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扣押物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5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王茂安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 易字第1625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SAMSUNG廠牌手機壹支(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壹枚、 IMEI:00000000000000),准予發還王茂安。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王茂安(下稱聲請人)因違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其所有之SAMSUNG廠牌手機1支(含 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枚、IMEI:00000000000000)經扣 押在案,然因作工使用,依法聲請發還等語(至聲請人所涉 毒品案件案號為「113年度易字第1625號」,聲請狀雖誤載 為「113年度易字第1626號」,然尚不影響被告聲請之意旨 ,併予說明)。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 明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必要,指非得沒收且無留作證據必 要之物,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至已扣押之物是否有繼續扣 押之必要或應予發還,事實審法院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 及訴訟之程度,妥適裁量(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427號 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嫌,經彰化縣警察 局和美分局持本院核發之搜索票至聲請人彰化縣○○鎮○○路00 0號住處進行搜索,扣押聲請人所有之SAMSUNG廠牌手機1支 (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枚、IMEI:00000000000000號 ),有本院搜索票(見113年度毒偵字第1859號卷第69至71 頁)、該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見同上偵卷 第73至77頁)、彰化縣警察局扣押物品清單(見同上偵卷第 107頁)及上開手機照片(見同上偵卷第81、109頁)在卷可 稽。而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由本院以113年度 易字第1625號案件繫屬審理,該案業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 詞辯論終結,並定於同年2月20日宣判。本院審酌依卷內事 證並無證據證明扣案之上開手機係供本件犯行所用之物,亦 非違禁物,且檢察官起訴書未將上開手機提出做為認定被告 犯罪事實之證據使用。故本院認扣案之上開手機尚已無留存 之必要,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聲請發還,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廖健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梁永慶

2025-02-20

CHDM-114-聲-152-202502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96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蔣屹修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113年 度訴緝字第191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押之iPhone XR手機壹支(IMEI:000000000000000,含sim卡 壹張),准予發還蔣屹修。 其餘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訴緝字第191號案件,聲請人即 被告蔣屹修(下稱聲請人)經扣押之iPhone XR手機1支、現 金新臺幣(下同)35000元,上開扣押物屬聲請人所有,無 扣押必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聲請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 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 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沒 收之物為限;而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8 81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按扣押物除宣告沒收之物外,應發 還於權利人。所謂權利人即扣押物之應受發還人,固指扣押 物之所有人,及扣押時所取自之該物持有人,或保管人而言 。此於所有人與持有人或保管人相競合之情形,固無不同, 但所有人與持有人或保管人分屬不同一人時,則應發還其所 有人(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第138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於民國112年8 月22日為警執行搜索,扣得iPhone XR手機1支(IMEI:0000 00000000000,含sim卡1張)、現金35000元,有臺中市政府 警察局第一分局搜索、扣押筆錄及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稽 。被告所涉上開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訴緝字第191號判決 無罪確定,有判決書、本院刑事書記官辦案進行簿附卷可憑 。被告上開案件既經判決無罪確定,且被告所有扣案之iPho ne XR手機1支亦未經諭知沒收,難認有繼續扣押之必要,被 告聲請發還扣案之iPhone XR手機1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至現金35000元部分,查聲請人於警詢、本院準備程序時 供稱:扣得上開現金之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係作為廣 告招牌之工廠使用,老闆為林世明,現金35000元是公司的 錢等語(見偵42030卷一第115頁,訴345卷第158頁),可見 現金35000元並非聲請人所有之物,揆諸上開說明,自無從 發還聲請人。從而,此部分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案之iPhone XR手機1支部分, 核無不合,應予准許;其餘部分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凡瑄                 法 官 林新為                 法 官 張意鈞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南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2025-02-19

TCDM-113-聲-3966-20250219-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7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余德利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4年度金訴字第88號),聲 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余德利所有之華為及蘋果廠牌 行動電話各1支前經扣押在案,然蘋果手機沒用來與詐欺集 團老闆溝通,華為手機只有在群組和老闆溝通,群組對話已 提供警察閱覽和拍照,並已賠償告訴人新台幣14萬9,000元 ,請求准予發還扣案手機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 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 2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聲請發還之物品,為警方於民國113年12月17 日,執行搜索而查扣之證物,此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重分 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憑。上開扣案物並 據起訴書列為本案聲請人詐欺犯行之證據方法,而本案尚未 確定,關於上開扣案物仍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 之可能,難謂已無留存之必要而得予發還,故為日後審理之 需暨保全將來執行之可能,礙難先予裁定發還,應俟本案確 定後,由執行檢察官依法處理為宜,附此敘明。綜上,本件 聲請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俞秀美                              法 官 簡方毅                              法 官 許品逸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王翊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19

PCDM-114-聲-575-20250219-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0號 聲請人 即 被 告 陳俊強 選任辯護人 范振中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917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案我有做錯事,但我本案被扣案的型號iP hone 14 Pro手機裡面有我客戶的資料及儲值金額,希望可 以讓我發回或是複製手機資料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 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 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 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 25號裁定要旨參照)。是以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審 理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度、事證調查之必 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被告就上開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業經辯論終 結,惟尚未判決,仍有上訴之可能,尚未確定,則其所指之 該案扣押物即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之可能,況 被告亦於本案審理中自承扣案之型號iPhone 14Pro 手機係 聯繫本案聯繫販毒事宜所用,實有可能因係犯罪所用之物而 宣告沒收,故難謂已無留存之必要,為日後審理之需要、保 全證據及沒收,自有繼續扣押之必要,尚難先予裁定發還, 應俟本案確定後,由執行檢察官依法處理為宜,是本件聲請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鐵雄                     法 官 蔣彥威                   法 官 邱筠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邱韻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2025-02-19

TYDM-114-聲-120-20250219-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返還扣押物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李健維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112年 度訴字第259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之聲請人即被告甲○○114年2月11日聲請 發還扣押物狀所示。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刑事訴 訟法第142條第1項、第317條前段固有明文。惟按法院審理 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雖應由審理法院依案件 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然案件如未繫屬法院,或已脫 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否發還,應由執 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 字第12號裁定意旨參照)。又裁判一經確定,即脫離繫屬, 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則上即不得加以裁判(最高法院 95年度台上字第3517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按執行裁判由為 裁判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指揮之,但其性質應由法院或 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指揮,或有特別規定者,不在 此限,刑事訴訟法第457條第1項亦有明定。故確定裁判之執 行,本以檢察官指揮執行為原則,至所謂性質上應由法院或 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指揮執行,或有特別規定者, 係指該裁判乃法院在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諸如羈押、具保 、責付、扣押等處分,刑事訴訟法第470條第1項但書所定情 形,以及少年法院或少年法庭法官就少年保護事件所為裁定 之指揮執行等情形,合先敘明。 三、查,本件聲請人即被告甲○○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前經本院於民國112年11月29日以112年度訴字第259號判 決後,當事人不服,依法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2 年度上訴字第259號判決,嗣於113年9月25日確定在案,且 該案確定後,已移由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執行等情, 有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59號刑事判決書、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各1份在卷可稽。爰揆諸上揭規定及說明,該案一經判決 確定,已脫離本院繫屬,且本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則扣押 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否發還,則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 體情形予以審酌,由檢察官以命令(處分)為之,待檢察官 為處分後,如受處分人對檢察官關於扣押物發還之處分不服 ,始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之。因此,聲請人於該案已脫離本 院繫屬,且該案已確定並執行後,始向本院聲請發還上揭扣 押物,於法不合,本院無從執行發還,亦無從准許,自應依 法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二庭法 官 施添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姬廣岳 附件:聲請人即被告甲○○114年2月11日聲請發還扣押物狀1件。

2025-02-19

KLDM-114-聲-125-20250219-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9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王順發 選任辯護人 王俊傑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本院112年度金訴字第96號違反洗錢防制法 等案件,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請狀所載。 二、按法院審理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雖應由審理 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然案件如未繫屬法 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否發 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高法院 110年度台抗字第342號裁定參照)。而按裁判一經確定,即 脫離繫屬,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則上即不得加以裁判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3517號判決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所涉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毒,經本院以112 年度金訴字第96號判決無罪,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確定, 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4年度執他字第56號執 行在案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可稽,揆諸前開說明,本案 既經裁判確定而脫離本院繫屬且已移付執行,關於本案扣押 物發還事宜,即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 從而,聲請人逕向本院聲請發還扣案物,於法自有未合,應 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鄧瑋琪                               法 官 蔡逸蓉                                        法 官 侯景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趙芳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2025-02-19

TYDM-114-聲-491-20250219-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86號 抗 告 人 即 聲請人 THOMAS KUIPER 送達代收人鄭筑云 住○○市○○區○○ ○路0段000號00樓之0 上列抗告人即聲請人因聲請發還扣押物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 法院中華民國114年1月23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19號),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聲請人THOMAS KUIPER(下稱抗 告人)所涉妨害秘密案件,經原審法院以113年度易字第727 號判決,並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確定等情,有上開案件判 決、原審法院刑事書記官辦案進行簿各1份在卷可稽。上開 案件既已判決確定,即脫離原審法院繫屬,有關抗告人於上 開案件確定後聲請發還扣押物事宜,原審法院即無從辦理, 應另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處理。從而,抗告人 聲請發還扣案物,即非適法,無從准許,應予駁回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原裁定逕以抗告人所涉刑事妨害秘密案業經 判決確定,已脫離法院訴訟繫屬,法院即無從辦理抗告人所 聲請之扣押物發還事宜為由,駁回抗告人之聲請;然觀諸刑 事訴訟法第317條條文係規定於審判章節及其所示文義內容 可知,扣押物之發還,可向法院聲請,且法院判決若未諭知 扣押物應沒收,則於判決確定後,即應受發還人之聲請而將 扣押物發還予受發還之人,否則司法院網頁之書狀範例如「 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之書狀例稿內容,即形同虛設且無用 。本件抗告人於原審113年度易字第727號不受理判決確定後 ,向原審法院聲請發還於偵查中遭扣押但判決未諭知沒收之 GoPro攝影機,依規定原審法院即應准許之,原裁定竟以前 揭理由駁回抗告人聲請,顯於法無據,應撤銷更為適當裁定 云云。 三、按確定裁判之執行,以檢察官指揮執行為原則,如案件經判 決確定,該確定判決之執行含案內扣押物之發還,應由檢察 官依法辦理,非由已脫離訴訟繫屬之法院或審判長、受命法 官、受託法官為之(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202號裁定意 旨參照)。另確定裁判之執行,非僅限於刑罰之執行,尚包 括保安處分、罰鍰、保證金沒入及扣押物之發還等。是法院 審理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固應由審理法院依 個案認定之;惟案件如已判決確定而脫離法院繫屬,則有關 扣押物有無留存必要、是否發還、沒收物之處分等事項,應 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 四、經查:抗告人因妨害秘密案件,經原審法院以告訴人撤回告 訴而判決本案公訴不受理,並於113年12月31日確定(該判 決並未就抗告人聲請發還之扣押物GoPro攝影機宣告沒收) 。嗣原審法院因受理抗告人發還扣押物之聲請,於114年1月 22日電詢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意見,除經檢察官表 示「沒有意見,請依法處理」等語外,該署復於原審裁定做 成後之114年2月4日以士檢云平112偵15485字第11490056630 號函來函表示「請酌以本案係妨害秘密案件,請依刑法第31 5之3沒收之」等語(詳見原審聲字卷第33、42之1頁)等情 ,有原確定判決、原審法院公務電話紀錄表、前揭函文在卷 可憑。由前述可知該案既經原審法院判決確定,即已脫離法 院繫屬,則有關扣案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否發還等事項, 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況依上情,檢 察官或將有聲請單獨宣告沒收之情事)。故本件抗告人如欲 聲請發還該案扣押物,應向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提出聲請, 由執行檢察官審酌之,是抗告人向原審聲請發還系爭扣案Go Pro攝影機,原審以上開理由認其聲請並非適法,而裁定駁 回其聲請,於法並無不合。抗告人仍執前詞提起抗告,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王耀興                    法 官 古瑞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林君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2025-02-19

TPHM-114-抗-386-20250219-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96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毅宇 上列聲請人因偽造文書案件(113年度簡字第5527號),聲請發 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陳毅宇(下稱聲請人)因偽造 特種文書案件被逮捕時,警察沒有搜索票也沒有經過聲請人 同意就扣押聲請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之物,此為違法搜索,爰 聲請發還如附表所示之物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 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又該等扣押物 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至已扣押之物 是否有繼續扣押之必要或應予發還,事實審法院得本於職權 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之程度,妥適裁量而得繼續扣押。次按 扣押物除宣告沒收之物外,應發還於權利人。所謂權利人即 扣押物之應受發還人,固指扣押物之所有人,及扣押時所取 自之該物持有人,或保管人而言。此於所有人與持有人或保 管人相競合之情形,固無不同,但所有人與持有人或保管人 分屬不同一人時,則應發還其所有人(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 字第138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偽造特種文書案件,經警方於民國113年11月5日17 時30分許在新北市○○區○○街00號前查獲時執行附帶搜索,扣 得如附表所示之物,此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搜索扣 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在卷可稽。  ㈡經查:聲請人固供稱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為其所有,但聲 請人並未提出相關證據證明其為如附表所示之物之所有人, 尚難僅憑其片面主張即遽認其為上開扣押物之所有人。且就 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現金究為何人所有乙節,聲請人之前於 警詢中陳稱:「(問:警方於113年11月5日所扣得現金兩包 分別為新台幣14萬9,000元、23萬3,000元是否為擔任車手之 款項?做何解釋?)不是。當初我在臉書找到工作,對方告 知我到指定的地點取錢,取到款項後到在到公園廁所丟棄。 」、「(問:是如何認識該名聯繫你的男子有無相關年籍資 料提供警方?)是透過臉書聯繫之後,對方再叫我加入這飛 機暱稱(日耀天地)。該男子飛機暱稱為(日耀天地),是 告知我到指定地點面交之人,詳細資料可以提供予警方。」 、「(問:呈上問,警方所扣得款項於何時、何地面交?) 113年11月5日10時許在新北市○○區○○路00號交錢。」、「( 問:除你在上述地點取款面交外,是否還有在其他地區面交 ?)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各地面交。」等語( 見113年度偵字第59094號偵查卷第8頁反面),是扣案如附 表編號1所示之現金是否為聲請人所有,尚非無疑。綜上所 述,本案所扣如附表所示之物是否確實均為聲請人所有?本 院實難確認,是以為求謹慎,況扣案如附表編號1之現金多 達38萬餘元,依聲請人現片面稱為其所有人,本院自不能逕 認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為聲請人所有。從而聲請人聲請發 還如附表所示之扣押物,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十七庭 法 官 潘 長 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廖郁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品名稱 數量 備註 1 現金 新臺幣38萬2,000元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113年11月5日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編號2(113年度偵字第59094號偵查卷第16頁) 2 蘋果廠牌型號IPHONE 15 PRO行動電話(IMEI:00000000000000) 1支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113年11月5日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編號3(113年度偵字第59094號偵查卷第16頁)

2025-02-18

PCDM-113-聲-4969-20250218-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5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一成 送達代收人 蘇奕全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2350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陳一成被訴詐欺案件(本院11 3年度金訴字第2350號),曾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 扣押被告所有之iPhone 13 Pro 白色智慧型手機在案,因本 案業經判決,故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 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參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 第1880號刑事裁定意旨)。 三、經查,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 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4687號),復經本院以113年度金訴 字第2350號案件審理,並於民國114年1月23日宣判,且尚未 確定。被告聲請發還之扣押物即手機1支(廠牌:APPLE,型 號:iPhone13 Pro,IMEI: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則經本院認為被告所有且供被告被訴犯行所用之物 而宣告沒收,有前揭判決在卷可按。上開物品既經宣告沒收 ,自有繼續留存之必要,俾供將來判決確定後以執行沒收。 從而,被告聲請發還扣押物,自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施建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姿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8

PCDM-114-聲-556-20250218-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979號 聲 請 人 匡惠瑛 上列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372號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詳如附件之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其上所載 之聲請人之個人資料,業經本院遮掩隱匿)所載。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條分別定有 明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 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 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 之必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 應由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 101年度台抗字第125號裁定要旨參照)。是以扣押物有無繼 續扣押之必要,審理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 度、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聲請人匡惠瑛所聲請發還之iPhone 14 pro max行動 電話(含SIM卡1張)1支(本院保管字號:113年度院保字第 662號編號9,扣押物品清單見訴字卷一第217頁),雖未經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4625號、第949 2號起訴書併予聲請宣告沒收,然該署檢察官係將上開扣案 物隨前揭起訴書,即本院受理113年度訴字第374號被告鄭舒 倫等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中,一併移送予本院或作為證 據使用,考量上開案件尚未經本院審理、宣判,則聲請人所 指之扣押物,尚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之可能, 當難謂已無留存之必要,是為日後審理之需要及保全證據, 自有繼續扣押之必要,尚難先予裁定發還,應俟各該案件確 定後,由執行檢察官依法處理為宜,是本案聲請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楊數盈                  法 官 崔恩寧                  法 官 江宜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蕭妙如

2025-02-18

SCDM-113-聲-979-202502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