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周舒雁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1-220 筆)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國家賠償再審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129號 聲 請 人 劉古梅妹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國防部間請求國家賠償再審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2年12月20日本院裁定(112年度台聲字第1327號),聲 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除合於法定再審事由得聲請再審外,不 容以其他方法聲明不服。本件聲請人對於本院112年度台聲字第1 327號確定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聲明不服,雖未依聲請再審 之程式為之,但仍應視其為聲請再審,而依該程序調查裁判,合 先說明。 次按對於本院確定裁定聲請再審,非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 所列各款情形,不得為之。又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 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 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法定再 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 其補正。本件聲請人對於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經核其聲請狀內 表明之再審理由,無非說明其對於前訴訟程序確定裁判不服之理 由,惟對於原確定裁定究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 則未據敘明,依上說明,其聲請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2024-11-21

TPSV-113-台聲-1129-20241121-1

台簡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假扣押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簡抗字第262號 抗 告 人 滿億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福昌 訴訟代理人 陳哲偉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樂利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假扣押事 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2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裁定(113年度 簡抗字第19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裁判,其上訴利益逾民事訴訟 法第466條所定之額數者,當事人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為理由,逕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或抗告,並須經原裁判法 院之許可。此項許可,以訴訟事件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之重要性者為限,此觀同法第436條之2第1項、第436條 之3第1項及第2項之規定自明。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原法院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 ,不包括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不當或理由不備之情形在內。 本件抗告人對於原第二審裁定逕向本院提起再抗告,係以: 相對人遭銀行拒絕往來,迄未清償之票據債務已逾公司資本 額之一半,且名下土地復設定高額抵押權,難以清償債務且 瀕臨無資力,伊就相對人日後有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 虞之假扣押原因,已為相當釋明,縱有不足,伊已陳明願供 擔保以補釋明之不足,原法院遽謂伊未釋明假扣押之原因, 駁回伊假扣押之聲請,有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23條第1項、 第526條第2項之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情形云云,為其論據。惟 抗告人所陳上開理由,核屬原法院認定其未釋明假扣押原因 之事實當否問題,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亦無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情事,原法院認其再抗 告不應許可,以裁定予以駁回,經核於法並無違誤。抗告論 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二、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第 2項、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 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1

TPSV-113-台簡抗-262-20241121-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再審聲請再審併聲請訴訟救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134號 聲 請 人 李美卿 上列聲請人因與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損害賠償聲請 再審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0月19日、同年12月28日本院裁 定(112年度台聲字第958號、第1464號),聲請再審,併聲請訴 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本院確定裁定聲請再審,非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 項所定各款情形,不得為之。又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 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 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 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如未表明再 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本件聲請人對本院112年度台 聲字第958號、第1464號確定裁定(下合稱原確定裁定)聲 請再審,經核其聲請狀,並未表明各該裁定究有如何合於民 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各款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依上 說明,其聲請自非合法。次按裁定已經確定而有民事訴訟法 第497條所定之情形者,同法第507條固規定得為聲請再審之 原因,然此限於第二審法院所為,且依同法第484條不得抗 告之裁定,始有其適用,對於第三審法院所為之裁定,並無 適用之餘地。聲請人以原確定裁定有該條規定之情形,聲請 再審,依上開說明,亦非合法。聲請人之再審聲請既經駁回 ,則其併聲請訴訟救助,即無實益,不應准許。 二、據上論結,本件聲請一部為不合法,一部為無理由。依民事 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1

TPSV-113-台聲-1134-20241121-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履行契約等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2038號 上 訴 人 郭豐民 訴訟代理人 陳瓊苓律師 張日昌律師 被 上訴 人 郭宏鈞 訴訟代理人 劉凡聖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 月25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437號),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除假執行部分外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主張:兩造於民國109年7月17日簽訂土地買賣契 約書(下稱系爭契約),約定伊以每坪新臺幣(下同)43萬 元,總價697萬8,900元,向被上訴人買受坐落○○市○○區○○段 00、00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各二分 之一(下稱系爭應有部分)及其上門牌○○市○○區○○路0段00 號未保存登記建物(下稱系爭建物),嗣因土地面積有誤, 兩造於同年月24日重新簽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下稱第2次 契約),合意修正總價為744萬4,590元,伊已依約給付全部 價金,惟被上訴人僅將系爭應有部分移轉登記予伊,迄未轉 讓系爭建物事實上處分權及簽署、出具辦理系爭建物保存登 記所需相關書件(下稱系爭文件),經催告未予置理,應給 付雙倍價金之違約金,伊得請求其中500萬元等情。爰依民 法第348條規定及系爭契約第1點、第3點約定,求為命被上 訴人協同辦理系爭建物所有權保存登記,及給付500萬元並 加計自110年8月26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 者,不予贅述)。 二、被上訴人則以:系爭契約因兩造重新簽訂第2次契約而作廢 ,系爭建物非本件買賣標的物,上訴人無權請求伊協同辦理 該建物保存登記。且伊已依約移轉系爭應有部分,並無違約 ;縱有違約,上訴人未受損害,其請求違約金過高,應予酌 減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廢棄第一審所為上訴人上開勝訴部分之判決,改判駁回 其該部分之訴,係以: ㈠系爭契約前言及第1點約定:「郭宏鈞(下稱甲方,即被上訴 人)……同意……00地號、……00地號……,面積全部的1/2(即系 爭應有部分)售予郭豐民(下稱乙方,即上訴人)」、「甲 方同意將門牌:○○市○○區○○路○段00號建物(即系爭建物) 及其附著物之使用權讓渡予乙方,並配合都更進度完成房屋 點交相關事宜」等語,及證人即系爭契約見證人王信凱律師 所言,可知兩造約定被上訴人出售系爭應有部分,並同意讓 渡系爭建物使用權,及為方便都更進行拆除,應配合都更進 度點交該建物予上訴人,且拆除前租金收益仍歸被上訴人。 嗣兩造訂立第2次契約,僅更動土地面積及總價,故被上訴 人抗辯其無讓與系爭建物之合意云云,洵無足採。 ㈡又系爭契約第3點記載:「上述土地(指系爭應有部分)過戶 後,甲方持有○○市○○區○○段00、00地號等1/2土地(即系爭 應有部分),面積約16.23坪,應隨時無條件積極配合乙方 ,簽署、出具前述建物辦理保存登記所需之相關書件(即系 爭文件)及用印,……」等語,足認被上訴人僅負配合上訴人 簽署、出具系爭文件及用印之義務,佐以上訴人於109年8月 27日存證信函自稱協助辦妥系爭建物保存登記等語,與其主 張相悖,難認被上訴人負有協同將系爭建物辦理保存登記予 上訴人之義務。  ㈢上訴人主張系爭契約第3點約定被上訴人負有協同辦理系爭建 物保存登記予上訴人之義務,係為使系爭土地及同段00地號 等41筆土地符合都市更新條例(下稱都更條例)第37條第1 項第3款規定合法建物所有權人同意比例申請都更(下稱系 爭都更案)等語。然觀諸原判決附表所示合法建物同意比例 表(下稱系爭附表),如不列入與系爭契約無關之被上訴人 所有○○市○○區○○路0段00號建物(下稱00號建物)及系爭建 物,系爭都更案合法建物所有權人同意比例為33.01%,加計 系爭建物之同意比例則為61.15%,均不符上開條文所定合法 建物所有權人五分之四同意比例,上訴人是項主張,亦屬無 據。  ㈣被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3點僅負簽署、出具系爭文件及用印之 義務,上訴人110年4月(原判決誤載為1月)15日存證信函 (下稱系爭存證信函)催告被上訴人協同辦理保存登記,不 符債之本旨,不生催告之效力,被上訴人不負遲延責任。上 訴人請求被上訴人賠償500萬元,洵屬無據。 ㈤綜上,上訴人依系爭契約請求被上訴人協同上訴人辦理系爭   建物所有權保存登記及給付上訴人500萬元本息,為無理由 ,不應准許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四、按都更條例第37條第1項第3款規定:「實施者擬訂或變更都 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時,應經一定比率之私有土地與私有合 法建築物所有權人數及所有權面積之同意;其同意比率依下 列規定計算。……三、依第二十三條規定辦理者:應經更新單 元內私有土地及私有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均超過五分之四, 且其所有土地總面積及合法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均超過五分 之四之同意」。即依該條例第23條規定:「未經劃定或變更 應實施更新之地區,有同條例第六條第一款至第三款或第六 款情形之一者,土地及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得按主管機關所 定更新單元劃定基準,自行劃定更新單元,依前條規定申請 實施都市更新事業。」查依建物登記謄本記載,被上訴人所 有已辦理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00號建物亦坐落系爭土地 (見一審卷第356頁)。而系爭都更案都市更新會109年12月13 日第一次臨時會員大會會議紀錄記載:「……本更新單元……因 範圍內有所有權人不願配合參與本案都市更新……故排除00、 00、00、00及00地號等5筆土地(其中00、00地號即系爭土地 )……(三)議決結果:……請郭宏鈞(即被上訴人)與更新會(由 理事長代表)儘速完成更新相關需配合辦理事項……」等語( 見一審卷第161、162頁),似見系爭土地及其上之系爭建物 、被上訴人所有00號建物均屬系爭都更案範圍,且00號建物 為該都更案範圍內之合法建物。參諸被上訴人自承:「系爭 契約雖有約定,但沒有約定要辦保存登記給誰……」等語(見 原審卷第270頁),似亦不爭執其有配合辦理系爭建物保存登 記之義務。果爾,上訴人主張:系爭都更案倘取得被上訴人 所有00號建物之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同意,並將系爭建物辦理 保存登記,即可取得符合都更條例第37條所定同意比例,被 上訴人負有配合辦理系爭建物保存登記之義務等語,並提出 系爭附表為據(見一審卷第312、350頁,原審卷第127、238 頁),暨聲請訊問參與擬定系爭契約及締約全部過程之證人 周祐賢(見原審卷第134、135、196、197頁),是否毫無足 取及無調查之必要?自有詳加研求之必要。原審就此未詳予 調查審認,復未於判決理由中敘明不訊問該證人之理由,徒 以系爭契約第3點約定及被上訴人之00號建物與系爭契約無 關,遽認被上訴人不負配合辦理系爭建物保存登記之義務, 而為上訴人不利之論斷,已屬速斷。倘被上訴人負有配合辦 理系爭建物保存登記之義務,則上訴人於系爭存證信函記載 :「為催告台端應於文到七日內,依約……配合辦理上開房屋 (即系爭建物)之保存登記……」、「……台端並應配合本人辦理 系爭建物之保存登記……」等語(見一審卷第28、32頁),能否 認非依債之本旨所為催告,而不生催告之效力?亦滋疑義。 原審未遑細究,徒以被上訴人僅負簽署、出具系爭文件及用 印之義務,認其不負給付遲延責任,自有可議。上訴論旨, 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末查土地登記 規則第27條第2款規定,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即保存登記 ),由權利人單獨申請之。上訴人得否請求被上訴人協同辦 理系爭建物保存登記?或僅得請求被上訴人辦理系爭建物保 存登記?及得請求辦理保存登記為何人名義?案經發回,宜 併注意及之。又第一審判決被上訴人應協同上訴人完成辦理 系爭建物所有權保存登記及給付500萬元本息(下稱系爭敗 訴部分),並駁回上訴人其餘之訴,被上訴人僅就系爭敗訴 部分提起第二審上訴,原審認其上訴有理由,竟於原判決主 文第1項諭知將第一審判決全部廢棄,屬顯然錯誤,應由原 法院依法裁定更正,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1

TPSV-113-台上-2038-20241121-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038號 聲 請 人 周志一律師(即陳胤文之選任訴訟代理人) 上列聲請人因上訴人陳胤文與被上訴人吳淑卿等間請求返還不當 得利等事件(本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345號),聲請核定第三審 律師酬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三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2024-11-21

TPSV-113-台聲-1038-20241121-1

台簡抗
最高法院

聲請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簡抗字第269號 再 抗告 人 A01 代 理 人 朱宜君律師 黃雅英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B01間聲請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 使負擔等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17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裁 定(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59號、第60號),提起再抗告,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第一審就家事非訟事件所為裁定之抗告,由少年及家事法 院以合議裁定之;對於前項合議裁定,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為理由,逕向最高法院提起抗告,家事事件法第94條第1項、 第2項定有明文。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裁判為確 定事實而適用法規,或就所確定之事實而為法律上判斷,顯有不 合於法規規定,或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顯有違反 者而言,不包括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不當或理由不備、矛盾之情 形在內。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裁定提起再抗告,係以:原法院未 通知伊及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2人(下稱未成年子女)陳述意見 、未調查伊所指訪視報告之違誤、未依聲請選任程序監理人,所 為認定不符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未審究兩造之經濟能力,逕認 兩造應平均分擔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用,違反家事事件法第95條、 第108條第1項、第109條、家事事件審理細則第107條、民法第10 55條之1、第1084條第2項、第1089條第 1項、第1114條第1款、 第1115條第3項規定云云,為其論據。惟再抗告人所陳,核屬原 法院論斷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兩造共同擔任,由 相對人任主要照顧者,符合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並維持第一 審法院所定再抗告人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時間、方式及應遵 守事項,及命再抗告人給付扶養費等之認定事實當否及裁定是否 理由不備問題,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另就有關未成 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事件,依家事事件法第109條規定 ,是否有選任程序監理人之必要,法院得自由裁量。原法院未選 任程序監理人,已於理由中敘明無選任之必要,於法並無不合。 末查家事事件法第95條本文所謂抗告法院為本案裁判前,應使因 該裁判結果而法律上利益受影響之關係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不 以行準備程序或言詞辯論為限,以書狀陳述其意見之情形亦包括 在內。本件再抗告人於抗告程序中,己提出家事抗告補充理由㈠ 至㈥狀陳述意見,難謂原法院於裁定前未使再抗告人有陳述意見 之機會;原裁定距第一審裁定僅約隔10個月,且未成年子女除於 社工訪視報告之訪視過程中表達意見外,並於第一審到庭陳述對 於其權利義務應由何人行使負擔之意願,已保障其程序參與權及 意見陳述權。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自 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 件法第21條第2項、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 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陳 容 正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2024-11-21

TPSV-113-台簡抗-269-20241121-1

台聲
最高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聲請訴訟救助抗告而聲請訴訟救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123號 聲 請 人 李政宏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創鉅有限合夥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聲 請訴訟救助,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29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 3年度聲字第315號),提起抗告,而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 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09條 第2項、第284條之規定自明。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 並缺乏經濟信用而言。本件聲請人對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 聲字第315號裁定提起抗告,並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惟未 提出任何證據以釋明其確已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信用, 致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從而,聲請人之聲請,即屬不應准 許。 二、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 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1

TPSV-113-台聲-1123-20241121-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程款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622號 上 訴 人 政達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證菴 訴訟代理人 林雅儒律師 被 上訴 人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榮聰 訴訟代理人 吳小燕律師 吳文賓律師 朱雅蘭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 月30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建上字第83 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第 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 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 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 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 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 背法令。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 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 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 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 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 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 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 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 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 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於其不利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分 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 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兩造於 民國105年4月11日簽訂工程採購契約(下稱系爭契約),由 上訴人以新臺幣(下同)5,477萬元承攬被上訴人發包之「 臺中港北泊渠浚挖工程」,約定上訴人完成浚挖區設計水深 -9.0m、浚挖計量面積27,181㎡之工作,浚挖體積僅供參考, 特別條款約定上訴人不得以天候、海象不佳等理由要求展延 工期,並於同年月26日開工,預定同年11月21日竣工。上訴 人至106年8月17日止,扣除免計工期61日,共逾期208日, 係可歸責上訴人之事由,致延誤履約期限,情節重大,被上 訴人於是日依系爭契約第21條第1項第5款約定合法終止系爭 契約,並得依系爭契約第17條第1項、第4項約定扣罰契約總 價20%逾期違約金。又上訴人應施作原訂契約期間水深檢測8 次、竣工1次、驗收1次、驗收複驗1次,共計11次,上訴人 提送6次合格測量成果,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項次貳.一 .2所示以一式計價工項金額53萬8,796元,應依比例扣減24 萬4,907元。上訴人至106年8月17日止,未依系爭契約特別 條款第5條第3項第2款、第3款約定於訴外人即監造單位台灣 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通知期限內改善污染防止膜破損 ,就附表項次拾貳「臨時水域汙染防止膜設施、移設、維護 及拆除」工項應扣罰83萬5,133元。被上訴人應給付工程款4 ,047萬8,031元,扣除起訴前已付2,366萬3,346元、一審判 決後給付1,622萬1,048元本息及原審判命給付59萬3,637元 本息,上訴人請求再給付1,190萬4,656元本息,並無理由等 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及已論斷或其他贅述而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或漏未論斷,而非表 明該部分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 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 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 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 其上訴為不合法。至原判決贅述其他理由,無論當否,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末按不必要之證據方法,法院原可衡情不 予調查,不為當事人證據之聲明所拘束,原審已敘明並無囑 託訴外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鑑定上 訴人實際浚挖土方體積數量等之必要,上訴人指摘原審未依 其聲請囑託鑑定云云,不無誤會,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2024-11-21

TPSV-113-台上-1622-20241121-1

台上
最高法院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2702號 上 訴 人 大將作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彥博 訴訟代理人 練家雄律師 被 上訴 人 健鑫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子卿 訴訟代理人 徐偉峯律師 尤彰澤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 華民國112年8月4日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民 專上字第3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除假執行部分外廢棄,發回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理 由 一、本件係現行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於民國(下未註明紀元者, 均同)112年8月30日施行前繫屬於法院之智慧財產民事事件 ,依該法第75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適用修正前之規定,合 先敘明。 二、被上訴人主張:伊為我國第M501449號「具有鏈條鬆弛感應 機制的迴轉式欄污柵」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 ,上訴人於102年間以總價新臺幣(下同)2,400萬元標得訴 外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電公司)之「大林電廠更 新改建計畫ME07循環水進水口區攔污設備製造安裝工程」( 下稱系爭工程),其製造、安裝之迴轉式攔污柵(下稱系爭 產品),構成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9之文義侵權或均等侵權, 依財政部所公布102年度營利事業各業所得額暨同業利潤標 準(下稱系爭利潤標準)以15%計算,上訴人獲有360萬元之 利潤,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97 條第1項第2款規定,求為命上訴人給付360萬元,及自起訴 狀送達翌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並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直 接或間接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 進口商品名稱為「迴轉式攔污柵」之產品(含有鍊條鬆弛感 應機制),亦不得為其他一切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下合稱 本件請求)之判決。 三、上訴人以:伊提供予台電公司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南部施工 處(下稱南部施工處)之「迴轉式攔污柵操作及維護手冊」 (下稱系爭手冊),僅用於系爭產品之設計規劃及審核,並 無揭露鏈條鬆弛感應機制之實際組成構件、技術手段與作動 關係,應比對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以判定該產品是否侵害系 爭專利權。系爭產品以摩擦桿與摩擦輪迎面接觸方式作動, 與系爭專利係由觸動桿跟觸動部之點接觸作動方式不同,未 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9之文義範圍,亦不構成均等侵權。 又伊提出之西元1985年9月17日公告之美國第4541930號專利 案、西元2013年1月23日公開之大陸地區第000000000A號「 一種迴轉濾網式格柵除污機」專利案、西元2009年5月6日公 開之大陸地區第000000000A號「乘客傳送設備」專利案(下 分稱乙證3、4、5)已揭露迴轉式攔污柵源於國外發電廠或 水處理設備等先前習知技術,乙證3、4、5或乙證4、5之組 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9不具進步性。另伊於系爭 專利申請日即103年11月25日前,已於同年1月27日提供系爭 產品細部設計圖予南部施工處,系爭專利之效力不及於該設 計圖,自不及於伊根據該設計圖安裝系爭產品於台電公司大 林發電廠(下稱大林電廠)之行為。再者,伊就系爭工程總 利潤僅有131萬5,240元,依系爭產品佔系爭工程總價比例18 %計算,伊所獲利潤僅為23萬6,743元,感應機制以2萬元計 算,占系爭產品單價400萬元之0.5%,伊所獲利潤屬於系爭 產品者僅1,184元,上訴人請求伊賠償360萬元,並無理由等 詞,資為抗辯。 四、原審廢棄第一審所為駁回被上訴人本件請求之判決,改判准   如其所聲明,係以:被上訴人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 權期間自104年5月21日起至113年11月24日止。上訴人於102 年間以系爭產品單價400萬元(未稅)、總價2,400萬元得標系 爭工程,已安裝、施作系爭產品完畢。本件以系爭產品實物 作為比對對象顯有困難,系爭手冊之內容與系爭產品實物相 同,經以之作為與系爭專利比對之依據,系爭產品為系爭專 利請求項1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2所示要件編號1A、1B 、1C、1D、1E、1G之文義所讀取,未為附表2所示要件編號1 F、1H之文義所讀取,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 義範圍,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9均為請求項1之直接附屬項或 間接附屬項,系爭產品亦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9之文義 範圍。系爭產品摩擦輪之輪狀構造屬已知元件,簡單替換系 爭專利請求項1觸發桿之桿狀構造,乃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 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系爭產品利用弧板觸動感應齒輪,與 系爭專利請求項1利用觸動部觸動觸動桿,其作動方式僅因 觸動桿與摩擦輪形狀不同而導致「撥動」及「滾動」之差異 ,兩者技術手段實質相同。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皆係利用 兩物體接觸碰撞以達成使條狀物伸長之功能,兩者功能完全 相同。另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藉由前揭技術手段,使伸長之 條狀物於行經該感應器時觸發該感應器並切斷該動力裝置之 動力供應,兩者產生之結果亦完全相同,是系爭產品與系爭 專利請求項1要件編號1F、1H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請求 項1之權利範圍。系爭手冊未揭露鍊條鬆弛感知器為一近接 開關,是系爭產品未為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其中,該感應 器為一近接開關。」技術特徵所文義讀取,惟系爭專利請求 項2以近接開關感應觸發條,與系爭產品以設置感知器作為 感知感應齒輪位移齒條之手段,皆係利用感應器感應物體之 技術,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依系爭專利請 求項2近接開關,即能輕易變化如系爭產品所採之手段,兩 者技術手段實質相同,且均係利用感應器感應物體之相同功 能達到使攔污柵停止運作之相同結果,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 請求項2所進一步界定之技術特徵構成均等,均等侵害系爭 專利請求項2之權利範圍。系爭產品為系爭專利請求項3如附 表3所示要件編號3J「該傳動機構進一步包括一齒輪以及設 置於該齒輪中心的一連動部」、3K「該觸發條上設置有一齒 部並且透過該齒部與該齒輪嚙合」之文義所讀取,而其感應 齒輪3構造與觸動桿桿狀構造不同,未為請求項3如附表3所 示要件編號3L、3M之文義所讀取,惟與系爭專利均係採物體 接觸碰撞之技術達成使條狀物伸長之功能,並藉此使伸長之 條狀物於行經該感應器時觸發該感應器並切斷該動力裝置之 動力供應,兩者係以實質相同之技術手段,達成相同之功能 ,並得到相同之結果,故系爭產品均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 3之權利範圍。又系爭產品均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權利 範圍,復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4進一步界定之「其中,該觸 動部為具有圓弧形狀的一觸動板。」技術特徵文義範圍,則 系爭產品已均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4之權利範圍。系爭手 冊所載鍊條鬆弛感知機構並未揭露複數個阻力調整元件,用 以調整位移齒排之移動阻力,是系爭產品未為系爭專利請求 項5進一步界定之「其中,該傳動機構上設置有複數個阻力 調整元件,用以調整該觸動桿的移動阻力」技術特徵所文義 讀取,依全要件原則,系爭產品亦不符合均等論,未落入系 爭專利請求項5之權利範圍。系爭專利請求項6係直接附屬於 請求項5,間接附屬於請求項1,進一步界定「根據申請專利 範圍第5項所述之迴轉式欄污柵,其中,該等阻力調整元件 為設置在該傳動機構之四個角落處的四個調整螺帽。」之技 術特徵,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5之權利範圍, 自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6之權利範圍。系爭手冊所載鍊條 鬆弛感知機構並未揭露複數個固定孔,是系爭產品未為系爭 專利請求項7進一步界定之「其中,該傳動機構上設置有複 數個固定孔,該傳動機構係透過複數個固定元件穿過該固定 孔固定於該等篩網結構之其中之一的該側邊。」之技術特徵 所文義讀取,依全要件原則,系爭產品亦不符合均等論,未 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權利範圍。系爭專利請求項8係直接 附屬於請求項7,間接附屬於請求項1,進一步界定「根據申 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迴轉式欄污柵,其中,該等固定孔 為長橢圓形的形狀。」之技術特徵,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 專利請求項7之權利範圍,亦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之權利 範圍。系爭產品之迴轉式攔污柵結構、剖面圖上方圖式揭露 清洗管12具有複數噴嘴16,設置在迴轉式攔污柵之頂部正上 方與該集污槽13相對應之位置處,可完全對應系爭專利請求 項9之「進一步包括一高壓噴洗裝置,其係設置在該迴轉式 欄污柵的頂部正上方與該污物收集斗相對應的位置處。」技 術特徵,均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之權利範圍。乙證3、4 、5均未揭露系爭專利請求項1如附表2所示要件編號1E至1H (原判決誤載為E至H)之技術特徵,乙證3、4、5之組合亦 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創作,故乙證3、4、5及乙 證4、5之組合均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9不具進步性 。依上,系爭產品雖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9之文義範圍 ,惟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4、9之均等範圍而侵害系爭專 利權。上訴人登記營業項目包含「J101060廢(污)水處理業 」,而系爭產品不論是否具有感應機制,均係用以清除水中 污物,為污水處理業主要營業設備,且上訴人以此類設備銷 售、安裝或維護為營業收入項目,應歸類為污水處理業,而 鍊條鬆弛感知機制乃系爭產品之重要且必要因素,且系爭產 品於出廠前即已區分為具感應裝置或不具感應裝置兩種結構 ,上訴人未舉證證明得否嗣後購買零件加裝於不具感應裝置 之迴轉式攔污柵設備,不得僅以感應機制之零件或物料價格 計算其價值。兩造就系爭產品單價400萬元及系爭工程中安 裝系爭產品6套均不爭執,依系爭利潤標準中類別3700-00之 「廢(污)水處理業」之淨利率為15%,則被上訴人得請求上 訴人賠償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360萬元本息。系爭產品既 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情形,被上訴人亦得請求除去、防止侵 害。從而,被上訴人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項、第 2項、第97條第1項第2款規定為本件請求,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五、本院之判斷: ㈠新型專利權之效力,不及於申請前已在國內實施,或已完成 必須之準備者,此觀專利法第120條準用同法第59條第1項第 3款本文規定即明。查上訴人於原審抗辯:伊於系爭專利申 請日即103年11月25日前,已提供系爭產品細部設計圖予南 部施工處,系爭專利之效力不及於該設計圖,自不及於伊根 據該設計圖安裝系爭產品於大林電廠之行為等詞(見一審卷 ㈡118、119頁),並提出上訴人103年1月27日(103)將字第 H021-077號函(受文者南部施工處)、系爭產品細部設計圖 光碟為憑(見一審卷㈠401、405頁、卷㈡118、119頁),此攸 關上訴人於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是否已完成必須之準備,而有 上開規定之適用,自屬重要之防禦方法。原審未於判決書理 由項下說明其取捨之意見,遽為上訴人不利之判決,自有判 決不備理由之違法。    ㈡新型專利權人對於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其專利權者,得請求損 害賠償,此觀專利法第120條準用同法第96條第2項規定即明 。同法第96條第2項於100年12月21日修正之立法理由為:「 原條文(即修正前同法第84條)第一項修正後分列為第一項 及第二項。依原條文第一項規定,專利侵權之民事救濟方式 ,依其性質可分為二大類型,一者為『損害賠償』類型,依據 民法規定,主觀上應以行為人有故意或過失為必要;另一者 是『除去、防止侵害』類型,即原條文第一項後段所定之侵害 排除或防止請求,性質上類似物上請求權之妨害除去與防止 請求,故客觀上以有侵害事實或侵害之虞為已足,毋須再論 行為人之主觀要件。為避免適用上之疑義,爰將侵害除去與 防止請求之類型於第一項明定,其主張不以行為人主觀上有 故意或過失為必要;另於第二項明定關於損害賠償之請求, 應以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為必要,以茲釐清,並杜爭 議。」是專利權人就其專利權遭受侵害而請求損害賠償,應 以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為必要。所謂故意者,係指行 為人對於構成專利侵權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或 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所謂過失,乃應注意 能注意而不注意,係以行為人是否怠於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 斷。又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而欠缺者,係指依交易上 一般觀念,認為有相當知識經驗及誠意之人應盡之注意而欠 缺。行為人已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應依個案事實、 特性,分別加以考量,因行為人之智識、職業、營業項目、 侵害行為之態樣、危害之嚴重性、被害法益之輕重、防範避 免危害之代價等,而有所不同。查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 請求項1至9之文義範圍,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4、9之均 等範圍,均等侵害系爭專利權,為原審認定之事實。原審未 說明上訴人主觀上有何故意或過失侵害系爭專利權,遽謂其 應負損害賠償之責,亦有適用上開規定之違誤。上訴論旨, 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最高法院智慧財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2024-11-14

TPSV-112-台上-2702-20241114-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拆除地上物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2017號 上 訴 人 桃園市平鎮區公所 法定代理人 蕭巧如 訴訟代理人 余席文律師 被 上訴 人 巫昆典 訴訟代理人 劉昌樺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除地上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 月18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字第64號),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其餘上訴及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 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伊於民國110年3月29日因分割繼承登記 取得坐落○○市○○區○○段0000之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之所有權,上訴人於該土地如第一審判決附圖所示A部分面 積44.09平方公尺(下稱A土地)鋪設柏油路面,作為○○市○○ 區○○街000巷(下稱系爭巷道)之一部使用,妨害伊之所有 權等情。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求為命上 訴人刨除A土地柏油路面之判決(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返還A 土地部分,經原審判決駁回確定)。 二、上訴人則以:伊為系爭巷道之養護機關,該巷道供不特定公 眾通行已近30年,有公用地役關係存在,伊於屬系爭巷道一 部之A土地鋪設柏油進行道路養護,被上訴人應予容忍,其 請求刨除閒置未用之A土地之柏油路面,所得利益小於他人 及國家社會所受損害,屬權利濫用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被上訴人上開部分勝訴之判決,駁回上 訴人該部分之上訴,係以:  ㈠被上訴人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上訴人於該土地中之A土地 鋪設柏油路面作為系爭巷道之一部使用,係基於系爭巷道養 護主管機關職責,實際利用者為通行之公眾,難認上訴人有 占用A土地情事,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 請求上訴人刨除A土地之柏油路面,尚屬無據。  ㈡按既成道路成立公用地役關係,須為不特定之公眾通行所必 要,而非僅為通行之便利或省時,且於公眾通行之初,土地 所有權人無阻止之情事,並須經歷之年代久遠而未曾中斷始 可。依第一審勘驗筆錄之記載,對照上訴人之陳述及所提之 空照圖、地籍圖,可知位於○○街000巷0弄之8棟房屋住戶, 可駕駛汽車通行系爭巷道連接至○○○路000巷,並分別通往○○ 街或○○○路,A土地所在之系爭巷道僅為通往○○街之捷徑,非 供不特定之公眾通行所必要,不成立公用地役關係,被上訴 人得於法令限制範圍內,自由使用、收益該土地,上訴人於 A土地鋪設柏油路面,妨害被上訴人之所有權,被上訴人自 得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請求上訴人刨除A土地之 柏油路面。 ㈢又上訴人不法侵害被上訴人之系爭土地所有權,被上訴人為 保障其所有物之完整性,請求上訴人刨除系爭土地中A土地 之柏油路面,難謂所得利益甚微及係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 ,且系爭巷道並不符合「劃設消防車輛救災活動空間指導原 則」消防車輛通行之道路或通路淨寬至少須3.5公尺以上之 規定,刨除系爭巷道往○○街方向A土地之柏油路面,消防車 仍得自○○○路000巷巷口進入系爭巷道為救災行為,不影響消 防安全,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刨除A土地之柏油路面,屬正 當權利之行使,並無權利濫用或違反誠信原則。從而,被上 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請求上訴人刨除A土地 之柏油路面,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四、按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 ,為民法第148條第1項所明定。而行使權利,是否以損害他 人為主要目的,應就權利人因權利行使所能取得之利益,與 他人及國家社會因其權利行使所受之損失,比較衡量以定之 。倘權利之行使,自己所得利益極少而他人及國家社會所受 之損失甚大,非不得視為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查被上訴 人所有系爭土地中之A土地為系爭巷道之一部,上訴人係基 於該巷道養護機關之職責,於其上鋪設柏油路面,供公眾通 行,為原審認定之事實。惟觀諸卷附87年5月8日空照圖、Go ogle Map及街景照片、系爭巷道現況照片(見一審卷第17至 23頁、53、55、57、107頁),似見A土地所在之系爭巷道早 於87年5月間即存在,該巷道邊線附近並施設電力、電信等 設備,迄今已長達30餘年。且經原審勘驗被上訴人所提之光 碟結果,左側通往○○街之系爭巷道原可供車輛通行,經扣除 A土地後,路寬約剩1公尺餘,臨近系爭巷道之○○街000巷0弄 8棟房屋住戶之車輛僅能經由路寬約3公尺左右之○○○路000巷 單向進出,無法會車,亦據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各自陳明在卷 (見原審卷第171、172頁)。果爾,系爭土地中之A土地所 以成為系爭巷道之一部,供公眾通行使用多年之原因究為何 ?倘准刨除屬系爭巷道一部之A土地之柏油路面,是否足敷 系爭巷道附近住戶(含○○街000巷0弄住戶)之往來通行需求 ?對公益之損害程度又為何?再者,依卷附之複丈成果圖( 見一審卷第113頁)所示,系爭土地中之A土地呈細長條不規 則形狀,如准刨除該部分土地柏油路面,被上訴人收回該部 分土地能供何用途使用?所得獲取之利益又為若干?此均攸 關被上訴人行使所有權,請求上訴人刨除A土地之柏油路面 有無權利濫用之判斷。乃原審未詳加調查比較評析被上訴人 行使權利可取得之利益,及上訴人或國家社會因被上訴人權 利之行使,所受損失之情形,為利益之衡量,徒以被上訴人 為保障其所有物之完整性,難認所得利益甚微及以損害他人 為主要目的為由,遽謂被上訴人權利之行使無權利濫用或違 反誠信原則,進而為上訴人不利之判決,自有可議。上訴論 旨,指摘原判決不當,聲明廢棄,非無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2024-11-14

TPSV-113-台上-2017-202411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