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雅莉

共找到 68 筆結果(第 11-20 筆)

家聲抗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返還代墊扶養費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聲抗字第112號 抗 告 人 OOO 非訟代理人 王璿豪律師 相 對 人 OOO 非訟代理人 周志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代墊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經本院審酌全案卷證,認為原審裁定之結果,於法要無 不合,自應予維持,並引用原裁定記載之事實及理由。 二、抗告人乙○○之抗告意旨除與原審聲請意旨相同者外,另略以 :原審以甲○○各帳戶每年最高存款餘額作為其經濟基礎之判 斷基準,並非以各帳戶每年或每月之實際結餘為認定之基準 ,顯不合理。又抗告人於民國88年中至93年底從事軍職,這 期間將自己中華郵政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存摺及印章交 由母親甲○○,本僅委請甲○○代為保管並替抗告人繳納每月約 新臺幣(下同)1萬2千元之房貸,豈料甲○○於88年11月開始 ,幾乎每月均自系爭帳戶提領2 萬5 千元至3 萬元不等之金 額,一直持續至93年底抗告人退伍拿回自己之帳戶時方停止 ,甚至於某些月份提領之金額高達5 萬至9 萬餘元不等,且 於93年10月抗告人將退伍之際,一次提領20萬元;而於96年 6 月至101 年5 月抗告人從事軍職期間,起先甲○○僅會每月 領取與房貸相當之金額,惟約自98年4 月開始,幾乎每月自 系爭帳戶提領2 萬至3 萬元不等之金額,一直持續至抗告人 101 年中退伍拿回系爭帳戶時方停止,99年2 月所提領之金 額更高達13萬元,加計甲○○所領取之各項慰撫金、年金及補 助等費用,甲○○每月維持生活之費用約近4萬元。且甲○○於 原審到庭證述因為沒有錢可以生活,所以用勞保去借貸,或 用保險去借貸等,顯示甲○○之經濟狀況有入不敷出而無法維 持生活之情形,原裁定逕認甲○○所領取之各類款項及自有資 產,足以支付其日常生活所需之各種支出,並無不能維持生 活之事實,並未考量甲○○實際上維持生活所花費之數額,亦 未區分各期間甲○○之財產狀況及領取之各項慰撫金、年金及 補助等費用有所不同等語。並聲明:㈠原裁定廢棄。㈡相對人 應給付抗告人162萬元,及自聲請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㈢抗告人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假執行。 三、相對人丙○○之答辯意旨除與原審答辯意旨相同者外,另略以 :抗告人所指88年11月至93年10月之5萬至9 萬元及99年2 月提領之20萬元提領部分,均是抗告人提領自己去提領。抗 告人之主張並無理由等語,並聲明:抗告駁回。 四、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   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受扶養權利   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   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條第1 款   、第1115條第3 項、第1117條第1 項及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 。而所謂「不能維持生活」,係指不能以自己之財產及勞力 所得維持生活者而言。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 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 31條、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前段均有明文規定。準此,本件 抗告人主張其於上述期間扶養甲○○,代為墊付相對人本於扶 養義務應分擔之扶養費用,而依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相對人 返還等情,為相對人否認,並以前詞置辯,抗告人自應就甲 ○○已符合「不能維持生活」情況,及其確實代墊甲○○扶養費 用等事實負舉證責任。 五、經查: (一)兩造為姊弟,同為關係人甲○○之子女,有個人戶籍資料查詢 結果在卷可稽(參原審卷一第125至129頁),並為兩造所不爭 執,堪信為真實。兩造係甲○○之子女,親等同一,即應由兩 造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扶養義務,惟仍須以甲○○有受扶養 之權利為前提要件,即不能以自己之財產維持生活,先予敘 明。 (二)抗告人主張於自95年6月4日起至110年6月4日止(下稱系爭 期間)甲○○無謀生能力,不能維持生活,由其單獨扶養甲○○ ,所代墊之扶養費用合計324萬元,為相對人所否認,查:  1、甲○○自92年12月其配偶死亡後,領有高雄港務局發放之遺 族(即配偶)撫慰金,如自抗告人主張其有支出扶養費扶 養甲○○之95年至110年間,甲○○領有之上開慰撫金,經整理 統計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其中95年至100年間,每半年領 取5萬5,625元(按即每月領取9,270.83元)、100年下半年 起至106年間,每半年領取5萬7,300元(按即每月領取9,55 0元)、107年至110年間,則按月領取9837元(以上詳見原 審卷一第351-353頁所附函查回覆之資料)。   2、甲○○在如附表二所示之金融機構申設有存款往來帳戶,各 帳戶每年存款餘額如附表二各編號所示,其中95年間附表 二編號2、3、6、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76萬7,098元 (111,727+286,260+3+369,108=767,098元),則該年度平 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6萬3,924.8元;96年間附表二編號2、 3、6、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41萬3,514元(83,832+ 71,920+3+257,759=413,514元),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 仍可領用3萬4,459.5元;97年間附表二編號2、3、6、7各 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27萬5,917元(96,032+100,031+3 +79,851=275,917元),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2 萬2,993元;98年間附表二編號2、3、5、6、7各帳戶之存 款最高餘額總計42萬8,983元(81,121+120,033+100,000+3 +127,826=428,983元),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3 萬5,748.5元;99年間附表二編號2、5、6、7各帳戶之存款 最高餘額總計16萬2,232元(70,214+11,827+3+80,188=162 ,232元),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1萬3,519.3元 ;100年間附表二編號2、5、6、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 計9萬6,872元(67,024+2,266+3+27,579=96,872元),則 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8,072.6元;101年間附表二 編號1、2、5、6、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7萬1,722元 (7,822+61,200+2,266+3+431=71,722元),則該年度平均 每月最高仍可領用5,976.8元;102年間附表二編號1、2、5 、6、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8萬9,476元(7,598+79, 030+2,266+3+579=89,476元),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 可領用7,456.3元;103年間附表二編號1、2、5、6、7各帳 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6萬8,956元(5,259+60,712+2,266+ 3+716=68,956元),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5,746 .3元;104年間附表二編號1、2、5、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 額總計7萬2,646元(7,121+62,387+2,266+872=72,646元) ,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6,053.8元;105年間附 表二編號1、2、5、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7萬1,071 元(8,584+59,220+2,266+1,001=71,071元),則該年度平 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5,922.5元;106年間附表二編號1、2 、5、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7萬6,252元(13,645+59 ,192+2,266+1,149=76,252元),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 可領用6,354.3元;107年間附表二編號1、2、5、7各帳戶 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4萬5,785元(17,411+25,893+2,266+2 15=45,785元),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3,815.4 元;108年間附表二編號1、2、5、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 總計11萬4,708元(26,891+84,249+3,172+396=114,708元 ),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9,559元;109年間附 表二編號1、2、4、5、7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211萬5 ,249元(1,952,428+53,109+109,220+2+490=2,115,249元 ),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17萬6,270.7元;110 年間附表二編號1、2、4、5各帳戶之存款最高餘額總計157 萬3,133元(1,379,964+30,075+163,092+2=1,573,133元) ,則該年度平均每月最高仍可領用13萬1,094.4元。(以上 各節證據均詳附表二各編號卷證出處欄所標示)。  3、甲○○名下曾持有如附表三各編號所示共四家公司之股票及 獲配如該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現金股利,其中附表三編號1之 股票,於99年9月間仍持有234股,並獲配股利30元、另附 表三編號3之股票,於109年仍獲配現金股利3,568元,且現 仍持續持有如附表三編號2、4所載公司之股票,分別為2,0 00股、4,000股(以上事證詳附表三證據出處欄所載示)。  4、甲○○自91年間起,領有如附表六各編號所示之各項社會福 利補助款項;其中殘障補助金,自91年8月起至93年1月止 ,按月領取3,000元、93年2月起至98年1月止,按月領取4, 000元、自101年8月起至102年2月止,按月領取4,700元; 另老年年金部分,自106年8月起至108年5月止,按月領取 老年年金5,216元、自108年6月起迄今,按月領取老年年金 7,823元;另老人補助金部分,自111年3月起,按月領取老 人補助金7,759元(證據資料詳附表六證據出處欄所載)。   5.甲○○自101年1月起擔任鄰長乙職,迄至110年6月間,均按 月有如附表五所載示之公費補助款項,每月領取2,240元, 證據資料附於原審卷二第147至167頁可稽)。   6.甲○○曾於109年2月將其名下高雄市○○區○○○路00巷00號房屋 及坐落之高雄市○○區○○段○段000號土地(下稱系爭10號房 地)出售並獲得價金220萬元,扣除規費及各項費用,尚有 189萬元,並將其中之60萬元贈與抗告人(證據資料詳附表 四證據出處欄所載)。   7.綜合上開各節,甲○○按月領有上揭各類款項、社會褔利補 助、擔任鄰長之公費補助、或其擁有之各帳內之存款、股 票、不動產等,堪認甲○○依其資力及按月領取各類款項, 足以維持其個人生活各項支出外。縱使不計入各金融機構 內之帳戶存款額度及股票、不動產等資產,單以其按月所 領取之上開各款項,以最低平均值估算,甲○○每月平均領 有1萬7,209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計算式:9,553(附表一 )+2,240(附表五)+5,416(附表六)=17,209】,再加上 領取如附表二各編號金融帳戶內之存款約2至3千元,合計 每月已有2萬多元之現金,亦足以維持其個人生活各項支出 。參以甲○○到庭否認有於88年11月至94年2月間領取抗告人 系爭郵局帳戶內存款(見本院卷第53至54頁),並於原審 證述其以自己上述各項財產及按月(或半年一次)領取之 上揭各類款項,即足供其自己生活支出之全部所需,不需 抗告人扶養,且抗告人未有特別支付伊扶養費之事實等語 明確(見原審卷二第57、239頁、卷三第151頁、卷四第167 頁),核與上開調查結果相符,益徵甲○○於系爭期間並無 抗告人所指不能維持生活之情形。況甲○○尚將部分錢財贈 與抗告人及幫忙負擔抗告人之房貸、裝潢費用、日常家庭 支出乙節,復經證人甲○○到庭證稱:抗告人沒有養伊,伊 在配偶過世前,光退休俸、老人年金就足夠生活,配偶過 世之後,伊還有領一些補助足夠生活,根本不需要抗告人 扶養。又抗告人目前所居住之高雄市○○區○○○路00巷00號房 屋房屋頭期款及整修費用12萬元均由伊幫忙支付,抗告人 於92年間退伍至96年重新入伍期間之每月房貸及水電費亦 由其代為繳納。伊於109年間賣掉系爭10號房地後拿了60萬 予聲請人,抗告人退回10萬元,伊又買了3、4萬元的中古 機車給抗告人。伊雖與抗告人同住,但日常生活支出經常 係用自己的錢支出,伊只跟抗告人要過三次錢而已等語( 見原審卷三第145至151頁、卷四第頁157至161、173頁), 並有甲○○之農會、郵局帳戶往來明細及聲請人之農會、台 新銀行帳戶往來明細(見原審卷二第149至167頁、卷二第2 75至315頁、卷四第307、361頁)可資佐證,是抗告人主張 甲○○雖領有上開補助、津貼,仍不足維持生活,甲○○領取 抗告人郵局帳戶內存款,才得以維持生活花費云云,難以 採信。至甲○○曾證述向抗告人要過二、三次家庭基本生活 費用,固可認抗告人確曾負擔甲○○居家生活中之部分日常 支出,然甲○○係與抗告人同住,則家庭日常生活之基本支 出,偶而由抗告人支付分擔,此屬子女於父母年老體衰之 際,予以生活上之必要扶助、照顧,或主動給予金錢奉養 ,甚或購買食物、生活用品孝養父母,為人倫孝道所必然 ,不得以此認為係專為扶養母親甲○○之扶養費用。 (三)綜上所述,甲○○並無不能維持生活情形,相對人之扶養義 務即不發生。從而,抗告人主張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 求相對人返還代墊之扶養費162萬元,及自聲請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於法即屬 無據,為無理由。又本件性質上屬家事非訟事件,而家事 事件法對家事非訟事件並未設有假執行之相關規定,依家 事事件法第97條之規定,僅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未準 用民事訴訟法中關於假執行之規定,而非訟事件法亦無準 用民事訴訟法關於假執行之規定,故抗告人另請求准予宣 告假執行,於法同屬無據。從而,原審駁回抗告人之聲請 ,其認事用法並無不當,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 廢棄原裁定,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裁   定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家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林雅莉                   法 官 林麗芬                   法 官 徐右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再為抗告 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抗告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前項情形應於提起再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高建宇   附表一:高雄港務局發放之撫慰金 編號 時間 金額(新臺幣) 卷證出處 1 95年至100年上半年 每半年領取55,625元 原審卷一第351至353頁 2 100年下半年至106年 每半年領取57,300元 同上 3 107年至110年 按月領取9,837元 同上 綜合平均每月約領取9,553元 附表二:甲○○名下各金融機構存款帳戶往來資料(摘錄)  編號 金融機構 各年度最高存款餘額 卷證出處 1 梓官區農會 101年:7,822元 102年:7,598元 103年:5,259元 104年:7,121元 105年:8,584元 106年:13,645元 107年:17,411元 108年:26,891元 109年:1,952,428元 110年:1,379,964元 原審卷二第147至167頁 2 中華郵政 95年:111,727元 96年:83,832元 97年:96,032元 98年:81,121元 99年:70,214元 100年:67,024元 101年:61,200元 102年:79,030元 103年:60,712元 104年:62,387元 105年:59,220元 106年:59,192元 107年:25,893元 108年:84,249元 109年:53,109元 110年:30,075元 原審卷三第239至293頁 3 臺灣銀行 95年:286,260元 96年:71,920元 97年:100,031元 98年:120,033元 原審卷三第215至226頁 4 台新銀行 109年:109,220元 110年:163,092元 原審卷三第315至319頁 5 土地銀行 98年:100,000元 99年:11,827元 100年:2,266元 101年:2,266元 102年:2,266元 103年:2,266元 104年:2,266元 105年:2,266元 106年:2,266元 107年:2,266元 108年:3,172元 109年:2元 110年:2元 原審卷三第321至327頁 6 高雄銀行 95年:3元 96年:3元 97年:3元 98年:3元 99年:3元 100年:3元 101年:3元 102年:3元 103年:3元 原審卷四第123至127頁 7 元大銀行 95年:369,108元 96年:257,759元 97年:79,851元 98年:127,826元 99年:80,188元 100年:27,579元 101年:431元 102年:579元 103年:716元 104年:872元 105年:1,001元 106年:1,149元 107年:215元 108年:396元 109年:490元 原審卷四第129至147頁 附表三:甲○○名下股票 編號 項目 持股數 證據出處 1 統一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99年9月10日,持有234股(99年9月10日收盤價每股7.63元),99年9月10日配發股利30元 原審卷三第229頁 2 宏遠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12年5月4日,持有聯華電子股份2000股(112年5月3日收盤價每股49.95元) ,111年配發現金股利9,000元 原審卷三第235頁 3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無持股,109年配發現金股利3,568元 原審卷三第329頁 4 和鑫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111年7月14日持有股數4000股(112年5月12日收盤價每股9.52元),配發現金股利1,400元 原審卷四第107頁 附表四:甲○○出售其所有系爭10號房地之資金流向 編號 項目 金額(新臺幣) 證據出處 1 109年2月出售系爭10號房地 220萬元 原審卷四第159頁 2 扣除規費後實際所得 189萬元 原審卷二第161頁 3 贈與聲請人 60萬元 原審卷二第161頁、卷四第307頁 附表五:甲○○擔任鄰長之公費補助款 編號 時間 金額(新臺幣) 證據出處 1 101年1月至110年6月 每月2,240元 原審卷二第147至167頁 附表六:甲○○領取之各項社會福利補助 編號 項目 金額(新臺幣) 證據出處 1 殘廢補助 91年8月至93年1月每月3,000元 原審卷一第155至163頁、卷三第239至293頁 93年2月至98年1月每月4,000元 101年8月至102年12月每月4,700元 2 老年年金 106年8月至108年5月,每月5,216元 原審卷一第273至275頁 108年6月迄今,每月7,823元 3 老人補助金 111年3月起每月7,759元 原審卷三第291至293頁 綜合初估,平均每月約領取5,416元

2025-02-25

KSYV-112-家聲抗-112-20250225-1

家聲抗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等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135號 抗 告 人 林俊寬律師即被繼承人甲○○之遺產管理人 關 係 人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 法定代理人 ○○○ 上列抗告人聲請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等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 3年9月25日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5286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管 轄之第二審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抗告人任被繼承人甲○○(男,民國○○○年○○月○○日生,身分證統 一編號:Z○○○○○○○○○號,民國一○九年八月二日死亡,生前最後 籍設:高雄市○○區○○里○○○街○○○巷○號)遺產管理人之報酬核定 為新臺幣肆萬伍仟元。 關係人高雄市稅捐稽徵處應墊付抗告人擔任被繼承人甲○○遺產管 理人之報酬新臺幣肆萬伍仟元。 聲請及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貳仟元由被繼承人甲○○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抗告人於原審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前因關係人高雄 市稅捐稽徵處之聲請,經本院以○○○年度○○○字第○○○號民事 裁定選任為被繼承人甲○○(下稱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 且已陸續清查被繼承人之遺產,編製陳報遺產清冊,並聲請 公示催告,發函予被繼承人之債權人通知陳報債權,及向財 政部高雄國稅局申報被繼承人遺產稅、發函查詢被繼承人是 否積欠國稅及地方稅等事項;後續尚有向法院聲請變賣被繼 承人所遺土地22筆,並執行拍賣後,所得價金併同被繼承人 所遺現金新台幣(下同)111元,扣除遺產應負擔之程序費 用後,並清償欠稅及債務等,如有剩餘即繳交國庫,再陳報 法院終結備查等遺產管理事務待處理,故本件遺產管理已完 成部分及未完成部分均已確定,並未有無法認定報酬之情形 。又被繼承人現存積極遺產僅現金111元及共有土地22筆, 另積欠地價稅29,453元、營業稅161,140元及對第三人合作 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之債務53,519,112元。因被繼承 人所遺不動產均為共有土地,應有部分不高,使用價值較低 ,變價不易,抗告人為免應有之合理報酬日後無法獲得,而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於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時,即預知必要時 有先行墊付遺產管理報酬之情,抗告人乃聲請酌定遺產管理 人之報酬,及由關係人高雄市稅捐稽徵處墊付報酬。然原審 裁定認抗告人遺產管理之職務尚未進行完畢,僅得先請求已 完成部分之報酬,並酌定抗告人之報酬為10,000元,實有違 誤,且金額顯然過低,爰依法提起抗告,並聲明:㈠原裁定 廢棄。㈡抗告人任被繼承人甲○○遺產管理人之報酬為45,000 元。㈢關係人應墊付抗告人擔任被繼承人甲○○遺產管理人之 報酬45,000元。 二、按遺產管理人得請求報酬,其數額由法院按其與被繼承人之 關係、管理事務之繁簡及其他情形,就遺產酌定之,必要時 ,得命聲請人先為墊付;法院就關於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 件所為裁定時,得調查遺產管理人所為遺產管理事務之繁簡 及被繼承人之財產收益狀況,民法第1183條、家事事件法第 182條分別定有明文。準此,法院酌定遺產管理人之報酬數 額時,應就其於具體個案中,已處理遺產事務之繁簡、付出 之心力及勞務、可合理預期之未來事務管理,及被繼承人之 財產收益狀況等,妥適酌定之。至遺產管理人尚有未完成之 事務,倘為法院酌定報酬時所無法預見、調查者,遺產管理 人自得於該等事務完成後,聲請法院再為酌定(最高法院11 2年度台簡抗字第302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又遺產管理人 之報酬,固得自遺產中支付,然遺產管理人之職務依民法第 1179條第1項規定包括:編製遺產清冊、為保存遺產必要之 處置、聲請法院依公示催告程序,限定1年以上之期間,公 告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命其於該期間內報明債權 及為願受遺贈與否之聲明,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 管理人所已知者,應分別通知之、清償債權或交付遺贈物、 有繼承人承認繼承或遺產歸屬國庫時,為遺產之移交等,可 知遺產管理事務甚為繁瑣,程序完備曠日廢時,倘如遺產管 理尚未進行至清償階段,或遺產變價客觀上已有困難,則遺 產管理人長期未能獲取報酬,卻須墊付相關費用並持續進行 遺產管理職務,則顯非公平。再者,遺產管理程序本係為被 繼承人之繼承人、債權人、受遺贈人或國庫等而存在,其等 因遺產管理人之管理,使遺產得妥為保存並得就遺產實現權 利,均蒙受其利,是為使遺產管理得順利進行,必要時自應 由聲請人墊付報酬。而所謂必要,應包括為使遺產管理事務 得順利進行,不會因遺產管理人須自行墊付遺產管理費用或 報酬有難以受償或延宕受償而無繼續管理遺產之意願,不限 於遺產管理人須窮盡一切變價之方法,仍無法由遺產支付遺 產管理費用時始屬之。 三、經查: (一)抗告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本院○○○年度○○○字第○○○號民 事裁定暨確定證明書、財政部高雄國稅局遺產稅財產參考清 單、107及108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遺產稅死 亡前兩年內有償移轉不動產明細表、全國贈與資料清單、遺 產稅信託課稅資料參考清單、納稅義務人違章欠稅查復表、 戶籍謄本、家事聲請狀、本院○○○年度○○○字第○○○號民事裁 定、林氏法律事務所113年1月22日函、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 份有限公司民事陳報狀、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年度○○○字第 ○○○號債權憑證、本院公示催告公告、遺產稅申報書、財政 部高雄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林氏法律事務所113年7月 11日函、高雄市稅捐稽徵處113年7月15日函、財政部高雄國 稅局113年7月29日函等影本各件為證(見原審卷第19至103 頁),堪信為真。 (二)本院審酌抗告人具律師身分,表明願意擔任被繼承人之遺產 管理人,前經本院選任為本件因繼承人均依法拋棄繼承,而 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遺產之遺產管理人,自此類案件本身 具有公益性質之角度觀之,與法律扶助基金會基於法律救助 而指派律師扶助相類似,則擔任法律扶助律師其報酬計算標 準,自可為本件重要參考。又抗告人擔任本件遺產管理人既 經法院選任,除案件本身具公益性外,係經法院合併考量其 專業知識及適當性,且承辦此類案件之酬金須經法院酌定, 就此觀點而言,則與法院依法律規定選任律師擔任特別代理 人(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5規定參照)性質相近,是司法院 依該法律授權所制訂「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 支給標準」,亦足為本件酌定遺產管理人酬金時之考量準據 。準此以言,依法律扶助酬金計付辦法暨標準表,原則上依 處理事務不同案件報酬約15,000元至30,000元,撰擬法律文 件1份為2,000元至5,000元;另依「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 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第4條第1項規定,「法院裁定律師 酬金,應斟酌案情之繁簡、訴訟之結果及律師之勤惰,於下 列範圍內為之。但律師與當事人約定之酬金較低者,不得超 過其約定:一、民事財產權之訴訟,於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 百分之3以下。但最高不得逾50萬元。二、民事非財產權之 訴訟,不得逾15萬元;數訴合併提起者,不得逾30萬元;非 財產權與財產權之訴訟合併提起者,不得逾50萬元。」;另 依財政部所頒布「代管無人承認繼承遺產作業要點」第13點 第4款本文「管理報酬之請求基準,為遺產現值百分之一點 五,必要時聲請法院酌定。」是法院亦必須就案件繁簡及律 師付出之勞費加以考量,並參考上開酬金支給基準及要點之 範圍斟酌決定。 (三)又執行遺產管理事務與管理報酬間本具有對價關係,故法院 於核定遺產管理人報酬時,依民法第1183條規定,應依遺產 管理人所付出之勞力程度、處理程度及所支付之遺產管理必 要費用,決定其報酬標準。而此係屬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 由裁量之事項,苟已斟酌上揭各項情節而為核定,並無過高 或過低之不當情形,則上級審法院對下級審法院之職權行使 ,原則上應予尊重。反之,若原審就報酬之核定,有怠於裁 量、裁量逾越或違反比例原則等裁量濫用之明顯違法情事, 上級審法院自應加以指摘。本院審酌抗告人為執業律師,自 111年3月31日經本院選任為遺產管理人至今,歷時已逾2年 ,且本件業經抗告人陸續清查被繼承人之遺產,編製陳報遺 產清冊,並聲請公示催告,發函予被繼承人之債權人通知陳 報債權,及向財政部高雄國稅局申報被繼承人遺產稅、發函 查詢被繼承人是否積欠國稅及地方稅等管理遺產行為,尚無 違背職務或有何不適任情事。又被繼承人之現存遺產為現金 111元及共有土地22筆,後續待完成之遺產管理事務為聲請 變賣遺產、執行拍賣程序、清償債務,如有剩餘即繳交國庫 ,再陳報法院終結備查等情,堪認本件尚得預估抗告人未來 須完成之遺產管理事務及其繁簡程度,依前開規定及說明, 本件抗告人現雖尚未完成遺產管理事務,但仍得聲請酌定全 部之報酬,且抗告人亦表明本次請求酌定遺產管理人之報酬 係為一次性請求,包括遺產管理事務已完成及未完成部分等 語(見本院卷第69頁),考量本件遺產管理難度、處理事務 繁瑣程度,及已完成及尚待完成之事務等一切情狀,認抗告 人擔任遺產管理人報酬核定為45,000元,應屬合理。至抗告 人所墊付聲請公示催告、本件聲請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及抗 告之程序費用,業已確定其數額均為1,000元,且分別經各 該裁定與本裁定於主文諭知應由被繼承人之遺產負擔而具執 行力,自無重複納入計算之餘地,且抗告人亦表明本件僅請 求遺產管理人報酬部分,本件支出之戶政規費45元,抗告人 願意自行負擔不請求,而其餘遺產管理之必要費用尚未發生 (見本院第69至70頁),故本件即毋庸另行加計抗告人所墊 付之必要費用,附此敘明。 (四)另審酌被繼承人所遺土地22筆,前經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核定 價額共計1,977,038元,有財政部高雄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 明書影本附卷可稽(見原審卷第93至94頁),又上開土地均 係與他人共有,且被繼承人之應有部分不高,難以變價,況 所得價金尚需清償地價稅29,453元、營業稅161,140元及對 第三人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之債務53,519,112元 ,業如前認,足見上開土地價值非高,且需耗費相當時間、 程序成本始有可能變現,現僅有被繼承人所遺現金111元可 用以支付抗告人之遺產管理人報酬,顯有難以受償或延宕受 償之虞。而本件既為關係人高雄市稅捐稽徵處發動選任遺產 管理人之程序,顯見其對於選任遺產管理人之責任及義務應 有相當了解,並就遺產管理人因管理遺產得受領報酬等均已 有所評估與認識,而本件遺產有上開難以處分、變價之事由 ,抗告人之遺產管理人報酬,確有難以受償或因受償時間延 宕,而影響抗告人續行遺產管理人職務之意願,有命關係人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墊付遺產管理人報酬之必要,抗告人主張 應由關係人高雄市稅捐稽徵處墊付上開報酬45,000元,洵屬 有據,亦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本件依遺產管理的內容,認應有先予核定全部報 酬之必要,原審以抗告人尚未執行完畢遺產管理人之職務, 僅得先請求已完成部分之報酬,並酌定抗告人之報酬為10,0 00元,容有未洽。是以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 ,為有理由,復考量本件確有難以受償而需由高雄市稅捐稽 徵處先為墊付遺產管理人報酬之必要,爰廢棄原裁定,並裁 定如主文第2、3項所示。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家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林雅莉                    法 官 王奕華                    法 官 林麗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再為抗告 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抗告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前項情形應於提起再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蔡英毅

2025-02-19

KSYV-113-家聲抗-135-20250219-1

中小
臺中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中小字第499號 抗告人 即 原 告 林咨儀 上列抗告人即原告(下稱抗告人)與相對人即被告林雅莉間請求 損害賠償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2月5日本院第一審裁定提 起抗告,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應徵裁判費新臺幣1,50 0元,未據抗告人繳納,茲限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向本院 如數繳納,逾期不繳,即駁回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陳玟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王素珍

2025-02-18

TCEV-114-中小-499-20250218-2

中小
臺中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中小字第500號 抗告人 即 原 告 林咨儀 上列抗告人即原告(下稱抗告人)與相對人即被告林雅莉間請求 損害賠償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2月5日本院第一審裁定提 起抗告,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應徵裁判費新臺幣1,50 0元,未據抗告人繳納,茲限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向本院 如數繳納,逾期不繳,即駁回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陳玟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王素珍

2025-02-18

TCEV-114-中小-500-20250218-2

交附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交附民字第7號 原 告 林雅莉 林俊傑 林俊宏 林台生 上原告共同 訴訟代理人 劉安桓律師 被 告 蕭德寬 德盛建材有限公司 上 被 告 法定代理人 林仁怡 上列被告因過失致死案件,經原告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 害賠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於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   504 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茲認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案情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   審判,應移送本院民事庭審理,爰裁定如主文。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 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怡瑜                   法 官 陳秀慧                   法 官 陳彥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朱亮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2025-02-13

SLDM-114-交附民-7-20250213-1

監宣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1175號 聲 請 人 陳櫻月 相 對 人 陳柏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甲○○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選定乙○○為受監護宣告人甲○○之監護人。 指定陳瑞源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乙○○(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與 相對人甲○○(男、00年0月00日生)為母子。相對人因車禍 導致顱內出血,生活無法自理,現已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為此依民法第14條規定 ,聲請宣告相對人為受監護宣告人,並選任聲請人為相對人 之監護人,指定聲請人之胞兄即相對人舅舅陳瑞源(男、00 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會同開 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二、本院審酌下列證據:  1.戶籍謄本、親屬系統表(本院卷第10、15至18頁)。  2.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診斷證明書(本院卷第13頁) 。  3.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114年2月3日 函暨所附精神鑑定報告書(本院卷第39至45頁)。  4.親屬同意書:聲請人及聲請人胞兄陳瑞源均同意選定聲請人 為監護人、指定陳瑞源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認相對人因車禍後創傷性顱內出血致極重度失智症,意識昏 迷,認知功能與顱內出血前呈明顯下降,各項生活能力喪失 ,需他人完全協助,缺乏獨立判斷生活事務能力,致不能為 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准 依聲請人之聲請對相對人為監護宣告,並認由聲請人擔任監 護人,應合於相對人之最佳利益,爰選定聲請人擔任相對人 之監護人,及指定聲請人之胞弟陳瑞源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 之人。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林雅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郭國安 附錄: 民法第1099條: 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應依規定會同遺囑指 定、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指派或法院指定之人,於二個月 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 前項期間,法院得依監護人之聲請,於必要時延長之。 民法第1112條: 監護人於執行有關受監護人之生活、護養療治及財產管理之職務時,應尊重受監護人之意思,並考量其身心狀態與生活狀況。

2025-02-12

KSYV-113-監宣-1175-20250212-1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離婚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婚字第60號 原 告 甲○○ 被 告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   式。又起訴不合程式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又家事訴訟   事件,除本法別有規定者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及家事事件法第51條分別定有明   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裁判離婚,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 院於民國114年1月9日裁定命原告於收受該裁定送達7日內, 補繳裁判費新臺幣3,000元,上開裁定並已於同年1月20日送 達原告生效,有本院送達證書1份在卷可稽。惟原告迄今仍 未補繳上開裁判費,有本院家事紀錄科查詢簡答表在卷可參 ,是依上開規定,其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林雅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裁判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郭國安

2025-02-12

KSYV-114-婚-60-20250212-1

交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交簡字第2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潘朝明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5 8644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 通常審判程序(原案號:113年度交易字第531號),裁定以簡易 判決處刑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潘朝明犯過失傷害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第4、5行關於「而依照 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之記載應補充更正為「而 依案發當時天候晴、日間道路無照明、市區道路、柏油路面 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好,並無不能注意之情形」 ;證據部分應補充「被告潘朝明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之自白、 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  ㈡被告於肇事後,於有偵查權限之機關或公務員尚不知何人犯 罪前,即向據報前往醫院處理之警員當場承認其為肇事人等 情,有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形紀錄 表在卷可查,則被告係於有偵查犯罪權限之機關或公務員知 悉其上開犯罪前,即自首而接受裁判,衡以本案情節,爰依 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減輕其刑。  ㈢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騎乘本案機車在劃有分向 限制線之路段,疏未注意不得駛入來車之車道內,即貿然駛 入對向車道,致告訴人林雅莉所騎乘之機車閃避不及而人車 倒地,肇生本件事故;考量被告始終坦承犯行之態度與告訴 人所受傷害程度,及其雖有意願賠償告訴人,然因金額差距 迄今未能與告訴人成立和解、調解或賠償損害;兼衡其於本 院準備程序中自述之智識程度、職業、家庭生活經濟狀況( 見本院交易字卷第30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所示。 四、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蕭擁溱提起公訴,檢察官楊雅婷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陳映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應 附繕本)。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蘇文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慎股                   112年度偵字第58644號   被   告 潘朝明 男 69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巷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潘朝明於民國112年7月20日7時52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 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行經臺中市中區公園路由大誠街往三民 路2段方向行駛,行經公園路28號前時,本應注意在劃有分 向限制線之路段,不得駛入來車之車道內,而依照當時情形 ,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貿然駛入對向車道; 適林雅莉(所涉過失傷害犯行,另為不起訴處分)騎乘車牌號 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公園路由三民路2段往大誠街 方向行駛,突見潘朝明之機車駛至其前方而閃避不及,兩車 碰撞後均人車倒地,林雅莉因而受有右側膝部挫傷、右側膝 部開放性傷口、胸部挫傷等傷害。 二、案經林雅莉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潘朝明於警詢及本署偵查中坦承不 諱,核與告訴人林雅莉於警詢、本署偵查中指訴之情節大致 相符,並有員警職務報告書、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 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補充 資料表、澄清綜合醫院診斷證明書各1份、談話紀錄表2份、 現場照片25張及監視器畫面光碟1片及擷取照片9張等存卷可 參。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罪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又被 告於肇事後犯罪未發覺前,於警員前往傷者就醫之醫院處理 時在場,並當場承認為肇事人而接受裁判,有臺中市政府警 察局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1紙在卷可佐,請 依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減輕其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2   月  19  日                檢 察 官 蕭擁溱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11  日                書 記 官 黃仲薇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0 萬元以下 罰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 罰金。

2025-02-11

TCDM-114-交簡-28-20250211-1

家調裁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裁字第15號 聲 請 人 甲○○ 相 對 人 乙○○ 法定代理人 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確認聲請人甲○○與相對人乙○○間親子關係不存在。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之母丙○○於民國000年0月00日生育相 對人,並與聲請人於111年3月14日結婚,相對人因生父母結 婚而登記為聲請人之婚生子女。惟兩造間並無真實血緣關係 ,聲請人實則並非相對人生父,相對人無從依民法第1064條 之規定準正為伊之婚生子女,爰依法請求確認聲請人與相對 人間親子關係不存在,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等語。 二、相對人則以:對於聲請人之主張及原因事實不爭執,且同意 聲請法院逕依聲請人之聲明裁定如主文所示等語。 三、按當事人就不得處分之事項,其解決事件之意思已甚接近或 對於原因事實之有無不爭執者,得合意聲請法院為裁定。法 院為前項裁定前,應參酌調解委員之意見及家事調查官之報 告,依職權調查事實及必要之證據,並就調查結果使當事人 或知悉之利害關係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當事人聲請辯論者 ,應予准許。家事事件法第33條第1、2項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按法律所定親子或收養關係有爭執,而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 律上利益者,得提起確認親子或收養關係存在或不存在之訴 ;次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 利益者,不得提起之,分別為為家事事件法第67條第1項及 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所明定。查親子關係攸關父母 與子女間身分、繼承、扶養等法定權利義務至鉅,且不因一 方死亡而消滅,本件兩造對於二人之親子關係不存在一節固 不爭執,然於戶籍上卻將兩造之親子關係予以登記,致當事 人間之身分關係陷於不明確,而有私法上地位不安之狀態存 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得以確認裁判除去之,聲請人仍有即 受確認裁判之法律上利益。  ㈡兩造就「聲請人與相對人間並無親子關係存在」之原因事實 及聲請人所提出之戶籍謄本、聲請人與相對人之博微生物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生物實驗室DNA基因圖譜型別分析報告 ,均不爭執,且依家事事件法第33條規定,合意聲請本院裁 定,本院自應依前揭規定為判斷,先予敘明。  ㈢依聲請人提出之上開分析報告觀之,其鑑定結果略為:送檢 註明為甲○○與乙○○之檢體,其DNA STR系統之10個基因座之 基因型別不相符,所以甲○○與乙○○間排除一親等直系親緣關 係等語。本院審酌上開事證,兩造就上開鑑定結果均不爭執 ,則聲請人主張其與相對人間確無真實血緣關係,應堪信屬 實。本件相對人因準正而登記為聲請人之婚生子女,惟聲請 人與相對人並無真實血統聯繫,自無因聲請人嗣與相對人之 母結婚,而生民法第1064條有關「生父」與生母結婚準正規 定之適用。從而,聲請人聲請確認其與相對人間無親子關係 存在,自有理由,應予准許。  ㈣末按相對人與聲請人並無親子關係存在,兩造間真實血緣身   分關係,有待法院裁判還原其真相,玆因聲請人提起本件程   序,相對人之應訴乃法律之規定所不得不然,核屬伸張及防   衛權利所必要,且聲請人亦陳明同意負擔程序費用,本件程 序費用爰由聲請人負擔,附此敘明。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林雅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已經當事人捨棄抗告,本裁定已確定,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楊絲羽

2025-02-11

KSYV-114-家調裁-15-20250211-1

交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交簡附民字第7號 原 告 林雅莉 被 告 潘朝明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114年度交簡字第28號),經原告提 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第505條第1項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周莉菁 法 官 陳映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蘇文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2025-02-11

TCDM-114-交簡附民-7-202502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