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扣押物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號 聲 請 人 陳永盛 被 告 施文香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905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准予發還陳永盛。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陳永盛(下稱聲請人)遭扣押如附表 所示之物,經法院審理後未宣告沒收該等物品,自無留存上 開扣押物之必要,爰聲請發還上開扣押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 訟法第317條前段、第1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因詐欺等案件,為警扣得如附表所示之物,有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及 原審法院111年度院總管字第1124號扣押物品清單等在卷可 稽。聲請人所涉詐欺等案件,業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以110年度偵字第9884號、109年度偵字第20496號、109年 度偵字第20497號為緩起訴處分,有上開緩起訴處分書在卷 供參。又本案經原審判決時,並未諭知沒收如附表所示之物 ,有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682號判決附卷可憑。 上開扣案物既未經原審諭知沒收,且非違禁物,應無留存作 為證據之必要。又除聲請人外,並無第三人就上開扣押物主 張權利。是以,聲請人聲請發還如附表所示之物,經核於法 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李東柏                    法 官 鍾佩真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所有人 備註(卷證出處) 1 行動電話門號0000000000號 1台 陳永盛 原審法院111年度院總管字第1124號扣押物品清單(原審111年度審訴字第672號卷第155頁) 2 電腦主機 2台 同上 同上 3 監視器螢幕 2台 同上 同上 4 監錄系統主機 1台 同上 同上 5 鴻安中醫診所病歷表 20張 同上 原審法院111年度院總管字第1124號扣押物品清單(原審111年度審訴字第672號卷第157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洪孟鈺

2025-02-24

KSHM-114-聲-16-20250224-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8號 聲 請 人 鄭姿婷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吳沅學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案件(113年度訴 字第286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吳沅學、聲請人鄭姿婷曾經臺 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扣押所有扣押聲所有之ACER電腦、行動硬 碟、iPhone手機、vivo手機等物,因該案已確定,並未諭知 沒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317條規定聲請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 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 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刑事訴 訟法第142條規定意旨,案件既經判決確定,全案卷證已移 由檢察官依法執行,則其扣押物是否有留存必要,自應由執 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 字第12號裁判意旨參照)。再裁判一經確定,即脫離繫屬, 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則上即不得加以裁判(最高法院 95年度台上字第3517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因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案件,經本院 於民國114年1月7日以113年度訴字第28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 刑6月,於同年2月19日確定、同年2月20日送執行等情,有 本院書記官辦案進行簿可參,且全案卷證已移由檢察官執行 ,即脫離法院繫屬。依上開說明,扣案之ACER電腦、行動硬 碟、iPhone手機、vivo手機等物,是否有留存或發還之必要 ,本院已無從辦理,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處 理。是本件聲請發還扣押物,即非適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羅貞元                              法 官 洪振峰                                        法 官 郭世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呂 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4

MLDM-114-聲-78-2025022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205號 聲請人 即 選任辯護人 許博森律師 陳羿蓁律師 被 告 呂紹宇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113年度 金訴字第1656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編號4至5所示之物,准予發還呂紹宇。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所載(如附件)。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有明文。而所謂扣押物無 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 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 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沒 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件 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25 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呂紹宇因涉嫌違反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即 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656號,經警方於民國113年9月27日 ,在桃園市○○區○○街00巷00號執行搜索並查扣如附表所示之 物,此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口分局搜索筆錄、扣押筆錄、 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參。上開案件業經本院言詞辯論終結 ,本院審酌附表編號4至5所示之物,非屬違禁物,亦非供本 案犯罪之用或有作為證據使用之必要性,且未經本院上開判 決宣告沒收,認無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依前揭規定及說明 ,此部分聲請為有理由,應予發還被告。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十七庭審判長法 官 吳軍良                   法 官 林欣儒                   法 官 林莆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數量 備註 1 iPhone手機1支 IMEI碼:000000000000000 2 點鈔機1臺 3 代購數位資產契約書16份(其中15份為空白) 4 Lexus汽車1輛 5 耳機1副

2025-02-24

TYDM-113-聲-4205-20250224-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47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怡萍 選任辯護人 黃敦彥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124 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附表所示之物准予發還黃怡萍。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扣案附表所示行動電話並非聲請人即被告黃 怡萍(下稱被告)為本案犯行之物,該扣案物有被告家人及 工作之聯繫方式,懇請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 三、經查 (一)被告於民國113年10月15日經警當場扣押附表所示之物, 有彰化縣警察局田中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 、扣押物品收據、扣案物照片可稽。 (二)經本院函詢檢察官對發還扣押物有何意見,回函表示無意 見等語(聲字卷第7頁),且本案已審理終結,復經本院於 審理時當庭詢問對於被告聲請發還附表所示扣案物之意見 ,檢察官表示目前沒有發現該行動電話與本案有關或有用 於本案犯罪,如認為被告沒有用扣押之行動電話為本案聯 繫,對於發還予被告沒有意見等語(本院卷第192至193頁) ,被告及辯護人則均表示無意見等語。是扣案之行動電話 既為被告所有,且無證據證明係供被告犯本案犯罪所用或 所得之物,又非違禁物,聲請人聲請發還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吳芙如                   法 官 黃英豪                   法 官 高郁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林佩萱 附表 編號 物品 1 IPHONE 13 Pro MAX手機1支(IMEI號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含SIM卡1張,門號:0000-000000)

2025-02-21

CHDM-113-聲-1476-20250221-1

單聲沒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扣押物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1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治愷 上列被告因違反商標法案件(112年度調偵字第181號),聲請人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字第7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林治愷因違反商標法案件,經臺灣花蓮 地方檢察署(下稱花蓮地檢署)檢察官以112年度調偵字第1 81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嗣於民國114年1月22日緩起訴期滿 未經撤銷。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經鑑定結果,均係侵害商 標權之物品,屬專科沒收之物,爰依刑法第40條第2項、商 標法第98條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40條第2項 定有明文。侵害商標權、證明標章權或團體商標權之物品或 文書,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復為商標法第98 條所明定。就侵害商標權之物品,為刑法絕對義務沒收之物 ,屬刑法第40條第2項所規定專科沒收之物,檢察官自得依 法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商標法案件,經花蓮地檢署檢察官以112 年度調偵字第181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有該緩起訴處分書 、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經鑑定 結果,均係侵害商標權之仿冒物品,有各該鑑定報告書在卷 可憑(警卷第45至97頁),足認如附表所示扣案物確屬侵害 商標權之物品,為專科沒收之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 ,應予宣告沒收。揆諸前揭規定,聲請人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邱正裕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鄧凱元

2025-02-21

HLDM-114-單聲沒-1-20250221-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6號 被 告 朱金鴻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竊盜案件(113年度易字第1344號),聲請 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朱金鴻(下稱聲請人)遭扣案 之新臺幣(下同)4,400元,非不法所得,爰聲請發還等語 。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條分別定有明 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 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 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 必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 由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 1年度台抗字第125號裁定要旨參照)。是以扣押物有無繼續 扣押之必要,審理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度 、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聲請人所聲請發還之現金4,400元,雖未經本院113年 度易字第1344號判決宣告沒收,然聲請人不服該判決提起上 訴,案件將繫屬於臺灣高等法院,此有上訴狀在卷可稽,考 量本案尚未確定,則聲請人所指之扣案物,尚有隨訴訟程序 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之可能,難謂已無留存之必要,為日後 審理之需要,自有繼續扣押之必要,尚難先予裁定發還,應 俟本案確定後,由執行檢察官依法處理為宜,是本案聲請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江永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彭富榮

2025-02-21

SCDM-114-聲-86-20250221-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2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吳麗娟 指定辯護人 義務辯護人蒲純微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 年度 上訴字第1322 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上訴字第一三二二號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扣案之藍色IPHONE手機壹支及現金新臺幣壹萬參仟貳佰元,准予 發還吳麗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吳麗娟(下稱聲請人)因違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遭查扣之藍色IPHONE手機1支(下稱 系爭手機)及現金新臺幣(下同)13,200元(下稱系爭現金 ,聲請人原經警查扣19,200元,惟其中6,000元業經臺灣臺 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75號判決【下稱原判決】宣告沒 收),係聲請人所有之物,而因原判決並未就系爭手機及系 爭現金宣告沒收,且聲請人就原判決關於沒收部分不爭執, 爰依法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   ,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 三、查聲請人因本案經警查扣其所有之系爭手機及系爭現金等物 ,有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五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 錄表、扣押物品收據、扣押物品清單及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贓證物款收據各1 份在卷可考(見113年度偵字第2837號卷 第47至57頁;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75號卷第25 5至258頁)。又聲請人因本案業經原判決判處如原判決附表 二編號1至3罪刑欄所示之刑及沒收,至聲請人經查扣之系爭 手機及系爭現金,原判決未認與本案聲請人所涉犯行有關, 而均未宣告沒收。本案經聲請人就原判決量刑部分提起一部 上訴,就原判決諭知關於其沒收部分並不爭執,且檢察官就 本案則未提起上訴。本院審核扣案之系爭手機及系爭現金並 非證明本案犯罪事實之證據,亦非違禁物、預備或供犯本案 所用或因本案犯罪所得之物,即與本案並無關聯性,揆諸上 開說明,本院認系爭手機及系爭現金無留存之必要。是聲請 人聲請將系爭手機及系爭現金予以發還,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郭玫利                    法 官 曾子珍                    法 官 王美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文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21

TNHM-113-聲-1021-20250221-1

審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審聲字第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蕭偉業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本院114年度審簡字第27號詐欺案件,聲請 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3、5至9所示之物,准予發還蕭偉業。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蕭偉業(下稱聲請人)因詐欺案件,業經本院於114年1月17日以114年度審簡字第27號案件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4月,緩刑2年,惟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3、5至9所示之物,為聲請人所有,且未經上開判決宣告沒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規定,聲請發還上開扣案物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又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 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 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 必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事 實審法院自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 審酌裁量(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580號、103年度台抗 字第673號裁定意旨可供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詐欺案件,業經本院於114年1月17日以114年度審簡字第27號刑事簡易判決判刑在案(尚未確定),有上開刑事判決存卷可按。  ㈡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3、5至9所示之物,為聲請人所有,業經聲請人於警詢中供述在卷(見偵字第14423號影卷一第199頁至200頁),此有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搜索票、自願受搜索同意書、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及扣押物翻拍照片附卷為憑(見偵字第14423號影卷一第239至256頁)。本院審酌上開扣案物並非證明本案犯罪事實之證據,亦非違禁物、預備或供犯本案所用或因本案犯罪所得之物,且上揭判決未為沒收之諭知,按上說明,應無留存之必要,是聲請人聲請發還如附表編號1至3、5至9所示之物,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法 官 葉詩佳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琛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附表: 編號 扣押物品名稱 所有人/持有人/保管人 1 蘋果廠牌、iPhone 15 Pro型號、藍色、門號0000000000行動電話1支(imei:000000000000000) 蕭偉業 2 ⑴虹泰國際開發有限公司公司章2個 ⑵林範軒私章3個 ⑶虹泰國際開發有限公司統一發票章1個 ⑷虹泰國際開發有限公司統一發票購票證1張 ⑸虹泰公司華南銀行存摺1本 ⑹虹泰公司登記資料1份 同上 3 ⑴金運花園專案使用憑證38張(持有人:傅益泰、坐落:新北市○○區○○○○段○○○段○地號:0000-0000) ⑵簽收單1紙(乙方:傅益泰) 4 ⑴借款契約(借據)1張(乙方〈借用人〉:林碧珍) ⑵本票(發票人林碧珍,本票編號:246303) 同上 5 金福安事業開發公司統一發票及存款憑條1份(品名:骨罐) 同上 6 買賣協議書1紙(乙方:傅揚迪) 7 土地所有權狀1紙 8 永生開發事業公司統一發票2紙 9 福安資產管理股份公司統一發票1紙

2025-02-21

TPDM-114-審聲-9-20250221-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86號 聲 請 人 莊旺翰 選任辯護人 吳俁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14 81號、113年度偵字第13614號、113年度偵字第14980號、113年 度偵字第15525號、113年度偵字第16294號、113年度偵字第1651 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莊旺翰(下稱被告)因本院11 3年度金訴字第78號詐欺等案件(下稱本案),前遭扣押如 附表所示之物,然該等扣押物均與本案起訴之犯罪事實無關 ,爰聲請發還該等扣案物予被告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中 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及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無 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 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 得不予發還。另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沒 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件 具體發展、事實調查結果,予以審酌。故扣押物在案件未確 定,而扣押物仍有留存必要時,事實審法院得本於職權依審 判之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予以妥適裁量而得繼續扣押, 俾供上訴審審判之用,以利訴訟之進行(最高法院109年度 台抗字第66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前因本案為警於附表所示時、地,扣得如附表所 示之物等情,有附表所示之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 可佐。被告雖聲請發還上開扣案物,惟本案目前僅就被告部 分進行一次準備程序,尚未結案,則附表所示之扣案物是否 與本案待證事實全然無涉、是否屬於犯罪證據或得沒收之物 ,仍有不明,尚不能排除與本案具有關聯性。為確保日後審 理需要及保全將來執行,本院認於本案判決確定前,仍有繼 續扣押留存之必要,尚難逕予裁定發還。被告聲請發還上開 扣案物,不能准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新益                 法 官 許家菱                 法 官 張立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喜苓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備註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左營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1份(受執行人:莊旺翰,執行處所:新北市○○區○○路○段00號)(警三卷第27-31頁) 1 IPHONE 15PRO 1台 2 IPHONE 12mini 1台 3 新台幣16萬8900元 4 新台幣180萬 5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網路外匯約定轉帳匯款申請書1張

2025-02-21

CTDM-114-聲-186-20250221-1

審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審聲字第10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建彰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4年度 審簡字第202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准予發還陳建彰。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陳建彰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案件(114年度審簡字第202號),聲請發還扣押之手機1支 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 分別定有明文。所謂「無留存之必要」,係指扣押物作為證 據之必要性不足或是扣押物無毀損滅失之虞或認為扣押物不 能證明與行為人之犯罪行為有關者而言。是以,扣押物如非 得沒收之物,又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原則上受理訴訟繫屬 之法院即應依聲請裁定發還,或依同法第142條第2項之規定 ,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命其負保管之責,暫 行發還,然倘仍有留存為證據或其他必要情形,仍得繼續扣 押之。而此扣押必要性有無問題,乃審理法院依案件調查結 果審酌,屬法院裁量之權限。從而,扣押物若非得沒收之物 ,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即無留存之必要,受理訴訟繫屬 之法院應依職權或依聲請裁定發還。 三、經查,扣案如附表所示之行動電話,起訴意旨並未作為本案 證據,亦未聲請沒收,復無證據可認上開之物係供本案犯罪 所用或犯罪預備之物、或為因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又非違 禁物,且無其他第三人對扣案物品主張權利,堪認上開扣押 物已無留存之必要。是經本院審酌全案事證,認前開扣押物 ,非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上開扣 押物,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十庭 法 官 謝欣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傳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附表 物品名稱及數量 備註 行動電話一支 扣押物品目錄表編號3

2025-02-20

TPDM-114-審聲-10-202502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