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郁惠

共找到 30 筆結果(第 11-20 筆)

司執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債)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2599號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上列債權人因與債務人黃郁惠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債權人強制執行之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權利能力者,有 當事人能力。民法第6條及民事訴訟法第40條分別定有明文 。又原告之訴有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之情形者,其欠缺 既無從補正,法院自應裁定駁回,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 第1項第3款之規定自明。上開民事訴訟法之規定,依強制執 行法第30條之1規定,並於強制執行程序準用之。故聲請強 制執行,債權人及債務人均需有當事人能力,否則即非合法 ,執行法院應以裁定駁回該強制執行之聲請。   二、查本件債權人於民國114年1月13日提出本院98年度司執字第 25777號債權憑證,具狀向本院聲請對債務人黃郁惠換發債 權憑證,惟查債務人業於113年10月26日死亡,有本院職權 查詢戶役政連結作業系統之債務人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參, 則債權人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前,本件債務人業已死亡,揆 諸前揭說明,故債權人以無實體法上權利能力及訴訟法上當 事人能力之人為本件執行之債務人,自屬法定要件之欠缺, 且其情形無從補正,其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郭怡君

2025-01-15

SCDV-114-司執-2599-20250115-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6號 聲 請 人 富百企業行 法定代理人 陳玟潔 聲 請 人 黃郁惠 共 同 代 理 人 陳崇善律師 聲請人與相對人陳文成間聲請迴避事件,聲請人聲請未繳納裁判 費。查本件聲請人聲請法官迴避,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2 項第1款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5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 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卓榮杰

2025-01-06

KSDV-114-補-36-20250106-1

司促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65號 債 權 人 邱世民 債 務 人 黃郁惠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下同)8,000,000元,及自 民國112年4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6計算之利 息,並賠償程序費用500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 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孫家豪 ◎附註: 一、債權人、債務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 庸另行聲請。

2025-01-06

ILDV-114-司促-65-2025010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471號 原 告 黃郁惠 訴訟代理人 蔡慶文律師 被 告 陳石川 許翠娥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劉君豪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辯論終 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40萬元,及被告乙○○自民國113 年11月16日起、被告甲○○自民國113年12月2日起,並均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2分之1,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40萬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 實 一、原告主張:  ㈠緣原告與被告乙○○原各自有婚姻,雙方各自離婚後,於中年 遇見彼此,因有感於歲月有限,欲攜手共度剩餘人生,故於 民國105年5月28日結婚。又原告因知被告乙○○年輕時從事營 造業,但事業失後一直懷才不遇,有志難酬,故原告為讓被 告乙○○之才能得以發揮,屢屢出錢投資被告乙○○之事業,並 其為拓展人脈、瞻前顧後,對被告乙○○之照顧至無微不至。  ㈡詎被告乙○○東山再起後,竟見異思遷,對外並不掩飾其已婚 身分,卻不顧結褵多年、患難與共之原告之感受,四處拈花 惹草,而與異性出入汽車旅館等逾越一般男女正常互動關係 之逾矩行為。  ㈢被告乙○○並於113年9月5日偕同被告甲○○一同進入址設桃園市 ○○區○○路00巷00號之「萊茵汽車旅館」,原告發現後乃於當 日下午6時58分報案,並由桃園市龍潭分局龍潭派出所於下 午7時許到場協助,而取得被告二人共同侵害原告配偶權之 相關事證。被告二人間互動及交往情事,實已逾越我國社會 一般善良風俗對於有配偶之人與異性友人間正常男女往來情 誼之合理認知與分際。是原告基於婚姻關係所享有之夫妻身 分法益及婚姻共同圓滿生活之利益,現已遭被告二人破壞使 原告精神遭受痛苦,憂鬱無法成眠,因此產生自我懷疑、責 怪及貶抑等反應,更萌生輕生之念頭,並已妨害原告與被告 乙○○夫妻維持婚姻共同生活圓滿、安全及幸福之之權利,自 屬情節重大,原告自得依民法第184條1項前、後段、第185 條及第195條第3項準用第1項等規定,請求被告二人連帶賠 償原告新臺幣(下同)100萬元。  ㈣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訴訟費用由 被告負擔。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二人則以:  ㈠配偶權並非憲法上或法律上之權利。縱認原告可依侵權行為 提起本案訴訟,但被告乙○○與被告甲○○係於113年8月中旬因 在桃園市南崁地區爬山時所認識後並交往,並因兩人於113 年9月5日共至桃園市龍潭區吃活魚,嗣被告甲○○表示其身體 不適,兩人始至汽車旅館休息,交往期間未曾發生過性行為 ,且交往時間尚不到1個月即被發現,現並已斷絕往來,情 節亦非重大,原告請求之金額有過高。  ㈡再者,被告甲○○認識乙○○之時間並不長,兩人僅有短暫且表 面上的交往,並未產生任何深厚的情感聯繫,故無法理解如 何在短時間造成原告家庭的傷害。況被告甲○○與被告乙○○交 往期間,被告甲○○並不知悉乙○○係有家庭或其婚姻狀況,更 不存在破壞原告家庭之情。  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如受不利之 判決,願供擔保准予宣告免假執行。 三、原告主張其與被告乙○○於105年5月28日結婚,被告二人確在 交往期間於113年9月5日前往汽車旅館,並經原告檢舉被告 乙○○於該處進行性交易,而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龍潭分局龍 潭派出所至現場臨檢等情,有原告提出戶籍謄本及龍潭分局 檢覆本院之員警報告、受理案件紀錄表、員警工作紀錄簿等 資料在卷可參,且為被告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至原告另 主張被告二人前往該汽車旅館應係為進行性行為,且被告甲 ○○知悉被告乙○○為有配偶之人,及被告二人交往一事已侵害 原告配偶權且情節重大等節,為被告二人所否認,並以前詞 置辯,是本件爭點厥為:㈠被告甲○○是否在知悉被告乙○○為 有配偶之人之情況下,仍與被告乙○○交往成為男友朋友關係 ?㈡龍潭分局所檢覆本院關於臨檢當日之密錄器錄影光碟, 是否侵害被告二人之隱私,可否作為本案判斷依據?㈢被告 二人之交往行為是否侵害原告之配偶權?原告是否可向被告 二人請求連帶賠償?賠償金額為何?茲分述如下:  ㈠被告甲○○是否在知悉被告乙○○為有配偶之人之情況下,仍與 被告乙○○交往成為男友朋友關係?   被告甲○○雖否認其係明知被告乙○○為有配偶之人云云,然被 告二人均不否認自113年8月中旬開始交往,為男女朋友關係 。是查,被告乙○○、甲○○二人分別於45年、58年出生,於11 3年9月5日時,已為68歲、55歲之中老年人,被告甲○○亦曾 有配偶(參卷附之被告二人戶籍資料),則二人於交往過程中 未曾提及彼此家庭及婚姻之狀況,實殊難想像,況我國國民 身份證仍有註記配偶欄,故在提及家庭及婚姻狀況時以此為 證,應屬簡單常見之證明方式,若一方有遲疑或拒絕提出或 均避而不談,更可疑對方應為有配偶之人。甚者,不論被告 二人於前往汽車旅餘之原因為何,皆有刻意避開人群之嫌, 若非被告甲○○明知或可得而知被告乙○○為有配偶之人,何須 特意前往汽車旅館,以掩人耳目。是本院認被告甲○○辯稱並 不知悉乙○○為有配偶之人部分,無足可採。  ㈡龍潭分局所檢覆本院關於臨檢當日之密錄器錄影光碟,是否 侵害被告二人之隱私,可否作為本案判斷依據?  ⒈按民事訴訟之目的旨在解決紛爭,維持私法秩序之和平及確 認並實現當事人間實體上之權利義務,為達此目的,有賴發 現真實。又為發現真實所採行之手段,雖應受諸如誠信原則 、正當程序、憲法權利保障及預防理論等法理制約,但民事 訴訟之目的與刑事訴訟之目的不同,民事訴訟法並未如刑事 訴訟法對證據能力設有規定,就違法收集之證據,在民事訴 訟法上究竟有無證據能力,既乏明文規範,自應權衡民事訴 訟之目的及上述法理,從發現真實與促進訴訟之必要性、違 法取得證據所侵害法益之輕重、及防止誘發違法收集證據之 利益(即預防理論)等加以衡量,非可一概否認其證據能力 。苟欲否定其證據能力,自須以該違法收集之證據,係以限 制他人精神或身體自由等侵害人格權之方法、顯著違反社會 道德之手段、嚴重侵害社會法益或所違背之法規旨在保護重 大法益或該違背行為之態樣違反公序良俗者,始足當之(最 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455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經查,龍潭分局所提出於113年9月5日臨檢當日警方配置密錄 器所攝內容,係因原告舉報被告於該汽車旅館有從事性交易 而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一事,該分局員警始前往該旅館進行 臨檢所錄得。而據該分局所提供之員警報告、受理案件紀錄 表、員警工作紀錄簿(參本院卷第107頁至第122頁),亦可知 警方並未查獲原告所舉報關於被告二人有從事性交易之行為 ,並可認該臨檢之目的確非為被告二人所為是否有侵害原告 配偶權之行為,刑法通姦罪復已除罪化,惟該密錄器所攝錄 之內容,卻為被告二人非須公諸於世之私生活,此等攝錄內 容之公開對二人隱私法益之侵害非可謂不大;縱被告二人是 否有交往、是否於汽車旅館從事性行為,乃涉及原告之配偶 權遭侵害與否,且該等行為甚難舉證,然此等以舉報從事違 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性交易行為,而由不知情、屬公權力機 關之警方為稽查而前往進行臨檢,以求得侵害配偶權之事證 ,手段及目的仍屬不當,已違比例原則,更有顯著違反社會 道德之手段、嚴重侵害社會法益或所違背之法規旨在保護重 大法益或該違背行為之態樣違反公序良俗者之情形,故非得 被告二人之同意,應無證據能力,而不得以之為本案之證據 。而被告亦已於本院審理時,當庭表示不同意交付該密錄器 攝錄內容予原告閱覽或當庭勘驗,是原告一再請求本院提供 該密錄器光碟供原告閱覽,或當庭勘驗該密錄器光碟內容, 均無理由,無從准許。至原告另傳喚當日前往臨檢之員警到 庭證述臨檢時目擊之情形,實等同於勘驗該密錄器光碟內容 ,亦無從准許之,附此敘明。  ㈢被告二人之交往行為是否侵害原告之配偶權?原告是否可向 被告二人請求連帶賠償?賠償金額為何?  ⒈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 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前2項規定, 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 而情節重大者,準用之。」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95條第1 項前段、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婚姻係以夫妻之共同生活 為其目的,配偶應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 福,而夫妻互守誠實,係為確保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 福之必要條件,故應解為配偶因婚姻契約而互負誠實之義務 ,配偶之一方行為不誠實,破壞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 者,即為違反因婚姻契約之義務而侵害他方之權利(最高法 院55年台上字第2053號裁判意旨參照)。是以,所謂配偶權 ,指配偶間因婚姻而成立以互負誠實義務為內容的權利。如 明知為他人配偶卻故與之交往,其互動方式依社會一般觀念 ,已足以動搖婚姻關係所重應協力保持共同生活圓滿安全幸 福之忠實目的時,即屬構成侵害配偶權利之侵權行為,茍配 偶確因此受非財產上之損害即精神上痛苦,自亦得依法請求 賠償。且民法第195條第1項、第3項所謂「不法侵害他人基 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規定,此不法侵害行為 並不以侵權行為人間有通姦、相姦為限,至於情節是否重大 ,應視個案侵害程度、損害狀況、被害人之痛苦程度等個別 情事,客觀判斷之。是依上說明,可認被告乙○○辯稱憲法上 並無配偶權此一權利,故原告不得執以主張配偶權受侵害訴 請本案請求損害賠償部分,即屬無據。  ⒉再者,被告二人已自承確自113年8月中旬開始交往,而為男 女朋友之關係,被告甲○○更難認不知悉乙○○為有配偶之人, 已如上述,卻仍與被告乙○○交往,二人此等行徑,依社會一 般觀念,當足以動搖婚姻關係所重應協力保持共同生活圓滿 安全幸福之忠實目的,且不論二人後於113年9月5日前往汽車 旅館之初始目的為何,亦不論二人之前或當日是否有發生行 為,此等前往汽車旅館之行為,已達與發生性行為相當之嚴 重程度,更再嚴重打擊原告與乙○○間之婚姻關係,自構成侵 害配偶權利之侵權行為,原告該部分之主張,應屬可採。  ⒊再按不法侵害他人之人格權,被害人受有非財產上損害,請 求加害人賠償相當金額之慰撫金時,法院對於慰撫金之量定 ,應斟酌實際加害情形、所造成之影響、被害人痛苦之程度 、兩造之身分地位經濟情形及其他各種狀況,以核定相當之 數額(最高法院47年度台上字第1221號、51年度台上字第22 3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經查,被告二人甫於113年8月中 旬因爬山而結識即開始交往,並共同前往龍潭吃活魚,甚至 前往汽車旅館,足認二人無視原告與乙○○多年間之婚姻,揆 諸前揭規定及說明,被告二人確已破壞原告及被告乙○○婚姻 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不法侵害原告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 法益而情節重大,衡諸社會一般通念,原告精神上自受有相 當之痛苦,原告自得請求被告二人連帶賠償相當金額之非財 產上損害。再查,原告為高商畢業,從事保險業,被告乙○○ 為高商畢業,從事營造業,被告甲○○為高中畢業,在美容院 打工等情,業據兩造所自陳,是本院審酌被告二人上開侵害 原告配偶權之方式,兩造婚姻存續期間等一切情狀,另參酌 兩造之學歷、工作及財產所得報稅資料(見本院個資卷)等 ,認原告向被告二人請求連帶給付40萬元,尚屬公允,應予 准許;逾前開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 四、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 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 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 亦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請求為損害賠償,未定給付期限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告二人自受催告 時起,負遲延責任,是原告就上述得請求之金額,併請求被 告二人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即被告乙○○自113年11月16 日起(參本院卷第32-1頁)、被告甲○○自113年12月2日起(於1 13年11月21日寄存送達,000年00月0日生送達之效力,參本 院卷第32-3頁),並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亦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85條 第1項、第195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二人連帶給付40萬 元及上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金額之請求,則 屬無據,應予駁回。 六、再本判決所命被告給付原告之金額未逾40萬元,依民事訴訟 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此部分 原告雖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惟僅係促請本院為上 開宣告假執行職權之發動,毋庸另為准駁之諭知。又本院併 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聲請及依職權宣告被告 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另原告其餘之訴經駁回之部分,其 假執行之聲請均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 七、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靜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2024-12-31

TYDV-113-訴-2471-20241231-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拍賣抵押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73號 抗 告 人 黃忠信(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兼黃林金環之繼承人 黃忠興之繼承人) 陳宗榮(即黃林金環之代位繼承人) 黃洪寶玉(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忠正之繼承人) 黃閔卿(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忠正之繼承人) 黃閔隆(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忠正之繼承人) 黃秀滿(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忠正之繼承人) 黃雅玲(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忠正之繼承人) 黃楊麗花(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忠吉之繼承人) 黃彥銘(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忠吉之繼承人) 黃郁惠(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忠吉之繼承人) 黃琪琳(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忠吉之繼承人) 黃忠鄉(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兼黃林金環之繼承人 黃忠興之繼承人) 黃忠信(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兼黃林金環之繼承人 黃忠興之繼承人) 蔡黃美英(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兼黃林金環之繼承 人黃忠興之繼承人) 周玉堂(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周黃富美之繼承人) 周麗蓮(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周黃富美之繼承人) 周麗玲(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周黃富美之繼承人) 周麗娟(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周黃富美之繼承人) 籍設臺南市○里區○○路00號(臺南○○○○○○○○佳里辦公處) 林耀文(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林黃西之繼承人) 林聖文(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林黃西之繼承人) 林麗蘭(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林黃西之繼承人) 陳雅文(即黃林金環之代位繼承人) 陳雅琪(即黃林金環之代位繼承人) 陳嘉緯(即黃林金環之代位繼承人) 黃宜溱(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兼黃林金環之繼承人 黃忠興之繼承人) 方黃美娥(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兼黃林金環之繼承 人黃忠興之繼承人) 陳蕎宬(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沁琳之繼承人) 陳飛瑜(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沁琳之繼承人) 陳宥瑄(即黃林金環之繼承人黃沁琳之繼承人) 相 對 人 李昆山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拍賣抵押物事件,抗告人對本院於民國113年1 0月14日113年度司拍字第202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抵押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聲請法 院,拍賣抵押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民法第873條定 有明文。次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 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 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民法第1148 條定有明文。又債務人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或法院之判 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執行法院得因債權人之 聲請,以債務人費用,通知登記機關登記為債務人所有後而 為執行,強制執行法第11條第3項定有明文,依此規定,抵 押權人於抵押人死亡後,聲請法院為拍賣抵押物之裁定時, 自不以抵押人之繼承人已辦理繼承登記為必要。另不動產所 有人於設定抵押權後死亡,其繼承人有數人,在分割遺產前 ,該不動產係屬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故抵押權人因實行抵 押權而聲請法院裁定准許拍賣該不動產時,應列全體繼承人 為相對人(最高法院90年度台抗字36號裁定參照),是於部 分繼承人對拍賣抵押物裁定提起抗告時,依民事訴訟法第56 條第1項第1款規定,其效力亦及於其他繼承人。又聲請拍賣 抵押物係屬非訟事件,法院祇須就抵押權人提出之文件為形 式上審查,如認其有抵押權登記擔保範圍之債權存在,且債 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即應為准許拍賣抵押物之裁定; 且此類事件,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性質,如對於 抵押債權之存否有爭執,應另循訴訟途徑以謀解決,而不得 於抗告程序中主張以求解決,並據為廢棄拍賣裁定之理由( 最高法院51年度台抗字第269號判決、94年度台抗字第631號 裁定意旨參照)。 二、相對人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即被繼承人黃林金環前向伊借 款新臺幣(下同)300萬元,約定清償日期為民國98年7月5 日,並以其所有如附表所示不動產(下稱系爭不動產)設定 抵押權為擔保。詎黃林金環屆期未依約清償,尚欠本金300 萬元,又其於102年3月3日死亡,由抗告人繼承系爭不動產 ,雖未辦理繼承登記,不影響伊行使抵押權。爰聲請拍賣系 爭不動產以資受償等語。   三、抗告人抗告意旨略以:黃林金環目不識字,不可能於89年8 月12日簽發票面金額300萬元、到期日94年4月31日之本票( 下稱系爭本票)向相對人借款,且其上記載之發票日、到期 日與抵押權登記日期、清償日期並不相符,且相對人未提出 其他抵押權所擔保債權之證明文件,無從自相對人所提之文 件形式上審明瞭借款債權存在,原裁定准許拍賣抵押物實有 違誤。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四、經查,相對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土地登記謄本、土地 抵押權設定契約書、他項權利權證明書、黃林金環除戶戶籍 謄本、黃林金環之繼承系統表、全體繼承人戶籍謄本、家事 事件公告查詢結果為證,堪為為真。又本件為普通抵押權, 經就相對人所提上開證據為形式審查,該抵押權已經登記, 且登記之債權已屆清償期,故相對人聲請拍賣系爭不動產, 於法即無不合。至抗告人辯稱黃林金環目不識字不可能向相 對人借款云云,惟揆諸前開說明,核屬實體法上權利義務關 係存否之爭執,尚非本件非訟程序所得審究之事項,應由抗 告人另循訴訟程序以資解決。從而,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 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柯雅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提起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非訟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 抗告狀,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于子寧 附表: 編號 土地坐落 面積 權利範圍 縣市 鄉鎮市區 段 地號 平方公尺 001 臺南市 佳里區 公園段 145 515.99 全部 重測前:佳里段1888-44地號

2024-12-31

TNDV-113-抗-173-20241231-1

審原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原簡字第138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潘逸陞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彭詩雯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18 56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時自白犯罪(113年度審原訴字第5 1號),經本院合議庭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裁定不經通常 審判程序,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潘逸陞犯如附表甲「主文」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甲「主文」 欄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壹月。緩刑貳年,並應於本判決 確定之日起壹年內向公庫支付新臺幣伍萬元。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更正或補充如下外,其餘均引用如 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㈠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第3行原記載「桃園市○鎮區○○路000巷0 號」,應更正為「桃園市○鎮區○○路000號10樓」。  ㈡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第6行補充「基於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 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以取得他人財產及行使偽造準私文書 之犯意」。  ㈢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第11行補充「足生損害於潘逸陞、中國 信託商業銀行」。  ㈣證據部分補充「被告潘逸陞於本院準備程序中之自白」。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就附表甲編號1至8所示犯行所為,均係犯刑法第216條 、第220條第2項、第210條之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及同法第3 39條之3第1項之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 錄取財罪(共8罪)。公訴意旨漏未論及刑法第216條、第220 條第2項、第210條之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惟查被告本案以 手機連結網際網路,未得告訴人黃郁惠之同意或授權,而輸 入黃郁惠名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下稱中信銀行)帳號:000 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本案A帳戶)之圖形密碼準私文書, 向中信銀行之電腦系統以行使,以此方式登入告訴人名下本 案A帳戶之網路銀行之行為,足見被告確有輸入準私文書向 中信銀行之網路銀行電腦系統以行使,然此部分與被告前揭 遭訴之刑法第339條之3第1項之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 實財產權得喪變更紀錄而取得他人財產罪間,具有想像競合 犯之裁判上一罪,自起訴效力所及,且經本院當庭諭知該部 分罪名(詳本院審原訴卷第49頁),爰由本院逕予補充並變 更起訴法條,併此敘明。  ㈡被告偽造準私文書之低度行為為其行使之高度行為所吸收, 不另論罪。  ㈢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刑法第216條、第220條第2項、第210 條之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及同法第339條之3第1項之非法以 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變更紀錄而取得他人財產 罪等2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較重 之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變更紀錄而取得 他人財產罪處斷。末被告所犯如附表甲編號1至8所示之8罪 ,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㈣爰審酌被告因一時貪念,不思循正當途徑獲取財物竟利用居 住在告訴人住處之便,利用不當手段取得他人財產,對他人 財產安全顯然已生危害,所為應予非難,惟念及被告犯後均 已坦承犯行,態度尚可;衡以被告已與告訴人和解成立,並 已賠償告訴人損失,告訴人亦已撤回告訴等情(詳偵卷第61 頁、本院卷第50頁),兼衡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等一 切情狀,分別量處如附表甲「主文」欄所示之刑並定其應執 行刑如主文。  ㈤末查,被告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存卷可考,本院審酌其因 一時失慮,致蹈刑章,犯後坦承犯行,且被告已與告訴人和 解成立,並賠償告訴人,業如前述,是認被告經此偵、審程 序及科刑之宣告,當知所警惕,而無再犯之虞,所宣告之刑 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諭 知緩刑2年,以啟自新。又為促其記取教訓避免再犯,併依 同條第2項第4款規定,命被告向公庫支付如主文所示之金額 。 三、被告就附件起訴書附表所匯入其名下中信帳戶之款項固為其 犯罪所得,本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規定,予以 宣告沒收、追徵;惟審酌被告業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並賠償完 畢,已如前述,應認犯罪所得已實際賠償予被害人,為避免 雙重剝奪,若再予以沒收,顯然過苛,爰不予宣告沒收。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合議庭提出   上訴狀(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刑事審查庭  法 官 林慈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劉慈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3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將虛偽資料或不正 指令輸入電腦或其相關設備,製作財產權之得喪、變更紀錄,而 取得他人之財產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7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甲: 編號 對應起訴書犯罪事實 遭匯出金額 (新臺幣) 主文 1 起訴書附表編號1 2萬5,000元 潘逸陞犯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參月。 2 起訴書附表編號2 2萬5,000元 潘逸陞犯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參月。 3 起訴書附表編號3 1萬元 潘逸陞犯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 4 起訴書附表編號4 1萬5,000元 潘逸陞犯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參月。 5 起訴書附表編號5 1萬元 潘逸陞犯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 6 起訴書附表編號6 4,000元 潘逸陞犯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 7 起訴書附表編號7 1萬元 潘逸陞犯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 8 起訴書附表編號8 3,000元 潘逸陞犯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11856號   被   告 潘逸陞 男 29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鎮區○○街000巷00弄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茲將犯 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潘逸陞與黃郁惠係朋友關係。緣黃郁惠於民國111年7月間因 離婚問題而心情低落,潘逸陞遂經常前往黃郁惠位於桃園市 ○鎮區○○路000巷0號之住處陪伴,惟潘逸陞在黃郁惠之住處 時,偶然看見黃郁惠操作手機及使用圖形密碼登入其名下之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下稱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帳號:0000 00000000號)之網路銀行,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暗自 記下黃郁惠使用之圖形密碼,趁黃郁惠睡眠時,操作黃郁惠 之手機登入上開網路銀行,並於附表所示之時間,將附表所 示之款項,轉帳至其名下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帳號:0000 00000000號)內,以此方式製作不實財產權之得喪紀錄,因 而取得黃郁惠之財產。嗣因黃郁惠事後發現帳戶內之金額短 少,報警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黃郁惠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平鎮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潘逸陞於偵查中坦承不諱,核與證 人即告訴人黃郁惠於警詢中之證述情節相符,復有告訴人及 被告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存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犯嫌洵堪 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之3第1項之非法以電腦相關 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紀錄取財罪嫌。被告所犯附表所示 8次罪嫌,犯意各別、行為殊異,請予以分論併罰。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12  日                檢 察 官 呂象吾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26  日                書 記 官 姚柏璋 所犯法條:刑法第339條之3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3 (違法製作財產權紀錄取得他人之物之處罰)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將虛偽資料或不正 指令輸入電腦或其相關設備,製作財產權之得喪、變更紀錄,而 取得他人之財產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7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時間 金額 (新臺幣) 1 111年7月13日 2萬5,000元 2 111年8月31日 2萬5,000元 3 111年9月7日 1萬元 4 111年9月13日 1萬5,000元 5 111年9月20日 1萬元 6 111年9月26日 4,000元 7 111年10月1日 1萬元 8 111年10月12日 3,000元

2024-12-30

TYDM-113-審原簡-138-20241230-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給付承攬報酬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94號 原 告 南台機械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嘉峻 訴訟代理人 陳永群律師 被 告 富百企業行 兼 法定代理人 陳玟潔 被 告 黃郁惠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崇善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承攬報酬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4年2月26日下午2時10分, 在本院民事庭第七法庭行言詞辯論程序。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辯論,民事訴訟法第210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前經辯論終結,認有再開辯論之必要,依首揭規定,裁 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蔡碧蓉                法 官 李承桓                                法 官 林珈文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宛榆

2024-12-25

ULDV-113-訴-94-20241225-3

司繼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陳報遺產清冊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1637號 聲 請 人 吳岱霖 上列聲請人因被繼承人黃郁惠死亡,向本院陳報遺產清冊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一、被繼承人黃郁惠(女、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 號:Z000000000、生前最後住所:新竹市○○區○○路○段0巷00 弄00號)於民國113年10月26日死亡,聲請人即繼承人吳岱 霖(地址:臺北市○○區○○街000號2樓)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本 院,本院依法為公示催告。 二、凡被繼承人黃郁惠之債權人應於本公示催告最後登載公報、 新聞紙或其他相類之傳播工具之翌日起六個月內向繼承人報 明其債權,如不為報明,而又為繼承人所不知者,僅得就賸 餘遺產行使其權利。 三、前項報明債權期間屆滿後六個月內,繼承人應向法院陳報償 還遺產債務之狀況並提出有關文件。該六個月期間,如有必 要,聲請人得敘明理由而聲請延展之。 四、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20日內,將本裁定登載於公報 、新聞紙或其他相類之傳播工具,並將登載證明檢送本院。 五、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繼承人黃郁惠之遺產負擔。 六、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李文德

2024-12-16

SCDV-113-司繼-1637-20241216-1

司執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債)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60500號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上列債權人因與債務人黃郁惠(歿)間清償債務(債)強制執行 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強制執行之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法第6條定有明 文;又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而原告或被告無當事 人能力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民事訴訟法第40條 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3款亦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 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於強制執行事件準用之。 二、查本件債權人於民國(下同)113年12月9日檢具臺灣新竹地 方法院104年度司執字第22852號債權憑證電子遞狀向本院請 求對債務人黃郁惠為強制執行,惟查債務人業已於執行前之 113年10月26日死亡,有本院依職權查詢之債務人戶籍資料 查詢結果單在卷可參,則債權人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時,本 件債務人已死亡而無執行當事人能力且依法無從補正,揆諸 前揭說明,其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應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孔怡璇

2024-12-12

SCDV-113-司執-60500-20241212-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83號 聲 請 人 富百企業行 法定代理人 陳玟潔 代 理 人 陳崇善律師 聲 請 人 黃郁惠 代 理 人 陳崇善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陳文成間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112年度重 訴字第229號),聲請人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准予交付聲請人本院112年度重訴字第229號損害賠償等事件歷次 言詞辯論期日之法庭錄音光碟。 聲請人就前項所示法庭錄音光碟內容,不得散布、公開播送,或 為非正當目的之使用。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就本院112年度重訴字第229號(下 稱系爭事件)審理過程為充分了解,以為核對是否與筆錄相 符之依據等語,特依法聲請複製本件訴訟於審理過程歷次開 庭之法庭錄音資料等語。 二、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 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 個月內,繳納費用 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內容;持有法庭錄音、錄影內容 之人,就所取得之錄音、錄影內容,不得散布、公開播送, 或為非正當目的之使用,違反者,由行為人之住所、居所, 或營業所、事務所所在地之地方法院處新臺幣(下同)3 萬 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但其他法律另有特別規定者,依其 規定,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 第1 項前段、第90條之4 第1 項及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法院受理交付法庭錄音內容之 聲請,如認符合聲請人要件,並在聲請期間內提出,且就所 主張或維護法律上之利益已敘明者,除法令另有排除規定外 ,應予許可,亦為法庭錄音錄影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8 條第 2 項所明定。   三、查聲請人為系爭事件之當事人,為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 ,在法定期間內提出聲請,復表明為明瞭開庭內容而聲請, 就所維護之法律上利益已有敘明,於法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惟聲請人依法就取得之法庭數位錄音光碟內容,不得散布 、公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使用,併予說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韓靜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書 記 官 陳冠廷

2024-12-02

KSDV-113-聲-183-2024120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