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裁定撤銷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司全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扣押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全聲字第6號 聲 請 人 陳英福 相 對 人 許軒(原名許思敏) 許榮福 蕭孟麗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假扣押事件,聲請人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中華民國一一O年九月十五日所為之一一O年度司裁全字第 一三八二號假扣押裁定撤銷之。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假扣押之裁定,債權人得聲請命假扣押之法院撤銷之,民 事訴訟法第530條第3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聲請人即債權人前聲請本院對相對人即債務人以110 年度司裁全字第1382號裁定准予假扣押,有該案卷宗可稽。 茲聲請人聲請撤銷該項假扣押之裁定,依上開規定,自應准   許。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第四庭  司法事務官 林政宏

2025-03-17

TPDV-114-司全聲-6-20250317-1

司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222號 聲 請 人 謝豪榮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謝淑莉、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 返還提存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新臺幣壹仟元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第104條之規定, 須符合:(一)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二)供擔保人證 明受擔保利益人同意返還者;(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 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 ,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 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 法院始得裁定返還擔保金。所謂應供擔保原因消滅,在預供 擔保停止執行之場合,係擔保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之損害 ,故必待無損害發生,或債務人本案勝訴確定,或就所生之 損害已經賠償時,始得謂供擔保之原因消滅。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第三人謝珠玉為擔保定暫時狀態處分, 前遵鈞院104年度全字第479號民事裁定,為相對人提供新臺 幣(下同)232萬8,083元擔保金,並以鈞院104年度存字第5 765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嗣聲請人自第三人謝珠玉處受讓 提存物取回權,就相對人謝淑莉部分並經本院113年度訴字 第2969號判決確認在案;茲因第三人謝珠玉與相對人間之首 開裁定撤銷,本件應供擔保原因應已消滅,爰聲請返還本件   擔保金等語。 三、查本件第三人謝珠玉係為擔保定暫時狀態處分而為提存,是 相對人於第三人謝珠玉供擔保定暫時狀態處分後即有因此受 損害之可能,兩造間之該裁定雖已撤銷,惟難認相對人未因 定暫時狀態假處分而受有損害,或所受之損害已獲得填補, 揆諸首開說明,自非屬應供擔保原因消滅,而得聲請返還提 存物之情形。從而,聲請人聲請返還本件提存物,於法不合   ,應予駁回。至聲請人如另取得相對人同意返還提存物之證 明文件,或踐行對相對人定期催告行使權利之要件,仍得依 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2、3款規定聲請返還本件提存物   ,不受本件駁回聲請之拘束,附此敘明。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四庭  司法事務官 林政宏

2025-03-14

TPDV-114-司聲-222-20250314-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39號 抗 告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宸郁 上列抗告人因受刑人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113年度聲字第3339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關於併科罰金部分之應執行刑及其易刑標準均撤銷。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聲請書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編號1、3所宣 告併科罰金部分,因最後事實審法院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應由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聲請定 應執行刑,且非本案聲請定應執行刑之範圍,原裁定遽就併 科罰金部分定應執行罰金新臺幣16萬元,顯已違反不告不理 原則,請將原裁定撤銷,另為適法之裁定。 二、除刑事訴訟法有特別規定外,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判決者, 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379條第12款定有明文 。已判決確定之數罪,關於定應執行刑之裁定,係由檢察官 依職權聲請法院為之,法院如就未受請求之事項,逕以裁定 定其應執行刑,既生實體刑罰確定之效果,基於同一法理, 自屬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裁判之當然違背法令(最高法院11 3年度台非字第116號判決意旨參照)。此外,關於此項裁定 之主文,與其理由說明相互矛盾者,參諸刑事訴訟訟法第37 9條第14款後段所定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事由,亦屬裁判當 然違背法令(最高法院111年度台非字第81號判決意旨參照 )。   三、經查:  ㈠受刑人張宸郁因犯數罪,先後經法院判處如原裁定附表(下 稱附表)編號1至5所示罪刑確定。其中編號1、3所示2罪併 科罰金部分,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於民國113年7月26日以113年度聲字 第2148號裁定(下稱另案裁定)應執行罰金新臺幣(下同) 16萬元,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於113年8月21日確定 。附表編號1至5所示各罪有期徒刑部分,則經臺灣臺中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等規定聲請定其 應執行之刑。經原裁定於113年12月31日就有期徒刑部分,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2月;就併科罰金部分,定應執行罰金 16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1000元折算1日,有上開各裁 定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㈡依據卷附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書之記載,並未就 附表編號1、3所示2罪併科罰金部分,依刑法第51條第7款規 定合併聲請定其應執行刑,則附表編號1、3所示2罪併科罰 金部分,不在檢察官聲請之列。原審不察,猶就未經檢察官 聲請之併科罰金部分,以原裁定併予定其應執行罰金16萬元 ,並諭知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顯有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 裁定之違背法令;且原裁定理由僅論及刑法第51條第5款宣 告多數有期徒刑者,卻於主文就宣告多數罰金部分,定應執 行罰金刑,亦有主文與理由矛盾之違誤。原裁定就併科罰金 定應執行刑部分,自有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裁定及理由矛盾 之違背法令。檢察官抗告意旨執以指摘原裁定此部分違背法 令,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將原裁定此部分撤銷,以臻適法。 又此部分係未受請求之訴外裁判,既經撤銷,瑕疵即已治癒 而生改判之效果,毋庸再為發回之諭知,併予指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靜 琪                 法 官 黃 小 琴                法 官 柯 志 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書狀 ( 須附繕本)。                書記官 劉 雅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CHM-114-抗-139-20250314-1

撤緩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緩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撤緩字第30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賴聰凱 上列聲請人即受刑人因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案件,前 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4日裁定撤銷緩刑之宣告,經聲請人提起 抗告(114年度執抗字第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原審法院認為抗告有理由者,應更正其裁定,刑事訴訟法 第408 條第2 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查受刑人所犯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之前案,經本院以 110年度訴字第5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7月,緩刑3年,於 民國110年5月7日確定,於113年5月6日期滿,雖被告於前案 緩刑期間內再犯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之後案,經臺灣 高等法院以113年度侵上訴字第19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0月 ,於113年12月30日確定,但其確定時已非在前案緩刑期間 內,則檢察官依刑法第75條第1項第1款規定向本院聲請撤銷 受刑人之緩刑,應無理由,原裁定未查而准許,尚有違誤, 參照上開說明,原裁定應予以撤銷,並駁回檢察官之聲請。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法 官 梁志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羅淳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SLDM-114-撤緩-30-20250314-2

消債職聲免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免責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2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吳怡萱 代 理 人 陳惠玲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匯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昭文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聲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吳怡萱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 ,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消債條例第132條定有明文 。而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 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 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 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 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 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 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一於七年內曾依 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責。二故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 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 害。三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務。四聲請清算前二年內 ,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 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 始清算之原因。五於清算聲請前一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 而隱瞞其事實,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六明知已有清 算原因之事實,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 之一人或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七隱匿、毀棄 、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 之狀況不真確。八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 載,或有其他故意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之行為,致債權人受 有損害,或重大延滯程序,同條例第133條、134條有明文規 定。準此,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有 消債條例第133條、134條各款所定之情形者,法院應為不免 責之裁定外,法院即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消債條例 第1條、第132條立法目的參照)。 二、聲請人於民國112年7月7日具狀向本院聲請清算,本院以112 年度消債清字第25號裁定自112年12月12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 算程序,並經本院於113年9月13日以113年度司執消債清字 第1號裁定清算程序終結等情,業據本院調取上開卷宗核閱 無訛,依則依首揭規定,本院應依職權裁定聲請人是否免責 。本院詢問全體無擔保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是否應予免責乙 節表示意見,全體債權人均未表示同意聲請人免責(見本院 卷第47-48頁、第63-65頁),先予敘明。 三、參以法院於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裁定確定後,依消債條例 第133條為是否免責裁定之審查時,應以自裁定開始清算程 序時起至裁定免責前之期間,作為認定債務人有無薪資等固 定收入之期間(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8年法律座談會民 事類提案第39號研討意見參照)。故本院依消債條例第133 條為免責與否之審查時,應先就債務人自112年12月12日經 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時起至本件裁定免責前之期間,計算 其固定收入與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固定收入扣除必要生活 費用後有餘額者,再計算比較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與債務 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 ,以認定是否具有消債條例第133條前段所定之應不免責事 由。查聲請人自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迄至113年9月止,均於 暢致商行(即五桐號彰化彰美店)任職,上開10月期間之收 入分別為新臺幣(下同)26,639元、26,638元、27,063元、 24,417元、23,844元、25,563元、30,103元、30,073元、30 ,638元、30,386元,共計275,364元(計算式:26,639元+26 ,638元+27,063元+24,417元+23,844元+25,563元+30,103元+ 30,073元+30,638元+30,386元=275,364元),基此,其平均 每月收入為27,536元(計算式:275,364元÷10月≒27,536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上開薪資費用扣除聲請人每月必要生 活費用17,076元、長女尤○淇扶養費用6,038元、次女尤○暿 扶養費用5,538元後,已無餘額,核與消債條例第133條前段 規定之要件不符,故本件自毋庸再審酌該條後段之要件,是 認債務人並無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應予不免責之事由。 四、再聲請人於聲請清算前2年間(自聲請前置調解起算前2年為 110年5月26日至112年5月25日),並無出境紀錄,有入出境 資訊查詢結果可參(見本院卷第37頁),堪認聲請人並無奢 侈消費情形;各債權人對於聲請人是否具有消債條例第134 條所列各款之不應免責事由,均未提出事證加以證明,本院 依卷內現有資料及依職權調查之結果,亦未查得聲請人具有 該條各款所列不應免責之情形,當無從認定其有消債條例第 134條所定之不免責事由,自不得依此規定裁定不免責。 五、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聲請清算,經法院裁定清算程序終止 確定,本院復查無聲請人具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各 款所列應不免責之情事,揆諸首揭說明,聲請人已符合免責 之要件,本院應以裁定免除聲請人之債務。至債權人於本件 免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1年內,如發見聲請人有虛報債務、 隱匿財產或以不正當方法受免責者,自得另依消債條例第13 9條規定,聲請本院裁定撤銷免責,附此敘明。 六、依消債條例第13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 記 官 康綠株

2025-03-14

CHDV-114-消債職聲免-2-20250314-1

撤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緩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撤緩字第1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厲復中 上列被告因聲請撤銷緩刑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114年度執聲字第10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厲復中於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2年度上訴字第16號刑事判決 所受之緩刑宣告撤銷。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厲復中因偽造文書案件,經臺灣高等 法院高雄分院112年度上訴字第16號判決(下稱本案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1年6月,緩刑5年,並應依本院112年度附民移 調字第27號調解筆錄內容(詳附表)給付新臺幣(下同)14 8萬8340元予告訴人裕利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且應接受法 治教育課程5場次,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於民國112年5 月25日確定。然經告訴人具狀聲請撤銷緩刑之宣告,理由: 受刑人未依約履行,僅還款到112年12月10日,又經檢察官 通知受刑人表示意見,惟受刑人逾期未表示意見,是認受刑 人違反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所定負擔情節重大,已合於刑 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所定撤銷緩刑宣告之情形,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476條之規定,聲請撤銷緩刑宣告等語。 二、按受緩刑之宣告,而違反第74條第2項第1款至第8款所定負 擔情節重大者,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 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其緩刑宣告,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 第4款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前因犯偽造文書案件,經本案判決判處上開罪刑,並 諭知緩刑5年,且應履行如附表所示事項,於上開時間確定 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及本案判決在卷可憑。  ㈡又受刑人於本案判決確定後,迄至告訴人具狀日期之113年10 月25日,僅還款到112年12月10日,且經檢察官撥打電話欲 確認是否遵期還款、發函通知受刑人表示意見,惟受刑人迄 未表示任何意見、亦未提具任何遵期還款之事證,有告訴人 出具之刑事陳報狀、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送達證書及電話紀 錄等相關資料在卷可憑,足認受刑人並未依上開判決內容履 行緩刑所定負擔之情形甚明。  ㈢本院審酌以向告訴人支付賠償為負擔之緩刑,不僅在給與受 刑人利益,使其能有改過遷善機會,亦期使受刑人能「適時 」填補其損害,而兼有保護告訴人之功能。本件受刑人自前 開判決確定後,迄今均無在監在押情形,有其在監在押紀錄 表可查,客觀上尚無不能履行緩刑所附負擔之情事。本案判 決所附緩刑條件,乃根據受刑人與告訴人間調解筆錄之內容 ,依受刑人斯時所表達之意願而為之,則受刑人當時應係審 慎考量自身經濟條件而為決定,否則不啻以佯為有意賠償且 有賠償能力之方式,獲取本案刑之寬典、緩刑之宣告,是受 刑人前開所陳自無足採為其拒絕履行之正當事由。則於此等 受刑人在法院宣告緩刑後,僅一度支付部分賠償金額後,卻 長期無正當事由未履行負擔之情況下,若受刑人卻仍可享受 緩刑之利益,顯失事理之平,更難認符合緩刑制度之本旨。 是本院審酌受刑人無正當事由卻長期未履行緩刑所附負擔, 若不予以撤銷緩刑,實難維持原判決緩刑條件之公信力、促 使受刑人自新及適度填補其犯罪所生之損害、保障被害人之 利益。綜上,本院認受刑人違反情節重大,原宣告之緩刑難 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是聲請人依刑法第75 條之1第1項第4 款之規定聲請撤銷緩刑之宣告,經核並無不 合,應予准許,爰裁定撤銷受刑人所受緩刑之宣告。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6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姚億燦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欣妍 附表: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2年度上訴字第16號,依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之規定,命被告履行之事項: 厲復中應依本院112年度附民移調字第27號調解筆錄內容,向裕利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支付148萬8340元之損害賠償。給付方式如下: ㈠於112年3月24日前給付2萬3340元 ㈡自112年4月10日起至112年9月10日止(6期),按月於每月10日前各給付3萬元。 ㈢自112年10月10日起至全部清償完畢為止(29期),按月於每月10日前各給付6萬5000元。 ㈣上開款項如有一期未履行,則視為全部到期,並均應匯入告訴人指定帳戶。

2025-03-14

KSDM-114-撤緩-14-20250314-1

撤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撤銷緩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撤緩字第30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駿丞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犯詐欺案件,聲請撤銷緩刑(113年度執聲 字第188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駿丞於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一一一年度上訴字第三五六、三 五七號刑事判決所受之緩刑宣告撤銷。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駿丞因犯詐欺案件,經臺灣高等法 院臺南分院於民國111年5月25日以111年度上訴字第356、35 7號(110年度營偵字第1211號等)判處有期徒刑1年2月,緩 刑3年,並應履行緩刑所附條件向被害人賴清順支付新臺幣 (下同)40萬元損害賠償,於111年6月28日確定在案,緩刑 期間至114年6月27日止。惟受刑人經合法通知均未依限履行 ,違反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所定負擔情節重大,而符合同 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所定得撤銷緩刑宣告之原因,爰因 刑事訴訟法第476條規定,聲請撤銷緩刑宣告等語。 二、按緩刑之宣告應撤銷者,由受刑人所在地或其最後住所地之 地方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6條定 有明文。受刑人之住所即其戶籍地位在臺南市,有其個人戶 籍資料查詢結果1份存卷可查,其住所係在本院轄區,合於 刑事訴訟法第476條規定,是本院自有管轄權。 三、次按緩刑宣告,得斟酌情形,命犯罪行為人向被害人支付相 當數額之財產或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又受緩刑之宣告,而 違反第74條第2項第1款至第8款所定負擔情節重大者,足認 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得 撤銷其緩刑宣告,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第75條之1第1項 第4款分別定有明文。又上開規定採用裁量撤銷主義,賦與 法院撤銷與否之權限,特於第1項規定實質要件為「足認原 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供作 審認之標準。而刑法第74條第2項增列法院於緩刑期間內, 得命犯罪行為人於緩刑期內應遵守之事項,明定違反該條所 定事項情節重大者,得撤銷其緩刑宣告,以期週延。至於所 謂「情節重大」,係指受判決人顯有履行負擔之可能,而隱 匿或處分其財產、故意不履行、無正當事由拒絕履行或顯有 逃匿之虞等情事而言。準此,前述「得」撤銷緩刑之情形, 法官應依職權本於合目的性之裁量,妥適審酌被告於緩刑期 間內違反應遵守事項之情節是否重大及是否已難收緩刑預期 之效果,而確有執行刑罰之必要,合先敘明。 四、經查,受刑人有聲請意旨所載之上開犯罪情形及受緩刑宣告 暨應履行向被害人賴清順支付40萬元、向被害人姜品秀支付 33萬9,000元之緩刑條件,且於111年6月28日確定一節,業 經本院核閱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聲字第1885號卷 宗無訛,並有上開相關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在卷可證,此部分事實應可認定。惟本件經臺灣臺南地方檢 察署(下稱臺南地檢)111年7月18日以函文通知受刑人應履 行上開緩刑負擔,再於113年10月29日以函文就受刑人是否 已履行緩刑條件乙節詢問被害人賴清順、姜品秀,經被害人 賴清順陳報受刑人尚有15萬元未給付;又本院通知受刑人陳 述意見及檢送相關賠償證明文件,卻始終未見受刑人陳報等 情,有上開函文及送達證書、被害人賴清順之陳報狀在卷可 佐;足認受刑人有惡意不給付,且避不見面之情形,若受刑 人卻仍可享受緩刑之利益,此顯與一般社會大眾之法律情感 相悖,另查受刑人於原判決確定後無在監在押紀錄,亦有臺 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附卷可參,是受刑人客觀上 尚未見有不能履行之情事。是受刑人違反緩刑負擔情節重大 ,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是 聲請人依刑法第75條之1 第1 項第4 款之規定聲請撤銷緩刑 之宣告,經核並無不合,應予准許,爰裁定撤銷受刑人所受 緩刑之宣告。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楊書琴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洪千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NDM-113-撤緩-302-20250314-1

全聲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全聲字第5號 聲 請 人 板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謝娟娟 代 理 人 歐陽宇莉 相 對 人 彭培桐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事件,聲請人聲請撤銷假處分,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院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四月三十日所為之109年度全字第174 號假處分裁定撤銷之。 聲請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假扣押之裁定,債權人得聲請撤銷之。民事訴訟法第 530 條第3 項定有明文。而前開規定,依同法第533 條本文所示 ,於假處分準用之。 二、經查,聲請人前聲請本院對相對人以109年度全字第174號裁 定准予假處分,業經調閱該案卷宗核對無訛。從而,聲請人 聲請撤銷該項之假處分裁定,依上開規定,自應准許。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庭 法 官 絲鈺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邱勃英

2025-03-14

SLDV-114-全聲-5-20250314-1

家聲抗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指定遺產管理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67號 抗 告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郭曉蓉 相 對 人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法定代理人 吳蓮英 非訟代理人 李家蔚 上列抗告人因相對人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對於民國85年6 月1日本院85年度繼字第212號民事裁定提起抗告,本院第二審合 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三、原裁定撤銷,相對人於原審之聲請駁回。 四、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即改制前財政部台北市國稅 局)於民國85年5月7日具狀聲請選任被繼承人沈秉鑠之遺產 管理人,經原審於85年6月8日以85年度繼字第212號民事裁 定選任抗告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即改制前財政部 國有財產局臺灣北區辦事處)為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 二、抗告人抗告意旨:被繼承人係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 員會列管榮民,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68條 第1項及退除役官兵死亡無人繼承遺產管理辦法第4條規定, 應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被繼承人之法定遺 產管理人,毋庸選任遺產管理人,原審選任抗告人為被繼承 人之遺產管理人,實有未洽,為此提出抗告,並聲明:㈠原 裁定廢棄。㈡相對人於原審之聲請駁回。 三、相對人答辯意旨:被繼承人於83年5月29日死亡,相對人於8 5年5月3日聲請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經原審於85年6 月8日以85年度繼字第212號民事裁定選任抗告人為遺產管理 人,抗告人於113年10月30日提起抗告已逾抗告期間,為此 聲明駁回抗告。 四、因裁定而權利受侵害之關係人,得為抗告;提起抗告,除法 律別有規定外,抗告權人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 為之,受裁定送達之人如有數人,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抗告 期間之起算以最初受送達者為準;未受裁定送達之人提起抗 告,抗告期間應自其知悉裁定時起算,但裁定送達於受裁定 之人後已逾6個月,或因裁定而生之程序已終結者,不得抗 告;此為家事事件法第92條第1項、第93條第1項、第3項及 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42條第2項所明定。查原審依相對 人聲請裁定選任抗告人為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後,於85年 6月17日送達85年度繼字第212號裁定正本予相對人(原審卷 第17頁),嗣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於112年4月12日向抗告人陳 報被繼承人之遺產債權,抗告人乃向原審函查上開裁定及確 定證明書,經原審以電子公文檢送「原審裁定影本」後(原 審卷第40至42頁),抗告人於113年9月19日收受送達而知悉 原審裁定內容,乃再向原審聲請送達上開裁定正本,始經原 審於113年10月23日送達「原審裁定正本」予抗告人(原審卷 第43至45頁),可證抗告人係於收受「原審裁定正本」後10 日內之113年10月30日向本院提起抗告(本院卷第9頁)。惟依 家事事件法第93條第3項規定,本件抗告期間之起算以最初 受送達者為準,亦即應以相對人收受送達之85年6月17日起 算抗告期間,抗告人於113年10月30日提起抗告,顯已逾期 ,縱認抗告人於上開抗告期間未受裁定送達,依家事事件法 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42條第2項規定,抗告人仍應於知 悉裁定時即113年9月19日起算之10日內提起抗告,且原審裁 定正本送達於相對人已逾6個月,依非訟事件法第42條第2項 但書規定,抗告人亦不得再提起抗告,故本件抗告不合法, 應予駁回。 五、就關係人不得處分事項所為之裁定,法院認為其所為裁定不 當者,得撤銷或變更之,但經抗告法院為裁定者,由其撤銷 或變更之,家事事件法第83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抗 告雖不合法,然中國農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前於84年間即曾 向本院聲請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經本院以84年度繼 更一字第1號民事裁定選任被繼承人之次子沈沛霖為遺產管 理人,且該裁定已於84年10月2日確定,此經調取上開選任 遺產管理人卷宗核閱無誤,是相對人於本院84年度繼更一字 第1號民事裁定確定後,重複聲請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 人,於法不合,原審不查而准許相對人之聲請,顯有違誤, 茲因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非兩造所得處分之事項, 本院爰依家事事件法第83條第1項第3款但書規定撤銷原裁定 ,並駁回相對人於原審之聲請。 六、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文通                   法 官 王昌國                   法 官 陳怡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提起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 狀,並繳納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雅萍

2025-03-14

SLDV-113-家聲抗-67-20250314-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撤銷緩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01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潘宥源 上列抗告人因妨害秩序案件撤銷緩刑,不服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4年1月22日裁定(113年度撤緩字第196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本件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潘宥源(下稱抗告人)於民國111年11月25日14時30分許,在高雄市三民區澄清路、水源路口新建工程進行螺桿拆除作業時,自高度約9.8公尺的電梯井墮落,受有第一、四腰椎壓迫性骨折、第二腰椎爆裂性骨折、左側跟骨粉碎性骨折等傷害。經送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下稱高雄長庚醫院)急診治療,並接受脊椎骨折固定與跟骨折復位鋼釘固定手術,術後仍需背架保護,嗣於113年6月3日門診診治後,抗告人因傷勢嚴重,仍需專人照顧與休養6個月,脊椎鋼釘日後需移除,方無法於113年10月30日履行義務勞務完畢,且抗告人亦因上開事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此外,抗告人又曾接受胃切除手術,故抗告人並非推諉拖延時間故意不履行義務勞務,尚不得僅以抗告人未於檢察官所定期限內履行完畢之外觀事實,率爾斷定抗告人主觀上有故意違反原判決所宣告之緩刑所定負擔之意圖。況且,抗告人受有上開傷害,仍有履行部分義務勞務,並非如檢察官所稱抗告人全無履行。因認依比例衡平原則,綜合衡酌原判決所宣告之緩刑預期之效果,實難僅以抗告人未於113年10月30日履行完畢義務勞務之情事,即認抗告人違反前揭緩刑所定負擔之情節重大,是請准將原裁定撤銷,並駁回檢察官之聲請等語。 二、按受緩刑之宣告,而違反刑法第74條第2項第1款至第8款所 定負擔情節重大者,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 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其緩刑之宣告,刑法第75條之 1第1項第4款定有明文。上述法條之立法意旨認為,本條採 用裁量撤銷主義,賦與法院撤銷與否之權限,特於第1項規 定實質要件為「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 行刑罰之必要」,供作審認之標準。至同法第74條第2項所 列法院於緩刑期間內,得命犯罪行為人於緩刑期內應遵守之 事項(例如向被害人支付相當數額、向公庫支付一定之金額 、接受精神、心理輔導、提供義務勞務或其他為預防再犯之 事項),明定違反該條所定事項情節重大者,得撤銷其緩刑 宣告,以期週延。至於所謂「情節重大」,係指:「受判決 人顯有履行負擔之可能,而隱匿或處分其財產、故意不履行 、無正當事由拒絕履行或顯有逃匿之虞」等情事而言。因此 ,檢察官命抗告人履行緩刑負擔所為之司法處分,固有其裁 量權限,然依據前述說明,法院除對檢察官上述司法裁量處 分有其審查權限外,立法者仍以違反所定負擔「情節重大」 、「難收其預期效果」、有執行刑罰之「必要」等不確定法 律概念以及比例原則,賦予法官裁量撤銷緩刑之權限,合先 敘明。 三、經查:  ㈠抗告人前因妨害秩序案件,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審訴 字第5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 元折算1日,緩刑2年(緩刑期間自112年5月31日至114年5月3 0日止),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應向指定之政府機關、政 府機構、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 ,提供200小時義務服務、及接受法治教育3場次,於112年5 月31日確定等情,有該案刑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稽,首堪認定。又抗告人於前揭判決確定後,曾於112年9 月22日至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稱高雄地檢署)接受約談 ,並於當日簽署高雄地檢署緩刑附條件受保護管束人受處分 執行義務勞務通知書及緩刑附條件受保護管束人應行注意事 項具結書,上開通知書內容明確記載受義務勞務人需自行規 劃時間安排,主動前往報到履行,盡速在期限內將時數執行 完畢;履行義務勞務事務時,務必遵守勞務執行機關的規定 並接受督導之指導,對於本身應履行的義務勞務時數應確實 掌握,並主動聯絡督導,並於結案日期前完成,以免履行期 間屆滿,仍未完成勞務時數,以致緩刑遭撤銷等事項,並告 誡抗告人如違反各該事項而情節重大時,檢察官得聲請撤銷 其緩刑宣告之旨,有上開通知書及具結書在卷可稽。足認抗 告人應已知悉該等通知書及具結書所載之規範內容甚明,並 明暸自身有配合及服從各該規定之義務,若無正當理由,自 無任憑己意而不予履行義務勞務之理。  ㈡至抗告人雖因故致其第一腰椎、第四腰椎壓迫性骨折,第二 腰椎爆裂性骨折,左側跟骨粉碎性骨折,而於111年11月25 日至高雄長庚醫院急診及住院治療,並於111年12月7日接受 脊椎骨折鋼釘固定與跟骨骨折復位鋼釘固定手術治療,術後 需背架保護,住院期間需專人照護,醫院另建議抗告人於11 1年12月15日出院後由專人照護6個月與休養1年,抗告人嗣 分別於111年12月23日、112年1月27日、3月10日、6月2日至 高雄長庚醫院門診治療,有該醫院於112年6月2日所開立之 診斷證明書在卷可徵。惟查:  ⒈高雄地檢署於本案確定後,曾先後發函諭命抗告人於112年10 月13日上午9時、112年11月17日上午9時前至高雄市三民區 民族老人活動中心-燭光協會履行義務勞務,然抗告人均未 遵期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正當理由,故經高雄地檢署各予以 告誡1次。  ⒉之後,高雄地檢署再發函諭命抗告人於112年12月15日上午9 時至上開地點報到並履行義務勞務,抗告人雖到場簽名,但 仍未履行義務勞務。從而,高雄地檢署乃又先後於113年3月 15日、113年5月30日二度發函通知抗告人儘速至上開地點履 行義務勞務,並告知抗告人履行期間至113年7月30日止,若 有違誤致無法於期限內完成,該署將依法處理等情。  ⒊至抗告人於113年7月11日檢具健仁醫院於同年月2日所開立之 診斷證明書,表示其因病態性(重度)肥胖,前於113年6月 24日住院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並於同年6月30日出 院等情,向高雄地檢署聲請履行義務勞務期間延長2至3個月 。嗣經高雄地檢署於113年7月19日函知抗告人,同意延長其 履行期間至113年10月30日止。  ⒋嗣後,高雄地檢署又於113年9月23日再次發函通知抗告人儘 速至上開地點履行義務勞務,並告知抗告人履行期間至113 年10月30日止,依規定應於上開期間完成義務勞務200小時 ,目前僅完成0小時,若有違誤致無法於期限內完成,該署 將依法處理等情。  ⒌然直迄113年10月30日即抗告人聲請延長其履行義務勞務之期 限屆滿,抗告人仍未履行任何時數之義務勞務,高雄地檢署 因而認定抗告人有違反刑法第74條第2項第5款所定負擔情節 重大,而有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所定撤銷緩刑宣告之 情形。此有上開通知函文、送達證書、簽到表、高雄市燭光 協會製作之執行時數表、三民區民族老人活動中心義務勞務 注意事項、抗告人填載之聲請書、健仁醫院診斷證明書、高 雄地檢署觀護人執行緩刑處分延長進行報告書等件在卷可考 。  ㈢綜上卷證資料,得見抗告人雖稱其因病無法遵期履行義務勞 務,但期間已多次未提出任何理由及相關證明而無故未到, 且抗告人既已自行聲請延長履行期間2至3月,而經獲准延至 113年10月30日,之後仍未遵期履行任何義務勞務,故抗告 人自112年9月22日簽名具結履行義務勞務後,直迄113年10 月30抗告人仍未履行任何時數之義務勞務。抗告人主張其已 完成部分義務勞務云云,顯與卷證未合,洵非足採。從而, 抗告人自屬故意不配合檢察官之執行指揮且情節重大,至臻 明確。 四、原審審酌抗告人既明知已受緩刑宣告,本應積極於檢察官所 定之延長履行期間內完成義務勞務,然抗告人猶未珍惜機會 遵期履行,而迄至上開延長履行期限屆滿,抗告人均未履行 任何義務勞務,實難認有履行本件緩刑所附負擔完畢之意願 ,且在此期間內亦查無在監在押等不能履行義務勞務之正當 事由,顯已無視此一緩刑所定負擔之效力,堪認其違反情節 重大,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有執行刑罰之必 要,爰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之規定,裁定撤銷抗告 人緩刑之宣告,經核並無不合。抗告人復執前詞,提起本件 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唐照明                    法 官 蔡書瑜                    法 官 葉文博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梁美姿

2025-03-14

KSHM-114-抗-101-202503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