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給付扶養費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家親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28號 聲 請 人 甲○○ 非訟代理人 邱永豪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丙○○ 非訟代理人 王可文律師 吳健瑋律師 陳曾揚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父,現已七十歲,無業亦 無財產可維持生活,為低收入戶,現僅憑每月領取新臺幣( 下同)八千三百零二元之老人年金維生。相對人為聲請人與 同居女友所生之女,經認領為聲請人法律上之子女,後因女 友離開同居處所,乃由聲請人與聲請人之母共同實際扶養聲 請人。現相對人已成年,惟其未曾對聲請人盡扶養義務,現 聲請人處於不能維持生活且無謀生能力之狀態,參照一百一 十一年度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之臺北市每人每月平均消費支出 三萬三千七百三十元,爰依民法第一千一百十四條第一款規 定,請求相對人自本件聲請狀送達翌日即民國一百一十三年 七月二十四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起,按月於每月五日給 付聲請人三萬三千七百三十元,如有一期未履行者,其後之 六期給付視為亦已到期。 二、相對人答辯意旨則以:㈠相對人自七十一年出生後,聲請人 遂將其交予聲請人之母照顧,故聲請人自幼皆未與聲請人同 住並受其照顧過,而聲請人更於七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遭其 母報案失蹤,其未曾對相對人聞問及給付過任何扶養費,過 往聲請人前去聲請人之母家中僅欲索要錢財,而聲請人之母 即要求相對人躲進房內,避免與聲請人接觸,現要求相對人 負擔聲請人之扶養義務,依照一般社會生活經驗顯失公平, 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條之一第二項之規定,應免除相對 人之扶養義務;㈡退步言之,倘若認相對人仍負有扶養義務 ,應考量聲請人現已領有八千三百零二元之老人年金,並參 照一百一十三年度臺北市最低生活費標準即每個月一萬九千 六百四十九元為酌定扶養費用為計算基準;㈢相對人未婚、 國中畢業,目前於加油站打工,每月薪資約為二萬餘元未及 三萬元,獨自在外租屋,未與家人同住,爰聲明:駁回聲請 ,並聲請傳喚證人乙○○。 三、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 ,應依左列順序定其履行義務之人:㈠直系血親卑親屬。㈡直 系血親尊親屬。㈢家長。㈣兄弟姊妹。㈤家屬。㈥子婦、女婿。 ㈦夫妻之父母。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 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 適用之。民法第一千一百十四條第一款、第一千一百十五條 第一項、第一千一百十七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受扶養權利 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 ,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一、對負扶養 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 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 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 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民法第 一千一百十八條之一第一、二項定有明文。前揭民法第第一 千一百十八條之一第二項之立法理由為「至受扶養權利者對 負扶養義務者有第一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例如 故意致扶養義務者於死而未遂或重傷、強制性交或猥褻、妨 害幼童發育等,法律仍令其負扶養義務,顯強人所難,爰增 列第二項,明定法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 四、經查:  ㈠聲請人為相對人之父,為相對人所不爭執,復有聲請人所提 出之戶口名簿、戶籍謄本,本院向新北市汐止戶政事務所函 調相對人出生登記申請書等件在卷可憑,又聲請人主張其不 能維持生活之事實,業據提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准予 扶助證明書為證,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聲請人自一百一十一 年至一百一十二年財產所得明細,查無財產及所得,聲請人 確有不能以自己之財產維持自己生活之事實,相對人為聲請 人之子女,係直系血親卑親屬,為法定扶養義務人,聲請人 現已不能維持生活,相對人本應按受扶養權利者即聲請人之 需要,依經濟能力分擔扶養義務。  ㈡惟相對人抗辯聲請人自幼未扶養相對人,未盡其法定扶養義 務,其情節重大應免除扶養義務等情,經本院指派家事調查 官向相對人聲請傳喚之證人乙○○為調查,乙○○於調查中表示 ,相對人剛出生即被送予聲請人之母照顧,聲請人從來沒有 照顧過一天,看都沒有,更是沒有給付過扶養費,反觀聲請 人之母還要花錢請鄰居照顧相對人等語(參本院卷第一三○ 頁),而聲請人之非訟代理人於本院訊問程序期間亦自承聲 請人過往因票據法案件,遭通緝及入監服刑,確實無返家照 顧並好好扶養相對人等語(參本院卷第一二○頁、第一五五 頁),此有本院家事調查官調查報告及聲請人之法院被告行 止速查表在卷可稽,可證明聲請人確實並未對相對人善盡扶 養義務且情節重大。  ㈢聲請人復未提出書狀證明有何未盡扶養義務之正當事由,本 院審酌聲請人於相對人等成長過程中完全缺席且不聞不問之 狀態,致相對人生活上及情感上與聲請人毫無聯結,堪認聲 請人無正當理由對相對人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核屬重大, 如強令相對人負擔與其長期感情疏離之聲請人之扶養義務, 顯失公平,依前開規定,相對人抗辯免除扶養義務,即屬有 據。基上,聲請人雖原得請求相對人扶養,然因聲請人前無 正當理由對相對人未盡保護教養義務,且情節重大,依民法 第一千一百十八條之一第二項之規定,相對人自得主張免除 其對聲請人之扶養義務,故本件聲請人請求相對人給付扶養 費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明,兩造之其他攻擊防禦方法,對於本件裁定結 果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文衍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壹仟伍佰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 安

2025-02-12

TPDV-113-家親聲-228-20250212-1

家親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字第421號 聲 請 人 甲○○ 代 理 人 夏家偉律師 康皓智律師 凌正峰律師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扶養費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相對人應自本裁定確定之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丙○○成年時止, 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扶養費新臺幣12,000元。於本 項裁判確定後,前開給付如遲誤一期履行者,其後六期視為 亦已到期。 二、聲請人其餘聲請駁回。 三、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三分之二,餘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兩造原係夫妻關係,育有未成年子女丙○○,嗣兩造於民國109 年5月28日在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調解離婚,並約定未成年子 女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聲請人單獨任之,相對人得 依調解筆錄附表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相對人應按月給付 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每月新臺幣(下同)5,000元。  ㈡然依行政院主計處之每人每月平均消費支出,對比109年間調 解離婚時之金額,該年度月平均消費為23,061元,則與調解 時約定之相對人給付金額5,000元亦有差距。而當初兩造協 議扶養費時,尚無法預見此生活費之調整而有情事變更之情 況,又相對人於離婚後開立通訊行,經濟能力已有變更。  ㈢惟相對人自離婚時起,僅與未成年子女子女會面交往五次, 其餘皆以視訊方式敷衍了事,親子關係疏離,且聲請人再婚 後另育有一子,聲請人一家有三種姓氏,對於未成年子女與 聲請人家族之認同感、歸屬感及人格發展產生負面之影響, 改從母姓將有利未成年子女之成長及身心正常發展。是爰依 民法第1059條第5項第1款規定提起本件聲請。  ㈣並聲明:⒈未成年子女丙○○之姓氏准變更為母姓「黃」。⒉相 對人應自本裁定確定之日起,至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丙○○成 年之日止,於每月5日前給付關於未成年子女之扶養養費12, 000元,並由聲請人代為受領。前開給付每有遲誤l期履行考 ,其後12期視為亦已到期,如所餘期數未達12期者,視為全 部到期等語。 二、相對人則以:兩造於婚姻關係存續中係共同經營網路拍賣事 業,蝦皮帳號係以相對人之名義所申請,故買賣款項均入聲 請人帳戶。而當初聲請人堅持離婚,相對人原不同意,因此 相對人提出網路拍賣帳戶內款項歸相對人所有,且給付未成 年子女丙○○每月5,000元的扶養費等離婚條件,而聲請人基 此條件仍堅持離婚,兩造因而於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調解離婚 成立,並約定相對人給付未成年子女丙○○扶養費每月5,000 元。另該時亦有約定未成年子女不能改名換姓,相對人始同 意離婚,聲請人現反悔並向相對人為本件請求,實屬詐騙; 再倘若聲請人自覺其經濟能力存有疑慮,則相對人亦可擔任 未成年子女之親權人及主要照顧者。並聲明:駁回聲請人之 聲請。 三、按命為給付家庭生活費用、扶養費或贍養費之確定裁判或成 立之和解,如其內容尚未實現,因情事變更,依原裁判或和 解內容顯失公平者,法院得依聲請人或相對人聲請變更原確 定裁判或和解之內容,家事事件法第10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上開規定,於父母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時,關於命給付扶 養費之方法,亦有準用,此觀同法第107條第2項之規定自明 。又依民法第1121條之規定,扶養之程度及方法,當事人得 因情事之變更,請求變更之。而所謂情事變更,係指扶養權 利人之需要有增減,扶養義務人之經濟能力、身分地位或其 他客觀上影響其扶養能力之情事遽變,非協議成立或法院裁 判時所能預料,如不予變更即與實際情事不合而有失公平者 而言。 四、請求相對人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部分:  ㈠兩造原係夫妻關係,育有未成年子女丙○○,兩造嗣於109年5 月28日在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調解離婚成立,並約定未成年子 女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聲請人單獨任之,相對人得 依調解筆錄附表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相對人應按月給付 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每月5,000元。嗣相對人請求變更未成年 子女會面交往方式及期間,經本院111年度家親聲字第116號 裁定變更在案等情,有戶口名簿、戶籍資料、臺灣臺南地方 法院109年度司家調字第410號調解筆錄、本院111年度家親 聲字第116號裁定在卷可稽,堪認屬實。  ㈡聲請人主張相對人於離婚後開設通訊行,經濟能力已有更改 等情,並提出臺灣公司網列印資料為證,且為相對人不否認 其現確有開設通訊行並擔任負責人之事實。參以相對人陳稱 :目前開立通訊行,每月收入大概10萬至15萬元,然亦有負 債,餘額約有180萬元,每月須清償金額為3萬元,除貸款外 ,餘款用來投資,身上沒有多餘的現金等語,再依本院依職 權調閱相對人稅務電子闡門所得調件明細表,可知相對人於 108、109、110年度所得內容僅為薪資所得,金額分別為13 萬1704元、19萬8666元、17萬9529元,財產有汽車1輛,財 產總額為0元等情,有相對人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 明細表在卷可稽。是堪認於兩造調解離婚後,相對人之經濟 能力已有不同。再者,依據現今社會之生活水準,及未成年 子女所在之新北市地區,每人最低生活費用於112年度為1萬 6400元,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為2萬6226元,復聲請人自陳 :現仍從事網路拍賣工作,月收入10萬至15萬元,且依本院 依職權調閱聲請人稅務電子闡門所得調件明細表,可知聲請 人於108、109、110年度所得內容有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所 得股利所得,金額分別為8萬2237元、26萬1214元、14萬949 3元,且有土地、房屋各1筆、汽車1輛、投資9筆,財產總額 為114萬2140元,堪認兩造於調解離婚時,聲請人之經濟狀 況確實優於相對人。  ㈢再參諸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之我國各縣市所為之「家庭收支調 查報告」中消費支出之項目,包含日常生活所需之食、衣、 住、行、育、樂暨醫療等各項費用,故該項消費支出應可作 為一般成年人及未成年子女每月所需各項生活費用之參考標 準。而聲請人與相對人於調解成立時,未成年子女係居住於 臺南市,嗣聲請人與未成年子女搬遷至新北市,依行政院主 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之新北市109年至111年平均每人月消 費支出為2萬3061元、2萬3021元、2萬4663元;又衛生福利 部參照上開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之各地區每人可支配所得計算 並公布之最低生活費,新北市111至113年每人每月最低生活 費分別為1萬5800元、1萬6000元、1萬6400元,堪認未成年 子女之每月相對應之消費支出應以2萬至2萬5000元為適當。 另參酌聲請人及相對人之經濟狀況,未成年子女目前已居住 於新北市,已如上述,且未成年子女現由聲請人為主要照顧 ,另兼衡相對人之生活狀況,認聲請人與相對人應平均分攤 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負為妥適。  ㈣是相對人現經濟狀況已是優於離婚調解時,且未成年子女之 居住地已搬遷至新北市,則聲請人主張情事已有變更,並請 求相對人應自本裁定確定之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丙○○成年之日 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關於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1 萬20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上開命相對人按月給付 聲請人關於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屬定期金給付,為免日後相 對人有拒絕或拖延給付等不利未成年子女之情事,爰依家事 事件法第107條第2項準用同法第100條第4項規定,宣告定期 金之給付每遲誤一期履行者,其後之六期視為亦已到期,以 維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 五、聲請改定子女姓氏部分:  ㈠按「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法院得依父母之一方或子女之請 求,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一 、父母離婚者。二、父母之一方或雙方死亡者。三、父母之 一方或雙方生死不明滿三年者。四、父母之一方顯有未盡保 護或教養義務之情事者」,民法第1059條第5項定有明文。 又該項立法意旨係以姓氏屬於姓名權,而為人格權之一部分 ,除有社會人格之可辨識性,及與身分安定及交易安全有關 外,尚具家族制度之表徵功能,惟上開事由皆屬未能預測之 重大事件,為顧及未成年子女之人格健全發展與自我認同, 法院經請求後,得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以 求更為周延保護未成年子女之最大利益,若父母之一方顯有 未盡保護或教養義務之情事,亦宜由法院審酌姓氏變更之請 求。次按,法院依民法第1059條第5項規定為裁判時,準用 同法第1055條之1之規定,民法第1083條之1亦有明文,故法 院決定是否准予變更子女姓氏時,應審酌子女之意願及其人 格發展之需要、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等因素,予 以綜合判斷。  ㈡經本院囑託臺南市童心園社會福利關懷協會派員訪視相對人 ,訪視結果略以:「…⒈兩造對變更子女姓氏之看法與態度: 兩造離婚後,相對人在聲請人尚同住臺南期間,尚能就近探 視關心未成年人生活近況,惟自相對人再婚並搬遷到北部居 住後,相對人因交通不便、未成年人於聲請人再婚後開始展 現對與相對人聯繫之抗拒感,影響相對人無積極動力再依循 離婚協議執行每月兩週週末之會面交往方式,相對人已近2 年時間未與未成年人會面交往,現僅透過負擔未成年人扶養 費來承擔其對未成年人養育責任,且相對人認為未成年人現 階段尚且年幼,主張聲請變更姓氏應係由聲請人主導之,非 為未成年人自主提出之變更姓氏想法,相對人主張其仍有持 續負擔未成年人扶養義務,聲請人亦應維持其承諾而不予以 變更未成年人姓氏,故相對人不同意變更姓氏。⒉其他關係 人對變更子女姓氏之看法與態度:相對人家人仍有維繫與未 成年人親情渴望,主張若聲請人無獨力承擔養育未成年人之 能力,相對人家人即支持相對人爭取擔任未成年人主要照顧 者與親權人,相對人家人不予同意未成年人變更姓氏從母姓 。⒊對變更子女姓氏正確認知之評估:相對人主張未成年人 現階段未有必要變更姓氏情事,希冀能待未成年人成熟、具 備思考能力之際,再由未成年人自行選擇、考量姓氏的意義 ,而非現階段因聲請人主觀意見而貿然替未成年人選擇,且 相對人認為兩造過往已有口頭約定不會替未成年人變更姓氏 ,聲請人即應信守承諾,不應單方面替未成年人決定變更姓 氏,如未來未成年人欲自主變更姓氏從母姓,相對人則會尊 重之。⒋善意父母內涵之評估:聲請人於再婚後即未有積極 促成相對人之父職角色的參與、責任及義務,而相對人於聲 請人再婚後也未見其有參與子女照顧、扶養責任之積極行動 力展現,兩造之善意父母內涵表淺,行動力有待加強。」等 語,此有臺南市童心園社會福利關懷協會113年11月11日函 暨所附訪視報告附卷可稽。  ㈢另本院囑託映晟社會工作師事務所訪視聲請人,然聲請人經 該會聯繫後,並未聯絡該事務所,致無從訪視,此有新北市 政府社會局113年11月19日函暨所附監護案調查訪視工作紀 錄摘要表附卷為憑。  ㈣本件聲請人雖以兩造離婚為由聲請變更未成年子女姓氏,然 依民法第1059條第5項第1款規定,縱使有「父母離婚」之情 形,亦非即得請求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尚須同時符合「為 子女之利益」之要件,始得准其所請。本院綜酌前揭各情, 認變更子女姓氏尚須顧及未成年子女之智慮成熟程度、父母 子女親情之維繫以及子女未來人格之健全發展,以求更為周 延保護未成年子女之最大利益,並非得僅依父、母或未成年 子女之片面主觀意願,而逕為決定。而本件聲請人與未成年 子女均未接受訪視,聲請人復未舉證證明未成年子女若維持 現從父姓「楊」,對未成年子女有何不利之具體情狀,或未 成年子女若改從母姓「黃」,確實係為未成年子女利益之事 實,則聲請人之請求,已非有據。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本 件聲請,核與法院得「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姓氏 之要件有間。從而,聲請人此部分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六、綜上,本件聲請人請求請求相對人應自本裁定確定之日起至 未成年子女成年時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扶養費1 萬20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另請求變更未成年子女姓 氏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審酌後,認與裁判結論不生影響,併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聲請一部為有理由,一部為無理由,爰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曹惠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用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王沛晴

2025-02-12

PCDV-112-家親聲-421-20250212-2

家親聲抗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抗字第149號 抗 告 人 乙○○ 相 對 人 甲○○ 丙○○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給付扶養費事件,對於本院民國113年9 月2日113年度家親聲字第484號第一審裁定不服,提起抗告,本 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事件經本院審酌全案卷證,認本院113年度家親聲字第484 號裁定(下稱原審裁定)之結果,經核於法要無不合,應予 維持,並引用原審裁定記載之事實及理由(如附件)。 二、抗告意旨略以:新台幣(下同)51萬的財產被前妻賣了。不 肖子女20歲不聞不問,連電話都沒有,連我住院亦同,現今 行動不大方便,腳會麻,且已老了,很多事都不如以往,我 還能活20年嗎。並聲明:原裁定廢棄。程序費用及抗告費用 均由相對人負擔等語。 三、相對人則以:  ㈠相對人丙○○抗辯稱:經查抗告人確實有50萬元財產,且上次 開庭法院有明確表示查詢到抗告人除50萬元財產外,名下還 有1輛汽車,確實生活無虞,不符合法律規定不能維持生活 之要件。抗告人所述行動不方便並無出示具有法律效力之文 件佐證,且抗告人自述有在幫他人工作,不符合法律規定無 謀生能力之要件。抗告人提出告訴前並無表示生活拮据困難 ,電話通話中表示要求相對人丙○○回家當保證人簽字要借10 萬元去玩股票。相對人丙○○因憂鬱症嚴重,自從義務役驗退 後至今都無法工作,現由母親林○价幫忙才得以生存,完全 無額外金錢可支付抗告人。  ㈡相對人甲○○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的判斷:  ㈠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1款定有 明文。復按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 為限,民法第1117條第1項亦有明文。雖同條第2項又規定,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然 不得因而謂不能維持生活之限制,自不在適用之列;是直系 血親尊親屬,如能以自己財產維持生活者,自無受扶養之權 利;易言之,直系血親尊親屬受扶養之權利,仍應受不能維 持生活之限制(最高法院86年台上字第3415號、86年度台上 字第3173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 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 事件法第31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均有明文規定。準 此,受扶養權利者為負扶養義務者之直系血親尊親屬,自應 就其本身已符合「不能維持生活」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㈡抗告人固執前詞,提起抗告,然並未提出對其有利之新事實 或新證據,供本院審酌,自難採憑。本院綜合審酌卷內所有 事證後,認抗告人尚有相當財產(汽車1輛、投資2筆,財產 總額513,560元等),其財產足供其維持生活,並未達不能 維持自己生活之程度,而有受相對人扶養之必要。從而,原 審以抗告人尚有相當財產足供其維持生活,並無受扶養之必 要為由,駁回抗告人之聲請,經核於法尚無違誤或不當之處 。本件抗告人徒執前詞,提起抗告,指摘原審裁定有所違誤 或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 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法庭審判長  法 官 顏淑惠                           法 官 蕭一弘                                        法 官 蔡家瑜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蕭訓慧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484號 聲 請 人 乙○○  住○○市○○區○○○街0號            居臺中市○○區○○街00號 相 對 人 甲○○  住○○市○區○○街00○0號       丙○○  住○○市○○區○○○街0號            居臺中市○區○○路000巷0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甲○○、丙○○(以下除特別敘 明外,餘均合稱為相對人2人)之父。聲請人前與相對人2人 之母林○价離婚,現聲請人年老無業,亦無相當之財產足以 維持生活,是已成年之相對人2人自有扶養聲請人之義務, 爰依法請求相對人2人給付聲請人扶養費用等語。並聲明: 相對人2人應自民國113年4月30日起至聲請終老之日止,按 月於每月10日前各給付聲請人新臺幣(下同)5,000元之扶 養費。 二、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1款定 有明文。復按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 者為限,民法第1117條第1項亦有明文。雖同條第2項又規定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然不得因而謂不能維持生活之限制,自不在適用之列;是直 系血親尊親屬,如能以自己財產維持生活者,自無受扶養之 權利;易言之,直系血親尊親屬受扶養之權利,仍應受不能 維持生活之限制(最高法院86年台上字第3415號、86年度台 上字第3173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兩造為父親、子女關係之事實,有戶役政 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附卷可稽,是此節首堪認定。 又依上開規定及說明,本件聲請人請求相對人2人履行扶養 義務,應以聲請人不能以自己財產維持生活,而有受相對人 2人扶養權利為前提。而經本院查閱聲請人之112年度稅務電 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所示,聲請人名下有汽車1輛、 投資2筆,財產總額為513,560元,倘聲請人將之變現應非困 難,然聲請人僅泛稱:伊可能無法迅速處理股份云云,則聲 請人就其不能維持生活之構成要件相關事實,難認已盡舉證 責任,是其主張自無足採。再者,參諸臺中市政府公告112 年度臺中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為15,518元,依聲請人上開 財產數額,已足以支應其約3年之花費,從而,以聲請人之 經濟能力觀之,其目前並非不能維持生活,自無受相對人2 人扶養之權利,相對人2人對於聲請人之扶養義務尚未發生 。綜上,聲請人聲請給付扶養費,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廖弼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   日                  書記官 唐振鐙

2025-02-12

TCDV-113-家親聲抗-149-20250212-1

家親聲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等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58號 聲 請 人 乙○○ 兼法定代理 人 丙○○ 相 對 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扶養費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丙○○新臺幣貳拾伍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 三年九月二十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 息。 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乙○○新臺幣伍萬元,並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 三月起至聲請人乙○○滿二十歲之前一日止(即民國一百三十一年 八月二十一日止),按月於每月五日前給付聲請人乙○○新臺幣壹 萬元。本裁定確定後,前開定期給付如一期逾期不履行者,其後 六期喪失期限利益。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丙○○前與相對人交往無婚姻關係 ,於民國111年8月22日聲請人丙○○產下聲請人即未成年子女 乙○○,相對人於111年9月23日認領聲請人乙○○為其女。聲請 人乙○○既經相對人認領,已視為相對人之婚生子女,對於聲 請人乙○○自負有扶養義務,惟相對人未履行其對聲請人乙○○ 之扶養義務,聲請人丙○○自得請求相對人返還自111年9月1 日起至113年9月30日期間代墊之扶養費用新台幣(下同)30 2,925元,另依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之112年度基隆市家庭收支 調查報告每人每月平均消費支出24,234元為計算標準,由兩 造平均負擔,聲請人乙○○自得請求相對人應自113年10月1日 起至聲請人乙○○成年之日止,按月給付12,117元扶養費等語 。 二、相對人則經本院合法通知後無正當理由未到庭,亦未提出書 狀作任何陳述。 三、按非婚生子女經生父認領者,視為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認 領之效力,溯及於出生時,民法第1065條第1項前段、第106 9條本文定有明文。次按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 教養之權利義務,民法第1084條第2項定有明文。所謂保護 及教養之權利義務,包括扶養在內,自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行 使或負擔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本質言,此之扶養義務應屬 生活保持義務,與民法第1114條第1款所定直系血親相互間 之扶養義務屬生活扶助義務尚有不同,故未成年子女請求父 母扶養,自不受民法第1117條第1項規定之限制,即不以不 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為限(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1 9號判決可資參照)。另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 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民法第179條第1項前段定 有明文。而父母對其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係基於父母子 女之身分而來,父母縱未結婚或已離婚,仍對父母子女間之 直系血親關係毫無影響,均應依各自資力對子女負扶養義務 。若均有扶養能力時,對於子女之扶養費均應分擔,此項扶 養費與家庭生活費並非完全相同。因此,父母之一方單獨支 付子女之扶養費,且他方有扶養能力時,一方非不得依不當 得利之規定,請求他方償還其代墊之扶養費(最高法院99年 度台上字第851號民事判決參照)。 四、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聲請人丙○○與相對人無婚姻關係,聲請人丙○○於0 00年0月00日生下聲請人即未成年子女乙○○,相對人於111年 9月23日認領聲請人乙○○,惟相對人未履行其對聲請人乙○○ 之扶養義務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戶口名簿、收據7張等件 為證,參以相對人經本院合法通知未到庭,亦未以書狀為答 辯,本院審酌上開證據,自堪信聲請人之主張為真實。本件 相對人為聲請人乙○○之父,依法對未成年之聲請人乙○○負有 扶養義務,且聲請人乙○○現尚未成年,依112年生效之民法 第12條雖修正為滿18歲為成年,惟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3之1 條第3項規定,聲請人乙○○仍得繼續享有受相對人扶養之權 利至20歲,是聲請人乙○○請求相對人自113年10月1日起至其 滿20歲前一日為止,按月給付其扶養費用,自屬有據。另聲 請人丙○○與相對人同為未成年子女乙○○之扶養義務人,相對 人既自111年9月1日起未給付乙○○扶養費,而由聲請人丙○○ 獨自支出,相對人受有未支出該段期間所應負擔扶養費之利 益,致聲請人丙○○受有支出逾其法律上應分擔扶養費用之損 害,就其二人內部分擔而言,相對人即屬無法律上原因而受 有利益,致聲請人丙○○受有損害,是聲請人丙○○本於不當得 利返還請求權,請求其為相對人自111年9月1日至113年9月3 0日間代墊未成年子女乙○○之扶養費用,亦屬有據。  ㈡茲就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丙○○代墊之扶養費數額及聲請人乙○ ○之扶養費數額,審酌如下:  ⒈按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 力分擔義務;另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需要與負 扶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民法第1115條第3項及 第1119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需要,應係指個人生活之全部 需求而言,舉凡衣食住行之費用、醫療費用、休閒娛樂費等 ,均包括在內。又當事人已證明受有損害而不能證明其數額 或證明顯有重大困難者,法院應斟酌一切情況,依所得心證 定其數額,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復有明定,依相同之法 理,此於家事事件認定有關扶養費之數額亦應予以類推適用 。本件聲請人丙○○就其請求之自111年9月1日起至113年9月3 0日止,代墊未成年子女乙○○之生活扶養費用,雖未逐筆提 出收據證明,惟未成年子女所需之扶養費用,舉凡水、電、 瓦斯、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費用,衡諸此等日常生 活支出甚為瑣碎,少有收集或留存證據,即應以日常生活經 驗、情理,作為判斷依據,不能以未提出逐筆收據或發票, 即認沒有支出,而構成聲請人丙○○向相對人請求代墊扶養費 之障礙,故本院應審酌未成年子女乙○○個人生活之全部需求 ,與負扶養義務者即聲請人丙○○與相對人之經濟能力及身分 而為適當之酌定。  ⒉查聲請人丙○○110至112年申報所得分別為250,523元、24,083 元、8,594元,名下有2筆財產,財產總額為2,000元,有該 三年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所得及財產資料附卷 可稽;另查相對人未提出書狀或到庭陳述,而經本院依職權 調取其近三年之財產所得申報資料,其近三年之申報所得為 409,261元、136,641元、309,000元,名下有1筆財產,財產 總額為0元,有其110年至112年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 詢結果所得及財產資料在卷可稽。本院審酌上情,並酌以聲 請人即未成年子女乙○○住居於基隆市,尚未成年,有賴父母 悉心教育及提供生活費,且有食衣住行育樂、醫療費用等基 本生活花費,而參酌行政院主計處調查統計之112年臺灣地 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資料,基隆市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為 24,234元,及台灣省各地區112年度最低生活費金額為14,23 0元,再綜衡未成年子女實際日常生活需要,並依目前社會 經濟狀況與一般國民生活水準,認聲請人丙○○請求上開過去 期間每月為相對人代墊未成年子女乙○○之扶養費,暨聲請人 乙○○請求自113年10月1日起相對人每月應負擔扶養費之數額 ,均以20,000元計算為適當。復均由聲請人丙○○與相對人平 均分擔,故相對人於聲請人丙○○請求上開過去代墊扶養費期 間每月應負擔乙○○之扶養費及自113年10月1日起每月應負擔 聲請人乙○○未來扶養費為10,000元。依此計算,聲請人丙○○ 得請求相對人代墊未成年子女乙○○自111年9月1日起至113年 9月30日止之不當得利金額為250,000元(計算式:10,000元 x25月=250,000元)。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乙○○依扶養之法律關係,請求相對人自11 3年10月1日起,迄其滿20歲成年之前一日止,按月於每月給 付10,000元之扶養費,暨聲請人丙○○依扶養及不當得利之法 律關係,請求相對人給付250,000元,及自聲請狀繕本送達 翌日即113年9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均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即無理 由,惟本件屬家事非訟事件,本院不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 自不生其餘聲請駁回之問題,併此敘明。另聲請人乙○○請求 相對人給付其將來之扶養費至本裁定日止已屆期之金額為50 ,000元(10,000元×5月=50,000元),爰裁定相對人應給付 聲請人乙○○上述金額,並自114年3月起至其滿20歲成年前一 日止,按月給付其扶養費10,000元。再扶養費乃維持受扶養 權利人生活所需之費用,就將來給付之費用之需求係陸續發 生,並非應一次清償或已屆清償期之債務而得命分期給付, 屬定期金性質,依家事事件法第100條第1項、第4項規定, 法院得審酌一切情況,定其給付之方法,不受聲請人聲明之 拘束,並得酌定逾期不履行時,喪失期限利益之範圍或條件 ,爰定相對人應於每月5日前給付,並酌定一期逾期不履行 者,其後之6期喪失期限利益,以維聲請人乙○○之最佳利益 。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何怡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柏宏

2025-02-12

KLDV-113-家親聲-258-20250212-1

家補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17號 聲 請 人 陳○○ 陳○○ 陳○○ 住屏東縣○○市○○路000○0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聲請人陳○○、陳○○、陳○○與相對人邱○○、邱○○間請求給付扶 養費事件,聲請人等聲請調解未據繳納調解聲請費。經查,本件 聲請人等請求相對人2人應給付受扶養權利人陳○○之扶養費共計 新台幣(下同)216,460元(計算式:108,230元×2人=216,460元 ),已超過十萬元,而未滿百萬元,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規定,應徵收費用1,000 元,茲依家事事件 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 項但書等規定,限聲請人等 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10日內向本院補繳,逾期未繳,即駁 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羅森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郭松菊

2025-02-12

PTDV-114-家補-17-20250212-2

家補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等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64號 聲 請 人 阿○○○○○○即華○○ 聲 請 人 華○○ 前列阿○○○○○○即華○○、華○○共同 訴訟代理人 莊○ 上列聲請人阿○○○○○○即華○○、華○○與相對人華○間聲請給付扶養 費等事件,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聲請人等聲請相對人應給付 聲請人阿○○○○○○即華○○代墊扶養費新台幣(下同)220,000元, 及自民國114年2月20日起,按月給付聲請人華○○扶養費20,000元 ,而聲請人華○○為民國58年出生,參考內政部統計處公告簡易生 命表,餘命超過10年,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0規定,因定期給 付涉訟,期間超過10年者,以10年計算,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 定為2,620,000元(計算式:220,000元+《20,000元×12月×10年》= 2,620,000元),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3條、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 標準修正條文第5條之規定,應徵收費用3,000元。茲依非訟事件 法第25條、第26條第1項之規定,限聲請人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之日起10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羅森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其餘部分,不 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郭松菊

2025-02-12

PTDV-114-家補-64-20250212-1

家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救字第25號 聲 請 人 慈維敏 相 對 人 巫名峯 聲請人因請求給付扶養費事件(114年度家親聲字第93號),聲請 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對相對人提起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 事件(下稱本請求),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且非顯無理由, 經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臺中分會准予法律扶助在案,爰 聲請訴訟救助等語。 二、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法院認定前項 資力時,應斟酌當事人及其共同生活親屬基本生活之需要, 民事訴訟法第107條定有明文。又按家事事件法就費用之徵 收及負擔等項並無規定,其中家事訴訟事件準用民事訴訟法 之規定(該法第51條規定),固得準用民事訴訟法關於訴訟 救助之規定,惟家事非訟事件,僅於該法第97條規定準用非 訟事件法,而非訟事件法對訴訟救助則漏未規範,自應類推 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07條以下有關訴訟救助之規定,此有最 高法院101年度第7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上開事實,業據其於提出財團法人法律扶 助基金會(台中分會)准予扶助證明書(全部扶助)(本院卷第8 頁反面)以為釋明,並經本院審閱家事聲請狀(第4~6頁)、戶 口名簿(第7頁)無訛,聲請人所為之聲請,尚非顯無理由, 從而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聲請本件訴訟救助,洵無不合, 應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 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蕭一弘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應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張馨方

2025-02-11

TCDV-114-家救-25-20250211-1

家親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字第313號 抗 告 人 乙○○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甲○○間請求給付扶養費事件,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12月25日本院112年度家親聲字第313號民事裁定提起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抗告費新臺幣(下同)1,500 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抗告。   理  由 一、按家事非訟事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 定,家事事件法第97條定有明文。對於非訟事件之裁定提起 抗告者,徵收費用1,000元,非訟事件法第17條前段亦規定 甚明。又依民國113年12月30日發布、114年1月1日施行之臺 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 數標準第5條規定,抗告費用依非訟事件法第17條原定額數 加徵10分之5,即1,500元。   二、抗告人對本院112年度家親聲字第313號給付扶養費事件所為 裁定提出抗告,然未繳納抗告費用1,500元,茲限抗告人應 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抗告費1,500元,逾期未補正 ,即駁回其抗告。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劉奐忱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王嘉麒

2025-02-11

TCDV-112-家親聲-313-20250211-2

家聲抗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29號 抗 告 人 甲○○ 相 對 人 乙○○ 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扶養費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2年12月2 9日本院所為112年度家聲字第82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管轄之第 二審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經本院審酌全案卷證,認原審裁定之結果,於法要無不 合,應予維持,除補充如下之事證外,其餘並引用原裁定記 載之事實及理由。 二、抗告暨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乙○○為被繼承人丁○○之配偶, 相對人丙○○則為渠等之子,相對人乙○○、丙○○(下合稱相對 人等)均為被繼承人丁○○之繼承人,被繼承人丁○○為抗告人 之子,丁○○因長住新北市○○區,無法實際照顧、扶養抗告人 ,生前曾應允按月給付新臺幣(下同)20,000元左右之扶養 費與抗告人,相對人等對此知之甚詳,並無異詞,更曾表示 同意由其給付,詎料相對人等竟反悔,因抗告人另有3名子 女,爰以每年220,000元計算抗告人之扶養費,由相對人等 負擔其中4分之1,請求相對人給付自民國95年12月起至111 年12月止合計15年之扶養費825,000元【計算式:220,000×1 5×1/4=825,000】。此外,相對人應將坐落臺南市○○區○○段0 00000地號(重測後為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於110 年9月10日以贈與為原因關係之所有權登記及110年11月3日 以繼承為原因關係之所有權登記塗銷,回復或移轉登記為抗 告人所有,並返還500,000元與抗告人。原裁定駁回抗告人 之請求,顯有未查明上情之違法等語。並聲明:㈠原裁定廢 棄。㈡相對人等應給付抗告人825,000元,及自聲請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相對 人等應將坐落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於110年9月10 日以贈與為原因關係之所有權登記及110年11月3日以繼承為 原因關係之所有權登記塗銷,回復或移轉登記為抗告人所有 ,並返還500,000元與抗告人。 三、相對人則略以:被繼承人丁○○沒有收入,家裡僅靠相對人乙 ○○陪酒唱歌賺錢養家維持生計,且相對人等對扶養費乙事均 不知悉,如被繼承人丁○○有積欠抗告人扶養費,為何抗告人 於丁○○在世時不請求?又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係 相對人等依法繼承,並經法院確認合法繼承,且相對人等業 於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與抗告人成立調解,約定將上開土 地贈與抗告人4分之3、相對人等共有4分之1,抗告人現在為 何又反悔?此外,相對人並未積欠抗告人500,000元等語置辯 。並聲明:抗告駁回。 四、按第二審法院抗告認為無理由者,應為駁回之裁定,此依家 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4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95 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直系血親相互間 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應依左列順序定 其履行義務之人:㈠直系血親卑親屬。㈡直系血親尊親屬。㈢ 家長。㈣兄弟姊妹。㈤家屬。㈥子婦、女婿。㈦夫妻之父母;負 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 擔義務;受扶養權利者為直系血親尊親屬,以不能維持生活 為限,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115條第1項、第3項、第111 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不能維持生活,係指不能以自己之 財產及勞力所得維持自己之基本生活而言(最高法院78年度 台上字第1580號裁判意旨參照)。是以,受扶養權利人如係 直系血親尊親屬,需不能以自己之財產及勞力所得維持生活 ,始有受扶養之權利。 五、經查,抗告人於原審主張其為被繼承人丁○○之母,因不能維 持生活,丁○○與另3名子女黃王素娥、王文成、王素珍對其 共同負有扶養費每年220,000元之義務,相對人等為丁○○之 繼承人知悉上情,並曾表示同意由其給付,故請求相對人給 付自95年12月起至111年12月止合計15年之扶養費825,000元 等情,為相對人等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原審裁定以抗告 人自95年12月起至111年12月止由其3名子女扶養,並非不能 維持生活,且相對人乙○○為被繼承人丁○○之配偶,相對人丙 ○○則為被繼承人丁○○之子,均非第一順序扶養義務人為由, 駁回抗告人之聲請。本院審酌抗告人於原審具狀自陳於95年 12月至111年12月期間,仍有子女黃王素娥、王文成、王素 珍共同扶養(見原審卷第25頁),從而抗告人與不能維持生活 之情尚未相符;且黃王素娥、王文成、王素珍為抗告人之第 一順序扶養義務人,相對人乙○○為被繼承人丁○○之配偶,相 對人丙○○則為被繼承人丁○○之子,均並非第一順序扶養義務 人,無從逕認相對人等應給付抗告人上開扶養費。準此,抗 告人之請求,難認有理由。至於抗告人主張相對人應將坐落 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於110年9月10日以贈與為原 因關係之所有權登記及110年11月3日以繼承為原因關係之所 有權登記塗銷,回復或移轉登記為抗告人所有,並返還500, 000元云云,則與本件給付扶養費事件無關,本院爰不予審 酌,附此敘明。 六、綜上所述,抗告人主張相對人等均應對其負擔扶養義務,而 請求本件給付扶養費事件,因抗告人尚非不能維持生活,且 相對人等並非第一順序扶養義務人,於法均有未合而為無理 由,認定已如上述,原審駁回抗告人之聲請,尚無違誤。抗 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為廢棄原裁定,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裁 定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 事件法第46條、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許育菱                  法 官 葉惠玲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再為抗 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委請律師為代理人。 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抗告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前項情形應於提起再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5-02-11

TNDV-113-家聲抗-29-20250211-1

司執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208809號 債 權 人 簡素華 住○○市○區○○街000號 上列債權人與債務人鄭恒昌間給付扶養費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強制執行之全 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 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 8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債權人聲請執行債務人對第三人優食台灣股份有 限公司之薪資債權並聲請查詢勞健保、郵局存款等資料,據 債權人陳報該第三人所在地係位於新北市五股區,有聲請狀 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規定,自應由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管轄, 茲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係違誤,爰裁 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林映彤

2025-02-11

TCDV-113-司執-208809-202502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