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國庫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51-160 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沒入保證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3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具 保 人 蔡依鳳 受 刑 人 即 被 告 許聖諭 上列具保人因被告妨害秩序案件,經檢察官聲請沒入保證金(11 4年度執聲沒字第3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依鳳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壹萬元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具保人蔡依鳳因受刑人即被告許聖諭妨害秩 序案件,經依檢察官指定之保證金額新臺幣(下同)1萬元 ,出具現金保證後,將被告釋放,茲因該被告逃匿,依刑事 訴訟法第118條、第119條之1第2項及第121條第1項之規定, 應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含利息)等語。 二、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 依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沒入之,刑事訴 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前因妨害秩序案件,經檢察官指定保證金1萬元 ,由具保人繳納上開保證金後,已將被告釋放,有臺灣臺南 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南地檢署)收受刑事保證金通知、國庫存 款收款書在卷可憑。嗣被告因上開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 原訴字第19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經臺南地檢署通 知被告於民國113年8月20日到案執行,亦通知具保人督促被 告依時到案執行,然被告經依法傳喚未到案、拘提無著,具 保人亦未帶同被告到案,且被告迄今仍未再受羈押或在監執 行,復無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所列「撤銷羈押、再執行 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 致羈押之效力消滅」之免除具保責任情形等情,有送達證書 、拘票、報告書、執行傳票、法院前案紀錄表及法院在監在 押簡列表附卷可考。從而,被告逃匿之事實堪以認定,揆諸 前揭規定,檢察官聲請將具保人繳納之上開保證金及利息沒 入,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 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潘明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余玫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NDM-114-聲-438-20250314-1

司繼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2704號 聲 請 人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法定代理人 姚淑文 住臺北市信義區市○路0號0樓東北區0樓 (社會工作科)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為被繼承人甲○○(男、民國0年0 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生前籍設:臺北市○ ○區○○街0段000○0號),民國109年8月26日死亡)之遺產管理人 。 准對被繼承人甲○○之大陸地區以外繼承人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 。 被繼承人甲○○之大陸地區以外繼承人,應自前項公示催告最後揭 示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之日起,壹年貳月內承 認繼承,上述期限屆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被繼承人甲○○之 遺產,於清償債權並交付遺贈物後,如有賸餘即歸屬國庫。 聲請程序費用由被繼承人甲○○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按繼承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而無親屬會議或親屬會 議未於1 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人得聲請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並由法院依公示催告程序,定6 個月以上 之期限,公告繼承人,命其於期限內承認繼承。民法第1177 條、第1178條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甲○○於109年8月26日死亡,遺體由 安置機構代為殮葬,遺產則依「臺北市醫院內有名無主獨居 長者遺體、遺產處理流程」由本局協助保管。因被繼承人為 本局列冊低收獨居長者,非具榮民身分,已無親屬,無資以 召開親屬會議之家屬,又財政部國有財產屬為管理國家財產 之法定機關,具有相當之公信力,爰依民法第1178條第2項 規定,聲請本院選任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為被繼承人 之遺產管理人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之主張,業據提出遺產清單、繼承系統表、戶 籍謄本、臺北市大同區戶政事務所函文、國軍退除役官兵輔 導委員會函文等件為證,堪信為真。而聲請人主張選任財政 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為本件遺產管理人,經本院函詢該分 署擔任本件遺產管理人之意願,經該分署函覆請秉權卓處等 語,有該分署函文在卷可稽,本院審酌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為 國有財產之主管機關,素具處理財產之專才及能力,擔任遺 產管理人之經驗豐富,具有相當之公信力,且被繼承人仍有 遺產可供處分,於公示催告程序後無人承認繼承,倘有剩餘 依法即歸屬國庫,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對本件遺產有管理實 益,因認以選任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擔任本件遺產管 理人為宜,爰裁定如主文第1 項所示,併依法為承認繼承之 公示催告。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27 條第4 項,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3-14

SLDV-113-司繼-2704-20250314-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強制執行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8號 抗 告 人 陳忠義 相 對 人 陳金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本票裁定強制執行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4 年2月10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14年度司票字第339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又本票執票人依上開法 條之規定,聲請法院裁定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 程序,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 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或主張有消 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存在時,應由發票人提起民事訴 訟,以資解決,有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714號、57年台抗 字第76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因此准許本票強制執行之裁定 ,屬非訟事件裁定,為裁定之法院僅就本票為形式上之審查 ,無從審酌屬於實體上法律關係之事由,且抗告法院就本票 裁定強制執行事件,亦應僅就形式審查,不得審酌抗告人關 於實體事項之抗辯事由。又本票既已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 ,執票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即毋庸提出已為付款提示 之證據,苟發票人抗辯執票人未為提示,依票據法第124條 準用同法第95條但書之規定,即應由其負舉證之責。再者, 發票人謂本票未經執票人提示,乃關係執票人得否行使追索 權,係屬實體問題,應由發票人另行提起訴訟,以資解決( 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字第823號、93年度台抗字第83號裁定 意旨參照)。 二、本件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持如附表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 票),向本院聲請本票裁定強制執行,經原審裁定准許強制 執行。惟相對人實際上並未提示系爭本票予抗告人,且其中 15紙本票係屬利息,顯已逾法定最高利息。為此,爰提起本 件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三、經查,相對人主張其執有抗告人簽發並載明免除做成拒絕證 書之系爭本票,詎經相對人於屆期提示,未獲兌現,依票據 法第123條之規定,聲請本票准予強制執行,經本院以民國1 14年2月10日114年度司票字第339號裁定准許在案等情,已 據其提出系爭本票為證,而依系爭本票之記載形式上觀察, 其已具備本票有效要件,原裁定依相對人提出之系爭本票為 形式上之審查,據以裁定准許強制執行,依前揭說明,即無 不合。抗告人固稱相對人未提示系爭本票,且系爭本票中15 紙本票係屬利息,而逾越法定利息云云,然無論抗告人之主 張是否屬實,核屬實體法律上之爭執,揆諸首揭說明,應由 抗告人另行提起訴訟以資解決,尚非本票強制執行裁定之非 訟程序所得斟酌審究。是抗告人以上開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 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末按非訟事件程序費用,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由聲請人負擔 ;檢察官為聲請人時,由國庫支付;前項費用之負擔有相對 人者,準用民事訴訟法有關訴訟費用之規定。依法應由關係 人負擔費用者,法院裁定命關係人負擔時,應一併確定其數 額,非訟事件法第21條及第24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訴 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亦有明文 。本件抗告業經駁回,依上開規定,應由敗訴之抗告人負擔 本件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田玉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向本院 提起再抗告,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紹齊 附表: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新臺幣)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即提示日) 票據號碼 1 111年1月3日 1,360,000元 111年2月2日 114年2月1日 TH0000000 2 111年6月8日 300,000元 111年7月7日 114年2月1日 CH246407 3 111年7月8日 300,000元 111年8月8日 114年2月1日 CH246403 4 112年1月1日 1,460,000元 112年1月31日 114年2月1日 CH246424 5 112年3月1日 337,000元 112年3月31日 114年2月1日 CH383292 6 112年3月15日 150,000元 112年4月15日 114年2月1日 CH383293 7 112年4月1日 184,000元 112年5月1日 114年2月1日 CH744952 8 112年6月1日 406,000元 112年6月30日 114年2月1日 CH754627 9 112年6月26日 248,000元 未載 114年2月1日 CH754646 10 112年7月1日 685,000元 112年9月30日 114年2月1日 CH754628 11 112年10月1日 842,000元 112年12月31日 114年2月1日 CH744955 12 113年1月1日 986,000元 113年3月31日 114年2月1日 CH744962 13 113年4月1日 744,000元 113年5月31日 114年2月1日 CH744963 14 113年6月1日 840,000元 113年7月31日 114年2月1日 CH754642 15 113年8月1日 945,000元 113年9月30日 114年2月1日 CH754643 16 113年10月1日 1,039,000元 113年11月30日 114年2月1日 CH754644 17 113年12月1日 1,144,000元 114年1月31日 114年2月1日 CH754645 18 113年10月22日 145,000元 未載 114年2月1日 CH754656

2025-03-14

TNDV-114-抗-38-20250314-1

消債職聲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依職權裁定免責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87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王冠凱即王賢杰 代 理 人 杜婉寧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債務人與債權人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間消費者 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王冠凱即王賢杰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 ,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 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 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 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 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 ,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 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 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 不在此限:㈠於7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責;㈡故 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債權人 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㈢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 務;㈣聲請清算前2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賭博或其 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及無優先 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㈤於清算聲請前1年內 ,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 損害;㈥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 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1人或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 債務;㈦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 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㈧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 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 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或重大延滯程序,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32條、第133條、第134條分 別定有明文。是故,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 後,除有消債條例第133條、134條各款所定之情形者,法院 應為不免責之裁定外,法院即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 二、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債務人)意見略以:債務人在臺南市 區建築工地打零工,自民國112年2月10日經裁定開始清算程 序後,每月薪資收入約為新臺幣(下同)19,328元,未受領 補助款,以臺南市最低生活費17,076元計算其個人每月生活 費,每月父親扶養費3,448元,共計20,527元,其收入扣除 支出,已無餘額。債務人並無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 定不免責事由,請求裁定准予債務人免責。 三、本院依消債條例第136條規定,通知相對人即債權人(下稱 債權人)及債務人就債務人免責與否於113年12月26日下午3 時40分到場陳述意見,各債權人到場或具狀表示意見如下:     ㈠債權人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世華銀行 )陳述略以:請調查債務人有無消債條例第133、134條之不 免責事由。  ㈡債權人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陳述略以:其於清算程序中未 受償,債務人應不免責。  ㈢債權人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南銀行)陳述略 以:債務人名下有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段0 00土地)及臺南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30分 之1,下稱○○段0000-0土地),均為道路用地,該2筆土地價 值13,433,351元,如能分標拍賣,應有建商願意承受。  ㈣債權人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中小銀行 )陳述略以:債務人無擔保及無優先債務高達335,816,143 元,顯見債務人未衡量個人清償能力,以浪費或冒險投機行 為,積欠鉅額債務,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第4款之事由 ,應不免責。  ㈤債權人喬麗事業有限公司、韓麗麗陳述略以:債權人於清算 程序中均未受償,債務人名下○○段000土地及○○段0000-0土 地應予變價清償債權人,故債務人應不予免責。  ㈥債權人花蓮縣花蓮市農會、許朝欽、詹正君、鄭莉蓁即鄭凱 棋、蔡麗婧、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臺灣橋頭地 方檢察署經本院通知,未具狀亦未到庭表示意見。 四、經查:  ㈠債務人前於110年11月3日向本院聲請清算,本院以110年度消 債清字第97號裁定債務人自112年2月10日16時起開始清算程 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因債務人名下○○段000 土地、○○段0000-0土地經三次拍賣程序均無人應買,債務人 無具分配價值之財產,債權人經通知,國泰世華銀行表示無 意見,其餘債權人亦未表示意見,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9 月5日裁定清算程序終止,該裁定並於113年9月30日確定等 情,經本院調閱上開卷宗查核屬實。  ㈡債務人無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之不免責事由:  ⒈消債條例第133條規定,已如前述。本院依消債條例第133條 前段為本件不免責裁定之審查時,自應以本院裁定開始清算 (即112年2月10日)後,綜合考量各項情況以認定債務人有 無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及有無濫用清算程 序之情節,而為認定債務人有無固定收入,如現有收入,並 於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 有餘額,且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 年間(即108年11月3日起至110年11月2日止),可處分所得 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之餘額,以判 斷其有無消債條例第133條之適用。  ⒉債務人自112年2月10日開始清算後,於建築工地打零工,每 月收入約為19,328元,且未領任何社會補助,而聲請人每月 需負擔個人生活費17,076元及父親扶養費3,448元等情,有 債務人陳報狀、手寫薪資收入表、臺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1 1月26日南市社助字第1132459765號函在卷可參,足認於法 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之收入扣除必要生活費用、 扶養費用之數額後已顯有不足,遑論有餘額。核與消債條例 第133條所定「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 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 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之要件不符,故本件 債務人應無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應予不免責事由。   ㈢債務人無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之不免責事由:   本院通知債權人對本件是否免責表示意見,債權人雖稱不同 意債務人免責,應調查債務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4條之事 由。經本院查詢債務人入出境資料,債務人近20年並無入出 境紀錄,有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可憑。又消債條例 關於清算程序係以免責主義為原則,不免責為例外,倘債權 人主張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不免責事由,本 應由債權人就債務人有合於上開各款要件之事實,舉證以實 其說。債權人均未具體說明或提出相關事證證明,本院復查 無債務人有何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列各款之不免責事由,自 難認債務人有何消債條例第134條應為不免責裁定之情形。  ㈣債權人華南銀行、臺灣中小銀行、喬麗事業有限公司、韓麗 麗雖指稱債務人名下有○○段000土地及○○段0000-0土地,價 值13,433,351元,應竭力售出以清償債務,故不同意債務人 免責等等,惟該2筆土地於清算程序無人應買,經終止清算 程序裁定認該2筆土地經三次拍賣程序仍無人應買,顯無變 價實益並返還於債務人,該裁定未據債權人提出異議而確定 ,難認有何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況本院審酌債務人是否 應予免責時,僅需就債務人是否具消債條例第133、134條各 款所定不予免責之事由進行判斷即可,要無重新針對債務人 名下財產如何變價清償及其變價結果等事項進行判斷之必要 ,此亦非消債條例免責規定之立法意旨。是上開債權人以此 為債務人不可免責之事由,自屬無據。  ㈤末按下列債務,不受免責裁定之影響:一、罰金、罰鍰、怠 金及追徵金。二、債務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侵權行為所生損 害賠償之債務。三、稅捐債務。四、債務人履行法定扶養義 務之費用。五、因不可歸責於債權人之事由致未申報之債權 ,債務人對該債權清償額未達已申報債權受償比例之債務。 六、由國庫墊付之費用,消債條例第138條定有明文。聲請 人於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之未扣案犯罪所得債務,依消債條 例第138條第1款規定,不受免責裁定之影響,債務人對於此 部分債務仍有清償之義務,附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本件債務人不符合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情事, 復查無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列之不免責事由,揆諸前揭 規定及說明,本院自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至債權人 於本件免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1年內,如發見債務人有虛報 債務、隱匿財產或以不正當方法受免責者,自得依消債條例 第139條規定,聲請本院裁定撤銷免責,附此敘明。 六、爰依消債條例第13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消債法庭法 官 楊亞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雅婷

2025-03-14

TNDV-113-消債職聲免-87-20250314-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79號 抗 告 人 祭祀公業盧三貴 法定代理人 盧天平 相 對 人 盧秋華 盧振豐 盧泓維 盧玉菁 上列當事人間聲明異議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7日臺灣 屏東地方法院113年度事聲字第9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之被繼承人盧德利前依原法院111年 度司裁全字第9號假處分裁定,提供新臺幣1,000萬元為擔保 金(下稱系爭擔保金),以原法院111年度存字第84號提存 事件提存在案,並由原法院以111年度司執全字第7號事件對 抗告人之財產為假處分。惟上開假處分裁定嗣由本院以111 年度抗字第118號裁定廢棄,並駁回盧德利之聲請,復經最 高法院以111年度台抗字第645號裁定駁回盧德利之再抗告而 告確定(下稱系爭假處分事件)。盧德利係以其對抗告人坐 落屏東縣○○鎮○○段0000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有優先承買 權為由聲請假處分,並對抗告人提起確認優先購買權存在訴 訟,該案目前仍由本院以113年度重上字第127號民事事件審 理中(盧德利已死亡,由相對人承受訴訟,下稱系爭優購權 事件)。系爭假處分事件之本案訴訟即系爭優購權事件既尚 未確定,依提存法第18條第1項第5款規定,尚不能認系爭擔 保金供擔保之原因消滅,原法院司法事務官竟為准予返還系 爭擔保金之處分,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聲明異議,均顯有違 誤,爰提起抗告,求為廢棄原裁定,駁回相對人之聲請等語 。 二、按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 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或保證書,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1 款定有明文,且依同法第106條規定,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 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又因釋明假處分之原因所供之 擔保,係擔保債務人因假處分所受之損害,如受擔保利益人 無損害發生,自得謂供擔保之原因消滅。 三、經查:  ㈠盧德利前依原法院111年度司裁全字第9號假處分裁定,為抗 告人提存系爭擔保金(原法院111年度存字第84號事件)後 為假處分執行,該假處分裁定嗣經本院以裁定廢棄,並駁回 盧德利假處分之聲請,最高法院復以裁定駁回盧德利之再抗 告,系爭假處分事件因而確定,原法院執行處於111年8月27 日塗銷假處分登記後,相對人已於民國111年8月31日以郵局 存證信函催告抗告人就系爭擔保金行使權利,抗告人即以因 遭假處分執行受有損害為由,對相對人提起損害賠償訴訟, 經原法院以112年度重訴字第62號民事判決抗告人敗訴確定 等情,有系爭假處分事件歷審裁定、原法院111年度存字第8 4號提存書、國庫存款收款書、原法院執行處函文、郵局存 證信函、收件回執、民事起訴狀、112年度重訴字第62號民 事判決及確定證明書在卷可稽(原審司聲字卷第3至30頁) 。  ㈡依原法院111年度司裁全字第9號假處分裁定內容,可知系爭 擔保金乃相對人為釋明假處分之原因所供之擔保,此係用以 擔保抗告人因假處分所受之損害;而抗告人業以因遭假處分 執行受有損害為由,對相對人提起損害賠償訴訟,經原法院 以112年度重訴字第62號民事判決抗告人敗訴確定,堪認抗 告人未因系爭假處分事件而受有損害,核與民事訴訟法第10 6條準用同法第104條第1項第1款規定「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 」要件相符,相對人據以聲請裁定返還系爭擔保金,即屬有 據。  ㈢至抗告人抗辯依提存法第18條第1項第5款規定,須系爭假處 分事件之本案訴訟即系爭優購權事件判決確定,系爭擔保金 供擔保之原因始消滅云云。然提存法第18條第1項係就提存 人得聲請法院提存所返還提存物之情形而為規定,與民事訴 訟法第104條第1項規定由法院以裁定命返還提存物之情形有 別,是抗告人此部分之抗辯,委無足採。  ㈣從而,原裁定維持司法事務官裁定准予返還系爭擔保金之處 分駁回抗告人之聲明異議,於法並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 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郭宜芳                   法 官 徐彩芳                   法 官 黃悅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按他造 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再為 抗告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如委任律師提起再抗告者,應一併繳納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秦富潔 附註: 再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再抗告 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再抗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及前項情形,應於提起 再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2025-03-14

KSHV-114-抗-79-20250314-1

原訴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原訴字第10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游庭豪 指定辯護人 柯鴻毅律師 具 保 人 游博宇 游婷琁 上列具保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游博宇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貳萬元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游婷琁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伍仟元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理 由 一、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沒 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依 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沒入之;又第118條 第1項之沒入保證金,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第118 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及第12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被告游庭豪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苗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訊問後指定保證金額新臺幣(下同)2萬元 ,由具保人游博宇繳納同額現金後,已將被告釋放,有臺灣 苗栗地方檢察署法警室報告、國庫存款收款書各1份在卷可 稽(見112年度偵字第1525號卷第351、355頁);另因違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本院法官訊問後指定保證金額 5,000元,由具保人游婷琁繳納同額現金後,已將被告釋放 ,有本院法警室報告、具保責付辦理程序單、刑事被告保證 書、收受訴訟案款通知(繳納刑事保證金通知單)、國庫存 款收款書各1份存卷可憑(見本院卷一第61至68頁)。茲被 告於本院審理中,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有本院 送達證書、公示送達公告、刑事報到單、審判筆錄、個人戶 籍資料查詢結果等附卷可稽,且參以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 全國紀錄表,亦顯示被告並未在監執行或受羈押,又被告已 於民國113年10月26日出境,有入出境查詢結果1紙在卷可考 (見本院卷三第63頁),足認被告顯已逃匿,自應將具保人 游博宇、游婷琁繳納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沒入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 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卉聆                法 官 許家赫                法 官 林信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莊惠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MLDM-112-原訴-10-20250314-2

原訴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原訴字第10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游庭維 具 保 人 游博宇 上列具保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游博宇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壹萬元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理 由 一、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沒 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依 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沒入之;又第118條 第1項之沒入保證金,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第118 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及第12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被告游庭維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臺灣苗栗 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訊問後指定保證金額新臺幣1萬元,由具 保人游博宇繳納同額現金後,已將被告釋放,有臺灣苗栗地 方檢察署法警室報告、國庫存款收款書各1份存卷可稽(見1 12年度偵字第1525號卷第345、349頁)。茲被告於本院審理 中,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有本院送達證書、公 示送達公告、刑事報到單、審判筆錄、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 果等附卷可稽,且參以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 亦顯示被告並未在監執行或受羈押,又被告已於民國113年9 月14日出境,有入出境查詢結果1紙在卷可考(見本院卷三 第65頁),足認被告顯已逃匿,自應將具保人游博宇繳納之 保證金及實收利息沒入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 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卉聆                法 官 許家赫                法 官 林信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莊惠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MLDM-112-原訴-10-20250314-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土地徵收補償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199號 114年2月11日辯論終結 原 告 鄭華生 訴訟代理人 袁曉君律師 被 告 新竹縣政府 代 表 人 楊文科 訴訟代理人 何家怡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土地徵收補償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方面:   按行政訴訟法第111條第1項規定:「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 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經被告同意或行政法院認為適當 者,不在此限。」查原告於起訴時聲明原為:「被告應給付 原告土地徵收補償費新臺幣(下同)24萬9,900元與存入保 管專戶之利息。」(本院卷第9頁);嗣更正為:「被告應 給付原告24萬9,900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19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本院卷第127頁) ,被告並對上開更正表示無意見,且核其請求之基礎事實相 同,無礙於訴訟終結及被告之防禦,揆諸上開規定,自應予 准許,先予敘明。 二、事實概要:   被繼承人林菊花於46年8月2日死亡,其所遺新竹縣○○市○○段 000號地號持分1/4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嗣經內政部95年 3月31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50723661號函核准徵收,並經被 告於95年6月15日公告並通知系爭土地所有權人即林菊花領 取地價補償費(下稱系爭補償費),因系爭補償費逾期未領 ,被告遂於95年11月1日存入被告土地徵收補償費保管專戶 內保管,並於95年11月13日發函通知林菊花。原告係於112 年12月25日,經法院判決確定與林菊花間之收養關係存在, 並於113年1月11日辦理繼承登記,而於同年3月19日、4月26 日以林菊花繼承人之身分,向被告申請發給系爭補償費,為 被告以系爭補償費保管逾15年已繳付國庫而拒絕,原告遂提 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原告主張略以: ㈠、被告於00年0月間通知系爭土地所有權人即林菊花領取系爭補 償費時,顯已知悉林菊花業已死亡,仍執意對其為送達,應 不生送達效力。又原告與林菊花之收養關係於日據時期即已 成立,於95年時雖未於戶籍謄本上記載,但並不影響原告為 林菊花繼承人之事實,是原告自繼承開始時,即承受林菊花 財產上一切權利義務,有關系爭補償費即歸屬於原告享有, 故本件有關系爭補償費之通知自應對原告為之,始生效力, 然被告未曾對原告寄發通知,原告自然無從知悉被告已為給 付之提出,自難謂有受領遲延可言,被告亦無法因提存而免 其此一金錢債務,且該等金錢債務雖未定有清償期限,但自 原告表明有領取系爭補償費之意思表示時起,不問被告有無 故意或過失,上開行政法上債務關係所生之金錢賠償義務即 行產生。 ㈡、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4萬9,900元,及自113年3月19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四、被告答辯略以: ㈠、依土地徵收條例第24條第1項規定目的,在於確定徵收補償之 對象,如無同條項但書所定情形,土地徵收之補償費應以土 地登記簿所載之所有權人為發給對象,始為適法;復依土地 徵收條例第62條授權訂定之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25條第 1項規定,為行政程序法有關應受送達對象及處所之特別規 定,是本件被告辦理系爭土地徵收公告之書面通知及領取系 爭補償費,其受送達對象及其住所,即應以被徵收之系爭土 地登記簿記載之所有權人姓名及住址為準。本件系爭土地所 有權人即林菊花雖於徵收公告前已死亡,然依土地公告當期 查詢林菊花查無繼承人,原告雖主張其嗣經法院判決確認為 林菊花之養子,自繼承開始承受林菊花財產上權利義務包括 徵收補償請求權云云,然原告並未於本件徵收公告期間內, 向被告提出異議,亦未申請將其繼承權利備案,被告自無從 認定原告具有系爭補償費領取之身分,從而被告以系爭土地 登記所有權人林菊花為確定徵收補償之對象,並無違誤。又 被告依法將未受領之系爭補償費存入專戶保管,依法即視同 補償完畢,原告自不得再向被告為請求。 ㈡、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前提事實:   前開事實概要欄之事實,除後述爭點外,其餘為兩造陳述是 認在卷,並有系爭土地土地登記簿(本院卷第93至95頁)、 地籍異動索引(本院卷第97至98頁)、內政部95年3月31日 內授中辦地字第0950723661號函(本院卷第133頁)、被告9 5年6月15日府地徵字第0950073350A號函(本院卷第99至105 頁)、95年6月30日府地徵字第0950081579B號公告(本院卷 第107頁)、95年6月30日府地徵字第0950081579A號函(本 院卷第109頁)、被告95年11月30日公示送達函、公告(本 院卷第113至115頁)、被告95年6月15日府地徵字第0950073 350B號函(本院卷第135至139頁)、徵收土地所有權人歸戶 清冊、掛號執據(本院卷第141至143頁、第149頁)、95年1 1月13日府地徵字第0950148784號函(本院卷第151至152頁 )、113年4月1日府地徵字第1134200325號函(本院卷第17 至19頁)、113年5月27日府地徵字第1134200462號函(本院 卷第21至22頁)、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2年度親字第29號民 事判決、確定證明書(本院卷第23至32頁)、戶籍登記簿、 戶籍謄本(本院卷第15頁、第33至34頁)、土地登記第一類 謄本(本院卷第35至36頁)等附卷可稽,堪認屬實。從而, 本件主要爭點即為:本件系爭土地徵收之通知、系爭補償費 之發給對象,以土地登記簿所載之土地所有權人即林菊花為 準,是否合法? ㈡、應適用之法規及法理說明: 1、土地徵收條例第24條第1項規定:「被徵收土地或建築改良物 之所有權或他項權利,以公告之日土地登記簿或建築改良物 登記簿記載者為準。但於公告前因繼承、強制執行、法院之 判決或其他依法律規定取得土地或建築改良物之所有權或他 項權利而未經登記完畢者,其權利人應於徵收公告期間內, 向該管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申請將其權利備案。」第 26條規定:「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應於國庫設立土地 徵收補償費保管專戶,保管因受領遲延、拒絕受領或不能受 領之補償費,不適用提存法之規定。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 機關應於本條例規定應發給補償費之期限屆滿次日起三個月 內存入專戶保管,並通知應受補償人。自通知送達發生效力 之日起,逾十五年未領取之補償費,歸屬國庫。前項保管專 戶儲存之補償費應給付利息。以實收利息照付。未受領之徵 收補償費,依第一項規定繳存專戶保管時,視同補償完竣。 第一項未受領補償費保管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前四 項規定,於本條例施行前未辦竣提存之未受領補償費,準用 之。」 2、前揭土地徵收條例第24條第1項規定之目的在於確定徵收補償 之對象,茍無前開但書所定情形,土地徵收之補償費,應以 土地登記簿所載之所有權人為發給對象,於為徵收補償處分 、公告時,自應依該規定為之,不容直轄市或縣(市)政府 以自行調查所得之實質所有權人作為補償對象(最高行政法 院98年4月份第2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㈠決議意旨參照)。   而就但書所定情形,若未於徵收公告期間內向該管直轄市或 縣 (市) 主管機關申請將其權利備案,則仍以公告之日土地 登記簿所記載者為準。亦即,核准徵收案之通知、補償費之 發給對象,原則上係以徵收公告之日土地登記簿所記載者為 準,即應向公告之日土地登記簿所記載之土地所有權人,按 登記簿上記載之住址通知領取補償費。縱登記名義人已經死 亡,不過以其名義為徵收處分相對人即土地所有權人之代稱 ,並非以已死亡之人為徵收相對人(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判 字第1505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經查: 1、被繼承人林菊花於46年8月2日死亡,其所遺系爭土地前經核 准徵收,被告於95年6月15日公告並通知系爭土地所有權人 即林菊花領取系爭補償費,因林菊花住所不明於95年7月5日 依法辦理公示送達,嗣因系爭補償費逾期未領,被告於95年 11月1日依法存入被告土地徵收補償費保管專戶,並於95年1 1月13日發函通知林菊花,復於95年12月4日依法辦理公示送 達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且有前述被告函文及公告可參, 此情已足認定。 2、觀諸系爭土地之土地登記簿之記載(本院卷第93至95頁), 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為林菊花,住所為新竹市○○○段000號, 是依前開說明,被告向土地登記簿所記載之土地所有權人, 按登記簿上記載之住址通知領取補償費,嗣因系爭補償費逾 期未領,被告依法存入被告土地徵收補償費保管專戶,於法 並無不合。而依原告訴訟代理人於本院審理時陳稱,原告係 於112年12月25日,經法院判決確定與林菊花間之收養關係 存在,於113年1月11日始辦理繼承登記,故並未於系爭土地 徵收公告期間內,向被告申請將其權利備案等語(本院卷第 129頁)。則依前揭說明,原告既未依土地徵收條例第24條 第1項但書之規定,於系爭土地徵收公告期間內,向被告申 請將其權利備案,被告自應以土地登記簿所載之所有權人為 發給對象,原告主張林菊花業已死亡,就系爭補償費之通知 應對原告為之云云,並不足採。 3、依土地徵收條例第26條第1項規定,被告應於應發給補償費之 期限屆滿次日起3個月內存入專戶保管,並通知應受補償人 ,自通知送達發生效力之日起,逾15年未領取之補償費即歸 屬國庫。如前所述,系爭補償費因逾期未領,被告於95年11 月1日依法存入被告土地徵收補償費保管專戶,並已依法通 知應受補償人。原告本件於113年3月19日、4月26日始以林 菊花繼承人之身分,向被告申請發給系爭補償費,顯已逾上 開規定之15年,是被告以系爭補償費保管逾15年已繳付國庫 而拒絕原告之申請,並無違誤。 ㈣、綜上,原告前揭各節主張,均無可採。原告執前詞訴請判決 如其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證據,均無礙本 院前開論斷結果,爰不予一一論述,併予指明。     七、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 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郭 嘉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佳寧

2025-03-14

TPTA-113-簡-199-20250314-2

金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927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方政揚 具 保 人 張智銘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 度偵字第1449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智銘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陸萬元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理 由 一、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 前項規定,於檢察官依第93條第3項但書及第228條第4項命 具保者,準用之,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2項分別定有明 文。又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 併沒入之,同法第119條之1第2項亦有明定。 二、經查:  ㈠被告方政揚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前經臺灣新竹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於民國113年8月15日訊問被告後,指定保證金新 臺幣(下同)6萬元,由具保人張智銘繳納現金後將被告釋 放,此有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點名單、訊問筆錄、收受刑事 保證金通知、國庫存款收款書各1份等附卷可稽(見臺灣新 竹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4494號卷【下稱偵卷】第59頁 至第66頁)。  ㈡茲被告經本院於準備程序合法傳喚,其無正當理由未到庭, 復經本院依法拘提無著,且本院依具保人之住所合法通知具 保人督促被告遵期到庭,惟具保人亦未到場等情,有臺灣新 竹地方檢察署收受刑事保證金通知、國庫存款收款書、本院 送達證書、刑事報到單、準備程序筆錄、高雄市政府警察局 楠梓分局114年3月6日高市警楠分偵字第11470701800號函暨 所附之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之拘票、拘提情形報告書、戶役 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各1份等在卷可憑(見偵卷第 65頁至第66頁、本院卷第39頁至第41頁、第45頁至第47頁、 第63頁至第66頁、第67頁)。此外,被告及具保人現均未因 其他案件在監執行或遭受羈押,有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2份 存卷可佐,足見被告業已逃匿。  ㈢綜上所述,揆諸首揭規定,自應將具保人繳納之上開保證金 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2項、第119條之1第2項、 第12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華澹寧                   法 官 陳郁仁                   法 官 黃翊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賴瑩芳

2025-03-14

SCDM-113-金訴-927-2025031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沒入保證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48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具 保 人 楊梓柔 受 刑 人 劉裕銘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聲請沒入保 證金(114年執聲沒字第3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梓柔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伍萬元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具保人楊梓柔因受刑人劉裕銘違反槍砲彈藥 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本院指定之保證金額新臺幣(下同) 5萬元,出具現金保證後(112年刑保字第38號),將受刑人 予以釋放,茲因受刑人逃匿,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 之規定,聲請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併實收利息等語。 二、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 依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沒入之;第118條 第1項之沒入保證金,以法院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第118條 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1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前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本院 指定保證金額5萬元,由具保人以現金繳納之後,本院已將 受刑人予以釋放。而受刑人所犯上開案件,經本院以112年 度重訴字第5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年4月,併科罰金5萬元 ;嗣經上訴至臺灣高等法院後,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 上訴字第239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年3月,併科罰金5萬元 確定,並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署)檢察官 以113年度執字第16812號案件執行等情,有112年刑保字第3 8號國庫存款收款書影本、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稽,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嗣受刑人經桃園地檢署檢 察官合法傳喚,並通知具保人偕同受刑人到案執行,受刑人 無正當理由不到案執行,且具保人亦未偕同被告到案執行, 復經拘提被告未果,有桃園地檢署之執行傳票送達證書影本 4份、桃園地檢署檢察官拘票及報告書2份、被告及具保人之 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完整矯正簡表在卷可憑。足見受刑 人已經逃匿,核諸上開規定,應依法沒入具保人為受刑人所 繳納之保證金3萬元暨其實收利息。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 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朱家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璟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5  日

2025-03-14

TYDM-114-聲-748-202503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