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桃園地檢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3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詹青松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4年度執聲字第36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詹青松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伍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肆佰貳拾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罰金總額與 壹年之日數比例折算。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詹青松(下稱受刑人)因違反森林法 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 51條第5、7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 7條第1項聲請裁定,並請依法定執行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 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 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0條第 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按法院對於定應執行刑之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 外,於裁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定有明文。據此,本院業將檢察官聲 請書、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及陳述意見狀送達本件 受刑人,並經其表示無意見,此有陳述意見狀在卷可參(見 本院卷第345頁)。  ㈡本件受刑人因違反森林法等罪,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分 別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判處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刑,嗣經 本院及最高法院判決上訴駁回確定在案(其中附表編號1、2 所示之確定判決法院應為「最高法院」;確定判決案號應為 「113年度台上字第2996號」;附表編號2之犯罪日期應為「 109年1月9日」,檢察官聲請書誤載,應予更正);附表編 號3、4所示之罪,經本院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處如附表編號 3、4所示之刑,並確定在案,俱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及法院前 案紀錄表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5至323、325至327頁)。  ㈢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 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圍 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應 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限 。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項 ,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最高法院 94年度台非字第233 號判決意旨參照)。附表編號1至2所示 之罪,業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0年度原訴字第92號判決 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1年2月,併科罰金新臺幣40萬元 ,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仟元折算1日乙情,有上開刑 事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按(見本院卷第84、 325頁),爰審酌該內部性及外部性界限,並考量受刑人所 犯上開各罪之犯罪類型、態樣、侵害法益等情狀,及受刑人 上揭表示「無意見」之陳述意見狀(見本院卷第345頁), 復就其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程度,並兼衡 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之有期徒刑及罰金刑,併就罰金刑部分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 標準。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古瑞君                    法 官 黃翰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董佳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違反森林法 違反森林法 違反森林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8月,併科新臺幣300000元 有期徒刑8月,併科新臺幣300000元 有期徒刑9月,併科新臺幣0000000元 犯罪日期 109/01/13 109/01/09 109/06/19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4934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4934號 桃園地檢109年度偵字第33968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12年度原上訴字第327號 112年度原上訴字第327號 113年度上更一字第65號 判決日期 113/03/28 113/03/28 113/10/09 確定判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本院 案號 113年度台上字第2996號 113年度台上字第2996號 113年度上更一字第65號 確定日期 113/08/22 113/08/22 113/11/12                        編號 4 (以下空白) (以下空白) 罪名 違反森林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8月,併科新臺幣0000000元 犯罪日期 109/06/19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09年度偵字第33968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本院 案號 113年度上更一字第65號 判決日期 113/10/09 確定判決 法院 本院 案號 113年度上更一字第65號 確定日期 113/11/12

2025-03-31

TPHM-114-聲-538-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10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吳柏諺(原名吳茂琳)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對於臺灣桃 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桃檢亮午111執更3647字第114 9021311號函),聲明異議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異議人即受刑人吳柏諺(下稱受刑人)主張定刑方式 應以本院108年度聲字第2545號裁定(下稱A案)編號2之判 決確定日作為基準,與A案編號3及本院111年度聲字第2391 號裁定(下稱B案)、111年度聲字第2325號(下稱C案)所 示各罪合併定應執行刑,而此定刑方式屬本院臺南分院112 年度聲字第533號裁定及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268號裁 定意旨所揭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執行刑之必 要,屬一事不再理原則之特殊例外情形。臺灣桃園地方檢察 署(下稱桃園地檢署)以111執更3647字第1149021311號函 否準受刑人之聲請,於法不合。  ㈡本件A案編號2之判決確定日為108年3月28日,而A案編號3與B 、C案所示各罪之犯罪日期均在該日之後,受刑人雖於定刑 調查表勾選同意就A案編號1已執畢之罪與A案編號2、3之罪 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惟斯時B、C案有部分之罪亦判決確 定,倘檢察官能俟全部案件判決確定後,告知受刑人若同意 將A案3罪合併定應執行刑,將使原屬同一組合之A案編號2、 3及B、C案所示各罪,無從合併定應執行刑,受刑人應會選 擇不同意,且該定刑調查表上僅有概括同意或不同意之選項 ,未賦予受刑人實質選擇權,使受刑人陷於錯誤而勾選同意 造成更不利之結果。況檢察官所採定刑方式A案定應執行5年 2月(下限為4年6月)、B案定應執行刑4年2月(下限為3年1 0月)、C案定應執行刑11年(下限10年),總和下限為18年 4月,相較受刑人所主張定刑方式總和下限為10年(A、B、C 案中最長期),是檢察官所選擇之A、B、C案組合,就刑度 下限部分顯然不利受刑人。如採受刑人主張的定刑方式以A 案編號2、3及B、C案各罪列為一組,依定應執行刑規定及內 部界限法則,重新定應執行刑,定應執行刑之範圍應在各刑 之最長期(有期徒刑10年)以上,A案編號2、3曾定應執行5 年加計B案定應執行刑4年2月加計C案定應執行刑11年,宣告 刑之總和即20年2月以下,依行為人所犯倘屬相同犯罪類型 ,於併合處罪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責任較高,自應酌定較 低之應執行刑之法理,可能執行之刑期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上 20年2月以下。對比檢察官接續執行之刑期為20年4月,上限 已逾2月,另就下限部分即為20年2月或10年之差距,則檢察 官將已執畢的案件確定日期為基準之A、B、C案件組合,反 而顯然更不利於受刑人,違反恤刑目的,自有必要透過重新 裁量程序,改組搭配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適足評價,爰聲明 異議,請更定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 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係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之檢 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固有明文 。惟已經裁判定應執行刑之各罪,如再就其各罪之全部或部 分重複定應執行刑,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 各罪範圍全部相同為限,此乃因定應執行刑之實體裁定,具 有與科刑判決同一之效力,行為人所犯數罪,經裁定酌定其 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確定力。法院就行為人之同一犯 罪所處之刑,如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而遭受雙 重處罰之危險,自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用。故數罪併罰案 件之實體裁判,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併合處罰之其 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之數罪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 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等情形,致原定執 行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 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 者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並確保裁判 之終局性。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除上開例外情形外 ,法院再就該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應執行刑,前、後 二裁定對於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遭 受雙重處罰之危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而不得就已 確定裁判並定應執行刑之數罪,就其全部或一部再行定其應 執行之刑,依受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 號裁定拘束之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89號裁定先例所揭 示之法律見解,尚無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可言。是以,檢察 官在無上揭例外之情形下,對於受刑人就原確定裁判所示之 數罪,重行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請求,不予准許,於法 無違,自難指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 又按被告一再犯罪,經受諸多科刑判決確定之情形,上開所 謂裁判確定,乃指首先確定之科刑判決而言;亦即以該首先 判刑確定之日作為基準,在該日期之前所犯各罪,應依刑法 第51條各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在該日期之後所犯者, 則無與之前所犯者合併定執行刑之餘地。惟在該日期之後所 犯之罪,倘另符合數罪併罰者,仍得依前述法則處理,數罪 併罰既有上揭基準可循,自無許法院任擇其中最為有利或不 利於被告之數罪,合併定其應執行刑之理(最高法院103年 度台抗字第721號裁定要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等數罪,經如附表一編號1至3、附表二編號1至3、附表三編 號1至4所示之法院分別判決確定,其中附表一編號1至3所示 之罪,經本院108年度聲字第2545號裁定(即A裁定)定應執 行有期徒刑5年2月;附表二編號1至3所示之罪,經本院111 年度聲字第2391號裁定(即B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2 月,受刑人不服提起抗告,經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23 9號裁定駁回確定;附表三編號1至4所示之罪,經本院111年 度聲字第2325號裁定(即C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年, 受刑人不服提起抗告,經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249號 裁定駁回確定等情,有前開裁判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稽。是受刑人所犯A裁定編號1至3、B裁定編號1至3、C 裁定編號1至4所示之數罪,既經本院分別裁定定應執行刑確 定,即有實質確定力,非經非常上訴、再審或其他適法程序 予以撤銷或變更,自不得再行爭執,且基於確定裁定之安定 性及刑罰執行之妥當性,自不得依憑受刑人之主張,再行拆 解割裂、重新搭配組合。則檢察官據以指揮接續執行A裁定 編號1至3、B裁定編號1至3、C裁定編號1至4所定執行之刑, 並以桃檢亮午111執更3647字第1149021311號函否准受刑人 就其前開所犯已經判決確定之各罪中,擇其主張為有利之數 罪重新排列組合之定執行刑聲請,自無違誤。此乃前開最高 法院裁判意旨所揭櫫一事不再理原則法理所當然,檢察官依 本案確定裁定內容為指揮執行,經核於法並無不合,其執行 之指揮即難認有違法或不當。  ㈡聲明異議意旨固以檢察官所選擇之定刑方式,陷受刑人於接 續執行更長刑期之不利地位,在客觀上顯有責罰顯不相當之 情形,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主張將A裁定其中編號2、3 與B裁定編號1至3、C裁定編號1至4等罪併罰,較有利於受刑 人等語。惟查:  1.刑法第50條之併合處罰,應以裁判確定前犯數罪為條件,亦 即應以首先判決確定之科刑判決之確定日為基準,在該日期 之前所犯各罪,依刑法第51條各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在 該日期之後所犯者,則無與合併定執行刑之餘地。而受刑人 所犯A、B、C裁定之數罪中,最早判決確定者為A裁定編號1 之罪(判決確定日為105年6月20日),A裁定編號2、3之罪 之犯罪時間均在該日之前,A裁定因而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5 年2月。而B裁定之3罪及C裁定之4罪均在A裁定編號1之罪判 決確定後所犯,與「裁判確定前犯數罪」之數罪併罰要件未 合,無從與A裁定之各罪合併定應執行之刑,B裁定因而定應 執行刑有期徒刑4年2月;C裁定因而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1 年,亦無違誤。至受刑人主張A裁定編號3與B裁定之3罪、C 裁定之4罪均係在A裁定編號2之罪確定日(108年3月28日) 前所犯,聲請檢察官以此方式重新定應執行之刑,而A裁定 編號1之罪因已執行完畢而不列入定應執行刑之範圍云云, 惟A裁定編號2、3與B裁定之3罪、C裁定之4罪中,最早判決 確定者為C裁定編號1之罪(判決確定日為107年1月29日), 並非受刑人所稱A裁定編號2之罪(判決確定日均為108年3月 28日),且僅A裁定編號2、3之罪及C裁定之4罪之犯罪時間 均在該日之前,而B裁定之3罪均在C裁定編號1之罪判決確定 後所犯,與「裁判確定前犯數罪」之數罪併罰要件未合,無 從與A裁定編號2、3及C裁定編號1至4之各罪合併定應執行之 刑,受刑人前開主張不過係無視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規定 ,任憑己意,自行擇定定應執行刑基準日之最先確定科刑判 決,自屬於法不合,已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檢察官以受 刑人所為請求於法無據,拒絕重新聲請定應執行刑,當屬適 法。  2.再刑法第50條規定主要立法目的,是為了明確數罪併罰適用 範圍,避免不得易科罰金或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得易科 罰金或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合併,造成得易科罰金或得易服 社會勞動之罪,無法單獨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罪責失 衡,不利於受刑人。從而,為使受刑人經深思熟慮後,選擇 自認最適合的處遇,賦予其選擇權,以符合其實際受刑利益 (最高法院112年度台非字第3號判決參照),A裁定編號1至3 、B裁定編號1至3及C裁定編號1至4所示案件,有刑法第50條 第1項但書之情形,檢察官於向法院聲請裁定應執行刑前, 已徵得受刑人之同意,有上開裁定在卷可稽,既無證據足認 受刑人所為同意之意思表示有重大瑕疵,檢察官以A裁定編 號1至3、B裁定編號1至3、C裁定編號1至4所示各罪,分別向 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即無違法可言。基於確定裁定之 安定性及刑罰執行之妥當性,自不得依憑受刑人之主張,無 再行拆解割裂、重新搭配組合。  四、綜上所述,A裁定編號1至3、B裁定編號1至3、C裁定編號1至 4之定應執行刑均已確定,且原定執行刑之基礎既無變動, 或因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情形 ,堪認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否准受刑人所請另定應執 行刑之執行指揮並無不當或違法,受刑人猶執前詞指摘檢察 官執行指揮之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泰誠                    法 官 魏俊明                    法 官 鍾雅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許芸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強制換頁========== 附表一:本院108年度聲字第2545號裁定附表(A裁定)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4年6月,併科新臺幣30萬元 有期徒刑8月 犯 罪 日 期 103年5月23日 104 年4 月12日至104年4月23日 104 年4 月23日前為警查獲前一星期某時許至104 年4月2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5 年度撤緩毒偵字第18號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04 年度毒偵字第908號 同左 最 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同左 案 號 105 年度簡字第1868號 105 年度上訴字第3033號 同左 判 決 日 期 105年5月20日 107年7月10日 同左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最高法院 同左 案 號 105 年度簡字第1868號 108 年度台上字第828號 同左 判決確定日期 105年6月20日 108年3月28日 同左  備   註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5 年度執字第10835號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執字第2175號。 編號2 、3 所示案件,有期徒刑部分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4 年度訴字第199 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5 年。 ==========強制換頁========== 附表二:本院111年度聲字第2391號裁定(B裁定) 編     號 1 2 3 罪     名 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共同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10公克以上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犯 罪 日 期 107年12月19日凌晨0時35分為警採尿前1至2日內之某時許 107年7月13日下午5時許 107年5月22日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本院 案  號 108年度審易字第998號 108年度審簡字第770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4454號 判決日期 108年7月10日 108年10月4日 110年3月25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同上 同上 最高法院 案  號 同上 同上 110年度台上字第5769號 確定日期 108年9月30日 108年10月28日 111年6月1日 ==========強制換頁========== 附表三:本院111年度聲字第2325號裁定(C裁定)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1年4月 犯 罪 日 期 106.7.12為警採尿前回溯96小時內之某時 106.8.1 107.1.25為警查獲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6年度毒偵字第9504號 桃園地檢106年度偵字第20016號、106年度毒偵字第5510號、106年度偵字第21566號、第24221號 新北地檢107年度毒偵字第1993號、107年度偵字第4366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新北地院 桃園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06年度簡字第8280號 107年度審訴字第323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2140號 判 決 日 期 107/01/05 108/08/26 108/12/19 確定 判決 法 院 新北地院 桃園地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06年度簡字第8280號 107年度審訴字第323號 109年度台上字第1441號 判決確定日期 107/01/29 108/09/23 109/03/18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備   註 新北地檢107年度執字第7202號(已執畢) 桃園地檢109年度執字第1715號 (士林地檢109年度執助字第308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執字第4726號( 士林地檢109年執助字第489號)  編   號     4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0年 犯 罪 日 期 105.7.5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偵字第6180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 1109號 判 決 日 期 110/09/30 確定 判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 1222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05/18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備   註 新北地檢111年度 執字第4973號

2025-03-31

TPHM-114-聲-610-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7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潘哲銘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4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潘哲銘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潘哲銘(下稱受刑人)因搶奪等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0條第1項 但書、第2項、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 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 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 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 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 。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 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 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 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 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 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 其拘束(最高法院91年度台非字第32號、92年度台非字第18 7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本院判處如附表所 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且本件聲請定應執行刑之犯罪事實 最後判決法院為本院,有附表所示之各該判決及本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其中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2所示之 罪刑得易科罰金,而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刑,為不得易科罰 金,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情形,依刑法第50條第2項 規定,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始得依 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茲受刑人已請求檢察官就 如附表所示之罪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有「臺灣桃園地方檢 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 定應執行刑調查表」l份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1頁),是 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爰審酌 本件內部性及外部性界限,及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 犯罪類型、動機、態樣、侵害法益、行為次數等情狀,復就 其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程度,兼衡刑罰經 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受刑人就本件定應執行刑表示無意 見(見本院卷第105頁)等情,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第1款、第2 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葉乃瑋                    法 官 錢衍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筱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受刑人潘哲銘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罪名    搶奪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5月 犯罪日期 112年4月4日 112年4月4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4272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4272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3年度原上訴字   第55號 113年度原上訴字    第55號 判決日期 113/04/24 113/04/24 確定 判決 法院   最高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書附表誤載為最高法院,應予更正)  案號 113年度台上字第    3232號 113年度原上訴字    第55號 (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3年度台上字第3232號,應予更正)   判決 確定日期 113/08/15 113/04/24 (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3/08/15,應予更正) 得  否 易科罰金 否 是 備註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383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384號

2025-03-31

TPHM-114-聲-675-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5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敏俊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5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敏俊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其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 徒刑貳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敏俊(下稱受刑人)因違反洗錢防 制法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 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應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又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 53條、第51條第5款亦有明文。又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 ,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 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 ,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 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 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 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 ,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 受其拘束(最高法院92年度台非字第187號及94年度台非字 第21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及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且本件聲請定 應執行刑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為本院,有附表所示之各 該判決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是檢察官聲 請定其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如附表編號2所 示之罪,其宣告刑雖有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之諭知且聲請 意旨並未敘明僅就有期徒刑部分聲請定應執行之刑,然觀之 聲請書僅引用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為聲請定刑之依據 ,並未敘及同條第51條第7款關於罰金刑之定刑規定,顯見 其真意應係就附表所示之罪關於有期徒刑部分為聲請,並不 及於罰金部分,僅因疏漏而未記載上開意旨,附此敘明)。 爰審酌本件內部性及外部性界限,及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 各罪之犯罪類型、動機、態樣、危害情況、侵害法益、行為 次數等情狀,復就其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 程度,兼衡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受刑人就本件定 應執行刑表示無意見(見本院卷第59頁)等情,定其應執行 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葉乃瑋                    法 官 錢衍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筱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受刑人陳敏俊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罪名     詐欺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 有期徒刑1年6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 犯罪日期 110年11月29日 110年12月28日至 111年1月19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1794號 士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065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桃園地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908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4280號 判決日期 112/03/24 113/11/26 (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3/11/27,應予更正) 確定 判決 法院 桃園地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908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4280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2/04/26 114/01/03 得  否 易科罰金 否 否 備註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943號 士林地檢114年度執字第964號

2025-03-31

TPHM-114-聲-559-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2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藍熒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352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藍熒暉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捌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毀棄損壞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定應執行 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而數罪併罰有二以上 裁判者,應定其應執行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 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 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 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受刑人於附表各編號所示時間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經 本院判處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又附表編 號2所示之罪,犯罪時間在附表編號1所示裁判確定(民國11 3年10月8日)前所犯,且本件聲請定應執行刑之犯罪事實最 後判決法院為本院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附卷可稽,是上開犯罪乃於裁判確定前所犯之數罪;茲聲 請人向上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本院聲請定應執行之刑,本 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爰考量受刑人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 之罪,分係妨害自由、毀棄損壞案件,各罪之罪質不同、犯 行期間相隔非短並斟酌其所為之犯罪情節,暨考量受刑人行 為時之年紀、所呈現之主觀惡性與犯罪危害程度、應予整體 非難之評價程度,暨本院函請受刑人就本件聲請定應執行刑 案件表示意見,惟受刑人迄未表示意見(本院卷第55至63頁 之送達證書及收文資料查詢清單、收狀資料查詢清單)等一 切情狀,本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原則,於各罪定應執行刑 之外部界限(各宣告刑中之最長刑期即有期徒刑6月以上, 各宣告刑之合併刑期即有期徒刑10月以下(〈6月+4月〉), 及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內部界限範圍內,定其應執行之刑 ,如主文所示,暨諭知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之易科罰金 折算標準。 四、末按數罪併罰之案件,其各罪判決均係宣告刑,並非執行刑 ,縱令各案中一部分犯罪之宣告刑在形式上已經執行,仍應 依法聲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裁定,然後再依所裁定之 執行刑,換發指揮書併合執行。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 1所示之罪,雖有已執行完畢部分,然與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 既合於數罪併罰之要件,依前揭說明,仍應就各罪所處之刑 ,合併定其應執行刑,至於附表編號1所示已執行之有期徒 刑,核係就所定應執行刑執行時之折抵問題,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51條第 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黃于真                    法 官 陳明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翁子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     號 1 2 罪     名 妨害自由 毀棄損壞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4月 犯 罪 日 期 111/11/25 112/10/17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9293號等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52937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3年度原上訴字第149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1551號 判決日期 113/08/20 113/10/31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灣高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3年度原上訴字第149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1551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3/10/08 113/10/31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備註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4879號 桃園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990號

2025-03-31

TPHM-114-聲-529-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7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謝新佑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389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謝新佑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陸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謝新佑因竊盜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0條第1項第1款、第2項、第53條、 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又按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又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 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3 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再按定應執行刑採限制 加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酌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 度、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 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 應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向、對被告施以矯正 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 當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定執行刑時,應體察法律恤刑之 目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等原則(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62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 各編號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本院復為附表所示案 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且附表所示各罪均於附表編號 1之罪裁判確定前所為,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稽。其中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所處之 刑得易科罰金、附表編號4、5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不得易科罰 金,原不得合併定應執行刑,因受刑人業已請求檢察官就附 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請定應執行刑,此有臺灣桃園地方 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 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1頁),合於刑法 第50條第2項之規定。從而,檢察官依受刑人聲請就附表各 編號所示之罪向本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核無不合,應予 准許。  ㈡爰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 係於民國112年3月1 0日、5月1日、5月23日、6月11日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 他命,編號2至5所示之罪,係犯刑法竊盜罪、加重竊盜罪, 犯罪時間自112年3月至7月間,係貪圖己利於短時間內進行 同類犯行,所侵害之法益、罪質及犯罪動機相近,所呈現之 主觀惡性與犯罪危害程度、應予整體非難之評價程度,並考 量受刑人犯罪所反映之人格特質、定刑之外部性界限(各宣 告刑中刑期最長之有期徒刑9月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為有 期徒刑12年1月以下)及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附表編號1、 2所示之罪,前經臺灣宜蘭地方法院(下稱宜蘭地院)以113 年度聲字第279號裁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編號3所示 之6罪、編號4所示之11罪,前分別經宜蘭地院以112年度易 字第522號、113年度易字第18號判決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1 年10月、4年5月,加計附表編號5所示之罪之宣告刑,合計 刑期為8年2月)等應遵守之內部界限、刑罰經濟及恤刑之目 的、受刑人矯正之必要性,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減、行 為人所生痛苦程度隨刑期而遞增及其復歸社會之可能性等因 素,復參酌受刑人對於本件定應執行刑之意見為「無意見」 (本院卷第109頁陳述意見狀),本於罪責相當性之要求與 公平、比例等原則,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㈢至於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雖處得易科罰金之刑 ,然因與附表編號4、5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刑合併定其應執 行刑,無庸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記載,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 書、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吳祚丞                    法 官 黃于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游秀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 (4罪) 有期徒刑6月 (2罪)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6月 (2罪) 有期徒刑5月 (4罪) 犯罪日期 112.03.10 112.05.01 112.05.23 112.06.11 112.03.11 112.03.13 112.07.02 112.03.19 112.04.18 112.06.20 112.07.05 112.07.10 112.07.19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宜蘭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294號等 宜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193號等 宜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5497號等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宜蘭地院 宜蘭地院 宜蘭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699號 112年度易字第369號 112年度易字第522號、113年度易字第18號 判決 日期 112/10/25 112/10/31 113/02/06 確 定 判 決 法院 宜蘭地院 宜蘭地院 宜蘭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699號 112年度易字第369號 112年度易字第522號、113年度易字第18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2/11/22 112/12/06 113/03/25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宜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2651號 宜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92號 宜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260號 編號1、2所示之罪前經宜蘭地院113年度聲字第27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宜蘭地檢113年度執更字第321號) 編號3所示之罪前經宜蘭地院以112年度易字第522號、113年度易字第18號判決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 編 號 4 5 罪 名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7月 (6罪) 有期徒刑8月 (4罪) 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7月 犯罪日期 112.04.27 112.05.11(3次) 112.06.15 112.07.11(2次) 112.07.14 112.03.25 112.05.15 112.07.01 112.04.04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宜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5497號等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9385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宜蘭地院 臺灣高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第522號、113年度易字第18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806號 判決 日期 113/02/06 113/07/23 確 定 判 決 法院 宜蘭地院 臺灣高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第522號、113年度易字第18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806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3/03/25 113/07/23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備註 宜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261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099號 編號4所示之罪前經宜蘭地院以112年度易字第522號、113年度易字第18號判決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5月

2025-03-31

TPHM-114-聲-571-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9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楊上平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58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上平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楊上平犯數罪,先後判決確定如附表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 款規定,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 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定有明 文。又數罪併罰而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 ,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應執 行之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1條第5款亦有明文。再 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 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 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 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 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故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 期,自不得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 否則即屬違背法令(最高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127號判決要 旨參照)。 三、查,受刑人楊上平因違反洗錢防制法、詐欺、妨害秘密及毀 損等案件,先後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均經確定在案,此有上開判決書各1份附於114年度執 聲字第587號執行卷(下稱執行卷)可稽,並有法院前案紀 錄表1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9-22頁)。而受刑人所犯如 附表編號1、2所示不得易科罰金及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附表編號3所示不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附表 編號4、5所示得易科罰金及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核屬刑法 第50條第1項但書所示不得併合處罰之情形,然因受刑人就 如附表所示各罪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有受刑人於 民國114年2月17日提出之「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 第1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紙附於執行卷 可憑,茲聲請人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應 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本案聲請與首揭法條無違,應予准許 。 四、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分屬不同類型、各自 獨立之犯罪,且侵害法益不同,其中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 均為加重詐欺取財罪,且犯行均屬同一時期參與同一詐欺集 團所為,犯罪類型、罪質、行為態樣、手段、動機均相同、 共犯重複性高,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相對較高 ,另附表編號4所示之罪均為妨害秘密罪,罪質相同,且犯 罪時間甚為接近,另考量各該犯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 原則及合併刑罰所生效果等情狀,並斟酌本件對全體犯罪應 予之整體非難評價程度,暨前述各罪定應執行刑之外部界限 (各宣告刑中刑期最長之有期徒刑1年2月以上,各刑合併之 刑期即有期徒刑3年5月以下)及不利益變更禁止(編號1至3 部分,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3202號裁定應執 行有期徒刑1年5月,編號4、5部分,經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 745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合計有期徒刑2年1月)之內 部界限等一切情狀為整體評價,復參酌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 行刑表示「無意見」等語,有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刑之陳 述意見表1紙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9頁),爰依法定其應 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至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4、5所示案 件原雖得易科罰金,然因與其所犯不得易科罰金之如附表編 號1、2所示案件併合處罰之結果,本院於定執行刑時,自無 庸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記載,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 5款、第5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江文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陳俐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詐欺 詐欺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2月 犯罪日期 110年8月18日 110年8月18日 110年1月15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0020號等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0020號等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0020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165號(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0年度金訴字第1165號應予更正) 110年度金訴字第165號(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0年度金訴字第1165號應予更正) 110年度金訴字第165號(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0年度金訴字第1165號應予更正) 判決日期 110年12月3日 110年12月3日 110年12月3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165號(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0年度金訴字第1165號應予更正) 110年度金訴字第165號(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0年度金訴字第1165號應予更正) 110年度金訴字第165號(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0年度金訴字第1165號應予更正) 確定日期 111年1月3日 111年1月3日 111年1月3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桃園地檢111度執字第1228號 桃園地檢111度執字第1229號 編號1至3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320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5月 編  號 4 5 (以下空白) 罪  名 妨害秘密 毀損(聲請書附表誤載為侵占,應予更正)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共2罪)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①110年1月27日 ②110年2月6日 110年2月7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0年度偵字第8454號等 臺中地檢110年度偵字第8454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1745號 113年度簡字第1745號 判決日期 113年10月08日 113年10月08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1745號 113年度簡字第1745號 確定日期 113年11月17日 113年11月17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備註 1.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6174號。 2.編號4、5經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745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

2025-03-31

TCDM-114-聲-698-20250331-1

原金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原金簡字第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子輝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蔡育萍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 度偵字第38785號),因被告於審理程序中自白犯罪,爰裁定不 經通常訴訟程序(原案號:113年度原金訴字第70號),逕以簡 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張子輝幫助犯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十四條第一項之洗錢罪,累犯 ,處有期徒刑伍月,併科罰金新臺幣叁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第7行「在不 詳處所」之記載,應更正為「在臺中市某處」;證據部分增 列「被告張子輝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之自白、證人孫寵勝於本 院審理時之證述」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 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新舊法比較:  ⒈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 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 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主刑之重輕,依第33條規定之次序 定之;同種之刑,以最高度之較長或較多者為重。最高度相 等者,以最低度之較長或較多者為重;刑之重輕,以最重主 刑為準,依前二項標準定之,刑法第35條第1項、第2項、第 3項前段亦有明文。復按犯罪在刑法施行前,比較裁判前之 法律孰為有利於行為人時,應就罪刑有關之一切情形,比較 其全部之結果,而為整個之適用,不能割裂而分別適用有利 益之條文(最高法院27年上字第2615號判決、109年度台上 字第4243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被告行為後,洗錢防制法業經修正,於民國113年7月31日公 布,並自同年8月2日起生效施行。一般洗錢罪部分:洗錢防 制法第14條第1項業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並移列為第1 9條第1項,於同年0月0日生效施行: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 條第1項規定:「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 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00萬元以下罰金。」;修正後洗錢 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則規定:「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 ,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 。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1億元者,處6月以 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000萬元以下罰金。」, 並刪除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3項規定。  ⒊洗錢防制法於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自同年0月00日生效施 行,又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0月0日生效施行 。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原規定「犯前二條之罪,在偵查 或審判中自白者,減輕其刑。」,經修正為「犯前4條之罪 ,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再經修正 為「犯前4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如有所 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並因而使司法警 察機關或檢察官得以扣押全部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或 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113年7月31 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第23條第3項)。  ⒋因本案被告洗錢之財物均未達新臺幣(下同)1億元,且被告 於偵查中未自白犯罪,於審理中始自白犯罪,自無112年6月 14日修正後、113年7月31日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 減刑規定之適用,是依舊法即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 、3項、刑法第30條第1項(得減)規定論處時,被告之處斷 刑為有期徒刑1月以上、5年以下;依新法即修正後洗錢防制 法第19條第1項後段、刑法第30條第1項(得減)規定論處時 ,被告之處斷刑則為有期徒刑3月以上、5年以下。基此,經 比較新舊法結果,修正前之規定較有利於被告,依刑法第2 條第1項前段規定,自應適用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 規定。  ㈡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 助詐欺取財罪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修正前洗錢防制法 第14條第1項之幫助一般洗錢罪。  ㈢被告所犯幫助詐欺取財罪與幫助一般洗錢罪間,為想像競合 犯,應從一重以幫助一般洗錢罪處斷。  ㈣刑之加重及減輕  ⒈被告前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06年度沙原交簡字第64號 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確定,於106年11月27日易科罰金執行 完畢等情,業據檢察官主張並提出全國刑案資料查註表為證 ,核與卷附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相符,且為被告所 不爭執,是被告係於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件 有期徒刑以上罪,為累犯。又檢察官就被告應依累犯規定加 重其刑之事項,業已有所主張,本院審酌被告所犯前案與本 案之罪質雖有不同,然均為故意犯罪,被告未記取前案執行 教訓,不知謹言慎行,再為本件犯行,可見其有特別惡性, 對於刑罰之反應力顯然薄弱,且綜核全案情節,縱依刑法第 47條第1項規定加重法定最低本刑,亦無罪刑不相當之情形 ,爰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  ⒉被告基於幫助犯意為上開犯行,為幫助犯,爰依刑法第30條 第2項規定,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⒊被告於本院審理程序時自白犯行,爰依112年6月16日修正生 效前之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減輕其刑,並依法先加重 後遞減輕之。     ㈤量刑:  ⒈法院對於認罪之被告為科刑時,應如何適正地行使其裁量權 ,俾避免欠缺標準及可預測性,英美法有所謂「認罪的量刑 減讓」,可資參考。亦即,在被告認罪之減輕幅度上,應考 慮被告係⑴在訴訟程序之何一個階段認罪,⑵在何種情況下認 罪,按照被告認罪之階段(時間)以浮動比率予以遞減調整 之。被告係於最初有合理機會時即認罪者,可獲最高幅度之 減輕,其後(例如開庭前或審理中)始認罪者,則依序遞減 調整其減輕之幅度,倘被告始終不認罪,直到案情已明朗始 認罪,其減輕之幅度則極為微小。被告究竟在何一訴訟階段 認罪,攸關訴訟經濟及被告是否出於真誠之悔意或僅心存企 求較輕刑期之僥倖,法院於科刑時,自得列為「犯罪後之態 度」是否予以刑度減讓之考量因子,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 字第388號判決意旨可參。經查被告於警詢、偵訊及本院準 備程序時始終否認犯罪,迄至本院審理時傳喚證人到庭交互 詰問後,均與被告所辯不符,被告始坦承犯行,且被告亦未 與告訴人和解,是被告犯罪所造成之損害亦未有填補,未見 有何益於訴訟經濟之情,難認其犯後態度良好。  ⒉被告可預見所提供之金融帳戶資料,將有可能遭人供作詐欺 取財之人頭帳戶使用,仍執意為之,因此幫助詐欺集團成員 遂行詐欺取財犯罪之目的,並得以隱匿其真實身分,復使詐 欺集團得以掩飾、隱匿犯罪所得之真正去向,而保有犯罪所 得,減少遭查獲之風險,使詐欺集團更加肆無忌憚,助長犯 罪之猖獗,增加被害人尋求救濟之困難,危害社會秩序安全 ,告訴人受有財產損失,行為所生之損害不輕;暨被告自陳 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及生活狀況(見本院原金訴卷第139 頁),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罰金易服勞役之折算標 準。 三、沒收:  ㈠按沒收、非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適用裁判時之法律,刑 法第2條第2項定有明文。查洗錢防制法第25條第1項之沒收 相關規定,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於同年0月0日生效施 行,故本案沒收自應適用上開規定,先予敘明。  ㈡本案並無證據足認被告確有因本案犯行而已實際取得任何對 價,或因而獲取犯罪所得,被告亦自陳沒有獲得任何報酬等 語,自無從遽認被告有何實際獲取之犯罪所得,爰不予諭知 沒收或追徵其價額。  ㈢按「犯第19條、第20條之罪,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不 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洗錢防制法第25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按「宣告前二條之沒收或追徵,有過苛之虞 、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值低微,或為維持受宣 告人生活條件之必要者,得不宣告或酌減之。」刑法第38條 之2第2項亦有明定。學理上稱此規定為過苛調節條款,乃將 憲法上比例原則予以具體化,不問實體規範為刑法或特別刑 法中之義務沒收,亦不分沒收主體為犯罪行為人或第三人之 沒收,復不論沒收標的為原客體或追徵其替代價額,同有其 適用(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512號判決參照)。查本 案被害人匯入本案帳戶之款項,業經詐欺集團提領一空,被 告並未終局保有該等財物,倘諭知沒收,實屬過苛,爰依刑 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正本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 本庭提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李俊毅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如琳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王宥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劉燕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0條 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雖他人不知幫助之情者, 亦同。 幫助犯之處罰,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2項之未遂犯罰之。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 5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2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籍股                   112年度偵字第38785號   被   告 張子輝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 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張子輝於民國106年間,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法院判決判處 有期徒刑2月確定,於106年11月27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詎 其仍不知悔改,其能預見將金融帳戶資料提供給他人使用, 可能幫助他人實施詐欺犯罪,用以隱匿、掩飾犯罪所得之來 源及去向,致被詐騙人及警方難以追查,竟仍以縱若有人持 之以犯罪亦不違反其本意,而基於幫助詐欺取財、洗錢之不 確定故意,於民國111年1月11日前某日許,在不詳處所,將 所申辦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 張子輝中國信託銀行帳戶)之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交付給某 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人使用,容任他人作為詐欺取財、洗錢 之犯罪工具。嗣該人取得前開金融機構網路銀行帳號帳戶資 料即與所屬詐欺集團成員間共同基於詐欺取財、洗錢之犯意 聯絡,於如附表所示之詐騙時間、詐騙方式,向如附表所示 之李金鳳施用詐術,致其陷於錯誤,而匯如附表所示款項至 該詐騙集團持有之第一層人頭帳戶謝餘泉【所涉詐欺等罪嫌 ,由臺灣高等法院以111年度上訴字4851號判處有期徒刑5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3萬元等確定】名下中國信託商業 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謝餘泉中國信託銀行帳 戶)內,隨於附表所示時間,轉匯附表所示款項至第二層人 頭帳戶即張子輝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內,隨即於111年1月11日 14時1分許,轉匯31萬元至第三層人頭帳戶張美惠(所涉幫助 詐欺罪嫌,由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12年度中原金簡字第2號 判處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2萬元,續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以112年度原金簡上字第4號駁回上訴確定)之第一商業銀行 帳號00000000000號帳戶,以此方式掩飾、隱匿其等之犯罪 所得。嗣李金鳳發現受騙乃報警處理,為警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李金鳳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永和分局報告臺灣桃園地 方檢察署簽分偵辦陳請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核轉本署偵辦 。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名稱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 據 名 稱 待 證 事 實 1 被告張子輝於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及本署偵查中之供述 ⑴本案中國信託銀行帳戶為被告開立並使用之事實。 ⑵被告有使用其中國信託銀行帳戶之網路銀行帳號帳戶,且該帳戶於存入、轉出時,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均會發送交易訊息至被告所使用電子信箱內,通知被告其帳戶有存入、轉出交易等情之事實。 ⑶被告有3家銀行貸款須繳納之事實。 ⑷被告於111年1月9日在網銀上辦理其中國信託銀行帳戶約定轉帳之事實。 ⑸被告於111年1月10日10時35分許、111年1月11日8時39分許,分別在金融機構提款機,以金融卡存款300元、200元至其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另於於111年1月11日8時42分許,以金融卡轉款157元至其臺灣銀行帳戶帳號為00000000000000號之事實。 ⑹被告矢口否認有何詐欺等犯行,辯稱:之前伊有一個國中同學孫庭祥後改名為孫寵勝,於110年11、12月間到家,問伊可不可教他用網路銀行,伊就用他的筆電開伊中國信託的網路銀行給他看,過了3、4個星期銀行打電話跟伊說帳戶使用異常鎖住了,伊就詢問伊同學是不是用電腦登錄伊的帳戶,因為那個帳戶是伊貸款、還款使用,所以伊平常不會去看伊銀行的交易資料,伊問孫庭祥,他說他沒有使用,後來伊於111年間就去中國信託銀行,更改伊網路銀行的帳號密碼云云。 ⑺另辯稱:「(問:對於證人孫寵勝未到庭,有何意見?有無證據可以證明他曾叫你教他使用網路銀行?)我找不到人,我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他有叫我教他。」等語。 2 證人即告訴人李金鳳於警詢時之證述。(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2330號卷【下稱111偵22330】頁15-19) 告訴人李金鳳遭騙匯如附表所示款項至附表所示另案被告謝餘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之事實。   3 告訴人李金鳳所提供之LINE對話紀錄(111偵22330號頁29-49)、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匯出匯款憑證1紙。(111偵22330號頁51) 告訴人李金鳳遭騙匯如附表所示款項至附表所示另案被告謝餘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之事實。 4 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金融機構聯防機制通報單及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等影本。 告訴人李金鳳遭騙匯如附表所示款項至附表所示另案被告謝餘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之事實。 5 ⑴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11年11月15日中信銀字第111224839383111號函暨語音/網銀國內轉出入帳號歷史查詢結果(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5885號卷【下稱111偵45885號】頁41-43) ⑵被告張子輝中國信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基本資料、交易明細。(111偵22330號頁123-129) ⑶另案被告謝餘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基本資料、交易明細。(111偵22330號頁57-61) ⑷另案被告張美惠之第一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號帳戶基本資料、交易明細。(111偵45885號頁25-31反面) ⑴被告於111年1月9日在網銀上辦理其中國信託銀行帳戶之約定轉帳帳戶共有5個帳戶(包含另案被告張美惠之第一商業銀行帳號帳戶)之事實。 ⑵被告中國信託銀行帳戶於111年1月10日10時35分許、111年1月11日8時39分許,分別有在金融機構提款機,以金融卡存款300元、200元,另於111年1月11日8時42分許,以金融卡轉款157元至臺灣銀行帳戶帳號為00000000000000號之事實。 ⑶告訴人李金鳳遭詐騙匯入如附表所示款項至另案被告謝餘泉中國信託銀行,再如附表所示於111年1月11日14時1分許層轉至被告張子輝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內,旋轉匯至另案被告張美惠之第一商業銀行帳號帳戶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 幫助詐欺取財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制法第14條 第1項之幫助洗錢等罪嫌。被告以提供其中國信託銀行帳戶 之網路銀行帳號(含密碼)之行為,幫助他人詐欺取財及洗錢 ,係一行為觸犯數罪名,為想像競合犯,請依刑法第55條規 定,從一重之幫助洗錢罪處斷。又被告以幫助詐欺取財及幫 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將其中國信託銀行帳戶之網路銀行帳 號(含密碼)提供予他人使用,係參與詐欺取財罪、洗錢構成 要件以外之行為,為幫助犯,請依刑法第30條第2項之規定 ,減輕其刑。又被告有犯罪事實欄所載之有期徒刑執行完畢 ,此有本署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在卷可稽,其於有期徒刑執 行完畢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該當刑法 第47條第1項之累犯。衡諸被告所犯前案之犯罪類型、罪質 、手段與法益侵害結果雖與本案犯行不同,但被告於前案執 行完畢日3年後即再犯本案,足認其法遵循意識仍有不足, 對刑罰之感應力薄弱,加重其法定最低度刑,並無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所指可能使被告所受刑罰超過其 應負擔罪責之疑慮,請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1  日                檢 察 官 李俊毅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26  日                書 記 官 劉炳東

2025-03-31

TCDM-114-原金簡-8-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昱智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4年度執聲字第9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叁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下稱受刑人)因詐欺等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數罪中雖有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 所列情形,惟受刑人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有臺灣 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民國114年2月8日是否 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足稽,應依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3 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 上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 之刑期以下,定其應執行之刑期,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 第53條、第51條第5款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 自由裁量之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 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 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性界限。後者法 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 ,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 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 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前揭 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最高法院90年 度台抗字第106號裁定、92年度台非字第319號、93年度台非 字第192號、94年度台非字第21號、94年度台非字第233號判 決、97年度台抗字第393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復按數罪 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 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的量 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對一 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為人本 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 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 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條 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期為 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資為量 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 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 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得宜,罰當 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 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 三、查本案受刑人因詐欺等數罪,先後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臺 灣新北地方法院及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確定在案, 此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以本院定應 執行刑,不得踰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 即不得重於如附表所示各罪加計之總和。茲因聲請人依受刑 人之請求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此有臺中地檢署刑法 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紙(見本 院卷第11至12頁)附卷足憑,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 罪,編號1至2所示之罪為得易科罰金之罪,編號3至4所示之 罪則均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 款所規定有「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之情形 ,是以本院認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正當。爰審酌本 院已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機會,經其具狀表示無意見等語, 此有被告所提出之陳述意見調查表1紙(見本院卷第237頁) 在卷可稽。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態樣(編號 1係犯損壞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物品罪、編號2為施用第二級 毒品罪、編號3為成年人與少年共同故意對少年犯傷害罪、 編號4均為加重詐欺取財罪)、時間間隔(編號1、3為109年 10月至12月間所犯、編號2為111年3月間所犯、編號4均為11 1年12月間所犯)、侵害法益及各罪依其犯罪情節所量定之 刑,暨前揭所述之比例原則、責罰相當原則等自由裁量權限 等;暨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曾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 年度聲字第3731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月確定;編號4所 示之罪曾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侵訴字第62號判決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並經本院113年度侵上訴字第5號判 決駁回上訴確定,此有各該裁定書、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 表各1份在卷可稽。是以本院定應執行刑,即不得重於如附 表編號3所示之罪加計如附表編號1至2、編號4所示之罪前已 分別裁定或判決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刑之總和;本院復就被告 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程度,並兼衡刑罰經 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等情,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 示。 四、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刑雖得易科罰金,然與 附表編號3至4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刑併合處罰之結果,自不 得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14 4號解釋意旨參照),均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 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慧珊                   法 官 黃玉齡                   法 官 李進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陳儷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妨害公務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傷害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5月 犯罪日期 109年10月18日 111年3月6日 109年12月6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50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毒偵緝字第506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少連偵字第251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1年度桃原簡字第133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804號 112年度審簡字第1185號 判決 日期 111年12月1日 111年12月19日 112年10月26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1年度桃原簡字第133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804號 112年度審簡字第1185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2年5月23日 112年1月31日 112年12月5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 案件 得易科罰金 得易服社會勞動 得易科罰金 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 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7208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554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722號 編號1至2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3731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月確定。 編號 4 罪名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1月(共2罪) 有期徒刑1年2月(共2罪) 有期徒刑1年4月(1罪) 有期徒刑1年5月(共4罪) 有期徒刑1年6月(共4罪) 有期徒刑1年7月(1罪) 有期徒刑1年10月(1罪) 有期徒刑2年(1罪) 犯罪日期 111年12月23日至111年12月27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251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院 中高分院 案號 113年度侵上訴字第5號 判決 日期 113年4月17日 確 定 判決 法院 中高分院 案號 113年度侵上訴字第5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3年5月2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 案件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7199號 編號4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侵訴字第62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並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侵上訴字第5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

2025-03-31

TCHM-114-聲-207-2025033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75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朱景麟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9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朱景麟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壹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朱景麟因犯竊盜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經受刑人聲請,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及第50條第2項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 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 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又依刑法第53條應 依同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 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 ,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定有明文。又行為人所犯為數罪併罰,其中一罪雖得 易科罰金,但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合併處罰之結果,於定執 行刑時,祇須將各罪之刑合併裁量,不得易科罰金合併執行 ,此亦有司法院釋字第144號解釋裁定意旨足資參酌。 三、經查:  ㈠受刑人朱景麟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附表所示法院判 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並均確定在案,且本院復為最後事實審 法院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又受 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其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2 年11月8日,而如附表編號2至6所示之罪,其犯罪日期係於 上開判決確定日期之前,符合併合處罰之規定。而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為得易科罰金之罪,如附表編號 4至6所示之罪,則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固不得併合處罰,惟本件係檢察官依受刑人 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此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 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 刑調查表乙份附卷可考,是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於 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為竊盜、偽造文書、 詐欺、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類型,責任非難重複程度非高 ,然犯罪時間並非相距甚遠,暨其所犯各罪所反映之受刑人 之人格特性、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犯罪預防等情狀 ,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之評價,暨本院前已寄送 檢察官聲請書、案件一覽表及陳述意見狀予受刑人,受刑人 表示無意見之意見等情節,有陳述意見狀附卷可稽,衡諸上 情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定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雖得易科罰金,但因與 如附表編號4至6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合併處罰之結果,揆 諸上開解釋意旨,本院於定執行刑時,自不得諭知易科罰金 之折算標準,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林佳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沈亭妘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受刑人朱景麟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竊盜 偽造文書 詐欺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5月 犯 罪 日 期 112年6月6日 112年8月25日 111年9月4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3624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速偵字第3453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3043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桃簡字第2034號 112年度桃簡字第2145號 112年度簡字第355號 判決日期 112年9月28日 112年10月4日 112年10月20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桃簡字第2034號 112年度桃簡字第2145號 112年度簡字第355號 判決日期 112年11月8日 112年11月15日 112年11月22日 備註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5709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5729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111號 編號1至4經新北地院113年度聲字第114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月 編     號 4 5 6 罪     名 加重竊盜 洗錢防制法 加重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3月 併科新臺幣1萬元 有期徒刑6月 犯 罪 日 期 112年5月4日 111年7月14日 112年5月28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3312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2412號、第12974號;112年度偵緝1027號、第1028號、第1029號;移送併辦案號: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4480號(聲請書附表漏載部分,應予補充)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3578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新北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2556號 112年度金簡上字第183號 112年度審簡字第1904號 判決日期 112年12月6日 113年2月27日 113年2月27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新北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2556號 112年度金簡上字第183號 112年度審簡字第1904號 判決日期 113年1月17日 113年2月27日 113年4月3日 備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106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432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7517號 編號1至4經新北地院113年度聲字第114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月

2025-03-31

TYDM-114-聲-575-202503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