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債權讓與通知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羅小
羅東簡易庭

給付電信費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羅小字第484號 原 告 裕邦信用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載霆 訴訟代理人 蘇偉譽 邱至弘 被 告 鄧青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電信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6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原告負擔。   理由要領 一、原告主張:被告前向訴外人亞太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 太電信)申請租用號碼0000000000號之門號(下稱系爭門號 ),詎被告未依約繳納電信費,迄今共積欠電信費及提前終 止契約之專案補貼款合計新臺幣(下同)9,085元。又亞太 電信已於民國109年9月11日將上開債權讓與原告,原告並於 113年3月6日將債權讓與通知送達被告,爰依電信服務契約 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9,085元,及其中3 ,989元自109年9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被告未曾向亞太電信申請租用系爭門號,申請書 上的簽名並非被告之字跡,帳單地址也非被告之住處,原告 請求之上開電信費用及補貼款均與被告無關等語置辯。並聲 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又私文書應由舉證人證其真正,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 第357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被告前向亞太電 信申辦系爭門號等情,為被告所否認,並以上詞置辯,自應 由原告就上揭事實負舉證責任。查,原告主張被告有向亞太 電信申辦門號之事實,固提出亞太電信門號服務申請書及所 附被告之雙證件影本為證(見司促卷第20至21頁,下稱系爭 申請書),惟被告否認系爭申請書上「鄧青儒」之簽名為其 所親簽,並辯稱證件為友人所盜用等語。經本院當庭命被告 書寫之「鄧青儒」之筆跡(見本院卷第61頁),與系爭申請 書上「鄧青儒」筆跡相較,可見後者「鄧青儒」之字體、筆 順,與被告親自所簽署者截然不同,堪認系爭申請書上「鄧 青儒」之簽名,並非被告所自為。又持有他人證件影本之原 因本有多端,且現代社會中冒用他人證件之情事亦層出不窮 ,尚無從以系爭申請書附有被告證件影本之事實,即遽而推 論系爭申請書上被告之簽名為真正,或被告曾授權他人代為 申辦系爭門號,是原告主張被告前向亞太電信申辦系爭門號 等節,尚屬不能證明。從而,原告既然無法證明被告為系爭 門號電信服務契約之當事人,則其請求被告給付系爭門號積 欠之電信費用及專案補貼款,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羅東簡易庭 法 官 謝佩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㈠原判決所 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 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 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 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家麟

2025-02-27

LTEV-113-羅小-484-20250227-1

雄簡
高雄簡易庭

清償電信費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雄簡字第2823號 原 告 馨琳揚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唐明良 訴訟代理人 林憶茹 陳妙貞 被 告 馬鑫鑨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電信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萬伍仟陸佰參拾元,及自民國一一四 年一月十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壹佰壹拾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 翌日起,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向訴外人台灣之星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台灣之星,原名威寶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租用手機門號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其間有電信服務契 約存在。詎被告未繳納電信費,台灣之星依約得提前終止電 信服務契約,並按合約期間剩餘比例計算違約補貼款。被告 迄今仍積欠電信費新臺幣(下同)18,372元及違約補貼款87 ,258元,合計105,630元。台灣之星業於民國106年1月17日 將前開債權讓與伊,並以本件起訴狀繕本送達代債權讓與通 知。爰依電信服務契約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 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05,630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經查,原告前開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第三代行動通信業務 服務申請書、專案同意書、電信費帳單、違約補貼款計算式 、債權讓與暨催告函及收件回執、債權讓與證明書為憑,經 核並無不符,應認實在。從而,原告依電信服務契約及債權 讓與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按本件 起訴狀繕本於114年1月6日寄存送達被告戶籍址,於000年0 月00日生效,有送達證書為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判決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 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第389條第1項第3款、第78條、第87條、第91條第3項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賴文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 記 官 許弘杰

2025-02-27

KSEV-113-雄簡-2823-20250227-1

雄小
高雄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雄小字第2906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訴訟代理人 林郁婷 被 告 余天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萬壹仟參佰貳拾捌元,及其中新臺幣肆 萬玖仟零肆元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 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向訴外人中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中華商銀)申辦小額信用貸款,借款額度最高以新臺幣(下 同)5萬元為限,借款利率按年息18.25%計算,倘未遵期繳 款,則改依年息20%計算遲延利息(嗣因銀行法第47條之1修 正施行,自104年9月1日起調降計息利率為年息15%)。被告   截至94年3月31日止仍積欠借款本金49,004元及已到期之利 息2,324元,合計51,328元未還。中華商銀業於94年10月31 日將前開債權讓與訴外人翊豐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翊豐公司),翊豐公司則於98年12月31日將前開債權讓與訴 外人富全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全公司),富 全公司再於102年9月30日將前開債權讓與伊,並以起訴狀繕 本送達代債權讓與通知。爰依小額信用貸款契約、消費性信 用貸款申請書、消費借貸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 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51,328元,及其中   49,004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 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提出消費性信用貸款申請書、小 額信用貸款契約書、交易明細表、債權讓與證明書、催告函 為憑,經核並無不符,應認實在。從而,原告依小額信用貸 款契約、消費性信用貸款申請書、消費借貸及債權讓與之法 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按本件起訴狀繕 本於113年12月26日寄存送達被告戶籍址,於000年0月0日生 效,有本院卷第35頁送達證書為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五、本件係依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同法第436 條之19第1項、第91條第3項規定,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 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賴文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對於本判決之上訴,非以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 須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與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 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上訴理由。(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 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 記 官 許弘杰

2025-02-27

KSEV-113-雄小-2906-20250227-1

雄小
高雄簡易庭

清償債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雄小字第2361號 原 告 吳金鴻 被 告 賴秀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於民國114年2月11日辯論終結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參萬捌仟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十二月八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 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12月7日向訴外人張雅茹借款新 臺幣(下同)15,000元,張雅茹於當日轉帳交付借款,復於 112年間陸續向伊借款共23,000元,伊則於112年1月22日、   112年3月25日、112年6月23日分別以手機網路銀行跨行轉帳 10,000元、10,000元、3,000元入被告設於玉山銀行帳號000 -0000000000000帳戶,交付借款予被告收訖,其間有金錢消 費借貸契約存在(下合稱系爭借款契約)。張雅茹嗣於113 年3月1日獲將其對被告之借款債權15,000元讓與伊,並以本 件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為債權讓與通知,合計伊對被告有借 款債權38,000元(計算式:15,000+23,000=38,000)。詎被 告迄未清償前開借款分文,是以本件起訴狀繕本送達催告被 告還款,被告於受催告1個月內仍未清償,即應負給付遲延 責任。爰依系爭借款契約、消費借貸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8,000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第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 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民法第474條第1項定有明文。準此,倘當事人主張 與他方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者,自應就該借貸意思互相表示 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均負舉證之責任。又依民法第 478條規定,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 品質、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 ,貸與人亦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而所謂 「貸與人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非謂貸與 人之催告必須定有期限,只須貸與人有催告之事實,經催告 後逾1個月以上相當期限者,即認借用人有返還借用物之義 務。次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 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 約定者,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33 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亦有明定。 五、經查:  ㈠原告前開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兩造間之LINE對話截圖、張 雅茹玉山銀行帳戶之存摺封面暨內頁明細、原告郵局帳戶之 存摺封面暨內頁明細、轉帳交易明細截圖為憑(見本院卷第 83至87、89至91、93至99、101頁),而被告對於原告主張 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卻於言詞辯論期日不 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 準用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原告前開 主張應屬可採。  ㈡又原告自承系爭借款契約未約定還款期限,並以本件起訴狀 繕本送達被告代還款催告(見本院卷第64頁),是依民法第 478條規定及說明,被告於收受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逾1個 月以上(即自送達之日起算超過30天),即應負遲延責任, 本件起訴狀繕本業於113年10月28日寄存在被告住所所在地 之轄區派出所,於000年00月0日生送達效力,有卷附戶籍謄 本、送達證書可稽(見本院卷第29、37頁),被告自斯時起 算第31日即113年12月8日起即應負給付遲延責任。原告主張 被告應自113年12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付遲延利 息,於法並無不合,係屬可採。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借款契約、消費借貸及債權讓與之法 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38,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 第31日即113年12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七、本判決主文第1項係依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 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八、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第78條、第436條之19第1項、第91條第3項、第436條 之20,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賴文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對於本判決之上訴,非以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 須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與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 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上訴理由。(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 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 記 官 許弘杰

2025-02-27

KSEV-113-雄小-2361-20250227-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北簡字第136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訴訟代理人 莊碧雯 被 告 李玉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1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1,966元,及其中新臺幣91,158元自民 國113年12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 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110元由被告負擔,並給付原告自裁判確定之 翌日起至訴訟費用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101,966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前與訴外人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渣打銀行)申請信用卡並簽訂使用契約且申請餘 額代償服務使用(卡號:0000000000000000),依約被告得 持卡於特約商店記帳消費並應依約繳付消費款項,詎被告未 依約還款,迄今尚積欠原告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 ,嗣經原債權人即渣打銀行業於民國99年12月1日將上開債 權讓與原告並通知被告,是本件之債權業均已合法移轉原告 ,並聲請以本起訴狀之送達被告時再度作為債權讓與通知之 意思表示等情,爰依契約及債權讓與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 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01,966元 ,及其中91,158元自起訴狀送達法院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四、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渣打銀行 信用卡申請書暨約定條款、分攤表、金管銀票字第10040000 140號令、債權資料明細表、債權讓與證明書、公告報紙影 本等件為證。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卻未於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書狀作何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 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自堪信原告上開主張為 真實。又本件起訴狀係於113年12月31日送達法院乙節,有 本院收狀戳在卷可查。從而,原告依契約及債權讓與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 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本件訴訟費用額,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戴于茜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110元 合    計       1,110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重慶南路 1段126巷1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韻宇

2025-02-27

TPEV-114-北簡-136-20250227-1

司聲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79號 聲 請 人 阿薩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梁家源 相 對 人 蔡資德 上列聲請人對相對人蔡資德聲請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聲請人對相對人如附件所示意思表示之通知為公示送達。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 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民法第 97條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對相對人戶籍地址寄發債權讓與通知 ,經郵務機構以逾期未領為由退回,致無法送達,爰聲請裁 定准為公示送達,並提出債權讓與聲明書、債權讓與通知函 、債權憑證暨本票、戶籍謄本及退回信封等件(均影本)為證 。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就相對人之戶籍地址寄發通知書,經郵局 退回,此有聲請人所提出之退郵信封影本附卷可稽。又經本 院囑託基隆市警察局第二分局派員查訪,相對人並未居住於 戶籍地址,有上開分局民國114年2月11日基警二分偵字第11 40230859號函附卷足憑,是相對人之住居所已處於不明之狀 態,從而,本件聲請核與首揭法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95 條及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高湘雲

2025-02-27

KLDV-113-司聲-179-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2621號 原 告 歐章祺 訴訟代理人 曾家貽律師 劉彥呈律師 被 告 歐章燿 特別代理人 歐俊宏 訴訟代理人 李宏文律師 蔡佩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於民國114年1月20日辯論終結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80萬元及自民國112年11月30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有下列 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三、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者。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 ,原告原先聲請支付命令所請求之利息起算日為民國85年6 月17日,有民事聲請支付命令狀在卷可憑(見促字卷第4至5 頁),嗣更正為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算,有更正狀在卷可 參(見促字卷第27頁),其利息起算日之變更屬應受判決事項 聲明之減縮,核與前開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前於85年6月17日起向黃貴玉借款新臺幣(下 同)200萬元,約定應於87年6月16日清償;又於93年11月23 日向歐黃桂欄借款80萬元,約定應於95年11月23日清償;而 黃貴玉、歐黃桂欄前均將上開債權讓與伊,伊並以存證信函 通知被告,然屢經伊向被告催討,被告仍拒不給付。且兩造 為堂兄弟,歐黃桂欄是伊母親,被告先前都有承認,在100 年清明節時,歐黃桂欄有向被告催討80萬元及代理黃貴玉向 被告催討200萬元之借款,被告有承認確實有上開2筆借款; 隔年因歐黃桂欄有至被告住家探視被告父親,歐黃桂欄又再 次向被告催討前開共280萬元借款,被告也承認確實有上開2 筆借款;甚至103年5月21日伊搭載母親歐黃桂欄至被告住處 探望被告父親,歐黃桂欄再次向被告催討280萬元借款,被 告亦係表示現在沒現金,要再多給一點時間償還;另於111 年5月17日因家族要出售土地而請仲介翁秉廷拜訪被告,被 告亦有承認有欠伊錢;故本件在100、101、103、111年間因 被告承認而生消滅時效中斷之效力,本件消滅時效並未完成 。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並聲明:被告應給付 原告280萬元,及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伊固有向黃貴玉、歐黃桂欄借款共計280萬元, 惟原告迄今始向伊請求返還,已罹於民法第125條所定之15 年請求權時效,並否認有原告主張承認債務之事等語以資抗 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被告前於85年6月17日向黃貴玉借款200萬元,約定87年6月1 6日清償;又於93年11月23日向歐黃桂欄借款共80萬元,約 定95年11月23日清償;而黃貴玉、歐黃桂欄於112年8月18日 將上開對被告之借款債權讓與給原告,原告並有寄送債權讓 與通知書通知被告上述讓與債權之事等節,為兩造所不爭執 ,並有85年6月17日借據、93年11月23日借據各1紙、債權讓 與契約2紙、債權讓與通知書及回執等件影本附卷為證(見促 字卷第8至14頁),是上情應堪認定。 四、原告請求被告返還借款280萬元,惟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 揭情詞置辯,是本件應審究者為:本件請求權時效是否因被 告承認債務而中斷並重行起算?經查:  ㈠按請求權,因1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但法律所定期間較短者 ,依其規定。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以不行為 為目的之請求權,自為行為時起算。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 拒絕給付。民法第125條、第128條、第144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經查,黃貴玉對被告之200萬元借款債權,原先約定8 7年6月16日清償,歐黃桂欄對被告之80萬元借款債權,則約 定於95年11月23日清償,有85年6月17日借據、93年11月23 日借據各1紙在卷可參(見促字卷第8至9頁),則黃貴玉對被 告之200萬元借款債權、歐黃桂欄對被告之80萬元借款債權 之15年請求權消滅時效本應在102年6月16日、110年11月23 日完成,被告以消滅時效主張拒絕給付,並非無據。  ㈡然按消滅時效,因左列事由而中斷:一、請求。二、承認。 三、起訴。時效中斷者,自中斷之事由終止時,重行起算。 時效中斷,以當事人、繼承人、受讓人之間為限,始有效力 。民法第129條第1項、第137條、第138條定有明文。次按   按消滅時效因承認而中斷,為民法第129條第1項第2款所明 定。所謂承認,乃債務人向請求權人表示認識其請求權存在 之觀念通知,僅因債務人之一方行為而成立,無須得他方之 同意。至於承認之方式法無明文,其以書面或言詞,以明示 或默示,均無不可。故如債務人之一部清償、緩期清償或支 付利息等,均可視為對於全部債務之承認(最高法院101年度 台上字第1307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又按民法第129條第1 項第2款所稱之承認,係因時效而受利益之當事人(債務人 )向請求權人表示認識其請求權存在之觀念通知。且此項承 認無須一一明示其權利之內容及範圍等,以有可推知之表示 行為即為已足,故如債務人之一部清償或緩期清償均可視為 對於全部債務之承認(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369號民事判 決意旨參照)。經查:  ⒈證人即原告之胞弟、被告之堂弟歐章彪於本院審理時證稱: 歐黃桂欄是伊母親、黃貴玉是伊阿姨,伊知道被告有欠阿姨 黃貴玉200萬元、欠伊母親歐黃桂欄80萬元,因為伊母親有 提過這2筆借款,還有將2張借據拿出來給伊看,伊母親住在 觀音老家,被告如果回觀音老家一定會去拜訪伊母親,因為 老家是三合院,有一半是他們家的,伊有印象在100年清明 節時,被告有回觀音老家,伊有看到母親向被告催討借款, 另外隔年也就是101年春節時,伊母親有請伊載他去被告楊 梅住處探望被告父親,因為被告父親生病了,當時也有向被 告催討280萬元的借款,伊母親跟被告催討借款時,被告都 是回答好好好、我知道、我會還等語(見本院卷第202至208 頁);則依證人歐章彪所述,被告於100年清明節、101年春 節時在債權人歐黃桂欄催討借款280萬元時,表示會還錢, 故有承認債務之情事。  ⒉證人歐章彪亦證稱:會對100年清明節、101年春節這兩個時 間點發生的事有印象係因為伊父親是在101年5月24日過世, 距離101年春節時間不遠,100年清明節就是伊父親往生前一 年的清明節,所以伊一樣有印象等語(見本院卷第204至207 頁);是證人歐章彪係以重要親人即父親過世時間,去推算 與被告見面並聽聞母親催討借款之事,因親人過世確實對於 一般人而言是深刻而不易磨滅之事,而以此推想記憶在此前 後發生之事的時間點,應有其可信性,且證人歐章彪所稱之 時間點為重要節日,更屬容易記憶之時間,是證人歐章彪所 述應屬可採。  ⒊又參以證人歐章彪證稱:催討也不是只有這些,只要他們有 回來伊母親都會催討,方才證述的部分是伊有聽到、看到之 事,印象特別深刻,因為伊母親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只有靠 老人年金及子女壓歲錢,對伊母親來說這是很大筆的錢,只 要被告有回來,伊母親都會向其催討,老人家也都會和親戚 訴苦說借錢借很久都還沒還等語(見本院卷第205頁);原告 亦曾提出其與被告之子歐俊男之對話紀錄,歐俊男亦曾表示 「媽媽知道爸爸以前跟叔婆的借貸情況,她想要好好處理這 問題,她不想讓上一代的問題,而影響了我們做兒子的困擾 」(見本院卷第71頁),是被告之子也曾表示其母知道被告有 欠原告母親(即歐黃桂欄)錢之事,可見證人歐章彪證稱其母 親歐黃桂欄時常向親友提起被告欠款之事,應屬有據,而借 款200萬元、80萬元均非小數目,歐黃桂欄會經常向被告催 討應屬常情,證人歐章彪也表示100年清明節、101年春節只 是印象特別深刻之時間點;可見歐黃桂欄應時常向被告催討 280萬元之借款,而證人歐章彪對於100年清明節、101年春 節均有見聞歐黃桂欄向被告催討280萬元借款之事尤其有印 象,故其證述記憶深刻之事,自可採信。  ⒋又本件借款共計280萬元,其中200萬元借款之債權人固為黃 貴玉;然證人歐章彪亦證稱:因為當初是伊母親帶被告去向 阿姨借錢,所以阿姨對被告的借款都是委託伊母親去向被告 催討,所以100年清明節、101年春節都是向被告催討280萬 元,阿姨黃貴玉也是跟伊母親住同一個村、住得很近等語( 見本院卷第205、207頁);並證稱:有看過85年6月17日借據 、93年11月23日借據,是伊母親講到這2筆借款,伊詢問有 無證據,伊母親就從房間拿出來給伊看等語(見本院卷第203 頁),可見黃貴玉之85年6月17日借據也是由歐黃桂欄保管, 是原告主張及證人歐章彪證述黃貴玉之借款向來都是委由歐 黃桂欄催討乙節,應堪認定。  ⒌從而,被告曾於100年清明節、101年春節向債權人歐黃桂欄( 亦為債權人黃貴玉之代理人)承認有借款共280萬元等情,堪 以認定如前。而原告受讓黃貴玉、歐黃桂欄對被告之上開借 款債權,被告承認之效力亦及於原告無誤。是上開280萬元 借款債權之請求權消滅時效應自101年春節重行起算,故應 迄116年始完成,則本件原告係於112年10月31日對被告聲請 支付命令,有民事聲請支付命令狀上本院收狀章所示日期為 據,應尚未罹於15年消滅時效,被告自不得以消滅時效完成 拒絕給付。  ⒍另原告雖主張103年5月21日被告亦有向歐黃桂欄承認有280萬 元借款、111年5月17日向房仲翁秉廷承認有借款等情,並提 出原告103年5月桌曆照片、111年5月17日授權書、錄音光碟 及譯文等件為據(見本院卷第189、65、183至184頁)。然查 ,原告提出之103年5月桌曆照片(見本院卷第189頁),103年 5月21日之部分僅有記載「伯父」,縱原告當天有拜訪其伯 父(即被告父親),尚不能佐證原告母親歐黃桂欄亦有陪同或 被告當天亦有在場之事;至原告提出房仲翁秉廷與被告之對 話譯文,其內容為「翁秉廷:…你賣這塊地要還歐章祺那邊 的錢,你知道嗎?(被告:是。)」(見本院卷第183至184頁) ,擇期對話內容係提及被告欠原告的錢,並未提及歐黃桂欄 、黃貴玉之名字,且被告也只有回稱是,因原告係112年8月 18日才受讓歐黃桂欄、黃貴玉對被告之債權,有債權讓與契 約2張在卷可憑(見促字卷第10至11頁),上開對話之時間點 為111年5月17日,原告尚未受讓債權,故尚不能以此逕認被 告有承認對歐黃桂欄、黃貴玉之借款共280萬元,併予敘明 。  ㈢按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 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 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8條定有 明文。經查,黃貴玉對被告之200萬元借款債權,原先約定8 7年6月16日清償,歐黃桂欄對被告之80萬元借款債權,則約 定於95年11月23日清償,有85年6月17日借據、93年11月23 日借據各1紙在卷可參(見促字卷第8至9頁),是上開借款債 權之返還期限均已屆至,而原告自黃貴玉、歐黃桂欄受讓上 開債權,自得向被告請求返還。故原告請求被告給付280萬 元,應屬有據。  ㈣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 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3 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是原告就得請求被 告給付280萬元債務,併請求自支付命令繕本送達翌日即112 年11月30日(見促字卷第38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5%計算之利息,亦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契約關係向被告訴請給付280萬 元,及自112年11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本 院審酌後,認對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 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丁俞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張禕行

2025-02-27

TYDV-112-訴-2621-20250227-2

家聲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確認不得享有限定繼承利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聲抗字第40號 抗 告 人 凱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甲○○ 代 理 人 季佩芃律師 相 對 人 丁○○ 乙○○ 丙○○ 上列 一 人 代 理 人 蔡孟彤律師 相 對 人 戊○○(即己○○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確認不得享有限定繼承利益事件,抗告人對於 民國112年4月20日本院110年度家聲字第17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一、「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第一百六十八條至第一百七十二條及 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 。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70 條、第175條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家事非訟程序準用 之,家事事件法第97條及非訟事件法第35條之1亦有明定。 抗告人之法定代理人原為庚○○,後變更為甲○○,是以抗告人 具狀聲明承受程序,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為因應家事事件各事件類型之特殊需求,以便定其審理時應適用之程序法理,於民國101年6月1日施行之家事事件法依各家事事件類型之訟爭性強弱程度、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對程序標的所享有處分權限範圍及需求、法院職權裁量以迅速裁判程度之不同,於家事事件法第3條第1項至第5項,將性質相近之事件類型分類為甲、乙、丙、丁、戊等五類,並就可能尚有其他應由少年及家事法院處理之家事事件列為第6項,以求周延(立法理由第1點參照)。家事事件法雖未列明「民法第1163條繼承人不得享有繼承利益」之事件係屬何類家事事件,惟此類事件具有訟爭性,且當事人對於程序標的(遺產)有處分權,於家事事件法施行前,倘繼承人有民法第1163條之情事,可聲請法院為繼承人不得享有限定繼承利益之「裁定」(最高法院93年度台抗字第917號裁定、74年度台上字第1309號裁判參照),可認向來均以非訟事件處理,由法官職權裁量而為妥適、迅速之判斷,自應適用非訟程序之法理,不因家事事件法、家事事件審理細則未予列舉而異其判斷;家事事件法施行後,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084號裁判亦揭示:若繼承人有民法第1163條各款規定之情事,在利害關係人未聲請法院「裁定」該繼承人不得享有限定繼承利益前,尚不得謂繼承人已因而喪失限定繼承利益之意旨,堪認民法第1163條之繼承人不得享有繼承利益事件,為家事事件法第3條第4項第9款所定丁類、及同法第127條第1項第7款所定「其他繼承事件」,應踐行家事「非訟」程序。抗告人主張本件涉及相對人就遺產範圍所應負擔責任範圍等實體上法律關係事項之認定,應進行家事「訴訟」程序並為判決,容有誤會,顯非可採。 貳、實體方面:   一、抗告人於原審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  ㈠被繼承人辛○○(84年4 月18日歿)、壬○○(98年1 月6 日歿 )為夫妻,其二人與相對人丙○○,均因擔任借款人碩達建設 股份有限公司之連帶保證人,向原債權人新竹區中小企業銀 行桃園分行(下簡稱新竹企銀,後併入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渣打銀行)辦理借款後逾期未清償,遭 原債權人新竹企銀聲請支付命令在案,於80年11月間,原債 權人新竹企銀聲請強制執行債務人丙○○所有門牌號碼桃園市 ○○區○○街00號房地不動產(執行案號:台灣桃園地方法院80 年度執全字第814 號),依強制執行的流程,均會由書記官 張貼封條於建物門口或其他明顯位置,以達揭示之目的,當 時丁○○、乙○○、丙○○、己○○等四人(下簡稱丁○○等四人)均 居住於受查封之不動產內,應已知悉上開債務。嗣被繼承人 即債務人辛○○、壬○○死亡,其繼承人為其二人子女丁○○、乙 ○○、丙○○、己○○等四人,又己○○於107 年11月17日死亡,由 己○○之子戊○○再轉繼承。  ㈡渣打銀行業已於98年8月20日與抗告人簽立「不良債權買賣合 約」,將對「碩達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證人之債權讓 與抗告人,並於98年9月28日公告於民眾日報第16版,上開 債權讓與通知公告於報紙時,已發生債權讓與通知之效力。 此外,抗告人前亦於110年3月31日對相對人丁○○、乙○○、丙 ○○、及己○○之繼承人戊○○寄發債權讓與通知存證信函,應已 生對相對人四人合法為債權讓與通知之效力。  ㈢相對人分別有如附表編號1-13之侵害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債權 的行為,已符合民法第1163條第1、2、3 款隱匿遺產情節重 大、在遺產清冊為虛偽記載情節重大、意圖詐害被繼承人債 權人權利而為遺產處分的情形,故依民法第1163條之規定, 相對人不得對於被繼承人壬○○、辛○○之遺產享有限定繼承之 利益。  ㈣並聲明:原裁定廢棄,發回原法院續為審理;相對人不得對 於被繼承人壬○○之遺產、被繼承人辛○○之遺產享有限定繼承 之利益。  二、相對人答辯:被繼承人壬○○於98年1月6日往生後,相對人丁 ○○在98年3月20日向本院聲請限定繼承暨公示催告程序,並 如實陳報壬○○之9筆遺產及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以利 債權人申報債權,復於同年3月30日由本院以98年度繼字第4 75號裁定准予為公示催告裁定被繼承人債權人應於公示催告 翌日起六個月内報明債權。然於公示催告期間,並無任何債 權人申報債權,相對人係多年後始就所繼承之財產為處分, 足認相對人自始即無主觀上隱匿遺產、在遺產清冊上為虛偽 記載、或故意詐害債權人之意圖,抗告人並未舉證證明相對 人有符合民法第1163條第1、2、3款隱匿遺產情節重大、在 遺產清冊為虛偽記載情節重大、意圖詐害被繼承人債權人之 權利而為遺產之處分的情事,其抗告並無理由。並聲明:抗 告駁回。 三、經查,被繼承人辛○○及壬○○為夫妻關係,分別於84年4月18 日、98年1月6日死亡,其二人之繼承人為子女丁○○等四人, 嗣己○○於107年11月17日死亡,由己○○之子戊○○再轉繼承。 被繼承人辛○○、壬○○以及相對人丙○○,因擔任碩達建設股份 有限公司之連帶保證人,向原債權人渣打銀行借款後逾期未 清償,遭渣打銀行聲請支付命令確定(臺灣桃園地方法院80 年度促字第5216號支付命令、80年度促字第5766號支付命令 )等情,有抗告人所提出之本院107年度司執字第91884號債 權憑證影本、相對人之戶籍謄本、辛○○繼承系統表、己○○繼 承系統表、本院87年度執字第11574號債權憑證影本、本院8 0年度促字第5216號支付命命暨確定證明書影本、壬○○死亡 證明書影本為佐(見原審卷一第7至12頁、第40至44頁、第9 0頁、第91頁、第218頁至219頁背面、第241至242頁、第244 頁)。次查,原債權人渣打銀行前於80年間對被繼承人辛○○ 、壬○○取得執行名義後,於98年8月20日與抗告人簽立不良 債權買賣合約,將其對「碩達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及連帶保 證人「辛○○」、「壬○○」、「丙○○」等人之債權本金餘額10 ,613,254元、1億元,讓與中華成長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 司(後更名為中華開發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再更名為凱 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有本院107年度司執字第91884 號債權憑證影本、87年度執字第11574號債權憑證影本、債 權讓與證明書影本、存證信函影本等為證(見本院卷一第7 至12頁、第218頁至219頁背面、本院卷75至76頁、第81至82 頁)。按金融機構為概括承受、概括讓與、分次讓與或讓與 主要部分之營業及資產負債,或依第11條至第13條規定辦理 者,債權讓與之通知得以公告方式代之,承擔債務時免經債 權人之承認,不適用民法第297條及第301條之規定,104年1 2月9日修正前金融機構合併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第18條第 3項分別定有明文,故本件抗告人自渣打銀行受讓取得上開 債權,並已依修正前金融機構合併法之上開規定於98年9月2 8日在民眾日報第16版公告債權讓與之訊息,應認抗告人已 對被繼承人辛○○、壬○○之繼承人為合法之債權讓與公告。 四、我國民法繼承編本以概括繼承為原則,並另設限定繼承及拋 棄繼承制度,惟為避免完全行為能力人,因不清楚被繼承人 生前之債權債務情形,未及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 向法院辦理限定繼承或拋棄繼承,其後因概括承受被繼承人 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致背負鉅額繼承債務,乃於98年6 月10日於民法第1148條增訂第2項,明定繼承人原則上承受 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惟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 ,僅須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該法條於98年 6月10日公布,並於98年6月12日施行變更為全面限定繼承) ,以避免繼承人因概括承受被繼承人之生前債務而桎梏終生 (民法第1148條立法理由參照)。 五、查被繼承人辛○○係84年4月18日死亡,其繼承人為其配偶壬○ ○及子女丁○○、乙○○、丙○○、己○○,渠等對被繼承人辛○○之 繼承關係發生在我國民法繼承編施行全面限定繼承之前,依 修正前民法第1148條規定,辛○○之繼承人係「概括繼承」被 繼承人辛○○之所有權利、義務,此為抗告人所不爭執(見本 院卷第110頁背面),準此,辛○○之繼承人對於辛○○之債務 ,本即非適用「限定繼承」之規定。抗告人所主張如附表編 號1-6之事實是發生在被繼承人壬○○98年1月6日死亡前(相 對人就被繼承人壬○○之遺產有合法聲明限定繼承,理由詳述 如下)、另如附表編號7、8、11之不動產係屬被繼承人辛○○ 之遺產(見原審卷第88、89頁),辛○○之繼承人既為概括繼 承,均不存在相對人可否「享有限定繼承之利益」問題,抗 告人無從以如附表編號1-8、11之事實「依民法第1163條之 規定」請求本院裁定相對人4人對於被繼承人辛○○之債務, 不得享有限定繼承之利益。 六、被繼承人壬○○係98年1月6日死亡,相對人丁○○提出其於98年2月13日向財政部台灣省北區國稅局申請取得之壬○○財產歸屬資料清單影本及相關資料,向本院聲明對被繼承人壬○○之遺產為限定繼承,嗣經本院於98年3月30日裁定對壬○○之債權人為公示催告在案,惟並無任何債權人申報債權乙節,有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影本(見原審卷一第14-16頁)、本院98年度繼字第475號民事卷宗影本可佐。又依98年6月10日修正前民法第1154條第2項之規定,繼承人有數人,其中一人主張為限定之繼承時,其他繼承人視為同為限定之繼承,從而,被繼承人壬○○往生後,其繼承人之一丁○○既已依法定程序向法院聲明限定繼承並由法院裁定進行後續公示催告程序,則壬○○之其餘繼承人(即乙○○、丙○○、己○○三人)視為同為限定繼承。 七、民法第1163條規定:繼承人中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者,不得 主張第1148條第2項所定之利益:㈠隱匿遺產情節重大。㈡在 遺產清冊為虛偽之記載情節重大。㈢意圖詐害被繼承人之債 權人之權利而為遺產之處分。惟所謂隱匿遺產或在遺產清冊 為虛偽記載情節重大、或意圖詐害債權人之權利而為處分遺 產,非僅以繼承人有該等客觀事實存在為已足,尚須其明知 被繼承人有該遺產,且主觀上有隱匿遺產、虛偽記載之故意 或詐害債權人權利之意圖,始足當之(最高法院104年度台 簡抗字第172號裁定意旨參照)。復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 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 段定有明文。是抗告人主張相對人就「繼承被繼承人壬○○」 遺產部分為限定繼承後,有前開民法第1163條各款所規定不 得享有限定繼承利益之情事,自應就該等事實負舉證之責。 八、抗告人雖主張:如附表編號9-10、12-13之「行為人」欄所 載相對人,明知被繼承人壬○○對抗告人負有債務,於聲明限 定繼承後仍為如附表所示之行為,而有隱匿遺產情節重大、 在遺產清冊為虛偽記載情節重大、或有詐害債權人權利之意 圖而處分遺產的情事,相對人則以前詞置辯,經查:  ㈠就附表編號9、10、13(關於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及 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00號4樓房屋,下簡稱「系爭房地 」)部分:   ⒈依原審卷一第16頁被繼承人壬○○之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財產 歸屬資料清單明細可知,在被繼承人壬○○98年1月6日死亡 時,其遺產僅有⑴臺北縣林口鄉(後改制為新北市○○區0○○ 路000號4樓之建物(應有部分1/2,重測前為菁埔段樹林口 小段1003建號,重測後變更為林口區行政段1097建號,見 原審卷第25頁)、⑵林口鄉菁埔段樹林口小段122-20地號 土地(應有部分1/8,99年重測後變更為新北市○○區○○段00 0地號土地)、⑶林口鄉菁埔段樹林口小段172-14地號土地( 應有部分1/8,此地號於99年10月14日併入新北市○○區○○ 段000地號土地,見本院卷第146頁)、⑷林口鄉菁埔段樹林 口小段122-2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1/8,此地號於99年10月 14日併入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見本院卷第146頁 )、⑸林口鄉南勢埔段頭湖小段219地號土地(應有部分1/7 0)、⑹林口鄉太平嶺段8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1/10)、⑺林口 鄉太平嶺段80-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1/10)、⑻林口鄉太平 嶺段80-2地號土地(應有部分1/10)、⑼林口鄉瑞樹坑段瑞 樹坑小段153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20/3000)。依上開被繼 承人壬○○死亡時之財產歸屬資料清單所列遺產內容可知, 關於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被繼承人壬○○之遺產 原僅有應有部分8分之1;另關於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 000號4樓房屋,壬○○所有之應有部分原僅有2分之1(以上 壬○○原有之上開房地應有部分所有權,下簡稱「壬○○之系 爭房地應有部分」)。   ⒉壬○○之母親癸○○於97年8月13日死亡,其死亡時點雖在壬○○ 死亡之前,然癸○○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時點卻係在壬○○ 死亡後之101年9月3日,壬○○之遺產因而於101年間增加登 記繼承自其母親癸○○之系爭房地應有部分。就新北市○○區 ○○段000地號土地,癸○○原應有部分為1/4,經癸○○之全體 繼承人為遺產分割後,丁○○等4人各分得1/96(見原審卷第 153頁背面);就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00號4樓房屋 ,經癸○○之全體繼承人為遺產分割後,丁○○等4人各分得 應有部分1/24,見原審卷第153頁背面)(上開壬○○繼承自 其母親癸○○之系爭房地所有權應有部分,下合稱「繼承自 癸○○之系爭房地應有部分」),以上有新北市新莊地政事 務所111年5月6日新北莊地登字第1116047414號函暨所附 癸○○之繼承人於101年9月3日辦理遺產分割繼承登記之相 關申請書影本等資料附卷可稽(見原審卷一第151至162頁 )。   ⒊依前述,被繼承人壬○○於98年1月6日往生,相對人丁○○則 於98年3 月23日向本院聲明限定繼承並陳報被繼承人壬○○ 之遺產,據當時丁○○所能取得之壬○○的國稅局財產歸屬清 單資料,均未記載被繼承人壬○○「繼承自癸○○之系爭房地 應有部分」,此業據本院依職權核閱98年度繼字第475號 限定繼承事件卷宗查明屬實。又癸○○之繼承人郭松郎遲至 100年4月29日始向財政部北區國稅局申報癸○○就系爭房地 之應有部分遺產(見原審卷一第162頁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影本),癸○○之全體繼承人則在101 年 2 月18日簽署遺產分割協議書(見原審卷一第153頁背面 ),衡情,相對人丁○○在98年2月13日就被繼承人壬○○之 遺產聲明限定繼承時,尚無法預知其可在壬○○死亡後之10 1年間增加繼承取得壬○○「繼承自癸○○之系爭房地應有部 分」,故本件自無從認相對人有就壬○○之遺產清冊為虛偽 記載而情節重大之情事。   ⒋抗告人雖主張:如附表編號12內容,係丁○○等四人於108年 10月8日將系爭房地分割繼承為丁○○、乙○○分別所有等語 。惟查,相對人四人至今仍擁有「壬○○之系爭房地應有部 分」所有權(見原審卷第23-26頁、本院卷第154頁、155 頁、159頁、161頁、163-166頁地政登記謄本),而108年1 0月8日所為登記,實係因戊○○之父己○○在107年11月17日 死亡(此有其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附卷可佐 ),地政機關因而於108年10月8日將原本由丁○○、乙○○、 丙○○、「己○○」四人就「壬○○之系爭房地應有部分」之「 公同共有」登記,修改為由丁○○、乙○○、丙○○、「戊○○」 四人之「公同共有」登記,故而地政機關於108年10月8日 將丁○○、乙○○、丙○○三人之登記行為註記為「修改」、另 就「己○○」註記為「刪除」、就「戊○○」則註記「新增」 (見本院卷第161、166頁)。準此,相對人於108年10月8 日在地政機關所為之登記行為,核非隱匿遺產或處分遺產 之行為,抗告人欲以之主張相對人就壬○○之遺產不得享有 限定繼承之利益,自不足採。   ⒌抗告人以相對人丁○○、乙○○、丙○○、及戊○○之父己○○,就 壬○○「繼承自癸○○之系爭房地應有部分」有附表編號9、1 0、13之行為,因而主張相對人隱匿遺產情節重大、或有 詐害債權人權利之意圖而處分遺產之情事,惟查:    ⑴相對人丁○○於向本院聲明限定繼承後,本院於98年3月30 日裁定進行公示催告程序,惟並無任何債權人申報債權 ,已如前述,並有本院98年度繼字第475號卷宗影本可 佐。可知,抗告人並未申報債權,且依抗告人所陳報之 資料,抗告人係遲至110年3月31日始以存證信函通知相 對人四人本件債權讓與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9頁)。抗 告人雖在98年9月28日登報公告債權讓與之事,惟衡諸 常情,難期相對人可自每日眾多報紙及每份報紙之眾多 訊息中,閱報知悉抗告人受讓債權之情事。    ⑵依抗告人所提出之債權憑證所載執行結果,抗告人98年 間受讓債權後,遲至105年間方聲請強制執行,嗣以臺 灣新北地方法院106年度司執字第19271號聲請強制執行 原壬○○名下新北市○○區○○鎮段00○0000地號土地、新北 市○○區○○○段○○○○段0000○000000地號土地;復以臺灣新 北地方法院106年度司執字第19271號聲請強制執行原壬 ○○名下之新北市○○區○○鎮段00○0000地號土地、新北市○ ○區○○○段○○○○段0000○000000地號土地、及「壬○○之系 爭房地應有部分」,有卷附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 處查封登記函可證(見原審卷一第310至314頁),足證 抗告人受讓債權後怠於在98年之限定繼承公示催告期間 申報債權,且抗告人係在壬○○死亡多年後,才對壬○○之 遺產行使債權。    ⑶查被繼承人壬○○「繼承自癸○○之系爭房地應有部分」之價值,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之記載,僅有297,455元(見原審卷一第18頁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影本)。抗告人之前債權人新竹企銀於87年10月6日聲請查封「壬○○之系爭房地應有部分」後,並未對「壬○○之系爭房地應有部分」為聲請拍賣換價之執行行為,益見系爭房地價值不高,故而抗告人之前債權人遲無聲請拍賣換價之積極執行行為。又抗告人於98年8月20日受讓系爭債權後,亦遲未就系爭房地有聲請拍賣換價之執行行為,直至107年11月30日始就系爭房地有執行行為(見原審卷一第312-313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執行處107年11月30日查封登記函),惟抗告人雖以107年度司執字第13904號強制執行事件執行包括「壬○○之系爭房地」在內的遺產,然其後觀諸該案109年8月19日所製作之分配表內容可知,拍賣成功之標的並未包含「壬○○之系爭房地」。綜合上情參互以觀,益證壬○○「繼承自癸○○之系爭房地應有部分」價值低微,無換價實益。準此,自難認如附表編號9、10、13之丙○○、己○○、丁○○、乙○○贈與或出賣渠等「繼承自癸○○之房地應有部分」予第三人子○○、丑○○,主觀上有隱匿財產情節重大或詐害債權人權利之意圖。 九、依前述,相對人戊○○之父己○○於107年11月17日死亡,依98 年6月12日修訂施行之民法第1148條第2項(全面限定繼承) 規定,戊○○就其父己○○之遺產或遺債,亦得主張戊○○本於其 自身固有之限定繼承利益,此為抗告人所不爭執(見本院卷 第120頁)。縱戊○○未於民法第1156條所定期間開具其父己○ ○之遺產清冊陳報法院,然並不當然喪失其固有之限定繼承 權益(民法第1163條之立法理由、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 第2084號裁判意旨參照),故抗告人主張:「因戊○○之父己 ○○對被繼承人壬○○之債權人不得享有限定繼承之利益,應負 概括繼承責任」(註:此主張無理由,詳細說明已如上述) ,因而戊○○於本件亦無法對抗告人主張享有限定繼承之利益 等語,要屬無據。 十、綜上,被繼承人辛○○之繼承人係概括繼承辛○○之遺產,另抗 告人未能舉證證明相對人對於被繼承人壬○○之遺產有何隱匿 遺產情節重大、在遺產清冊為虛偽記載情節重大、或相對人 基於詐害債權之意圖而處分遺產的情事,從而,抗告人依民 法第1163條規定聲請裁定相對人不得對於被繼承人辛○○及壬 ○○之遺產主張享有限繼承利益,為無理由,原審駁回抗告人 之聲請,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抗告人徒執前詞,指摘原裁定 不當,求予廢棄更為裁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十一、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家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裕民                           法 官 林文慧                                    法 官 林曉芳                     附表: 編號 時間 行為人 不得享有限定繼承利益之行為 相關證據及地籍異動資料 1 91年12月25日 丙○○ 將桃園市○○區○○○段○○○○段000○000000地號(重測前:後壁段1032、1037地號)以夫妻贈與名義贈與予子○○。 原審卷三第6頁及本院卷第98頁(坑子口段後壁厝小段415地號)、原審卷三第36頁及本院卷第99頁(坑子口段後壁厝小段415-16地號) 2 91年12月25日 丙○○ 將桃園市○○區○○段0000○000地號(重測前:南崁廟口段廟口小段154-3、157-4地號)以夫妻贈與名義贈與予子○○。 原審卷三第199頁及本院卷第100頁(南崁廟口段廟口小段154-3地號)、原審卷三第228頁及本院卷第101頁(南崁廟口段廟口小段157-4地號) 3 92年1月28日 丁○○ 乙○○ 丙○○ 己○○ 將桃園市○○區○○○段00000地號及祧園市○○區○○路00號(整編前:桃三街85號)分割繼承為乙○○單獨所有。 原審卷一第112至113頁、本院卷第90頁 4 95年6月26日 丁○○ 乙○○ 己○○ 將桃園市○○區○○段0000地號(重測前:南崁廟口段廟口小段154-3地號)共同出賣予第三人子○○。 本院卷第174頁 5 95年7月13日 乙○○ 將桃園市○○區○○段0000地號(重測前:南崁廟口段廟口小段56-5地號)出賣予苐三人辰○○。 原審卷三第136頁、本院卷第89頁、第149頁 6 96年7月24日 乙○○ 前於92年1月28日將桃園市○○區○○○段00000地號及桃園市○○區○○路00號(整編前:桃三街85號)分割繼承為乙○○單獨所有,後乙○○出賣予第三人寅○○。 原審卷一第113頁、本院卷第90頁 7 99年7月29日 丁○○ 乙○○ 丙○○ 己○○ 將被繼承人辛○○曾就第三人曾卯○○所有臺北市○○區○○段○○段000○00000○000○000○00000地號等不動產設定76年雙園字第050820號之抵押權登記,擔保最高限額600萬元之抵押債權,其中299地號於83年因徵收而不再受系爭抵押權所擔保,辛○○過世後,於民國99年7月13日曾卯○○之子與丁○○、乙○○、丙○○、己○○協議移轉部分土地予丁○○等人,並99年7月29日塗銷抵押權登記(嗣就356-1地號再與第三人子○○和解移轉所有權)。 原審卷一第131至145頁、本院卷第130至139頁 8 100年4月19日 丁○○ 將桃園市○○區○○段0000地號(重測前:南崁廟口段廟口小段157-6地號)共同出賣張碧華。 原審卷三第241至242頁、本院卷第85頁、第151頁 9 101年10月4日 丙○○ 將新北市○○區○○段000地號(重測前:菁埔段樹林口小段122-20、122-21、172-14地號)及新北市○○區○○路000號房屋以夫妻贈與名義贈與予子○○。 原審卷一第30頁、本院卷第146至147頁 10 101年11月27日 己○○ 將新北市○○區○○段000地號(重測前:菁埔段樹林口小段122-20、122-21、172-14地號)及新北市○○區○○路000號房屋出賣第三人子○○。 原審卷一第31頁、本院卷第146至147頁 11 107年12月20日 乙○○ 將桃園市○○區○○段0000○0000○0000地號(重測前:坑子口段後壁厝小段377、377-1、 377-2地號)出賣予第三人巳○○。 原審卷二第353頁及本院卷第92頁(坑子口段後壁厝小段377地號)、原審卷二第383頁及本院卷第93頁(坑子口段後壁厝小段377-1地號)、原審卷二第413至414頁及本院卷第94頁(坑子口段後壁厝小段377-2地號) 12 108年10月8日 丁○○ 乙○○ 丙○○ 己○○ 將新北市○○區○○段000地號(重測前:菁埔段樹林口小段122-20、122-21、172-14地號)及新北市○○區○○路000號房屋分割繼承為丁○○、乙○○分別所有。 本院卷第86頁 、第95頁、第 97頁、第102頁、第161頁、第166頁 13 110年3月26日 丁○○ 乙○○ 將新北市○○區○○段000地號(重測前:菁埔段樹林口小段122-20、122-21、172-14地號)及新北市○○區○○路000號房屋共同出賣予丑○○。 原審卷一第34至35頁、本院卷第86至95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僅得以「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為理由,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 ),及繳納抗告費用新臺幣1500元,並需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 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甘治平

2025-02-27

TYDV-112-家聲抗-40-20250227-1

潮小
潮州簡易庭

給付電信費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潮小字第649號 原 告 裕邦信用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載霆 訴訟代理人 陳永祺 蘇偉譽 被 告 蔡秀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電信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6,258元,及其中新臺幣5,910元自民國1 14年1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給付原告自裁判確定 之翌日起至訴訟費用清償日止,加計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6,258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蔡秀雲經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 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本院卷 第41、42頁),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前向訴外人亞太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 太電信)申請租用門號0000000000之行動電話服務使用,並 簽訂行動通信業務服務申請書,約定於專案期間不得退租( 含因違約或違反法令致遭停機者),否則須繳納提前終止契 約之補償金,然被告於合約期滿前未依約繳納電信費用,迄 今尚積欠專案補貼款新臺幣(下同)10,348元及電信費5,91 0元,共積欠16,258元,嗣亞太電信於民國109年9月11日將 上開債權讓與原告,並以本件起訴狀繕本送達作為債權讓與 之通知,經原告多次催討仍未繳付,爰依電信服務契約及民 法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 1項所示。 三、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原告上揭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欠費門號資訊附表 、債權讓與通知書、專案補償款繳款單、電信服務費收據、 郵件回執、債權讓與證明書、被告之戶籍謄本、行動電話服 務申請書、第三代行動通信業務服務契約、新北市政府函、 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等資料為證(本院卷第11-28頁) ,而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 出書狀作何陳述或答辯,經本院調查上揭證據之結果,認為 原告之主張,應堪信為真實。從而,原告請求如主文第1項 所示之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㈡原告就上述得請求之金額,併請求自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 告之翌日起,即自114年1月19日起(本院卷第37頁),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依民法第229條第2項、 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之規定,同為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電信服務契約及民法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 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 條第2項規定,職權宣告如被告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 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本件訴訟費用額,依職權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吳建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 ,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 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 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薛雅云

2025-02-27

CCEV-113-潮小-649-20250227-1

潮小
潮州簡易庭

給付電信費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潮小字第648號 原 告 裕邦信用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載霆 訴訟代理人 郭書妤 陳星輝 被 告 鄭俊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電信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5,004元,及其中新臺幣5,611元,自民 國114年2月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並加給自本判決確定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5,004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前向訴外人即原債權人台灣之星電信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台灣之星公司),申請租用如附表所示門號之 行動電話服務並簽立契約(下稱電信服務契約),嗣後竟未 依約繳納,共積欠如附表所示電信費及提前終止契約之專案 補貼款合計新臺幣(下同)15,004元,屢經催討,均置之不 理。嗣台灣之星公司將上開債權讓與原告,原告並以本件起 訴狀繕本之送達作為債權讓與之通知。綜上,原告爰依電信 服務契約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被 告應給付原告15,004元,及其中5,611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經查,原告上揭主張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欠費門號資訊附 表、債權讓與通知書、債權讓與證明書、第三代行動電話行 動寬頻業務申請書、第三代行動通信業務服務契約、電信費 帳單、專案同意書、經濟部函文、新北市政府函文等資料為 證,另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陳述 或答辯,經本院調查上揭事證之結果,認為原告上揭主張, 應堪信為真實。從而,原告依據電信服務契約及債權讓與之 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15,004元,及其中5,611元 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民國114年2月4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 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如被告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另依同法第436條之19第1項規定, 併確定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即第一審裁判費),並依職 權酌定訴訟費用之負擔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呂憲雄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 ,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魏慧夷 附表 項目 門號 電信費用 專案補貼款 1 0000000000 5,611元 9,393元 以上金額合計15,004元

2025-02-27

CCEV-113-潮小-648-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