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法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21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徐貽鋕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電信法等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
年6月17日113年度簡字第1270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聲請簡易
判決處刑案號:113年度調院偵字第597號),提起上訴,本院管
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附表編號一關於刑之部分撤銷。
前開撤銷部分,處罰金新臺幣捌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其餘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定有明文,而前揭規定為簡易判決之
上訴程序所準用,此觀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規定自
明。查上訴人即被告徐貽鋕(下稱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
陳稱:我承認犯罪,我認為原審量刑過重,希望法院從輕量
刑等語(本院113年度簡上字第212號卷[下稱本院卷]第94至
95頁),足認被告已明示僅就原審判決刑之部分提起上訴,
是揆諸首揭規定,本案審理範圍僅限於原審判決之量刑部分
,不及於原審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所犯法條及沒收部分
,合先敘明。
二、被告所為本案犯罪事實及所犯法條部分,既非屬本案審理範
圍,則就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及所犯法條部分,均引用原審
判決書之記載作為本案判決之基礎(如附件)。
三、被告上訴意旨略以:我將本案所侵占之行動電話出售後僅獲
得新臺幣(下同)數百元之款項,我覺得原審判決量刑過重
等語。
四、駁回上訴部分
㈠、按刑之量定,屬為裁判之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
其量刑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
列情狀,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顯然失當或違反公平
、比例及罪刑相當原則者,亦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
情形,自不得指為違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4515號
判決意旨參照)。
㈡、原審判決就被告想像競合所犯之盜用他人電信設備通信犯行
,審酌被告為圖一己之私利,盜用電信設備通信,詐得不法
利益,欠缺對他人財產之尊重,所為實有不該,並考量被告
犯後對其犯行坦承不諱之犯後態度,併參酌其犯罪之動機、
目的、手段、數次消費詐得不法利益之數額、其智識程度、
家庭經濟狀況及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有期徒刑3月,如易
科罰金,以1,000元折算1日,經核其所量處之刑度並未逾越
法定刑度,亦無過重或失輕之情形。且被告與告訴人林雅琦
於原審判決前並未達成調解,告訴人嗣於本院審理中復表明
其已無與被告商談調解之意願,此有本院民事庭調解紀錄表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270號卷第89至90頁)、本院公務電
話紀錄(本院卷第111頁)在卷可稽,是於原審判決後,被
告仍未實際填補告訴人所受之損害。
㈢、被告上訴意旨雖稱:我將本案所侵占之行動電話出售後僅獲
得數百元之款項,我覺得原審判決量刑過重等語。然查,關
於被告將本案所侵占之行動電話出售後,其所得價款究竟為
何,卷內並無任何證據可佐,是能否遽認被告前揭所稱為實
在而堪以採信,顯有疑義,況盜用他人電信設備通信罪之法
定本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50萬元以下罰金,而有
期徒刑為2月以上15年以下,刑法第33條第3款前段亦有明定
,是原審判決就被告此部分犯行量處有期徒刑3月,已與本
罪之最低法定本刑甚為接近,而屬從輕量刑,故縱認被告上
揭所稱屬實,並將此情形納為量刑審酌事由,原審判決所量
處之刑度仍稱妥適,並無顯然失當之情形。
㈣、從而,本院認原審判決此部分量刑應屬允洽,自應予以維持
。被告以原審判決此部分量刑過重為由提起上訴,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撤銷改判部分(含量刑說明)
㈠、原審就被告所犯侵占離本人持有物犯行,審酌被告不思循正當途徑賺取財物,竟因一時貪念,侵占他人物品,欠缺對他人財產之尊重,所為實有不該,並考量被告犯後對其犯行坦承不諱之犯後態度,併參酌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侵占物品價值、其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及素行等一切情狀,判處「罰金捌仟元」,固非無見。然按民國94年1月7日刑法修正施行後,刑法分則編所定罰金之貨幣單位為新臺幣,刑法施行法第1之1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原審判決就被告所犯侵占離本人持有物犯行判處罰金刑時,判決主文欄僅諭知「處罰金捌仟元」,未載明所處罰金刑之幣別,自有違誤。原審判決於量刑時雖已充分審酌刑法第57條所列之各項量刑因素,所處刑度亦無不當,故被告上訴執前詞認原審判決此部分量刑過重,為無理由,業如前述,惟原審判決既有上開可議之處,自屬無可維持,應由本院將此部分予以撤銷改判。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正途獲取財物,竟擅自侵占離告訴人持有之財物,侵害他人財產法益,所為實有不該,並考量被告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復衡酌被告本案所侵占財物之價值,兼衡被告迄今未與告訴人達成調解等情,此有本院民事庭調解紀錄表、本院公務電話紀錄附卷可參,併參以被告前曾因偽造貨幣、偽造文書、賭博、傷害、竊盜、侵占、詐欺、妨害兵役治罪條例、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及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法院判決有罪確定之素行,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本院卷第123至171頁),暨被告於本院審理中自述高中肄業之智識程度,入監執行前為便當外送員、月收入約2萬元、須扶養母親及胞姊之家庭經濟情況(本院卷第119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刑,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73條,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謝奇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周慶華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張谷瑛
法 官 黃柏家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蘇瑩琪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10條
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
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
行使第二百一十條至第二百一十五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
書或登載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中華民國刑法第220條
在紙上或物品上之文字、符號、圖畫、照像,依習慣或特約,足
以為表示其用意之證明者,關於本章及本章以外各罪,以文書論
。
錄音、錄影或電磁紀錄,藉機器或電腦之處理所顯示之聲音、影
像或符號,足以為表示其用意之證明者,亦同。
中華民國刑法第337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
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
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電信法第56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以有線、無線或其他電磁方式
,盜接或盜用他人電信設備通信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
科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供自己或第三人盜接或盜用他人電信設備通信,而製造、變
造或輸入電信器材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
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意圖供第三人盜接或盜用他人電信設備
通信,而販賣、轉讓、出租或出借電信器材者,亦同。
意圖供自己或第三人犯罪之用而持有前項之電信器材者,處三年
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270號刑事簡易判決(本院卷第19至2
8頁)
TPDM-113-簡上-212-2024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