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逸軒

共找到 240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執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38號 異 議 人 王祐敏 相 對 人 張睿航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 官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1日所為本院113年度司執助字第4776號 裁定,提起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效 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 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一項之異 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本 文、第2項、第3項規定甚明。經查,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 113年7月11日以113年度司執助字第4776號民事裁定(下稱 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聲請,異議人於收受該處分送達後10 日內具狀聲明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 裁定,經核與上開規定相合,合先敘明。 二、本件異議意旨略以:民國108年時異議人靠行開白牌車維生 ,當時才22歲不懂本票是什麼及有無風險,相對人騙異議人 簽本票不會有事才簽名,且當時相對人沒有給借據、匯款單 及現金,其卻持有本票,如果其知道簽本票會有問題根本不 會簽名。又母親因車禍所留之後遺症腰酸背痛無法久站故無 法工作,需負擔其醫療費用及生活家計開銷。爰依法提出異 議,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三、本院認定如下:  ㈠按債務人對於第三人之債權,係維持債務人及其共同生活之 親屬生活所必需者,不得為強制執行;債務人生活所必需, 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 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其數額,並應斟酌債務人之其他財產 ;債務人共同生活親屬生活所必需,準用前項計算基準,並 按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定其數額,強制執行法 第122條第2至4項定有明文。次按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 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民法第1117條亦有明文。又所 謂不能維持生活,係指無財產足以維持生活者而言。強制執 行法第122條所稱「維持債務人及其家屬生活所必需」,係 指依一般社會觀念,維持其最低生活,在客觀上不可缺少者 而言(最高法院76年台抗字第392號裁定參照)。末按強制 執行事件屬非訟事件性質,執行法院僅得為形式上審究,無 權調查審認當事人實體上權利義務之爭執。故於強制執行程 序中,當事人就實體上之權利有爭執時,應另提起訴訟,非 僅依強制執行法第12條聲明異議所能救濟(最高法院104年 台抗字第564號裁定意旨參照)。  ㈡經查,相對人持債權憑證聲請對異議人為強制執行,經本院 於113年6月7日核發扣押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扣押 異議人對聯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之薪資債權。異議人雖主張 母親因事故有後遺症而無法工作,需由其扶養,不宜扣薪云 云,然縱認異議人主張母親因事故留有後遺症一事屬實,惟 依本院司法事務官依職權調閱稅務電子閘門資料查詢表,可 見異議人之母親名下有房地等不動產,且於112年度尚有利 息所得新臺幣6,369元,是依異議人母親之財產狀況,尚難 認其有不能維持生活,而需受異議人扶養之必要。  ㈢至異議人主張是受相對人欺騙才簽發本票、相對人沒有給借 據、匯款單及現金等語,然強制執行事件係屬非訟性質,執 行法院僅得形式上審究,不得為實體事項之審理,異議人上 開異議事由,係屬實體上權利義務之爭執,執行法院並無審 認之權,亦非依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異議程序可得救濟, 應由異議人另依民事訴訟程序謀求救濟,併予敘明。  ㈣從而,本院司法事務官以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聲請,並無不 合。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收受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1-05

PCDV-113-執事聲-38-20241105-2

勞補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98號 原 告 陳逸軒 被 告 星河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建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本件聲明第1項請 求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第2項請求被告應自民國(下同)1 113年7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給付工資8萬3 ,000元及法定遲延利息,第3項請求被告應自113年7月1日起至原 告復職之日止,按月提繳5,034元至原告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第1項至第3項,雖為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 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價額應擇其中價額較 高者定之(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第64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即應以第1項請求總額核定之。因聲明第1項屬定期給付涉訟,而 原告距勞動基準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強制退休年齡(滿65歲)止 ,可工作期間超過5年,依勞動事件法第11條規定,其存續期間 超過5年者,應以5年計算訴訟標的價額,故以原告5年工資總額4 ,980,000元(計算式:83,000元×12月×5年=4,980,000元)核定 聲明第1項請求之訴訟標的價額,另依新修正之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2第2項規定併算起訴前之孳息即2,012元(計算如附表), 訴訟標的價額為4,982,012元【4,980,000+2,012=4,982,012元】 ,原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0,401元,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規 定,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即33,601元(計算式:50,401×2/3=3 3,601,元以下四捨五入),是原告應補繳第一審裁判費16,800 元(計算式:50,401-33,601=16,800)。茲依勞動事件法第15條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林麗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高嘉彤 附表:起訴前各期利息(金額:新臺幣/日期:民國)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至起訴前1日,見民事起訴狀第1頁本院收文戳章)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1(請求金額元) 1 利息 8萬3,000元 113年7月6日 113年10月3日 (90/365) 5% 1,023.29元 2 利息 8萬3,000元 113年8月6日 113年10月3日 (59/365) 5% 670.82元 3 利息 8萬3,000元 113年9月6日 113年10月3日 (28/365) 5% 318.36元 小計 2,012.47元 合計 2,012元

2024-11-04

SCDV-113-勞補-98-20241104-1

訴更二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更二字第12號 原 告 景龍江 景寶猜(追加原告) 景寶珠(追加原告) 景寶珍(追加原告) 杜龍雲(追加原告)             被 告 田寅岑(原名田凱崴) 訴訟代理人 邱基祥律師 追加 被告 鄭添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13年5月24日所為停止訴訟程序之裁定撤銷。   理 由 一、本院前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家簡上字第1號請求確認 繼承權不存在事件之家事訴訟之裁判是否成立,為本訴訟事 件之先決問題,經於民國113年5月24日裁定命在該事件判決 確定以前停止訴訟程序。 二、茲查明該民事案件業已終結並確定,有該案裁定書一份在卷 可稽。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186條規定,依職權將原裁定撤銷,特此裁 定。又原告應依本院113年2月5日所為之裁定補正程序上欠 缺之事項,茲再通知原告應於收受本件撤銷停止訴訟裁定之 日起五日內,依前述補正裁定所示之內容依法補正,如逾期 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併此說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1-04

PCDV-112-訴更二-12-20241104-4

全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裁定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聲字第13號 抗 告 人 李俊益 相 對 人 王窓明 上列當事人間撤銷假處分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本院民國113年1 0月14日113年度全聲字第13號裁定提起抗告,未據繳納裁判費。 按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抗告徵收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抗告人於收受本 裁定送達之日起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抗告,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0-30

PCDV-113-全聲-13-20241030-2

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42號 異 議 人 溫淑珍 相 對 人 黃春樹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發還擔保金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3年5月23日為113年度司聲字第36號裁定聲明異議,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效 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 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一項之異 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本 文、第2項、第3項規定甚明。經查,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 113年5月23日作成113年度司聲字第36號民事裁定(下稱原 裁定),原裁定於同年月29日送達異議人,異議人於收受該 處分送達後10日內具狀聲明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 由而送請本院裁定,經核與上開規定相合,合先敘明。 二、本件異議意旨略以:  ㈠相對人以類如本件之事由,向鈞院聲請發還擔保金,經司法 事務官於112年4月24日以112年度司聲字第86號事件以「經 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09年度存字第64號、108年度司執全字 第574號等卷宗審核,本件假扣押之請求原因為聲請人故意 設定抵押權變相脫產造成相對人之損害,請求權基礎應為損 害賠償請求權。然聲請人主張之本案訴訟即本院108年度重 訴字第107號訴訟為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非損害賠償訴 訟,且相對人陳報已於民國112年1月13日提起假扣押之本案 訴訟,現經本院審理中。是本件假扣押之本案訴訟並未終結 ,自不得謂與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定之『訴訟終 結』情形相當。是以,聲請人雖通知相對人行使權利,即屬 訴訟終結前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之情形,其催告應認尚非適 法,不生催告之效力。聲請人復未證明本件應供擔保原因已 消滅或相對人已同意其取回本件提存物。從而,聲請人聲請 返還本件提存物,於法尚有未洽」為由駁回相對人發還擔保 金之聲請,請鈞院酌參。  ㈡另鈞院112年度重訴字第28號損害賠償事件(即109年度存字 第64號提存事件之本案訴訟)現由臺灣高等法院以112年度 重上字第748號審理中,顯與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 所定「訴訟終結」未符,足見原裁定所謂本案訴訟終結實屬 錯誤。是相對人於112年1月6日以台中中正路郵局第5號存證 信函定期間催告異議人行使權利,既與法有違,且異議人亦 以美濃郵局第9號存證信函回復相對人及以民事陳報狀向法 院陳報,足見原裁定所謂「又聲請人於民國112年1月6日以 台中中正路郵局第000005號存證信函定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 權利,而相對人收受後迄未行使權利,復有存證信函暨回執 影本、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2月15日北院英文查字第1130 000676號函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附卷足憑,從而,聲請人 聲請發還本件擔保金,經核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顯 有未洽。  ㈢相對人發還擔保金之聲請既與法不合,應不予准許,爰依法提起異議,請法院將原裁定廢棄等語。 三、本院查:  ㈠按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或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 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 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 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 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上開規定於其他依 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 1、3款、第106條定有明文。所謂「訴訟終結」,係指受擔 保利益人因供擔保之原因訴訟終結,其所受損害已往後確定 不再發生,損害可得確定,並得據以行使權利請求賠償者( 最高法院102年台抗字第652號裁定要旨參照)。  ㈡經查:兩造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前經本院108 年度重訴字第107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重上字第69 2號判決及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176號裁定而告確定。 系爭假扣押裁定之本案請求既已判決確定,即符合民事訴訟 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定之「訴訟終結」情形,且相對人 於112年1月6日以存證信函定期間催告異議人行使權利,而 異議人於收受後未行使權利,有存證信函暨回執影本、臺灣 臺北地方法院113年2月15日北院英文查字第1130000676號函 在卷可稽,是本院司法事務官依相對人聲請,以原裁定准予 發還擔保金,於法洵無違誤。  ㈢異議意旨所稱:本院112年度重訴字第28號損害賠償事件(即 109年度存字第64號提存事件之本案訴訟)現由臺灣高等法 院以112年度重上字第748號審理中,本件與民事訴訟法第10 4條第1項第3款所定訴訟終結不符云云。惟查:依本案108年 度司裁全字第1288號裁定所載,本件異議人係主張相對人前 於107年12月13日與其訂立不動產移轉契約,同意將其名下 新北市○○區○○路○段00號6樓(土地及建物)移轉予異議人, 嗣後相對人拒絕履行,並經異議人起訴且經本院於108年6月 28日以108年度重訴字第107號判決債務人應將上開不動產移 轉登記予聲請人。詎料相對人意圖脫產,旋於同年7月23日 將上開不動產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1,440萬元予板信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並上訴二審,致聲請人縱令獲得勝訴判決亦 一無所有,其故意以設定抵押權變相脫產之背於善良風損害 於債權人,致其受有至少1,152萬元損害,顯有逃避債務致 有制執行或甚難強制執行之虞,為此願提供擔保範圍內聲請 假扣押,並提出不動產移轉契約書、108年度重訴字第107號 民事判決、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等件。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 准以債權人(即異議人)以350萬元或以同額之國内銀行無 記名可轉讓定期存款單,為債務人(即相對人)供擔保後, 得對於債務人(即相對人)之財產在1,045萬元之範圍內予 以假扣押。債務人(即相對人)以1,045萬元為債權人供擔 保或將上開金額提存後,得免為或撤銷前項假扣押。由此可 見,本件發還擔保金事件,其所指之本案訴訟應為前述本院 108年度重訴字第107號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而非異 議人所指之112年度重訴字第28號損害賠償事件,是異議人 以本案以外之其他訴訟未終結為由,提起本件異議,顯非有 理。  ㈣況且,異議人於本院112年度事聲字第75號聲請返還擔保金事 件中,請求准予返還本院提存所108年度存字第1781號提存 事件所提存之系爭定期存單,並主張:「伊起訴請求相對人 應將附表一所示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伊(下稱本案訴訟 ),且在本案訴訟審理中聲請假扣押,經本院108年度司裁 全字第1288號裁定(下稱系爭假扣押裁定)准伊以新臺幣( 下同)350萬元或同額之國內銀行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款單 供擔保後,得對相對人之財產於1,045萬元之範圍內假扣押 ,但相對人以1,045萬元為伊供擔保後,得免為假扣押。伊 旋提存如附表三所示定期存款單(下稱系爭存款單)供擔保 後,聲請假扣押執行。嗣本案訴訟經本院108年度重訴字第1 07號判決相對人應將附表一所示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伊 ,相對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伊並追加請求相對人應將附 表二所示不動產所有權應有部分移轉登記予伊,經臺灣高等 法院(下稱高本院)108年度重上字第692號判決駁回相對人 之上訴,以及判決伊追加之訴全部勝訴,相對人聲明不服, 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176號裁定駁回相 對人上訴確定」等語,已經主張本件保全程序(供擔保為假 扣押)的本案訴訟已經訴訟終結,卻於相對人就同一本案之 供擔保免為假扣押部分部分,異議稱本案訴訟程序尚未終結 ,顯然自相矛盾,有違訴訟上禁反言及誠實信用原則,自難 認有理。 四、綜上所述,本件異議人以上開理由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 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收受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0-30

PCDV-113-事聲-42-20241030-2

消債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復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聲字第96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 人 楊國楨 代 理 人 林煥程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楊國楨准予復權。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向法院為復權之聲請: ㈠依清償或其他方法解免全部債務;㈡受免責之裁定確定;㈢ 於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起3年內,未因第146條或第14 7條之規定受刑之宣告確定;㈣自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 起滿5年,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4條第1至4款分別定有明 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經鈞 院以111年度消債清字第69號裁定開始清算程序,並經司法 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月23日以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58號 裁定終結清算程序,復經鈞院以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40 號裁定准予免責並已確定在案,爰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 144條之規定向鈞院聲請復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113年 度消債職聲免字第40號聲請免責事件卷宗確認無訛,並有本 院上開裁定及民事裁定確定證明書影本附卷可稽。是本件既 有聲請人已受免責之裁定確定之事由,聲請人據以向本院聲 請復權,自屬有據,應予准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0-30

PCDV-113-消債聲-96-20241030-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假處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字第54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郭曉蓉 相 對 人 鄭秋菊 鄭麗美 鄭國同 鄭德發 葉德財 葉德明 葉秀鳳 葉秀蘭 葉香梅 鄭貴珠 鄭德進 鄭美玉 鄭德福 鄭德山 楊佳蓉 許重六 許仕杰 鄭竣庭 李鐵梅 鄭詠哲 鄭釧源 鄭婉怡 鄭柔廷 鄭依芯 徐清香 鄭雨璇 鄭子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假處分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3月22日所為之 裁定,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及正本當事人欄中關於相對人「李詠哲」之記載,應 更正為「鄭詠哲」。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項規定依非訟事件法第36 條第3項所示,於非訟事件亦準用之。 二、查本院前開之裁定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0-30

PCDV-113-全-54-20241030-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3057號 原 告 蔡春秋 訴訟代理人 賴瑞穆 被 告 陳麗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原告起訴未繳納足額裁判費 。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 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 利益為準,同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以一訴 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 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 ,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亦有明文。又以租賃關 係已經終止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或遷讓房屋之訴,係以租賃物 返還請求權為訴訟標的,非以租賃權為訴訟標的,其訴訟標的價 額應以起訴時土地或房屋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 告就訴訟標所有之利益為準(最高法院107年台抗字第117號裁定 意旨參照)。末按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審判長應定期 間命其補正;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依其情形可以補 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定。查本 件原告訴之聲明為:被告應將坐落新北市○○區○○街00巷00弄00號 0樓房屋(下稱系爭不動產)全部遷讓返還原告;被告應給付原 告新臺幣(下同)78,000元及自民國113年7月10日起至遷讓之日 止按月賠償3萬元。是原告訴之聲明前段主要目的係請求被告遷 讓返還系爭不動產,經本院依職權查詢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 詢服務網,與系爭不動產距離半徑1公里內之相近建物型態、路 段、屋齡,於起訴前近2年之房地實價登錄交易記錄為2筆,取其 最低單價為每平方公尺約108,793元,系爭不動產為78.23平方公 尺,參酌財政部發布「112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 算規定」,板橋區、永和區、中和區、三重區、新店區、蘆洲區 、新莊區及土城區:房屋價值應依房屋(含基地)評定現值之41 %計算。本院依此估算系爭不動產之交易價值為3,489,459元(計 算式:108,793元/平方公尺×78.23平方公尺×41%=3,489,459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故聲明前段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3,489,459 元;而訴之聲明後段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之規定為78,0 00元,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3,567,459元(計算式:3,489 ,459元+78,000元=3,567,459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6,343元 ,扣除原告前已繳納1,000元後,應再補繳35,343元。茲依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之日 起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0-28

PCDV-113-訴-3057-20241028-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993號 再審原告 楊阿娥 再審被告 郭峻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再審之訴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繳納再審裁判費新臺幣(下 同)11,593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當事人為 法人、其他團體或機關者,應記載其名稱及公務所、事務所 或營業所;有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者,其姓名、住所或 居所,及法定代理人與當事人之關係,民事訴訟法第244條 第1項、第116條第1項第1款、第2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提 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1節、第2節之規 定繳納裁判費,此亦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再審之訴, 按起訴法院之審級,依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4及前條規定 徵收裁判費,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1項定有明文。又再 審之訴,形式上雖為訴之一種,實質上為前訴訟之再開或續 行,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仍應以前訴訟程序所核定者為準( 最高法院85年台上字第1629號裁定意旨參照)。末按書狀不 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起訴不 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 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 第121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定。 二、經查,再審原告就本院109年度訴字第3768號確定判決提起 再審之訴,是本件應以前訴訟程序核定之訴訟標的價額1,06 8,731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1項、第77條之16第1 項規定,徵收再審裁判費11,593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505 條準用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再審原告於本裁定送達7 日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再審原告之訴。 三、另再審原告雖於起訴狀記載「代理人賴見忠」惟未提出委任 狀,是再審原告書狀程式之記載自有欠缺。茲命再審原告應 一併提出再審原告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0-28

PCDV-113-補-1993-20241028-1

再易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易字第19號 再審原告 高素蘭 再審被告 翁婷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民國113年7月22 日本院111年度簡上字第515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内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民事 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及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查再審原 告對本院111年度簡上字第515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 )提起再審,因原確定判決上訴之訴訟標的金額未逾新臺幣 (下同)1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466條第1項規定,不得 上訴第三審。原確定判決於民國113年7月22日宣判後即告確 定。是再審原告於113年8月22日提起本件再審之訴,並未逾 不變期間,程序上應屬合法。 二、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應以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為法律上判斷,而有適用之法規 ,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顯然違反, 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判決者而言,並不包括判決理 由矛盾、理由不備、取捨證據失當、調查證據欠週、漏未斟 酌證據、認定事實錯誤及在學說上諸說併存致發生法律上見 解歧異等情形在內(最高法院108年台再字第11號、109年台 再字第2號裁判意旨參照)。是以確定判決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聲請再審,必須具體指明原確定判決違背之現存法規,否 則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事由。次按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 事件,其經第二審確定之判決,就足以影響於判決之重要證 物漏未斟酌者,得為再審事由,固為民事訴訟法第497條前 段所明定。惟所謂就足影響於判決之重要證物漏未斟酌,係 指足以影響判決基礎之重要證物,雖在前訴訟程序業已提出 ,然未經確定判決加以斟酌者而言。或則忽視當事人聲明之 證據而不予調查,或則就依聲請或依職權調查之證據未為判 斷,均不失為漏未斟酌,且以該證物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基 礎者為限。若於判決理由項下說明無調查之必要,或縱經斟 酌亦不足以影響判決基礎之意見,即與漏未斟酌有間,不得 據為本條所定之再審理由(台灣高等法院111年度再易字第3 5號判決意旨參照)。末按再審之訴顯無再審理由者,得不 經言詞辯論,以判決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亦有 明文。 三、本件聲請意旨略以:民法第197條規定,侵權行為所生之損 害賠償需於知曉此事2年內提出,或於發生超過10年後消滅 。再審原告與黃金石相識已快30年,兩造知道彼此也快20年 了,若再審被告認為我侵害其配偶權,亦已超過時效無法請 求。又依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 第1項規定,違法取得的證據無證據能力不得作為證據,本 件再審被告所提出之錄音檔不論是否為真,均屬於違法行為 故不具備證據能力等語。爰依法提起再審,並聲明:㈠廢棄 原確定判決;㈡再審被告在前程序之上訴駁回等語。   四、經查,再審原告以再審被告之請求權已罹於時效而消滅與再 審被告提出之錄音檔無證據能力為由提起再審。然時效取得 及消滅時效,多屬時效起算時點及期間之判認,本為事實認 定問題,與法規之適用無涉,且原判決認定再審原告與同案 被上訴人黃金石(下稱姓名)間之侵權行為係發生於111年 間,此與兩人認識多年或是兩造知道彼此多年顯無相關。又 再審原告主張再審被告提出之錄音檔係違法取得為無證據能 力云云,惟民事訴訟法並無關於證據能力之明文規,本件錄 音之取得係黃金石將自己使用過的舊手機交給兒子使用,而 為母親即再審被告無意間查知等情,此為原判決所認定之事 實,原判決依據該事實認定系爭錄音乃屬法院可採擇之證據 ,並無何顯然錯誤適用法規可言。是再審原告爭執之上開事 項,均屬對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取捨證據當否之指摘,與 原確定判決是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無涉,非屬民事訴 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再審之事由。 五、從而,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7條、第4 96條第1項第1款之再審理由,提起本件再審之訴,顯無理由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予 判決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顯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 第2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瑞東                             法 官 陳宏璋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0-28

PCDV-113-再易-19-202410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