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

共找到 238 筆結果(第 221-230 筆)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1號 公 訴 人 臺灣澎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冠宏 選任辯護人 黃冠偉律師 被 告 陳常作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張寅煥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年度偵字第211、36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吳冠宏共同運輸第三級毒品,處有期徒刑7年2月。扣案如附 表編號1至3所示之物沒收。 二、陳常作共同運輸第三級毒品,處有期徒刑5年2月。扣案如附 表編號1至3所示之物沒收。 事 實 一、吳冠宏、陳常作與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男子,均明知愷 他命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所列之第三級毒品,且亦屬行政院 依懲治走私條例第2 條第3 項授權公告之「管制物品管制品 項及管制方式」所列第1項第3 款之管制進出口物品,且亦 知悉警察或海岸巡防機關於必要時對於航行境內之船筏得依 職權實施檢查,竟共同基於運輸第三級毒品愷他命、私運管 制物品及無正當理由規避檢查之犯意聯絡,為下述犯行:  ㈠吳冠宏於民國112年底受該男子之委託,願以新臺幣(下同) 300萬元之代價,自座標位置:北緯24.00/東經119.00之地 點接運載送45袋愷他命。吳冠宏則另與陳常作謀議以100萬 元之代價,請陳常作駕船前往上開地點載運毒品回澎湖地區 。  ㈡謀議既定後,吳冠宏先於113年2月21日清晨與陳常作使用所 有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REALME8手機聯絡至澎湖縣馬公市前寮 漁港碰面,於113年2月21日7時許,陳常作遂駕駛其所有附 表編號3所示之「德進源1號」船舶搭載吳冠宏未報關出港而 共同規避前寮漁港安檢所檢查,嗣吳冠宏與陳常作抵達位於 北緯24.00/東經119.00之坐標處,與某艘船名不詳之外籍船 舶及船上具有犯意聯絡之不詳年籍之人會合後,即將該船上 之45袋以麻袋裝運第三級毒品愷他命搬運到「德進源1號」 船舶上,吳冠宏與陳常作於接到毒品後隨即駕船返航澎湖地 區。  ㈢嗣吳冠宏、陳常作於113年2月22日0時許返航途中,行經澎湖 縣西嶼鄉小門海域,因形跡可疑,見查緝人員即蛇行規避檢 查並丟包,經查緝人員當場登檢發現「德進源1號」甲舨上 第三級毒品愷他命43大袋,並於海中撈獲愷他命2大袋(重量 如附表編號3所示),進而扣得如附表所示之物,因而查悉全 情。 二、案經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澎湖查緝隊、法務部調查局 中部地區機動工作站移送臺灣澎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 訴。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證據能力之說明:本判決所引用之傳聞證據,當事人於本院 審理程序中均表示同意有證據能力等語(本院卷第231頁)。 基於尊重當事人對於傳聞證據之處分權,及證據資料愈豐富 愈有助於真實發現之理念,審酌該等證據作成時並無違法取 證或顯不可信之瑕疵,且與本案相關之待證事實具有關連性 ,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 規定及最高法院104年度第3次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認該等 證據資料均有證據能力。另本判決所引之非供述證據,與本 案均有關連性,亦無證據證明係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 以不法方式所取得,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之反面解釋, 當有證據能力。 貳、實體部分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前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吳冠宏、陳常作於警詢、偵查、本 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時均坦承不諱,並有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 防分署澎湖查緝隊搜索扣押筆錄、毒品現場清點照片、「德 進源1號」基本資料明細、被查獲之雷達示意圖、現場照片 及海巡署偵防分署科技鑑識實驗室113年4月26日偵防識字第 1130005277號函之毒品鑑驗報告在卷可稽,及附表所示之物 扣案為憑,足認被告上開任意性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均堪以 採信。綜上,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均堪認定,應依法論 科。 二、論罪科刑之理由:  ㈠罪名及罪數:  ⒈按運輸毒品罪祇以所運輸之毒品已實施運送為已足,並非以 運抵目的地為完成犯罪之要件。換言之,區別該罪既遂、未 遂之依據,應以已否起運為準,既已起運,構成該罪之輸送 行為即已完成,不以達到目的地為既遂條件(最高法院92年 度台上字第3096號判決要旨參照)。查被告吳冠宏、陳常作 於北緯24.00/東經119.00之坐標地點海域將45袋愷他命毒品 從外籍船舶裝載至「德進源1號」,則扣案上揭第三級毒品 既已起運裝載至「德進源1號」船舶,再由被告二人共同分 工運輸及私運至澎湖縣,則被告二人已該當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第4條第3項之運輸第三級毒品、懲治走私條例第2條第1項 之私運管制物品進口之構成要件無訛。  ⒉核被告吳冠宏、陳常作所為,均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 第3項之運輸第三級毒品罪、懲治走私條例第2條第1項之私 運管制物品進口及國家安全法第5條、第14條之逃避檢查罪 。至其逾量持有第三級毒品之低度行為,為運輸第三級毒品 之高度行為吸收,不另論罪。 ⒊又被告吳冠宏、陳常作就事實欄所示之犯行,係以一行為觸 犯上開各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 一重論以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3項之運輸第三級毒品罪 。 ㈡刑之加重及減輕事由:   按犯第4條至第8條之罪於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 其刑,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定有明文。被告吳冠 宏、陳常作於偵查、審理中,均自白前揭運輸毒品之犯行, 業如前述,爰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之規定減輕 其刑。 ㈢量刑依據:   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吳冠宏、陳常作明知毒 品對於人體健康危害甚鉅,如任其氾濫將嚴重腐蝕國民健康 及社會風氣,卻無視政府禁令,而為本案運輸第三級毒品犯 行,所為自值非難;考量其所運輸之毒品數量多達45袋,純 質淨重達674,905.7公克,犯罪所生危害甚鉅;並審酌被告 吳冠宏、陳常作雖以「德進源1號」船舶將毒品自北緯24.00 /東經119.00之海域運至澎湖旋為警查獲,然其自臺灣跨海 運輸毒品至澎湖,所為仍已造成毒品擴散之潛在危險;復參 酌被告吳冠宏係主導本件犯行,犯罪情節及惡性均較被告陳 常作為重;暨被告吳冠宏於本院審理時自陳:高中肄業、之 前從事工業、月薪3至4萬元、離婚、有2名未成年子女、須 扶養雙親(本院卷第240至241頁);被告陳常作於本院審理 時自陳:國中畢業、之前從事烤鴨、漁業、月薪3至4萬元、 離婚、有1名未成年子女、須扶養雙親及未成年子女(本院 卷第241頁)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應認 檢察官具體求處被告吳冠宏有期徒刑13年,被告陳常作有期 徒刑11年,略有過重之情,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三、沒收之宣告:  ㈠扣案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物,俱經檢出第三級毒品,且為本案 運輸毒品犯罪行為之標的,業如前述,自屬違禁物,不問屬 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應依刑法第38條第1項規定沒收。而盛 裝毒品之包裝袋因殘留微量毒品而難以全部析離,應併予宣 告沒收。又因鑑驗用罄部分,已失其毒品性質而毋庸沒收, 併此敘明。 ㈡按犯第4條至第9條、第12條、第13條或第14條第1項、第2 項 之罪者,其供犯罪所用之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 沒收之;犯第4條之罪所使用之水、陸、空交通工具,沒收 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9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查扣案如附表編號2所示手機,為被告間犯本案運輸持以供 聯繫所用之物,而附表編號3所示船舶則係供渠等犯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3項之罪所使用之交通工具,自應依上開 規定,隨同各被告所犯之罪均宣告沒收之。  ㈢末依刑法第40條之2第1項規定,上開宣告沒收之物,併執行 之。至船上之探魚器,固為被告陳常作所有,然依卷內事證 尚查無與被告本案犯行具有關連性,爰不予宣告沒收,併此 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甲○○提起公訴及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刑事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鳳岐 法 官 陳順輝 法 官 王政揚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因疫情而遲誤不變期間,得向法院聲請回復原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書記官 高慧晴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3項 製造、運輸、販賣第三級毒品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 懲治走私條例第2條第1項: 私運管制物品進口、出口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 幣300萬元以下罰金。 國家安全法第5條 警察或海岸巡防機關於必要時,對下列人員、物品及運輸工具, 得依其職權實施檢查: 一、入出境之旅客及其所攜帶之物件。 二、入出境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 三、航行境內之船筏、航空器及其客貨。 四、前二款運輸工具之船員、機員、漁民或其他從業人員及其所 攜帶之物件。對前項之檢查,執行機關於必要時,得報請行 政院指定國防部命令所屬單位協助執行之。 國家安全法第14條 無正當理由拒絕或逃避依第5條規定所實施之檢查者,處6月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萬5千元以下罰金。 【附表】: 編號 扣押物品名稱/數量 備註 0 愷他命共45袋 鑑定結果: ⑴原始淨重895,100.4公克。 ⑵檢出第三級毒品「愷他命(Ketamine)」成分。  ⑶純度75.4%。 ⑷純質淨重674,905.70公克。 0 REALME8手機1支(含SIM卡1枚) 被告陳常作所有供本案運輸毒品犯罪所用之物。 0 「德進源1號」船舶(含船上之衛星導航,但不含探魚器) 被告陳常作所有供本案運輸毒品犯罪所用之物。

2024-10-16

PHDM-113-訴-11-20241016-2

上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更一字第2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尤俊傑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陳冠銘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限制出境 、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自民國壹佰壹拾叁年拾月貳拾叁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 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必要 時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又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 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 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法院延長限制 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 、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上訴人即被告甲○○(下稱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案件,前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臺中地院)於民國112 年5月29日限制出境、出海8月,限制期間至113年1月28日屆 滿,此有臺中地院112年5月29日中院平刑書111訴2371字第1 120039536號函在卷可稽。嗣被告經臺中地院於112年6月29 日以111年度訴字第237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0年6月,被告 不服提起上訴後,經本院前審於113年1月10日以112年度上 訴字第2573號裁定被告自113年1月29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 海8月。本院前審嗣於113年6月25日以112年度上訴字第2573 號判決撤銷原判決,改判被告無罪。檢察官因不服本院前審 之判決,向最高法院提起第三審上訴,經最高法院於113年9 月18日以113年度台上字第3299號判決撤銷發回更審,並於1 13年9月23日繫屬本院。被告原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至113 年9月28日屆滿,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5項之規定,原 限制出境、出海所餘期間未滿1月者,應延長為1個月,至11 3年10月22日始屆滿。茲因上開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即將屆 滿,揆諸首揭規定,本院應審酌是否繼續限制出境、出海。 三、本院審核相關卷證,並通知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後,審 酌被告因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之運輸第二級毒 品罪及懲治走私條例第2條第1項之私運管制物品進口罪等, 前經臺中地院111年度訴字第237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0年6 月,可見被告犯罪嫌疑確屬重大,而衡以遭判處重刑者常伴 有逃亡之高度可能,此係趨吉避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 基本人性,自有相當理由認為其有逃亡之可能,而有刑事訴 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之事由。本院審酌國家審判權及 刑罰執行權遂行之公益考量、維護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 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程度,且考量被告涉案情節、 罪名,就目的與手段依比例原則衡量,暨被告於本院訊問時 表示無意見;被告之辯護人則稱本院前審無罪判決縱使已經 最高法院撤銷,然被告仍有獲無罪判決之高度可能,且無出 境、出海之逃亡動機,請不予延長等情,認仍有限制被告出 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應自113年10月23日起延長限 制出境、出海8月,並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 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慧珊 法 官 黃玉齡 法 官 李進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陳儷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2024-10-16

TCHM-113-上更一-25-20241016-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偽造有價證券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1年度訴字第455號 112年度訴字第210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振祐 指定辯護人 本院約聘辯護人郭雅琳 上列被告因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經檢察官分別提起公訴(111 年度偵字第3650、9900號),本院合併審理,合併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振祐自民國113年11月16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 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偵查或審判中限制 出境、出海之期間,因被告逃匿而通緝之期間,不予計入; 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 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 項中段、第3項、第4項各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林振祐涉嫌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分別經檢察官 提起公訴,前經本院認有對被告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 ,乃裁定被告自民國113年3月18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 惟被告於上開限制出境、出海期間經本院於113年4月10日發 布通緝,迄113年4月12日歸案(見本院455號卷第237至247 頁),此期間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3項規定,不予計入 前開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又按刑事訴訟法第65條:「期 間之計算,依民法之規定。」而依民法第123條第2項:「月 或年非連續計算者,每月為30日,每年為365日。」之規定 ,換算本院原裁定被告限制出境、出海8月之日數為240日, 扣除被告前揭不予計入之通緝期間,自113年3月18日起至11 3年4月9日(即通緝前1日)共23日,所餘為217日,應自113 年4月13日(歸案後1日)起算,本院原裁定限制出境、出海 之期間應至113年11月15日屆滿。 三、經本院給予當事人及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檢察官表示本 案尚未審結,且被告未履行與告訴人之調解內容,又涉犯重 罪,請繼續限制出境、出海等語;而被告及辯護人均表示無 意見等語(見本院455號卷第345、346頁)。查被告於本院 審理程序坦認檢察官主張之犯嫌,復有卷內相關證據可憑, 足認被告涉犯偽造有價證券罪等罪犯罪嫌疑重大。被告2案 均涉犯最輕本刑3年有期徒刑以上之重罪,被告前經本院傳 喚未到,辯護人亦曾表示無法聯絡上被告等語,被告復經本 院通緝,自有相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權衡被告2案 涉犯情節、訴訟進行之程度、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 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權利受限制之程度後,認有繼續 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自113年11月16日起延長限 制出境、出海8月,並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 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2項中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 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黃郁姈 法 官 廖宏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胡釋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2024-10-16

ULDM-111-訴-455-20241016-2

金重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違反銀行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08年度金重訴字第4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耀德(原名邱凱澤) 選任辯護人 紀亙彥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邱耀德自民國壹佰壹拾參年拾月拾陸日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有相當理由 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偵 查中檢察官聲請延長限制出境、出海,第1次不得逾4月,第 2次不得逾2月,以延長2次為限。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 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 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 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被告邱耀德因違反銀行法案件,經本院訊問後,並依起訴書 證據清單所列之證據,可認其涉犯修正前銀行法第125條第1 項後段之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及修正前、後刑法第339條 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犯罪嫌疑均重大,有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項第1至3款之羈押原因,且有羈押之必要,為保全審 判程序之進行,於民國108年5月17日諭知應予以羈押並禁止 接見通信3月(本院卷一第74、75頁),復經本院裁定3次延 長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2月(本院卷一第387至388頁,本院 卷二第57至60頁、第187至189頁),至109年2月16日羈押期 間屆滿,釋放被告。 ㈡嗣刑事訴訟法第一編第八章之一修正施行,本院審酌相關卷 證,認被告涉犯前開之罪,犯罪嫌疑依然重大,且其所涉前 開罪名中最重罪名(修正前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 經營收受存款業務罪)之最輕法定本刑為7年以上有期徒刑 之重罪,故被告對於法院可能判處重刑應有所預期,可認其 為規避審判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相對增加;復佐以 被告於偵查中經拘提到案時,遭扣得其護照、大陸通行證、 台胞證及珠寶首飾等65件貴重物品,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 108年度刑管字第2048號扣押物品清單在卷可參(本院卷一 第327至329頁),顯見其隨時將出境證件攜帶在身,且被告 多年從事建築事業,就如何向金融機構或以其他方式取得金 錢之管道甚多,是其主觀上有較高之逃亡動機,逃避制裁之 犯險誘因於經驗上大為增加,被告並有潛逃滯留海外之資力 ,有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規定之事由,即有相 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 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 程度,並考量其長期收受資金金額高達3億1,285萬元之犯罪 情節等因素綜合判斷,認有限制出境、限制出海之必要,本 院乃於109年2月14日裁定被告應自109年2月16日起限制出境 、限制出海8月,復經本院裁定5次延長限制出境、限制出海 8月至113年2月15日(共4年),有108年度金重訴字第4號卷 在案可參。 ㈢茲上開限制出境、限制出海之期間即將於113年10月15日屆滿 ,經本院訊問被告及其辯護人就是否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 之意見,公訴人、被告及辯護人均表示:沒有意見等語,有 本院辦理刑事案件電話查詢紀錄表附卷可參(本院卷八第32 7頁至第331頁),復衡酌被告業經本院以108年度金重訴字 第4號判決認定其犯銀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項後段之非 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罪,判處有期徒刑拾壹年陸月之重刑, 並宣告沒收或追徵之犯罪所得高達1億3,970萬元,被告並已 提起上訴,而被訴重罪常伴有逃亡之高度可能,此係趨吉避 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自有相當理由足認被 告有逃亡之虞,是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所定之 事由仍存在。為確保訴訟程序之進行及日後刑罰之執行,並 就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 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程度,暨其所涉本案犯罪情節與 所犯罪名之輕重,就目的與手段依比例原則權衡後,認被告 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應自113年10月1 6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 第93條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四、本件執行機關為內政部移民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淑玲 法 官 蘇品蓁 法 官 李佳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金湘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2024-10-15

TYDM-108-金重訴-4-20241015-13

侵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妨害性自主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侵上訴字第7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PHILIPPI SAMUEL RAYMOND(中文名:費紹睿) 輔 佐 人 即被告之妻 施巧雯 選任辯護人 陳孟暄律師 蕭志英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前經限制出境、出海,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PHILIPPI SAMUEL RAYMOND自民國壹佰壹拾參年拾月貳拾伍日起 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 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 得逾10年;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及 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 、第4項定有明文。 二、上訴人即被告PHILIPPI SAMUEL RAYMOND(下稱被告)因妨 害性自主案件,前經原審法院認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 自民國113年2月25日起限制出境、出海,經原審法院於113 年4月30日判處罪刑,被告不服提起上訴,茲因前開限制出 境、出海期間將於113年10月24日屆滿,本院審核相關卷證 ,並給予被告及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認被告涉犯對未 滿14歲之女子及對被害人為照相犯強制猥褻罪部分,經原審 判處有期徒刑3年10月在案,堪認其所涉上開犯罪嫌疑係屬 重大,衡諸被告犯罪情節非輕,且為澳洲國民,可預期以逃 匿方式規避審判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有相當 理由足認其有逃亡之虞,是被告原所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 2第1項第2款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依然存在,復參酌本案 訴訟進行程度,權衡國家審判權及刑罰執行權遂行之公益考 量,衡諸比例原則,認被告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 ,應自113年10月25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並通知 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 之。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 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靜 琪   法 官 黃 小 琴 法 官 柯 志 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 (須 附繕本)。 書記官 劉 雅 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2024-10-09

TCHM-113-侵上訴-75-20241009-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43號 113年度聲字第3309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家睿 選任辯護人 劉彥君律師 劉政杰律師 張作詮律師 上列被告因貪污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570 41號、113年度偵字第671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提出新臺幣壹佰萬元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 居在○○市○○區○○路○段00巷0弄00號0樓,及自停止羈押之日起限 制出境、出海捌月。又不得對本案證人及共犯有所直接、間接之 接觸或往來。 甲○○如未能具保,其羈押期間,自民國壹佰壹拾叁年拾月拾肆日 起,延長羈押貳月並禁止接見通信(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除外)。 理 由 一、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有逃亡或有事實 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或執行者, 得羈押之。又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 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之規定訊問 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 2月,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108條第1項前段、 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停止羈押,乃指羈押原因仍在 ,但無羈押之必要,而以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為其替代手 段,亦即羈押裁定之效力仍然存續,僅其執行予以停止。又 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應命提出保證書,並指定相當之保 證金額;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得限制被告之住居,同法 第111條第1項、第5項亦有明文。 二、被告甲○○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被 告否認有何貪污治罪條例第11條第1項不違背職務交付賄賂 罪、政府採購法第88條1項綁標、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 財等犯行,惟有卷內事證可佐,認其涉犯上開罪名之犯罪嫌 疑重大,且查:   ㈠參被告歷次關於本案之供述,與卷內證人○○○、○○○等人之 證述內容多有齲齬之處,復以被告與卷內相關證人間,就 與本案相關之通訊軟體對話內容雖有部分截圖為證,然對 話內容之細節、經過,仍須待相關證人到庭證述以待釐清 。   ㈡本案既有諸多細節尚待釐清,倘若被告獲釋在外,恐有與 同案被告或其他可能為證人之人進行勾串,使本案陷於隱 晦之疑慮,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3款之羈押事 由,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程序,而有羈押之必要,於 民國113年3月14日裁定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復於11 3年6月14日、113年8月14日延長羈押,並均禁止接見、通 信在案。 三、茲上開羈押期間2個月即將屆滿,本院於113年9月24日訊問 後,審酌如下:  ㈠被告甲○○仍矢口否認上開犯行,然有卷內相關證據可佐,認 被告上開犯罪之罪嫌重大,又與其犯行密切相關之共犯林祺 文部分尚未轉證人身分交互詰問,其餘相關證人亦尚未詰問 完畢,是本件羈押原因仍然存在。惟審酌被告甲○○本案涉案 部分之審理進度,經權衡被告所涉犯罪對社會秩序侵犯之危 害性及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與 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參以檢察官、 被告及其辯護人訊問時所表示之意見,本院認本案上開羈押 原因雖仍存在,惟非不能以其他方式替代羈押,如命被告提 出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之具保金額,以及限制住居在○○ 市○○區○○路○段00巷0弄00號0樓,應足以對其形成足夠之心 理壓力及拘束力,而可作為羈押之替代手段,以確保本案未 來審理、執行程序之進行,否則仍具有羈押之必要性。是基 於比例原則之考量,認被告雖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2款所定羈押原因,惟現階段若課予被告以100萬元具保並限 制住居,應足對其同時產生主觀及客觀之拘束力,達到羈押 所欲達成之目的,而得以之作為羈押之替代手段。另命被告 不得與本案證人或共犯有所直接、間接之接觸或往來。  ㈡又被告所涉上開罪嫌之犯罪嫌疑均屬重大,犯罪常伴有逃亡 之高度可能性,此為脫免刑責、趨吉避凶之基本人性,酌之 被告所涉罪數非少、罪責非輕,依通常社會觀念,面對如斯 刑罰之追訴,實具逃亡而滯留海外之可能,況被告係企業經 營者,當具一定資力及能力於海外生活。準此,本件有相當 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 2款之事由,倘不以限制出境、出海之方式,無從排除其出 境後滯留國外不歸之可能性。權衡國家司法權之有效行使、 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之維護、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受限制之 程度,並斟酌全案情節,依比例原則詳為衡酌,本院認有限 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一併裁定被告自停止羈押之日起限 制出境、出海8月。上揭限制內容,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 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四、基上,本件羈押期限即將屆滿,惟羈押原因仍然存在,俱如 前揭。然審酌被告如提出保證金100萬元,並限制住居在○○ 市○○區○○路○段00巷0弄00號0樓,及自停止羈押之日起予以 限制出境、出海8月,即足以對被告形成拘束力,而可作為 羈押之替代手段,以確保本案未來審理、執行程序之進行, 否則仍具有羈押之必要性。故被告如未提出上開保證金,本 院認為前述羈押原因、必要性依然存在,應自113年10月14 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被告之配偶及未成年子 女除外)。再者,倘被告於停止羈押期間無故不遵期到庭或 違反前揭限制住居及予以限制出境、出海;或與本案證人或 共犯有直接、間接接觸、往來等事項,則依刑事訴訟法第11 7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4款規定,得命再執行羈押,附 此敘明。 五、至被告具狀聲請具保停止羈押部分,本院訊問被告後仍認被 告本案犯罪嫌疑仍屬重大,且就其羈押之原因、必要性、作 成其他強制處分之審酌,均已說明如前,併為裁定如主文, 併此敘明。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121條第1 項、第111條第1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93條之6,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佳宏           法 官 謝承益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2024-10-08

TYDM-113-聲-3309-20241008-1

交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交訴字第101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NGUYEN NGOC MINH HOANG(中文名:阮玉明黃)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等,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58 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NGUYEN NGOC MINH HOANG(中文名:阮玉明黃)自民國一一三年十 月十一日起至一一四年三月三日止限制出境、出海。 理 由 一、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察 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役 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居所 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由足認有 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且審判中 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 項、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分別有所規定。 二、經查: (一)被告因公共危險等案件,經檢察官以其涉犯刑法第284條前 段之過失傷害罪、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駕駛動力交通工 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等罪名,提起公訴,於 民國113年7月4日移審繫屬本院。 (二)被告於本院訊問程序中坦承犯行,並有起訴書所記載之證據 資料可以佐證,犯罪嫌疑重大,經本院考量被告為在臺工作 之外籍人士且業經原雇主通報自112年4月24日起行方不明, 有外僑居留資料可佐(見偵字第5585號卷第109頁),可見 其生活重心及主要財產應在境外,有相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 亡之虞,綜合考量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 公共利益,認為本案被告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 被告自113年10月11日起至114年3月3日止限制出境、出海。 三、執行機關: (一)內政部移民署。 (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2項、第93條之3第2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 余仕明 法 官 林怡君 法 官 許家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記官 魏巧雯

2024-10-08

CHDM-113-交訴-101-20241008-1

金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8年度金重訴字第17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聲凱 選任辯護人 朱日銓律師 朱祐慧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7年度偵 字第23686號、106年度偵緝字第169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聲凱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月十二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 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又審判中限制出境、 出海每次不得逾八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十年以下之罪 者,累計不得逾五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十年,同法第 93條之3第2項後段亦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李聲凱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經受命法官訊問後 ,本院裁定自民國108年10月16日起限制出境、出海;復依 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7之11條規定,重為裁定自109年2月12 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嗣分別於109年10月12日、110年6 月12日、111年2月12日、111年10月12日、112年6月12日及1 13年2月12日,各裁定延長限制出境、出海在案,此有本院1 09年10月6日訊問筆錄及通知書及上開裁定在卷可參,先予 敘明。 三、茲因前開期間即將屆滿,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4項 規定,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審酌被告固否 認有何違反銀行法等犯行,然除有卷內事證可佐外,其於偵 查中亦供稱:受同案被告陳俊哲指示協助處理科信公司、泰 通公司、力林公司臺灣分公司之國內銀行帳戶資金調度,且 代表泰通公司臺灣分公司出售澄清湖大樓予中國信託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及代表中國信託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就   鳳信不良債權出價投標等語(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 臺北地檢署】106年度偵緝字第1693號偵查卷一,下稱偵緝 卷一,第408頁、第410頁及第412頁),堪認其涉犯修正107 年1月31日修正公布前銀行法第125條之2第2項、第1項後段 之銀行負責人或職員共同背信罪、101年1月4日修正公布前 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2項、第1項第2款之不合營業常規交易 罪、同條第3款之背信罪、同法第179條、第174條第1項第5 款之製作不實財務報告等罪、公司法第19條第1項之未經設 立登記以公司名義為法律行為罪、刑法第342條之背信罪及 同法第216條、第215條之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罪,犯罪   嫌疑重大,且被告於100年間,即因本案傳拘未到,經臺北 地檢署通緝,迄至106年10月2日持○○○護照入境時始緝   獲,有臺北地檢署100年9月5日北檢治律緝字第2468號通緝 書、被告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表、查補逃犯作業查詢報表   、通緝處置單、監控台列表(見偵緝卷一第26頁;臺北地檢 署100年度偵字第6437號偵查卷二第26頁)在卷可稽,參以 被告供稱:我於00年00月間,處分國內之不動產出境至○○○ 辦理移民,並於99年間,已取得○○○國籍,配偶及子女均在○ ○○居住,並於當地具正當職業,迄至106年遭緝獲前多次持○ ○○護照入出境我國等語(見本院卷一第197頁及198頁),可 知被告於國外具生活能力,且遭通緝後即未持我國護照入境 ,實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而有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 2第1項第2款之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基於國家審判權及 刑罰執行權遂行之公益考量,衡諸比例原則,認被告確仍有 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性,爰裁定被告自113年10月12日起 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並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 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萬可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2024-10-08

TPDM-108-金重訴-17-20241008-8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貪污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43號 113年度聲字第3309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家睿 選任辯護人 劉彥君律師 劉政杰律師 張作詮律師 上列被告因貪污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570 41號、113年度偵字第671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提出新臺幣壹佰萬元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 居在○○市○○區○○路○段00巷0弄00號0樓,及自停止羈押之日起限 制出境、出海捌月。又不得對本案證人及共犯有所直接、間接之 接觸或往來。 甲○○如未能具保,其羈押期間,自民國壹佰壹拾叁年拾月拾肆日 起,延長羈押貳月並禁止接見通信(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除外)。 理 由 一、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有逃亡或有事實 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或執行者, 得羈押之。又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 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之規定訊問 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 2月,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108條第1項前段、 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停止羈押,乃指羈押原因仍在 ,但無羈押之必要,而以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為其替代手 段,亦即羈押裁定之效力仍然存續,僅其執行予以停止。又 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應命提出保證書,並指定相當之保 證金額;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得限制被告之住居,同法 第111條第1項、第5項亦有明文。 二、被告甲○○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被 告否認有何貪污治罪條例第11條第1項不違背職務交付賄賂 罪、政府採購法第88條1項綁標、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 財等犯行,惟有卷內事證可佐,認其涉犯上開罪名之犯罪嫌 疑重大,且查:   ㈠參被告歷次關於本案之供述,與卷內證人丙○○、丁○○等人 之證述內容多有齲齬之處,復以被告與卷內相關證人間, 就與本案相關之通訊軟體對話內容雖有部分截圖為證,然 對話內容之細節、經過,仍須待相關證人到庭證述以待釐 清。   ㈡本案既有諸多細節尚待釐清,倘若被告獲釋在外,恐有與 同案被告或其他可能為證人之人進行勾串,使本案陷於隱 晦之疑慮,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3款之羈押事 由,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程序,而有羈押之必要,於 民國113年3月14日裁定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復於11 3年6月14日、113年8月14日延長羈押,並均禁止接見、通 信在案。 三、茲上開羈押期間2個月即將屆滿,本院於113年9月24日訊問 後,審酌如下:  ㈠被告甲○○仍矢口否認上開犯行,然有卷內相關證據可佐,認 被告上開犯罪之罪嫌重大,又與其犯行密切相關之共犯乙○○ 部分尚未轉證人身分交互詰問,其餘相關證人亦尚未詰問完 畢,是本件羈押原因仍然存在。惟審酌被告甲○○本案涉案部 分之審理進度,經權衡被告所涉犯罪對社會秩序侵犯之危害 性及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與被 告人身自由之私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參以檢察官、被 告及其辯護人訊問時所表示之意見,本院認本案上開羈押原 因雖仍存在,惟非不能以其他方式替代羈押,如命被告提出 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之具保金額,以及限制住居在○○市○ ○區○○路○段00巷0弄00號0樓,應足以對其形成足夠之心理壓 力及拘束力,而可作為羈押之替代手段,以確保本案未來審 理、執行程序之進行,否則仍具有羈押之必要性。是基於比 例原則之考量,認被告雖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 所定羈押原因,惟現階段若課予被告以100萬元具保並限制 住居,應足對其同時產生主觀及客觀之拘束力,達到羈押所 欲達成之目的,而得以之作為羈押之替代手段。另命被告不 得與本案證人或共犯有所直接、間接之接觸或往來。  ㈡又被告所涉上開罪嫌之犯罪嫌疑均屬重大,犯罪常伴有逃亡 之高度可能性,此為脫免刑責、趨吉避凶之基本人性,酌之 被告所涉罪數非少、罪責非輕,依通常社會觀念,面對如斯 刑罰之追訴,實具逃亡而滯留海外之可能,況被告係企業經 營者,當具一定資力及能力於海外生活。準此,本件有相當 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 2款之事由,倘不以限制出境、出海之方式,無從排除其出 境後滯留國外不歸之可能性。權衡國家司法權之有效行使、 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之維護、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受限制之 程度,並斟酌全案情節,依比例原則詳為衡酌,本院認有限 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一併裁定被告自停止羈押之日起限 制出境、出海8月。上揭限制內容,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 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四、基上,本件羈押期限即將屆滿,惟羈押原因仍然存在,俱如 前揭。然審酌被告如提出保證金100萬元,並限制住居在○○ 市○○區○○路○段00巷0弄00號0樓,及自停止羈押之日起予以 限制出境、出海8月,即足以對被告形成拘束力,而可作為 羈押之替代手段,以確保本案未來審理、執行程序之進行, 否則仍具有羈押之必要性。故被告如未提出上開保證金,本 院認為前述羈押原因、必要性依然存在,應自113年10月14 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被告之配偶及未成年子 女除外)。再者,倘被告於停止羈押期間無故不遵期到庭或 違反前揭限制住居及予以限制出境、出海;或與本案證人或 共犯有直接、間接接觸、往來等事項,則依刑事訴訟法第11 7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4款規定,得命再執行羈押,附 此敘明。 五、至被告具狀聲請具保停止羈押部分,本院訊問被告後仍認被 告本案犯罪嫌疑仍屬重大,且就其羈押之原因、必要性、作 成其他強制處分之審酌,均已說明如前,併為裁定如主文, 併此敘明。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121條第1 項、第111條第1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93條之6,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佳宏           法 官 謝承益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2024-10-08

TYDM-113-訴-243-20241008-5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261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畇豪 選任辯護人 張蓁騏律師 沈伯謙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追加起訴(11 2年度偵字第2525、371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畇豪自民國113年10月12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本章以外規定得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者,亦得命限制 出境、出海,並準用第93條之2第2項及第93條之3至第93條 之5之規定;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 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法院延 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 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6、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第4 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被告李畇豪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於本院 111年度訴字第645號案件追加起訴,本院受命法官職務代理 人於民國112年5月1日訊問被告後,認為被告涉犯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第4條第3項販賣第三級毒品罪犯罪嫌疑重大,有羈 押之原因及必要,處分自同日起羈押被告3月。嗣被告於準 備程序坦認犯嫌,本院考量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之意見, 認為被告雖仍有羈押之原因,惟尚無羈押之必要,爰裁定被 告或第三人提出新臺幣10萬元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 並自停止羈押之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及限制住居並 命至限制住居地所屬轄區之派出所報到,被告於112年6月12 日具保停止羈押。本院復於113年2月7日裁定被告應自113年 2月12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等情,有相關卷證可憑。 三、因被告前開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將於113年10月11日屆滿 ,經本院給予當事人及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檢察官表示 無意見,而被告及辯護人亦均表示無意見;被告另案(本院 111年度訴字第645號,下稱甲案)辯護人陳稱因被告均有至 派出所報到,應無限制之必要等語(見本院甲案卷二第225 頁)。查被告於本院準備、審理程序坦認公訴檢察官主張之 犯嫌,復有卷內相關證據可憑,足認被告涉犯上開罪嫌犯罪 嫌疑重大,考量被告於甲案販賣毒品案件審理中再次涉嫌販 賣毒品,守法意識不高,且本案涉犯之販賣毒品罪嫌次數不 少,可能被判處相當刑度,有相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 ,雖尚無羈押之必要,惟權衡被告本案涉犯情節、本案訴訟 進行之程度、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 利益、被告權利受限制之程度後,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 之必要,爰裁定自113年10月12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並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 分署執行之。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6、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黃郁姈 法 官 廖宏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許哲維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2024-10-07

ULDM-112-訴-261-20241007-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