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宏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上易字第203號 上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葦婷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彰化地 方法院113年度易字第1385號中華民國113年12月17日第一審判決 (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5 133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黃葦婷(以下稱被告)明 知大麻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2款所規定之第二 級毒品,非經許可,不得持有,竟於民國111年7月22日前某 日,在彰化縣伸港鄉水尾村某處,以不詳方式,取得如附表 編號2至4所示之物即含有大麻成分之香菸1支(驗餘淨重0.42 05公克)、含有大麻成分之煙草1罐(驗餘淨重0.9046公克)、 含有大麻成分之煙草2包(合計毛重2.7公克,其中1包驗餘淨 重0.4941公克)而持有之。嗣於111年7月22日13時34分許, 為警持搜索票,在嘉義市○區○○街00號前查獲,當場扣得被 告持有之上開毒品。因認被告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 第2項之持有第二級毒品罪嫌。 二、按第二審法院認為上訴有理由,或上訴雖無理由,而原判不 當或違法者,應將原審判決經上訴之部分撤銷,就該案件自 為判決。但因原審判決諭知管轄錯誤、免訴、不受理係不當 而撤銷之者,得以判決將該案件發回原審法院,刑事訴訟法 第369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對於原審法院諭知管轄錯誤、免 訴或不受理之判決上訴時,第二審法院認其為無理由而駁回 上訴,或認為有理由而發回該案件之判決,得不經言詞辯論 為之,同法第372條亦有明定。次按刑法上所謂吸收犯,係 指一罪所規定之構成要件,為他罪構成要件所包括,因而發 生吸收關係者而言。如意圖供自己施用而持有毒品,進而施 用,則其持有之低度行為,當然為高度之施用行為所吸收, 不另論以持有毒品罪;惟如施用毒品者,另基於其他原因而 單純持有毒品,其單純持有毒品之行為與施用毒品間即無何 關連,自即無高低度行為之關係可言,亦不生吸收犯之問題 (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039號、90年度台非字第174號 判決參照)。 三、經查:  ㈠本案被告曾於111年7月21日21時許,基於施用第二級毒品甲 基安非他命之犯意,在其駕駛而停放在嘉義市○區○○路00○0 號「海盜洗車場」內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內, 以將甲基安非他命置放入玻璃球內燒烤吸食所產生煙霧之方 式,施用甲基安非他命1次,嗣於111年7月22日13時34分許 ,為警持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核發之搜索票,在嘉義市○區○○ 街00號前查獲被告,並對其執行搜索,而扣得如附表所示之 物。其後經警採集被告尿液送驗,結果呈安非他命及甲基安 非他命等節,業據被告供承在卷,並有彰化縣警察局彰化分 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 院111年8月11日草療鑑字第1110800089號鑑驗書、扣押物品 照片、欣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鑑定許可書、彰化縣警察局彰化分局委 託檢驗尿液代號與真實姓名對照認證單、去氧核醣核酸以外 案件接受尿液採樣同意書附卷可稽(毒偵1495號卷第24、39 至63、86頁)。又被告上開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犯 行,經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觀察、勒戒,由臺灣 彰化地方法院以111年度毒聲字第643號裁定送勒戒處所觀察 、勒戒後,認無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於112年3月29日釋放 出所,並經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毒偵緝字 第86、87號、112年度毒偵字第491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以 下稱前案)。嗣經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就扣案如附表 所示之物,向臺灣彰化地方法院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銷燬,經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以112年度單禁沒字第159號裁定就如附表 編號1所示之物宣告沒收銷燬,其餘聲請駁回等情,有臺灣 彰化地方法院111年度毒聲字第643號、112年度單禁沒字第1 59號、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12年度毒偵緝字第86、87號、1 12年度毒偵字第49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法院前案紀錄在卷足 憑(毒聲643號卷第15至18頁、單禁沒159號卷第19至21頁、 毒偵緝86號卷第79至80頁、本院卷第23至31頁)。  ㈡原判決以被告因持有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物,所犯本案持 有第二級毒品罪為前案不起訴處分效力所及,而前案不起訴 處分業已確定,認被告前揭持有第二級毒品大麻之犯行,應 為前案不起訴處分效力所及,不得再就該持有第二級毒品大 麻犯行重行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故改依通常程序審理,並不 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判決,固非無見。惟查:  ⒈按非法持有毒品,所侵害者為社會法益,其持有之繼續,為 行為之繼續,而非狀態之繼續,故其持有毒品時,該罪雖告 成立,但其完結,須繼續至持有行為終了時為止。同時地被 查獲持有複數以上之毒品,有可能係初始即同時地持有之, 亦有可能係先後持有而僅同時地被查獲。於最初即同時地持 有之情形,如持有之毒品級別相同,縱令持有之毒品為複數 以上,仍為單純一罪,不發生想像競合犯之問題;惟倘先後 持有而僅同時地被查獲者,雖亦併有同時持有之情形(即二 持有行為重疊部分),仍應視其持有之初之犯意如何,憑以 判斷其先後所犯持有行為,究屬數罪併罰,抑或應論以實質 上一罪(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57號判決同此意旨)。  ⒉本案被告於警詢時供稱:111年7月21日21時許施用之甲基安 非他命向何人購買?購買價格為何?我忘記了,是我丈夫在 電話中罵我叫我去死,我就去買毒品來吸食了等語(偵1495 號卷第24頁);復於偵查中供稱: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物 ,我還沒用過,我已經忘記是誰給我這些東西,(改稱)我 地上撿到的,我是去伸港水尾村的一個阿嬤家門口撿的,詳 細地址我不記得,那是有個朋友掉的,我已經忘記他的名字 了,我不認識,我怕阿嬤有麻煩,才會收到我包包內,何時 撿到的我已經忘記了等語(他144號卷第37、38頁)。是依被 告上開供述,本案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物係其怕造成他人 麻煩才會撿拾後持有,而前案所持有並施用之甲基安非他命 ,則係基於自己施用之意思而向他人購買後持有,二者持有 之初之犯意已有不同,且所取得之方式亦有不同。再佐以本 案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物,係為含大麻成分之香菸、煙草 等物,與前案甲基安非他命之外型迥異,且毒品種類亦不相 同,被告上開所述尚與情理無違。是倘若被告所述無訛,被 告乃係先後持有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物及甲基安非他命, 而僅同時地被警查獲,揆諸首揭說明,其持有上開複數毒品 之行為,即非屬單純一罪,而應視其持有毒品之初之犯意如 何,憑以判斷其先後所犯持有毒品行為,究屬數罪併罰,抑 或應論以實質上一罪。倘經判斷結果,被告先後所犯持有毒 品行為係屬犯意各別之數罪併罰,則本案持有第二級毒品大 麻之犯行即與前案無一罪關係,自非前案不起訴處分效力所 及。從而,此部分似有再予調查之必要,原判決僅以現有卷 內事證,難認被告就其於111年7月21日21時許,為供施用而 持有之甲基安非他命與其持有扣案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物 ,係於不同時間分開取得後持有,基於罪疑有利於被告原則 ,即認定被告係本於單一犯罪決意而同時持有上開毒品,繼 而認被告持有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物即持有第二級毒品大 麻之犯行,應為前案不起訴處分效力所及,因此為公訴不受 理之諭知,仍有審究之處。 四、綜上所述,原審疏未詳查,以本案持有第二級毒品大麻之行 為,為前案不起訴處分效力所及,逕為公訴不受理之諭知, 並宣告沒收銷燬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物,要嫌速斷。檢察 官執此提起上訴,指摘原判決不當,非無理由,且為維護被 告之審級利益,應由本院將原判決撤銷,發回原審法院另為 適法之判決,並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但書、第372條,判決 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高如應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林俊杰提起上訴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郭 瑞 祥                 法 官 陳 宏 卿                 法 官 陳 玉 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吳 姁 穗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名稱暨數量 鑑定結果 鑑定報告 1 吸食器1組 含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Amphetamine)、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N,N-二甲基安非他命(N,N-Dimethylamphetamine)成分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111年8月11日草療鑑字第1110800089號鑑驗書 2 香菸1支 含有第二級毒品第24項毒品大麻(Cannabis、Marijuana、Marihuana)成分,淨重0.4866公克,驗餘淨重0.4205公克 3 透明塑膠瓶罐1罐(內含煙草) 含有第二級毒品第24項毒品大麻(Cannabis、Marijuana、Marihuana)成分,淨重0.9698公克,驗餘淨重0.9046公克 4 煙草2包 抽驗1包,含有第二級毒品第24項毒品大麻(Cannabis、Marijuana、Marihuana)成分,淨重0.6071公克,驗餘淨重0.4941公克

2025-03-07

TCHM-114-上易-203-2025030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461號 原 告 林俊仁 被 告 江麗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67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 費8,91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 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逾期不補,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宏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張韶安

2025-03-07

PCDV-114-補-461-2025030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裁判費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9號 聲 請 人 劉昱呈 上列聲請人因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892號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 ,聲請退還溢收訴訟費用,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訴訟費用如有溢收情事者,法院應依聲請並得依職權以裁 定返還之;前項聲請,至遲應於裁判確定或事件終結後3個 月內為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6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 次按原告撤回其訴者,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其於第一審言 詞辯論終結前撤回者,得於撤回後3個月內聲請退還該審級 所繳裁判費3分之2,民事訴訟法第83條定有明文。揆其立法 意旨係為鼓勵當事人撤回無益或不必要之訴訟,以減省法院 之勞費,必該訴訟全部因原告撤回起訴或上訴人撤回上訴, 致訴訟全部繫屬消滅而告終結時,始得聲請法院退還該裁判 費,是倘原告僅撤回其訴之一部,則訴訟仍繫屬於法院,並 無減少法院裁判之勞費,即無該項規定之適用(最高法院95 年度第7次民事庭會議決議、97年度台抗字第232號裁定意旨 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蔣文力間返還不當得利事件, 經鈞院以111年度訴字第1892號判決確定,因訴訟費用溢收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6規定聲請發還新臺幣(下同) 19,371元。 三、經查:  ㈠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892號民事判決已於112年6月6日確定, 聲請人於113年11月12日始具狀聲請退還裁判費,有蓋用於 其聲請狀之本院收狀章印文可佐,聲請人本件聲請已逾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26第2項所定自裁判確定後3個月之期限,自 不應准許,應予駁回  ㈡另聲請人於民國111年5月11日向本院提起民事訴訟(111年度 訴字第1892號),訴之聲明請求被告應自民國109年10月29 日起至遷讓新北市○○區○○路000巷0號5樓(下稱系爭房屋) 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18,197元。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0規定,以存續期間10年核算訴訟標的價額為2,183,640 元,應繳納第一審裁判費22,681元,並無違誤。嗣聲請人雖 具狀及於本院審理時變更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303,889 元,及自112年4月20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惟聲請人依其原先聲明之請求繳付裁判費22,681元,並無 溢繳裁判費之情事,其後變更聲明,核屬訴之一部撤回,依 前揭說明,該部分之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83條第1項前 段之規定,自應由聲請人自行負擔,故縱認聲請人於合法期 間內聲請退還所繳裁判費,亦無理由,附此敘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宏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張韶安

2025-03-07

PCDV-114-聲-49-2025030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43號 抗 告 人 飛翎科技有限公司 兼 法定代理人 張琴芳 抗 告 人 李沅泰即飛瑪科技企業社 相 對 人 王國安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9日 本院114年度司票字第179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相對人於原審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持有抗告人共同簽發如 附表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1紙,利息按年息16%計算, 系爭本票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及票據法第89條之通知義務 ,詎屆期提示未獲兌現,經屢次催討抗告人均置之不理,為 此提出系爭本票,聲請法院裁定准予就系爭本票票款及約定 利息為強制執行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與相對人並不認識,相對人無從向抗 告人提示系爭本票,即相對人未曾現實的出示系爭本票為付 款之提示,不具備行使追索權之形式要件,原裁定自有違誤 ,為此提起本件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並駁回相對人之聲 請等語。   三、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又本票執票人依上開法 條之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訟 事件程序。法院僅就形式上審查得否准許強制執行,此項裁 定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債 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 最高法院56年度台抗字第714號、57年度台抗字第76號裁判 意旨參照)。另依票據法第124條準用第95條規定,本票上 雖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記載,執票人仍應於所定期限內為 付款之提示;但對於執票人主張未為提示者,應負舉證之責 。申言之,本票既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則執票人聲請裁 定准予強制執行時,自毋庸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發票 人如主張執票人未為提示,依票據法第124條準用同法第95 條但書之規定,應由其負舉證之責(最高法院84年度台抗字 第22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相對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系爭本票為證,復經原審就 系爭本票為形式上之審查,認其已具備本票各應記載事項, 合於票據法第120條規定,屬有效之本票,乃依同法第123條 之規定,而為准許強制執行之裁定,於法並無不合。  ㈡抗告人辯稱相對人未踐行法定付款提示程序一節,依前揭說 明,系爭本票既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且相對人執系爭本 票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時,業已陳明其於經提示未獲兌現 之事實,相對人自無庸提出其已為提示之證據,抗告人抗辯 相對人未提示,自應依票據法第124條準用第95條但書規定 負舉證責任,惟抗告人並未提出任何事證供本院審酌,其主 張自不足採。從而,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 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宏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張韶安 附表          發票人 發票日 (民國) 到期日 (民國) 金額 (新臺幣) 飛翎科技有限公司 張琴芳 李沅泰即飛瑪科技企業社 113年12月14日 無 270萬元

2025-03-07

PCDV-114-抗-43-2025030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貨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351號 原 告 統賀冷凍食品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曜忠 訴訟代理人 李建志 被 告 邑藤貿易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徐商宬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74萬8,503元,並自民國113 年6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25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以74萬8,503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院管轄區域內者, 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定法院之管轄,以起訴時為 準,民事訴訟法第20條前段及第27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本件原告於起訴時,原將訴外人徐商宬與被告邑藤貿易企業 有限公司(下稱邑藤公司)併列為共同被告,其中徐商宬住 所地位於新北市土城區,係在本院管轄區域,本院因此就本 件訴訟有管轄權。雖原告嗣後於113年12月23日當庭撤回對 徐商宬之起訴(見本院卷二第33頁),然依民事訴訟法第27 條揭示之管轄恆定原則,本院就本件訴訟仍有管轄權,合先 敘明。 二、按言詞辯論期日,當事人之一造不到場者,得依到場當事人 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不到場之當事人,經再次 通知而仍不到場者,並得依職權由一造辯論而為判決,民事 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審判長以職權所定之言詞 辯論期日,非有重大理由法院不得變更或延展之,故當事人 已受合法之通知後,雖聲請延展期日,然未經法院裁定准許 前,仍須於原定日期到場,否則即為遲誤,法院自得許到場 之當事人一造辯論而為判決。是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因請假 或赴大陸地區洽事不能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者,如無可認為 有不能委任訴訟代理人或複代理人到場之情形,即非屬不可 避之事故,自非民事訴訟法第386條第2款所謂因正當理由而 不到場(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300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本件定於114年2月27日上午9時50分行言詞辯論 ,並將言詞辯論通知書於114年1月24日寄存送達被告法定代 理人住所、同年月22日、24日送達被告被告公司營業處所, 均由受僱人收受等情,有送達證書3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 二第45至49頁),堪認被告已受合法之通知。被告雖以其法 定代理人徐商宬不在國內為由,具狀向本院聲請延展變更期 日,惟該聲請狀係遲至言詞辯論當日上午9時始送達本院, 此有該聲請狀上本院收狀印文可稽,且被告並未提出可供即 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其有不能委任訴訟代理人到場之情形 ;況且,本件訴訟自113年5月20日繫屬本院以來,本院已分 別於113年6月28日、同年8月2日、同年12月23日進行過言詞 辯論程序,被告法定代理人徐商宬均經合法通知而未到庭, 亦未提出任何事證釋明其有正當理由不到庭,已多次遲誤言 詞辯論期日,揆諸上開說明意旨,本件自難認被告已有不到 場之正當理由。從而,被告無故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庭,本 院依原告之聲請而為一造辯論判決(見本院卷二第53頁), 於法無違。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112年1月3日、同年1月12日分別向原告購 買肉品一批,價金分別為34萬8,144元、43萬0,359元,總計 為77萬8,503元,原告依約定出貨並完成交付程序,詎料被 告迄今僅支付3萬元,尚積欠74萬8,503元。原告屢經催討, 被告迄今仍未置理。為此,爰依買賣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 請求被告如數給付。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74萬8,503元 ,及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等語。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為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銷貨單2份及存 證信函等件影本為證,且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無 正當理由未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聲明及陳述,依民 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視 同自認,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㈡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 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 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前段、第233條 第1項本文及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對被告之買賣價 金請求權,係屬於未定給付期限之金錢債權,又係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揆諸前述規定,原告自得請求被告給付自民事起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6月11日起(見本院卷一第25頁送 達證書,起訴狀繕本於113年5月31日以寄存送達方式送達, 依法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即113年6月10日發生送達效力)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自屬有據。  ㈢綜上所述,原告依買賣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74萬8,503 元,並自113年6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假執行之宣告:原告陳明願預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經核 於法並無不合,爰酌定原告供擔保准予假執行;被告部分依 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為原告預供 相當之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附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宏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張韶安

2025-03-07

PCDV-113-訴-1351-2025030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7號 聲 請 人 謝王秀蓮 相 對 人 簡孟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為相對人供擔保新臺幣(下同)308萬8,800元後,本院11 3年度司執字第135331號清償票款強制執行事件,於本院114年度 重訴字第96號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事件判決確定或因和解、撤 回等而終結之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強制執行法 第18條第2項規定,於對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程序 中,法院尚得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裁 定停止強制執行,則本票經法院裁定准許強制執行後,債務 人如基於本票債權不存在之原因,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訴訟者,依舉輕明重之法理,自應許其提供擔保,停止強制 執行,以避免債務人發生不能回復之損害(最高法院94年度 台簡抗字第15號)。次按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擔保 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 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 ,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 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標的物之價值 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442號及91年 度台抗字第429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利用誘導詐欺而來的本票,直接 聲請法院進行本票裁定,查封並拍賣原告唯一名下房產,使 原告陷入困境,本件執行事件查封之財產一旦拍賣,勢難回 復原狀,為此,聲請人聲請裁定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3533 1號清償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於本院114 年度重訴字第96號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判決確定前停止執 行等語。 三、經查,相對人持聲請人簽發之本票,向本院聲請本票准予強 制執行,並經本院以113年度司票字第3777號、第3778號裁 定確定後,聲請對聲請人所有財產即門牌號碼新北市○○區○○ ○街00號房屋及基地為強制執行(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353 31號,下稱系爭強制執行),系爭強制執行程序目前仍在進 行中尚未終結;又聲請人所提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經 本院以114年度重訴字第96號受理在案等情,業經本院調取 上開執行及民事卷宗核閱無訛。則聲請人於本案訴訟之主張 是否有理由,尚須受訴法院調查審認,若逕於本件執行程序 對聲請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恐將難以回復原狀,難謂無停 止執行之必要,揆諸首開規定,聲請人聲請停止本件執行程 序,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茲本院斟酌相對人因本件停止強制執行程序所可能招致之損 害,應係延後取得票面金額為使用收益之損失,而所可能延 後之期間,則依本院114年度重訴字第96號確認本票債權不 存在等事件所核訴訟標的價額逾150萬元,該案為得上訴第 三審之案件,參酌司法院訂頒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之 規定,第一、二、三審通常程式審判案件之期限為2年、2年 6個月、1年6個月,據此預估聲請人提起前開訴訟,而致相 對人之執行延宕期間約為6年,如以相對人於上開強制執行 程序中主張之債權共858萬元,按週年利率6%計算,則相對 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受之利息損失為308萬8,800元(計算式 :858萬元×6年×6%=308萬8,800元),是本院認本件聲請人 聲請停止強制執行應供擔保之金額以308萬8,800元為適當, 爰酌定如主文所示之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五、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宏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張韶安

2025-03-07

PCDV-114-聲-47-20250307-1

家財訴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剩餘財產分配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財訴字第7號 原 告 李添俊 訴訟代理人 鄭晃奇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陳淑媛 訴訟代理人 江錫麒律師 柯宏奇律師 陳宏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剩餘財產分配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6日 言詞辯論終結,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 被告應於114年3月20日前具狀詳細敘明並提出其抗辯於民國84年 間出售台北縣三重市房屋給其妹陳淑惠之買賣過戶登記資料(包 括房屋門牌號碼、建號與座落之土地地號),及購買上開房地款 項之實際交付金流。被告雖曾提出其婚前之三重市○○○段○○○段00 0000地號土地登記謄本,但無法證明上開房地過戶及交付新台幣 150萬元是否屬實,應請速予補正。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辯論,民事訴訟法第210條定有明文。 二、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太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陳明芳

2025-03-07

MLDV-112-家財訴-7-20250307-1

司家親聲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家親聲字第31號 聲 請 人 A01 代 理 人 陳宏雯律師 關 係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為A02於本院否認子女事件選任特別代理人,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甲○○(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於本院113年度家補字第434號否認子女事件(含其後改分之 事件),為A02(男、民國0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 00000000號)之特別代理人。   理 由 一、按無訴訟能力人有為訴訟之必要,而無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   理人不能行代理權者,其親屬或利害關係人,得聲請受訴法   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2 項定   有明文。前揭規定於家事非訟事件準用之,家事事件法第97   條、非訟事件法第11條亦有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未成年人A02之母,未成年人A 02戶籍謄本上所載之父親朱聰明於民國111年8月23日死亡, 關係人甲○○實際上始為未成年人A02之生父,聲請人已對A02 提起否認子女之訴,由本院受理在案。又聲請人雖為未成年 人A02之法定代理人,然聲請人與未成年人A02分別為否認子 女事件之原告及被告,聲請人恐有利害衝突而無法於否認子 女事件代理A02,故有為未成年人A02選任特別代理人之必要 。而甲○○經馬偕紀念醫院為親緣鑑定結果,與未成年人A02 為父子關係之可能性為99.00000000%以上,有馬偕紀念醫院 親緣鑑定報告影本為證,故甲○○為未成年人A02特別代理人 之最適人選,為此聲請選任甲○○於聲請人所提否認子女事件 中,擔任A02之特別代理人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前開主張,業據提出戶籍謄本、馬偕紀念醫院 親緣鑑定報告、起訴狀、擔任特別代理人同意書等為證,復 經本院依職權查詢本院訴訟繫屬情形,堪信為真實。次查, A02為未成年人,其父朱聰明已於111年8月23日死亡,其母 即聲請人已對A02提起否認子女訴訟,與A02之利益相反,依 法不得代理,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聲請為未成年人A02選 任特別代理人,為有理由。另審酌甲○○陳稱其為未成年人A0 2之生父,有意願擔任A02於聲請人所提否認子女訴訟中之特 別代理人(見本院卷第39至41頁非訟事件筆錄),並參酌馬偕 紀念醫院之親緣鑑定報告影本記載:「甲○○是A01之男父親之 可能性為99.00000000%以上」,(見本院卷第27頁),本院認 由甲○○擔任A02於聲請人所提起否認子女事件之特別代理人 ,應屬妥適,爰選任之。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家事法庭司法事務官 鄭明玉

2025-03-07

SLDV-113-司家親聲-31-20250307-2

桃簡
桃園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桃簡字第37號 原 告 陳宏益 被 告 廖勁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113年度審簡字第1 316號刑事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審附 民字第1108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7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1,050元,及自民國113年7月9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 33條之3規定,本院依職權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3年1月30日下午6時許,在桃園市○ ○區○○路000號前,以徒手方式毆打伊,致伊受有臉部1.5公 分撕裂傷之傷害(下稱系爭傷害),因而支出並預為請求將 來之醫療費用,共新臺幣(下同)100,000元,並受有非財 產上損害100,000元,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 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00,000元,及自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答辯書 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原告主張被告於上揭時、地,徒手毆打伊,致伊受有系爭傷 害等情,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診斷證明書、系爭傷害照 片為證(見本院卷第28頁、第35頁及反面),並經本院113 年度審簡字第1316號刑事簡易判決被告犯傷害罪,處拘役55 日,得易科罰金在案,復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刑事案件卷 宗核閱無訛,自堪信為真實。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查被告於上揭時、地, 故意以徒手方式不法侵害原告之身體權,致原告受有系爭傷 勢,自應負賠償之責。  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請求權要件 中之損害,分為責任成立與責任範圍之判斷層次,主張損害 賠償請求權之人,除責任成立之要件外,尚應就責任範圍負 舉證責任。查原告支出醫療費用1,050元,有收據1紙為證( 見本院卷第29頁),應堪信為真實,是原告請求被告賠償1, 050元固屬有據。至原告另主張:受傷部位至今會抖動,需 長期復健,故預為請求醫療費用等語,然原告未提出任何證 據以實其說,並於審理中自陳:伊無法舉證有何預為請求之 必要或有何其他醫療費用支出等語,自難認原告已盡舉證之 責,是原告此部分請求即屬無據。  ㈢按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95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不法侵害他人之人格權,被害人得請 求加害人賠償相當金額之慰撫金時,法院對於慰撫金之量定 ,自應審酌被害人及加害人之身分、地位、資力、加害程度 並被害人所受精神痛苦之程度等各種情事,以核定相當之數 額。查被告徒手毆打原告之行為,不法侵害原告身體權,傷 勢縱非十分嚴重,然傷口位於眉角,已影響原告臉部外觀, 堪認原告確實受有精神上痛苦,自得請求被告賠償非財產上 損害。本院審酌兩造之年齡、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經濟狀 況(僅供本院斟酌精神慰撫金數額之用,不予在判決中詳細 列載公開),及原告因被告侵害行為致精神上痛苦程度等一 切情狀,認原告請求被告賠償非財產上損害以30,000元為適 當,逾此範圍之請求,則屬無據。  ㈣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 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 3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原告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 求權,係屬未定給付期限之金錢債權,且未約定利率,則被 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是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即113年7月9日(見附民卷第9頁)起算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即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 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則無理由,應 予駁回。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 ,爰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審酌後,認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 八、本件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規定 免納裁判費,且迄至言詞辯論終結前,兩造亦未見支出訴訟 費用,自毋庸為訴訟費用負擔之諭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郭宇傑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黃怡瑄

2025-03-07

TYEV-114-桃簡-37-20250307-1

國審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傷害致死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國審訴字第6號 聲 請 人 王星光 (年籍詳卷) 王惠琪 (年籍詳卷) 被 告 林容世 選任辯護人 陳宏兆律師 上列聲請人等因被告傷害致死案件,聲請訴訟參與,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准許聲請人王星光、王惠琪參與本案訴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林容世因涉犯刑法第277條第2項前段之 傷害致死罪嫌,經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而 該案屬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8第1項第1款所列得為訴訟參 與之案件,而被害人王俊維因被告之上開犯嫌已經亡故,聲 請人王星光、王惠琪分別為被害人之父、姐,爰依法聲請參 與訴訟等語。 二、按因故意犯罪行為而致人於死或致重傷之罪之被害人,得於 檢察官提起公訴後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向該管法院聲請 參與本案訴訟;前項各款犯罪之被害人無行為能力、限制行 為能力、死亡或因其他不得已之事由而不能聲請者,得由其 法定代理人、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二親 等內之姻親或家長、家屬為之;又法院於徵詢檢察官、被告 、辯護人及輔佐人之意見,並斟酌案件情節、聲請人與被告 之關係、訴訟進行之程度及聲請人之利益,認為適當者,應 為准許訴訟參與之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8第1項第1 款及第2項、同法第455條之40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林容世因傷害致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現 由本院審理中,而被告於本案被訴罪名係刑法第277條第2項 前段之傷害致死罪,且聲請人等為該案被害人之父、姐,符 合前揭聲請訴訟參與之適格要件,另經徵詢檢察官、被告及 辯護人之意見,並斟酌上揭案件情節、聲請人與被告之關係 、訴訟進行之程度及聲請人之利益等情事後,認為准許訴訟 參與有助於達成被害人訴訟參與制度之目的,且無不適當之 情形,是本件聲請人聲請訴訟參與,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0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楊數盈                             法 官 江宜穎                                      法 官 崔恩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陳旎娜

2025-03-07

SCDM-113-國審訴-6-202503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