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曾吉雄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31-140 筆)

屏簡
屏東簡易庭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屏簡字第560號 原 告 曾雅芹 訴訟代理人 戴煦律師 被 告 黃琮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交通)事件,因事實尚有欠明暸之處 ,應再開言詞辯論,其期日定本年114年4月23日下午3時45分整 ,在屏東簡易庭第一法庭行言詞辯論,兩造應自行到場,不另通 知,另請原告訴訟代理人備妥證人日旅費新臺幣(下同)546元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9

PTEV-113-屏簡-560-20250219-1

屏小
屏東簡易庭

返還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屏東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屏小字第656號 原 告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光華 訴訟代理人 陳易樟 賴璿翔 被 告 林佩淳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信用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48,647元,及自113年11月1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12.83%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1,000元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原告主張被告前向其申請信用卡使用,惟被告未依約繳款,迄今 共積欠如主文所示之金額,業據其提出核與所述相符之證據資料 為證,且經本院核對無訛,堪信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 告依據信用卡使用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 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本件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 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職權確定被告 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 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 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 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9

PTEV-113-屏小-656-20250219-1

屏小
屏東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屏東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屏小字第652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訴訟代理人 林郁婷 被 告 陳王雪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74,881元,及其中58,400元 自113年11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1,000元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原告主張被告前向大眾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眾銀行) 申請個人信用貸款,迄今共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嗣大 眾銀行輾轉讓與債權予原告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核與所述相符之 證據資料為證,且經本院核對無訛,堪信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 從而,原告依據消費借貸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74,881元,及其中58,400元自起訴狀到院之日即113年11月20日 (見本院卷第7頁之民事起訴狀上本院收文章戳)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本件係適 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 依職權確定被告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 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 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 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9

PTEV-113-屏小-652-20250219-1

屏簡
屏東簡易庭

確認通行權存在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屏簡字第752號 原 告 劉育良 劉育銘 兼 上二人 訴訟代理人 劉曉菁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簡文彥 被 告 劉慶英 訴訟代理人 陳文江 被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訴訟代理人 林秀娟 複 代理人 賀世憶 林雯巧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通行權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認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共有坐落屏東縣○○鄉○○段 0000地號土地,對被告劉慶英所有坐落屏東縣○○鄉○○段0000 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暫編地號1268⑴部分面積32.62平方公尺 ,有通行權存在。 二、被告劉慶英於上開通行範圍內之圍籬、農作物等地上物移除 ,並容忍原告開設以泥土填平夯實道路,且不得為種植、營 建或其他妨礙原告對外通行之行為。 三、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負擔。 五、本判決第二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劉慶英以新臺幣(下同)21 4,890元為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供擔保後,得免為 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劉慶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二、按「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 因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 地以至公路。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 ,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對於通行地因此 所受之損害,並應支付償金。」此民法第787條第1、2項分 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土地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只要土 地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即已足,不以絕對不通公路為必要, 即土地雖非絕對不通公路,因其通行困難以致不能為正常之 使用時,亦應許其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所稱「公路」,係 指供公眾通行之通路,並不以公有道路(國道、省道、縣市 道或鄉鎮道)為限,私有道路只要供公眾自由通行者,亦包 括在內。同時不以地籍圖或土地登記簿上所記載之「道」地 目為限,實際上,只要供作道路使用,縱非「道」地目,亦 屬之。再者,所稱「不能為通常之使用」,乃無法依通常方 法利用土地之謂,換言之,鄰地通行權之行使,須為土地通 常之使用所必要;是否為土地通常之使用所必要,除應考慮 土地之位置、面積以及地形、地勢等因素外,尚應考量土地 之用途以定之,而有關土地用途之考量,應以合法的利用為 準,土地若作違法使用,自不得主張袋地通行權。又審酌土 地是否為通常使用所必要時,不應以從來之使用方法為標準 ,土地倘因使用種別編定變更而變更用途時,其使用必要亦 隨之變更。經查:  ㈠坐落屏東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 、使用地類別為農牧用地)為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 3人共有,同段1267地號土地(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使 用地類別為農牧用地)為中華民國所有而由財政部國有財產 署管理,同段1268地號土地(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使用 地類別為農牧用地)為被告劉慶英所有等情,有卷存土地登 記第一類謄本、土地登記公務用謄本可稽(見本院卷第21、 27、45、47、71頁)。  ㈡又原告等共有1261地號土地,遭1266、1267、1268地號土地 所包圍無法向南通行至香楊路乙節,有卷存地籍圖謄本、國 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查詢資料可證(見本院卷第31、33頁), 足見原告等所共有1261地號土地,無法與公路聯絡,屬於袋 地。故原告等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為:確認原告等就被告財 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管理之1627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方 案B編號1267⑵部分面積37.16㎡及被告劉慶英所有之1268地號 土地如附圖所示方案B編號1268⑵部分面積4.47㎡,有通行權 存在;確認原告等就被告劉慶英所有之1268地號土地如附圖 所示方案C編號1268⑴部分面積32.62㎡,有通行權存在,以上 請法院擇一為判決;被告應將上開土地上之圍籬、鐵架水塔 、磚造花圃、農作物等地上物移除,並容忍原告等鋪設砂石 級配道路通行使用,不得為種植、營建或其他妨礙原告等所 有1261地號土地對外通行之行為等語(見本院卷第161-165 、183、184頁,雖原告等請求本院就B、C通行方案擇一判決 原告等人有通行權,然原告等提出是屬於本院對周圍地損害 最少之處所及方法所為之判斷,與選擇之訴並不相同。)。 經查:   ①原告等所有1261地號土地現種植香蕉,原告等主張通行B方 案現有鐵絲圍籬、電線桿及水塔,臨香揚路處有一磚造水 泥花圃阻擋通行;原告主張通行C方案現有鐵架圍籬,通 行位置種植可可、芒果等樹木;又於1267、1266地號土地 上有一墳墓(即大約如附圖所示a、b、c、d所圍之範圍) ;原告等主張B、C通行方案均可接香揚路等情,業經本院 會同屏東縣屏東地政事務所測量人員勘驗屬實,製有勘驗 筆錄及原告提出之現場照片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115-11 7頁)。   ②本院審酌:⑴B方案通行面積為41.63㎡(37.16㎡+4.47㎡=41.6 3㎡),較C方案通行面積32.62㎡為多;⑵B方案將1167地號 土地從中通行,造成1267地號土地因中間有通行權存在而 不易於使用,而C方案緊鄰1268地號土地西側不至於造成1 168地號土地從中分開不易使用之情形;⑶B方案需拆除鐵 絲圍籬、電線桿、水塔及水泥花圃,而C方案需拆除鐵架 圍籬、可可、芒果等樹木,拆除地上物較B方案為少。故 本院綜合上開判斷,認為C方案係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 所及方法,故原告請求確認就被告劉慶英所有如附圖方案 C即暫編地號1268⑴部分面積32.62㎡有通行權存在,即有理 由,應予准許,其餘部分(即B方案通行權部分)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三、再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 之。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 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此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 因土地所有人取得必要通行權,通行地所有人或其他占有人 均有容忍之義務,倘予以阻止或為其它之妨害,通行權人自 得請求予以禁止或排除。惟因土地必要通行權在性質上並非 獨立之權利,僅係該土地所有權內容之擴張,故其請求權基 礎應係民法第767條第1項之物上請求權。本件原告通行如附 圖方案C即暫編地號1268⑴部分面積32.62㎡,現有鐵架圍籬、 可可、芒果等阻礙通行,已如上所述,故原告請求被告劉慶 英於上開通行範圍內之圍籬、農作物等地上物移除,並不得 種植、營建或其他妨礙原告對外通行之行為,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逾此部分(即有關通行B方案之拆除地上物及不得 為種植、營建或其他妨礙原告對外通行之行為部分),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四、又按「有通行權人於必要時,得開設道路。」此民法第788 條第1項本文定有明文。本件原告等人所有1261地號土地及 被告劉慶英所有1268地號土地,使用分區均為一般農業區, 使用地類別區農牧用地,業如上所述,為求農業採收、施作 之便利,原告等請求於通行範圍內鋪設道路,於法自屬有據 ,然於上開通行範圍尚屬平坦,本院認為道路則以泥土填平 夯實成泥土路即可,無需使用砂石級配鋪設道路,逾此範圍 ,即無理由,應予駁回(即有關通行B方案之鋪設級配道路 及通行C方案鋪設級配道路部分)。 五、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並所提證 據,經審酌後,認均與本件之結論無礙,爰不再一一論述, 附此敘明。 六、本判決主文第二項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 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 之規定,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準用第39 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劉慶英為原告供擔保後,得 免為假執行。  七、本件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然被告劉慶英已提供土地讓原告 通行,且將通行範圍內之地上物除去,亦不得為任何妨礙或 阻撓原告通行之行為,並於通行範圍內開設道路,如讓被告 劉慶英,再行負擔全部之訴訟費用,顯非公平,本院斟酌上 情,命依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本件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二十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9

PTEV-113-屏簡-752-20250219-1

屏補
屏東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屏補字第33號 原 告 鍾任謀 被 告 吳亭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 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488,79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等語,原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570元,因被告前經本院113年度金簡字第38 5號刑事判決(下稱系爭判決)認定交付帳戶資料予詐騙集團, 判幫助犯一般洗錢罪,依系爭判決附表所示,被告幫助之詐騙集 團係以通訊軟體等網際網路傳播,對包含本件原告在內之多名被 害人散佈虛假之投資訊息而為詐騙,應有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 第54條規定之適用,暫免徵裁判費及其他應預納之訴訟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 抗告費新臺幣 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9

PTEV-114-屏補-33-20250219-1

屏補
屏東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屏補字第48號 原 告 陳姵榛 一、上列原告與被告陳韋亨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原告應於收受 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 原告之訴: ㈠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民事訴訟 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前段定有明文;如起訴不合此等程式 ,法院應定期命其補正,逾期未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 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文。經查,原告於起訴 狀被告欄中謹記載陳韋亨,並未正確記載該被告之住所,而 有程式上之欠缺,應予補正。茲限原告於上開補正期限內提 出記載該被告住所或居所之起訴狀及其繕本到院,另提出被 告陳韋亨之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 ㈡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5,000元,應徵第一審裁 判費1,000元,亦請原告一併於上開期限內繳之。 二、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 抗告費新臺幣 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9

PTEV-114-屏補-48-20250219-1

屏簡
屏東簡易庭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2年度屏簡字第626號 原 告 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榮崇 訴訟代理人 陳宏政 被 告 趙金華 訴訟代理人 鄭婷瑄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910,803元,自112年8月31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3/5,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910,803元為原告供擔 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 使用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但 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 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 之價額。」此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第196 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被保險人因保險人應付保險責任之 損失發生,而對於第三人有損失賠償請求權者,保險人得於 給付賠償金額後,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 但其所請求之數額,以不逾賠償金額為限」此保險法第53條 第1項亦定有明文。經查:  ㈠本件被告於112年1月7日中午12時23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 -00號自小客貨車(下稱甲車),沿屏東縣九如鄉九如路2段 南往北外快車道直行,行至該路72號前右切變換車道,因未 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安全措施之過失,撞及由原告 所承保訴外人陳怡帆所有並駕駛停放於該路南往北慢車道之 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乙車),道致乙車往 前推撞訴外人鍾淑珍停放同向在前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 小客貨車(下稱丙車)造成乙車受損等情,業據原告提出與 其主張相符之證據資料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函調本件道路 交通事故調查卷宗,核閱無訛,應可信為實。  ㈡按「汽車駕駛人停車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 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五、在顯有妨礙其他人、車 通行處所停車。」此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6條第1項第5 款定有明文。本件陳怡帆駕駛之乙車,固有於顯有妨礙其他 人、車通行之慢車道停車,而違反上開規定,應受上開行政 罰之處罰,惟依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之「第二章道 路橫斷面設計」之「2.2.2 慢車道」,就慢車道定義,係指 在有劃分快慢車道之道路,供機車及慢車使用之車道,故本 院審酌陳怡帆能注意或得預見者,係違妨礙機車及慢車通行 ,或有致機車及慢車發生交通事故之可能,並不包含到被告 所駕駛自用小客車行駛慢車道所生之事故,故陳怡帆並無過 失可言,此卷存交通部總路總局高雄區監理所屏澎區車輛行 車事故鑑定會之鑑定意見,亦與本院持相同之看法(見本院 卷第21-27頁),是被告抗辯陳怡帆就本件交通事故有過失 云云,即無可採。是則陳怡帆就本件交通事故既無過失,則 被告所有甲車雖因本件交通事故受損,然對陳怡帆並無損害 賠償債權可言,從而被告抗辯抵銷280,000元,於法即屬無 據,合先敘明。  ㈢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 ,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上開情形,債權人得請求 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不能回復 原狀或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民法 第213條第1項、第3項、第215條分別定有明文。而因損害賠 償之目的,在於填補債權人所受之損害,故債務人所應賠償 或回復者,並非原來之狀態,而係應有狀態。又民法第215 條所謂回復顯有重大困難,係指回復原狀需時過長、需費過 鉅,或難得預期之結果之情形而言。於回復原狀之必要費用 顯逾其物價值之情形,若仍准許被害人得請求賠償修復費用 ,與維持物之價值不合比例,非惟不符經濟效率,亦有違誠 信公平原則,此時應由加害人以金錢賠償其物之價值利益, 即足填補被害人之損害,亦即回復原狀如已屬不能或顯有重 大困難者,被害人僅得依民法第215條請求以金錢賠償其損 害,不得依同法第213條第1項、第3項規定請求回復原狀或 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本件原告主張乙車維修費用1, 833,943元(工資費用291,532元,零件費用1,542,411元) ,已超過承保金額1,644,300元,故以1,644,300元賠付陳怡 帆,扣除乙車殘體標售所得152,000元,原告實際代位請求 金額為1,492,300元(1,644,300元-152,000元=1,492,300元 )乙事,業據原告提出估價單、車損照片、車輛異動登記書 、賠償資料、殘體拍賣追回賠款、汽車保險單、保險條款為 證(見本院卷第37-65、261-273頁)。本件原告主張應受判 決事項之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1,492,300元,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等語(見本院卷第7頁),惟被告對於原告所提之修護費 用及乙車車禍當時之價值,有所爭執,故本件應究明者為乙 車修理費用金額為何?乙車當時之價值為何?乙車是否修理 費用逾乙車當時價值之情形。經查:   ①本件第一次檢送上開車損照片、估價單送台灣區汽車修理 同業公會(下稱甲公會)鑑定乙車未發生事故之價值及預 估之維修費用,經該甲公會回函略謂乙車2023年1月未發 生事故之價值為160萬元,修復費用評估為零件費用1,542 ,411元、鈑金費用244,730元、烤漆費用157,672元,合計 1,944,813元等語(見本院卷第203-223頁)。又第二次將 上開車損照片、估價單另送臺北市汽車修理保養同業公會 (下稱乙公會),經乙公會回函謂乙車必要項目修理費用 為1,442,657元(零件費用1,243,157元、工資費用199,50 0元),乙車於112年1月17日至同年12月未發生車禍之中 古車價值約1,500,000元等語(見本院卷第349-373、387 頁),本院審酌甲公會對於維修金額明顯高於折算後之金 額,而乙公會鑑定之金額並未逾原告主張折算後之金額, 且就乙公會認定有必要維修部分,予以羅列該項目之金額 ,故應以乙公會之鑑定結果較為可採。足見維修之必要費 用並未逾乙車當時之價值,宜以支付維修費作為回復原狀 之必要費用。   ②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表, 【非運輸業用客車、貨車】之耐用年數為5年,依平均法 計算其折舊結果(即以固定資產成本減除殘價後之餘額, 按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規定之耐用年數平均分攤,計算折 舊額),每年折舊率為1/5,並參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 準則第95條第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 法者,以一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期間未滿一年者,按實 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一月者,以 一月計」,乙車自2021年3月(見本院卷第107頁之車籍資 料),迄本件車禍發生時即112年1月7日,已使用1年10月 ,則零件扣除折舊後之修復費用估定為863,303元【計算 方式:1.殘價=取得成本÷( 耐用年數+1)即1,243,157÷(5+ 1)≒207,193(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2.折舊額 =(取得 成本-殘價)×1/(耐用年數)×(使用年數)即(1,243,157 -207,193) ×1/5×(1+10/12)≒379,854(小數點以下四捨 五入);3.扣除折舊後價值=(新品取得成本-折舊額)即 1,243,157-379,854=863,303】,加計不予折舊之工資費 用199,500元並扣除乙車殘體標售所得152,000元後,原告 得請求金額為910,803元(計算式:863,303元+199,500元 -152,000元=910,803元)。  ㈣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侵權行為及保險代位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給付910,80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8月31 日起(起訴狀繕本於112年8月30日送達,有卷存第155頁送 達證書可參)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二、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 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 法第436條第2項準用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於 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三、因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均 毋庸再予審酌,附此敘明。 四、訴訟費用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二十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7

PTEV-112-屏簡-626-20250217-1

屏小
屏東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屏東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屏小字第650號 原 告 連線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仁埈 訴訟代理人 戴士強 被 告 王志誠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0,000元,及自112年10月8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9.48%計算之利息,暨違約金1元 。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1,000元由被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原告主張被告於112年5月15日透過LINE BANK APP向原告借款50, 000元,惟被告未依約繳款,尚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利 息及違約金未清償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貸 款帳務明細、交易歷史紀錄查詢等件為證,本院審酌原告所提證 據,堪認其主張為真實。另本院審酌原告請求之利息,高達年息 百分之9.48,而近年來國內貨幣市場之利率遠低於該利率,原告 並未證明除利息損失外更有何特別損害,認原告請求之違約金顯 然過高,殊非公允,爰將原告請求之違約金酌減至1元,較為適 當。從而,原告依據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 第1項所示之金額、利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本 件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假執 行,並依職權確定被告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 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 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 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7

PTEV-113-屏小-650-20250217-1

事聲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消債)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18號 異 議 人 吳翊華 相 對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上列異議人因相對人陳榛毅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事件,對於 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9月6日所為112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 122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裁定關於剔除本院於民國113年4月3日製作之債權表關於 無擔保無優先權債權人編號13吳翊華之票款債權新臺幣1,07 1,041元全部之部分廢棄。 二、發回由司法事務官更為適當處分。 三、異議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 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 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 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 定駁回之,此項規定於更生或清算之程序準用之,民事訴訟 法第240條之4第1、2、3項及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 債條例)第15條分別定有明文。查異議人於民國113年9月11 日收受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之112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22號 裁定(下稱原裁定),並於113年9月20日聲明異議,嗣司法 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為裁定,有送達證書及民 事聲明異議狀各1紙在卷可稽。揆上說明,異議人提出異議 未逾10日之不變期間,與前開規定相符,先予敘明。又原裁 定之異議人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台新國際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僅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就本件異議人之債權提出異議(見本院112年度司執消債 更字第122號卷一第314、315頁、卷二第87頁),固本件相 對人僅列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附此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異議人於111年4月30日至111年6月20日陸續 匯款合計60萬元至相對人帳戶,另於111年4月30日交付現金 40萬元予相對人,證明異議人之債權存在,且債務人向本院 提起113年度潮簡字第182號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亦徵 債務人對相對人有債權存在,爰依法聲明異議,請求廢棄原 裁定等語。 三、經查: ㈠、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更字第53號裁定開始更生程序,並命司法 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嗣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4月3日公 告債權表,相對人不服,就異議人之債權提出異議,而經本 院司法事務官以原裁定剔除前開債權表中關於異議人新臺幣 (下同)票款債權本金100萬元、利息69,041元、程序費用2 ,000元,合計1,071,041元債權(下稱系爭債權)等情,業 經本院調取前開案件卷宗核閱無訛。 ㈡、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 效力。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之裁定,不得抗告。但其裁定如 係受訴法院所為而依法得為抗告者,得向受訴法院提出異議 。前項異議,準用對於法院同種裁定抗告之規定。抗告,除 本編別有規定外,準用第三編第一章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 240條之3、第485條第1項、第2項、第495條之1第1項定有明 文。次按抗告程序雖改採嚴格續審制,惟對於裁定後之新發 生事實,當事人仍得主張提出,抗告法院仍得審酌。亦即, 因在抗告程序中提出新攻擊、防禦方法之結果,抗告法院之 裁判,除原裁定所確定之訴訟資料外,並應斟酌新事實新證 據,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447條之規定自明,前 開規定,依消債條例第15條之規定,於消債程序之抗告準用 之。揆諸前開說明,應可知我國民事訴訟法之異議及抗告程 序,仍屬事實審之範疇,而未有全面禁止當事人提出新事證 之情形,從而,當事人自得於異議及抗告程序中提出有利於 己之事證,以求法院於審酌後為正確之判斷。 ㈢、查債務人將系爭債權於向本院聲請更生時即記載於其債權人 清冊中(見本院112年度消債更字第53號卷第14頁),又債 務人雖對系爭債權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訟,經本院 以113年度潮簡字第182號(下稱系爭債權訴訟)受理在案, 惟於第一審判決前自行撤回起訴等情,經本院調閱該案卷宗 核閱屬實,則系爭債權是否不存在,已非無疑。其次,異議 人主張其對債務人有借款債權,業據其提出中國信託銀行存 款交易明細為證,其中匯款帳號:000000000000號,戶名: 李翊瑄,核與債務人於系爭債權訴訟主張收受異議人借款之 帳號大致相符(見本院卷第17-19頁、系爭債權訴訟卷第13- 15頁),堪信異議人確曾將借款匯入債務人帳戶,堪認異議 人對債務人有借款債權,則原裁定剔除異議人全部債權,顯 有違誤,應發回由司法事務官就系爭債權之數額為妥適認定 。 四、綜上所述,本件異議人聲明異議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將原裁 定中關於剔除系爭債權之部分廢棄,併同數額部分發回由司 法事務官另行依法審究處理,以臻妥適。 五、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庭 法 官 曾吉雄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7

PTDV-113-事聲-18-20250217-1

屏簡
屏東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屏簡字第685號 原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訴訟代理人 方錫仁 被 告 劉憬樺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劉嘉昌 陳雅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51,224元,及如附表 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原告主張被告劉憬樺邀同被告劉嘉昌、陳雅靜為連帶保證人,向 原告借款,尚積欠如主文所示金額、利息及違約金之事實,業據 其提出放款借據、就學貸款申請書暨撥款通知書、就學貸款放出 查詢單等件為證,應可信為實在。從而,原告依據消費借貸及連 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等連帶給付如主文所示之金額、利 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 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等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 告假執行,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二十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 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附表: 編號 本金(新臺幣) 利息計算期間 年利率 違約金 1 251,224元 自113年5月1日起至113年9月26日止 1.775% 自113年6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六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六個月部分,依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自113年9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 2.775%

2025-02-17

PTEV-113-屏簡-685-202502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