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趙德韻

共找到 249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443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財寶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緝字第233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黃財寶犯竊盜罪,處拘役肆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 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黃財寶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二)本件聲請意旨並未主張被告本案犯行構成累犯,亦未主張 或說明被告本案犯行有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之必要,本院 自無從就此加重事項予以審究。然基於累犯資料本來即可 以在刑法第57條第5款「犯罪行為人之品行」中予以負面 評價,自仍得就被告可能構成累犯之前科、素行資料,列 為刑法第57條第5款所定「犯罪行為人之品行」之量刑審 酌事由,以對被告所應負擔之罪責予以充分評價,併此說 明。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循正途獲取所需 ,竊取他人財物,未能尊重他人之財產法益,所為實非可 取,又其前已有相類罪質之竊盜前科,此有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素行非佳,詎猶不知悛悔,復 犯本案,然念其犯後坦承犯行,且就竊得之物,其中黑色 背包、IPAD、鍵盤、充電器、4條充電線等物品均已由被 害人WILLIAMS DAMIAN SANTIAGO認領取回等情,有被害人 警詢筆錄、贓物認領保管單在卷可參(見偵卷第26、43頁 ),被害人所受損害已獲減輕。兼衡被告自陳為高中肄業 之智識程度、職業清潔工、經濟狀況小康之生活狀況(見 偵卷第11頁被告警詢筆錄受詢問人欄)、犯罪之動機、目 的、手段尚屬平和及所竊財物價值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 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三、沒收之說明: (一)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 者,依其規定;前二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 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宣告前二條之沒收或追 徵,有過苛之虞、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值低 微,或為維持受宣告人生活條件之必要者,得不宣告或酌 減之,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第5項、第38條之2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所竊之物,其中黑色背包、IPAD、鍵盤、充電 器、4條充電線等物品,均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俱如 前述,故依上揭規定,即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至於被告 所竊得之黑色帽子1頂,未返還予被害人,固為其犯罪所 得,本應依上揭規定就上開犯罪所得追徵其價額,惟本院 審酌此犯罪所得僅係日常服飾配件,價額非鉅,倘若諭知 追徵,國家所需耗費之司法資源,經依比例原則斟酌後, 認為實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 定,不予宣告沒收、追徵。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六、本案經檢察官李安兒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趙德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田芮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2330號   被   告 黃財寶 男 00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0巷00號0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敘述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如下:     犯罪事實 一、黃財寶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 3年6月29日4時33分許,在臺北市○○區○○路000號前,見WILL IAMS DAMIAN SANTIAGO疏於看管財物,竟徒手竊取WILLIAMS DAMIAN SANTIAGO所有之黑色背包1個得手,並將其內之IPA D、鍵盤、充電器、4條充電線、黑色帽子等物(下稱本案物 品)取出,嗣將黑色背包隨手棄置於路旁逃逸,經警循線調 閱監視器影像,在被告身上扣得IPAD、鍵盤、充電器、4條 充電線(此部分均已發還),始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信義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黃財寶於偵查中坦承不諱,核與被 害人WILLIAMS DAMIAN SANTIAGO警詢時之指述相符,並有臺 北市政府警察局信義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現場 監視錄影畫面截圖、贓物認領保管單各1份在卷可佐,被告 之自白核與事實相符,其犯嫌堪予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嫌。 三、至報告意旨認被告尚有竊取另1條充電線及現金新臺幣600至 900元等情,為被告所否認,且本案除被害人之單一指訴外 ,並無其他事證可佐,自難僅憑被害人之單一指訴,遽為被 告不利之認定,惟此部分如成立犯罪,因與前開聲請部分社 會基礎事實同一,爰不另為不起訴之處分,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檢 察 官 李安兒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 記 官 石珈融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2-09

TPDM-113-簡-4438-2024120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毀棄損壞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易字第82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趙子龍 上列被告因毀棄損壞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緝字 第90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趙子龍犯毀損他人物品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趙子龍於111年11月6日凌晨1時10分及15時30分許,基於毀 損之犯意,在其位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0樓之住處, 接續朝向臺北市○○區○○路0段000巷0號0樓(下稱本案房屋) 丟擲鐵鍋及玻璃瓶等物品,並擊中本案房屋裝設之對外窗左 側玻璃(如附圖所示),致該窗戶玻璃破損而不堪使用,足 生損害於本案房屋所有權人李惠蘭及管理人即承租人董仲書 。 二、案經董仲書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起訴。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刑法第354條之罪,須告訴乃論,為同法第357條所明定。 而刑事訴訟法第232條所稱得提起告訴之犯罪被害人,指因 犯罪行為直接受損害之人,就財產犯罪言,所有權人固為被 害人,即對於該財產事實上有使用監督之人,因他人之犯罪 行為致其使用監督權受侵害者,亦不失為直接被害人(最高 法院90年度台非字第97號、92年台非字第61號判決要旨可資 參照)。本案房屋係由所有權人李惠蘭出租予承租人董仲書 所使用,是該房屋之玻璃窗受毀損時,所有權人李惠蘭及實 際使用而具管理權限之承租人董仲書,均為告訴權人。又董 仲書於112年3月2日對被告趙子龍提起告訴,有該日偵訊筆 錄在卷可參(見偵卷第51頁),是本件告訴即屬合法,先予 敘明。 二、次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 9條之1至第159條之4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 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 適當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 證據時,知有該法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 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同法第15 9條之5定有明文。本件當事人就本判決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陳述之供述證據,於本院言詞辯論終 結前均未聲明異議(本院卷第281至297頁),本院復審酌前 開供述證據並無何任意性欠缺、違法取得或證明力顯然偏低 之情形,且與本案待證事實具關聯性,以之作為本案認定事 實之基礎,核屬適當,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規定,均應 得為證據。又本判決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查無違反法定程 序取得之情形,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定反面解釋,均 具證據能力。 貳、實體部分 一、訊據被告矢口否認有何事實欄所載之毀損犯行,辯稱:本件 應該是搞錯人,我經常不在家,回家時間也不固定,我知道 我哥哥也會經常回來這個家,我們家有遺產的紛爭,本件跟 我無關云云(見本院卷第134、282頁)。經查: (一)本案房屋係由被害人李惠蘭出租予告訴人,並由告訴人董 仲書所實際管理使用。嗣於111年11月6日凌晨1時10分及1 5時30分許,與本案房屋相臨之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0 樓內之住戶,以徒手接續自窗戶朝本案房屋丟擲鐵鍋及玻 璃瓶,並砸中本案房屋裝設對外窗之玻璃(如附圖左側之 玻璃窗,見偵卷第67頁),因而造成該窗玻璃破損而不堪 使用等節,核與證人即告訴人之證述(見偵卷第7至9、51 至52頁、本院卷第123至134頁)、證人即被害人之證述( 見偵卷第65頁、本院卷第135至140頁)相符,並有臺北市 大安地政事務所建物所有權狀(見偵緝卷第71頁)、告訴 人拍攝之影片光碟及截圖、窗戶毀損現場照片、丟擲物品 照片(見偵卷第15至22、63至71頁)等件在卷可憑,是此 部分事實,首勘認定。 (二)本件丟擲物品毀損本案房屋窗戶之人即為被告。   1、依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及偵查中證述:我是本案房屋的承租戶,從111年5月15日凌晨起1時,陸續遭到隔壁棟即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0樓內的男子,莫名叫囂及不定時丟擲物品,在111年11月6日遭該男子丟擲一個鐵鍋及一個深褐色玻璃瓶,並造成同個位置的窗戶玻璃破裂。我有報警請警方協助,警方即會同衛生及消防單位要將該男子送醫治療,然因該男子拒絕開門而無法送醫等語(見偵卷第7至9、51至52頁)。復於本院審理時證述:該男子都是在頂樓或是自家窗戶打開側身丟東西到我們家,不管是我自己親眼看到或是監視器錄到,都是側身的畫面,正臉都被建築物擋住,無法拍到正臉。我報案後隔天或隔兩天,警方有協同消防員跟護理師要將該男子送醫,當時我也有到門口,所以我很確定是哪一棟哪一樓。當天該男子沒有開門,但是警察在門外溝通,當時門內是有一個人來對話。我記憶中該男子的耳朵跟眼睛有點距離,耳朵滿明顯的稍微往後,算是蠻大的,他的眼睛感覺滿深邃,稍微內凹一點點,經我當庭確認被告的耳朵到眼睛的輪廓就是記憶中的樣子。以我看到兩至三次的記憶,該男子當時就像被告現在的平頭髮型,頭髮比現在稍微再長一點,大概是這樣的輪廓等語(見本院卷第126至131頁)。   2、再依證人即警員張博瑞於本院審理時證述:我在111年11月份時任職瑞安派出所,於同年月6日及7日我都有支援出勤至現場。11月6日當時現場處理的學長請我聯繫松德院區的醫生,經醫師到場評估可以送醫,我們就聯繫119消防單位。那時被告在家裡面,但沒有搜索票我們不能強行破門鎖進入,只有在門外喊他請他出來,我印象中他有回說「我在我家」,而最後是不了了之,因被告沒有開門,我們也無法破門。我到的時候是裡面一直有大吼聲音,一直說他在他家什麼的,並有丟東西、砸東西的聲音。第二天即11月7日我也有到場,也是接獲民眾報案,第二次醫生有沒有來我已經不記得,可是消防局我記得是有在樓下,蠻大陣仗的,11月7日這一天也沒有將被告送醫。我兩次都有上樓,可以確認屋內是被告的聲音,因為我們所內處理過被告蠻多次,我忘記去年12月還是1月時他有來我們派出所領取司法文書,我有和他接洽過一次,非常有印象,因為他被我們查出有通緝案件在身,有當場告知他三項權利,我有協助做過筆錄,被告在偵訊室裡,我有和他去做一段時間之溝通,所以我可以明確分辨被告的聲音,我可以確認11月6日、7日在屋內的就是被告等語(見本院卷第284至289頁)。   3、本件卷附監視器錄影截圖雖未拍攝犯嫌之正面影像(見偵 卷第63、65頁),然犯嫌之臉部輪廓與被告特徵相符、聲 音可確認即為被告本人等情,有前揭證人之證述可資佐證 ,是被告即為本件丟擲物品毀損本案房屋窗戶之人,自堪 以認定。 (三)綜合上述,被告所辯不足採信,其犯罪事證已臻明確,犯 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54條之毀損他人物品罪。被告 先後111年11月6日凌晨1時10分及15時30分許,以丟擲物 品毀壞本案房屋窗戶玻璃之行為,均係基於單一犯罪決意 ,於時間緊接,犯罪地點相同,且犯罪方法相同,依一般 社會健全觀念,難以強行分開,是在刑法評價上,應視為 數個舉動之接續行為,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 合理,應評價為接續犯,僅論以一罪。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因不明原因任意毀損 他人物品,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法益之守法意識,造成他人 財產上損害,所為實屬不該,並考量其犯後否認犯行,且 事後均未能與被害人、告訴人間達成和解等節,並參考被 告自述之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狀況(見偵緝卷第13頁調查 筆錄受詢問人欄),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法益侵害 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 之折算標準。 三、不予沒收之說明:   被告使用之鐵鍋及玻璃瓶,雖屬供犯罪所用之物,然均未據 扣案,且屬日常生活常見之物,並無特殊之危險性,因認欠 缺刑法上重要性,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不予沒收 或追徵。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晉毅提起公訴,檢察官楊淑芬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趙德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田芮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54條 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 公眾或他人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金 。 附圖:

2024-12-06

TPDM-112-易-826-2024120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132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連錦信 選任辯護人 黃祿芳律師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0年度偵字 第1123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連錦信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連錦信係大東山希望天地股份有限公司 (址設於臺北市○○區○○○路0段00巷0弄00號,下稱大東山公 司)之負責人,明知大東山公司並無Superieur牌之醫學級 拋棄式丁腈手套(Nitrile Medical Grade Powder Free Di sposable Examination Gloves,下稱本案手套)得以供應 販售,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先 於民國109年8月中旬某日在大東山公司位在臺北市○○區○○○ 路0段00號5樓營業處所,向告訴人英屬維京群島凱羿國際有 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現更名為英屬維京群島永邑國際控股有 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原址設新北市○○區○○路0段00號8樓,現 址設新北市○○區○○路000號13樓,原負責人為蔡謀燦,110年 8月16日後變更為蔡謀賦,現為紀喬兒,下稱告訴人公司) 時任負責人蔡謀燦佯稱:大東山公司有大量且穩定之本案手 套可供銷售,使蔡謀燦誤信為真,告訴人公司遂於109年8月 26日發出訂購單,向大東山公司購買200萬盒四種不同尺寸 之本案手套(1箱10盒,每盒100隻手套,共計2億隻手套) ,金額共計美金1,340萬元,蔡謀燦並於同年8月28日與被告 簽署買賣契約,約定告訴人公司應於2日內將50%之契約金額 匯予大東山公司,大東山公司則應於收到前開款項21日內交 貨,告訴人公司旋於同年8月31日依約將美金669萬9,981.67 元匯至大東山公司之彰化商業銀行(下稱彰化銀行)帳號00 000000000***號帳戶(帳戶詳卷),被告屢經告訴人公司員 工李可梅催促安排交貨事宜,遂於109年9月13日透過友人佘 書漢以即時通訊軟體WeChat傳送影片(下稱本案影片)予李 可梅,表示本案手套已生產並放置於越南倉庫,影片畫面中 箱子外面貼有「KAYEE INTERNATIONAL」、「SGS No.CP00-0 00000」之標籤,李可梅於翌日寫電子郵件詢問SGS越南分公 司(SGS Vietnam Ltd)關於上開檢驗報告序號之詳細資料 ,卻經該公司回覆對於告訴人公司之檢測或前開檢驗報告序 號不知情,李可梅向被告反應檢驗報告序號有疑義,被告竟 另基於行使偽造私文書之犯意,於不詳時、地,以不詳方式 偽造檢驗機構HQTS公司製作之編號H-000000000合格證明之 檢驗報告(下稱本案檢驗報告)後,並將本案檢驗報告之相 片於109年9月21日以即時通訊軟體WeChat傳送予李可梅而為 行使,足生損害於HQTS公司,李可梅於同年9月21日以電子 郵件詢問HQTS公司上開報告之檢驗事宜,卻經該公司回覆報 告係經偽造,告訴人公司至此始知受騙,連錦信幾經催索, 迄未交付本案手套,僅於109年10至12月歸還共計美金467萬 元予告訴人公司。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 、同法第216條、第210條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條第2項及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認定犯罪事實 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 然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 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 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 懷疑存在時,事實審法院復已就其心證上理由予以闡述,敘 明其如何無從為有罪之確信,因而為無罪之判決,尚不得任 意指為違法(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又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有罪之判決書應於理由內記載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其 認定之理由,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及第310條第1款分別 定有明文。而犯罪事實之認定,係據以確定具體的刑罰權之 基礎,自須經嚴格之證明,故其所憑之證據不僅應具有證據 能力,且須經合法之調查程序,否則即不得作為有罪認定之 依據。倘法院審理之結果,認為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而為無 罪之諭知,即無前揭第154條第2項所謂「應依證據認定」之 犯罪事實之存在。因此,同法第308條前段規定,無罪之判 決書只須記載主文及理由。而其理由之論敘,僅須與卷存證 據資料相符,且與經驗法則、論理法則無違即可,所使用之 證據亦不以具有證據能力者為限,即使不具證據能力之傳聞 證據,亦非不得資為彈劾證據使用,且毋庸於判決理由內, 特別說明其證據能力之有無(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98 0、4761號判決意旨參照),本判決被告連錦信無罪所引用 之證據,因本院審理結果認不能證明被告連錦信犯罪(詳下 述),茲不予特別說明證據能力之有無,逕採為證據使用。 四、公訴人認被告涉犯上開罪嫌,係以起訴書所記載之證據為憑 ,經查: (一)訊據被告固不否認有與告訴人公司簽訂契約,且告訴人公司 已依約交付美金669萬9,981.67元,而大東山公司應依約交 付本案手套,然嗣後被告與大東山公司並未交付本案手套予 告訴人公司等節,然堅詞否認有何詐欺取財犯行,並辯稱: 其是信任梁志釗即William Liang之人,說與大地球公司為 關係企業,而其也不知道當時無法依約做檢驗,本案檢驗報 告亦是梁志釗傳送給其,後來沒辦法履約是因醫療手套大家 都很緊急,大地球公司說海關的倉庫有限制租期,後來他們 沒有辦法再存放,所以其就跟告訴人公司說無法履約,告訴 人公司就說不要貨了,並要求其與大東山公司退款,但其並 無行使偽造私文書或詐欺取財之故意等語(審訴卷第100-10 1頁、訴字卷第213-217頁)。 (二)又查,被告為大東山公司之負責人,並於109年8月中旬某日 在大東山公司位在臺北市○○區○○○路0段00號5樓營業處所, 向告訴人公司時任負責人之蔡謀燦表示大東山公司有大量且 穩定之本案手套可供銷售,使蔡謀燦遂以告訴人公司名義於 109年8月26日發出訂購單,向大東山公司購買200萬盒四種 不同尺寸之本案手套(1箱10盒,每盒100隻手套,共計2億 隻手套),金額共計美金1,340萬元,蔡謀燦並於同年8月28 日與被告簽署買賣契約,約定告訴人公司應於2日內將50%之 契約金額匯予大東山公司,大東山公司則應於收到前開款項 21日內交貨,告訴人公司旋於同年8月31日依約將美金669萬 9,981.67元匯至大東山公司之彰化銀行帳戶,被告經告訴人 公司員工李可梅催促安排交貨事宜,遂於109年9月13日透過 友人佘書漢以即時通訊軟體WeChat傳送本案影片予李可梅, 表示本案手套已生產並放置於越南倉庫,影片畫面中箱子外 面貼有「KAYEE INTERNATIONAL」、「SGS No.CP00-000000 」之標籤,李可梅於翌日寫電子郵件詢問SGS越南分公司(S GS Vietnam Ltd)關於上開檢驗報告序號之詳細資料,該公 司回覆對於告訴人公司之檢測或前開檢驗報告序號不知情, 李可梅向被告反應檢驗報告序號有疑義後,被告再將本案檢 驗報告相片於109年9月21日以即時通訊軟體WeChat傳送予李 可梅,李可梅於同年9月21日以電子郵件詢問HQTS公司上開 報告之檢驗事宜,卻經該公司回覆報告係經偽造,而被告尚 未交付本案手套予告訴人公司,嗣後於109年10至12月歸還 共計美金467萬元予告訴人公司等節,為被告所自承(偵一 卷第224-228頁、偵二卷第83-86、198-199、267-268、313- 315頁、369-372頁、偵三卷第9-13頁、審訴卷第49-50、91- 93、99-102頁、訴字卷第210-211頁),核與證人李可梅於 本院審理中、偵查中(訴字卷第327-347頁、他字卷第131-1 34頁、偵二卷第371-372頁)、佘書漢於本院審理中、偵查 中(訴字卷第363-373頁、偵二卷第84-85頁)、證人蔡謀燦 於偵查中之證述(偵一卷第226-227頁)相合,並有大東山 公司之稅籍、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他字卷第21-22、1 11-114頁)、告訴人公司之109年8月26日訂購單影本暨譯文 各1份(他字卷第23-25、135-139頁、偵一卷第229-231頁) 、大東山公司與告訴人公司編號00000000號之英文買賣契約 影本暨譯文各1份(他字卷第27-32、141-151頁、偵一卷第2 33-238、293-298、329-334頁)、告訴人公司之兆豐國際商 業銀行109年8月31日賣出外匯水單及手續費收入收據影本1 紙(他字卷第33頁、偵一卷第239頁)、與暱稱「Zimmer 连 」即被告之通訊軟體對話紀錄影本1份(他字卷第35-43頁、 偵一卷第111-131、241-249、273-283頁、偵二卷第19-45頁 )、越南倉庫影片暨影片翻拍照片2張【光碟外放】(他字 卷第45-49頁、偵一卷第251-252頁)、109年9月14日「Kamm y」即李可梅與「SGS越南分公司(SGS Vietnam Ltd)」之 電子郵件影本暨譯文各1份(他字卷第51、153頁、偵一卷第 253頁)、本案檢驗報告影本暨譯文各1份(他字卷第53、15 7頁、偵一卷第255頁)、109年9月16日至同月22日間「Kamm y」即李可梅、「sheena」與「HQTS公司」之電子郵件影本 暨譯文各1份(他字卷第55-57、159-163頁、偵一卷第265-2 67頁)、大東山公司與大地球公司編號00000000號之英文買 賣契約影本暨譯文各1份(他字卷第59-66、165-179頁、偵 一卷第257-264、321-328頁)、大東山公司之彰化銀行109 年10月8日匯出匯款申請書(他字卷第67頁、偵一卷第269頁 )、大東山公司之彰化銀行109年10月13日匯出匯款申請書 (他字卷第69頁、偵一卷第270頁)、大東山公司之彰化銀 行109年10月13日匯出匯款申請書(他字卷第71頁、偵一卷 第271頁)、被告、大東山公司之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 詢清單(他字卷第79-85頁)、被告、大東山公司之金融聯 合徵信查詢結果(他字卷第101-105頁)、彰化銀行作業處1 10年4月7日彰作管字第11020002758號函暨大東山公司帳號0 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開戶資料、交易明細、交易傳票( 偵一卷第15-51頁)、大地球公司109年9月17日之貨物進口 報關單(偵一卷第299、329頁)、109年10月3日「V-Trust 」與「Kammy」即李可梅 、「liaun zimmer」即被告之電子 郵件影本1份(偵二卷第17頁)、與暱稱「Penny」之通訊軟 體對話紀錄截圖1份(偵二卷第47-48頁)、名稱「群組(5 人)」之通訊軟體對話紀錄截圖1份(偵二卷第49-50頁)、 名稱「凱羿-大東山 進度群(9人)」之通訊軟體對話紀錄 截圖1份(偵二卷第51頁)、「大東山公司」對「大地球公 司」所發出之英文律師函暨寄件收執聯影本(偵二卷第117- 122頁)、109年10月13至18日間「V-Trust」、「Terry Cou lter」與「Kammy」即李可梅之電子郵件影本暨譯文各1份( 偵二卷第147-153頁)、「V-Trust」網頁列印資料暨其譯文 各1份(偵二卷第155-157頁)、109年8月31日至9月1日間「 Sheena」與「liaun zimmer」即被告之電子郵件影本1份( 偵二卷第171-174頁)、名稱「越南手套检验(4人)」之通 訊軟體對話紀錄截圖1份(偵二卷第217-244、275-277、331 、335-337頁)、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 Taiwan Ltd)109年10月21日HLA0073A/2020英文檢驗報告1份【商品 描述:Nitrile Powder Free Examination Gloves】(偵二 卷第279-295、341頁)、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1年1月19日 勘驗筆錄(偵二卷第314頁)、109年10月間大東山公司與SG S越南分公司之電子郵件截圖2張(偵二卷第339-341頁)、 大東山公司109年9月22日匯出匯款交易憑證(偵二卷第443 頁)、大東山公司對「大地球公司」、「家富國際香港私人 有限公司」、「梁志釗(William Luong)」所發之律師函 (偵二卷第445-440頁)在卷可稽,應可先予認定。 (三)次查,被告有將本案影片、本案檢驗被告傳送予李可梅,且 本案影片、本案檢驗報告均屬偽造等情,雖均經本院認定如 上。惟證人李可梅於本院審理中證稱:其為告訴人公司業務 副理,使用英文名稱為Kammy,並負責與大東山公司聯繫購 買本案手套事宜,其會與被告聯繫,被告使用微信暱稱為「 Zimmer連」,而本案影片是Hans即佘書漢傳送給其,後來其 查證本案影片中的SGS檢驗序號CT00-000000後,發現序號是 偽造的,後續其收到被告提供的本案檢驗報告後,向越南HQ TS公司確認後,亦發現本案檢驗報告為偽造,其向被告表示 上開情狀後,不過被告藉口太多,所以其記不得被告回應為 何。但其並無法確定本案影片或是本案檢驗被告是否為被告 所偽造等語明確(訴字卷第326-331、344-347頁)。又證人 佘書漢則於本院審理中證稱:其英文名稱為Hans,其是透過 Eason即訴外人林育陞與被告聯繫,林育陞會與告訴人公司 對接,告訴人公司交代給林育陞的事情,林育陞會交代其去 與被告聯繫,也曾與告訴人公司之Kammy即李可梅聯絡過, 當時是被告表示他會向大地球公司取得本案手套,而其參與 本案手套之交易僅至被告與告訴人公司雙方簽訂契約、付款 以及其傳送本案影片後,就是由其等自行聯繫,後來李可梅 曾向其表示無法驗貨,但因當時被告與告訴人公司已經自行 直接對接,所以其也未做聯繫。而本案影片是林育陞傳送給 其,其再轉傳給李可梅,林育陞向其表示本案影片是被告所 傳送給他,其無法確認本案影片是被告所製作等語甚詳(訴 字卷第363-374頁、偵二卷第84-85頁),並有證人佘書漢手 機翻拍照片可佐(訴字卷第385頁)。並參以被告自承本案 影片、本案檢驗報告均係梁志釗傳送給其在卷(訴字卷第21 1頁),並提出其與梁志釗之對話紀錄為憑(偵二卷第321-3 48頁)。是以,依據上開證人證述,可信本案影片係被告由 梁志釗處取得後,再傳送予訴外人林育陞,林育陞再傳送予 佘書漢後,再由佘書漢傳送予李可梅等情,可以認定。 (四)然再觀以被告與梁志釗間之對話紀錄,關於本案手套之訊息 ,均係由梁志釗傳送予被告,有前揭對話紀錄可參,是以被 告對於梁志釗所傳送本案影片或本案檢驗報告等資料,並無 從確認其真實性,而無證據顯示被告知悉本案影片或本案檢 驗報告為偽造,且由上開證人證述內全部卷證資料觀之,並 無證據顯示被告為製作本案影片或是偽造本案檢驗報告之人 ,則尚無從認定被告主觀上有偽造私文書、行使偽造私文書 之犯意。 (五)又按而刑法上詐欺罪之成立,要以加害者有不法得財或得利 之意思而實施詐欺行為,被害者因此行為,致表意有所錯誤 而為財產上處分,受有損害,且加害者所用行為,堪認為詐 術者,始足當之。若行為人非自始基於不法得財或得利之意 圖,客觀上無施用詐術之行為,或並無損害發生,或者所受 損害,非由欺罔行為陷於錯誤所致,均不得遽以詐欺罪相繩 ;至於債務人未依債務本旨履行其債務或提出給付等情形, 如非出於自始無意履行債務之詐欺犯意所致者,尚與刑法第 339 條之詐欺罪構成要件有間;矧詐欺罪之規範意旨,固在 於禁止行為人於私經濟領域中使用欺罔之手段損人利己,然 私經濟行為本有不確定性及交易風險,於私法自治及市場經 濟等原則下,欲建立私人間財產上權義關係者,亦應參酌自 身主、客觀條件、對方之資格、能力、信用,及可能損益, 並評估其間風險等而為決定,除有該當於前開詐欺罪構成要 件之具體情事得被證明屬實外,自不能以債務人不履行其債 務而致債權人蒙受損失,即遽謂該債務人詐欺,否則詐欺之 刑事責任與民事債務不履行責任將失其分際(最高法院107 年度台上字第212號判決亦意旨照)。經查,告訴人公司固 於109年8月28日與被告簽約訂購本案手套,並於同年月31日 將美金669萬9,981.67元匯至大東山公司之彰化銀行帳戶內 ,然於確認無法交付本案手套後,被告已於109年10至12月 返還美金467萬元予告訴人公司,而返還約7成之款項等節, 均經本院認定如前。再者,星火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星 火公司)亦曾向大東山公司訂購本案手套,並於109年6月29 日交付美金32萬元予大東山公司,然等待約1至2個月後,大 東山公司明顯無法採購手套,經星火公司要求,大東山公司 分別109年8月27日、9月23日分兩筆16萬美金匯還星火公司 共美金32萬元等節,有星火公司代表人樂思哲詢問筆錄、匯 款明細資料附卷可查(訴字卷第107、117-123頁),亦見被 告於確定無法交付本案手套後,亦已返還星火全部款項。復 查,證人陳昭宏即Empire Fame Investment Limited公司負 責人亦證稱:其於109年5、6月向被告的大東山公司購買本 案手套,被告表示其是向越南的大地球公司拿手套,簽約後 被告與大東山公司一直未出貨,後來因其有資金需求,就要 求被告退款,其匯款的美金57萬7,100元被告都有退給其等 語在卷(偵二卷第596頁)。故由卷內資料觀之,被告於確 定無法履約交付本案手套後,即有返還近7成之款項予告訴 人公司,亦將星火公司、Empire Fame Investment Limited 公司交付之款項全額退還,衡情若被告確有詐欺告訴人公司 或星火公司、Empire Fame Investment Limited公司之主觀 意念,實無於詐得款項後,再將大部分或全部之詐得款項退 還之必要,則被告是否確有詐欺告訴人公司之主觀意念,已 非無疑。 (六)復以,被告提出「LUONG CHI SIEU」之護照影本以及其與梁 志釗之合照、梁志釗與黃金之合照(偵三卷第21、23-24、2 9-30頁),另本院亦有依上開護照資料查得查得「LUONG CH I SIEU」之入出境資料,以及梁志釗之金融機構留存資料, 有入出境資料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彰化商業銀行東門分 行113年10月17日彰東門字第1130060號函暨「梁志釗」之開 戶資料及交易明細(訴字卷第399、413-423頁)附卷可考。 併參以梁志釗之人確有擔任外國公司Gia Phu Internationa l Group即家富國際香港私人有限公司(下稱家富公司)之 董事會成員,且家富公司確有經營業務等情,有家富公司之 香港地區註冊證書、家富公司之黃金運輸文件、授權書及委 託書影本各1份(偵一卷第303、305-311頁),應可信梁志 釗並非被告所虛構之人,且確實從事商務活動無訛。則被告 辯稱其信任梁志釗可為其取得本案手套並販售,亦非全然無 憑。 五、綜合上述,公訴意旨雖認被告涉犯上開罪行,然依前開說明 ,並無證據證明被告有偽造本案影片、本案檢驗報告,或主 觀上知悉梁志釗所傳送之本案影片、本案檢驗報告為偽造之 情事,此外,亦無從排除被告確有信任訴外人梁志釗能為其 取得本案手套後方與告訴人公司進行交易之可能,而非能將 民事上債務不履行之情況,逕認被告具有詐欺犯意。基此, 被告並無行使偽造私文書、詐欺取財之犯行,應可認定。從 而,揆諸前開規定及判決意旨,自應對被告為無罪判決之諭 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游明慧提起公訴,檢察官葉惠燕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鄧鈞豪                              法 官 趙德韻                    法 官 林記弘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洪婉菁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2-04

TPDM-111-訴-1324-2024120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435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秀清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調院偵字第422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張秀清犯竊盜罪,處罰金新臺幣貳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 記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張秀清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三、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為一己之私任意竊取他人 財物,顯乏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所為實不可取;復考量 被告犯後坦承犯行,兼衡被告竊得之物業經被害人劉國明領 回,有贓物認領保管單在卷可參(見偵卷第35頁),其犯罪 所生之危害程度已獲減輕,及其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及其 自述之智識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見偵卷第19頁調查筆錄受 詢問人欄)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服 勞役之折算標準。 四、被告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卷附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參,僅因一時思慮欠周,致罹本罪,雖應予非難,惟念其犯後坦承犯行,尚有悔意,本院因認被告經本案偵審程序後,當知所警惕,嗣後再犯之可能性較低,因認其所受刑之宣告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併予宣告緩刑2年,以啟自新。 五、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 ,依其規定;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 沒收或追徵,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本件被告竊得之物,因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有前揭贓物 認領保管單在卷可參,故依上揭規定,即不予宣告沒收或追 徵。 六、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 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七、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吳春麗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趙德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田芮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2-03

TPDM-113-簡-4350-2024120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66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吳昌隆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113年度執聲字第2134號、113年度執字第3908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吳昌隆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肆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吳昌隆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有明 文。次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 之罪。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 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 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之,刑 法第50條亦有明文。再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 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定 。次按數罪併罰,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 行刑,此觀刑法第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 雖曾經定其執行刑,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時,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而上開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 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 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 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數罪併罰中 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 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處之刑,自 亦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釋字第144號、第679 號解釋、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452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經查: (一)受刑人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並均確定在案,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各乙份在卷可稽。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 後判決之法院,並審酌如附表編號2至7所示之罪,其犯罪 行為時間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之判決確定日期前為之,且 受刑人已具狀請求檢察官就附表編號1至2、4至6所示得易 科罰金之罪,與附表編號3、7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聲請 定應執行刑,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 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份 可憑,是聲請人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於法並無不合,應 予准許。 (二)又本院以函詢方式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受刑人 並未回覆任何意見,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審酌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6所示各罪,曾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以113年度聲字第2058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月1月, 是本件更定執行刑時,應以受刑人所犯原各罪之宣告刑為 基礎而裁量刑期,惟不得逾上開各罪曾定之應執行刑與其 他宣告刑之總和即有期徒刑2年9月(計算式:2月1月+8月 =2年9月)之範圍。爰參酌附表各罪宣告刑之總和上限、 各刑中最長期等情形,兼衡受刑人犯罪之類型、情節、侵 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不法與罪責程度,及對其施以 矯正之必要性,本於罪責相當之要求,依法定其應執行刑 如主文所示。 (三)至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2、4至6所示之罪,其宣告刑雖 經均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惟因與附表其餘不得易科罰 金之罪併合處罰之結果,本院於定執行刑時,自不得諭知 易科罰金折算標準,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趙德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田芮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附表:受刑人吳昌隆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4-12-02

TPDM-113-聲-2663-20241202-1

聲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自字第200號 聲 請 人 AD000-A112820(真實姓名年籍詳卷) 代 理 人 陳立帆律師 被 告 蘇昱銘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告訴被告妨害性自主案件,不服臺灣高等 檢察署檢察長民國113年7月26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6643號駁回 再議之處分(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 3年度偵字第3770號),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聲請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法院認准 許提起自訴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 法第25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查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AD000-A112820號(真實姓名年籍詳 卷)告訴被告蘇昱銘涉犯妨害性自主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於民國113年5月18日以113年度偵字第3770號 為不起訴處分後,聲請人不服聲請再議,經臺灣高等檢察署 檢察長於113年7月26日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6643號處分書 認再議之聲請為無理由而駁回,該處分書於113年8月2日由 聲請人領取,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而聲請人於113年8月10 日委任律師向本院聲請,有卷附刑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狀所 蓋本院收狀章可憑,此外,亦查無聲請人有何不得提起自訴 之情形,經核本件聲請程序上係屬適法。 二、原告訴意旨略以:被告與告訴人於網路交友平台sugo認識, 被告並於112年12月17日凌晨1時28分許前往告訴人臺北市○○ 區○○路(完整住址詳卷)之住處,竟趁此與告訴人獨處之機 會,基於強制性交之犯意,不顧告訴人哭泣並表示「不要碰 我」,仍違背告訴人意願,以陰莖進入告訴人陰道內而為性 交行為得逞,共3次,並於同日11時許離開告訴人住處;嗣於 翌(18)日23時38分許返回告訴人住處,再次基於強制性交 之犯意,違背告訴人意願,以其陰莖進入告訴人陰道內而為 性交行為得逞,共1次,因認被告均涉犯刑法第221條第1項之 強制性交罪嫌。 三、聲請意旨如附件刑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狀所載。 四、關於准許提起自訴之實體審查,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修正 理由第2點雖指出「法院裁定准許提起自訴之心證門檻、審 查標準,或其理由記載之繁簡,則委諸實務發展」,未於法 條內明確規定,然觀諸同法第258條之1修正理由第1點、第2 58條之3修正理由第3點可知,裁定准許提起自訴制度仍屬「 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之外部監督機制」,其重點 仍在於審查檢察官之不起訴處分是否正確,以防止檢察官濫 權。而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依偵查所得之 證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者,應提起公訴」,此所謂「足 認被告有犯罪嫌疑者」,乃檢察官之起訴門檻需有「足夠之 犯罪嫌疑」,並非所謂「有合理可疑」而已。基於體系解釋 ,法院於審查應否裁定准許提起自訴時,亦應如檢察官決定 應否起訴時一般,採取相同之心證門檻,以「足認被告有犯 罪嫌疑」為審查標準,並審酌聲請人所指摘不利被告之事證 是否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或斟酌,或不起訴處分書所載理 由有無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及證據法則,決定應否裁定 准許提起自訴。準此,法院就聲請人聲請准許提起自訴之案 件,若依原檢察官偵查所得事證,依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判 斷未達起訴門檻,而原不起訴處分並無違誤時,即應依同法 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規定,以聲請人之聲請無理由而裁定 駁回聲請。 五、本件聲請人以上開理由認被告涉有強制性交罪嫌,而向本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原不起訴處分書、原 駁回再議處分書及其相關卷宗後,認聲請人之聲請為無理由 ,分述如下:  (一)訊據被告於偵查中固不否認有與聲請人發生性行為,惟否 認違反聲請人之意願,辯以:其與聲請人於網路直播平台 認識,交往期間是112年12月初,於112年12月17日、18日 ,與聲請人合意發生性交行為,嗣於112年12月20日,發 現聲請人沒有誠實告知與其他網友的互動關係,而與聲請 人分手等語。經查:  1、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 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被害人之 為證人,與通常一般第三人之為證人不侔。被害人就被害 經過所為之陳述,其目的在於使被告受刑事訴追處罰,與 被告處於絕對相反之立場,其陳述或不免渲染、誇大。是 被害人縱立於證人地位具結而為指證、陳述,其供述證據 之證明力仍較與被告無利害關係之一般證人之陳述為薄弱 。從而,被害人就被害經過之陳述,除須無瑕疵可指,且 須就其他方面調查又與事實相符,亦即仍應調查其他補強 證據以擔保其指證、陳述確有相當之真實性,而為通常一 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者,始得採為論罪科刑之依據,非謂 被害人已踐行人證之調查程序,即得恝置其他補強證據不 論,逕以其指證、陳述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最高法 院52年台上字第1300號判決先例、95年度台上字第6017號 判決意旨可資參照)。本件聲請人指述被告違反其意願對 其為告訴意旨所述之強制性交犯行,僅有聲請人之單一指 述,卷內無任何其他證據可資審認,即無從僅以聲請人之 單一指述,即認被告有足夠之犯罪嫌疑。   2、依卷附聲請人與被告之對話記錄,聲請人於其所指述之遭 被告強制性交日期即112年12月17日、18日之對話,顯示1 12年12月17日被告確曾因告訴人表明心情低落而前往聲請 人住處陪伴,該日凌晨0時46分起,聲請人留言「我要現 在 現在找我」,「我一直以為 你馬上要過來」、「你說 我需要你 你就會出現」等語,被告則於同日凌晨1時24 分許詢問聲請人在「哪一房」、「直接進」等語,可知被 告約於當日凌晨1時24分許,應聲請人之邀約而至聲請人 之住處。嗣被告於同日11時44分許被告向聲請人告以「到 公司了」、「想你了唄」,聲請人即回以愛心圖案貼圖, 顯見被告於112年12月17日離開聲請人之住所後,其二人 間仍有親密言詞之互動。再聲請人於同日13時51分留言「 答應我 不會傷害我 會保護我」等語,被告於13時52分留 言「我能答應保護你」、「因為~你昨晚不是見識過了嗎 ? 進進出出的」,聲請人則回以「... 這個可以」等討 論房事之曖昧對話(見偵不公開卷第145至147頁),全未 見聲請人有何害怕、憤怒等負面情緒,實難認被告於112 年12月17日有違反聲請人之意願而對其為強制性交之犯行 。至於聲請人另指述被告於112年12月18日23時38分許再 次至其住處,並對其為強制性交之犯行云云,惟觀之聲請 人與被告之對話記錄,被告係於112年12月18日23時35分 許,留言「我到了,我可以上去嗎」,聲請人回以「開門 了」等語,並未見告訴人有何迴避、拒卻被告再次進屋與 其單獨相處之情形。甚者,聲請人於112年12月18日後之 對話內容,除顯示聲請人與被告談論男女交往期間關於情 侶吃醋及占有欲之議題外,聲請人亦向被告表示「想你」 、「你說要好好愛我的 我要確認而已」、「我想你」、 「我想你抱抱我」等向被告訴說情意之用語(見偵不公開 卷第154、155、157頁),且被告於112年12月20日14時50 分留言「你喜歡我什磨 對我那麼信任 單純好感也說不過 去吧」、聲請人則回覆「戀人 男女生喜歡」等語,全無 聲請人曾向被告控述或指責其違反意願而為性行為之內容 。甚者,被告於112年12月21日16時29分留言「請你不要 去打擾我朋友 3150下個月五日會準時還給你 就這樣 你 說你只幫那個男的摸下面,可聽說妳有被內射,結果還被 證實,你說你對我沒有任何隱瞞,結果ㄋ 就這樣 別再打 擾我身邊的任何人」等語,亦與被告所辯,因其發現聲請 人未告知與其他網友另有互動而提出分手等節相符,是被 告所辯其與聲請人為男女交往關係,二人係合意發生性行 為等語,即非屬無據。 (二)又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4項規定法院審查准許提起自 訴案件時「得為必要之調查」,其調查證據之範圍,應以 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得就聲請人新提出之證據再 為調查,亦不得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否則將與刑事訴 訟法第260條之再行起訴規定混淆不清,縱或法院對於檢 察官所認定之基礎事實有不同判斷,如該案件仍須另行蒐 證偵查始能判斷應否准許提起自訴者,仍不得再為調查。 準此,聲請人所提其於不詳時、地拍攝之床單照片、113 年12月31日驗傷診斷書、113年6月至8月間之身心診所就 醫證明及於不詳時、地拍攝之自殘照片(見本院卷第18、 25至39頁),均屬偵查卷外之新證據及前開證據調查之主 張,不得作為准許提起自訴之論據。 (三)從而,卷存證據無從認定被告有何違反聲請人意願而為強 制性交之犯行,自無從以前揭罪責相繩於被告。 六、綜上所述,原不起訴處分及原再議處分既已詳予調查卷內所 存證據,認無積極證據證明被告確有聲請人所指犯行,認定 被告未涉有上開罪嫌,並敘明所憑證據及判斷理由,核上開 處分之證據取捨、事實認定理由,與本院認定一致,尚無違 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及證據法則之情形,聲請人猶執前詞 ,指摘原不起訴處分及原再議處分之理由不當,聲請准許提 起自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鄧鈞豪                    法 官 林承歆                    法 官 趙德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田芮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   日

2024-12-02

TPDM-113-聲自-200-20241202-1

智秘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核發秘密保持命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智秘聲字第2號 聲 請 人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葉力誠 告訴代理人 高羅亘律師 林啟瑩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江穎範 相 對 人 兼 上一人 選任辯護人 潘皇維律師 陳鵬光律師 呂紹凡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朱俊豪 相 對 人 兼 上一人 選任辯護人 吳明翰律師 黃鈺如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吳忠輝 相 對 人 兼 上一人 選任辯護人 吳典倫律師 陳傳中律師 蕭富山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相 對 人 兼 上一人 代 表 人 陳瑞聰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核發秘密保持命令案件,聲請核發秘密保持命 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陳瑞聰、江穎範、朱俊豪、 吳忠輝、潘皇維律師、陳鵬光律師、呂紹凡律師、吳明翰律師、 黃鈺如律師、吳典倫律師、蕭富山律師及陳傳中律師就本院一0 七年度智訴字第七號卷九第43頁至50頁所示之訴訟資料,不得為 實施本院一0七年度智訴字第七號、一0八年度智易第62號訴訟以 外之目的而使用之,或對未受秘密保持命令之人開示。    理 由 一、修正前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1條第1項規定:「當事人或 第三人就其持有之營業秘密,經釋明符合下列情形者,法院 得依該當事人或第三人之聲請,對他造當事人、代理人、輔 佐人或其他訴訟關係人發秘密保持命令:一當事人書狀之內 容,記載當事人或第三人之營業秘密,或已調查或應調查之 證據,涉及當事人或第三人之營業秘密。二為避免因前款之 營業秘密經開示,或供該訴訟進行以外之目的使用,有妨害 該當事人或第三人基於該營業秘密之事業活動之虞,致有限 制其開示或使用之必要」。依同法第30條規定,於審理第23 條案件時,準用之。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證一(即本院一0七年度智訴字第七號卷 九第43頁至50頁)所示訴訟資料(下稱本件資料),為聲請 人與他公司間之保密合約內容,屬聲請人之營業秘密,具重 要經濟利益,並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得知悉,聲請人 亦就本件資料採取合理保密措施,為避免本案資料經開示, 有妨害聲請人基於該營業秘密之事業活動之虞,爰依智慧財 產案件審理法第11條等規定,聲請核發秘密保持命令等語。 三、經查,本件資料為聲請人基於本案訴訟目的所提出,並未對 外公開而無由為一般公眾或同業所得知悉,具有秘密性,又 本案資料涉及聲請人與他公司間之商業上約定,堪信具有相 當經濟利益,若為競爭對手或同業所知悉,恐有妨害聲請人 基於該營業秘密之事業活動之虞,故認聲請人已釋明本件資 料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現非相對人得自本案訴訟閱 覽書狀或調查證據以外方法取得,當屬聲請人不欲為他人知 悉之營業秘密。而此營業秘密如經開示,或供本案訴訟進行 以外之目的使用,確有妨害聲請人基於該營業秘密之事業活 動之虞,然為兼顧相對人檢閱卷證之訴訟上權益,有依前述 規定限制相對人開示或使用本案資料必要,相對人所辯聲請 人未釋明本案資料為營業秘密等情不可採,聲請人之聲請應 予准許。 四、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30條、第13條第1項規定,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鄧鈞豪                              法 官 趙德韻                              法 官 林記弘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洪婉菁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9

TPDM-113-智秘聲-2-2024112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性騷擾防治法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86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宗賢 選任辯護人 陳軾霖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性騷擾防治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 度偵字第1591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如附件起訴書所載。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言詞辯 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告訴人(真實姓名年籍詳卷)告訴被告黃宗賢違 反性騷擾防治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認被告係涉犯性 騷擾防治法第25條第1項之性騷擾罪,而依同條第2項規定, 該罪須告訴乃論。茲被告與告訴人於本院調解成立,告訴人 業已撤回本件告訴,此有本院調解筆錄及刑事撤回告訴狀在 卷可參,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趙德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田芮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15913號   被   告 黃宗賢 男 43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0號0樓             (送達代收人:顏劭珉,住○○市○             ○區○○路000號0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性騷擾防治法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 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黃宗賢與代號A2N00-H112230號(真實姓名詳卷,下稱A女)之 成年女子素不相識,詎黃宗賢竟於民國112年12月28日22時38 分許,在臺中市○○區○區○路0號之高鐵臺中站北上月台,先 與代號A2N00-H112230號(真實姓名詳卷,下稱A女)並肩坐在 候車月台座椅,嗣列車進站停靠後,黃宗賢竟在第6車廂乘 車處,意圖性騷擾,乘A女起身準備乘車而不及抗拒之際, 以手觸碰A女臀部為性騷擾得逞。 二、案經A女訴由鐵路警察局臺中分局報告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 呈請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令轉本署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黃宗賢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刑事答辯狀之答辯 證明被告坦承於上開時間、地點,乘A女起身準備乘車而不及抗拒之際,觸碰A女臀部而對其性騷擾等事實。 2 證人即告訴人A女於警詢中之證述 證明被告乘A女不及抗拒之際,以手觸碰A女臀部為性騷擾得逞。等事實。 3 案發地點監視錄影器畫面截圖5張暨檔案光碟、本署勘驗筆錄1份 證明被告乘A女不及抗拒之際,以手觸碰A女臀部為性騷擾得逞後,對A女舉手致歉,且其離去時並無任何步伐不穩之酒醉狀態等事實。 4 證人即臺灣高鐵公司員工劉庭妤於警詢中證述 證明A女於案發後,有向證人劉庭妤反映遭觸摸臀部之事實。 5 A女與其男友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截圖10張 證明A女於案發後,有向其男友反映,且表達生氣等情緒反應之事實。 二、核被告黃宗賢所為,係犯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第1項之不當 觸摸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28  日                檢 察 官 盧 祐 涵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5  日                書 記 官 黎 佳 鑫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第1項 意圖性騷擾,乘人不及抗拒而為親吻、擁抱或觸摸其臀部、胸部 或其他身體隱私處之行為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 科新臺幣 10 萬元以下罰金;利用第 2 條第 2 項之權勢或機會 而犯之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2024-11-29

TPDM-113-易-868-2024112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背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23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凱捷 上列被告因背信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2年度偵 緝字第1665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簡字第5 28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管轄錯誤,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楊凱捷於民國111年10月2 0日中午12時許,在新北市○○區○○路000號,受告訴人游忠義 之委託以新臺幣6萬元向上址之佳意汽車廣場之負責人郭阿 文購買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本案車輛), 並代為申辦過戶手續,惟被告竟基於背信之犯意,將上開車 輛登記於其名下,並挪為己用,而足生損害於告訴人之利益 。因認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42條第1項背信罪嫌等語。 二、案件由犯罪地或被告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法院管轄;無 管轄權之案件,應諭知管轄錯誤之判決,並同時諭知移送於 管轄法院,且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5條第1項 、第304條、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而刑事訴訟法第5條第1 項所謂「所在地」係以起訴時為準,法院對此管轄有無之事 項應依職權調查之;而所謂起訴時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之日 而言。  三、經查: (一)被告因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載之背信犯行,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於113年2月21日聲請簡易判決處刑而繫屬於本院,有臺北地檢署113年2月21日北檢銘宿112偵緝1665字第1139016354號函上之本院收文戳章為憑,故本件管轄權之有無應以113年2月21日時為準。又被告戶籍雖設於新北市○○區○○路0段00號00樓,有被告之個人戶籍資料結果在卷可參,但該址為新北○○○○○○○○,被告主觀上自無以機關辦公廳舍為住居所之意思,客觀上亦無可能住居該處,故不能以此認被告住所位於本院轄區。又被告於偵查中通緝到案後均陳明其實際居住於桃園市○○區○○○街00號0樓,並經檢察官限制住居於上址,有被告警詢及偵訊筆錄、限制住居具結書在卷可佐(見偵緝卷第13、57、61頁);復於本院準備程序時則稱其居所為上桃園市址及新北市淡水區新市○路0段000號00樓,並未居住於新北市新店區,亦有本院準備程序筆錄可參(見本院易字卷第109至110頁),且查被告於本案繫屬時,並無因案於本院轄區受羈押或在監執行之情事,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1件在卷可佐。是本案繫屬本院時,被告之住居所地及所在地,均非屬本院轄區。 (二)又觀諸卷內資料所示,被告係在新北市中和區受告訴人之 委託購買本案車輛,而被告係與車商郭阿文至址設新北市 樹林區之臺北監理所辦理本案車輛過戶手續,有證人即告 訴人、證人郭阿文之證述在卷可憑(見偵卷第11、20頁) ,是被告犯罪行為地係在新北市中和區及樹林區,亦非在 本院管轄範圍。 四、從而,依據上開法條規定及說明,本院對於被告並無管轄權 ,檢察官誤向本院提起公訴,於法自有未合,應諭知管轄錯 誤之判決,並移送於有管轄權之被告犯罪行為地即臺灣新北 地方法院。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4條、第307條,判決 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婉儀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楊淑芬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鄧鈞豪                     法 官 林承歆                    法 官 趙德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田芮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2024-11-27

TPDM-113-易-234-20241127-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1735號 附民原告 陳姵蓁 附民被告 葛翔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971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 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 送該法院之民事庭,此觀同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即明。 二、經查,被告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971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 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 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首揭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 訟移送本院民事庭。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鄧鈞豪                              法 官 趙德韻                              法 官 林記弘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洪婉菁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2024-11-27

TPDM-113-附民-1735-202411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