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簡志龍

共找到 167 筆結果(第 131-140 筆)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聲請交保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143號                    113年度聲字第116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劉政繁 選任辯護人 林富貴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被告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本院113年 度訴字第207號),聲請人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件被告劉政繁已坦承全部犯罪事實,且本 件準備程序業已於民國113年11月14日終結,被告劉政繁並 無證據聲請調查,亦無同案被告欲調查證據而聲請將被告劉 政繁轉換為證人之情形,故被告劉政繁與其他共犯間並無勾 串、湮滅證據等事項,請求具保停止羈押等語。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被告 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㈠逃亡或有事實足 認為有逃亡之虞,或㈡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偽造、變造證 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或㈢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 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 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等情形之一 者,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得羈押之;刑 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各款定有明文。又羈押之目的在於確 保刑事偵查、審判程序之完成,及刑事執行之保全,或預防 反覆實施特定犯罪。羈押之被告除有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 款所列情形之一,經具保聲請停止羈押,不得駁回外,其他 犯罪經羈押之被告應否許可停止羈押,事實審法院本有斟酌 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情事自由裁量之權(最高法院46年度台 抗字第6號、99年度台抗字第96、120號判決意旨參照),故 審酌被告有無羈押之必要,除被告犯罪嫌疑已屬重大外,自 當基於訴訟進行程度、犯罪性質、犯罪實際情狀及其他一切 情事,審慎斟酌有無上開保全或預防目的,依職權妥適裁量 ,俾能兼顧國家刑事追訴、刑罰權之順暢執行及人權保障。 三、經查:  ㈠被告劉政繁所犯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罪,前經本院訊問後, 被告坦承犯行,參酌卷內同案被告、證人之指述、扣案之書 證及物證等證據,被告劉政繁涉犯貪污治罪條例第7條、第4 條第1項第5款、刑法第132條、第231條第2項、第1項等罪, 均犯罪嫌疑重大。被告劉政繁所犯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 徒刑之罪,不僅預期刑期很高、長期任職或居住於出海相當 便利的基隆地區,且正值壯年,並無阻礙逃亡的疾病,有相 當理由認被告有逃亡之虞。且被告劉政繁為警察人員,不僅 人脈廣、熟悉偵查技巧,更藉由包庇插股、洩漏警察機關臨 檢等方式,涉犯收受賄賂或不正利益,這種屬於隱密性甚高 、查緝不易的貪瀆犯罪,被告劉政繁與其餘同案被告或證人 供述不一,其餘同案被告亦均有在偵查中更改證詞之情形, 足認被告劉政繁有相當理由有串證之虞,非予羈押顯難進行 追訴、審判及執行,無法以具保、限制出境、出海、科技監 控設備等方式替代羈押,有羈押之理由及必要,應予羈押, 並禁止接見通信、收受物品。  ㈡聲請意旨雖以上開理由請求具保停止羈押,惟本件無法以具 保、限制出境、出海、科技監控設備等方式替代羈押已如上 所述;且本件尚有其餘同案被告尚未進行準備程序,被告劉 政繁亦未進行審理程序,以被告劉政繁曾於偵查中否認犯行 之事實觀之,尚難除被告劉政繁日後更改供述或與其他同案 被告、證人互相勾串或湮滅證據之可能性。 四、綜上所述,審酌被告劉政繁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3款之羈押原因及必要,不能因具保使之消滅,亦無同法第1 14條各款所列其他不得駁回具保聲請停止羈押之情事,是聲 請人聲請具保停止羈押,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簡志龍                    法 官 陸怡璇                    法 官 李 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 抗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張景欣

2024-11-27

KLDM-113-聲-1143-20241127-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聲請交保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143號                    113年度聲字第116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劉政繁 選任辯護人 林富貴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被告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本院113年 度訴字第207號),聲請人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件被告劉政繁已坦承全部犯罪事實,且本 件準備程序業已於民國113年11月14日終結,被告劉政繁並 無證據聲請調查,亦無同案被告欲調查證據而聲請將被告劉 政繁轉換為證人之情形,故被告劉政繁與其他共犯間並無勾 串、湮滅證據等事項,請求具保停止羈押等語。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被告 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㈠逃亡或有事實足 認為有逃亡之虞,或㈡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偽造、變造證 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或㈢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 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 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等情形之一 者,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得羈押之;刑 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各款定有明文。又羈押之目的在於確 保刑事偵查、審判程序之完成,及刑事執行之保全,或預防 反覆實施特定犯罪。羈押之被告除有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 款所列情形之一,經具保聲請停止羈押,不得駁回外,其他 犯罪經羈押之被告應否許可停止羈押,事實審法院本有斟酌 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情事自由裁量之權(最高法院46年度台 抗字第6號、99年度台抗字第96、120號判決意旨參照),故 審酌被告有無羈押之必要,除被告犯罪嫌疑已屬重大外,自 當基於訴訟進行程度、犯罪性質、犯罪實際情狀及其他一切 情事,審慎斟酌有無上開保全或預防目的,依職權妥適裁量 ,俾能兼顧國家刑事追訴、刑罰權之順暢執行及人權保障。 三、經查:  ㈠被告劉政繁所犯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罪,前經本院訊問後, 被告坦承犯行,參酌卷內同案被告、證人之指述、扣案之書 證及物證等證據,被告劉政繁涉犯貪污治罪條例第7條、第4 條第1項第5款、刑法第132條、第231條第2項、第1項等罪, 均犯罪嫌疑重大。被告劉政繁所犯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 徒刑之罪,不僅預期刑期很高、長期任職或居住於出海相當 便利的基隆地區,且正值壯年,並無阻礙逃亡的疾病,有相 當理由認被告有逃亡之虞。且被告劉政繁為警察人員,不僅 人脈廣、熟悉偵查技巧,更藉由包庇插股、洩漏警察機關臨 檢等方式,涉犯收受賄賂或不正利益,這種屬於隱密性甚高 、查緝不易的貪瀆犯罪,被告劉政繁與其餘同案被告或證人 供述不一,其餘同案被告亦均有在偵查中更改證詞之情形, 足認被告劉政繁有相當理由有串證之虞,非予羈押顯難進行 追訴、審判及執行,無法以具保、限制出境、出海、科技監 控設備等方式替代羈押,有羈押之理由及必要,應予羈押, 並禁止接見通信、收受物品。  ㈡聲請意旨雖以上開理由請求具保停止羈押,惟本件無法以具 保、限制出境、出海、科技監控設備等方式替代羈押已如上 所述;且本件尚有其餘同案被告尚未進行準備程序,被告劉 政繁亦未進行審理程序,以被告劉政繁曾於偵查中否認犯行 之事實觀之,尚難排除被告劉政繁日後更改供述或與其他同 案被告、證人互相勾串或湮滅證據之可能性。 四、綜上所述,審酌被告劉政繁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3款之羈押原因及必要,不能因具保使之消滅,亦無同法第1 14條各款所列其他不得駁回具保聲請停止羈押之情事,是聲 請人聲請具保停止羈押,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簡志龍                    法 官 陸怡璇                    法 官 李 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 抗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張景欣

2024-11-27

KLDM-113-聲-1166-20241127-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妨害秩序等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24號 公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嘉昂 住○○市○○區○○街00巷0弄0號 居基隆市○○區○○○路000○0號(送達 選任辯護人 彭傑義律師 被 告 陳渭笛 被 告 柯冠宇 住○○市○○區○○○街00號0樓 (現另案在法務部○○○○○○○執行中,目前暫寄押在法務部○○○○○○○○○○○中) 被 告 呂翊暐 被 告 祁冠禾 上列被告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被告鄭嘉昂、陳渭笛、柯冠宇、呂翊暐、祁冠禾被訴部分,均由 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鄭嘉昂等人因妨害秩序等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 序起訴【起訴案號: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13 95號、第12248號、第12533號案件】,而被告鄭嘉昂於本院 113年10月25日準備程序時自白坦述:「{對於檢察官起訴書 所載之犯罪事實,有何意見?(提示並告以要旨)}一、我 有收到並看過起訴書,也有辯護人討論過。二、對起訴書所 載犯罪事實,我全部都認罪。」等語明確,核與其辯護人亦 辯稱:「採全部認罪,在罪數部分,於犯罪事實欄一、㈢部 分從一重處斷,起訴書第五頁倒數第四行至第二行部分應係 誤載。其餘部分都全部認罪。詳如今日113 年10月25日庭呈 之刑事答辯意旨狀之內容。」等語情節大致相符,並有本院 113年10月25日準備程序筆錄在卷可稽。又被告陳渭笛、柯 冠宇、呂翊暐、祁冠禾於本院113年7月2日準備程序時均自 白坦認起訴書所載全部犯罪事實等語綦詳,亦有本院113年7 月2日準備程序筆錄在卷可徵。復有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 搜索及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 院112年8月24日診斷證明書(病患:洪志華)、基隆市警察 局第一分局忠二路派出所照片黏貼紀錄表:案發現場監視器 畫面截圖(鄭嘉昂打被害人洪至華)、監視器畫面截圖(現 場照片)、手機翻拍照片:聯絡人(金金、兄弟北爛笛、Gu anyu Ke)、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指認人:鄭嘉昂)、M ESSENGER 對話紀錄截圖(對象:Guanyu Ke 、陳渭笛)、 呂翊暐之MESSENGER 通話紀錄截圖(與陳渭笛對話)、iMes sage通訊紀錄截圖、監視器畫面截圖(基隆市○○區○○路00號 )及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指認人:陳渭笛)(指認人: 余東錦)(指認人:柯冠宇)(指認人:呂翊暐)(指認人 :祁冠禾)(指認人:洪志華)(指認人:楊沴穎)、中華 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愛三路郵局帳戶基本資料、交易明細表( 自112年8月1日起至112年8月31日止,帳戶:000000000000 號,戶名:杜欣穎)等在卷可稽【見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 2年度偵字第12533號卷,第29至38頁、第47至56頁、第57至 62頁、第63至74頁、第83至101頁、第113 至126頁、第135 至144頁、第157頁、第159頁、第169至178頁、第179頁、第 189至198頁、第213至215頁、第222 至225頁、第231至237 頁、第245至263頁、第269至278頁、第279至282頁、第283 至285頁、第293至313頁、第351頁、第353至365頁、第375 至379頁】。職是,本院合議庭認為被告鄭嘉昂、陳渭笛、 柯冠宇、呂翊暐、祁冠禾被訴部分,均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爰裁定如上。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簡志龍                 法 官 藍君宜                 法 官 施添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謝慕凡

2024-11-25

KLDM-113-訴-124-20241125-1

重附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20號 原 告 吳秀英 被 告 王聖仁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478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損害賠償事件,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 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 將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損害賠償事件移送本院之民事庭,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簡志龍 法 官 藍君宜 法 官 施添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書記官 謝慕凡

2024-11-22

KLDM-113-重附民-20-20241122-1

簡上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79號 上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文斌 住○○市○○區○○街000巷00○0號(現在法務部○○○○○○○執行中,目前暫寄押在法務部○○○○○○○○○○○中)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傷害案件,不服本院基隆簡易庭於中華民國11 3年6月14日,以113年度基簡字第170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聲 請案號: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4575號),依法提 起上訴,而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審判決關於宣告刑之部分撤銷。 二、上開撤銷改判部分,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審判範圍:  ㈠按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 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其立法理由為:「為尊 重當事人設定攻防之範圍,並減輕上訴審審理之負擔,容許 上訴權人僅針對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提起上訴,其未表 明上訴之認定犯罪事實部分,則不在第二審之審判範圍。」 ,職是,科刑事項已可不隨同其犯罪事實而單獨成為上訴之 標的,且上訴人明示僅就科刑事項上訴時,第二審法院即不 再就原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實為審查,而應以原審法院所 認定之犯罪事實,作為論認原審量刑妥適與否之判斷基礎。 又上開規定,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規定,於刑事 簡易判決之上訴亦準用之,合先敘明。  ㈡查,原審判決後,被告甲○○並未提起上訴,僅檢察官提起上 訴,檢察官上訴理由明示僅就原審判決關於量刑部分提起上 訴,亦表明其他部分則不在本案上訴之審判範圍,對於原審 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所犯罪名均不爭執而未上訴,又上訴 聲明被告與被害人尚未和解或調解,對量刑部分提起上訴, 故仍有可能影響量刑等語,亦有該上訴書1件在卷可稽【見 本院113年度簡上字第79號卷,下稱:簡上卷,第13至14頁 】。因此,依上開規定,應認本案上訴之審判範圍僅就原判 決之關於量刑部分進行提起上訴,從而,本院管轄之第二審 合議庭以原審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及罪名為基礎,僅就原審 判決之關於量刑部分妥適與否進行審理。至於本案上訴未表 明上訴之原審判決關於犯罪事實、罪名等其餘部分,則非本 院審判範圍,合先敘明。    ㈢本案經本院第二審合議庭審理結果,除下列原審判決關於宣 告刑之部分撤銷改判補充理由記載外,其餘之被告所為本案 之犯罪事實、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所犯法條、 罪名、罪數,均引用如附件壹之本院113年度基簡字第170號 刑事簡易判決書即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書(下稱:原判決 )之記載內容,並另補充證據:被告於本院113年8月20日準 備程序、同年9月4日審判程序、同年11月4日審判程序時之 供述,亦有上開各該筆錄、刑事陳報狀、和解書各1件在卷 可徵【見簡上卷第65至74頁、第97至99頁、第107至115頁、 第119至121頁】,併此敘明。 二、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被告甲○○為智識正常之成年人,夜間 於路邊喧嘩擾民,僅因不滿告訴人等出面規勸,即持空氣手 搶朝告訴人乙○○住處射擊,復又接續持菜刀朝告訴人丙○○揮 舞,致告訴人丙○○受有右側手腕開放性傷口約5公分合併尺 側屈腕肌腱斷裂及尺神經局部損傷等傷害,更造成告訴人丙 ○○需長期復健治療,至今仍無法回復如初,而被告迄今均未 與告訴人等達成和解或賠償等情,業經原審判決認定屬實, 而被告所為對告訴人丙○○之身體法益侵害程度非微,復尚未 填補告訴人丙○○、乙○○所受之損失,原審判決僅判處被告有 期徒刑4月,刑度顯屬過輕,難收懲儆之效,實難謂係罪刑 相當,告訴人丙○○、乙○○具狀請求上訴,同上意旨,請將原 判決撤銷,更為適當合法之判決等語。 三、原審判決主文關於宣告刑之撤銷改判,其理由分述如下:  ㈠原審判決認被告涉犯傷害罪,事證明確,並以其為智識成熟 之成年人,做人處事本應深思熟慮,卻不知克制己身情緒, 僅因告訴人等規勸降低聲量,竟心生不滿而持空氣手搶、西 瓜刀傷及告訴人等,所為應予非難;又告訴人二人與被告並 無深仇大恨,被告僅因不滿規勸此等小疵細怨,即動辄對告 訴人二人舞刀(西瓜刀)弄搶(空氣搶),實不應輕縱;且 被告迄未賠償告訴人二人所受傷害,猶應嚴懲;惟念及被告 於本院準備程序時坦承犯行,犯後態度尚可;兼衡被告犯罪 動機、目的、手段、素行、與被害人素不相識之關係,暨被 告智識(國中畢業)、自陳家庭經濟狀況(勉持)及職業( 工)等一切情狀,量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1仟元折算1日,均已審酌卷內相關量刑因子之事由,詎檢 察官認被告與告訴人尚未和解而原審判決量刑過輕等語,依 法提起上訴後,迭經被告與告訴人業已達成和解,此有刑事 陳報狀及和解書各1紙在卷可佐【見簡上卷第119至121頁】 ,此部分係原審判決不及審酌上情,而原審判決之量刑基礎 嗣後已有變更,是以,原審判決不及審酌被告嗣後與告訴人 達成和解之犯後態度,所為量刑容有未洽,此部分既有上開 可議之處,此部分自屬無可維持,而檢察官以被告與告訴人 未達成和解之原審判決量刑過輕為由,提起上訴,雖無理由 ,然原審判決關於宣告刑之部分有上開不及審酌之處,此部 分自屬無可維持,自應由本院衡酌上情,僅就原審判決關於 被告之宣告刑部分予以撤銷並改判,特此敘明。   ㈡爰審酌被告為一智慮成熟之人,本應秉持良好之社會公民責 任,遵循公共生活安寧秩序,竟無故於深夜路邊喧嘩擾民, 不僅嚴重影響他人生活安寧,並造成他人困擾,又其與告訴 人乙○○、丙○○均素不相識,竟因自身情緒管控不佳,在告訴 人等出面規勸時,手持空氣槍,朝告訴人乙○○住處肆意亂射 ,又持菜刀對告訴人丙○○胡亂揮舞,因而致告訴人丙○○受有 右側手腕開放性傷口約5公分合併尺側屈腕肌腱斷裂及尺神 經局部損傷等傷害,所為實屬不該,惟念其犯後自白坦承全 部犯行之態度尚佳,兼衡其業已與告訴人丙○○達成和解,足 認其犯後有悛悔之意,再考量其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及 其自述跟老婆、一個七歲的小孩同住,經濟狀況勉持,教育 程度為國中畢業,我本來是做遊戲工程師,因為才剛開始學 所以收入還不穩定,希望法院願意給我機會,我也想盡快跟 告訴人和解,我也有意願跟告訴人和解,只是當時被通緝所 以無法跟告訴人和解等語【見簡上卷第112頁、第115頁】, 並有刑事陳報狀、和解書各1件在卷可徵【見簡上卷第119至 121頁】等一切情狀,爰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併諭知易科 罰金之折算標準,用啟自新。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4條、 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73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 本案經檢察官何治蕙提起公訴,檢察官陳虹如提起上訴,檢察官 陳淑玲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簡志龍                 法 官 藍君宜                 法 官 施添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謝慕凡 附件壹: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基簡字第170號 聲 請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 男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街000巷00○0號          (現另案於法務部○○○○○○○○○○○           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0年度偵字第4575 號),原由本院以110年度訴字第330號案件受理,嗣被告通緝到 案後,改分112年度訴緝字第24號案件,被告於準備程序中自白 犯罪,本院合議庭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評議不經通常審判 程序,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甲○○犯傷害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一日。 扣案空氣槍一支,沒收之。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第一審法院依被告在偵查中之自白或其他現存之證據, 已足認定其犯罪者,得因檢察官之聲請,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但有必要時,應於處刑前訊問被告」 ;「前項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告自白犯罪,法 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 易判決處刑」,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 明文。查被告甲○○於本院準備程序就被訴事實自白不諱,兼 以本院核閱全案事證,已足認定其犯罪暨認與簡易判決處刑 要件相符,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規定,裁定改由本 院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貳、實體事項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下列更正及補充外,餘均引用檢察 官起訴書之記載(詳如附件)。 (一)犯罪事實欄一第9列「菜刀」更正並補充為「他人所有之西 瓜刀」。 (二)證據補充:被告於本院113年1月22日準備程序之自白。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同法第305條 之恐嚇危害安全罪。被告於密接時地,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 開二罪名,又以一行為同時同地致告訴人乙○○、丙○○二人受 傷,均為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55條規定,均從一重之傷害 罪處斷。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為智識成熟之成年人, 做人處事本應深思熟慮,卻不知克制己身情緒,僅因告訴人 等規勸降低聲量,竟心生不滿而持空氣手槍、西瓜刀傷及告 訴人等,所為應予非難;又告訴人二人與被告並無深仇大恨 ,被告僅因不滿規勸此等小疵細怨,即動輒對告訴人二人舞 刀(西瓜刀)弄槍(空氣槍),實不應輕縱;且被告迄未賠 償告訴人二人所受傷害,猶應嚴懲;惟念及被告於本院準備 程序時坦承犯行,犯後態度尚可;兼衡被告犯罪動機、目的 、手段、素行、與被害人素不相識之關係,暨被告智識(國 中畢業)、自陳家庭經濟狀況(勉持)及職業(工)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以資儆懲。 (三)扣案空氣槍1支,為被告甲○○所有,並用以傷害告訴人等所 用之物,爰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之;又 扣案之西瓜刀1支,雖亦係被告持之作為傷害告訴人丙○○所 用之物,然為第三人江宇哲所有,非屬被告所有,自不予宣 告沒收。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 2項、第450條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 五、本案經檢察官陳虹如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27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李辛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敘述上訴理由,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品慧 附錄論罪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 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05條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 於安全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 【附件】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0年度偵字第4575號   被   告 甲○○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 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與乙○○、丙○○素不相識。緣甲○○於民國110年7月11日凌 晨1時許,在基隆市○○區○○路0段000○0號乙○○、丙○○住處( 位於外木山風景區)前馬路上,與少年陳○恆、陳○杰等人在 該處聊天,因聊天音量太大,影響周遭居民安寧,乙○○、丙 ○○出面規勸甲○○等人降低聊天音量,惟甲○○置之不理,雙方 因而發生爭吵,甲○○竟基於傷害、恐嚇危害安全之犯意,持 空氣手槍朝乙○○上開住處射擊,致乙○○受有右側手腕擦傷及 挫傷等傷害,復接續持菜刀朝丙○○揮舞,致丙○○受有右側手 腕開放性傷口約5公分合併尺側屈腕肌腱斷裂及尺神經局部 損傷等傷害,並使乙○○、丙○○心生畏懼,致生危害於安全。 二、案經乙○○、丙○○訴由基隆市警察局第四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甲○○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固坦承有持空氣槍朝告訴人乙○○、丙○○上開住處掃射即持西瓜刀揮舞等情,惟矢口否認上述犯行,辯稱:因為我們有爭吵,拿空氣槍只是要嚇阻他們,拿刀只是指向告訴人丙○○,是告訴人丙○○的手撥開我的刀才受傷云云。 2 證人即告訴人乙○○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 全部犯罪事實。 3 證人即告訴人丙○○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 全部犯罪事實。 4 證人即少年陳○恆、陳○杰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 全部犯罪事實。 5 扣案之空氣槍1支、西瓜刀1把 全部犯罪事實。 6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診斷證明書2份、傷勢照片2張 告訴人2人受有上開傷勢之事實。 7 監視器錄影翻拍照照片及現場照片共16張 事發現場之情形。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第305條之恐 嚇危害安全罪嫌。被告一對告訴人等持空氣槍掃射及西瓜刀 揮舞之行為同時涉犯傷害及恐嚇危害安全罪,又基於同一傷 害犯意,於密接時地對告訴人等為傷害行為,均為想像競合 犯,請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之傷害罪處斷。至扣案之 空氣槍1支,係被告所有供犯罪所用之物,業據被告供承在 卷,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之規定宣告沒收。扣案之西瓜刀1 把,係為案外人江宇哲所有,而非屬被告所有之物,爰不聲 請宣告沒收,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0  年   8  月  27  日                檢 察 官 何治蕙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0  年   9  月   1  日                書 記 官 郭獻駿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 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 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05條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 於安全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2024-11-19

KLDM-113-簡上-79-20241119-1

附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619號 原 告 蔡佩螢 被 告 李其儒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 ,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 條第 1 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簡志龍 法 官 施添寶 法 官 藍君宜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連懿婷

2024-11-19

KLDM-113-附民-619-20241119-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662號 公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其儒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590 號),被告於審理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本院當庭裁定改 行簡式審判程序,並判決如下:   主 文 李其儒犯侵入住宅竊盜罪,處有期徒刑11月。 扣案之鑰匙1把,沒收之。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37萬元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下列更正及補充外,其餘均引用檢 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㈠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第4至5行所載:「未經同意,擅自侵入 屋內竊取放置在臥室衣櫃內之現金」,更正為:「未經同意 ,持向蔡佩螢借用機車時複製之蔡佩螢住處鑰匙1把,擅自 侵入屋內竊取放置在臥室衣櫃內之現金」。  ㈡證據補充:被告李其儒於本院之自白(見本院卷第57、60頁 )及扣案之鑰匙1把。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李其儒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1款之侵入住宅 竊盜罪。  ㈡爰審酌被告不思以正當途徑獲取財物,竟起念行竊,惟其犯 後已坦承犯行,所竊得之新臺幣(下同)40萬元,僅賠償3 萬元予告訴人(見本院卷第63、65頁)等犯後態度,兼衡犯 罪所生危害程度,被告之犯罪動機及手段、教育程度、生活 及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三、沒收部分  ㈠扣案之鑰匙1把,為被告所有供犯罪所用之物,業據被告供承 在卷(見偵卷第84至85頁),應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宣告沒 收。   ㈡被告於本案竊得之現金40萬元,被告業已賠償告訴人3萬元( 見本院卷第63、65頁),堪認此部分已合法發還告訴人,依 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然其餘37 萬元則尚未賠償告訴人,屬被告之犯罪所得,爰依刑法第38 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第310條之2、第454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承晏提起公訴,檢察官陳淑玲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簡志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連懿婷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 犯前條第一項、第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六月以上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二 、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六、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   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5590號   被   告 李其儒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李其儒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侵入住宅竊盜之犯意, 於民國113年5月1日晚間11時8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 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本案機車),至基隆市○○區○○路000 巷00○0號即蔡佩螢之住處,未經同意,擅自侵入屋內竊取放 置在臥室衣櫃內之現金,及餐桌上內含現金之紅包袋1包, 共約新臺幣(下同)40萬元得逞後,旋騎乘本案機車逃逸。 二、案經蔡佩螢訴由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李其儒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自白 ⑴證明被告於上揭時、地,竊取臥室衣櫃內之現金,餐桌上內含現金之紅包袋,共約40萬元之事實。 ⑵證明被告於案發前某日,向告訴人蔡佩螢借用其機車使用時,擅自複製一支告訴人上址住處鑰匙,因而取得進入告訴人住處之方法。 2 告訴人蔡佩螢於警詢時之指訴 ⑴證明告訴人發現屋內財物遭竊之過程。 ⑵證明被告曾於113年3月間某日,向告訴人借用其機車使用,告訴人有將機車及上址住處整串鑰匙交與被告使用之事實。 3 監視錄影畫面影像暨截圖1組、現場照片1組 證明被告於上揭時、地,騎乘本案機車前往告訴人住處行竊之事實。 4 告訴人與被告之通訊軟體Line翻拍畫面 證明被告坦承至告訴人住處竊取金錢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1款之侵入住宅竊盜 罪嫌。未扣案之現金40萬元,為被告本案之犯罪所得,請依 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另 扣案之鑰匙1把,為被告供犯罪所用之物,請依刑法第38條 第2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31  日              檢 察 官 李 承 晏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0  日              書 記 官 張 富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 犯前條第 1 項、第 2 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6 月以 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50 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 二、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六、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   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1-19

KLDM-113-易-662-20241119-1

交附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交附民字第148號 原 告 胡怡凡 被 告 余再進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6 778號),因被告於警詢時自首、偵訊時坦認犯行,且於本院113 年10月8日準備程序時告知被告、檢察官之簡易判決處刑之意旨 ,並經被告、檢察官同意後,本院認本件事證明確(113年度交 易字第229號),宜適用簡易程序,乃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 項規定,逕改依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基交簡字第318號),茲 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損害賠償事件,惟查其內容繁雜 ,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 第1項前段,將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損害賠償事件移送本院 之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簡志龍 法 官 藍君宜 法 官 施添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書記官 謝慕凡

2024-11-18

KLDM-113-交附民-148-20241118-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39號 公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余三兆 義務辯護人 王嘉睿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 訴(113年度偵字第507號、第888號、第1870號、第2167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再開辯論。   理 由 一、按辯論終結後,遇有必要情形,法院得命再開辯論,刑事訴 訟法第291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於辯論終結後,因辯護人陳報被告就起訴書所載 毀損犯行已與告訴人張思綺達成和解,本院認此部分尚有應 行調查之處,爰命再開辯論,並指定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 下午2時30分,在本院第六法庭,續行言詞辯論,特此裁定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91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龍                   法 官 李辛茹                   法 官 石蕙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書記官  楊翔富

2024-11-15

KLDM-113-訴-139-20241115-1

附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736號 原 告 王鏡翔 被 告 邱鈞悅 (現另案在法務部○○○○○○○○○○○執行中) 被 告 楊雅舲 上列被告等因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576號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 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損害賠償事件,惟查其內容繁雜, 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 項前段,將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損害賠償事件移送本院之民 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簡志龍 法 官 藍君宜 法 官 施添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謝慕凡

2024-11-15

KLDM-113-附民-736-2024111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