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刑事訴訟法第142條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劉國榮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上易 字第1578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劉國榮(下稱被告)因違反空 氣污染防制法等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上易字第1578號判 決無罪確定,為此聲請發還扣案之OPPO手機(門號:000000 0000)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 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42條定有明 文。惟法院審理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雖應由 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然案件如未繫 屬法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 否發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高 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2號裁判意旨可資參照)。又裁判一經 確定,即脫離繫屬,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則上即不得 加以裁判(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3517號判決意旨參照) 。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等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 法院以112年度易字第941號判決無罪,檢察官不服提起上訴 ,復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9日以113年度上易字第1578號 判決無罪確定,有前開判決、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是揆諸上開說明,該案既已確定,即脫離本院繫屬,關於 本件上開扣押物發還事宜,本院即無從辦理,應由執行檢察 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處理。從而,被告聲請發還上開扣案 物,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葉乃瑋                    法 官 錢衍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筱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2025-01-24

TPHM-114-聲-133-2025012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3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雷政宇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238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雷政宇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案件,在被告身上扣得如扣押筆錄所載編號G1至G3物品 ,在被告及前妻當時共同居所扣得編號E1至E5、F1至F6物品 ,該案經判決確定,上開編號G1、G2、E1、E2、E3及F1至F5 物品均未經諭知沒收,爰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又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 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 法第142條第1項、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執行裁判由 為裁判法院之檢察官指揮之,刑事訴訟法第457條第1項前段 定有明文。即確定裁判之執行,以檢察官指揮執行為原則, 如案經判決確定,已移由檢察官執行者,性質上該裁判(包 含案內扣押物之發還),即無由法院執行可言,且依刑事訴 訟法第142條規定意旨,案件既經判決確定,全案卷證已移 由檢察官依法執行,則其扣押物是否有留存必要,自應由執 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倘向法院聲請發還, 即非適法(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2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13年 度訴字第238號判決處有期徒刑4年,並於民國113年11月28 日確定,且函送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執行,有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可憑。是上開案件已判決確定脫離本院繫屬 ,揆諸上開說明,有關發還扣押物事宜,本院即無從辦理, 應另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處理。從而,聲請人 聲請發還扣案物,即非適法,本院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連雅婷                              法 官 陳安信                              法 官 黃園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莊孟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2025-01-24

PCDM-114-聲-334-2025012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073號 聲 請 人 彰佶環保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徐筱筑 被 告 連晉德 廖如茵 選任辯護人 鄭晃奇律師 被 告 連晉億 被 告 德隆環保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梁瑞琪 被 告 陳忠文 鄭哲宇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案件(本院113年度訴 字第442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彰佶環保有限公司(下稱彰佶公司) 因被告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扣案之挖土機(廠牌:KOMA TSU、規格形式:PC380LC-10、序列號碼:KMTPC242A000000 00,下稱系爭挖土機)1部為彰佶公司所有,彰佶公司與被 告連晉德之本案犯罪無關,且本案並未起訴彰佶公司之法定 代理人,系爭挖土機屬非得沒收之物,應無留作證據之必要 ,系爭挖土機價值高昂,目前彰佶公司仍持續按月繳納分期 付款買賣金額,彰佶公司僅有系爭挖土機1部,扣押迄今已 超過半年,對彰佶公司業務進行實有重大影響,依刑事訴訟 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或第2項規定請求准予發還或暫行發還 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   之責,暫行發還;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   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   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   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   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   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   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審理法院   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 年度台抗   字第125 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等因涉犯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案件,經警於民國 (下同)112年11月27日下午2時起至同月28日凌晨1時5分止 在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執行搜索,並扣得廠牌KOMAT SU之挖土機1部等物,有本院搜索票、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 察第七總隊第三大隊第二中隊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 表、扣押物品收據在卷可參(見偵56772卷一第51~63頁), 嗣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56772號、 113年度偵字第7408、15880、15881號提起公訴,現由本院 以113年度訴字第442號審理中,亦有全案卷宗及渠等臺灣高 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佐。雖被告連晉德於本院準備 程序時供陳:挖土機(KOMATSU)1台是我向彰佶環保有限公 司承租的,挖土機是彰佶環保有限公司所有,有作為本案堆 置廢棄物犯行使用等語(見本院卷第339頁),且依卷附機 械租賃約定書所載被告連晉德擔任負責人之德隆環保有限公 司確實向彰佶環保有限公司租用廠牌KOMATSU挖土機1部(型 別:PC360LC-10、序號:KMTPC242A00000000),有前揭機 械租賃約定書可佐(見偵56772卷一第123~129頁),雖與聲 請人聲請發還扣押物狀所載系爭挖土機規格型式不同,但其 餘挖土機廠牌、序號則一致,故前揭扣得廠牌KOMATSU之挖 土機1部應可認定即為聲請人所有之系爭挖土機無訛(嗣聲 請人已於113年8月8日具狀更正系爭挖土機型別為PC360LC-1 0),惟本案尚未終結,且扣案之前揭聲請人所有系爭挖土 機之重型機具係於本案犯罪現場所扣得,而被告連晉德亦供 稱系爭挖土機係供犯罪所用之物,則與本件被告等涉犯罪嫌 自具有高度之關連性,且該案業經本院就被告連晉德判處罪 刑在案,惟被告現已提起上訴,則於上訴期間當仍得繼續扣 押,以待本案進一步調查釐清,且仍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 有其他調查甚至沒收之可能,難謂已無留存、繼續扣押之必 要,為日後審理之需暨保全將來執行之可能,尚難先予裁定 發還。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押物,要難允准,應予駁回 。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高思大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古紘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2025-01-23

TCDM-113-聲-2073-20250123-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THOMAS KUIPER 選任辯護人 黃若婷律師 曾梅齡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妨害秘密案件(本院113年度易字第727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THOMAS KUIPER(下稱聲請人 )所涉本院113年度易字第727號案件業經判決公訴不受理確 定,該案扣案之GoPro攝影機1台亦未經本院宣告沒收,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317條規定,聲請發還扣案之GoPro攝影機1台 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又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 還,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前段分別定有 明文。惟法院審理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雖應 由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然案件如未 繫屬法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是否發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 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2號裁判意旨可資參照)。且裁判一 經確定,即脫離繫屬,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則上即不 得加以裁判(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3517號判決意旨參照 )。 三、經查,聲請人所涉妨害秘密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易字第7 27號判決,並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確定等情,有上開案件 判決、本院刑事書記官辦案進行簿各1份在卷可稽,是揆諸 前揭說明,上開案件既已判決確定,即脫離本院繫屬,有關 聲請人在上開案件確定後聲請發還扣押物事宜,本院即無從 辦理,應另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處理。從而, 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案物,即非適法,本院無從准許,應予駁 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林琬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可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2025-01-23

SLDM-114-聲-19-20250123-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6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洪宜君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上列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65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現金新臺幣捌萬玖仟捌佰元准予發還洪宜君。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洪宜君(下稱聲請人)所有新 臺幣8萬9,800元遭扣押在案,此並非同案被告陳暉達所有, 亦非所涉販毒之犯罪所得,因聲請人生活窘迫亟需上開款項 支應日常生活開支,爰聲請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之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發 還之;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 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 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 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或保全追徵之物,且 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於案件判決確定前依上開規定 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而扣押 物不以得沒收或保全追徵之物為限,並包括可為證據之物。 且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以外之第三人之物,亦得扣押之。再 是否屬於可為證據、應沒收、得沒收或保全追徵之物,以及 扣押物有無留存繼續扣押之必要,均屬事實審法院依據案件 進行情形得自由裁量、判斷之職權(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 字第1070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扣案之上開現金,檢察官並未以之作為聲請人為本案 販毒犯行之證據,亦未聲請沒收,卷內復無證據證明該款項 與聲請人本案犯行有關,足認非得沒收之物又無繼續扣押之 必要,是聲請人聲請發還上開現金,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明慧                    法 官 蔡培彥                                     法 官 林育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林秀敏

2025-01-23

KSDM-113-訴-565-20250123-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王俊凱 上列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上訴字第664 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664號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所扣押如 附表所示之物(即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4427號、 第26595號起訴書附表二編號23),應發還被告王俊凱。   理 由 一、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即被告王俊凱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高 雄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扣押如附表所示之物,有扣押 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參(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 察大隊高市警刑大偵18字第11271986400號案卷第145頁至第 155頁[第153頁]),未經原審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訴 字第761號判決及本院宣告沒收,參以上開扣押物非違禁物 ,復與本案犯罪無關,茲因聲請人於民國114年1月7日具狀 聲請發還,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中和                    法 官 林柏壽                    法 官 陳松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楊馥華 【附表】 物品 數量 扣押物品目錄表 所有人/持有人/保管人欄 簽署者 起訴書附表二 備註 手機 1支 王俊凱 編號23 門號:0000000000 IMEI:000000000000000

2025-01-23

KSHM-114-聲-31-20250123-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40號 聲 請 人 江旻峰 被 告 王靖儀 林聖理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加重詐欺等案件(113年度訴字第633號),聲 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訴字第633號加重詐欺等案件,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 ,准予發還江旻峰。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江旻峰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 用小客車(下稱本案車輛),因被告林聖理使用而經扣案, 然被告林聖理業已明確供稱本案車輛為聲請人所有,而無扣 押之必要,聲請准予發還扣押物於聲請人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 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7年 度台抗字第766號裁定意旨參照)。故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 必要,案件所繫屬之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 度、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  ㈠被告林聖理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1223號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3年度 訴字第633號審理中,尚未確定。而本件聲請發還的扣案物 即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係警方於113年11月12 日下午2時57分許,在苗栗縣○○鎮○○里000號(白沙屯火車站 )前執行搜索所扣得,此有苗栗縣警察局通霄分局搜索扣押 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佐(見偵卷第89頁至第95頁) 。又聲請人為被告林聖理之友人,而本案車輛為聲請人所有 ,僅借與被告林聖理作為白牌司機使用,且被告林聖理於本 案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等(下稱加重詐欺等)犯行經查 獲前,未曾告知聲請人其使用之目的等情,業據被告林聖理 於警詢、本院審理中供稱明確(見偵卷第49頁至第50頁;本 院訴字卷第82頁)。核與聲請人主張本案車輛屬聲請人所有 等情相符,並有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見本院聲字卷第11頁) 附卷可佐,堪認扣案之本案車輛為聲請人所有,而非被告所 有,亦核無刑法第38條第3項「無正當理由提供」而得為第 三人沒收之情形。  ㈡又本案車輛固遭被告林聖理使用而涉犯加重詐欺等罪嫌,然 本院審酌本案車輛並非違禁物,且被告林聖理就其駕駛本案 車輛在旁監看車手交易,而涉犯加重詐欺等犯罪事實,於警 詢、偵查、本院審理中均坦承不諱(見偵卷第47頁至第54頁 、第227頁至第231頁;本院訴字卷第22頁、第82頁),卷內 復有其他證據可資證明被告林聖理相關加重詐欺等犯行,扣 案之本案車輛發還後並無礙日後訴訟之審理,長期扣押恐反 有害聲請人使用,甚且可能造成該扣押車輛之損壞,經權衡 實施強制處分之目的及個人權益保障之關係,認本案車輛已 無繼續留存之必要,以發還聲請人較符合比例原則,是本件 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規定,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卉聆                   法 官 陳雅菡                   法 官 許家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陳睿亭 附表 扣押物品內容 數量 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含鑰匙1把) 1輛

2025-01-23

MLDM-113-聲-1040-20250123-1

原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強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1年度原訴字第17號 聲 請 人 即 被害人 廖駿崴 (年籍詳卷) 被 告 吳明杰 選任辯護人 陳欽煌律師 被 告 潘笠偉 義務辯護人 張正忠律師 被 告 陳鈺婷 義務辯護人 陳依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強盜案件(111年度原訴字第17號)聲請發還 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行動電話(廠牌:APPLE、無SIM卡。序號:000000000000 000)壹支,應發還予廖駿崴。   理 由 一、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按扣 押之贓物,依上開規定應發還被害人者,應不待其請求即行 發還,亦為同法第318條第1項所明定。 二、經查,被告吳明杰、潘笠偉、陳鈺婷因犯強盜案件,為警於 民國110年8月31日所查扣之行動電話(廠牌:APPLE、無SIM 卡。序號:000000000000000)壹支(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 10年度偵字第18545號卷第69-73頁。本院111年度原訴字第1 7號卷第99頁扣押物品清單編號8),係被害人廖駿崴因本案 遭取走之財物,業據潘笠偉於警詢時陳稱:扣案之Iphone手 機1支(IMEI:000000000000000),是吳明杰放我這的,是 廖駿崴所有等語明確(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1 8545號卷第24頁),亦與證人即被害人廖駿崴於本院之證述 相符(本院111年度原訴字第17號卷第941頁、第971頁), 並有高雄市政府警察局苓雅分局扣押物品目錄表1份、扣案 物照片在卷可參(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18545 號卷第69-73頁、第277頁)。是上開扣案物品既屬贓物,且 無第三人主張權利,亦無留存之必要,揆諸前揭規定,本件 聲請人聲請發還,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建榮                             法  官 謝昀哲                             法  官 林家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蕭竣升

2025-01-23

KSDM-111-原訴-17-20250123-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7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董文慧 (年籍詳卷) 被 告 洪銘謙 上列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513號詐欺等案件,聲請發還 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513號被告洪銘謙被訴 詐欺案件,經扣押如附表所示帳戶之餘額在案。但該扣押物 屬聲請人董文慧所有,根據起訴書第7頁,查扣部分金額( 新臺幣【下同】39萬7,000元)為聲請人之財物。為此依刑 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聲請准予發還聲請人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 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 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及2項分別 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被告因涉詐欺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 度偵字第32053號提起公訴,現正由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15 13號審理在案。該案偵查中,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4日 以113年度聲扣字第100號裁定扣押被告如附表所示之財產, 並經台中商業銀行及聯邦商業銀行予以扣押等情,業經核閱 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513號、113年度聲扣字第100號案卷全 卷無訛。  ㈡聲請人指訴遭詐騙而於113年4月19日上午9時許轉匯至案外人 吳惠琴名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戶( 下稱吳惠琴合作金庫銀行帳戶)之39萬7,000元,嗣經層轉 ,雖於同日上午9時15分許經轉匯至附表編號2所示帳戶,然 被告於同日下午2時35分許業已提領該部分款項,此有監視 器錄影畫面截圖、取款憑條、吳惠琴合作金庫銀行帳戶、案 外人洪春惠名下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號帳戶 及附表編號2所示帳戶之交易明細可稽(見本院113聲扣100 卷第41至44、67至73、95至97頁),足見附表編號2所示帳 戶之餘額並非聲請人轉匯之上開款項;又卷內並無證據足證 聲請人有何遭詐騙而轉匯其他款項至附表編號1所示帳戶之 情事,亦無法認為該帳戶餘額為聲請人所轉匯。  ㈢綜上所述,聲請人並非附表編號1或2所示帳戶餘額之被害人 或所有人,其本件聲請發還扣押物,於法未合,尚難准許, 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蘇宏杰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勝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附表: 編號 扣押之帳戶及其餘額 1 台中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戶名:大雙禧商行洪銘謙);255萬4,255元 2 聯邦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戶名:大雙禧商行洪銘謙);14萬5,195元

2025-01-23

TPDM-114-聲-27-20250123-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405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曾鈺維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3812號、第7615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物品應發還曾鈺維。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扣案如附表所示物品係被告所有,被害人亦 陳明非其等所有,無扣押必要,爰聲請發還前揭物品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定有 明文。經查,觀諸起訴書證據清單,如附表所示物品並非檢 察官提出作為起訴案件之證據,又本案經本院審結後,亦認 無積極證據足認該物品與被告本案犯行有關,另經本院函詢 檢察官對於被告聲請發還如附表所示扣案物之意見,檢察官 函覆稱:被告聲請發還扣案手機於法有據等語,有臺灣新竹 地方檢察署民國114年1月20日函文1份附卷可參,因認被告 遭扣押如附表所示之物,與本案(113年度訴字第405號)被 告遭起訴犯行無涉,亦非屬違禁物品,尚無留存之必要,應 予發還。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王靜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林曉郁 附 表: 編號 扣押物品 保管字號或扣押物品目錄表出處 1 IPHONE 11手機1支(不含SIM卡) 113年度院保字第659號

2025-01-22

SCDM-113-訴-405-20250122-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