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程序違背規定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315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嘉能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偵 字第17467號),本院受理後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竹 簡字第230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蔡嘉能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 盜之犯意,於民國113年9月28日下午2時前之某時許,在新 竹市○區○○路00號騎樓,見告訴人吳雅雯停放之無牌微型電 動車上鑰匙未拔,遂使用該鑰匙竊取該車得手後,旋即離去 ,供己轉售牟利。嗣因吳雅雯察覺失竊,報警處理,經警查 知該車現由不知情之案外人王○碩,王○碩陳稱該車係透過Fa cebook向暱稱「KEN」之人即蔡嘉能,以新臺幣1萬1,000元 所購入,始查悉上情。因認被告蔡嘉能涉犯刑法第320條第1 項之竊盜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為不起訴之處分;又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 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 訟法第252條第6款、第303條第1款、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本件被告涉犯上開罪嫌,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於114年2月20日繫屬本院,惟被告於本案繫屬前之114年2 月8日死亡,有被告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查詢 結果在卷可稽,是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繫屬本院前,被 告既已死亡,訴訟主體業已失其存在,從而本案聲請簡易判 決處刑之程序自屬違背規定,揆諸前揭說明,爰不經言詞辯 論,逕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3款、第307 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楊麗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林欣緣

2025-03-06

SCDM-114-易-315-20250306-1

交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交聲再字第11號 抗告人即再 杜佩芬 審聲請人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再審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4年2月18日, 114年度交聲再字第1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   引用刑事聲請(再抗告及再審)狀(如附件)。 二、按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合補正;聲 請人或受裁定人不服駁回聲請之裁定者,得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抗告;另按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其第二審法 院所為裁定,不得抗告;又原審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 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可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合補 正,刑事訴訟法第433條、第434條第2項、第405條及第408 條第1項明文規定。 三、經查:   抗告人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29日以113 年度交上易字第216號判決,將原審(即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 2年度交易字第1129號)判決撤銷,以抗告人犯刑法第284條 前段過失傷害罪,處拘役40日(得易刑),案件確定後,抗告 人向本院聲請再審,經本院於113年11月13日以113年度交聲 再字第118號裁定駁回,抗告人復對本院113年度交聲再字第 118號裁定聲請再審,經本院於114年2月18日以114年度交聲 再字第11號裁定駁回,因刑法第284條前段法定刑最重本刑 為1年以下有期徒刑,依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款規定 ,屬不得上訴第三審案件,且又不符合該條第1項但書規定 ,因認不得上訴第三審,依上說明,抗告人自不得對本院( 二審)所為之裁定提起抗告,因認本件抗告不合法,且無從 補正,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0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林逸梅                    法 官 梁淑美                    法 官 包梅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許雅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NHM-114-交聲再-11-20250306-2

聲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15號 聲 請 人 即受判決人 陳正翰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竊盜案件,對於本院民國112年1月17日所為 111年度易字第106號刑事判決,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請再審狀所載。 二、按聲請再審,由判決之原審法院管轄;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 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26條第1 項、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刑事訴訟法第426條第1項 規定所謂原審法院,係指最後事實審之法院而言。又再審係 對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而設之救濟程序,應以確定判決為 聲請再審之客體,倘第一審判決曾經上訴之程序救濟,嗣於 上訴審就事實已為實體審判並駁回上訴而告確定,則應以該 第二審確定判決為聲請再審之對象,並向該第二審法院提出 ,始為適法(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758號裁定意旨參 照)。 三、經查,聲請人因竊盜案件,經本院111年度易字第106號判處 拘役30日,聲請人不服向臺灣高等法院提起上訴,經臺灣高 等法院為實體審理後,以112年度上易字第134號上訴駁回確 定等情,有上開刑事判決查詢資料及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 可稽。是本院111年度易字第106號判決既經聲請人上訴第二 審,且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度上易字第134號為實 體判決確定,則再審之管轄法院應為該案件之第二審法院即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並非本院。從而,本件再審之聲請 ,顯於法不合,亦無可補正,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 規定,應予裁定駁回。又本案再審聲請既有上述程序違背法 律規定之處,即無通知聲請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意見等程序 之必要,附此敘明。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碧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本)                書記官 詹淳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NDM-114-聲再-15-20250306-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412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湛双秀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軍偵字第122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告訴人黃林玉敏與被告湛双秀前係婆媳。被 告湛双秀於民國113年3月14日18時50分許,在臺南市○○區○○ ○街00號告訴人黃林玉敏住處前,因故與告訴人黃林玉敏發 生拉扯,竟基於傷害他人身體之犯意,徒手毆打告訴人黃林 玉敏,致其因此受有左肩拉扭傷及雙側耳鈍傷等傷害。因認 被告湛双秀涉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不受理判 決,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 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又告訴或請求乃論之 罪,其告訴或請求已經撤回或已逾告訴期間者,應為不起訴 之處分,同法第252條第5款亦有明文;是告訴乃論之罪,於 案件繫屬於法院前,業經告訴人撤回告訴者,檢察官即應為 不起訴處分,如檢察官仍予起訴,其起訴之程序即屬違背規 定,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三、經查,本件告訴人告訴被告傷害案件,起訴書認係觸犯刑法 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而依刑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 該罪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已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之114 年2月13日(收文日)向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撤回告訴,有 刑事撤回告訴狀1份(含其上收文章1枚)附卷可稽,而本案 係於114年3月4日經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而 繫屬本院,亦有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移送函上之本院收文章 1枚在卷可查,足認告訴人於本案繫屬於本院前,即已撤回 告訴。從而,檢察官未就本案為不起訴處分,逕向本院提起 公訴,起訴程序應屬違背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 理判決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李俊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李俊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NDM-114-易-412-20250306-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妨害家庭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4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陳○華 (真實姓名年籍資料均詳卷)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妨害家庭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 上訴字第1230號確定判決,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法院認為 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 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 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本案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陳○華(真實姓名年籍資料均詳卷 )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具狀對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1230號 判決聲請再審,惟因該書狀未具體敘明究竟符合刑事訴訟法 第420條或第421條所列舉再審事由之原因事實,亦未附具原 判決繕本及證據,本院乃於114年1月6日裁定再審聲請人應 於該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再審理由」、「原判決之繕 本或釋明無法提出原確定判決繕本而請求法院調取之理由」 ,逾期未補正者,駁回其聲請等旨。嗣該裁定正本已於114 年1月14日合法送達於再審聲請人,有再審狀、本院上開裁 定及送達證書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7至8頁、第57至59頁) 。  ㈡其後,再審聲請人固於114年1月21日以再審理由狀及再審聲 請開庭狀敘明其聲請再審之原因事實,並聲請傳喚張○菱到 庭說明,復提出戶籍謄本為證(見本院卷61至73頁)。惟其 迄未「附具原判決之繕本」或「釋明無法提出原確定判決繕 本而請求法院調取之理由」,有本院收文資料查詢清單在卷 可查(見本院卷第75頁),顯已超過本院上開裁定所定期間 。亦即,再審聲請人雖已補正「再審理由」,但仍未「附具 原判決之繕本」或「釋明無法提出原確定判決繕本而請求法 院調取之理由」,依據前引規定,其聲請再審之程序仍屬違 背規定,應予駁回。 三、按聲請再審之案件,除顯無必要者外,應通知聲請人及其代 理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及受判決人之意見。但無正當理由 不到場,或陳明不願到場者,不在此限。刑事訴訟法第429 條之2定有明文,參以該條立法說明,所謂「顯無必要」, 包含聲請「顯屬程序上不合法」或顯無理由而應逕予駁回, 或聲請顯有理由,而應逕予裁定開啟再審等情形。本案聲請 再審之程序既屬違背規定,而有「程序上不合法」情事,依 據前引規定及說明,自無傳喚檢察官或再審聲請人到場,並 聽取其等意見之必要,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屏夏                    法 官 潘怡華                    法 官 楊明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尤朝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6

TPHM-114-聲再-4-20250306-2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48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曾育斌 代 理 人 游嵥彥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對於本 院113年度上訴字第422號第二審確定判決,聲請再審,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曾育斌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原確定判決之繕本及證據 ,或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繕本而請求法院調取之正當理由。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又法院認 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 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敘述理由,係指具 體表明符合法定再審事由之原因事實而言;所稱證據,係指 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倘僅泛言有法定再審事由, 而未敘明具體情形,或所述具體情形,顯與法定再審事由不 相適合,或未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均應認聲 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615號裁 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曾育斌不服本院113年度 上訴字第422號確定判決而具狀聲請再審,惟未依上開規定 附具原判決繕本,且未附具任何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 據,堪認其所提之再審聲請,並未敘述具體理由及附具證據 ;亦未釋明得請求法院調取之正當理由,聲請再審之程式顯 有不備。爰命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原確定判決之繕 本及證據,逾期如未補正,即依法駁回再審之聲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國 忠                 法 官 陳   葳                 法 官 劉 麗 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梁 棋 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CHM-114-聲再-48-20250306-1

聲再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1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王郁青 上列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傷害案件,對於本院民國110年2月26日 所為111年度訴字第138號刑事判決,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刑事聲請再審狀所載。 二、按聲請再審,由判決之原審法院管轄;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 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26條第1 項、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刑事訴訟法第426條第1項 規定所謂原審法院,係指最後事實審之法院而言。又再審係 對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而設之救濟程序,應以確定判決為 聲請再審之客體,倘第一審判決曾經上訴之程序救濟,嗣於 上訴審就事實已為實體審判並駁回上訴而告確定,則應以該 第二審確定判決為聲請再審之對象,並向該第二審法院提出 ,始為適法(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758號裁定意旨參 照)。 三、經查,聲請人因傷害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訴字第138號判 決判處聲請人犯傷害罪並處拘役30日,聲請人不服提起上訴 後,經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76號判決 上訴駁回,嗣聲請人不服提起上訴後,業經最高法院以114 年度台上字第291號判決以上訴不合法而上訴駁回確定等情 ,有各該判決書在卷可憑。是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38號判決 既經聲請人上訴第二審,且經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以113 年度上訴字第76號判決為實體判決,嗣經最高法院以114年 度台上字第291號判決以上訴不合法駁回上訴而確定,則再 審之管轄法院應為該案件之第二審法院即臺灣高等法院花蓮 分院,並非本院。從而,聲請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再審 ,揆諸前揭說明,其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應予裁定駁 回。 四、末按聲請再審之案件,除顯無必要者外,應通知聲請人及其 代理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及受判決人之意見,刑事訴訟法 第429條之2前段定有明文。所謂「顯無必要者」,乃指聲請 顯屬程序上不合法且無可補正或顯無理由而應逕予駁回而言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263號裁定同此見解。本件再審 聲請既有上述明顯違背程序規定之情,應逕予駁回,已如上 述,尚無通知聲請人到場陳述意見之必要,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第220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柏憲                法 官 王龍寬                法 官 鍾 晴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蘇寬瑀

2025-03-06

HLDM-114-聲再-1-20250306-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587號 聲 請 人 即受判決人 陳坤忻 代 理 人 陳泰溢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對於本院110年度 金上重訴字第33號,中華民國111年10月26日第二審確定判決( 原審案號: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9年度金重訴字第5號,起訴案號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偵字第18335號、109年度偵字第887 、3636、4027、6451、8133號,移送併辦案號:同署109年度偵 字第9910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詳如附件「刑事再審聲請狀」所示。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29條、第433條規定業於民國109年1月8日 修正公布,並於同年月10日生效,修正後刑事訴訟法第429 條前段規定:「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 判決之繕本及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 提出原判決之繕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 取之。而所稱證據,係指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倘 僅泛言有法定再審事由,而未敘明具體情形,或所述具體情 形,顯與法定再審事由不相適合,或未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事 由存在之證據,均應認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另修正後 之同法第433條規定:「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 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 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又「文書由非公務員制作者,應記載 年、月、日並簽名。其非自作者,應由本人簽名,不能簽名 者,應使他人代書姓名,由本人蓋章或按指印。但代書之人 ,應附記其事由並簽名」,刑事訴訟法第53條亦有明文。又 按起訴或其他訴訟行為,於法律上必備之程式有欠缺而其情 形可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以裁定命其補正,亦為刑事訴 訟法第273條第6項所規定。此項關於第一審審判之規定,依 同法第364條,亦為第二審所準用。 三、經查:  ㈠受判決人陳坤忻前因違反銀行法案件,經本院以110年度金上 重訴字第33號刑事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年,受判決人不服提 起上訴,經本院於民國111年10月26日以110年度金上重訴字 第33號刑事判決駁回上訴,受判決人再提起上訴,由最高法 院於113年7月18日以112年度台上字第314號刑事判決駁回上 訴而確定在案,此有上開各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 1份在卷可按,並經本院調取上開案件之卷證核閱無訛。  ㈡前開案件於113年12月18日經受判決人聲請再審,雖經受判決 人之配偶陳曉嘉委任陳泰溢律師為本案再審之代理人,並提 出刑事聲請再審狀及委任狀予本院。然查,本件刑事再審聲 請狀上列陳坤忻為聲請人,惟具狀人僅署名「再審代理人: 陳泰溢律師」並蓋用律師章,聲請狀並無受判決人之簽名、 蓋章或按捺指印,且未依前開規定附具聲請再審之證據,本 院乃於113年12月31日以113年度聲再字第587號裁定命受判 決人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聲請再審之證據並至本院補 正刑事聲請再審狀之簽名,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因受判決人 另案分別經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於113年10月29日以113年士 檢迺執子緝字第3010號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於113年11月2 9日以113年北檢力偵宇緝字第4794號案件通緝中,有本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19頁),有事實足認其 現住居所在不明之情事,本院上開命補正裁定,乃於114年1 月22日公示送達公告黏貼於本院牌示處,及經聲請人戶籍地 所在之臺北市○○區公所、居所所在之臺北市○○區公所於114 年1月24日張貼公示送達公告完畢,有本院公示送達證書、 臺北市○○區公所114年1月24日北市松秘字第1143000384號函 可稽(本院卷第129、133、137頁),又該裁定經郵務機關 於114年1月6日分別送至臺北市○○區○○○路○段000巷0號7樓之 1受判決人住所,及再審代理人陳泰溢律師之新北市○○區○○ 路○段00號11樓1131室址,均因未獲會晤本人,由各該處所 之受僱人領取而收受送達,亦有本院送達證書、被告戶役政 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可參(本院卷第95、97、123頁 ),惟受判決人迄今仍未到院補正刑事聲請再審狀上之簽名 ,亦未補正聲請再審之證據,是依首揭規定,其再審之聲請 即屬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㈢至聲請意旨以受判決人於原審已表達願意繳回全部犯罪所得,並於宣判前籌足款項,故於宣判前一日先行具狀請求再開辯論,然原審並未置理,是以受判決人於原審辯論終結後湊足犯罪所得款項並準備繳納,相關事證係於判決後存在,原審不及調查審酌,自有調閱相關證物並開啟再審程序就本案重新審理之必要云云。惟按再審制度乃就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而設立之救濟程序,如認原確定判決「適用法律不當」(例如適用累犯之加重規定不當),則應循非常上訴程序尋求救濟,不得聲請再審。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有罪之判決確定後,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得聲請再審」。所謂「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乃是指與原確定判決認定罪名比較,應受相異且法定刑較輕之「罪名」而言。至於「同一罪名」有無刑罰加重原因(例如累犯加重),僅影響科刑範圍但罪質不變,而宣告刑之輕重乃量刑問題,不屬法條所稱「罪名」範圍,不得據以再審(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337號裁定要旨參照)。次按修正後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有罪之判決確定後,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得為受判決人之利益,聲請再審。而刑事實體法有關「免除其刑」及「減輕或免除其刑」之法律規定,因法院客觀上均有依法應諭知免刑判決之可能,均足以為法院諭知免刑判決之依據,是前開再審規定所稱「應受免刑」判決之依據,除「免除其刑」之法律規定外,亦應包括「減輕或免除其刑」之法律規定在內,始與憲法第7條保障平等權之意旨無違,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意旨可參。是除關於「免除其刑」或「減輕或免除其刑」之法律規定外,若僅屬減輕其刑而無涉及免除其刑者,因無獲得免刑判決之可能,無從達到開啟再審程序以獲致免刑判決之目的,自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之再審要件。受判決人前開主張,均與受判決人是否因此受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無關,且犯銀行法第125條之4第2項前段規定:「犯第125條、第125條之2或第125條之3之罪,在偵查中自白,如自動繳交全部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並非因此「免除其刑」或「減輕或免除其刑」,是聲請意旨均非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項第6款得聲請再審之理由。至於受判決人欲繳交全部犯罪所得部分,本院無從處理,併此敘明。  ㈣本件刑事聲請再審狀雖一併聲請閱卷,然其聲請狀既無受判 決人之簽名、蓋章或按指印,亦未補正,代理人之委任狀亦 非由受判決人具名委任,本院自無從就此部分為准駁之決定 ,亦附此說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麗英                    法 官 黃玉婷                    法 官 陳麗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梁駿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TPHM-113-聲再-587-20250305-2

審易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占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5075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昭順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字第502 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稱:被告林昭順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侵 占遺失物之犯意,於民國113年5月9日12時47分許,在新北 市○○區○○街00巷0號(統一超商華順門市),見林玉堂不慎遺 落Air pods pro充電盒(價值約新臺幣2,300元)1個在超商顧 客席桌上,撿取後侵占入己,再騎乘車牌號碼000-000普通 重型機車離去,因認被告涉有刑法第337條侵占遺失物罪嫌 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於偵查中應為不起訴之處分;又起訴之程序   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252 條第6 款、第303 條第1 款、第307 條   分別定有明文。復按所謂「起訴」者,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   之日而言(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876 號、90年度台非字   第368 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案被告因侵占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於113年12月6日以113 年度偵緝字第5023號提起公訴,於同 年12月23日繫屬本院等情,有起訴書及同署113年12月23日 新北檢貞收113偵緝5023字第1139163065號函上本院之收狀 章戳附卷可稽。惟被告業於本件繫屬前之113年12月12日死 亡,有其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結果1 件在卷可稽。是上開案 件繫屬本院前,被告已死亡,揆諸前揭說明,本件起訴之程 序自屬違背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 條第1 款、第307 條,判決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 法 官 劉安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應附繕本),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 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至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PCDM-113-審易-5075-20250305-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66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陳昭仁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對於 本院111年度上訴字第2194號,中華民國111年11月29日第二審確 定判決(第一審案號:臺灣基隆地方法院110年度訴字第140號; 起訴案號: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3847、5532、710 0號、110年度偵字第660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昭仁應於本裁定送達後柒日內,補正原確定判決之繕本或釋明 無法提出原確定判決繕本而請求法院調取之正當理由。   理 由 一、「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法院 認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 合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 訟法第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陳昭仁(下稱聲請人)不服本院111 年度上訴字第2194號第二審確定判決,於民國114年2月19日 提出刑事再審聲請狀聲請再審。惟聲請人所提前開刑事再審 聲請狀未附具原確定判決之繕本,且未釋明無法提出原確定 判決繕本之正當理由及請求法院調取之,其聲請再審之程式 顯有不備,爰命其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原確定判 決之繕本或釋明無法提出原確定判決繕本而請求法院調取之 正當理由,逾期未補正,即依法駁回聲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但書,作成本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侯廷昌                    法 官 陳海寧                    法 官 黃紹紘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政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TPHM-114-聲再-66-2025030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