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臺北地檢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81-190 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9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楊安康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6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安康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捌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楊安康因詐欺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 50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3條 亦規定甚明。次按縱令所犯數罪中有一罪刑已經執行完畢, 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定應執行刑,在所裁定之執行刑 尚未執行完畢前,各罪之宣告刑,尚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 ,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 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 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 定無涉(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472號裁定意旨參照)。 又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 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 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 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 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有 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 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上開更 定之應執行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 期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有 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80年台非字第473號判例、93年度 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按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 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1條第5款定有明 文;乃因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考量人之 生命有限,刑罰對被告造成之痛苦程度,係以刑度增加而生 加乘成效果,而非等比方式增加,如以實質累加方式執行, 刑責恐將偏重過苛,不符現代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社會功能, 故透過定應執行刑程式,採限制加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 酌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 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 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 格特性與傾向、對被告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 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 定執行刑時,應體察法律恤刑之目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 合實質平等原則(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626號裁判意旨 參照)。又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除因增加經另案判 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刑之數罪中 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赦 免、減刑等情形,致原裁判定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客 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 ,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定實質 確定力之拘束。法院再就各該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應執 行刑,前後二裁定對於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 同一行為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同者為限;而定應執行刑,不 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之權益亦有重大影響, 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裁定前,允宜予受刑人 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之機會,程序保障更 加周全(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 意旨可參)。 三、經查:  ㈠本院業經將「本院詢問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意見調查表」寄送 予受刑人,俾便其對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表示意見,嗣經受 刑人寄回本院,對本案請求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月等語,有 上開意見調查表在卷可稽(見本院114年度聲字第79號卷第3 5頁),是本件業經保障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合先敘明 。  ㈡本件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雖曾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1年 度審簡字第2162號判決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惟依最高法院 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刑事大法庭裁定之意旨所示,核屬 於「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而 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之情形。從而,依前開大法庭裁定之 意旨,本件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並無有違反一事不再理 原則之情形,本院自可就附表所示各罪,更定其應執行刑, 先予敘明。  ㈢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前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均分別確定在案,且各罪均為最先一罪裁判確定前所犯 ,本院亦為最後事實審法院,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除附表編 號1「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欄所載「臺北地檢110年 度偵字第23632號」,應更正為「臺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6 362號」等詞外,本院審核認尚無不合,應予准許。又受刑 人所犯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刑雖已執行完畢,揆諸前揭最高 法院裁判意旨,仍得由檢察官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扣除該 部分已執行完畢之刑,並不影響本件應予定其應執行刑之結 果。惟參照前揭說明,本院定應執行刑,不得逾越刑法第51 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即不得重於附表編號1至2所 示各罪宣告刑之總和,亦應受內部界限之拘束,即不得重於 附表編號1所定應執行刑及編號2所示宣告刑之總和。另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均屬詐欺罪,審酌受刑人所犯數罪 所反映之人格特性、所侵犯者於合併處罰時責任非難之程度 、實現刑罰經濟之功能、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及如附 表所示之各罪宣告刑總和上限等內、外部性界限,爰就如附 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 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併援引「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受刑人 楊安康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資為附表。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吳天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憶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2025-02-07

SLDM-114-聲-79-202502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3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庭禕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168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許庭禕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參年拾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庭禕因侵占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及第50條第2 項(聲請書漏載),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 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刑法第53條規定,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   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   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所謂該案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罪刑之法院   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可資參照。次按 數罪併罰,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 此觀刑法第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 定其執行刑,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 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 執行刑,不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刑, 定其執行刑;又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並非概無法律 性之拘束。自由裁量係於法律一定之外部性界限內(以定執 行刑言,即不得違反刑法第51條之規定)使法官具體選擇以 為適當之處理;因此在裁量時,必須符合所適用之法規之目 的。更進一步言,須受法律秩序之理念所指導,此亦即所謂 之自由裁量之內部性界限。關於定應執行之刑,既屬自由裁 量之範圍,其應受此項內部性界限之拘束,要屬當然,此有 最高法院99年臺非字第229號判決、80年臺非字第473號判決 先例要旨可資參照。 三、次按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 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 分所處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釋字 第144號、第679號解釋、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452號 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本案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 示之刑,業如附表所載,另補充及更正如下:  ⒈附表編號1、5所示之宣告刑欄應補充「如易科罰金,均以新 臺幣1,000元折算1日」。  ⒉附表編號2、3所示之宣告刑欄應補充「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1,000元折算1日」。  ⒊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欄記載: 「臺北地檢107年度偵緝字第571號等」,應更正為「107年 度偵緝字第571號、107年度偵緝字第572號、107年度偵緝字 第577號、107年度偵緝字第578號、107年度偵緝字第579號 、107年度偵緝字第580號、107年度偵緝字第581號、107年 度偵緝字第582號、107年度偵緝字第583號、107年度偵緝字 第584號、107年度偵緝字第585號」  ⒋附表編號4、5所示之「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欄記載: 「臺北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1514號等」,應更正為「111年 度偵緝字第1514、1516、1517、1518、1519、1520號」。  ⒌經核上揭各刑均已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刑事 裁定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乙份在卷可稽,而本 院為最後事實審之法院,是檢察官備具繕本,向本院聲請定 其應執行之刑,本院有管轄權,得受理之,又受刑人所犯如 附表所示各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至3所示判決確定日(民國1 11年5月28日)前為之;而就附表編號1至3、5所示得易科罰 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附表編號4所示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受刑人於113年12月17日請求檢 察官聲請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有受刑人所填製之定應執行 刑調查表可參(執聲字卷第7頁),是聲請人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爰綜合斟酌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就附表編號1 、4、5所示各罪,均係犯刑法第336條第2項之業務侵占罪罪 ,核其犯罪類型及罪數、行為態樣、侵害法益種類均大致相 同;而就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係犯刑法第216條、第210條 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及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係犯修正前 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各該附表編號2、3所示之 罪,其犯罪類型及罪數、行為態樣、侵害法益種類,亦均係 基於侵害財產法益之目的而為,與附表編號1、4、5所示各 罪之罪質亦屬相近;復參以附表編號1至5所示各罪行為時間 分別分布於100年7月20日至同年12月2日間而甚為相近,責 任非難重複程度甚高;並考量附表編號1至5所示被害人數甚 多,及其個別之受害金額,及責任非難重複程度、數罪對法 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罪數所反映之受刑人人格特性與犯罪傾 向、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參卷附臺灣高等法院前案紀錄 表)、未來復歸社會之可能性;復參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 號1至3所示20罪,雖曾經本院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年1 0月,有本院110年度訴緝字第47號刑事判決附卷可參(執聲 字卷第9至40頁),惟受刑人所犯如附表1至5所示各罪之宣告 刑既應予合併處罰,則依前開判決先例意旨,前定之應執行 刑當然失效,本院自應以其各罪宣告刑為基礎,除遵循刑法 第51條所定外部界限外,且不得較上開已定應執行刑與其餘 各罪之總和為重(1年10月+1年6月+7月x3+8月+6月x37=24年3 月),而受此內部界限之拘束;兼衡經本院接受聲請書繕本 後將繕本送達於受刑人,函請受刑人就本件定刑表示意見, 而經受刑人勾選表示:無意見(即請法院依法定刑)等語, 有本院詢問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意見調查表在卷可稽(本院卷 第23頁)等各情,是就附表各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後,及貫徹 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五、至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3、5所示之罪,其宣告刑雖經諭 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惟因與附表編號4所示不得易科罰金 之罪合併處罰結果,本院於定執行刑時,不得諭知易科罰金 折算標準;又受刑人就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刑,前已於11 2年10月12日執行完畢(本院卷第18頁),仍得由檢察官於 換發執行指揮書時,扣除該部分已執行完畢之刑,不影響本 件定其應執行刑之結果,附此指明。均併此敘明。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張家訓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許翠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附表:受刑人許庭禕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2-06

TPDM-114-聲-238-20250206-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00號 抗 告 人 即 受 刑人 楊良冀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16日所為之裁定(113年度聲字第4241 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 楊良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伍年捌月。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下稱抗告人)楊良冀因 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分別確定 在案。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審核認聲請為正當,並審 酌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為詐欺犯罪,且除附表編 號1以外,其餘罪刑均係擔任同一詐欺集團之收簿手或取款 車手角色,而構成加重詐欺取財等罪,其罪質、侵害法益種 類相同,犯罪時間甚近,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復衡以 罪數反應之受刑人人格特性、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暨刑 罰經濟與罪責相當原則,並衡以各罪之原定刑期、定應執行 刑之外部性界限,及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如附表編號1至5 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附表編號7、8 、9所示之罪,曾分別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1年6月及4 年)等內部性界限等節為整體非難之評價,另參酌抗告人於 定刑聲請切結書對於定刑意見陳述其家庭狀況及反省悔悟之 犯後態度,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其對於民國110年底至111年初所犯深感後悔 ,原先不知道所屬團體為詐騙集團,導致被利用從事犯罪, 對此深感抱歉,並於服刑期間時刻反省,保證絕不再犯;其 入監後,家中經濟均靠年邁雙親維持,未成年女兒由雙親扶 養照顧,爰請法院給予其改過向善機會,改定較輕之執行刑 等語。 三、按數罪併罰合併定應執行刑,旨在綜合斟酌犯罪行為之不法 與罪責程度,及對犯罪行為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而決定所 犯數罪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是法 院於酌定應執行刑時,除不得違反刑法第51條之規定,並應 體察法律規範之目的,謹守法律內部性界限,以達刑罰經濟 及恤刑之目的。又法院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酌定執行刑 者,自應注意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減及行為人所生痛苦 程度隨刑期而遞增之情形,並考量行為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 ,妥適定其執行刑,尤應注意行為人之年紀與生活狀況等情 ,避免因長期之刑罰執行造成行為人復歸社會之阻礙。至執 行刑之酌定標準,應就被告本身及所犯各罪間之關係為整體 評估檢視,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價,於審酌各罪間之關係 時,應考量個別犯行之時間、空間之密接程度、各行為所侵 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如侵害法益之異同、是否屬具不 可替代或不可回復性之個人法益)、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 效應等,暨斟酌罪數所反映被告人格特性、犯罪傾向及對被 告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情狀,而為妥適、合目的性之裁量, 以符罪責相當、特別預防之刑罰目的(最高法院113年度台 抗字第2353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一)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本院、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及原審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 經分別確定,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件在卷 可憑。又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其中有得易科罰金之 罪(附表編號1)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附表編號2至9), 固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惟抗告人已聲請定其 應執行刑,此有定刑聲請切結書在卷足佐(見執聲卷第7頁 ),得依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定其應執行刑,檢察官聲請 定其應執行刑,於法相符。從而原審認本件聲請為正當,於 各該刑期總和之限制下,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七年, 並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項所定之外部界限,固非無見。 (二)惟查,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除編號1所犯幫助詐欺 取財罪外,其餘編號2至9所示各罪均係參加詐欺集團而於11 0年12月27日起至111年1月9日間密集所犯,犯罪類型、動機 、手段及目的均相同,此部分犯行所彰顯之人格面並無不同 ,責任非難重複性較高;又雖詐欺取財罪係為保護個人之財 產法益而設,而本案之被害人數雖多,但財產法益究非具有 不可替代性或不可回復性之法益,於綜合評價時,行為人所 造成之財產損害程度,仍可為重要之評價標準。另本案抗告 人擔任取簿手、車手取款之工作,非詐欺集團策畫者或實際 實施詐術者,並於各該案件審理中與部分被害人達成和解、 調解,參以前述責任非難重複程度較高之情,刑罰效果自應 予遞減,俾較符合比例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 原則等內部性界限,且本件非無因所犯數罪分別繫屬審理、 定刑,致有於不同案件各為定刑時,因各次定刑均受法定最 低刑度即「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之限制,而有重複評價之 虞。準此,抗告人犯如附表編號1至9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 刑,加計宣告刑之總和為有期徒刑12年3月(即附表編號1至 5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附表編號7、8 、9所示之罪,曾分別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1年6月及4 年,併計編號6宣告刑1年3月,總和為12年3月),原審未衡 酌上情,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7年,使受刑人因此獲有之 恤刑利益尚屬偏低,難認與受刑人所犯各罪所侵害法益之總 價值相當,其裁量權之行使,使責罰未能相當,未能與裁量 權應遵守之內部界限相契合,有違定應執行刑之恤刑本旨, 尚非妥適。       五、綜上所述,原裁定既有上開不當,抗告人提起本件抗告指摘 原裁定不當,為有理由,即應由本院予以撤銷。又本件定應 執行刑所憑之基礎事實已明,縱令發回原審法院,原審法院 亦應以前揭原則妥為考量而定應執行之刑,為免徒增司法資 源之浪費,即有由本院自為裁定之必要。本院審酌前述抗告 人所犯各罪之犯罪類型、動機、情節、犯罪時間密接及行為 次數等情狀後整體評價其應受矯治之程度,並兼衡責罰相當 與刑罰經濟之原則,暨抗告人陳稱其在監執行期間已有悔悟 ,希望給予改過向善機會,早日返家照顧家人等語(見本院 卷第17頁之刑事抗告狀),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第2項所 示。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5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謝靜慧                    法 官 吳志強                    法 官 楊志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書記官 林昱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幫助詐欺取財罪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1年1月(3罪) 有期徒刑1年2月(1罪) 有期徒刑1年(8罪) 有期徒刑1年1月(2罪) 有期徒刑1年2月(2罪) 犯罪日期 110年7月27日 110年7月28日 110年12月27日 111年1月3日 111年1月7日至 111年1月9日 偵查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43148、44577、46060號,111年度偵字第610、1755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8529號 士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100、9316號 最後事實 審 法院 新北地院 本院 本院 案 號 111年度金簡字第207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3229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4267號 判決日期 111年3月24日 111年10月27日 111年12月28日 確定判決 法院 新北地院 本院 本院 案 號 111年度金簡字第207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3229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4267號 確定日期 111年4月29日 111年12月1日 112年1月3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5776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6813號 士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12號 編號1至5號經臺北地院112年度聲字第72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 編號 4 5 6 罪名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罪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罪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2罪) 有期徒刑1年1月(3罪) 有期徒刑1年2月(1罪) 有期徒刑1年1月(2罪) 有期徒刑1年3月 犯罪日期 110年12月30日 111年1月3日 111年1月3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 偵字第24968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 偵字第15434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 偵字第16100號 最後事實 審 法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案 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2424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1905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2557號 判決日期 111年12月28日 112年1月18日 112年5月10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案 號 111年度審訴字 第2424號 111年度審訴字 第1905號 111年度審訴字 第2557號 確定日期 112年2月7日 112年3月2日 112年6月13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臺北地檢112年度 執字第1463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 執字第2389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 執字第4381號 編號1至5號經臺北地院112年度聲字第72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 編號 7 8 9 罪名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罪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罪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2月(2罪) 有期徒刑1年4月(1罪) 有期徒刑1年(7罪) 有期徒刑1年(2罪) 有期徒刑1年1月(3罪) 有期徒刑1年2月(4罪) 犯罪日期 111年1月5日 110年12月28日 111年1月9日 111年1月7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7238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320、24462、26184、34757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9938號 最後事實 審 法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386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2048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244號 判決日期 112年10月25日 112年12月20日 113年4月12日 確定判決 法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386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2048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244號 確定日期 112年11月29日 113年2月2日 113年5月29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09號。上開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918號。上開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596號。上開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

2025-02-05

TPHM-114-抗-100-2025020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辰羿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17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林辰羿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辰羿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法院分別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再,依刑法第53條應依同法第51條 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 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亦有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均經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本院審核認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其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年10月30日,而如 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其犯罪日期在該日以前,且以本院為 如附表所示各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核與上開規定相 符。  ㈡如附表所示各罪之宣告刑合計為有期徒刑8月,是為本案定應 執行刑之上限。  ㈢受刑人經本院通知表示意見,其迄今仍未任何回覆或陳述, 本院衡酌受刑人犯罪之時間、次數、情節、所犯數罪整體之 非難評價,爰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法 官 劉俊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麗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附表: 編 號 1 2 罪 名 施用第二級毒品 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113年5月15日 113年3月23日 偵查機關及案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毒偵字第3411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毒偵緝字第354號 最後事實審法院及判決案號 桃園地院113年度壢簡字第1732號 臺北地院113年度簡字第3767號 判決日期 113年9月18日 113年10月23日 確定日期 113年10月30日 113年12月3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執行案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6042號 臺北地檢114年度執字第60號

2025-02-04

TPDM-114-聲-59-20250204-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詐欺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138號 原 告 羅潾媛 被 告 李星翰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4年度訴字第80號),經原告提起附 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訴之聲明及陳述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狀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 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另按 法院認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之訴不合法者,應以判決駁回之 ,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因犯罪而受損害之 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亦為同法487條所明定 ,是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 ,若刑事訴訟未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 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四、被告因涉犯偽造文書等案件,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 稱台北地檢)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3369號、第14034號 、第14035號、第15223號、第16080號、第21107號、第2403 4號、第25296號,113年度少連偵字第163號起訴書提起公訴 ,而由本院以113年度原訴字第51號審理(下稱前案)。   後台北地檢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28164號、第33132號、 第33879號追加起訴暨移送併辦書追加起訴,由本院以114年 度訴字第80號案件(下稱後案)審理。然前案已於民國113 年11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並於113年12月11日宣判等情, 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稽,而檢察官所為上開追 加起訴,係於114年1月15日始繫屬本院,有臺灣臺北地方檢 察署114年1月14日北檢力崑113偵28164字第1149003932號函 及其上所蓋之本院收文戳章可查,則因後案係於前案言詞辯 論終結後始提出追加起訴,核與追加起訴規定不符,故經本 院於114年2月4日判決後案公訴不受理,有前開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後案刑事判決書附卷可考。是原告為後 案追加起訴犯罪事實之告訴人,然因此部分已經不受理判決 ,則原告對被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自應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 ,應併予駁回。 五、原告尚得另行具狀向本院或其他有管轄權之法院民事庭提起 民事訴訟,或待檢察官另行起訴後向該管法院刑事庭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併此敘明。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顏嘉漢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蔡婷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狀。

2025-02-04

TPDM-114-附民-138-2025020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01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范志剛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3年度執聲字第2422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范志剛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壹佰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范志剛因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之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拘役 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 期,但不得逾120日。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同法第51條第5 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 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均有明文。另,定 應執行刑之實體裁定,與科刑判決有同一之效力,經裁判酌 定其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確定力,故已經裁判定應執 行刑確定之各罪,如再就其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應執行 刑,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 同者為限,此有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89號裁定意旨可 參。惟如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 致原裁判定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法院自不受原確定裁定實質 確定力之拘束,得另定應執行刑,此觀最高法院111年度台 抗字第405號裁定意旨即明。此外,就已執行完畢部分,固 毋庸重複執行,惟僅須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 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不能認已執行完畢(最高法院96年 台非字第333號判決意旨足資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均經確定在案,有各該裁判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本院審核認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其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2年12月30日,而如 附表編號2至6所示之罪,其犯罪日期均在該日以前,且以本 院為如附表所示各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核與上開規 定相符。  ㈡如附表編號1至5所示之罪,雖曾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193 號裁定定其應執行刑為拘役120日確定,但檢察官就附表所 示合於數罪併罰要件之各罪聲請合併定刑,原定刑之基礎即 已變動,揆諸前揭說明,本院自得另行裁定。  ㈢受刑人經本院通知表示意見,其覆以請法院依法裁量,無意 見表示等語。本院衡酌受刑人犯罪之時間、次數、情節、所 犯數罪整體之非難評價,爰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 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㈣至被告所犯之罪已有部分經執行完畢,惟揆諸上揭說明,此 僅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 涉,併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法 官 劉俊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麗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拘役45日 拘役50日 拘役15日 犯罪日期 112年7月8日 112年6月28日 112年7月13日 偵查機關及案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4845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4170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3581號 最後事實審法院及判決案號 臺北地院112年度簡字第3154號 臺北地院112年度簡字第3153號 臺北地院113年度簡字第158號 判決日期 112年11月6日 112年11月4日 113年1月18日 確定日期 112年12月30日 113年1月3日 113年3月12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執行案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07號(已執畢)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46號(已執畢)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408號(已執畢) 備  註 編號1至5所示之案件,前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193號裁定定應執行拘役120日確定。 編 號 4 5 6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拘役30日 拘役30日 拘役30日 犯罪日期 112年12月27日 112年8月18日 112年12月28日 偵查機關及案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調院偵字第2309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5002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偵字第6059號 最後事實審法院及判決案號 臺北地院113年度簡字第1656號 臺北地院113年度簡字第2081號 臺北地院113年度簡字第2387號 判決日期 113年5月21日 113年6月21日 113年7月17日 確定日期 113年7月2日 113年8月6日 113年9月7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執行案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260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6160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7834號 備  註 編號1至5所示之案件,前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193號裁定定應執行拘役120日確定。

2025-02-04

TPDM-113-聲-3018-2025020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5017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柯朋成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 年度執聲字第5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柯朋成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有期徒刑玖月,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柯朋成因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 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聲 請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柯朋成因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法院先 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茲檢察官聲請 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定其應執行之 刑。 三、爰經函詢受刑人陳述意見後,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3   罪之行為類型、侵害法益及犯罪相隔時間,綜衡其上開各罪 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刑罰 經濟、邊際效應及復歸社會之可能性等一切情狀,基於罪責 相當原則,而為整體非難評價後,於定執行刑之外部性及內 部性界限內,定其應執行之刑。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   、第41條第8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彭 全 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蕭 琮 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傷害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2.09.29 112.10.28 113.02.01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 112年度偵字第37536號 臺北地檢 113年度調院偵字第214號 新北地檢 113年度偵字第17852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449號 113年度簡字第1174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1030號 判決 日期 113.03.13 113.07.17 113.08.21 確 定 判 決 法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449號 113年度簡字第1174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1030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04.16 113.08.20 113.10.02 備註 臺北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2877號(已執畢) 臺北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7363號 新北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 15191號 前曾經臺北地院113年度聲字第2574號裁定定應執行刑7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2025-02-04

PCDM-113-聲-5017-20250204-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584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邱昱成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對於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中華民國113年12月9日新北檢貞戊113執聲他5847字第11391556430號函),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  ㈠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邱昱成(下稱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等數罪,犯行類似且時間密接,原可合併定應執行 刑,因檢察官以先判決確定案件之確定日為基準,致遭割裂 分屬不同組合而不得再合併定應執行刑,且分別經本院113 年度聲字第1926號裁定(下稱A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8 年及本院113年度聲字第2770號裁定(下稱B裁定)定應執行 有期徒刑8年6月,而接續執行有期徒刑長達36年6月,甚至 超過刑法第51條第5款不得逾30年之限制,顯然更不利於受 刑人違反恤刑目的,顯違反罪責相當原則,自有必要透過重 新裁量程序改組搭配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適足評價,考量社 會復歸情形並注意刑罰權之邊際效應隨刑期之執行遞減及受 刑人痛苦程度遞增之情狀,而酌定較有利且符合刑罰經濟及 恤刑本旨之應執行刑期,是實務上不得定應執行刑之一事不 再理原則,於本案有特殊例外情形。    ㈡本件受刑人以其前開所犯各罪符合數罪併罰得合併定應執行 刑,向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署)請求更定應 執行之刑,經新北地檢署以113年12月9日新北檢偵戊執聲他 5847字第11391556430號函否准其所請。惟檢察官前開所採 之定刑方式,未考量受刑人大都智識能力不足,且在受刑人 尚有後案未確定時即先定刑所致,自不能將責任歸咎於受刑 人。而本件在客觀上已屬過度不利評價而造成受刑人責罰顯 不相當之過苛情形,已如前述,倘將A裁定編號1至21所示之 罪為一集團,而將A裁定編號22至29所示之罪與B裁定編號1 至5所示之罪為另一集團予以定刑,如此較有利於受刑人也 符合定應執行刑之規定,緩和因合計刑期可能存在責罰顯不 相當之不必要嚴苛。又受刑人現年已47歲,如接續執行有期 徒刑36年6月,恐將於獄中耗盡所有勞動能力,難以復歸社 會。是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前開執行之指揮不當,爰依法聲明 異議,請將檢察官之函撤銷,另由檢察官更為適法之處理等 語。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 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係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之檢 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固有明文 。惟已經裁判定應執行刑之各罪,如再就其各罪之全部或部 分重複定應執行刑,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 各罪範圍全部相同為限,此乃因定應執行刑之實體裁定,具 有與科刑判決同一之效力,行為人所犯數罪,經裁定酌定其 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確定力。法院就行為人之同一犯 罪所處之刑,如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而遭受雙 重處罰之危險,自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用。故數罪併罰案 件之實體裁判,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併合處罰之其 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之數罪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 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等情形,致原定執 行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 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 者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並確保裁判 之終局性。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除上開例外情形外 ,法院再就該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應執行刑,前、後 二裁定對於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遭 受雙重處罰之危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而不得就已 確定裁判並定應執行刑之數罪,就其全部或一部再行定其應 執行之刑,依受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 號裁定拘束之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89號裁定先例所揭 示之法律見解,尚無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可言。是以,檢察 官在無上揭例外之情形下,對於受刑人就原確定裁判所示之 數罪,重行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請求,不予准許,於法 無違,自難指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 又按被告一再犯罪,經受諸多科刑判決確定之情形,上開所 謂裁判確定,乃指首先確定之科刑判決而言;亦即以該首先 判刑確定之日作為基準,在該日期之前所犯各罪,應依刑法 第51條各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在該日期之後所犯者, 則無與之前所犯者合併定執行刑之餘地。惟在該日期之後所 犯之罪,倘另符合數罪併罰者,仍得依前述法則處理,數罪 併罰既有上揭基準可循,自無許法院任擇其中最為有利或不 利於被告之數罪,合併定其應執行刑之理(最高法院103年 度台抗字第721號裁定要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藥事法等數罪,經如附 表一編號1至29所示之法院分別判決確定,其中附表一編號1 至21所示之罪,經本院110年度聲字第553號裁定(下稱C裁 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受刑人不服提起抗告,經最高 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534號裁定駁回確定;編號22至29所示 之罪,經本院110年度聲字第3093號裁定(下稱D裁定)定應 執行有期徒刑9年確定,嗣受刑人請求檢察官就編號1至29所 示之罪合併聲請定應執行刑,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926號 裁定(即A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8年,受刑人不服提起 抗告,經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733號裁定駁回確定。 復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罪,經如附表二編號1至5所 示之法院分別判決確定,並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2770號裁 定(即B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6月,受刑人不服提起 抗告,經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2405號裁定駁回確定等 情,有前開裁判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受刑 人所犯A裁定編號1至29、B裁定編號1至5所示之數罪,既經 本院分別裁定定應執行刑確定,即有實質確定力,非經非常 上訴、再審或其他適法程序予以撤銷或變更,自不得再行爭 執,且基於確定裁定之安定性及刑罰執行之妥當性,自不得 依憑受刑人之主張,再行拆解割裂、重新搭配組合。則檢察 官據以指揮接續執行A裁定編號1至29、B裁定編號1至5所定 執行之刑,並以新北檢貞戊113執聲他5847字第11391556430 號函否准受刑人就其前開所犯已經判決確定之各罪中,擇其 主張為有利之數罪重新排列組合之定執行刑聲請,自無違誤 。此乃前開最高法院裁判意旨所揭櫫一事不再理原則法理所 當然,檢察官依本案確定裁定內容為指揮執行,經核於法並 無不合,其執行之指揮即難認有違法或不當。   ㈡聲明異議意旨固以檢察官所選擇之定刑方式,陷受刑人於接 續執行更長刑期之不利地位,甚至超過刑法第51條第5款不 得逾30年之限制,故接續執行A裁定編號1至29、B裁定編號1 至5之刑期,在客觀上顯有責罰顯不相當之情形,有另定應 執行刑之必要,主張將A裁定其中編號1至21等罪併罰,而A 裁定其中編號22至29及B裁定編號1至5等罪併罰,較有利於 受刑人等語。惟查:  1.依受刑人主張之重新組合,就A裁定其中附表編號1至21所示 之罪為組合,前已經C裁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21年,獲得 恤刑利益;就A裁定其中附表編號22至29所示之罪與B裁定附 表編號1至5所示之罪為組合,前已經D、B裁定,獲得恤刑利 益,即使再合併定刑,其恤刑利益之執行刑上限為17年6月 (即9年+8年6月=17年6月),即使再予扣減優惠,亦屬有限 。是受刑人上開主張另定組合之接續執行結果,較之接續執 行A裁定附表編號1至29所示各罪應執行有期徒刑28年,及B 裁定附表所示各罪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6月,自形式上觀察, 並無顯獲更有利結果之可言。依上開說明,受刑人主張另定 執行刑之結果,既無涉受刑人責罰顯然不相當之不利益,自 不許重定執行刑。受刑人主張檢察官否准其前揭請求,致A 裁定編號1至29、B裁定編號1至5各定執行刑對受刑人接續執 行造成責罰顯不相當之過苛,顯非可採。    2.再刑法第50條規定主要立法目的,是為了明確數罪併罰適用 範圍,避免不得易科罰金或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得易科 罰金或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合併,造成得易科罰金或得易服 社會勞動之罪,無法單獨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罪責失 衡,不利於受刑人。從而,為使受刑人經深思熟慮後,選擇 自認最適合的處遇,賦予其選擇權,以符合其實際受刑利益 (最高法院112年度台非字第3號判決參照),A裁定編號1至29 、B裁定編號1至5所示案件,有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情形 ,檢察官於向法院聲請裁定應執行刑前,已徵得受刑人之同 意,有上開裁定在卷可稽,既無證據足認受刑人所為同意之 意思表示有重大瑕疵,檢察官以A裁定編號1至29、B裁定編 號1至5所示各罪,分別向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即無違 法可言。基於確定裁定之安定性及刑罰執行之妥當性,自不 得依憑受刑人之主張,無再行拆解割裂、重新搭配組合。 四、綜上所述,A裁定編號1至29、B裁定編號1至5之定應執行刑 均已確定,且原定執行刑之基礎既無變動,或因客觀上有責 罰顯不相當,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情形,堪認臺灣新北 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否准受刑人所請另定應執行刑之執行指揮 並無不當或違法,受刑人猶執前詞指摘檢察官執行指揮之不 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泰誠                    法 官 魏俊明                    法 官 鍾雅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許芸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強制換頁========== 附表一:(即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926號裁定〈即A裁定〉)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 犯 罪 日 期 107.7.1 107.2.1至107.4.4   107.4.4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毒偵字第7595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毒偵字第12043號、107年度毒偵字第2983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毒偵字第12043號、107年度毒偵字第2983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新北地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7年度簡字第8026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289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289號 判決日期 108/01/03   108/05/30   108/05/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新北地院   最高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7年度簡字第8026號 108年度台上字第2626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289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8/02/12   108/08/21   108/05/30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否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08年度執字第4873號(已執畢)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緝字第1439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緝字第1438號 編號1-21經高等法院110年度聲字第55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並經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534號刑事裁定駁回確定(本署110年執更字第2042號) 編     號 4     5     6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1年4月 有期徒刑4年2月 犯 罪 日 期 107.6.13 106.6.14至106.7.12 106.8.8至106.8.9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7246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831號、第27199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831號、第27199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2698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判決日期 108/10/23   109/02/26   109/02/26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9年度台上字第317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9/01/08   109/04/15   109/04/15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緝字第1437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6162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6162號 編號5-8經新北地院109年訴字第360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6月 編號1-21經高等法院110年度聲字第55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並經最高法院110年台抗字第534號刑事裁定駁回確定(本署110年度執更字第2042號) 編     號 7     8     9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藥事法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6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2月 犯 罪 日 期 106.7.12至106.8.24 106.7.12 106.3月間某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21831號、第27199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21831號、第27199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21831號、第27199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判決日期 109/02/26   109/02/26   109/02/26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707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9/04/15   109/04/15   109/02/26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6162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6162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6163號 編號5-8經新北地院109年訴字第360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6月 編號1-21經高等法院110年度聲字第55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並經最高法院110年台抗字第534號刑事裁定駁回確定(本署110年度執更字第2042號) 編     號 10     11     12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年 有期徒刑3年 有期徒刑3年 犯 罪 日 期 106.04.25前某日 106.04.25前某日 106.3月中某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3352號、第17560號、第17565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3352號、第17560號、第17565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3352號、第17560號、第17565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判決日期 109/04/30   109/04/30   109/04/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9/06/15   109/06/15   109/06/15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565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565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565號 編號10-18經新北地院107年度訴字第49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 編號1-21經高等法院110年度聲字第55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並經最高法院110年台抗字第534號刑事裁定駁回確定(本署110年度執更字第2042號) 編     號 13     14     15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年4月 有期徒刑2年4月 有期徒刑1年10月 犯 罪 日 期 106.1月初某日 106.3.29 106.1月底農曆過年前某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3352號、第17560號、第17565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3352號、第17560號、第17565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3352號、第17560號、第17565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判決日期 109/04/30   109/04/30   109/04/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9/06/15   109/06/15   109/06/15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565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565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565號 編號10-18經新北地院107年度訴字第49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 編號1-21經高等法院110年度聲字第55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並經最高法院110年台抗字第534號刑事裁定駁回確定(本署110年度執更字第2042號) 編     號 16     17     18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10月 有期徒刑1年10月 有期徒刑1年10月 犯 罪 日 期 106.3月中某日 106.4.21 106.4.25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3352號、第17560號、第17565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3352號、第17560號、第17565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偵字第13352號、第17560號、第17565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判決日期   109/04/30   109/04/30   109/04/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226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9/06/15   109/06/15   109/06/15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565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565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565號 編號10-18經新北地院107年度訴字第49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 編號1-21經高等法院110年度聲字第55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並經最高法院110年台抗字第534號刑事裁定駁回確定(本署110年度執更字第2042號) 編     號 19     20     21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6月 有期徒刑2年 有期徒刑3月 犯 罪 日 期 107.4月間某日至107.4.25為警查獲 107.3.15 107.4.23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毒偵字第3558號、107年度偵字第14348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毒偵字第3558號、107年度偵字第14348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毒偵字第3558號、107年度偵字第14348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08年度訴字第427號 108年度訴字第427號 108年度訴字第427號 判決日期   108/11/07   108/11/07   108/11/07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1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16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16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9/06/14   109/06/14   109/03/26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813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813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8814號 編號19-20經新北地院108年訴字第427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2月 編號1-21經高等法院110年度聲字第55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並經最高法院110年台抗字第534號刑事裁定駁回確定(本署110年度執更字第2042號) 編     號 22     23     24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年7月(經最高法院110年台上字第2758號判決撤銷改判) 有期徒刑4年 有期徒刑7年2月 犯 罪 日 期 107.4.26至107.7.1 107.5.21 107.6.28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1175號、第23682號、移送併辦107年度偵字第27246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1175號、第23682號、移送併辦107年度偵字第27246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1175號、第23682號、移送併辦107年度偵字第27246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243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243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243號 判決日期   109/9/30   109/9/30   109/9/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10年度台上字第2758號 110年度台上字第2758號 110年度台上字第2758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0/05/20   110/05/20   110/05/20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10年度執字5355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執字5355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執字5355號 編號22-29經臺灣高等法院110年聲字第309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110年執更字第3369號) 編     號 25     26     27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年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7年2月 犯 罪 日 期 107.6.29 107.6.29 107.6.29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1175號、第23682號、移送併辦107年度偵字第27246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1175號、第23682號、移送併辦107年度偵字第27246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1175號、第23682號、移送併辦107年度偵字第27246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243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243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243號 判決日期   109/9/30   109/9/30   109/9/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10年度台上字第2758號 110年度台上字第2758號 110年度台上字第2758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0/05/20   110/05/20   110/05/20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10年度執字5355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執字5355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執字5355號 編號22-29經臺灣高等法院110年聲字第309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110年執更字第3369號) 編     號 28     29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年7月 有期徒刑3年7月 犯 罪 日 期 107.7.1 107.7.1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1175號、第23682號、移送併辦107年度偵字第27246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1175號、第23682號、移送併辦107年度偵字第27246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 案 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243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243號 判決日期   109/9/30   109/9/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10年度台上字第2758號 110年度台上字第2758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0/05/20   110/05/20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10年度執字5355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執字5355號 編號22-29經臺灣高等法院110年聲字第309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110年執更字第3369號) 附表二:(即本院113年度聲字第2770號裁定〈即B裁定〉)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10月 犯 罪 日 期 108年09月16日 108年09月17日 不詳時間迄至109年4月30日下午5時許為警查獲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8年度毒偵字第6360號 新北地檢108年度偵字第29271號 臺北地檢109年度毒偵字第1454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臺北地院 案  號 109年度簡字第5017號 108年度訴字第1160號 109年度訴字第1082號 判決日期 109年08月19日 109年12月09日 110年12月08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臺北地院 案  號 109年度簡字第5017號 108年度訴字第1160號 109年度訴字第1082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9年09月22日 110年01月12日 111年05月26日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否 備註 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前經新北地院110年度聲字第1456號裁定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年4月確定 空白 編     號 4 5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7年3月、 有期徒刑7年1月(2次)、 有期徒刑3年6月 犯 罪 日 期 109年04月30日 109年03月13日~109年04月30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北地檢109年度毒偵字第1454號等 臺北地檢109年度毒偵字第1454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北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09年度訴字第1082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629號 判決日期 110年12月08日 111年06月16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北地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09年度訴字第1082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4154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1年05月26日 111年09月29日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備註 空白 空白

2025-02-04

TPHM-113-聲-3584-20250204-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1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吳志民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9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4524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吳志民(下稱受刑人)犯 如附表所示3罪,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各罪犯 罪日期均在編號1判決確定日前,且原審法院為犯罪事實最 後判決之法院。又編號1、3為得易科罰金之罪,編號2為不 得易科罰金之罪,受刑人已具狀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其應 執行之刑,審酌編號2、3分別為偽造有價證券罪、行使偽造 私文書罪,編號1為犯罪類型與侵害法益截然不同之不能安 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再考量各罪之犯罪情節、動機、目 的、手段、所生危害、行為相隔時間、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 必要性等因素,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2月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3罪,總計有期徒刑2 年4月,原裁定定應執行刑2年2月,僅酌減2月徒刑,平均每 罪減不到1月,考量人之生命有限,如以實質累加方式,刑 責恐將偏重過苛,請給予符合比例原則及公平原則裁定,受 刑人家中僅剩老母親臥病,因受刑人入監服刑而住進安養院 ,亟待受刑人造日返家安養天年,請重新給予有利於受刑人 之裁定云云。 三、按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刑法第51條第5款 定有明文。乃因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考 量人之生命有限,刑罰對受刑人造成之痛苦程度,係以刑度 增加而生加乘效果,而非等比方式增加,如以實質累加方式 執行,刑責恐將偏重過苛,不符現代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社會 功能,故透過定應執行刑程序,採限制加重原則,授權法官 綜合斟酌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各罪彼此間之 關聯性(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為所侵害法益之專 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等)、數罪所反 應受刑人人格特性與傾向、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 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最 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985號裁定意旨參照)。次按數罪 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 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的量 刑過程,倘法院於審酌個案具體情節,裁量定應執行之刑時 ,並未違背刑法第51條各款或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3項等所 定之方法或範圍(即法律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違背公 平、比例原則或整體法律秩序之理念及法律規範之目的(即 法律之內部性界限)者,即屬其裁量權合法行使之範疇,不 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89號裁 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受刑人因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等數罪,先後經法院 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共3罪),均已確定在案,且各罪犯 罪日期均在編號1判決確定日前,有各該判決及本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附卷可憑,合於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應執 行刑之要件。經檢察官依受刑人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原裁定於附表各罪宣告刑中之最長期(有期徒刑1年7月)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合計為有期徒刑2年4月)以下,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2月,並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 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濫用裁量權而違反法律內部性界限之 情事。  ㈡受刑人雖執前詞提起抗告,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3罪,分 別為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偽造有價證券罪、行使 偽造私文書罪,犯罪態樣、行為手段及侵害之法益各不相同 ,犯罪時間103年10月29日、103年5月2日、101年2月23日, 彼此有所間隔,甚至有間隔長達2年多者,責任非難重複程 度較低,原審衡酌上揭犯罪之不法及罪責程度、各罪之關聯 性、犯罪情節、數次犯罪反映出受刑人之人格特性與犯罪傾 向、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因素,對於附表所示各罪為整體非 難評價,在內、外部界限內,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2月,已 給予受刑人適度之刑罰折扣,並無明顯違背公平、比例原則 或整體法律秩序理念、規範目的之情,核屬法院裁量職權之 適法行使,並未過重。  ㈢綜上,原裁定並無濫用裁量權等違法或不當之處,抗告意旨 猶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惠立                   法 官 廖怡貞                   法 官 戴嘉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高建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 偽造有價證券 行使偽造私文書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1年7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03年10月29日 103年05月02日 101年02月23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03年度偵字第22860號 新北地檢104年度偵字第14468號 新北地檢104年度偵字第1446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臺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03年度審交簡字第501號 104年度訴字第888號 104年度訴字第888號 判決 日期 103年12月29日 105年01月30日 105年01月30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臺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03年度審交簡字第501號 104年度訴字第888號 104年度訴字第888號 確定 日期 104年01月22日 105年03月12日 105年03月12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是 否 是 備註 已執行完畢

2025-02-04

TPHM-114-抗-21-2025020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孫嘉宏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應執行刑( 114年度執聲字第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孫嘉宏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有期徒刑,應執 行有期徒刑拾年捌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孫嘉宏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 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 規定,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等語。 二、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 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宣告多 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 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 ,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 51條第5款、第53條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 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 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 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釋字第144號、第679號解釋、最高 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452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確定,有如附表所示判決、法院前案紀錄表可憑,本院為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另聲請人所檢附之附表中,就附 表編號7部分中之備註欄,聲請人原記載「臺北地檢113執字 第267號」,應更正為「臺北地檢113年執字第424號」;就 附表編號8部分中之犯罪日期,聲請人原記載「112/6/23」 ,應更正為「112/5/20、112/6/23」;就附表編號20部分中 之備註欄,聲請人原記載「新北地檢113年度執第1468號」 部分,應更正為「新北地檢113年度執第11468號」;就附表 編號22部分中之是否得易科罰金欄,聲請人原記載「否(得 易服社會勞動)」部分,應更正為「是」,附此敘明。此外 ,就附表編號1至4、6至8、10至11、13、16至17、22所示得 易科罰金之罪,與附表編號5、9、12、14至15、18至21所示 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受刑人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已表明請 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此有受刑人所填製之定 應執行刑聲請書可參,是聲請人聲請定應執行之刑,核無不 合,應予准許。本院審酌受刑人整體犯罪過程之附表所示各 罪(多數為竊盜、強盜等財產犯罪,少數為施用毒品及洗錢 案件),自各行為彼此間之關連性,其所犯各罪之犯罪時間 (財產犯罪多集中於112年5、6月)、各罪對法益侵害之加 重效應、罪數所反應行為人人格、犯罪傾向、受刑人之意見 (如卷附之陳述意見回函)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情狀為 整體評價,定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 、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涂光慧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雅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附表:受刑人孫嘉宏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2-03

TPDM-114-聲-39-202502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