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有逃亡之虞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1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徐鈺津 選任辯護人 陳柏愷律師 上列被告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徐鈺津自民國一一四年三月十六日起延長羈押貳月,並禁止接見 、通信。   理 由 一、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左列情形之 一,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 一、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二、有事實足認為 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三、所 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 ;又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 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 得逾2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 ,第一審、第二審以3次為限,第三審以1次為限,刑事訴訟 法第101條第1項、第108條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案被告徐鈺津因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前段之主 持、指揮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2項、第1項第2款 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有事實足認有勾串共犯之 虞,具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所定羈押原因而有羈 押必要,分別於民國113年8月16日、同年11月16日、114年1 月16日執行羈押及延長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在案。   三、茲本院以被告延長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訊問被告後,認前   項羈押原因依然存在,復審酌被告所涉犯罪事實對社會侵犯   之危害性及國家刑罰權遂行之公益考量,與被告之人身自由   之私益兩相利益衡量後,為維護社會安全秩序及人民生命安   全之保障,及為保全將來之刑事執行能順利進行,本院認前   述羈押原因仍然存在,且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應自114年3 月16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 法 官 鄧希賢                    法 官 陳貽明                    法 官 陳本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李如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NDM-113-訴-516-20250312-3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銀行法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483號 抗 告 人 林志桀 林貞義 上列抗告人等因違反銀行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 華民國114年1月6日延長限制出境、出海之裁定(111年度金上訴 字第1175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所定限制出境、出海,係為保全被告 到案,避免其逃匿國外,致妨礙國家刑罰權行使之強制處分 ,同屬對於基本權之干預,且為羈押之替代手段,固仍應具 備與執行羈押相同之法定理由。然既僅在保全刑事偵查、審 判、執行之順利進行,非為確定被告本案是否應為有罪認定 及科處刑罰,且因尚不影響被告在國內之日常工作及生活, 干預人身自由之強度顯較羈押處分為低。從而關於其有無必 要性之審酌標準,自得相應放寬,於判斷有無法定之相當理 由,僅須依自由證明,使法院相信「很有可能如此」之程度 即可,毋須如同本案判決應採嚴格證明法則,將所有犯罪事 實證明至無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又審判中有無此等事由與 實施之必要性,屬事實審法院得依個案情節,衡酌訴訟進行 程度、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等情而為合義務性裁 量。倘其限制出境、出海之裁定,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或 有裁量權濫用之情形者,即難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 二、本件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林志桀、林貞義(以下或稱抗 告人2人)因涉犯違反銀行法案件,前經原審裁定自民國113 年5月23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嗣原審撤銷第一審之判決 ,依序改判處林志桀、林貞義有期徒刑9年10月、6年8月, 抗告人2人已提起第三審上訴。前揭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將 於114年1月22日(原裁定誤載為114年11月22日)屆滿,經 聽取抗告人2人及辯護人之意見,審核相關卷證,認抗告人2 人涉犯違反銀行法等罪,犯罪嫌疑重大,復經原審判處上開 重刑,參以林志桀自第一審判決後之111年3月9日起至113年 5月23日止有多次出境紀錄,僅有65日在國內,林貞義亦曾 於112年8月1日出境,於同年8月10日入境。雖林志桀僅未於 113年2月29日之審判期日到庭,其與林貞義於其餘各該準備 或審判程序均按時到庭,然林志桀在國外既有固定住所,有 足夠經濟能力在國外長期居住,林貞義與林志桀為父子,本 案確有相當理由足認抗告人2人因畏於面對刑事責任,存有 高度逃亡之可能性。為確保日後之審判及執行,經衡酌國家 審判權及刑罰執行權遂行之公益考量、維護社會秩序及公共 利益、抗告人2人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程度,且考量 其等所涉及犯罪行為、情節、罪名、被害人眾多、犯罪所得 甚鉅等,抗告人2人一旦出境,有可能長期滯留海外等情節 ,就目的與手段依比例原則衡量結果,認仍有對抗告人2人 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自114年1月23日起延長 限制出境、出海8月等語。 三、抗告意旨略以:㈠林貞義始終無不到庭情事,林志桀僅因在 越南遭人毆打而檢附證明請假未到庭一次。原裁定僅以林貞 義之子林志桀曾於國外居住,未曾調查林貞義之配偶、孫子 女等家屬均於國內穩定居住、是否持有外國護照或擁有海外 資金等,即將尚未判決確定之刑度與逃亡之虞劃上等號,認 定「判刑必逃」,實有違誤。㈡林志桀未曾迴避刑事責任, 盡力與眾多被害人達成和解,被害人均聲明不追究刑責。原 裁定卻以林志桀遭原審判決相當之刑,及其行為情節、罪名 、被害人眾多,以所謂「基本人性」作為其有逃亡高度可能 ,而予限制出境、出海之理由,形同未審先斷,顯然違反憲 法無罪推定原則,扭曲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 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之要件及立法目的,應予撤銷 ,始為適法等語。   四、惟查:  ㈠原裁定參酌卷內訴訟資料,以抗告人2人各經原審宣告前述之 刑,刑期非輕,犯罪嫌疑重大,其等已提起第三審上訴(現 由本院審理中),審酌抗告人2人原則上雖均有到庭,惟林 志桀有頻繁多次出境,長期停留國外紀錄,林貞義與林志桀 係父子關係,若未對其等限制出境、出海,客觀上有相當理 由足認抗告人2人有逃亡以逃避日後審判、執行之可能,認 有延長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已就其得心證之理由詳為論 述。所為論斷,並無違反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所為裁量亦 無逾越比例原則或有何恣意之情形,此乃原審法院強制處分 裁量權之適法行使,尚無不合,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 而所謂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係指依照具體個案之情 況,可合理推測被告有意逃避刑事追訴、執行者,與被告事 實上已經或曾經逃亡者有別,抗告人2人係經原裁定認定有 逃亡之虞,抗告意旨所執抗告人2人於原審審理期間均遵期 到庭而無逃避行為,且積極面對被害人處理和解賠償事宜, 並無逃亡之主觀意念等節,仍不足以推認其等於將來尚待審 理及執行之過程,絕無逃亡之疑慮。  ㈡原裁定已說明斟酌本件強制處分對抗告人2人居住及遷徙自由 之影響程度,為防止其等逃亡所採取之限制出境、出海手段 ,尚未逾越必要之程度等旨。顯已就所欲達成之目的與所採 取之手段,依比例原則予以權衡,因認應以限制出境、出海 為替代羈押而足以有效防止逃亡之處分手段。尚無抗告意旨 所指違背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要件及立法目的 之情形。又羈押及其餘替代羈押的強制處分之目的,在於防 止被告逃亡及保全證據,以完成訴訟並保全刑事程序,與該 被訴案件有罪與否,應嚴格遵守無罪推定原則之實體論斷, 當屬有別。倘所採取者係為達成上開目的所適合及必要之手 段,且其手段對於被告所造成的基本權干預,與犯罪情節之 輕重及預期科處之刑罰,並非不合比例,而與狹義之比例原 則無違者,自難謂與無罪推定原則之精神有何扞格。抗告意 旨以抗告人2人雖經原審判處罪刑,惟尚未判決確定,不應 違反無罪推定原則,對其等為本件不利之認定與處分等情, 指摘原裁定不當,亦不可採。     五、綜上所述,本件抗告意旨係就原審所為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 ,徒憑己意指為違法,或對原裁定已說明、指駁明確之事項 ,再予爭執,所述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英勇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林怡秀 法 官 陳如玲                  法 官 林庚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怡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2

TPSM-114-台抗-483-20250312-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訴字第95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柏宏 選任辯護人 吳俁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依職權裁 定如下:   主 文 陳柏宏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二十日起,延長羈押二月。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 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 次不得逾2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 刑者,第一審、第二審以3次為限,第三審以1次為限」,刑 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案上訴人即被告陳柏宏(下稱被告)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案件,經臺灣屏東地方法院以113年度重訴字第4號判 決就被告所犯製造第二級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8年;嗣被 告提起上訴,經本院訊問後,認被告犯製造第二級毒品罪嫌 仍屬重大,且所犯係重罪,有相當理由認被告有逃亡之虞, 有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於113年12月20日起羈押被告在案。 三、茲被告前開羈押期間即將屆滿,本院認被告上開犯嫌仍屬重 大,且所犯係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並經原 審判處有期徒刑8年之重刑在案(尚未確定),衡以重罪常 伴隨有逃亡之高度可能,係趨吉避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 之基本人性,而被告受原審宣告上開較5年有期徒刑甚高之 重刑後,為規避未來確定後刑罰之執行,妨礙審判程序進行 之可能性增加,國家刑罰權難以實現之危險亦較大,自有相 當理由可認被告有逃亡之虞;又被告製造完成之甲基安非他 命數量甚多,倘順利流出市面,對於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之 侵害甚鉅,為確保審理程序之順利進行,及日後案件確定時 之執行,並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 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本院 認對被告維持羈押應屬適當,且合於比例原則,無從以具保 、向警局報到或其他方式替代,而仍有羈押之必要,故被告 及其辯護人請求以其他方式替代羈押,即無可取;綜上,本 案被告應自114年3月20日起,延長羈押2月。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李政庭                    法 官 王俊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郭蘭蕙

2025-03-12

KSHM-113-上訴-955-20250312-1

上重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殺人等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重更一字第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蔡穎徽 選任辯護人 曾泰源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殺人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穎徽羈押期間,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三十一日起,延長二 月。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 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刑事訴 訟法第108條第1項前段、第5項定有明文。又審判中之延長 羈押,如所犯最重本刑為死刑、無期徒刑或逾有期徒刑10年 者,第二審以6次為限。審判中之羈押期間,累計不得逾5年 ,刑事妥速審判法第5條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上訴人即被告蔡穎徽(以下稱被告)因殺人等案件,經原審以1 11年度重訴字第1號判決判處無期徒刑,檢察官及被告均不 服,提起上訴,經本院以112年度上重訴字第1號判決就被告 所犯殺人罪部分判處有期徒刑14年6月,檢察官不服提起上 訴,經最高法院以113年度台上字第4868號判決撤銷發回本 院;而被告經訊問後,認其涉犯刑法第271條第1項殺人罪之 犯罪嫌疑重大,並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之虞,所犯為最輕 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 款規定之羈押原因,且原審已量處無期徒刑,可預期判決之 刑度既重,被告為規避刑罰執行而妨害審判程序進行之可能 性增加,即有羈押之必要性,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裁定羈 押3月在案。  ㈡茲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被告經本院訊問後,坦承犯行,且 有卷內之各項證據可憑,有事實足認被告所犯刑法第271條 第1項殺人罪之犯罪嫌疑重大,所犯為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 期徒刑之重罪,佐以卷內證據顯示其案發後輾轉逃亡至臺北 市士林區躲藏、途中變換交通工具及變更容貌衣著、丟棄作 案工具以躲避追查,再參以原審就被告所犯殺人罪部分判處 無期徒刑,後經本院量處有期徒刑14年6月,刑度均甚重, 基於不甘受罰、趨吉避凶之人性,有相當理由認被告逃亡之 可能性甚高,而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之羈押原 因,經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 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其防禦權受限制程度,尚難認被 告因繼續羈押所遭受之不利益,明顯大於所欲保全之司法利 益,非予繼續羈押,無法確保嗣後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 行,目前尚難以具保、責付、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出海等 處分替代羈押,復查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情形, 自有羈押必要性。 三、綜上所述,本案仍有羈押原因,且有繼續羈押之必要,應自 114年3月31日起延長羈押2月。 四、依刑訴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刑事妥速審判法第5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林慧英                法 官 李水源                法 官 黃鴻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抗告書狀,並應敘述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徐珮綾

2025-03-12

HLHM-113-上重更一-1-20250312-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加重竊盜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苗簡字第70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HA TRONG HOANG(中文姓名:何重黃,越南籍) 上列被告因加重竊盜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HA TRONG HOANG羈押期間,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拾玖日起, 延長貳月。   理 由 一、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情形之一 ,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一 、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二、有事實足認為有 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三、所犯 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 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 證人之虞者,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羈押被 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 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 ,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 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前段、第5項亦有明定。 二、被告HA TRONG HOANG因加重竊盜等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 認其犯罪嫌疑重大,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情形 ,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而有羈押之必要,於民國113 年12月19日執行羈押在案。 三、經本院訊問被告,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1款之侵 入住宅竊盜罪、刑法第339條之2第1項之非法由自動付款設 備取財罪,嫌疑確屬重大。且被告為越南國人,在我國無固 定住居所,業據其於本院訊問時供承在卷(見本院易字卷第 116頁),足認其有逃亡之虞。又本院認若採命被告具保、 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尚不足以確保審判(本 案雖已宣判,然被告已具狀提起上訴,嗣仍須經上訴審理) 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是被告羈押之必要性仍在。此外, 本案復查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定之情形,應自114年 3月19日起,延長羈押2月。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信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莊惠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MLDM-114-苗簡-70-20250312-2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51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KHOO ER HAN(中文姓名:邱尔涵,馬來西亞籍) 住Block B-00-00 Nusa Dutad Rich Executive Suites Jalan Duta0 Taman Nusa00000 Iskandar Puteri Johor 上列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KHOO ER HAN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貳拾陸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   理 由 一、被告KHOO ER HAN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本院 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訊問後,認為其所涉組織犯罪防制條 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刑法第339條之4第2項 、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同法第216條 、第210條、第212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行使偽造特種文書 等罪之嫌疑重大,且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及反覆實行同一犯 罪(即刑法第339條之4加重詐欺罪)之虞,而有羈押之原因 及必要,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101條之1第1 項第7款裁定羈押在案。 二、茲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0日訊問被告 ,並聽取被告之意見後,被告表示沒有意見,且被告於本院 審理中亦承認犯行,並有卷內之供述及非供述證據等為佐, 足認犯罪嫌疑重大。衡諸被告為馬來西亞籍人士,在我國無 一定之住居所,在臺無親人,羈絆不深,於113年10月29日 入境臺灣後旋為本案犯行,顯有事實足認有逃亡之虞,且倘 若交保在外仍可輕易與詐欺集團成員取得聯繫,對公共利益 影響極大,應認仍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之虞,是原羈押之原 因仍然存在;復考量被告所涉加重詐欺等罪,危害社會治安 、經濟秩序甚鉅,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 序及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 ,本院認依目前訴訟進行程度,若僅以具保、責付或限制住 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均不足以擔保將來審判程序及刑罰執 行之順利進行,是以對被告維持羈押處分,應屬適當、必要 ,合乎比例原則,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爰諭知被告自114 年3月26日起延長羈押2月。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許文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彥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MLDM-113-訴-651-20250312-3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貪污治罪條例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372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舒倫 選任辯護人 劉奕伶律師 李育昇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 年度偵字第4625號、第949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鄭舒倫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肆月拾陸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 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 ,或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 之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 串共犯或證人之虞,惟無羈押之必要者,得逕命具保、責付 或限制住居,亦得命限制出境、出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 6、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3款、第101條之2前段定有明文 。再者,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 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法院延長 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 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第4項亦有明文。 二、經查:    ㈠被告鄭舒倫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前經本院認為被告 共同涉犯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5款之違背職務收受賄 賂罪、刑法第183條第1項之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文書及 刑法第216條、第213條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文書等罪,均 犯罪嫌疑重大,且所犯違反貪污治罪條例部分,均為最輕本 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參以不甘受罰為人之本性,被 告臨此重罪、重責,顯有高度逃亡之可能性,是認其有刑事 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3款之羈押原因,惟參酌被告 坦認犯行之態度及訴訟進行程度,認無羈押之必要,乃於民 國113年8月16日以113年度聲字第800號裁定命交保新臺幣80 萬元,並限制其住居,復自同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嗣 因被告於交保後更易辯詞全盤否認犯罪,所述復與證人相異 ,本院乃有相當理由認被告有勾串證人之虞,即於113年12 月6日命被告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16條之2第1第4款規定接受 適當之科技設備監控即每日線上報到,後因本案證據調查完 畢、審理程序終結,上開命被告接受適當之科技設備監控部 分因期間屆滿而當然終止在案。  ㈡茲前開限制被告出境、出海期間將於114年4月16日屆滿,於 徵詢檢察官、被告及其辯護人之意見後,認被告雖否認被訴 共同犯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等罪,惟被告並不爭執本案被訴 之客觀事實經過,且其先前之自白核與證人于學彬、王龍華 、鄭吉原、施偉智、徐榮彬、王逸宏、何修榕等、證人即共 同被告張明堂、邱信源等之證述或供述大致相符,暨有卷附 各項事證附卷憑參,足認被告涉犯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等罪 嫌,均犯嫌重大;再者,被告違反貪污治罪條例部分,所涉 各罪嫌均係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考量脫免刑 責、不甘受罰乃人之本性,尤斟酌被告否認本案被訴全部罪 名,似難期待其對於將來各項程序、執行均自發性之配合, 則被告逃匿境外規避審判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故本院 認確有事實或相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  ㈢是以,被告前揭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即刑事訴訟法第101條 第1項第1款、第3款之羈押原因均仍然存在,並參酌本案訴 訟進行之程度,已定期宣判,是為保全日後可能之上訴審審 判及執行程序之順利,經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 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程度 ,倘被告出境後未再返回國內接受審判或執行,將嚴重損害 國家追訴犯罪之公共利益,而限制出境、出海對被告個人居 住及遷徙自由權之影響甚微,是認有繼續限制被告出境、出 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自114年4月16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 海8月,並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 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6、第93條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楊數盈                    法 官 崔恩寧                    法 官 江宜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蕭妙如

2025-03-12

SCDM-113-訴-372-20250312-3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殺人未遂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800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傳華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羅丹翎 上列被告因殺人未遂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3129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傳華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貳拾參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得 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規定訊問被 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 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一 審以3次為限,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 文。 二、經查: (一)被告張傳華前因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住宅未遂及殺人未遂 等案件,經本院訊問後,認其犯罪嫌疑重大,所涉為最輕 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並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 之虞,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及審判,而有羈押之原因及 必要,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被告 自民國113年8月23日起予以羈押。復於羈押期間屆滿前, 經訊問後,分別裁定被告自113年11月23日、114年1月23 日起延長羈押在案。    (二)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訊問被告,並聽取辯護人意 見後,認被告業於本院準備及訊問程序坦承前揭犯行,所 犯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衡諸趨吉避凶之 人之常情,被告逃亡以規避後續審判及執行程序之可能性 自屬較高,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本件羈押原因事 由仍存在。且本案尚未經審理,本院認有確保被告到案進 行後續司法之審理等程序之必要,苟予以開釋,國家刑罰 權即有難以實現之危險,難期被告日後能到庭接受審判或 執行,經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 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本 院認對被告維持羈押處分係適當、必要,符合比例原則及 刑事訴訟法上羈押相當性原則之要求,故本件被告仍有繼 續羈押之原因及必要,爰依刑事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 規定,自114年3月23日起對被告延長羈押2月。  (三)至於辯護人、被告雖請求不予羈押,惟被告羈押之原因及 必要性,迄今未消滅,且不得以其他侵害較小之手段,確 保將來審判之順利進行,是仍有羈押之必要,已如前述。 復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不得駁回具保聲請停止 羈押之情形,本件聲請停止羈押洵屬無據,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順輝                   法 官 范振義                   法 官 林其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YDM-113-訴-800-20250312-3

原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訴字第112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周志高 選任辯護人 沈濟民律師 被 告 邱睿昱 選任辯護人 李浩霆律師 劉政杰律師 被 告 許焜鈦 選任辯護人 陳亮佑律師 張雅婷律師 上列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 年度偵字第43516號、第46860號、第52685號、第52686號、第56 072號、第6060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周志高、邱睿昱、許焜鈦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貳拾柒日起延 長羈押貳月,並禁止接見通信。 周志高、許焜鈦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得 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規定訊問被 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 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一 審以3次為限,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 文。 二、經查: (一)被告周志高、邱睿昱、許焜鈦前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 件,經本院訊問後,均坦承本案犯行,並有卷內相關事證 及扣案物品可憑,足認起訴書犯罪事實一部分被告周志高 、邱睿昱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之製造第二級 毒品、同條第6項、第2項之販賣第二級毒品未遂、組織犯 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前段之發起、指揮犯罪組織犯罪嫌 疑重大,被告許焜鈦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 項 之製造第二級毒品、同條第6項、第2項之販賣第二級毒品 未遂、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 犯罪嫌疑重大;起訴書犯罪事實二部分,被告邱睿昱犯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第5條第2項、第3項意圖販賣而持有第二 、三級毒品犯罪嫌疑重大;起訴書犯罪事實三部分,被告 許焜鈦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3項販賣第三級毒品 犯罪嫌疑重大。其等所犯係最輕本刑5年以上之重罪,依 趨吉避凶、避免刑責之人性,足認有逃亡以規避審判及執 行之高度可能性,且被告周志高現因前案假釋中,復有另 案於一審經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6月,所涉犯行刑期均 非短,有相當理由認被告3人有逃亡之虞。另審酌本案販 毒集團分工縝密,以埋包及虛擬貨幣等方式設下諸多追查 之斷點,以逃避查緝,且依卷內對話紀錄及被告等人之供 述等資料,足認其等有以更換手機方式規避追緝,本件事 發後被告周志高、邱睿昱亦有要求共犯處理掉手機、刪除 帳號等滅證行為,衡以被告3人雖坦承本件犯行,惟仍有 諸多供述之差異,尚待審理程序調查證據確認其等供述之 歧異處,故有事實及相當理由足認被告3人有勾串及滅證 之虞。本院審酌被告3人所涉本件之犯行,對國民身心健 康及社會秩序,造成極大之危害,就本案情節對社會侵害 之危害性及國家刑罰權遂行之公益考量,與被告3人人身 自由之私益兩相權衡後,認難以具保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 小之方式替代羈押,對被告3人為羈押處分係屬適當、必 要,符合憲法比例原則及刑事訴訟法上羈押相當性原則之 要求。因認被告3人有羈押之原因及必要,依刑事訴訟法 第101條第1項第2、3款規定,裁定被告3人自民國113年12 月27日起予以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在案。 (二)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訊問被告3人,並聽取其等 辯護人意見後,認被告3人業於本院準備及訊問程序坦承 前揭犯行,所犯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仍 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並有事實及相當理由足認被 告3人有勾串及滅證之虞,本件原羈押原因事由仍存在。 且本案尚未經審理,本院認有確保被告3人到案進行後續 司法之審理等程序之必要,苟予以開釋,國家刑罰權即有 難以實現之危險,難期被告3人日後能到庭接受審判或執 行,經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 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本院 認對被告3人維持羈押處分係適當、必要,符合比例原則 及刑事訴訟法上羈押相當性原則之要求,故本件被告3人 仍有繼續羈押之原因及必要,爰依刑事訟法第101條第1項 第2、3款規定,自114年3月27日起對被告3人延長羈押2月 ,並禁止接見通信。 (三)至被告周志高、許焜鈦及其等辯護人雖當庭以言詞聲請具 保停止羈押(本院卷二62頁),惟被告周志高、許焜鈦羈 押之原因及必要性,迄今未消滅,且不得以其他侵害較小 之手段,為確保將來審判之順利進行,是仍有羈押之必要 ,已如前述。復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不得駁回 具保聲請停止羈押之情形,本件聲請停止羈押洵屬無據, 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順輝                   法 官 范振義                   法 官 林其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YDM-113-原訴-112-20250312-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8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DO VAN TU(杜文秀)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114年度金 訴字第82號),聲請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DO VAN TU(中文名:杜文秀 ,下稱被告)業已認罪坦承犯行,且參與本案之角色非核心 ,所知事項業已如實交代,共犯被告邱勵翔業已坦承,被告 實無勾串證人或湮滅證據之虞,又被告為能繼續在臺灣工作 ,實無逃亡之虞,爰請求准予具保停止羈押等語。 二、按羈押被告之目的,在於確保訴訟程序之進行,確保證據之 存在及真實,暨確保刑罰之執行,而被告有無羈押之必要, 及羈押後其原因是否仍然存在,有無繼續延長羈押之必要, 均屬事實認定之問題,法院應就具體個案情節予以斟酌決定 ,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准許羈押之裁定在目的與手段間 並無濫用其權限及違反比例原則之情形,即不得任意指為違 法。又據以判斷羈押之要件,並不以嚴格證明為必要,其以 自由證明,即為充足(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401號、10 1年度台抗字第494號刑事裁定意旨參照)。次按被告有無繼 續羈押之必要,事實審法院本得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 切情形而為認定,故受羈押之被告除確有刑事訴訟法第114 條所列情形之一,經具保聲請停止羈押不得駁回外,如以其 他原因聲請具保停止羈押,其應否准許,事實審法院自有認 定裁量之權(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138號刑事裁定意旨 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前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 5日訊問後,坦承三人以上加重詐欺取財、洗錢及參與犯罪 組織等之犯行,並有相關證據在卷可稽,足認被告涉犯刑法 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洗錢防 制法第19條第1項之洗錢罪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 後段之參與組織犯罪嫌疑重大,參酌被告雖坦承犯行,然其 歷次供述內容與其餘同案共犯均有出入、甚不相符,而有避 重就輕、規避刑責之嫌,足認被告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 再者,被告雖係以工作名義合法居留台灣地區之移工,且居 留期限至116年1月15日,然本院審酌被告既為越南籍之外國 人士,在知悉其涉犯上開罪嫌下,又可能預期將來會被判處 刑罰之情況,自難期待被告不會返回越南以規避司法程序之 進行,是有事實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況且,本件被告於11 3年8月至9月間,僅相隔1月餘即多次密集提領多個被害人遭 詐騙之款項,本件被害人多達15人,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 實施同一犯罪之虞,足認被告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1款、第2款、第101條之1第1項之羈押原因,兼衡限制被告 人身自由及本件犯罪情節、侵害社會法益之輕重,於權衡比 例原則下,在考量被告有上開羈押之原因,認有羈押之必要 ,於114年1月15日起予以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在案。  ㈡被告雖執前揭情詞聲請具保停止羈押,然本院審酌被告終究 係外籍人士,衡酌現今跨國交通便利,如被告欲返回越南亦 非難事,是被告仍有畏罪潛逃之可能。且縱然被告現已坦承 犯行、共犯邱勵翔亦坦承犯行,惟其亦可能為求脫免刑責, 而與其他共犯變更說詞,況其前曾多次供述與其他共犯有所 出入、不符而避重就輕,自未解被告有勾串其他未到案之共 犯或證人之疑慮。又羈押被告乃刑事訴訟上不得已之措施, 法院於認定羈押被告之原因是否存在時,僅就被告是否犯罪 嫌疑重大,有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01條之1所定情形 。況被告本係因經濟因素而為本案詐欺、洗錢及參與犯罪組 織犯行,於113年8月至9月間,僅相隔1月餘即多次密集提領 多個被害人遭詐騙之款項,本件被害人多達15人,已證被告 確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之虞之羈押原因。職是之故,審酌被 告所涉前開犯行之犯罪情節,已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經權衡 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私益 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等各情後,若僅命被告具保、責付或 限制住居、出境、出海等較輕微之強制處分均不足以替代羈 押,而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被告聲請意旨所指,均無足認 前開羈押原因及必要性已然消滅或變更,無從據為准予具保 停止羈押之正當事由。  ㈢從而,被告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依然存在,被告聲請具保停 止羈押,礙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美香                                   法 官 葉宇修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鄒宇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2

TYDM-114-聲-783-202503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