投資土地給付伊 開發紅利之口頭約定,渠等乃開立附表編號4、5所示本票以 為伊所享有開發紅利之擔保。李筱莉3人迄未清償上開借款 ,亦未給付開發紅利,系爭本票之票據債權仍存在等語,資 為抗辯。    三、原審以:  ㈠李筱莉3人、李筱莉依序簽發如附表編號1至8、編號9所示本 票,交付予王昱舜,王昱舜並執以向法院聲請取得系爭3紙 本票裁定,復以系爭3紙本票裁定暨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 ,向南投地院聲請以系爭執行事件拍賣李筱莉3人之財產。 李筱莉3人所共同簽發附表編號1、1-1之本票,係擔保向王 昱舜所為系爭3,300萬元借款,該筆借款業已清償完畢。  ㈡李筱莉3人固簽發附表編號2、6至9所示之借據、領據及本票 ,各該領據載明已收受各筆借款,王昱舜並據此抗辯附表編 號2、6至9本票係為擔保李筱莉3人所為之系爭現金借款。   惟王昱舜所稱以現金交付系爭現金借款,與系爭3,300萬元 借款係以轉帳交付之方式不同,其中王昱舜於109年3月18日 、108年7月4日、同年12月10日依序提領現金300萬元、500 萬元、500萬元時,係於取款憑條記載「買土地」或「土地 款」,與王昱舜陳稱上開取款用途係為交付附表編號2、6、 8所示借款不符。且李筱莉3人前為擔保系爭3,300萬元借款 ,曾提供安得信公司名下門牌號碼新竹縣○○市○○○街35號10 樓房屋(附屬建物同街33號)暨坐落基地、同上市○○○路1號 11樓建物暨坐落基地(下稱11樓房地)、同上號12樓建物暨 坐落基地(下稱12樓房地,上開3房地合稱為竹北房地), 及坐落南投縣魚池鄉○○段195、195-1、195-2、196-1、198 、198-1、199、199-1、225-1地號土地(下稱魚池鄉土地) 為王昱舜依序設定最高限額2,800萬元、1,800萬元抵押權; 嗣訴外人板信銀行對安得信公司、李筱莉聲請強制執行拍賣 魚池鄉土地,南投地院以110年度司執字第5720號拍賣抵押 物事件受理,王昱舜於110年4月27日聲明參與分配時,所陳 明之債權內容及檢附之債權證明文件,並無包含系爭現金借 款,且系爭現金借款所對應之領據載明「日後如債權人如認 必要時,借款人必須無條件提供足額之不動產以供抵押擔保 」,可見系爭現金借款非竹北房地、魚池鄉土地抵押權之擔 保範圍,亦無設定抵押權作為擔保。王昱舜為貸放業者,其 在李筱莉3人尚未清償系爭3,300萬元借款,亦無提供任何擔 保情況下,即以提領鉅額現金交付方式貸放高額借款,與常 情有違。參以安得信公司於109年8月31日將12樓房地以價金 5,100萬元出售予王昱舜,雙方約定王昱舜以系爭3,300萬元 借款債權其中1,850萬元抵償其應支付之第1、2期價款1,350 萬元、500萬元,12樓房地價金尚餘977萬5,354元未付;倘 系爭現金借款確實存在,王昱舜豈有不予抵扣價金之理。證 人即王昱舜之配偶戴妘芯亦證稱:王昱舜有借貸給李筱莉, 借款金額3,300萬元,除3,300萬元外沒有其他借款;王昱舜 將錢存在銀行,現金只有家用,不會大筆等語,足見王昱舜 主張現金交付借款一節,未符實情;至證人戴妘芯嗣為附和 王昱舜訴訟代理人所詢問題而變更說詞,難認可信。是李筱 莉3人已就系爭現金借款部分提出反證推翻王昱舜有交付借 款之事實,難認兩造間成立系爭現金借款關係,則附表編號 2、6至9所示本票均欠缺原因關係而債權不存在。   ㈢安得信公司前為清償系爭3,300萬元借款,將其名下11樓房地 出售予訴外人林億婷,惟因其積欠債務遭訴外人玉山銀行查 封11樓房地,李筱莉3人於109年8月28日簽立附表編號3所示 之本票及借據,王昱舜並於同日匯款560萬元至玉山銀行竹 苗消金中心授信業務專戶(下稱消金專戶),嗣於同年9月1 4日再匯款163萬元至板信銀行新竹分行帳戶,用以償還李筱 莉於上開銀行之貸款及代墊訴訟費用,堪認李筱莉3人係為 清償玉山銀行及板信銀行之債務而向王昱舜借款,兩造間成 立560萬元消費借貸關係。又兩造均不同意將此筆款項列為1 2樓房地之價金予以扣抵,應認李筱莉3人尚未清償此筆借款 ,附表編號3所示之本票債權存在。   ㈣王昱舜抗辯附表編號4、5所示本票係為擔保李筱莉3人口頭同 意給付其投資土地之開發紅利,為李筱莉3人否認,應由王 昱舜舉證以明,惟其未提出證據為佐,且從未至其所稱之投 資標的查看,亦對如何獲利無所悉,更未分得任何紅利,而 安得信公司名下魚池鄉土地於拍賣時並無興建飯店之跡象。 難認兩造間存有李筱莉3人應給付土地開發紅利予王昱舜之 原因關係,附表編號4、5之本票債權即不存在。 ㈤附表編號2、4至9所示本票,均欠缺原因關係而債權不存在, 李筱莉3人請求確認此部分本票債權不存在,及依強制執行 法第14條第2項規定,請求撤銷此部分之強制執行程序,及 王昱舜不得執此部分之執行名義對李筱莉3人為強制執行, 為有理由,均應准許;逾此部分(即附表編號3所示本票部 分),為無理由,不應准許等。爰就李筱莉3人上述聲明部 分,廢棄第一審所為駁回確認附表編號2、4至9所示本票債 權不存在、撤銷系爭執行事件就附表2、4至9所示本票債權 部分之強制執行程序、王昱舜不得執系爭3紙本票裁定其中 附表編號2、4至8部分對李筱莉3人、編號9部分對李筱莉為 強制執行之判決,改判李筱莉3人勝訴,並維持第一審除上 開部分所為李筱莉3人敗訴之判決,駁回李筱莉3人之其餘上 訴。 四、本院之判斷:    ㈠廢棄發回部分(即關於附表編號3、4、5所示本票部分):  ⒈李筱莉3人於109年8月28日書立附表編號3之本票、借據,王 昱舜於同日將560萬元匯入玉山銀行消金專戶,以清償李筱 莉3人對玉山銀行之貸款債務,兩造間成立560萬元消費借貸 契約,為原審認定之事實。而李筱莉3人於事實審主張:王 昱舜匯款560萬元至玉山銀行消金專戶,係為代渠等清償12 樓房地之銀行貸款,依系爭買賣契約第4條第2款約定,該款 項已視為尾款3,250萬元之一部給付;故縱560萬元為借款之 性質,伊亦已以上開買賣價金第4期款加以抵扣等語(見第 一審卷一第393頁至398頁、第540頁至541頁及卷二第206頁 至209頁、第215頁、第257頁,原審卷一第41頁至42頁、第2 64頁至265頁),並聲請函詢玉山銀行關於王昱舜所匯560萬 元是否係為清償包含12樓房地之所積欠貸款(見第一審卷一 第413頁至414頁)。似見李筱莉3人已將560萬元借款視為王 昱舜就系爭買賣契約尾款之部分給付。果爾,能否謂兩造均 不同意將此筆款項列為12樓房地之價金予以扣抵,自滋疑問 。又原審既認兩造不爭執12樓房地價金5,100萬元,於清償 系爭3,300萬元借款債務後,尚餘977萬5,354元;且李筱莉3 人於事實審另主張:12樓房地尾款扣抵560萬元、163萬元後 ,還剩下264萬4,171元,王昱舜迄今未給付完畢等語(見原 審卷一第233頁),其真意是否有對王昱舜之12樓房地未付 尾款債權與其560萬元借款債務為抵銷之主張?亦有未明。 乃原審未闡明使李筱莉3人敘明其主張之真意,遽認李筱莉3 人就附表編號3所示本票之借款尚未清償,進而就此部分為 李筱莉3人不利之判斷,更嫌疏略。   ⒉次按票據債務發生後,票據債務人依票據法第13條前段規定 之反面解釋,對票據執票人主張兩造間有直接抗辯之事由, 而提起確認票據債權不存在之訴時,因票據係文義證券及無 因證券,票據行為一經成立發生票據債務後,即與其基礎之 原因關係各自獨立,執票人關於票據給付之原因,不負證明 之責,應由票據債務人就其抗辯之原因事實先負舉證責任, 俾貫徹票據無因性之本質,以維票據流通性。迨票據原因關 係確定後,有關該原因關係之存否(包括成立生效、消滅) 、內容(如清償期、同時履行抗辯等),始依一般舉證責任 分配法則處理。附表編號4、5所示之本票為李筱莉3人所共 同簽發,為原審認定之事實,王昱舜本得以執票人身分行使 票據上權利,而就該2紙本票之原因關係不負證明責任。乃 原審竟認應由執票人王昱舜證明附表編號4、5所示本票之原 因關係即兩造存有給付土地開發紅利之約定,並以其不能證 明為由,而為王昱舜不利之判決,不無可議。  ⒊兩造上訴論旨,各自指摘原判決上開不利於己部分違背法令 ,求予廢棄,均非無理由。  ㈡駁回王昱舜其他上訴部分(即關於附表編號2、6至9所示本票 部分):   本件原審參酌上開事證,綜合研判,本其認事、採證之職權 行使,並據調查所得之證據資料,合法認定王昱舜並無交付 附表編號2、6至9所示借據、領據記載之借款,兩造間未成 立系爭現金借款關係,附表編號2、6至9所示本票均欠缺原 因關係而債權不存在,系爭執行事件就附表2、6至9所示本 票債權部分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王昱舜不得執系爭3 紙本票裁定其中編號2、6至8部分對李筱莉3人、編號9部分 對李筱莉為強制執行,因以前揭理由就此部分為王昱舜不利 之判決,經核於法並無違誤。王昱舜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 此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有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李筱莉3人之上訴為有理由,王昱舜之上訴 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25

TPSV-113-台上-2264-2024122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不成立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022號 上 訴 人 鐘鼎山林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楊熾書 訴訟代理人 詹連財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堂彭 訴訟代理人 陳成志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不成立等事件,上 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月18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 年度上字第198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不利部分提起第三審上訴,雖以該判 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 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為鐘鼎山林 社區(下稱系爭社區)地下層99號地下1樓作商業經營使用 建物之區分所有權人,原繳納每坪每月新臺幣(下同)68元 管理費,系爭社區其餘1樓店面、2樓以上純住家原依序繳納 每坪每月74元、80元管理費。上訴人於民國109年10月24日 召開109年度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作成修正系爭社區規約第1 0條調漲住戶、商戶管理費為每坪每月100元、150元,並溯 及自109年1月1日生效之決議(下稱系爭109年度決議,其中 關於調漲商戶部分稱系爭商戶溯及漲價決議),以系爭社區 於106年至109年間平均每月支出99萬0,587元,按系爭社區 總坪數11,144.4坪計算,每坪每月至少應繳管理費88.89元 ,而系爭社區之商戶每坪每月就公用電費、含化糞池污廢系 統設備、給水設備系統支出,相較住戶須增加合計30.55元 ,系爭109年度決議調漲住戶每坪每月100元,卻就商戶部分 調漲為每坪每月150元,被上訴人主張系爭商戶溯及漲價決 議顯失公平,應依民法第799條之1第3項規定予以撤銷,為 有理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及已論斷者, 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而非表明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 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 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 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25

TPSV-113-台上-2022-2024122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分割遺產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2243號 上 訴 人 吳維鐘 訴訟代理人 張銘珠律師 上 訴 人 吳維源 吳能羨 吳維土 吳素霞 吳維山 被 上訴 人 楊美治 訴訟代理人 李沃實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月 13日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家上字第2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理 由 一、本件請求分割遺產事件,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   合一確定,上訴人吳維鐘提起第三審上訴,依民事訴訟法第 56條第1項第1款規定,效力及於未提起上訴之同造當事人吳 維源以次5人,爰將之併列為上訴人,合先敘明。 二、被上訴人主張:伊為被繼承人吳有福之配偶,上訴人為其子 女,吳有福於民國108年10月19日死亡,遺有如原判決附表 (下稱附表)一編號1至23所示遺產,應由兩造共同繼承, 應繼分各1/7。上開遺產無禁止分割情事,復無法協議分割 ,伊得訴請分割遺產,並由伊單獨取得其中編號2土地如第 一審判決附件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編號A部分、編號6、18土 地及編號20之房屋,其餘由上訴人共同取得,應繼分各1/6 為適當(其他未繫屬本院部分,不予贅述)。 三、上訴人則抗辯:  ㈠上訴人吳維源、吳維鐘部分:被上訴人與吳有福為同母異父 之姊弟,二人婚姻關係無效,上訴人吳素霞同時受2人以上 非夫妻共同收養,其收養無效,均非吳有福之合法繼承人。 吳有福在金門郵局、土地銀行金城分行、金門分行之存款合 計新臺幣(下同)328萬7,006元為吳有福個人所有,遭被上 訴人與吳素霞、訴外人吳金水提領,吳有福之繼承人對被上 訴人有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應併列入 遺產分配。附表一編號18土地及編號20之房屋不宜全由被上 訴人分得。另吳維鐘於吳有福死亡後代墊喪葬費用7萬元、 於吳有福生前代墊醫藥費及看護費20萬2,884元,依繼承關 係,均應先從遺產扣抵等語,資為抗辯。  ㈡上訴人吳能羨、吳維土、吳素霞、吳維山(下合稱吳能羨等4 人)則同意被上訴人主張之分割方案,並稱吳有福之存款為 被上訴人與吳有福共有,吳素霞為吳有福與被上訴人共同收 養之孩子等語。 四、原審廢棄第一審所為遺產分割方法之判決,改按如原判決附 表三「分割方法」欄所示分割,並按附表四所示相互補償。 係以: ㈠吳有福於108年10月19日死亡,遺有附表一編號1至23所示不 動產、股票及動產。被上訴人與吳有福戶籍謄本固記載母為 許伴治,惟金門地區戶籍資料係於35至39年間陸續建立,調 閱渠等戶籍資料,被上訴人、吳有福分別為27年、28年間出 生,被上訴人之記事欄有隨許伴治再嫁之記載,均無記載吳 有福之生母姓名,而35年間吳有福及其父吳朝生設籍於第三 人吳大炮戶籍內時,許伴治與被上訴人尚未設籍該處,且查 無渠2人入籍吳大炮戶籍以前,與被上訴人生父楊誠麗設籍 資料,應認許伴治在35年以前尚未與吳朝生結婚,自不可能 於28年間生下吳有福,參之證人即吳有福之弟吳金水、其叔 吳萬才證述,及被上訴人提出神主牌記載,益證許伴治非吳 有福之生母,被上訴人與吳有福非同母異父之姊弟,與吳有 福間婚姻關係非無效,而吳素霞為被上訴人與吳有福共同收 養之子女,與其餘上訴人均為吳有福之繼承人。  ㈡依刑事偵查中吳維源、吳維土及吳維山證稱:吳有福生前如 果被上訴人需要用錢,吳有福會去領再交給被上訴人,及吳 維土證稱:吳有福與被上訴人一起工作、賺錢,共用一個帳 戶,由吳有福與被上訴人一起管理等詞,堪認吳有福在金門 郵局、土地銀行金城分行、金門分行之帳戶(下合稱系爭帳 戶)為被上訴人與吳有福夫妻2人共用,並應認其2人就系爭 帳戶內存款權利比例均等,故被上訴人於吳有福生前、死後 提領存款超逾1/2部分,即如附表一編號24至27所示,應返 還予全體繼承人,並列入遺產分割。又吳維鐘實際支付吳有 福喪葬費7萬元,依民法第1150條前段規定,得由遺產支付 ;其餘吳維鐘抗辯於吳有福生前墊付之醫藥費、看護費共20 萬2,884元,非遺產管理、分割或執行遺囑之費用,吳維鐘 係為何人墊付、相關醫療、看護契約當事人為何,係受委任 或無因管理或支付扶養費或贈與等法律關係而支出均不明, 難認該等費用應先從遺產扣除。 ㈢附表一編號1至27之吳有福遺產,扣除吳維鐘支付之喪葬費7 萬元後,總價額為3,734萬1,192元,依兩造應繼分各1/7比 例計算,各得分配取得遺產價額533萬4,456元。考量被上訴 人年事已高,有繼續居住祖厝之需求,分得如附表一編號18 、20之房地。吳維源有單獨分得附表一編號4土地之意願, 相鄰之編號5土地為道路用地,並考量其他土地分配方式、 經濟效用及價格,故將價格合適、地點適當之編號1、5土地 亦分給吳維源。吳維鐘有單獨分得附表一編號12土地之意願 ,同地段之編號13與該土地距離較近,宜分歸同一人。其餘 吳能羨等4人陳稱分割後均願意繼續維持共有,且與被上訴 人親近,故附表一編號24至27之存款衍生之債權,及附表一 編號8、10、17土地,及相毗連編號9、11道路用地,須與鄰 地併合使用之編號17狹窄土地,均宜分配給吳能羨等4人, 暨前開遺產之性質、經濟效用與兩造之意願等情,認以附表 三所示之分割方法為分割,堪稱適當。另依此方式分割結果 ,被上訴人、吳維源及吳維鐘分配取得之遺產價額均高於前 開數額,吳能羨等4人則減少分配,併依附表四所示相互金 錢補償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五、按當事人聲明之證據,除認為不必要者外,法院應為調查, 民事訴訟法第286條規定甚明。故當事人聲明之證據如與待 證事實非無關聯,或足以影響法院之心證,即不得預斷其結 果,認無必要而不予調查。又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 ,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負舉證責任之當事人,固非不得 以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書所為事實認定作為證據方法。惟於應 獨立判斷事實之民事訴訟程序中,民事法院仍應就該證據方 法行必要之證據調查程序,以作為判斷事實之依據。此於他 造當事人就該事實始終爭執時,民事法院尤應本諸直接審理 主義之精神,詳為調查證據再為事實之認定,並將得心證之 理由記明於判決,以昭折服,尚不得逕以不起訴處分書所載 事實及依據之證據,採為對該負舉證責任當事人有利認定之 唯一依據。查原審認系爭帳戶為被上訴人與吳有福夫妻2人 共用,且就該存款之權利比例各1/2,無非以被上訴人提出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2年度偵字第403號不起訴處分 書所記載吳維源、吳維山及吳維土之證述為其依據。惟吳維 源於原審112年6月28日民事準備狀、113年4月26日民事辯論 意旨狀,均否認被上訴人與吳有福共有該帳戶,陳稱:被上 訴人自承領取吳有福之存款,應返還327萬4,700元予吳有福 ,此債權亦為遺產之一部分,應一併分割等語(見原審卷二 第169至170頁、467至469頁),吳維鐘則自始一再抗辯:系 爭帳戶內存款均為吳有福個人所有,為吳有福工作或領取津 貼所得,被上訴人有其個人名下之金融帳戶,吳有福未曾同 意他人保管其帳戶存摺、提款卡、印章、身分證等物,有證 人吳宇軒及吳維源可資證明,乃聲請傳訊證人或調閱證人於 偵查中所為證詞等語(見原審卷一第283至285頁、289至290 頁、323至328頁、卷二第96至97頁、485至489頁),則被上 訴人主張與吳有福共有系爭帳戶,且享有該帳戶管理使用權 限等有利於被上訴人之事實,自應由被上訴人舉證證明之, 乃原審徒以不起訴處分書所記載吳維源、吳維山及吳維土證 述片段為其依據,並以該刑事案件尚未偵查終結確定,未調 取吳維源、吳宇軒之證詞,亦未依吳維鐘聲請傳訊證人,復 未依舉證責任分配法則,就尚有爭執之要件事實,命被上訴 人負舉證責任,並自為調查必要證據以為判斷依憑,另記明 其得心證之理由,即有判決不備理由及違背證據法則之失。 再按子女為父母墊付費用,與子女本於扶養義務人對受扶養 權利人盡其扶養義務,二者不同,前者於父母有支付該費用 之必要,子女為其先行墊付即足,且性質上屬被繼承人生前 債務,而為遺產之一部分。吳維鐘主張因吳有福於107年5月 1日腦出血昏迷,為其支出醫療費用、看護費用等情,業據 提出匯款委託書、醫療費用明細收據、救護車值勤收費憑證 等件為證(見原審卷一第77至84頁),並為被上訴人所不爭 執,僅以繼承人間另有協議並已結清為辯(見原審卷二第14 9頁),參以吳有福遺留財產總價額3,734萬1,192元,亦為 原審認定之事實,似見吳有福財產可供維持其生活,則吳維 鐘支付上開費用,是否非屬吳有福生前之債務?即滋疑問。 原審徒以吳維鐘上開支出非遺產管理、分割或執行遺囑之費 用,吳維鐘未能說明係為委任或無因管理或贈與等法律關係 而支出費用,遽為不利吳維鐘之判斷,更有可議。以上各節 未臻明確,仍待事實審調查審認,本院無從為法律上之判斷 。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25

TPSV-113-台上-2243-20241225-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預付款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283號 聲 請 人 寶豐祥藍玉髓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寶豐祥採礦有限 公司) 法定代理人 簡月桂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呈瑞資產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給付預付款 事件(本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426號、111年度台上字第1594號) ,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五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徐 福 晋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雅 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25

TPSV-113-台聲-1283-20241225-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再審及聲請訴訟救助聲請再審併聲請訴訟救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131號 聲 請 人 李美卿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損 害賠償再審及聲請訴訟救助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1月30日 本院裁定(112年度台聲字第1122、1123號),聲請再審,併聲 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均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 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 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 ;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 法表明再審理由。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本件 聲請人對本院112年度台聲字第1122、1123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 ,經核其聲請狀內表明之再審理由,無非說明其對於前訴訟程序 確定裁判不服之理由,對於原確定裁定究有如何合於民事訴訟法 第496條第1項各款規定之具體情事,則未據敘明,依上說明,其 聲請自非合法。又民事訴訟法第497條之規定,對於本院所為裁 定,並無適用之餘地。聲請人以原確定裁定有就足以影響於裁定 之重要證物漏未斟酌之情形為由,聲請再審,亦非合法。聲請人 之再審聲請既於法未合,其併聲請訴訟救助,即無由准許。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再審均為不合法,聲請訴訟救助均為無理由 。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鄭 純 惠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雅 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25

TPSV-113-台聲-1131-20241225-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拆屋還地等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282號 聲 請 人 即被上訴人 蔡 美 麗 葉 絹 絹 羅蔡美娥 蔡 碧 芳 周 鴻 來 周 宜 佳 周 宜 和 柯 立 彬(蔡嫦娥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上訴人李東駿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 本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922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三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駱 國 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25

TPSV-113-台聲-1282-2024122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公司印鑑章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936號 上 訴 人 力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魏淑卿 訴訟代理人 周振宇律師 被 上訴 人 莊文安 法定代理人 莊美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公司印鑑章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月31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 第4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 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當 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第469條之1 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 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 自非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原任上訴人之董事長,嗣經 訴外人莊庭瑞及上訴人之法定代理人魏淑卿於民國110年4月 26日召開董事會,決議解任被上訴人之董事長職務,改選魏 淑卿擔任上訴人之董事長。雖被上訴人於擔任上訴人之董事 長期間,迄同年月22日止持有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一編 號1、2所示之印鑑(下稱系爭印鑑),惟系爭印鑑分别鎖在 上訴人之2樓辦公室及置於1樓辦公桌右後方的櫃子中,被上 訴人不會拿到外面使用。且上訴人於110年4月28日公告禁止 被上訴人進入公司,被上訴人已失去對該印鑑章及附表一編 號4所示支票(下稱系爭支票)之事實上管領力。附表二所 示支票之發票日雖係於同年月26日之後,惟無法遽認各該支 票係被上訴人於被解任後所簽發,進而推認被上訴人於解任 後仍持有系爭印鑑及系爭支票。上訴人復未證明被上訴人於 公告禁止進入公司之前先行將附表一所示物品(下稱系爭物 品)攜出公司,現由被上訴人持有保管。從而,上訴人依民 法第541條第1項、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 還系爭物品,於法無據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 論或已論斷或其他贅述而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為 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 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前揭說 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徐 福 晋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雅 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25

TPSV-113-台上-936-20241225-1

台上
最高法院

一、台 鍾智文與富合源開發有限公司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聲請補充裁判事件。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台上字第2612號 聲 請 人 鍾智文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富合源開發有限公司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等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2月29日本院判決(112年度台上字 第2612號),聲請補充裁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聲請補充判決,以訴訟標的之一部或訴訟費用之裁判有脫漏者 為限,為民事訴訟法第233條第1項所明定。本件聲請人對於本院 112年度台上字第2612號判決聲請補充裁判,該判決核無就聲請 人請求事項或訴訟費用漏未裁判之情事,聲請人聲請補充裁判, 自難准許。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 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邱 景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25

TPSV-112-台上-2612-20241225-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