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燁山

共找到 91 筆結果(第 11-20 筆)

勞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給付資遣費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上易字第79號 上 訴 人 凱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凱笙 被上訴人 倪睿昌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資遣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陳凱笙為上訴人凱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理人之承 受訴訟人,續行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應由有代理 權之法定代理人承受訴訟;又當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法 院亦得依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7 0條、第178條規定即明。查本件上訴人凱笙實業股份有限公 司之法定代理人原為陳翠碧,嗣則變更為陳凱笙,此有經濟 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單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9頁 ),依上開說明,陳凱笙既為上訴人之法定代理人,自得依 職權裁定命其承受訴訟。 二、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吳燁山                法 官 鄭貽馨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郭晋良

2025-03-10

TPHV-113-勞上易-79-20250310-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477號 被 上訴人 陳信昌(原名陳清泉) 訴訟代理人 施霖 上列被上訴人與上訴人阿薩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等人間返還借款事 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撤銷施霖擔任被上訴人陳信昌訴訟代理人之許可。   理  由 一、按「訴訟代理人應委任律師為之。但經審判長許可者,亦得 委任非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前項之許可,審判長得隨時 以裁定撤銷之,並應送達於為訴訟委任之人」,民事訴訟法 第68條第1、2項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並依同法第272條第1項 準用於受命法官所進行準備程序。 二、經查:  ⑴被上訴人陳信昌於民國113年7月15日委任施霖為訴訟代理人 (見本院卷㈠第139-140頁委任狀)。施霖於113年7月15日準 備程序自稱為陳信昌員工(見同卷第145頁筆錄),本院遂 准許施霖為陳信昌訴訟代理人。  ⑵迨113年9月9日準備程序,施霖陳稱:「(問:施霖受僱陳信 昌資料?)我是以前陳信昌經的宏國汽車貨運有限公司的員 工。該公司已經解散大約10年以上。陳信昌叫我回來幫他擔 任訴訟代理人」(見同卷第222頁筆錄)。於113年10月14日 準備程序,施霖再度表示:「(問:陳信昌訴訟代理人施霖 目前職業?以往受雇陳信昌所屬公司行號時,有無投保勞健 保?)我已經退休。我以前受雇於宏國公司,老闆就是陳信 昌,這家公司在90年11月就撤銷登記了。90年以前我有沒有 勞健保我不太確定,因為我有做其他的項目。我是陳信昌最 大債權人,宏國公司有部分業務是我在執行,陳信昌沒有什 麼資產」(見同卷第286頁筆錄)。  ⑶然而,施霖於84年3月1日由台北市地政業務從業人員職業工 會為其投保勞保,於97年12月25日退保(見本院限閱卷第31 -32頁勞保資料),是以施霖所陳述雇主、勞保資料顯非可 採。本院考量上情,認為施霖不適合擔任訴訟代理人一職, 應依職權撤銷其擔任陳信昌訴訟代理人之許可。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十一庭              受命法官 吳燁山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 記 官 莊雅萍

2025-03-06

TPHV-113-上易-477-20250306-1

勞聲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聲字第6號 聲 請 人 王偲豪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台莊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等人間給付工 資等事件(本院111年度勞上易字第62號),聲請法官迴避,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遇有下列各款情形,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二、法官 有前條所定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   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次按所謂法官執行 職務有偏頗之虞,係指法官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 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交誼或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 為不公平之審判者而言。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認法 官行使闡明權、指揮訴訟欠當,或法官就當事人聲明之證據 不為調查,則不得謂其有偏頗之虞(最高法院112年度台聲 字第1046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伊與相對人台莊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台 莊資產管理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等人間因給付工資等事件涉 訟,本院111年度勞上易字第62號(下稱系爭事件)受命法 官於民國111年6月17日、112年11月15日、同年12月27日、1 13年3月15日行準備程序,均未依民事訴訟法第199條規定闡 明 兩造訴訟關係,其執行職務顯有偏頗之虞,為此聲請受 命法官迴避云云(見本院卷第3-4、55-56頁)。 三、經查,聲請人並未具體釋明受命法官究與本件訴訟標的有何 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相對人有密切之交誼,或與其有何嫌怨 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情事。從而   ,聲請人以受命法官並未於準備程序闡明當事人間訴訟關係   ,主觀臆測受命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並據以聲請迴避   ;顯與上開規定不符,應駁回其聲請。 四、綜上,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謝永昌                法 官 吳燁山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莊雅萍

2025-02-27

TPHV-114-勞聲-6-20250227-2

勞再易
臺灣高等法院

給付薪資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再易字第1號 再 審原告 林國威 再 審被告 玄奘大學 法定代理人 簡紹琦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薪資等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08 年11月6日108年度上易字第310號確定判決、108年12月31日108 年度再易字第120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再審原告主張:伊與再審被告因給付薪資等事件涉訟,伊為 再審被告專任副教授,於民國105年11月10日年滿65歲,依 據「學校法人及其所屬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離職資遣條 例」(下稱系爭條例)第16條本文、第19條第3項之規定, 應以106年2月1日為退休生效日;再審被告竟以100年5月25 日第30次校務會議通過之教職員退休資遣實施要點(下稱系 爭要點,後於106年4月19日修正)第4條規定,誤認伊於年 滿65歲當天即105年11月10日退休、僱傭關係亦於當日終止 。伊因而請求再審被告給付薪資等項共新臺幣(下同)40萬 4746元本息、提繳2萬1525元,並就附表所示款項均自106年 2月1日起至伊受領日為止按年息5%計付利息(省略一審敗訴 確定部分)。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7年度勞訴字第26號判決 ,命再審被告應給付伊40萬4746元本息、提繳2萬1525元; 駁回伊其餘請求。兩造各自就前開敗訴部分上訴,嗣本院10 8年度上易字第310號確定判決駁回伊上訴,且廢棄一審判決 命再審被告給付部分並駁回伊該部分請求確定(下稱原確定 判決)。伊曾提起再審之訴,主張原確定判決具有民事訴訟 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再審事由,前經本院108年12月31日10 8年度再易字第120號判決駁回確定(下稱108年再審確定判 決)。然而,原確定判決與108年再審確定判決均有民事訴 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13款再審事由,且伊發覺新事證,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13款規定第二次提起再 審訴訟云云。 二、關於原確定判決方面:  ㈠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   ,自判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   ;其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 判決確定後已逾五年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500條 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  ㈡經查,原確定判決已於108年11月18日送達於再審原告(見本 院卷第97頁送達證書),是以原確定判決再審期間於113年1 1月18日屆滿5年。然而,再審原告遲至114年1月7日,始對 於原確定判決提起本件再審訴訟(見本院卷第3、6、9頁聲 請狀),依首揭說明,原確定判決再審期間既已屆滿,故再 審原告對原確定判決所提再審訴訟為不合法。  ㈢至於再審原告主張其在113年7月23日對於最高法院113年度台 聲字第599號事件承審法官聲請個案評鑑,迄無下文;關於 原確定判決5年再審期限,應予延長云云(見本院卷第3-5頁 聲請書、第19-30頁法官個案評鑑請求書)。惟查,再審原 告於最高法院113年度台聲字第599號事件,對於最高法院11 2年度台聲字第1435號國家賠償事件聲請再審,嗣遭裁定駁 回確定(見同卷第17頁裁定書);又最高法院113年度台聲 字第599號、112年度台聲字第1435號事件之相對人均為教育 部(見同卷第15、17頁裁定書),而原確定判決相對人則係 再審被告玄奘大學,二者顯係不同事件,故原確定判決再審 事由實與上開最高法院裁定、法官個案評鑑無涉。則再審原 告引用前揭最高法院裁定、法官個案評鑑資料,主張原確定 判決5年再審期間應予延長一節;洵無可採,附此說明。  ㈣是以再審原告對原確定判決所提再審訴訟,為不合法,應予 駁回。  三、關於108年再審確定判決方面:  ㈠按「再審之訴,法院認無再審理由,判決駁回後,不得以同 一事由,對於原確定判決或駁回再審之訴之確定判決,更行 提起再審之訴」,民事訴訟法第498條之1定有明文。次按「   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 判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 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 確定後已逾五年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   、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當事人以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 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聲請再審,應認此項理由 於裁定送達時,當事人即可知悉,故計算是否逾30日之不變 期間,應依同法第500條第2項前段規定,自裁定確定時起算 ,裁定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而無該條項後段理 由知悉在後之適用(最高法院113年度台聲字第874號裁定意 旨參照)。  ㈡再審原告於108年度再易字第120號事件主張,原確定判決遽 謂私立學校教職員屆齡退休日屬於大學自治事項,故再審被 告得依據系爭要點第4點以教職員年滿65歲當天為退休日; 此一見解顯然違反系爭條例第16條本文、第19條第3項規定   ,是以原確定判決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惟再審原告以同 一再審事由提起本件再審訴訟。茲分述如下:   ⑴再審原告於108年度再易字第120號事件主張,私立學校教 職員屆齡退休日期並非大學自治事項,依系爭條例第16條 本文、第19條第3項之規定,應以106年2月1日為再審原告 退休日。原確定判決竟援引教育部107年8月23日臺教人㈣ 字第1070140567號函(下稱系爭567號函)及系爭要點第4 點,認定再審原告於年滿65歲當天(105年11月10日)退 休;此一見解顯係適用系爭條例第16條本文、第19條第3 項之規定為發生錯誤,遂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 款規定提起再審訴訟云云(見108年度再易字第120號案卷 第5-20頁)。嗣108年再審確定判決略稱,原確定判決依 據系爭條例第16條本文、第19條第3項立法意旨,並參酌 系爭567號函,因而認定私立學校教職員屆齡退休日期屬 於學校審酌校務發展等因素後之權責事項(亦即大學自治 事項),故再審被告得依系爭要點第4點以再審原告年滿6 5歲當天(105年11月10日)為退休日。是以原確定判決並 無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情事    ,遂判決駁回再審原告該件再審訴訟(見本院卷第51-53 頁之108年再審確定判決第四段第㈠小段理由)。   ⑵然再審原告於本件再審訴訟仍執前詞,主張私立學校教職 員屆齡退休日期並非大學自治事項,依系爭條例第16條本 文、第19條第3項之規定,應以106年2月1日為再審原告退 休日;無從依系爭567號函推論再審原告於年滿65歲當天 (105年11月10日)退休。是以108年再審確定判決關於適 用系爭條例第16條本文、第19條第3項之規定,其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遂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提起本 件再審訴訟(見本院卷第6、9、10頁聲請狀)。足見再審 原告於本件仍然主張私立學校教職員屆齡退休日期並非大 學自治事項,108年再審確定判決關於系爭條例第16條本 文、第19條第3項之規定,發生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情事; 可知再審原告上開再審事由與108年度再易字第120號事件    之再審理由相同,依前開規定,其以同一事由提起再審之 訴,顯非合法。  ㈢其次,再審原告另援引大法官釋字第374號解釋理由書(下稱 374號解釋理由書),主張108年再審確定判決適用法規顯有 錯誤,具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再審事由云云( 見本院卷第6頁聲請狀);然依前開說明,再審原告收受108 年再審確定判決時,即可知悉該件判決是否違反374號解釋 理由書,故30日再審期間應自再審原告收受該件判決書起算 。茲再審原告於109年1月8日收受108年再審確定判決(見本 院卷第101頁送達證書),是以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 款之30日再審期間已於109年2月7日屆滿;則再審原告於114 年1月7日始具狀提起再審訴訟(見本院卷第3頁聲明),顯 逾30日再審期間,是以此部分再審事由亦非合法。  ㈣再審原告固然主張大學教師退休應適用374號解釋理由書、系 爭條例第16條、第19條第3項規定;伊發覺此等新事證,得 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提起再審訴訟云云(見本 院卷第7-8頁聲請狀)。惟查,系爭條例第16條本文、第19 條第3項規定,均係法規,與374號解釋理由書均顯與證明一 定事實之「證物」有間;是其主張上開法令為新證物,遂依 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提起再審訴訟云云,顯非合 法。  ㈤是以再審原告對108年再審確定判決所提再審訴訟,亦屬不合 法,應予駁回。 四、綜上,再審原告對原確定判決、108年再審確定判決所提起   再審之訴,均非合法,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謝永昌                法 官 吳燁山 附表: 編號 款項名稱 金額 1 舊制退休金 1,264,200元 2 儲金(新制) 1,060,392元 3 公教人員保險之養老給付 1,210,833元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莊雅萍

2025-02-27

TPHV-114-勞再易-1-20250227-1

非抗
臺灣高等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非抗字第12號 再 抗告人 楊文澤 代 理 人 池泰毅律師 張惇嘉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張立杰間本票裁定事件,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1月18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抗字第416號裁定提起 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再抗告意旨:相對人主張其執有伊簽發附表所示本票16紙(   下合稱系爭本票),到期日分別如附表所示,付款地均在臺 北市,均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其遵期提示但未獲付款,為此 聲請本票裁定。原法院司法事務官民國113年8月26日113年 度司票字第22624號裁定,准許相對人就附表示所示16紙本 票票面金額為強制執行(下稱系爭本票裁定;相對人關於票 號TH0000000本票所聲請本票裁定,經裁定駁回,未據相對 人不服,業已確定)。伊提起抗告,亦遭原裁定駁回。但是   ,相對人從未提示系爭本票,且在112年11月10日表明不追 討系爭本票債務,故法院不應准許其聲請本票裁定。再者, 相對人係以詐欺、脅迫等不當方式迫使伊簽署系爭本票,相 對人涉及恐嚇等罪嫌,伊業已提起原法院113年度北簡字第1 0487號消極確認訴訟,自應中止本票裁定效力;事務官裁定 與原裁定均未進行實質調查,也未考量執行程序對伊生活造 成重大困難,核屬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爰提起再抗告,請求 廢棄原裁定、系爭本票裁定,駁回相對人就系爭本票所為強 制執行之聲請云云。 二、按「除前二項之情形外,對於抗告法院之裁定再為抗告,僅 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非訟事件法第45條第3 項定有明文。次按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確定判決所 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院現尚有效及大 法官之解釋,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言。又 第三審為法律審,其所為判決以第二審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為 基礎,上開規定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對第三審判決言, 應以該判決依據第二審判決所確定之事實而為之法律上判斷   ,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為限(最高法院109年度台再   字第6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 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 定有明文。再按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向本票發 票人行使追索權,聲請法院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 件,對於此項聲請所為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就本票形 式上之要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為已足。發票人如主張執票人 未為提示,依票據法第124條準用同法第95條但書之規定, 應由其負舉證之責(最高法院84年度台抗字第22號裁定意旨 參照)。本票裁定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 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 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 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最高法院57年度台抗字第76號裁定 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相對人主張其持有再抗告人簽發系爭本票,經遵期提示但未 獲付款,遂聲請就系爭本票票面金額准許強制執行等情,並 提出系爭本票為證〔見原法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2624號案卷 (下稱司票卷)第7-11、23-31頁〕。原法院司法事務官審查 後,認系爭本票形式上要件已具備,依票據法第123條之規 定,准許相對人(張立杰)就附表所示系爭本票票面金額為 強制執行(見司票卷第65-66頁裁定書);依前開說明,系 爭本票裁定准許相對人就系爭本票票面金額為強制執行部分 ,並無不合。  ㈡再抗告人固然辯稱相對人實未提示系爭本票,事務官裁定與 原裁定關於票據法第123條、第124條準用第69條第1項、第9 5條規定,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見本院卷第37-43、49 -55頁)。惟查,相對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時,因系爭 本票記載免除做成拒絕證書,自毋庸再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 證據,已如前述;至於再抗告人主張相對人從未提示系爭本 票一節,核屬實體爭執,應循訴訟程序處理此一爭端,本票 裁定程序無從審究此情。關於再抗告人主張相對人曾於112 年11月10日表明不追討系爭本票債務,其以不當方式迫使再 抗告人簽發系爭本票,再抗告人提起原法院113年度北簡字 第10487號訴訟,以及再抗告人生活因此發生重大困難等情 (見本院卷第51、17-23頁),亦屬實體爭執,且非本票裁 定之非訟程序所得審查,是再抗告人此部分主張,亦屬無據 。 四、從而,系爭本票裁定准許相對人(張立杰)就系爭本票票面 金額為強制執行;並無不合。原裁定駁回再抗告人對之抗告   ,亦無違誤。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以及系爭本票裁定准許 強制執行部分,係違背法令,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謝永昌                法 官 吳燁山 附表: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票據號碼 (新臺幣) 1 110年5月3日 19,832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2 110年5月3日 86,512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3 110年5月3日 137,13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4 109年12月18日 4,910,000元 110年12月18日 未記載 TH0000000 5 109年12月18日 375,000元 110年12月18日 未記載 TH0000000 6 109年12月23日 100,000元 110年12月23日 未記載 TH0000000 7 110年1月31日 12,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8 110年2月2日 40,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9 110年2月9日 90,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10 110年3月31日 90,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11 110年5月1日 300,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12 110年5月20日 140,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13 110年5月14日 90,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14 110年1月5日 200,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15 110年1月13日 84,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16 110年1月15日 300,000元 110年12月31日 未記載 TH0000000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莊雅萍

2025-02-27

TPHV-114-非抗-12-20250227-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上字第401號 上 訴 人 劉宇軒 被 上訴人 楊金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 月19日本院113年度重上字第401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前段 規定繳納裁判費。第三審上訴不合程式或其他不合法之情形 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二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 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81條準用第442條第2 項定有明文。又上訴人未依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經第二審法院定期命補正,逾 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 不合法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66條之1第4項亦有明文。   二、查上訴人對本院113年度重上字第401號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 ,未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亦未繳 納第三審裁判費新臺幣72,928元,經本院裁定命其於收受裁 定正本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4年1月13日囑託送達上訴 人,惟其迄未補正,有送達證書、裁判費或訴狀查詢表、答 詢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繳費資料明細附卷可 稽(見本院卷第157-167頁),依前揭說明,其上訴自非合 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吳燁山                法 官 鄭貽馨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王增華

2025-02-25

TPHV-113-重上-401-20250225-3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484號 抗 告 人 矯恒志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聲明異議事 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8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 聲字第588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前持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2年度司執字第117103 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向原法院民事執行處( 下稱執行法院)聲請就抗告人對第三人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新光人壽公司)、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三商美邦人壽公司)之保險契約金錢債權強制執 行,經執行法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200109號清償債務強制 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後,於民國112年12月8 日核發執行命令,禁止抗告人於相對人聲請執行之債權範圍 內收取對新光人壽公司依保險契約已得請領之保險給付、已 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存在之保單價值準備金、保險契約債權 或為其他處分,新光人壽公司亦不得對抗告人清償(下稱系 爭扣押命令)。嗣新光人壽公司於112年12月21日陳報抗告 人為要保人之「新光人壽長安養老終身壽險甲型保險單」( 保單號碼ACM0000000,下稱系爭保單),並陳明依系爭扣押 命令予以扣押,抗告人具狀提出異議,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 於113年10月7日以112年度司執字第200109號裁定(下稱原 處分)駁回,抗告人復聲明異議,經原法院以原裁定駁回其 異議。抗告人對原裁定不服,提起本件抗告。 二、抗告意旨略以:系爭保單之主約已繳費期滿,並附加住院醫 療等契約,而抗告人患有疾病並長期失業,如逕予中止主約 ,附約亦併予中止,恐影響抗告人之醫療照護及生活維持; 且抗告人因生活困頓,已陸續保單借款達新臺幣(下同)53 萬多元,嗣後縱有還款,益徵抗告人須以保單質借應急生活 費用,再向外借貸以清償保單維持保障,足證系爭保單確係 抗告人維持生活所必需,故逕予中止,相對人所獲解約金數 額與抗告人所受之損害相差甚鉅,顯不符比例原則,況實務 上亦有採減少保額之方式,使抗告人仍可享有系爭保單之基 本保障,兼顧兩造之權益,是本件應無終止系爭保單全部之 必要。至「法院辦理人壽保險契約金錢債權強制執行原則」 第8點規範之主體係法院,非保險公司,原裁定未予詳查, 即逕認系爭保單之附約部分不因主約之終止而提前終止,顯 屬率斷,系爭扣押命令應予撤銷等語。 三、按執行法院執行要保人於壽險契約之權利,應衡酌所採取之 執行方法須有助於執行目的之達成;如有多種同樣能達成執 行目的之執行方法時,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最少之方法為之 ;採取之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之執行目的 之利益顯失均衡。壽險契約,常見兼有保障要保人等及其家 屬生活,安定社會之功能,執行法院於裁量是否行使終止權 執行解約金債權時,仍應審慎為之,並宜先賦與債權人、債 務人或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於具體個案依強制執行 法第1條第2項及第122條等規定,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 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為公平合理之衡量(最高法院108年 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意旨)。 四、經查:  ㈠相對人聲請執行之債權額為294,750元,及自100年3月23日起 至104年8月31日止按年息19.97%計算,並自104年9月1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之利息(見原處分卷第7頁),而 抗告人以其為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向新光人壽公司投保系爭 保單,如解約換價,試算至113年8月23日並扣除借款本息後 ,預估解約金額為420,828元,此有系爭保單及新光人壽公 司113年8月26日函覆可證(見原處分卷第53-55、191頁)。 而執行法院另囑託執行抗告人對於三商美邦人壽公司之保險 契約所生金錢債權部分,因保單價值準備金甚微,解約不符 比例原則而撤銷該部分之執行命令在案(見原處分卷第149 頁)。衡酌抗告人110年間之所得總額為0元、名下僅有102 年份車輛1輛,此有稅務電子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在卷可參 (見原處分卷第41頁),且抗告人自104年間起業經相對人 多次執行未果,此亦有債權憑證所附繼續執行紀錄表在卷可 稽(見原處分卷第15-17頁),顯見抗告人並無其他收入或 財產可供清償債務,則以人身保險之解約金性質上屬財產權 ,得為其全體債權人之共同擔保利益,相對人請求執行法院 核發系爭執行命令扣押系爭保單可得請領之金錢債權,以此 金錢債權作為執行標的,自有其必要性,且亦無執行方法所 造成之損害與欲達成之執行目的利益顯有失均衡之情事。  ㈡抗告人雖主張其患有疾病,中止系爭保單將影響其醫療照護 等語,並提出診斷證明書、醫療費用收據、理賠審核通知書 (見系爭執行事件卷第117-121頁)為證。惟查,依新光人 壽公司檢送之理賠紀錄所載,抗告人係因胃橫膈疝氣合併第 二級胃食道逆流、慢性齒槽炎、牙周炎等申請理賠,理賠型 態均係一般醫療理賠性質(見同上卷第195-207頁),尚難 認抗告人已罹患重大疾病或致殘廢程度,屬新光人壽長安養 老終身壽險保險單條款約定之保險事故範圍(見同上卷第57 -59頁),而得申請保險理賠之情形;且系爭保單尚包含附 約「新光人壽住院醫療日額(甲型)」、「新光人壽綜合保 障」,依113年7月1日生效之「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 項」第197點第3項規定(見本院卷第37頁),主契約縱使因 遭強制執行程序終止,亦不得終止該附約,此亦經新光人壽 公司於114年1月20日函覆表示該公司終止契約時,悉依上開 規定辦理附約保留作業,故不影響其附約效力等語(見本院 卷第33頁),是系爭保單縱於主約終止後,抗告人仍可依附 約請求給付住院、手術等保險給付,藉以維持其醫療之必要 開銷,故抗告人主張附約效力將因主約終止而影響其醫療照 護而認系爭扣押命令不符比例原則云云,即無可採。  ㈢抗告人主張需以保單質借應急生活費用,系爭保單乃維持生 活所必需,如予中止,所造成之損害與執行目的之利益相差 甚鉅,顯不符比例原則云云。惟查,依系爭債權憑證所示, 相對人自104年起經多次執行,均未受償,已如前述,而抗 告人積欠上開債務近10年,而仍繼續繳納系爭保單附約之保 險費以維持附約之效力,且抗告人以系爭保單多次辦理借款 ,至113年7月16日止,已還款僅餘本金88,879元及利息3,43 1元(見原處分卷第97-115頁、第157頁),顯見抗告人非全 無資力或經濟信用能力,尚難認系爭保單係抗告人維持生活 所必須,故抗告人以此主張系爭扣押命令不符合比例原則云 云,亦無足採。再者,系爭執行事件目前僅進行至扣押程序 ,尚未進行至終止保險契約換價之程序,抗告人另主張應採 減少保額方式執行,尚非屬系爭扣押命令之異議程序所得審 究,抗告人前開主張,亦無足採。 五、綜上所述,執行法院核發系爭扣押命令,已為公平合理之衡 量,於法核無違誤。原法院司法事務官以原處分駁回異議, 原裁定維持原處分,均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 求予廢棄,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吳燁山                法 官 鄭貽馨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郭晋良

2025-02-20

TPHV-113-抗-1484-20250220-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租佃爭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上字第52號 上 訴 人 A01 A02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勝文律師 黃唐施律師 上 訴 人 A03 A04 被 上訴人 陳東慶等39人(詳如本院114年2月18日判決附表)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饒斯棋律師 上述當事人間租佃爭議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8日所為之判 決,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主文增列第五項「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A04、A03 、A02於繼承甲○○遺產之限度內,與上訴人A01 負擔百分之九十九,餘由被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 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   ,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有主文所示顯然錯誤,應裁定更正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謝永昌                      法 官 吳燁山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但如對本件判決已合法上訴,則本裁 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莊雅萍

2025-02-20

TPHV-113-重上-52-20250220-2

重勞上
臺灣高等法院

給付退休金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重勞上字第49號 上 訴 人 大南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賀政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余慶海等人間請求給付退休金等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本院111年度重勞上字第49號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十日內,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 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並補繳第三審裁判費新臺幣壹 拾肆萬捌仟柒佰玖拾貳元,逾期即駁回上訴。   理 由 一、按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上訴人上訴時未委任訴訟代理人,第二審法院應定期先命補 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第 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66條之1定有 明文。次按,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未依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16第1項前段規定繳納裁判費者,原第二審法院應定期 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亦為同 法第481條準用第442條第2項所明定。 二、上訴人對本院第二審判決提起上訴,未依上開規定委任律師 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且迄未繳納第三審裁 判費,核其訴訟標的金額即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8,34 1,177元(計算式:1,795,723+883,294+1,470,743+145,451 +587,731+1,542,700+1,915,535),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27及民國113年12月30日修正發布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 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3條規 定,應徵第三審裁判費148,792元。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 定正本後10日內補正,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吳燁山                法 官 鄭貽馨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郭晋良

2025-02-19

TPHV-111-重勞上-49-20250219-2

臺灣高等法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95號 抗 告 人 羅勝財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陳秋君、詹育禔間請求返還土地事件,聲 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300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 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繳納費用 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內容,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又法庭錄音內容為訴訟資料之一部分,為 提升司法品質,增進司法效能,固允宜賦予當事人及依法得 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得於開庭 後相當期間內,繳納費用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 內容,以維其訴訟權益;惟為使訴訟資源合理有效運用,避 免訴訟資料長期處於不確定而影響裁判安定性,爰明定上開 聲請權人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為之(法院 組織法第90條之1立法理由參照)。所謂裁判確定,係指聲 請法庭錄音所繫屬之裁判確定而言。是以立法者為兼顧聲請 權人之權益及裁判之安定性,設有聲請期間之限制,聲請權 人若逾裁判確定後6個月始為聲請交付,即非合法。 二、本件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107年度訴字第3430號原訴訟案 中(下稱系爭返還土地事件)有證人涉嫌偽證,另對物證、 人證、最高法院判例是否適用問題,事後訴訟、陳情需要瞭 解,且臺灣高等法院113年8月15日院高民松113抗312字第11 30005284號函送最高法院辦理,抗告人並於113年9月10日以 民事再抗告理由狀陳送最高法院,屬訴訟中的案件,需要參 考開庭錄音光碟等語,為此依法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 ,並准予燒錄開庭錄音光碟等語。   三、經查:  ㈠系爭返還土地事件經原法院於109年2月6日以107年度訴字第3 430號判決後,抗告人不服,提起上訴,經本院於110年4月2 0日以109年度重上字第361號判決駁回抗告人之上訴,復經 最高法院於110年8月31日以110年度台上字第2545號裁定駁 回抗告人之上訴確定,有各該判決、裁定及書記官辦案進行 簿附卷可參(見原法院卷第11-46頁)。是系爭返還土地事 件於110年8月31日確定,抗告人遲至113年10月24日始向原 法院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見原法院卷第9頁),其聲請 顯然已逾系爭返還土地事件之裁判確定後6個月聲請期間, 自不應准許。    ㈡抗告人雖主張本院以113年8月15日院高民松113抗312字第113 0005284號函送最高法院辦理,屬訴訟中之案件云云,並提 出前開函文為據,然依上開函文內容所示,係針對抗告人另 案113年度抗字第312號確定訴訟費用額事件,非屬抗告人聲 請法庭錄音所繫屬之系爭返還土地事件本案訴訟,抗告人前 開主張,自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抗告人聲請交付原法院107年度訴字第3430號之 開庭錄音光碟,已逾聲請期間,揆諸前揭說明,抗告人之聲 請自屬無從准許。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聲請,並無不合,抗 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吳燁山                法 官 鄭貽馨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郭晋良

2025-02-18

TPHV-114-抗-195-202502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