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否認推定生父之訴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親字第23號 原 告 乙○○ 法定代理人 丙○○ 被 告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否認推定生父之訴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 月2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乙○○(男,民國000年0月0日生)非其母丙○○自被告甲○ ○受胎所生之婚生子女。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父母之一方為臺灣地區人民,一方為大陸地區人民者,其 與子女間之法律關係,依子女設籍地區之規定;依本條例規 定應適用大陸地區之規定時,如大陸地區就該法律關係無明 文規定或依其規定應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者,適用臺灣地區 之法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下稱兩岸人民 關係條例)第57條、第4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為大 陸地區人民,而被告則為臺灣地區人民,此有財團法人海峽 交流基金會認證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 林公證處公證書、原告之出生醫學證明及被告之戶籍謄本在 卷可參,故關於本件否認子女之訴,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 57條規定,本應依子女設籍地區即大陸地區之規定,然因大 陸地區並無就否認子女訴訟之法律關係為明文規定,故依兩 岸人民關係條例第43條規定意旨,本件否認推定生父之訴仍 應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先予陳明。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原告之生母丙○○與被告於民國99年9月16日結婚 ,婚後因意見不合,感情不合睦,原告之生母遂離家外住, 故原告生母與被告自104年5月起即未共同生活,雖二人於10 6年3月29日離婚,然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原告生母自訴外人 蔡明璁受胎,並000年0月0日產下原告,因法律明定受胎期 間之計算為從子女出生日回溯181日起至302日止,係在婚姻 關係期間,致原告依法推定為被告之婚生子女,惟原告生母 受胎期間與被告業已分居,原告與被告實無親子血緣關係, 而原告因與生父共同生活,始於112年2月3日知悉上情,爰 依民法第1063條第3項之規定提起否認推定生父之訴,請求 確認原非其母丙○○自被告受胎所生之婚生子女。 二、被告到庭陳稱:原告不是我的子女;我與丙○○從離婚的前二 年半就沒有共同生活,我確認原告不是我的子女等語。 三、按「從子女出生日回溯第181日起至第302日止,為受胎期間 」、「妻之受胎,係在婚姻關係存續中者,推定其所生子女 為婚生子女。前項推定,夫妻之一方或子女能證明子女非為 婚生子女者,得提起否認之訴。前項否認之訴,夫妻之一方 自知悉該子女非為婚生子女,或子女自知悉其非為婚生子女 之時起2年內為之。但子女於未成年時知悉者,仍得於成年 後2年內為之」、「子女否認推定生父之訴,以法律推定之 生父為被告」,民法第1062條第1項、第1063條及家事事件 法第63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確定父子真實身分關係, 攸關子女之人格權,應受憲法第22條所保障,真實身分關係 之確定,直接涉及子女本身之人格及利益,為貫徹前開憲法 意旨,應肯認確定真實血統關係,乃子女固有之權利,亦經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587號理由敘明。 四、經查,原告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兩願離婚協議 書、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司法鑒定中心司法鑒定意見書、財 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認證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 區桂林市桂林公證處公證書、出生醫學證明、廣西壯族自治 區桂林市○○區○○○○○0000○○0000○○0000號民事判決書(確認 蔡明璁與乙○○為父子關係)、桂林市秀峰區人民法院法律文 書生效證明等件為證。另依上開鑒定意見書記載:依據現有 資料及DNA分析結果,支持蔡○○是乙○○的生物學父親等語, 足認原告確係自訴外人蔡○○受胎所生,原告與被告並無血緣 關係,是堪信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又本件原告為000年0月 0日出生,回溯計算其受胎期間,係在生母丙○○與被告婚姻 關係存續中,故原告依法被推定為被告之婚生子女。然原告 實際上與被告無血緣關係,有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112 年2月3日知悉其生父,依前開法條規定旨趣,其提起本件訴 訟亦屬合法,從而,原告提起否認推定生父訴訟部分,自屬 有據,應予准許。 五、綜上,依民法第1063條第2項之規定,原告請求確認原告非 其生母丙○○自被告受胎所生之婚生子女,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六、末按,原告實際上並非其生母丙○○與被告受胎所生,原告與 被告間真實血緣身分關係,有待法院裁判還原其真相,茲因 原告提起本件否認推定生父之訴,被告之應訴乃法律之規定 所不得不然,核屬伸張及防衛權利所必要,本院認本件訴訟 費用應由原告負擔,較為公允,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81條第2款,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林煒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洪聖哲

2024-12-31

NTDV-113-親-23-20241231-1

家陸許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大陸地區離婚判決認可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陸許字第3號 聲 請 人 甲OO (000 00000 00000 00000 ) 相 對 人 乙O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大陸地區離婚判決認可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大陸地區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2013)徐民一(民)初字第84 45號民事判決應予認可。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在大陸地區製作之文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 託之民間團體驗證者,推定為真正;又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 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 良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前開規定,以在臺灣地區 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得聲請大陸地區法院 裁定認可或為執行名義者,始適用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人民關係條例第7條、第74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原係夫妻,因感情破裂 ,經大陸地區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2013)徐民一(民) 初字第8445號判決離婚確定,於民國000年0月00日生效,且 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屬實,爰依法聲請裁定認可 等語,並提出上開民事判決書、法律文書生效證明書、公證 書、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113年11月22日(113)核字第 082690號證明為證。 三、經審核聲請人提出之上開文件,堪信聲請人所稱為真實,且   該判決內容亦不違背臺灣地區之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又大   陸地區業於西元1998年1月15日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   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並自同年   5月26日起施行,嗣在臺灣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已得   依該規定聲請大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故應認聲請人之聲請   於法有據,應予認可。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邱佳玄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呂姿穎

2024-12-31

HLDV-113-家陸許-3-20241231-1

陸仲許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大陸地區仲裁判斷聲請裁定認可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陸仲許字第1號 聲 請 人 西藏領渢加值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法定代理人 況斯薇 代 理 人 林敏睿律師 劉俊宏律師 相 對 人 郭志賢 代 理 人 俞伯璋律師 何明峯律師 蔡岱樺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大陸地區仲裁判斷聲請裁定認可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一、大陸地區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於西元2021年7月6日 〔2021〕滬貿仲裁字第0452號裁決書應予認可。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5,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壹、程序事項: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下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第74條第1項規定:「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 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得 聲請法院裁定認可。」,又認可仲裁判斷程序屬非訟事件, 其裁定程序固應適用非訟事件法第7條之規定:「非訟事件 ,除本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外,依其處理事項之性質,由關 係人住所地、事務所或營業所所在地、財產所在地、履行地 或行為地之法院管轄。」,本件相對人之住所地位於新北市 板橋區,有相對人郭志賢之戶役政查詢資料附卷可查(見臺 中地院卷第167頁),是本院就本件有管轄權,首先敘明。 貳、實體事項: 一、聲請意旨略以: (一)緣民國104年12月,聲請人西藏領渢加值創業投資合夥企業 (有限合夥)(下稱聲請人)作為認購人,與傅振鋒、劉韜 二人即上海亨元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亨元公司 )創始股東及其他人士簽署「股東協議」、「增資協議」( 下合稱系爭協議),約定聲請人出資人民幣3,000萬元認購 上海亨元公司新增資本,傅振鋒、劉韜並承諾若上海亨元公 司未完成上市,則回購聲請人所持股權,且相對人郭志賢( 下稱相對人)出具「聲明書」,承諾就傅振鋒、劉韜在系爭 協議中應承擔的相關責任,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二)嗣於108年8月,上海亨元公司因董事長傅振鋒、股東劉韜失 聯,遂處於癱瘓狀態,無法正常經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所公布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並上市管理辦法」第16條規定:「發行人的董事、監事和高 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情形:(三)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機 關立案偵查或者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尚未 有明確結論意見。」,足認上海亨元顯已不具備上市條件。 經聲請人多次催告傅振鋒、劉韜及相對人未果,遂向上海國 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下稱上海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經上海仲裁委員會於西元2021年7月6日以〔2021〕滬貿仲裁字 第0452號裁決書(下稱系爭仲裁判斷)裁決:(一)劉韜向 聲請人支付回購價款,計算公式為:【回購價款=人民幣30, 00萬元×(1+15%)ⁿ,其中,n=2016年1月21日至聲請人收到 全部股權回購款的天數÷365,自2016年1月21日起計至實際 支付之日為止】;(二)相對人對第一項仲裁裁決承擔連帶 責任;(三)劉韜、相對人共同支付聲請人為本案支付的律 師費人民幣30萬元;(四)劉韜、相對人共同承擔財產保險 費及保全費6萬0,654.56元;(五)駁回聲請人的其他仲裁 請求;(六)本案仲裁費人民幣42萬5,687元由劉韜、相對 人共同承擔,鑒於聲請人已全額預繳前述費用,劉韜、相對 人應向聲請人支付仲裁費人民幣42萬5,687元。上述裁決所 涉款項支付義務,劉韜、相對人應於本裁決生效之日起十日 內向聲請人履行完畢。本裁決為終局裁決,自作出之日起生 效等語。 (三)系爭仲裁判斷業已合法送達予劉韜、相對人,惟劉韜、相對 人迄今未依系爭仲裁判斷給付,聲請人迫於無奈,爰依兩岸 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認可系爭仲裁判斷。 二、相對人陳述意見略以: (一)系爭協議中約定:倘上海亨元公司未完成上市,則傅振鋒、 劉韜將回購聲請人所持股權等語,實質上屬對賭協議,對賭 結果完全繫諸於高度之射倖結果,而賭約於臺灣地區屬違反 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又上開回購條款,違反我國公司法「 股份回籠禁止」等規定,亦屬於違反臺灣地區公共秩序之約 定。 (二)聲請人乘伊不諳大陸地區相關法令且無經驗之情況下,令伊 簽署本件「聲明書」,有違我國民法誠實信用原則,有顯失 公平之情況,悖於臺灣地區公序良俗甚明。又聲請人所簽署 保證範圍並不包括上開回購條款,倘應負保證責任,聲請人 逕向其求償亦有違反我國民法檢索(先訴)抗辯權之規定。 另系爭協議中關於給付律師費之約定,與我國法院選任律師 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相較顯然過高。 (三)綜上,系爭協議違反臺灣地區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而不得就 系爭仲裁判斷向法院聲請裁定認可。 三、經查: (一)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74條第1、3項規定:「在大陸地區作成 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臺灣地區公共秩序 或善良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前二項規定, 以在臺灣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得聲請 大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或為執行名義者,始適用之。」;第 7條規定:「在大陸地區製作之文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 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者,推定為真正。」;兩岸人 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68條規定:「依本條例第七十四條規 定聲請法院裁定認可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應經 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 (二)復依經行政院於98年4月30日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第2 項規定予以核定並送立法院備查之「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 及司法互助協議」第10條:「雙方同意基於互惠原則,於不 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之情況下,相互認可及執行民事確 定裁判與仲裁判斷(仲裁裁決)。」,可見我國作成之仲裁 判斷得聲請大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依前揭規定,基於平等 互惠原則,大陸地區作成之仲裁判斷,不違背我國公共秩序 或善良風俗者,自得聲請我國法院裁定認可。 (三)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提出系爭仲裁判斷為證據(見臺中地 院卷第21至85頁),且系爭仲裁判斷經大陸地區北京市長安 公證處以(2024)京長安台証字第97號公證書,認定影本與 原本相符(見臺中地院卷第87頁),復經行政院委託之民間 團體即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核發(113)核字第018380 號證明,驗證上開公證書正本與北京市公證協會寄送之副本 相符(見台中地院卷第17頁),堪信聲請人提出之系爭仲裁 判斷為真正,是本件符合聲請法院裁定認可之程序要件。 (四)按認可仲裁判斷程序屬非訟事件,其裁定程序不得就當事人 間法律關係重為判斷,而應就在大陸地區作成之仲裁判斷內 容是否有違背我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為形式上審查。又公 共秩序,係國家社會之一般要求或利益;善良風俗,則係社 會之一般道德觀念而言(參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578 號民事判決意旨):  1.觀諸系爭仲裁判斷,可知系爭仲裁判斷之作成,係由上海仲 裁委員會依據該委員會仲裁規則選定仲裁員組成仲裁庭,並 將開庭通知寄送予相對人,相對人亦委任代理人出席庭審且 提出書狀作為答辯,仲裁庭就兩造之主張、答辯為逐一論斷 ,足認仲裁庭已予相對人聽審並陳述意見之機會,並就相對 人之答辯為必要之調查,程序上已充分賦予相對人行使防禦 權之實質保障,未有違背我國公共秩序之情形。  2.系爭仲裁判斷之內容,乃就系爭協議所為之判斷,相對人雖 辯以:系爭協議具高度射倖性係屬賭約,違背我國公共秩序 及善良風俗,且違反我國公司法「股份回籠禁止」之強制或 禁止規定等語,然系爭協議係投資契約,約定若公司未完成 上市,公司創始人傅振鋒、劉韜應回購聲請人所持股權乙節 ,有系爭仲裁判斷之仲裁庭意見可佐(見臺中地院卷第59至 63頁),審酌公司創始人就公司之經營,不純然依靠機率, 而就公司未來展望與投資者達成投資款項回購約定,其風險 應經評估而屬商業判斷,難認屬「純粹賭博」,而易肇致道 德危險,是系爭協議非屬賭博,未有違背我國公共秩序或善 良風俗之情形。又公司法「股份回籠禁止」規定,所規範者 為公司,而非公司股東,是系爭協議約定由公司創始人回購 股權,並無違反該禁止規定甚明,是相對人上開所辯,均難 憑採。  3.另相對人辯以:聲請人乘伊不諳中國法律且無經驗,令伊簽 署本件「聲明書」,又伊所簽署之保證範圍不包括上開回購 條款,再聲請人逕向伊求償違反我國民法檢索(先訴)抗辯 權,另系爭協議中約定給付之律師費顯然過高等語,然本件 認可仲裁判斷程序既屬非訟事件,本院無從就當事人間法律 關係重為判斷,是相對人上開就系爭協議雙方實體上之法律 關係所為置辯,均非屬本件應審酌之事項,而無可採。  4.從而,系爭仲裁判斷之仲裁程序及內容,並未違背我國公共 秩序或善良風俗,而有不應予以認可之情形。 (五)綜上,系爭仲裁判斷既經行政院委託之民間團體即財團法人 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且無違背我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 基於平等互惠原則,聲請人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定, 聲請法院裁定認可系爭仲裁判斷,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95 條、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容妤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廖宇軒

2024-12-31

PCDV-113-陸仲許-1-20241231-2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58號 原 告 乙○○ 被 告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判決離婚之事由,依臺灣地區 之法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52條第2項定 有明文。查本件原告為臺灣地區人民,被告為大陸地區人民 ,則本件判決離婚之事由,依上開規定,應適用臺灣地區之 法律。 乙、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兩造於民國92年4月29日結婚,婚後被告來臺與 原告同住,惟於92年8月間某日至公正派出所辦理證明後翌 日即自行離家行蹤不明,經過一段時間後,原告聽仲介說被 告在桃園打工遭遣返回大陸,至今已逾20年餘未曾與原告聯 絡,兩造間圓滿幸福已無可期待,自屬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 事由,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之事由訴請離婚等語, 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聲明或 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其戶籍謄本為證,而兩造 於92年4月29日結婚,現婚姻關係仍存續中,有雲林縣斗六 戶政事務所113年5月21日雲斗戶字第1130001736號函暨檢附 結婚登記申請書、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證明、公證書、 結婚證明書等相關資料影本在卷可以證明。又本院依職權向 內政部移民署查詢被告入出境資料結果,顯示被告婚後曾於 92年8月14日入境臺灣,惟旋即於93年1月21日離開臺灣,此 後即未再有入境臺灣之紀錄,亦有該署113年7月3日移署資 字第1130077640號函暨所附被告入出國日期紀錄、大陸地區 人民進入臺灣地區旅行證申請書在卷可以佐證,而被告受合 法通知,並未到場爭執,亦未提出書狀做何聲明或陳述,自 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㈡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夫 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 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文。上開條文 規定之立法意旨,在符合現代多元化社會之需要,使裁判離 婚之事由較富彈性,其判斷之標準為婚姻是否已生破綻而無 回復之希望。而婚姻是否已生破綻無回復之希望,不可依主 觀的標準,即從原告已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主觀面加以認定 ,而應依客觀之標準,即難以維持婚姻之事實,是否已達倘 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程度而定( 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15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婚姻係2 人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 結合關係(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意旨參照),並踐行法 定之婚姻形式,所成立之身分契約,從而,締結婚姻契約之 兩造對於婚後共同生活方式之共識,即為婚姻契約之必要之 點,如婚後兩造已對共同生活之方式產生歧異,該婚姻契約 對其中一造或兩造已無法期待繼續遵守時,應認婚姻契約之 基礎即生動搖,依一般人之生活經驗,顯然難期兩造對於共 同生活方式再有共識,雙方共同生活的婚姻目的已經不能達 成,應可認係民法第1052條第2項所定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 事由。另同條項但書所規定「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應由 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乃指難以維持婚 姻之重大事由應由配偶一方負責者,排除唯一應負責一方請 求裁判離婚,至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雙方均應負責者 ,不論其責任之輕重,即不在系爭規定適用範疇(憲法法庭 112年度憲判字第4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結婚之目的,除期望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外,並希望夫妻間能 相互扶持照顧,尤其是遇到夫或妻需要照顧之際,可以發揮 相互照護需要,然被告婚後於93年1月21日返回大陸後,即 未曾再來臺灣與原告同住,兩造未有同居迄今已20年餘,期 間被告未曾聯繫原告,顯然已無維持婚姻關係之主觀意願與 事實,依一般社會通常之認知,已足使他方難以維持婚姻之 共同生活,兩造空有形式之婚姻關係,卻無實質上婚姻關係 共同生活存在,足見夫妻間互信、互諒、互愛之婚姻基礎顯 遭破壞,維持婚姻之感情轉而淡薄,難以互相協力保持其共 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致婚姻發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 望,而確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此項事由,不可歸責 原告。從而,原告認雙方已達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依 民法第1052條第2項之規定,訴請離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瑞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並需繳納上訴費用新臺幣4,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蘇靜怡

2024-12-31

ULDV-113-婚-58-20241231-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60號 原 告 乙○○ 被 告 甲○ 國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7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結婚或兩願離婚之方式及其他要件,依行為地之規定;判 決離婚之事由,依臺灣地區之法律;夫妻之一方為臺灣地區 人民,一方為大陸地區人民者,其結婚或離婚之效力,依臺 灣地區之法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52條、 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乙○○為臺灣地區人民,被告 甲○為大陸地區人民,雖原告戶籍謄本上並未登記被告為其 配偶,惟兩造於民國94年3月16日在大陸四川省結婚並登記 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戶籍謄本、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下稱海基會)113年3月19日海維(法)字第1130005961號 書函及其所附結婚公證書副本影本為證。揆諸上開規定,揆 諸上開規定,關於兩造結婚之方式及其他要件,應依結婚地 即大陸地區之法律認定;而原告請求准予離婚,屬離婚事由 之有無及其效力之問題,應適用臺灣地區法律。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按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兩造於94年3月16日在大陸地區結婚, 原告經移民署約談後,隨即申請被告來臺,但被告可能後悔 而不想來臺,嗣後更是全無音訊,迄今已經19年。爰此,原 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請求判決准予兩造離婚,並 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結婚之方式依行為地之規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 係條例第52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兩造係在大陸 地區四川省登記結婚,則結婚之方式,依上揭規定,應依行 為地之規定。又兩造結婚地之法律規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 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 ,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係; 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 法第8條所明定。查兩造在大陸地區四川省為結婚登記,有 上開海基會書函及結婚公證書在卷可憑,而被告經合法通知 無正當理由未到庭,亦未以任何方式為抗辯,堪信原告上開 主張為真實。是以,本件兩造結婚方式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婚姻法第8條之規定,縱兩造在臺灣地區並未為公開儀式結 婚或依戶籍法為結婚之登記(按登記婚制度於96年5月23日 修正公布,並於公布1年後施行),依法即已確立兩造間夫 妻關係之事實。  ㈡次按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 ,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 ,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民 法第1052條第2項但書之規範內涵,係在民法第1052條第1項 規定列舉具體裁判離婚原因外,及第2項前段規定有難以維 持婚姻之重大事由為抽象裁判離婚原因之前提下,明定難以 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應由配偶一方負責者,排除唯一應負責 一方請求裁判離婚。至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雙方均應 負責者,不論其責任之輕重,本不在上開但書規定適用範疇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參照)。蓋婚姻出現難以 維持之情形,往往係諸多因素(如財務、感情、個性、生活 習慣等)長期累積、交織而生,其成因及可歸責程度亦有多 端。又憲法保障之婚姻自由不僅涵蓋結婚、維持婚姻關係之 自由,亦包含離婚之自由。倘雙方已逾相當期間未能共同生 活,或無法改善彼此相處模式,自無限制一方請求離婚之必 要。又按對於「夫妻就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皆須負責時 」之解消婚姻,未有法律規定限制有責程度較重者之婚姻自 由,雙方自均得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本文規定請求離婚, 而毋須比較衡量雙方之有責程度(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 第1612號判決參照)。  ㈢經查,原告主張兩造婚姻關係現仍存續中,而被告未曾入境 之事實,有內政部移民署113年4月9日移署資字第113004146 3號函在卷可憑,而被告就此並未到庭或具狀為任何爭執, 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被告既未曾入境,顯已與原告分居 兩地,未有共同生活,足認其並無與原告共同經營生活之意 願,無法達成實質夫妻生活之婚姻目的,婚姻已生重大破綻 。再依卷內事證,並無法認定上開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 ,應由原告全負其責任。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原告依民法 第1052條第2項規定訴請判決離婚,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經核與本件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贅述。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梁晉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需按對造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周儀婷

2024-12-31

CHDV-113-婚-60-20241231-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82號 原 告 甲○○ 訴訟代理人 林家進律師(法律扶助基金會) 被 告 乙○○ 國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7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判決離婚之事由,依臺灣地區之法律;夫妻之一方為臺灣 地區人民,一方為大陸地區人民者,其結婚或離婚之效力, 依臺灣地區之法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52 條第2項、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兩造於民國90年8月22 日在大陸地區結婚,並於90年9月11日在臺灣戶政機關辦理 結婚登記,原告甲○○為臺灣地區人民,被告乙○○為大陸地區 人民,有戶口名簿、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下稱海基會 )90年9月10日證明、大陸地區福建省福州市結婚證明書在 卷可按,揆諸上開規定,本件原告請求准予離婚,屬離婚事 由之有無及其效力之問題,應適用臺灣地區法律。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按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兩造於90年8月22日在大陸地區福建省 福州市登記結婚,同年9月11日於臺灣地區辦理結婚登記。 被告婚後曾來臺與原告團聚,詎兩造同住僅約一個月左右, 被告即向原告謊稱擬外出購物,而騎機車離家出走,其後再 無音訊,去向不明。被告來臺與原告同居未久,即無故離家 未歸、毫無音訊,不履行同居義務迄今已逾22年,足見被告 除有違背同居義務之客觀事實,亦有拒絕同居之主觀情事, 顯係惡意遺棄原告。又被告對兩造婚姻已無維持之意願,夫 妻情分已失;徵之婚姻係以夫妻共同生活、建立夫妻情愛本 質為目的,且夫妻雙方應在經濟上及精神上相互扶持,共同 建立和諧美滿之家庭,倘雙方無法在經濟上及精神上相互扶 持,彷如兩個各自獨立生活之個體,彼此誠摯互信之感情基 礎,已不復存在,依一般人之生活經驗,顯然難期修復,共 同生活之婚姻目的已不能達成,可認婚姻關係因此產生重大 破綻;是兩造婚姻顯然已有難以維持之重大事由,且被告無 故離家,歸責程度較重。為此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 第2項規定提起本訴,請擇一為原告勝訴之判決,並聲明如 主文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夫妻之一方以惡意遺棄他方在繼續狀態中者,他方得向法 院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文。民法第10 52條第1項第5款所謂夫妻之一方,以惡意遺棄他方,在繼續 狀態中者,係指夫或妻無正當理由,不盡同居或支付家庭生 活費用之義務而言,不僅須有違背同居義務之客觀事實,並 須有拒絕同居之主觀情事始為相當。  ㈡經查,兩造於90年8月22日結婚,於同年9月11日申登,現仍 有婚姻關係,有戶口名簿、彰化縣員林戶政所113年8月30日 員戶字第1130003457號及所附之結婚登記申請書、海基會90 年9月10日證明、大陸地區結婚證明書等件在卷可憑,堪信 為真。又依卷附被告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參密件袋),可 知被告於91年6月24日出境後,迄今未再入境,足見原告主 張兩造同住一月後,被告即離家、長期不歸等情,堪信為真 實。被告既自91年6月24日起即離臺不歸,迄今未曾再與原 告聯繫,顯已無與原告共同經營生活之意願,並有違背同居 義務之客觀事實,且有拒絕同居之主觀情事,該等狀態仍持 續中。再本件復查無被告有何其他不能同居之正當理由,揆 諸前揭規定及說明,被告所為已該當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 款規定「惡意遺棄」之情形。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 1項第5款之規定訴請判決離婚,依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末原告依前述理由請求判決離婚,既獲准許,則其另以民法 第1052條第2項規定請求判決離婚,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 附此敘明。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經核與本件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贅述。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梁晉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需按對造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周儀婷

2024-12-31

CHDV-113-婚-82-202412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271號 原 告 甲○○ 被 告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7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之一,按照家事事件法第 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爰依原告之聲 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為大陸地區人民,兩造於民國89年9月6日在 福建省寧德市結婚,並於同年10月18日在臺灣戶政機關辦妥 結婚登記,雙方約定被告應來臺與原告共同生活,且以原告 之住所為共同住所。被告婚後雖有來臺與原告共同生活,惟 於108年10月7日出境後即未再返回臺灣,棄家庭於不顧,迄 今未歸,被告顯然違背同居義務,經原告聲請本院於112年3 月21日以111年度家婚聲字第38號裁定被告應與原告同居確 定,惟被告迄未履行,是被告不僅有違背同居義務之客觀事 實,亦有拒絕同居之主觀情事,顯係惡意遺棄原告在繼續狀 態中,且蘄傷婚姻之本質,兩造之婚姻顯已無法維持,爰依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第2項規定,請求擇一判准兩造 離婚等語。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間之民事事件,除本條例另 有規定外,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又判決離婚之事由,依臺 灣地區之法律。夫妻之一方為臺灣地區人民,一方為大陸地 區人民者,其結婚或離婚之效力,依臺灣地區之法律。臺灣 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41條第1項、第52條第2項、 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為臺灣地區人民,被告為大 陸地區人民,兩造為夫妻關係乙節,有戶籍謄本、大陸地區 人民在臺灣地區居留或定居申請書附卷可憑,則原告起訴請 求判決與被告離婚,依上開法律規定,應適用臺灣地區之法 律,合先敘明。 ㈡、次按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所列各款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 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 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 文。復按婚姻係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目的,配偶應互相協力 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此為維持婚姻之基礎 ,若此基礎不復存在,致夫妻無法共同生活,無復合可能者 ,即應認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存在。又是否有難以維 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係以婚姻是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 為判斷標準,不僅需由夫妻之一方已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主 觀面加以認定,更應依客觀之標準,即難以維持婚姻之事實 ,是否已達於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持婚姻希 望之程度決之。 ㈢、經查:  ⒈兩造係夫妻,婚姻關係現仍存續中之事實,有戶籍謄本、經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認證之結婚公證書在卷為證,堪以 認定。  ⒉原告主張被告於108年10月7日出境後即未再來臺,經本院111 年度家婚聲字第38號裁定被告應與原告同居確定,被告仍未 返家履行同居義務,兩造自斯時分居至今等情,有入出國日 期證明書附卷可考,並經本院調閱上開履行同居事件卷宗覆 核無訛,被告則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堪信原告此部分主張為真實。    ⒊本院審酌兩造婚姻關係現仍存續中,依民法第1001條規定, 除有不能同居之正當理由外,被告應負與原告同居之義務, 被告卻於108年10月7日離境後即未返臺與原告同住,且經本 院以111年度家婚聲字第38號裁定被告應與原告同居確定後 ,被告仍不履行,被告忽略家庭之經營與維持,不可謂非重 大,兩造分居至今已逾5年,期間並無任何夫妻情感互動, 顯均無維繫婚姻之意願,依一般社會通常之認知,兩造間夫 妻應有之誠摯互信基礎顯已喪失,可認已達任何人處於原告 之同一境況,均將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程度,兩造婚姻關係 確已生破綻。又兩造婚姻發生破綻之原因,係因被告未返臺 ,故對於離婚事由之發生,被告應具可歸責性。是原告主張 兩造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 定,請求判決兩造離婚,即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 文第一項所示。另原告之離婚請求既經准許,其另依民法第 1052第1項第5款規定請求判決離婚部分,本院自無庸再予審 酌,併此敘明。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 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廖弼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唐振鐙

2024-12-31

TCDV-113-婚-271-202412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311號 原 告 乙○○ 訴訟代理人 黃煦詮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被 告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7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之一,依家事事件法第5 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爰依原告之聲 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為大陸地區人民,兩造於民國91年12月19日在大陸地區 結婚(起訴狀誤繕為92年結婚),並於92年1月23日在臺灣 辦理結婚登記,被告婚後雖曾入境臺灣地區與原告同住,然 未久即離家未歸,失聯迄今,經查被告已於99年間出境未再 返臺,顯然對原告棄而不顧。兩造分居已逾20年,婚姻關係 有名無實,核與夫妻共同生活之本質與目的悖離,為此,爰 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同條第2項規定,擇一請求准 許兩造離婚。如法院認不准原告與被告離婚,則被告無正當 理由離家他去,有不履行夫妻同居義務之情事,爰依民法第 1001條規定,請求被告履行同居等語。  ㈡並聲明:⒈先位聲明:如主文所示。⒉備位聲明:被告應與原 告同居。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間之民事事件,除本條例另 有規定外,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又判決離婚之事由,依臺 灣地區之法律。夫妻之一方為臺灣地區人民,一方為大陸地 區人民者,其結婚或離婚之效力,依臺灣地區之法律。臺灣 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41條第1項、第52條第2項、 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為臺灣地區人民,被告為大 陸地區人民,兩造為夫妻關係乙節,有戶籍謄本、大陸地區 人民進入臺灣地區旅行證申請書附卷可憑,則原告起訴請求 判決與被告離婚,依上開法律規定,應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 ,合先敘明。 ㈡、次按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所列各款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 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 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 文。復按婚姻係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目的,配偶應互相協力 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此為維持婚姻之基礎 ,若此基礎不復存在,致夫妻無法共同生活,無復合可能者 ,即應認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存在。又是否有難以維 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係以婚姻是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 為判斷標準,不僅需由夫妻之一方已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主 觀面加以認定,更應依客觀之標準,即難以維持婚姻之事實 ,是否已達於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持婚姻希 望之程度決之。 ㈢、經查:  ⒈兩造於91年12月19日結婚,婚姻關係現仍存續中之事實,有 戶籍謄本、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認證之結婚證明書在 卷可佐,堪以認定。  ⒉原告主張被告於92年間來臺未久即離家未歸而失聯,嗣於99 年間出境後即未再返臺,棄原告之生活於不顧,至今兩造已 分居逾20年等情,業據原告提出旅客入出境紀錄清單、入出 國日期證明書為證。觀諸上開入出國日期證明書所示,被告 確於99年2月4日出境至今,均未曾再入境臺灣,而被告經合 法通知未到庭爭執,復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是以, 揆諸前開事證,堪信原告此部分主張為真實。  ⒊本院審酌兩造婚姻關係現仍存續中,依民法第1001條規定, 除有不能同居之正當理由外,被告應負與原告同居之義務, 被告卻於99年2月4日離境後即不曾返臺與原告共同生活,且 被告出境後,未主動與原告聯繫、關心,顯見被告棄原告及 家庭於不顧,忽略家庭之經營與維持,而兩造自被告離家後 已長達20餘年均未共同生活,對於彼此之生活情況完全不瞭 解,情感日漸消逝,雙方徒有夫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顯與 夫妻以共同生活、同甘共苦、共創幸福家庭生活之本質相悖 。是兩造間既然已無正常夫妻間所應具備互信、互諒、互愛 之情感基礎,客觀上已難期待兩造繼續經營和諧幸福之婚姻 生活,主觀上亦難認有維繫婚姻之意願,依社會上一般觀念 為體察,任何人處於同一情況下,均不願繼續維持婚姻生活 ,堪認兩造間之婚姻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有不能維持 婚姻之重大事由,且此項重大事由,綜觀上開各情,本院認 尚無證據顯示原告可歸責之程度超逾被告。從而,原告依民 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請求判決其與被告離婚,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一項所示。又原告之離婚請求既 經准許,其另依民法第1052第1項第5款規定請求判決離婚部 分,本院自無庸再予審酌。另原告之先位請求既有理由,則 備位請求部分即無審究之必要,併此敘明。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 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廖弼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唐振鐙

2024-12-31

TCDV-113-婚-311-20241231-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92號 原 告 甲○○ 被 告 乙○ 大陸地區人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9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理 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為大陸地區人民,兩造於民國86年11月 24日結婚,雙方並約並被告應至臺灣與原告同生活,且以原 告之住所為共同住所,原告亦於86年12月20日在臺灣戶政機 關辦妥結婚登記,然婚後被告從未入境臺灣,經原告數次請 求同居,均遭拒絕,迄今已歷時26年餘,兩造婚姻已經有名 無實,其情形已構成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且原告顯然 無過失。為此,原告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第1052 條第2項之規定,訴請離婚等語,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以供本院審酌。 四、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戶籍謄本、財團法人海峽交 流基金會民核字第75228號證明書暨經該協會公證之(97) 寧證民台字第545號結婚公證書等文件為證,復有本院依職 權調取之入出境資料在卷可稽。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正。 五、按判決離婚之事由,依臺灣地區之法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 區人民關係條例第52條第2項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原告為 臺灣地區人民,被告為大陸地區人民之事實,有戶籍謄本為 憑,則依上開法條之規定,原告訴請與被告離婚,其判決離 婚之事由自應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合先敘明。 六、次按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 難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 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該條項本文所稱 「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係以婚姻是 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為其判斷標準;而婚姻是否已生 破綻無回復之希望,應依客觀標準,亦即難以維持婚姻之事 實,是否已達於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持婚姻 之意願而定,不可由原告已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主觀面加以 認定(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1304號、95年度台上字第29 24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又其乃抽象的、概括的離婚事由 ,係民法親屬編於74年修正時,為因應實際需要,參酌各國 立法例,導入破綻主義思想所增設,目的在使夫妻請求裁判 離婚之事由較富彈性。另該條項但書之規定,僅限制唯一有 責配偶,惟若該個案顯然過苛,則應求其衡平,至於難以維 持婚姻之重大事由,雙方均應負責者,不論其責任之輕重, 本不在該條項但書規定之適用範疇內(憲法法庭112年憲判 字第4號判決意旨、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612號民事判 決意旨參照)。次按婚姻以組織家庭,共同生活為目的,亦 即以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 結合關係(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48號解釋參照)。據此, 本院審酌夫妻本應以共同生活相互照顧、密切互動,以及開 誠布公之態度相處,方能達到婚姻共同生活之目的,且符婚 姻之本質。若夫妻之一方並無與他方共同生活之意願,復斷 絕連絡,將使夫妻雙方因未共同生活,致婚姻之誠摯基礎遭 到嚴重破壞,進而使婚姻生活產生無法回復之嚴重破綻甚至 蕩然無存,即應認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存在。 七、經查,於兩造婚後,被告從未入境臺灣,行蹤不明已逾26年 ,是多年來兩造均無共同生活,堪認被告主觀上已無意與原 告經營婚姻,兩造已無從進行實質婚姻生活。又客觀上已足 使任何人同處原告此一情況,均將喪失維持婚姻之意欲,兩 造之婚姻確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 大事由,且原告非唯一有責之配偶,揆諸前開見解,原告自 不受民法第1052條第2項但書規定之限制。從而,原告依民 法第1052條第2項之規定訴請判決離婚,即屬有據,應予准 許,爰諭知如主文第1項所示。至原告另主張民法第1052條 第1項第5款之離婚事由,即無庸再予審酌,併予說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 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張以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1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蔡政學

2024-12-31

PTDV-113-婚-92-20241231-1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離婚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240號 原 告 甲○○ 被 告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按照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 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係大陸地區人民,兩造於民國90年11月2日 結婚,婚後被告曾來臺與原告生活,然於91年間遭查獲非法 打工而遭強制出境,迄今未再來臺,也未與原告聯絡,生死 不明已逾3年,又惡意遺棄原告且在繼續狀態中,兩造現已 無經營婚姻之可能,亦構成有難以維持婚姻關係之重大事由 ,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第9款或同條第2項規定, 請求擇一判決離婚等語,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夫妻之一方為臺灣地區人民,一方為大陸地區人民者,判決 離婚之事由,依臺灣地區之法律,其結婚或離婚之效力,依 臺灣地區之法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52條 第2項、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係臺灣地區人民, 被告為大陸地區人民,則原告訴請判決離婚,自應適用臺灣 地區之法律。又夫妻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以外之重大事由 ,難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 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此為民法第1052條 第2項所明定。蓋婚姻以雙方共同生活、相互扶持為目的, 並以深摯情感為基礎,如夫妻雙方婚姻生活之感情基礎業已 破裂,且客觀上亦難以期待其回復者,即可認有難以維持婚 姻之重大事由,而無強求其繼續維持婚姻關係之必要。  ㈡原告前揭主張之事實,有原告之戶籍資料、兩造在臺結婚登 記資料、結婚公證書及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之證明等件 在卷為證(見本院卷第23、49至53頁),復據本院依職權查 詢被告入出境相關資料,查知於兩造婚後,被告曾分別於90 年12月28日、91年9月19日經許可來臺探親,被探人為原告 ,嗣於91年10月15日經警查獲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 工作,於91年10月28日遭強制出境,其後未再入境,此有   內政部移民署113年5月31日移署南字第1130063658號函暨所 附資料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61至146頁),綜合前開諸情 ,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㈢本院審酌兩造之婚姻關係現雖仍存續中,然被告自91年10月2 8日出境迄今,已逾20年不曾與原告同居生活,且音訊全無 ,兩造情感疏離,婚姻生活有名無實,顯已無維繫婚姻意願 ,任何人處於同一情況下,都將喪失維持婚姻的想法,故原 告主張系爭婚姻有難以維持之重大事由,應堪認定;而導致 兩造婚姻破裂無法回復之原因,乃肇因於被告離境後失聯所 致,自可歸責予被告。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 請求判決離婚,於法即無不合,應予准許。又原告之離婚請 求既經准許,其另依同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第9款訴請 離婚,為請求權之競合,爰不另予以審酌,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周佑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徐悅瑜

2024-12-30

KSYV-113-婚-240-202412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