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常智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274號 原 告 蔡榮志 上列原告因交通裁決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之違法行政處分,認為損害其權利 或法律上利益,經依訴願法提起訴願而不服其決定者,得向 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交通裁決事件訴訟之提起,應以原 處分機關為被告,逕向管轄之地方行政法院為之,行政訴訟 法第4條第1項、第237條之3第1項定有明文。又受處分人不 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8條或第37條 第5項處罰之裁決者,應以原處分機關為被告,逕向管轄之 地方行政法院提起訴訟;其中撤銷訴訟之提起,應於裁決書 送達後30日之不變期間為之,道交條例第87條定有明文。顯 見違反道交條例之受處分人提起撤銷訴訟,除免除撤銷訴訟 訴願前置之程序外,亦須以主管機關所為之裁決,即行政機 關所為具有行政罰性質之行政處分為程序標的,據以主張裁 決違法侵害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次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 「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當事人為法人、機關或其他團 體者,其名稱及所在地、事務所或營業所」、「有法定代理 人、代表人或管理人者,其姓名、住所或居所」、「起訴, 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訴訟標的」,行政訴訟法第57條第1 項第1、2款及第105條第1項第1、3款定有明文。末按交通裁 決事件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行政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 間先命補正,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第236條、107條第 1項第10款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狀僅記載「有關為辦理舉發通知單單號AFV480056車號000-0000違規歸責...」,非以原處分機關(即裁決機關)為被告、未陳明起訴之聲明、亦未表明訴訟標的(即不服之裁決書日期文號)與附具裁決書影本,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13日以113年度交字第274號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之日起5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9月23日送達原告之新北市新店區戶籍地址、新北市汐止區居所地址(另原告陳報之臺北市松山區居所地址則查無此人遭退回),有本院裁定及送達證書在卷可參。詎原告僅於113年9月3日具狀「請求准予繳交罰鍰單號AFV480056車號000-0000以利該車可以年度審驗...」等語,而逾期迄今仍未補正上開事項(仍未以原處分機關為被告、未陳明訴之聲明、亦未表明訴訟標的即不服之裁決書日期文號),有本院收文資料及收狀資料查詢清單附卷可憑,揆諸前揭法律規定,原告起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2-14

TPTA-113-交-274-20250214-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3802號 原 告 孫瑋駿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就交通裁決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 之5第1項第1款之規定繳納裁判費,且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 式。次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行 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 期間先命補正,行政訴訟法第236條準用第107條第1項第10 款規定。 二、經查,原告因交通裁決事件,提起行政訴訟在案,然未據原告繳納裁判費,有起訴不合程式情事。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3日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300元,該裁定於同年1月20日送達原告等情,有上開裁定、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本院卷第25、31頁)。查原告迄今已逾期仍未補繳裁判費,有本院答詢表、案件繳費狀況查詢、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收文及收狀資料查詢清單附卷足憑,堪以認定,是原告未依規定繳納起訴裁判費,有起訴不合程式情事,其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2-13

TPTA-113-交-3802-20250213-1

地救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訴訟救助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地救字第3號 聲 請 人 楊建業 代 理 人 洪誌聖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相 對 人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本院114年度交字第405號),聲請人 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行政法院應依聲請,以 裁定准予訴訟救助。」「(第1項)聲請訴訟救助,應向受 訴行政法院為之。(第2項)聲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 事由應釋明之。」行政訴訟法第101條前段、第102條第1項 、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經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 ,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顯無 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 之限制。」復為法律扶助法第63條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業經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下稱 法扶基金會)新北分會准予扶助在案,且本件非顯無理由, 依行政訴訟法第101條及法律扶助法第63條等規定,應准予 訴訟救助等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向本院提起 行政訴訟(114年度交字第405號),而聲請人經法扶基金會 新北分會審查其資力,已准予扶助等情,有財團法人法律扶 助基金會專用委任狀、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新北分會 )准予扶助證明書(全部扶助)在卷可稽,足認聲請人屬法 律扶助法第63條所定經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又聲請人 所提起行政訴訟,在未經法院審理前,尚難遽認顯無勝訴之 望。揆諸首揭規定,本件訴訟救助之聲請,應予准許,爰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2-13

TPTA-114-地救-3-20250213-1

延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延長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延收字第32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陳乃琳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王福來 MAUNG AUNG NAING (緬甸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延長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MAUNG AUNG NAING延長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3年12月17日起暫予收容,經本院於113年12月26日裁定續予收容,聲請人於該續予收容期間屆滿5日前聲請延長收容。 具延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延長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2項):續予收容期間屆滿前,因受收容人所持護照或旅行文件遺失或失效,尚未能換發、補發或延期者。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延長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延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1.受收容人所持護照失效,目前尚待新護照核發,受收容人又未能配合提出有效證件供身分查核。 2.受收容人前曾受收容替代處分,惟有違反之紀錄,本次雖表示欲以具保人尹興家保證,然具保人前於知悉受收容人逾期停留期間仍未令受收容人按時報到或出國,尚難認適宜擔任具保人。 結 論 延長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2-12

TPTA-114-延收-32-20250212-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加班費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85號 原 告 林秀雲 訴訟代理人 彭建仁律師 被 告 原住民族委員會 代 表 人 曾智勇 Ljaucu‧Zingrur 訴訟代理人 馬潤明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加班費事件,原告於民國113年7月19日即訴訟繫屬 後所為追加及變更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追加及變更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11條第1項、第3項規定:「(第1項)訴狀 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經被告同意或 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不在此限。……(第3項)有下列情形 之一者,訴之變更或追加,應予准許:一、訴訟標的對於數 人必須合一確定,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二、訴 訟標的之請求雖有變更,但其請求之基礎不變。三、因情事 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四、應提起確認訴訟,誤 為提起撤銷訴訟。五、依第197條或其他法律之規定,應許 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所謂訴之變更,係指當事人、訴訟 標的及訴之聲明三項要素,在訴訟進行中,原告變更其中任 何一項而言;而所謂訴之追加,則係指於起訴後,提起新訴 以合併於原有之訴,即於起訴之當事人、訴訟標的及訴之聲 明之外,另增加當事人、訴訟標的及訴之聲明之謂,足見變 更或追加之訴,除有行政訴訟法第111條第3項各款規定情事 ,或經對造同意或行政法院認為適當,否則其變更或追加之 訴即不應准許(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裁字第454號裁定意旨 參照)。 二、經查,查原告起訴時聲明原為:「1、復審決定及原處分均 撤銷;2、原告應就被告112年8月21日申請,作成准予核發 加班費10萬元之行政處分;3、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於民國113年7月11日具狀變更、同年月19日當庭聲明為:「 1、復審決定(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112年12月26日11 2公審決字第000805號)及原處分(被告112年8月17日原民 人字第1120038465號函)均撤銷;2、被告應就原告112年7 月21日申請,作成准予核發加班費25,542元之行政處分;3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起訴時加班費計算時數為120 小時,其後變更之聲明加班費計算時數為129小時,包含原 告自述尚未經被告核准(即所謂遭上級長官處長不附理由駁 回)之9小時(本院卷一第107頁),其請求基礎已有改變, 又本件無所謂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因情事變更 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應提起確認訴訟,誤為提起撤 銷訴訟或依法律規定應許為訴之變更或追加等情形,而被告 亦表明不同意訴之變更(本院卷一第435至437、196頁), 相關待證事實及證據均屬有別,其追加及變更之訴,難謂無 礙於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復核無行政訴訟法第111條 第3項所列各款應予准許之情形,本院亦認其追加及變更之 訴並非適當,是原告前開追加及變更之訴,難認合法,應予 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2-10

TPTA-113-簡-85-20250210-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志願士兵不適服現役賠償辦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53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憲兵指揮部花蓮憲兵隊 代 表 人 林鴻杰 訴訟代理人 高蕙敏 陳奕源 李幸蓉 上列當事人間志願士兵不適服現役賠償辦法事件,本院於民國11 3年8月21日所為之裁定,其原本及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53號裁定原本及正本關於主文欄所載「原告 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應更正為「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裁 定之更正亦準用上述有關判決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32條 第1項、第239條分別定有明文。上揭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1 8條規定,於行政訴訟程序之裁定準用之。 二、查本院所為上開裁定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 應予更正,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2-07

TPTA-113-簡-53-20250207-5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1186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葉瑞明 被上訴人即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送達代收人 張雅婷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不服中華民國11 3年12月27日本院第一審行政訴訟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伍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柒 佰伍拾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交通裁決事件,上訴,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75 0元,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5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是交通 裁決事件提起上訴,應依前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 備之程式。次按上訴不合法而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原高等行 政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原高等行政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行政訴訟法第246條第2項定有明文, 前開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第263條之1、第263條 之5規定,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準用之。 二、經查,本件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依行政訴訟法第 237條之5第1項第2款規定,應徵第二審裁判費750元,未據 上訴人繳納,茲命上訴人於主文欄所示限期補正,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2-07

TPTA-113-交-1186-20250207-2

停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停止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停收字第2號 聲 請 人 賴勇志 住○○市○○區○○○路000巷00號 相 對 人 內政部移民署臺北收容所 代 表 人 陳漢平 上列聲請人聲請停止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行政法院審理收容異議、續予收容及延長收容之聲請事 件,應訊問受收容人;入出國及移民署並應到場陳述。行政 法院審理前項聲請事件時,得徵詢入出國及移民署為其他收 容替代處分之可能,以供審酌收容之必要性。」、「行政法 院裁定續予收容或延長收容後,受收容人及得提起收容異議 之人,認為收容原因消滅、無收容必要或有得不予收容情形 者,得聲請法院停止收容。行政法院審理前項事件,認有必 要時,得訊問受收容人或徵詢入出國及移民署之意見,並準 用前條第2項之規定。」、「行政法院認收容異議、停止收 容之聲請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認有理由者,應為 釋放受收容人之裁定。」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2、第237條 之13、第237條之14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次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規定:「外國人受強制驅 逐出國處分,有下列情形之一,且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 國者,入出國及移民署得暫予收容,期間自暫予收容時起最 長不得逾十五日,且應於暫予收容處分作成前,給予當事人 陳述意見機會:一、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三、 受外國政府通緝。」,是為保全儘速強制出國處分之執行, 如因「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足認 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府通 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即入出國 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所規定:「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得不暫予收容:一、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 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二、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 流產未滿二個月。三、未滿十二歲之兒童。四、罹患傳染病 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五、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 生活。六、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及有收容 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強 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 三、聲請意旨略以:(一)受收容人阮氏絨(NGUYEN THI NHUNG ,下稱阮氏絨)不具備「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等事由,故無收容之原因存在。(二 )聲請人與受收容人兩情相悅,將舉辦跨國婚姻,受收容人 得居住在聲請人處所,聲請人亦願意支付保證金,聲請停止 收容等語。   四、本院之判斷 (一)經查,聲請意旨所稱之受收容人為阮氏絨,於民國105年2 月24日以工作名義入境我國,在新北市三峽區工作,居留 效期至111年7月15日止,嗣於111年7月22日因未持續工作 ,至其曠職滿3日經其雇主通報失聯而廢止居留許可,有 受收容人阮氏絨之內政部移民署外人居停留資料查詢(外 勞)-明細內容影本附卷可參,並於相距超過2年之時間, 於114年1月15日在距離其原工作處所有一定距離之桃園市 桃園區被查獲,於114年1月15日經內政部移民署依法暫予 收容於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有暫予收容處分書、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附卷可參。受收容人阮氏絨曠職滿 3日經其雇主通報失聯,於相距超過2年之時間後始於其他 處所遭查獲,已足認受收容人阮氏絨「有事實足認有行方 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是受收容人阮氏絨具 備收容之原因,自堪認定。另受收容人阮氏絨經本院以11 4年度續收字第440號(下稱該案)訊問後當庭裁定續予收 容在案,有該案裁定與訊問筆錄影本附卷可稽。 (二)聲請人於114年1月24日聲請停止收容,仍在受收容人阮氏 絨暫予收容期間(到期日為114年1月29日),有聲請狀上 本院收文戳在卷可憑。自聲請狀可知,聲請人並非受收容 人阮氏絨之配偶、直系親屬、法定代理人、兄弟姊妹,僅 為受收容人阮氏絨之友人(見聲請人本案聲請狀),依法 並不具聲請「停止收容」或「收容異議」之聲請人資格, 此有前開法律規定為憑。是其遽為聲請本案「停止收容」 ,於法顯有未合,自應予駁回。 (三)再查,受收容人阮氏絨以工作名義入境我國,卻逾期居留 、又自行覓得工作與居住處所,而聲請人與受收容人阮氏 絨熟識,竟於逾期居留期間未聞問或約束受收容人阮氏絨 返回原雇主處所,難認聲請人可確保受收容人阮氏絨於本 次停止收容後自行出國,亦顯然無法有效約束受收容人阮 氏絨配合後續相關遣送事宜,自難以限制住居或聲請人提 出保證金擔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遂行。又觀諸受收容人 阮氏絨於桃園市專勤隊詢問時陳稱:因想換老闆打工所以 逃逸等情,足見其迫切在臺賺錢之動機,是自難僅憑聲請 人上開主張,即認本件受收容人阮氏絨已無收容之必要性 。 (四)受收容人阮氏絨於本院該案決定續予收容與否時,並無入 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所規定之法定得不暫予收容 之情形,而依目前卷內資料亦無相關證據顯現該等情形有 所改變,且聲請人亦未提出此部分資料,附此敘明。 五、從而,本院審酌上情,認聲請人不具聲請「停止收容」或「 收容異議」之聲請人資格,又受收容人阮氏絨收容原因並未 消滅,且仍有繼續收容之必要,復無依法得不予收容情形, 是本件聲請停止收容為不合法、亦無理由,自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1-24

TPTA-114-停收-2-20250124-1

收異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收容異議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收異字第1號 聲 請 人 即受收容人 倪祖韓 GEH CHOH HUN (馬來西亞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 相 對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朱進豐 上列聲請人因收容異議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2、第237條之14第1項分別規定:「 行政法院審理收容異議、續予收容及延長收容之聲請事件, 應訊問受收容人;移民署並應到場陳述。行政法院審理前項 聲請事件時,得徵詢移民署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之可能,以 供審酌收容之必要性。」、「行政法院認收容異議、停止收 容之聲請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認有理由者,應為 釋放受收容人之裁定。」;入出國移民法第38條第1項、第2 項、第38條之1第1項則分別規定:「(第1項)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有下列情形之一,且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 逐出國者,移民署得暫予收容,期間自暫予收容時起最長不 得逾十五日,且應於暫予收容處分作成前,給予當事人陳述 意見機會:一、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二、有 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三、受外 國政府通緝。(第2項)移民署經依前項規定給予當事人陳 述意見機會後,認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而以不暫予收容為 宜,得命其覓尋居住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慈善團體、非 政府組織或其本國駐華使領館、辦事處或授權機構之人員具 保或指定繳納相當金額之保證金,並遵守下列事項之一部或 全部等收容替代處分,以保全強制驅逐出國之執行:一、定 期至移民署指定之專勤隊報告生活動態。二、限制居住於指 定處所。三、定期於指定處所接受訪視。四、提供可隨時聯 繫之聯絡方式、電話,於移民署人員聯繫時,應立即回復。 五、配合申請返國旅行證件。六、不得從事違反法令之活動 或工作。」、「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不暫予收容: 一、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 命之虞。二、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三 、未滿十二歲之兒童。四、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 染病。五、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六、經司法機 關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是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 之執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 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 國政府通緝」等情形之一者,且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 及有收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 容顯難強制出境)者,自得予以收容。從而,行政法院審理 收容異議事件,應審查是否具備收容事由、有無得不予收容 之情形及收容之必要性等(含有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 ),以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行。 二、收容異議意旨略以:對於收容有異議,聲請人日前因未能順 利展延居留期限而自行到案,按月委託代理人前往臺北市專 勤隊報到及說明護照辦理更新現況,既沒有行方不明也沒有 不願意自行出國;另聲請人固定居所在臺北市○○區○○路0段0 0巷00號,亦非居無定所;又聲請人有購買機票及繳納罰鍰 之能力。另外,之前是因肺炎疫情,後來有去辦理新護照, 但聲請人在馬來西亞有稅務問題,於112年年底或113年 雖有取得新護照副本,惟正本須待稅務問題解決後,馬來西 亞的移民機關才會將新護照正本交給在馬來西亞的律師,再 由轉交給聲請人;聲請人非無積極辦理出國事宜,每個月都 有委託代理人去臺北市專勤隊報到,馬來西亞辦事處也是可 以發給聲請人單程前往馬來西亞的相關准許文件,讓聲請人 直接去馬來西亞辦理護照再回來,伊也沒有做在台灣做非法 事情等語。 三、相對人意見則以: (一)聲請人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其曾於110年10月19日至相對人北區事務大隊臺北 市專勤隊自行到案,原訂30日內自行出境,迄今已逾期1, 242日,顯有不願自行出國之情事。 (二)聲請人無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得不暫予收容之 情形。 (三)相對人聲請續予收容,經鈞院於114年1月23日以114年度 續收字第568號當庭裁定續予收容。故建請駁回聲請人之 聲請等語。   四、經查: (一)聲請人為馬來西亞國籍之外國人士,於114年1月19日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仍有效存續中,其於114年1月19日經內政 部移民署暫予收容,乃以聲請人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情形,而於上開日期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 ,此有強制驅逐聲請人出境之處分、暫時收容處分書為憑 ,核先敘明。 (二)聲請人係於109年2月2日申請應聘來臺,本應須遵守我國 相關法律,其居留核准效期至110年8月25日,雖於110年1 0月19日至相對人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專勤隊自行到案, 惟未於到案日後30日內辦妥各項出國事宜,經相對人多次 電話聯繫(於110年1月25日、3月21日、4月22日、5月9日 、6月20日聯繫,期間曾表示在其母國有涉案無法取得護 照,至110年8月29日尚未取得該母國護照等情)均未依規 定時間離境,其逾期居留期間亦未申請延期,有內政部移 民署外人居停留資料查詢(外僑)-明細內容、自行到案 證明單、相對人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專勤隊111年9月6日 簽呈及附件在卷可參,聲請人嗣於114年1月19日經保安大 隊第一中隊員警查獲,迄今業已逾期居留3年餘,為此, 相對人認恐難掌握聲請人之行蹤,難非無據,故本件聲請 人有「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之情形,事證至為明確,而堪認定。 (三)聲請人所持有之護照業已逾期,迄今未能提出有效護照, 為聲請人所不否認,則聲請人無相關旅行證件,自不能依 規定執行強制驅逐聲請人出境之處分,洵屬有據。 (四)再查,聲請人迄今業已逾期居留3年餘,均未能辦妥出國 所需旅行證件,縱如聲請人所言每月皆委託代理人至專勤 隊報到,或馬來西亞辦事處得發給聲請人單程前往馬來西 亞的相關准許文件,讓聲請人直接去馬來西亞辦理護照再 回來云云,聲請人均未親自為之或以此方式取得新護照, 則相對人認聲請人有事實足認不願自行出國之虞,非屬無 據。    (五)復查,相對人於114年1月22日聲請續予收容,經本院訊問 聲請人後,於114年1月23日以114年度續收字第568號當庭 裁定續予收容,亦經本院調閱該案卷宗影本核閱無訛,聲 請人亦曾簽立切結書表示無法提供人保及財保之情,業據 相對人於本院114年度續收字第568號訊問時陳述在卷,故 本件自有收容之必要性,目前亦無其他方式確保聲請人得 以強制驅逐出國。是相對人認聲請人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 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國之收容替代處分,而認有收容之必 要性,洵屬有據。另聲請人於本院訊問時當庭稱:可提出 新臺幣(下同)6至10萬元作為購買機票、罰鍰繳納之擔 保;高振格律師得為保證人云云,然查,保證金係擔保執 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遂行,聲請人迄今需繳納之罰鍰尚 未繳清、機票亦未購買,聲請人相關旅行證件依其前所自 述原因(即聲請人在其母國另涉稅務案件而未發給)未辦 妥,前述3年餘之期間非短,聲請人未自行辦妥,尚無從 期待聲請人於收容替代處分作成後旋即自行辦理完畢,則 聲請人所提之上開金額或保證人,恐均不足作為本件聲請 人受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遂行之擔保。 (六)綜上,本件尚無證據顯示有何依法得不予收容之法定事由 存在,復無得為有效可行之收容替代處分可能等情,自足 認非予以收容難以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準此,相對人 暫予收容聲請人,依法有據,自無違誤。基上,本件收容 異議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1-24

TPTA-114-收異-1-20250124-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487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楊忠廣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ANDRI (印尼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17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1月31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v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v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 虞。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1-23

TPTA-114-續收-487-202501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