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補正起訴程序

共找到 29 筆結果(第 11-20 筆)

金訴
臺灣高等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金訴字第8號 原 告 吳憲政 上列原告因與被告林聖凱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1年度附民字 第88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七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貳萬陸仟柒 佰肆拾伍元,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上開請求回復之損害, 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 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最高 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 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 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參照) 。經審判長定期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甚明。 二、查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1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6號刑事訴訟程 序,以被告違反銀行法等致其受有損害,提起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請求給付新臺幣(下同)170萬元本息,有刑事附帶 民事起訴狀可稽(見附民卷第3頁),並經本院刑事庭以111 年度附民字第882號裁定移送前來。惟本院111年度金上重訴 字第26號刑事判決認定原告實際支付金額為零,觀諸該刑事 判決附表二編號164之「本院認定實際支付金額」欄即明( 見本院卷第72頁),原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顯不符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揆諸首揭說明,原告 依法應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序之欠缺。從而,本件原 告應補繳第二審裁判費2萬6,745元,茲限原告於本裁定正本 送達後7日內,如數逕向本院補繳,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 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周祖民               法 官 何若薇               法 官 趙雪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楊璧華

2025-02-21

TPHV-114-金訴-8-20250221-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82號 原 告 張美惠 上列原告因被告林育萱涉犯詐欺等案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請求損害賠償,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352號裁定移送 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5萬5,45 0元,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 訴請求損害賠償或提起上訴時,暫免繳納訴訟費用,於聲請 強制執行時,並暫免繳納執行費,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 54條第1項定有明文。該項規定係考量詐欺犯罪被害人因犯 罪行為受有直接財產上之損害,為免其依法救濟時另生經濟 上負擔或司法程序障礙,而明文給予特別保護(詐欺犯罪危 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倘原告之訴 無理由而受敗訴判決,經判命負擔部分或全部之訴訟費用者 ,待裁判確定時,仍負有繳納之義務,合先敘明。因犯罪而 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 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法 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惟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 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其損害, 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 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 附帶為此請求(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判決意旨參 照)。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 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 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 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 字第953號裁定參照)。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亦為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 6款所明定。 二、經查: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3年度金訴字第470號詐欺等案件 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被告林育萱(下稱被告)提起本件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賠償新臺幣(下同)550萬元及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民國113年11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 狀可稽(見本院113年度附民字第352號卷第5頁),並經本 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352號裁定移送前來。被告所涉 犯行,雖經本院刑事庭認定其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50萬 元未遂罪,然該50萬元已合法發還告訴人即原告,此有本院 113年度金訴字第470號刑事判決足參(見本院卷第13頁至第 17頁刑事判決),則原告本件請求被告賠償550萬元本息之 損害賠償並非上開刑事判決認定犯罪事實之範疇,顯不符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依上開說明,原告依法 應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序之欠缺;且原告亦未釋明其 因受被告詐欺而受有損失550萬元,被告為依法應負賠償責 任之人,尚不符合前揭所述暫免繳納裁判費之情形;從而, 原告自應繳納第一審裁判費。又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550萬 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萬5,450元,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 7日內,如數向本院補繳,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徐奇川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黃子真

2025-02-17

NTDV-114-訴-82-20250217-1

重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102號 原 告 何惠瑛 被 告 洪緯綸 上列當事人間因詐欺等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 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2年度重附民字第53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5日內,補繳第一審新臺幣80,200元, 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屬起訴之必要程式。又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 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 文。次按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依法應負賠償責 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或提起上訴時,暫免繳納訴訟費用,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前段固有明文。該項規 定係考量詐欺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受有直接財產上之損害 ,為免其依法救濟時另生經濟上負擔或司法程序障礙,而明 文給予特別保護(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 立法理由參照)。惟倘原告之訴無理由而受敗訴判決,經判 命負擔部分或全部之訴訟費用者,待裁判確定時,仍負有繳 納之義務,合先敘明。再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 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 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 。所謂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係指因刑事被告之犯罪行為, 而致其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等個人權利,受有損害之人 而言。不以直接因犯罪而受損害者為限,凡間接或附帶受有 形或無形損害之人,在民法上對加害人有請求損害賠償之權 利者,均得提起之(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1180號號裁 定參照)。所謂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中 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責任之人而言,如在刑事案件經認定為 共同侵權行為人或為刑事訴訟被告或共同侵權行為人之法定 代理人或僱用人等(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480號裁定參 照)。是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 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其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 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 由,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 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 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 欠缺(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參 照)。 二、經查,原告係於被告所涉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31號詐欺等案 件之刑事訴訟程序中,附帶提起本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賠 償新臺幣(下同)800萬元本息,有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可 稽(本院卷第45-46頁),並經本院刑事庭以112年度重附民 字第53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卷第43頁)。然上開刑事案件 乃以被告與其他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對原告實施詐欺取財30萬 元「未遂」為被訴犯罪事實(本院卷第23頁),並認被告犯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本院卷第25頁),是原 告就請求賠償之30萬元,並未因此受有損害,至原告請求賠 償770萬元部分,並非上開刑事訴訟程序所認定之犯罪事實 ,顯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揆之上開說 明,原告依法應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序之欠缺。且原 告亦未釋明其因受被告詐欺而受有損失800萬元,被告為依 法應負賠償責任之人,已如前述,尚不符合前揭所述暫免繳 納之情形。從而,本件原告起訴程式尚有欠缺,本件訴訟標 的金額為800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8萬0,200元,茲依民 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 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庭審判長法 官 伍偉華                法 官 黃千瑀                法 官 夏媁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琬儒

2025-02-11

ILDV-113-重訴-102-20250211-1

重訴
臺灣高等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4號 原 告 張原榮 被 告 徐榮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重附民字第62號裁定移送前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上開請求回復之損害, 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 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最高 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附帶民事訴 訟由刑事庭移送民事庭以後,依刑事訴訟法第490條但書規 定,應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辦理,則移送民事庭之附帶民 事訴訟,依法應繳納訴訟費用而未繳納者,依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自應定期先命補正,其未遵命補正者 ,依同條項第6款以起訴不合程式而駁回之。 二、查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3年度上訴字第2937號刑事訴訟程序 以被告對其犯詐欺罪,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給付新 臺幣(下同)735萬元本息,有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可稽( 見重附民卷第3頁),並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重附民字第 62號裁定移送前來。惟被告於上開刑事案件被訴犯罪事實未 及於上開735萬元部分,有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字 第371號刑事判決可稽(見本院卷第31-41頁),原告提起本 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顯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 要件,揆諸首揭說明,原告依法應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 程序之欠缺。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3日裁定原告應於收受該 裁定之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11萬0,647元,上開裁定業於 114年1月17日送達予原告,此有送達證書可參(見本院卷第 49頁),惟原告逾期仍未繳納,亦有本院裁判費或訴狀查詢 表、答詢表、繳費資料明細、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單附 卷足憑(見本院卷第53-65頁),是本件原告之訴不合起訴 程式,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周祖民               法 官 何若薇               法 官 趙雪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楊璧華

2025-02-04

TPHV-114-重訴-4-20250204-2

嘉簡調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嘉簡調字第72號 原 告 林恆生 上列原告與被告蔡承翰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交附民 字第13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正本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21,88 9元,並補正所提訴訟當事人適格之欠缺,逾期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有明文規定。是附帶民事訴訟,係 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為請求回復其損害,於刑事訴訟程序 附帶提起之民事訴訟,提起是項訴訟,自須限於被訴之犯罪 事實侵害其私權,致生損害者,始得為之。否則縱令得依其 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 求(最高法院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306號裁定、98年度 台抗字第555號裁定參照)。 二、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 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 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 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 號裁定參照)。經審判長定期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甚 明。 三、次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 部為公同共有,為民法第1151條所明定。繼承人因繼承而取 得之遺產,於受侵害時,其所生之損害賠償或不當得利債權 ,乃公同共有債權。此損害賠償或不當得利債權既為全體繼 承人公同共有,繼承人即公同共有人中一人或數人,請求就 自己可分得部分為給付,非法所許(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 字第3071號判決意旨參照)。 四、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11月15日15 時35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嘉義 市吳鳳南路慢車道由北向南行駛,途經上開道路94號前時, 未注意車前狀況,從後撞及同向林張月女所駕駛腳踏自行車 ,導致林張月女人車倒地,而受有前額撕裂傷、雙側膝部挫 傷等傷害。之後,林張月女診斷出卵巢癌而死亡,被告應負 過失致死責任。請求被告賠償醫療費用、看護費用、交通費 用、工作損失、精神慰撫金、喪葬費用、自行車費用合計新 臺幣(下同)2,103,633元。 五、查本件被告刑事部分,經本院刑事庭認定被告所涉犯行為過 失傷害之犯罪事實,經判處被告有期徒刑3月,並得易科罰 金確定。則原告就其所主張被告過失致死所生損害部分提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 要件。依照上開說明,原告依法應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 程序之欠缺。本件訴訟標的金額2,103,633元,應徵收第一 審裁判費21,889元。  六、林張月女之繼承人除原告外,尚有其他3名子女,則原告以 刑事附帶民事請求被告賠償醫療、看護、交通費用、自行車 費用部分,均應由公同共有人全體一同起訴或得其他公同共 有人全體之同意起訴;另外,精神慰撫金部分是請求4名子 女的部分,但是,原告所提訴狀,僅由其一人起訴,有當事 人不適格情事。 七、基於上述,命原告於本裁定正本送達後7日內,補繳裁判費2 1,889元,及檢具相關資料,補正當事人適格之欠缺,逾期 未補正,即以原告之訴不合法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法 官 吳芙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江芳耀

2025-02-03

CYEV-114-嘉簡調-72-20250203-1

重訴
臺灣高等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4號 原 告 張原榮 上列原告因與被告徐榮利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重附民 字第6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七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壹拾壹萬零 陸佰肆拾柒元,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上開請求回復之損害, 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 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最高 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 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 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參照) 。經審判長定期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甚明。 二、查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3年度上訴字第2937號刑事訴訟程序 以被告對其犯詐欺罪,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給付新 臺幣(下同)735萬元本息,有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可稽( 見重附民卷第3頁),並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重附民字第 62號裁定移送前來。惟被告於上開刑事案件被訴犯罪事實未 及於上開735萬元部分,有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字 第371號刑事判決可稽(見本院卷第31-41頁),原告提起本 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顯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 要件,揆諸首揭說明,原告依法應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 程序之欠缺。從而,本件原告應補繳第二審裁判費11萬0,64 7元,茲限原告於本裁定正本送達後7日內,如數逕向本院補 繳,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周祖民               法 官 何若薇               法 官 趙雪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楊璧華

2025-01-13

TPHV-114-重訴-4-20250113-1

訴易
臺灣高等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易字第62號 原 告 張致傑 上列原告因與被告許仕林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113年度附民字第319號裁定移送 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後5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8,100元, 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其逾新臺幣50萬元本息部分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為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明定。法院依同法第504條第1 項以裁定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同院民事庭,依同條第2項規 定,固應免納裁判費。然所應免納裁判費之範圍,應以刑事 判決認定有罪之犯罪事實為限,一經移送同院民事庭,即應 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 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 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 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 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原告於本院112年度上訴字第5296號洗錢防制法等案件之 刑事訴訟程序,對被告許仕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 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見附民卷第3頁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被告固經本院112年度 上訴字第5296號判決(下稱系爭刑事判決)有罪,但該判決 認定被告詐騙原告所得僅50萬元,此觀系爭刑案判決(見本 院卷第13、18頁)可明,原告請求逾50萬元部分,與刑事訴 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要件不符,不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然依前開一之說明,仍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 起訴程序之欠缺。經核,此部分訴訟標的金額為50萬元,且 經第二審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應徵第二審裁判費8,100 元,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 補繳,即駁回原告請求逾50萬元本息部分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羅惠雯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2025-01-06

TPHV-113-訴易-62-20250106-1

臺灣高等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48號 原 告 莊明治 上開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彭鏡濂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 經本院刑事庭以112年度附民字第1083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正本送達後五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伍 萬壹仟伍佰肆拾肆元,逾期即駁回該部分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上開請求回復之損害, 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 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最高 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 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 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參照) 。經審判長定期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甚明。 二、經查,本件原告以被告對其犯詐欺罪,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371萬3,645元,有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可稽(見附民卷第3頁),並經本院刑 事庭以112年度附民字第1083號裁定移送前來。惟被告雖經 本院刑事庭以112年度上訴字第3681號(下稱系爭刑案)認定 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見本院卷第11頁),然關於原告 部分之犯罪事實,系爭刑案認定原告受詐騙而匯款金額為34 萬5,467元,有系爭刑案一審判決可稽,原告本件請求超出 系爭刑案認定之犯罪事實部分請求336萬8,178元部分(即37 1萬3,645元-34萬5,467元=336萬8,178元),並非系爭刑案 認定犯罪事實之範疇,顯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 之要件,揆之上開說明,原告得就該部分補繳裁判費,以補 正起訴程序之欠缺。從而,本件原告應補繳第二審裁判費5 萬1,544元,茲限原告於本裁定正本送達後5日內,如數逕向 本院補繳,逾期未補正,即駁回該部分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松鈞               法 官 許勻睿               法 官 吳孟竹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楊婷雅

2024-12-31

TPHV-113-訴-48-20241231-1

勞補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750號 原 告 徐藍月華 訴訟代理人 李瑞仁律師 被 告 陳麗欽 徐景風 SAPUTRO GAYA GAGUK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而來 (111年度附民字第139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聲請費新臺幣2,000元;逾期 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勞動事件,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06條第1項第2款、第4款、第 5款所定情形之一,或因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所生爭議者 外,於起訴前,應經法院行勞動調解程序;前項事件當事人 逕向法院起訴者,視為調解之聲請。以一訴主張數項訴訟標 的之勞動事件,其一部合於本法第16條第1項規定者,合併 起訴事件之全部均應經法院行勞動調解程序。本法第2條第2 項所定合併起訴之事件,其勞動事件部分合於本法第16條第 1項之規定者,合併起訴事件之全部均應經法院行勞動調解 程序。聲請勞動調解,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所定額數 繳納聲請費,勞動事件法第16條、勞動事件審理細則第14條 及第1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因財產權事件聲請調解, 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第1項前段之規定繳納聲請費,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 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 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亦定有明文,且依勞動 事件法第15條規定,於勞動事件亦適用之。再調解之聲請不 合法者,勞動法庭之法官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 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勞動事件法第22條第1項亦定有 明文。 二、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此規定,附帶民事訴訟 ,係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為請求回復其損害,於刑事訴訟 程序附帶提起之民事訴訟,故是項訴訟,限於犯罪事實侵害 個人私權,致生損害者始得提起。所稱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 ,係指因起訴之犯罪事實致其個人私權受損害者而言(最高 法院80年度台抗字第253號、93年度台抗字第762號裁判要旨 參照)。且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被訴犯罪所生之損害為限 (最高法院73年度台上字第2938號、91年度台上字第2161 號裁判要旨參照)。又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附帶民 事訴訟之被告,除刑事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 責任之人。惟附帶民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 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 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否則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 謂為合法(最高法院93年度台抗字第762號、99年度台抗字 第480號、108年度台抗字第753號裁定參照)。而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 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 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 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參照)。經查:   ㈠本件原告丁○○○於本院111年度易字第1643號過失傷害刑事 案件(下稱系爭刑案)審理中,本於系爭刑案被害人丙○○ 之配偶身分,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第3項規定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請求被告連帶賠償精神慰撫金新臺幣(下同) 200萬元。惟被告於系爭刑案,係經檢察官以其等因過失 致被害人丙○○受重傷,涉犯刑法第284條項後段之過失致 重傷罪嫌提起公訴,並經系爭刑案認定被告戊○○、乙○○、 甲○○ ○○ ○○○ 對被害人丙○○犯刑法第284條後段之 過失致重傷罪,於民國113年7月12日依序判處有期徒刑5 月、6月、4月,均得易科罰金,有該案起訴書及判決書在 卷可稽。是系爭刑案起訴及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僅及於 被告侵害被害人丙○○之身體、健康等權利,並不及於被告 不法侵害原告丁○○○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情節重大所 生精神痛苦之損害。換言之,本件原告丁○○○請求被告賠 償之損害,非屬被告犯過失致重傷害罪侵害其私權所致生 之損害,原告丁○○○非因起訴之犯罪事實致其個人私權受 損害之人,揆諸首揭規定及說明,其自不得於系爭刑案訴 訟程序對被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又因原告丁○○○與被害 人丙○○合併起訴請求被告連帶賠償上開損害等,並無勞動 事件法第16條第1項所列情形,視為聲請調解,並應依勞 動調解程序之規定計算並補繳聲請費,以補正起訴程序之 欠缺。   ㈡從而,本件原告丁○○○應依勞動調解程序之規定計算並補繳 聲請費之訴訟標的金額為20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20第1項規定,應徵聲請費2,000元。茲依勞動事件法第 22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丁○○○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 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此部分之訴。 三、本件經以公務電話徵詢,原告訴訟代理人表示未調解過等語 ,乃本件即屬強制調解案件,因無被告之電話,致無法聯絡 被告。請被告於收到本裁定後,以書狀向本院陳報或聯繫承 辦書記官提供可供聯繫之電話,以利程序之進行,倘有對於 調解委員之意見,亦請一併呈報本院。本件將待原告補納聲 請費後,即進行調解程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黃渙文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建分

2024-12-27

TCDV-113-勞補-750-2024122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3531號 原 告 胡蓓貞 上列原告與被告劉冠廷、藍鋒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 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113年度附民字第1685號),經刑事 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繳納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下同 )6,500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 訴請求損害賠償或提起上訴時,暫免繳納訴訟費用,於聲請 強制執行時,並暫免繳納執行費,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 54條第1項定有明文。該項規定係考量詐欺犯罪被害人因犯 罪行為受有直接財產上之損害,為免其依法救濟時另生經濟 上負擔或司法程序障礙,而明文給予特別保護(詐欺犯罪危 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惟倘原告之 訴無理由而受敗訴判決,經判命負擔部分或全部之訴訟費用 者,待裁判確定時,仍負有繳納之義務,核先敘明。次按因 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 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上開請求回復之損害,以被 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 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最高法院 97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 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 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 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字第953號裁定參照)。另按 起訴不合程式,經審判長定期間先命補正而未補正者,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之,亦為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所明 定。 二、經查:  ㈠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3年度金訴字第1165號詐欺等案件刑事訴 訟程序中,對被告劉冠廷、藍鋒(下稱被告2人)提起本件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應給付60萬元及法定遲延利息 ,此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可稽(見附民卷第5頁), 並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1685號裁定移送前來。 而被告2人所涉犯行,雖經本院刑事庭認定其等犯三人以上 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然原告在本案前遭詐騙之58萬5,000 元,並未在檢察官起訴被告2人本案犯罪行為之範圍內,此 有前揭刑事判決在卷可佐(見本院訴字卷第13至14頁)。是 原告主張其所受之損害,難認為被告2人被訴加重詐欺未遂 罪之犯罪事實所生,原告本件請求60萬元之損害賠償並非上 開刑事判決認定犯罪事實之範疇,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87條 第1項規定之要件,揆之上開說明,原告依法應繳納裁判費 ,以補正起訴程序之欠缺。  ㈡又原告亦未釋明其因受被告2人詐欺而受有損失,被告2人係 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為應負賠償責任 之人,尚不符合該規定所述暫免繳納裁判費之情形。  ㈢從而,此部分訴訟標的金額為6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3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5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 不繳,即駁回此部分之訴,特此裁定。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宏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韶安

2024-12-11

PCDV-113-訴-3531-202412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