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財政部南區國稅局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21-230 筆)

家補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49號 原 告 王詩音 訴訟代理人 林小燕律師 被 告 王詞修 被 告 王詩淨 被 告 王詞仰 上列原告請求分割遺產等事件,未據繳納裁判費用。查以一訴主 張數項標的者,其訴訟標的之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 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 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1 項分別有明文。從而,原告主張之數項標的雖不相同,惟自經濟 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未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價 額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次以,請求分割遺產之訴,係以遺 產為一體,整體為分割,而非以遺產中各個財產之分割為對象。 其訴訟標的之價額,即應依原告所主張全部遺產於起訴時之總價 額,按原告應繼分之比例定之(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440號 裁定意旨參照)。又公同共有中之一人或數人本於公同共有債權 ,起訴請求債務人向全體公同共有人為給付,非僅為自己利益為 請求,自應以公同共有債權之全部,計算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最 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98號裁定參照)。經查,原告以一訴合 併請求(一)確認代筆遺囑無效、(二)塗銷以遺囑繼承登記為 原因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回復登記為兩造公同共有及(三)分割 遺產,所主張之數項訴訟標的雖不相同,且並非互相競合或應為 選擇關係,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 (分割遺產之訴)範圍,於定訴訟標的價額時,自應依其中價額 最高者定之。又塗銷不動產所有權登記係欲使不動產回復為被繼 承人王郭眞砂之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非僅為自己利益而為請求 ,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該不動產之價額核算之。原告聲明第一項 係請求確認代筆遺囑無效,代筆遺囑指示繼承之標的為屏東市○○ 路○○段000地號、640之1地號及屏東市○○街00號建物、台灣銀行 屏東分行存款新台幣(下同)11,461元、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屏東 分行存款339元、台灣新光商業銀行東園分行存款13,487元、屏 東林森路郵局存款49,192元,依據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 證明書核定價額共計3,164,079元(2,194,500+775,500+119,600 +11,461+339+13,487+49,192);聲明第二項,係塗銷屏東市○○ 路○○段000地號、640之1地號及屏東市○○街00號建物,以遺囑繼 承登記為原因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回復登記為兩造公同共有,該 部分訴訟標的價額為3,089,600元(2,194,500+775,500+119,600 );聲明第三項分割遺產部分,依據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 稅證明書所載被繼承人王郭眞砂總遺產價額為4,444,775元,原 告應繼分為1/4,分割遺產部分原告所受利益為1,111,194元(4, 444,775×1/4)。準此,應以最高之3,164,079元核定為原告起訴 之訴訟標的價額。依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 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第1項、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應徵收費用38,589元,茲依家事事件法 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聲請人於收 受本裁定送達7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黃惠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 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黃晴維

2025-02-04

PTDV-114-家補-49-20250204-1

消債清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7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 人 魏雅苓即魏泳綺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魏雅苓即魏泳綺自114年2月4日中午12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所稱消費者,指五 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 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新臺幣(下同)20萬元以下者 ,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據聲請人提出 之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上記載聲 請人為「永美企業社」之負責人。惟查,聲請人於96年11月 20日停業,並於110年2月20日註銷,有公示資料查詢表及財 政部南區國稅局113年9月5日南區國稅東港銷售字第1132723 708號函可參。堪認聲請人於5年內並無從事超過平均每月營 業額20萬元之營業活動。是依前揭說明,聲請人核屬消債條 例所稱消費者,先予敘明。   二、按債務清理之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 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 。本條例施行前,債務人依金融主管機關協調成立之中華民 國銀行公會會員,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擔保債務協商機制與 金融機構成立之協商,準用前二項之規定;債務人不能清償 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 和解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依本條例所定清算程序, 清理其債務;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 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 條例)第151條第7、9項、第3條、第80條前段、第83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 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 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管理人,消債條例第16條第1項亦 有明文。 三、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就新臺幣(下同)13,515,968元 債務有不能清償之情事,聲請人前於95年間,以書面向最大 債權金融機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請求依「中華 民國銀行公會會員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擔保債務協商機制」 共同協商債務清償方案,嗣協商成立約定自95年6月起,分3 6期清償,利率6.88%,每期清償69,790元,惟聲請人於協商 成立後因收入不豐,無法負擔協商款而致毀諾。又其未經法 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爰向本院聲請清算等語。 四、聲請人所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 書、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查詢個人資料(信用 報告)回覆書、111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暨財產歸屬資料清單及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等件為 證。經查: ㈠、聲請人於95年8月毀諾,有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 報狀在卷可稽,而查聲請人於95年3月31日自屏東縣美髮美 容技術指導員職業工會退保勞保後,迄至110年3月25日始再 投保於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產業永續發展策進會,有前引勞保 資料可參,應認聲請人有收入不穩之情,堪認聲請人前成立 之95協商方案,衡情應為銀行等債權人僅考量債權數額之清 償,而未慮及聲請人經濟能力所為之協議,應認其毀諾非可 歸責於己之事由所生。 ㈡、關於聲請人現在收入部分,聲請人於永利青果行擔任時薪店 員,其113年6月至113年8月之薪資分別為19,215元、18,666 元、19,398元,有薪資證明可參,爰以聲請人提出共3個月 之薪資平均計算,聲請人所得平均為19,093元【計算式:( 19,215+18,666+19,398)÷3=19,093】。至聲請人之支出部 分,聲請人陳稱每月必要支出費用12,200元,雖未提出全部 單據供本院審酌,惟低於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 以114年衛生福利部公告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1.2倍即18,6 18元計算之數額,洵堪採信。另聲請人之父,現年76歲,其 111至112年無所得,名下無財產,有戶籍謄本、稅務電子閘 門網路資料查詢表可考,堪認有受聲請人扶養之必要。而據 聲請人提出之親屬系統表及戶籍謄本,上開扶養義務應由聲 請人及其手足共3人共同負擔,聲請人應負擔其父母之扶養 費為6,206元(計算式:18,618÷3=6,206),則聲請人主張 低於上開金額之扶養費3,000元,亦足採信。 ㈢、基上,聲請人既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上開協議顯 有重大困難,每月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及扶養費後,僅餘3,89 3元(計算式:19,093-12,200-3,000=3,893)。而聲請人積 欠之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本金達3,115,810元,有前引聯 徵中心資料可考,若加計利息則顯然更高,堪認聲請人確有 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而有清算之原因。 此外,本件又查無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 第82條第2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存在,是聲請人聲請 本件清算,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綜上,聲請人聲請清算,為有理由,揆諸首開法條規定,爰 裁定如主文第一項所示,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庭 法 官 曾吉雄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04

PTDV-113-消債清-79-20250204-1

監宣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准許處分受監護宣告人之財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397號 聲 請 人 丁O美 相 對 人 甲OO 關 係 人 乙OO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聲請准許處分受監護宣告人之財產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許聲請人甲○○代為處分受監護宣告人丙○○就其所繼承被繼 承人黃陳水月如附表所示之遺產,依附件遺產分割繼承協議 書辦理遺產分割登記,處分所得之款項合計不得低於新臺幣 壹佰參拾參萬元。前述處分所得之款項應全部存入受監護宣 告人丙○○於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農會或其他金融機構之 帳戶內。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受監護宣告人丙○○之財產負擔 。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丙○○前於民國(下同)113 年2 月1 日經鈞院以112 年度監宣字第419 號民事裁定為受監護 宣告人,並選任關係人為其監護人,暨指定聲請人為會同開 具財產清冊之人,因受監護宣告之人丙○○之配偶即被繼承人 黃陳水月於113 年6 月16日死亡,並遺有如附表所示之遺產 ,於113 年10月14日經鈞院以113 年度司監宣字第17號民事 裁定選任聲請人為相對人為辦理被繼承人黃陳水月遺產繼承 分割事宜之特別代理人。為辦理遺產繼承登記,聲請許可聲 請人依附件遺產分割繼承協議書所示之被繼承人黃陳水月遺 產繼承分割方式,為相對人辦理被繼承人黃陳水月遺產之分 割繼承事宜等語。 二、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非為受監護人之利益,不得使 用、代為或同意處分。監護人為下列行為,非經法院許可, 不生效力:㈠、代理受監護人購置或處分不動產。㈡、代理受 監護人,就供其居住之建築物或其基地出租、供他人使用或 終止租賃。成年人之監護,除本節有規定者外,準用關於未 成年人監護之規定,民法第1101條第1 項、第2 項、第1113 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之前開事實,已據其提出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 稅免稅證明書、繼承系統表、遺產分割繼承協議書、本院11 3 年度司監宣字第17號民事裁定、確定證明書影本、戶籍謄 本等件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112 年度監宣字第41 9 號、113 年度司監宣字第17號民事卷宗核閱無誤,應堪信 為真實;又關係人已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即聲請人開具受 監護宣告人之財產清冊陳報本院准予備查在案,則聲請人聲 請處分受監護宣告人之不動產,核無不合。 ㈡、又被繼承人黃陳水月死亡並遺有財產,繼承人均簽立遺產分 割繼承協議書,並依遺產分割繼承協議書為遺產分配等情, 已據提出戶籍謄本、被繼承人黃陳水月之繼承系統表、遺產 分割繼承協議書影本等件為憑(見本院卷第15-17頁、第55- 61頁),聲請人前揭主張,應可信為真實。則聲請人聲請許 可代為處分受監護宣告人就其所繼承被繼承人黃陳水月遺產 ,辦理遺產分割登記,核與法律規定相符。 ㈢、再者,參以前述分割繼承協議書及附表所示,係依被繼承人 黃陳水月之遺產,按受監護宣告人之應繼分為6 分之1 ,附 表編號1 至編號5 之土地、房屋,分別由繼承人乙○○、乙OO 各取得全部;附表編號6 至編號8 之存款、債權,由受監護 宣告人取得全部,乙OO並應給付受監護宣告人新臺幣35萬元 ,以保障受監護宣告之人應繼分權利,應未有損害受監護宣 告之人之權益。又前述分割協議方案既為各繼承人所共同遵 從,再參以受監護宣告人與聲請人為翁媳關係,對被繼承人 並無繼承權,應無故意損及受監護宣告之人權益,而同意代 為訂立不利受監護宣告人權益之遺產分割協議方案。因此, 本院審酌前述各情,聲請人聲請許可代為處分受監護宣告人 就其所繼承被繼承人黃陳水月如附表所示之遺產,並依附件 遺產分割協議書辦理遺產分割繼承登記,於法尚無不合,應 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64 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文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張紜飴    附表:113 年度監宣字第397 號 編號 種類 遺產項目 面積(平方公尺)/ 金額(新臺幣/元) 權利範圍 分割方式 1 土地 嘉義縣○○鄉○○段○○○段00000 地號 2,168.00 281 萬8,400 元 全部 由乙○○取得全部。 2 土地 嘉義縣○○鄉○○段000 地號 4,204.93 121 萬8,728 元 120分之37 由乙OO取得,並應給付丙○○35萬元。 3 土地 嘉義縣○○鄉○○段000 地號 85.50 21萬7,618 元 12分之1 4 土地 嘉義縣○○鄉○○段000 地號 830.02 257 萬9,978 元 12分之1 5 房屋 房屋座落:嘉義縣○○鄉○○村0 鄰00號(房屋稅籍編號:00000000000號) 90.20 1 萬7,400 元 全部 6 存款 嘉義縣○○鄉○○○○○○○○○○ ○○號:0000000000000000號) 49萬7,868 元 由丙○○取得全部。 7 存款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六腳蒜頭郵局活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號) 47萬1,364 元 8 債權 老農漁福利津貼 1 萬6,220 元 註:丙○○應繼分為6 分之1 ,計算式:(2,818,400 +1,218,728 +217,618 +   2,579,978 +17,400+497,868 +471,364 +16,220)/ 6 ≒1,306,263 )

2025-02-04

CYDV-113-監宣-397-20250204-1

消債職聲免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職權裁定免責或不免責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5號 聲 請 人 向兆英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權 人 滙誠第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免責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向兆英不予免責。   理 由 壹、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 ,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 消債條例)第132條定有明文。次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 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 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 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可 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 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 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 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 者,不在此限:一、於七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 責。二、故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 利於債權人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三、捏造債務或承 認不真實之債務。四、聲請清算前二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 或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 時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五 、於清算聲請前一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 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六、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 ,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 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七、隱匿、毀棄、偽造或變 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 確。八、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 其他故意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 或重大延滯程序。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亦分別著有規 定。故除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所定不予免責之情形 外,於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原則上即 應裁定免責。查: 一、債務人前向本院聲請清算程序,經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清字 第28號(下稱清算卷)裁定自民國112年11月20日上午10時 起開始清算程序,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以112年度司執消債 清字第24號(下稱清算執行卷)進行清算程序。清算程序中 經各債權人陳報債權後,依司法事務官於113年1月8日編制 並公告之債權表,債權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利息及 違約金債務總額為新台幣(下同)1,322,525元。復因債務 人名下有如司法事務官於113年1月8日公告之資產表(下稱 資產表)所示嘉義郵局存款77元、台灣銀行存款41元、玉山 銀行存款50元、新光銀行存款101元與台灣人壽保單價值準 備金2,419元等財產總額共2,688元,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 3年1月8日依消債條例第121條第1項規定發函通知各債權人 有關本條例第101條所規定之書面,並請債權人陳報是否同 意由債務人就資產表之資產提出等值價金後,將上開財產返 還債務人,經合法送達各債權人後均未為反對意見,且債務 人亦解繳等值現金2,688元到院,並由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 年5月22日公告及檢送分配表與債權人及債務人,均無人提 出異議,復由本院會計室將應分配於各債權人之金額,以撥 匯方式給付完成,有本院公告之資產表、債權表、分配表及 上開通知函文、嘉義市東區區公所揭示公告函文、送達證書 、匯款入帳聲請書、本院發還案款通知等附於清算執行卷可 憑。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8月6日以112年度司執消債 清字第24號民事裁定將資產表所列資產返還債務人,清算程 序終結,並於113年8月30日確定在案等事實,業經本院調取 前開各卷宗核閱無誤,自堪信為真實。 二、本院經通知債務人及債權人就債務人是否應予免責一事表示 意見,茲彙整兩造意見如下: ㈠、債權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述意見略以:依112 年度消債清字第28號裁定所載,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可處 分所得扣除其聲請清算前二年間自己必要生活費用剩餘72,0 00元,高於各債權人分配總額2,688元,依消債條例第133條 規定,應受不免責之裁定。另請查察債務人是否有消債條例 第134條各款不免責事由。債務人目前年約46歲,應具還款 能力,債務人當竭力清償債務,以防止消債條例被濫用,阻 礙社會經濟健全及影響債權人公平受償機會。 ㈡、債權人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述意見略以:依消 債條例第78條第1項及第133條規定,債務人於應受不免責裁 定。另請查調債務人聲請清算前兩年至今有無出國搭乘國內 外航線至外、離島旅遊等相關資訊,俾利判斷是否有消債條 例第134條第4款不免責情形。 三、關於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應為不免責之情形: ㈠、債務人向本院聲請清算時主張受僱於公園麵店擔任麵攤助手 ,每月收入20,000元,本院參酌債務人於清算程序中所提財 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財政部南區國稅局嘉義市分局110至1 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 保資料表、在職證明書、薪資袋等資料,認債務人主張每月 收入20,000元應為可採,堪認債務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後 ,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而債務人個人生 活必要支出17,000元經本院認定未逾衛生福利部與直轄市政 府公告之112年度臺灣省最低生活費1.2倍即17,076元之數額 而可採,是債務人每月需支出自己必要生活費用為17,000元 。是以,債務人每月收入扣除自己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尚 有餘額3,000元(20,000元-17,000元=3,000元),堪認債務 人合於消債條例第133條前段之要件,為具清償能力之人, 故依同條例後段規定,尚應審究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是否 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 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 ㈡、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五年內之每月收入約20,000元,業如前述 ,則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約為480,000元(20 ,000元×24個月)。又上開期間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數額亦 經本院認定如前述之每月17,000元,則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 年之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必要生活支出2年合計為408,0 00元(計算式:17,000元×24個月)。職是,債務人於聲請 清算前2年可處分之所得扣除債務人之必要生活費用後,尚 餘72,000元(計算式:480,000元-408,000元)。 ㈢、而債務人名下財產有如資產表所示共2,688元之財產,業如前 述,亦有債務人提出之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台 灣人壽財富帳戶、保險單、財產清冊、郵局與金融機構存摺 節影本及交易明細查詢、京城商業銀行客戶存提記錄單、中 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 查詢結果回覆書暨查詢結果表等附於清算卷與清算執行卷可 參),復經台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國泰世華商業 銀行存匯作業管理部、京城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興業分行 、台灣銀行嘉義分行、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嘉義郵局、全 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嘉義分行、台 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玉山銀行集中管理部、中國人壽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函覆債務 人存款餘額及保險契約狀況等(均附於清算執行卷)在卷可 憑,並經本院司法事務官製作資產表並公告之,且經送達債 務人與各債權人而無人提出異議,亦有本院民事執行處函文 與送達證書在卷可參,堪信為真實。然於清算程序中,債務 人解繳等值現金2,688元到院後,由本院司法事務官依113年 5月22日公告並檢送與債權人及債務人之分配表分配完成。 是本件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為2,688元,顯然低於債務人 聲請前2年內,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72, 000元,該當消債條例第133條規定應不免責之情形。 四、關於債務人有無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定應為不免責之事由: ㈠、債務人已提出債權人清冊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債務   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等陳報積欠國泰世華等債 權人債務(見清算卷),復經債權人陳報債權在卷(見清算 卷及清算執行卷),另參酌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1月8日 所編造之債權表(見清算執行卷),並無債務人捏造債務或 承認不真實之債務,且經本院司法事務官將債權表送達各債 權人表示意見,均無任何債權人表示異議,有上開函文及送 達證書附於清算執行卷可稽。 ㈡、依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編造之債權表與其餘卷證,債務人積欠 各債權人之債務,亦非聲請清算前2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 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致財產顯然減少或負擔過重之債 務,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此外,本院亦查無債務人有何構 成消債條例第134條其他各款所規定之應不免責事由,是本 院認債務人並無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不免責事由之存 在。 貳、綜上所述,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133條之不免責事由。又債 務人因消債條例第133條之情形,受不免責之裁定確定後, 繼續清償達該條規定之數額,且各普通債權人受償額均達其 應受分配額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免責;債務人於法院為不免 責裁定確定後,得繼續清償債務,於各普通債權人受償額均 達其債權額之20%以上後,可再行聲請本院裁定免責,以資 兼顧債權人利益,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1條、第142條定 有明文,併此指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美利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 記 官 黃亭嘉

2025-02-04

CYDV-113-消債職聲免-15-20250204-1

家繼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返還特留分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家繼訴字第1號 原 告 李水文 李文隆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李明峯律師 吳毓容律師 蔡文斌律師 邱維琳律師 許慈恬律師 被 告 李格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特留分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如附表所示被繼承人李再發所留遺產為兩造公同共有。 被告應將附表編號1所示土地於民國113年3月21日以遺囑繼承為 登記原因所為之不動產所有權登記予以塗銷。 被告應將附表編號2所示未辦保存登記建物向臺南市政府財政稅 務局臺南分局辦理之房屋納稅義務人名義變更登記予以塗銷。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一)兩造之被繼承人李再發於民國113年2月24日死亡,被繼承 人李再發之妻李周敏枝業已先其而逝,生前育有子女3人 即兩造,故被繼承人李再發之繼承人為兩造。被繼承人李 再發於108年10月1日預立代筆遺囑,將如附表所示之土地 及建物全部由被告單獨繼承取得,嗣被繼承人李再發於11 3年2月24日過世後,被繼承人李再發之現金存款全無,僅 剩如附表編號1及編號2所示之不動產,被告隨即於113年3 月21日將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土地以遺囑繼承為原因,辦 理登記為其1人所有,另將附表編號2所示未辦保存登記建 物向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臺南分局辦理之房屋納稅義務 人名義變更登記自己為納稅義務人。 (二)兩造均為被繼承人李再發之直系血親卑親屬,應繼分各為 3分之1,特留分為6分之1,本件被繼承人李再發於生前既 以代筆遺囑指定由繼承人即被告取得附表所示不動產全部 權利,顯已侵害原告2人之特留分,被繼承人李再發之其 他繼承人即原告仍得以其特留分受侵害,而行使扣減權。 本件原告主張被繼承人李再發以前述遺囑指定超過其所得 自由處分財產之範圍,致侵害原告之特留分而起訴主張行 使特留分扣減權,因特留分係概括存在於被繼承人之全部 遺產,並非具體存在於各個特定標的物,故扣減權利人苟 對扣減義務人行使扣減權,扣減之效果即已發生,其因而 回復之特留分乃概括存在於全部遺產,是如附表所示之被 繼承人遺產應屬於被告及特留分權利人即原告等公同共有 。 (三)為此聲明:   ⒈確認如附表所示被繼承人李再發遺產為原告與被告公同共 有。   ⒉被告就如附表編號1所示土地於113年3月21日以遺囑繼承為 登記原因向臺南市臺南地政事務所辦理遺囑繼承所有權移 轉登記應予塗銷。   ⒊被告就如附表編號2所示建物向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臺南 分局辦理之房屋納稅義務人名義等建物稅籍變更登記應予 塗銷。 二、被告答辯略以: (一)附表編號1、編號2所示不動產,是被繼承人李再發生前居 住使用,心心念念要永久留存的起家厝,被繼承人李再發 於108年10月1日預立代筆遺囑一事,被告係於110年11月 間被繼承人李再發拿出遺囑告知被告後始知悉,並非被告 請求被繼承人李再發書立,被告持被繼承人李再發遺囑辦 理繼承登記,實係因尊重被繼承人李再發之遺願,且為保 留父母親建立之起家厝,並非為貪圖任何利益,蓋該房屋 地坪約僅11.49坪,且房屋為未保存登記之老舊建築,已 多年未加整理,若要重新整修,初估約要百餘萬元,對被 告而言亦係沉重之負擔。且於被繼承人李再發過世後,被 告旋即告知孫輩子女,隨時都可以回到老厝居住使用,被 繼承人李再發遺囑中亦明確指示老厝是不可變賣,甚至是 希望被告去做房子的維修及保護,就為了給子孫有個祭祀 列代祖先及神明的地方,然本應負擔扶養被繼承人李再發 之責之原告2人,為該價值不高、甚且是責任與負擔之老 家,陸續對被告提出訴訟,令被告痛心不已,被告認已難 以依照父親遺願維持該房地之完整。 (二)為此聲明:   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⒉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四、得心證之事由: (一)原告主張兩造均為被繼承人李再發之子女,為被繼承人李 再發之繼承人,被繼承人李再發死後遺有如附表編號1及 編號2所示之遺產,因被繼承人李再發生前立有代筆遺囑 將附表所示遺產全部指定由被告繼承,於被繼承人李再發 113年2月24日過世後,被告於113年3月21日持上開代筆遺 囑向地政機關將附表編號1所示土地,以遺囑繼承為登記 原因登記為被告所有,並於113年3月間向臺南市政府財政 稅務局臺南分局申報繼承辦理納稅義務人名義變更登記為 被告等情,有被繼承人李再發戶籍資料、戶役政資訊網站 親等關聯查詢表、兩造戶籍資料、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 稅證明書、代筆遺囑影本、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及臺南市 政府稅務局臺南分局113年7月10日南市財南字第11332202 12號函及函覆之稅籍紀錄表等為證,且為被告所不爭執, 此部分事實堪予認定。 (二)按家事訴訟事件,除家事事件法別有規定者外,準用民事 訴訟法之規定,此觀家事事件法第51條自明。復按確認法 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 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所謂 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 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 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故確認法律關係 存否之訴,倘具備前開要件,即得謂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 律上利益。本件原告主張被繼承人李再發生前所為之代筆 遺囑,已侵害原告之特留分,原告並已行使扣減權,而因 被告已依該代筆遺囑為遺囑繼承登記,原告對被繼承人李 再發所留遺產是否有公同共有權利並不明確,則原告請求 確認就被繼承人李再發所留如附表所示遺產有公同共有權 利存在,即有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三)又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⒈直系血 親卑親屬。⒉父母。⒊兄弟姊妹。⒋祖父母;同一順序之繼 承人有數人時,按人數平均繼承,但法律另有規定者,不 在此限。直系血親卑親屬之繼承人,有於繼承開始前死亡 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其應繼分 。直系血親卑親屬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2分之1,此觀民 法第1138條、第1140條、第1141條、第1223條第3款等規 定自明。另按遺囑人於不違反關於特留分規定之範圍內, 得以遺囑自由處分遺產。應得特留分之人,如因被繼承人 所為之遺贈,致其應得之數不足者,得按其不足之數由遺 贈財產扣減之。受遺贈人有數人時,應按其所得遺贈價額 比例扣減,民法第1187條、第1225條分別定有明文。而以 遺囑自由處分遺產之情形,並不限於遺贈,如被繼承人以 遺囑為應繼分之指定、遺產分割方法之指定等與遺贈同視 之死因處分,侵害繼承人之特留分時,該繼承人亦得類推 適用民法第1225條之規定行使特留分之扣減權。另按扣減 權在性質上屬於物權之形成權,一經扣減權利人對扣減義 務人行使扣減權,於侵害特留分部分即失其效力,且特留 分係概括存在於被繼承人之全部遺產,並非具體存在於各 個特定標的物,故扣減權利人苟對扣減義務人行使扣減權 ,扣減之效果即已發生,其因而回復之特留分乃概括存在 於全部遺產,並非具體存在於各個標的物。稽之本件被繼 承人李再發於生前所立之代筆遺囑,已將死後所留如附表 所示全部遺產指定由被告繼承取得,故原告主張其特留分 已受到侵害並行使扣減權,於法自無不合,而原告既已行 使特留分之扣減權,被侵害之遺產即回復全部繼承人公同 共有狀態,是原告請求確認原告對重被繼承人李再發所遺 如附表所示遺產有公同共有權利存在,自屬有據,爰判決 如主文第1項所示。 (四)再者,特留分權利人依其特留分比例與其他繼承人形成公 同共有關係,被侵害之遺產如已經受益繼承人辦妥遺囑繼 承登記,自應透過塗銷遺囑繼承登記之方式,始能將被繼 承人之全部遺產回復至繼承人所公同共有之遺產狀態。稽 之如附表編號1所示土地所有權已登記由被告單獨取得, 另附表編號2所示建物之房屋納稅義務人名義已登記由被 告單獨取得,已對原告所存在於上開不動產之特留分有所 妨害,是原告基於所有權,請求被告應將如附表編號1所 示土地於民國113年3月21日以遺囑繼承為登記原因所為之 不動產所有權登記予以塗銷,以及被告應將附表編號2所 示未辦保存登記建物向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臺南分局辦 理之房屋納稅義務人名義變更登記予以塗銷,於法亦無不 合,爰判決如主文第2、3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資 料,核與判決結果無何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 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楊佳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 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許哲萍 附表:被繼承人李再發之遺產 編號 遺產明細 1 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面積:38.01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全部 2 臺南市○○區○○里○○街00巷00號建物 權利範圍:全部

2025-02-04

TNDV-114-家繼訴-1-20250204-1

司家親聲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親聲字第2號 聲 請 人 甲○○ 關 係 人 戊○○ 關 係 人 辛○○ 關 係 人 庚○○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選任戊○○(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未成年人丙○○(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辦理被繼承人林文榮遺產分割 事宜之特別代理人。 選任辛○○(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未成年人乙○○(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辦理被繼承人林文榮遺產分割 事宜之特別代理人。 選任庚○○(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未成年人丁○○(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辦理被繼承人林文榮遺產分割 事宜之特別代理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甲○○為未成年人丙○○、乙○○、丁○○之 母親,因未成年人等三人之父親林文榮不幸於民國113年12 月3日死亡,今因辦理繼承登記之需要,其行為與未成年人 利益相反,依法不能代理,爰依民法第1086條第2項,聲請 為未成年人選任特別代理人,以利日後代為處理事物等語。 二、按父母之行為與未成年子女之利益相反,依法不得代理時, 法院得依父母、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 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子女選任特別代理人,民 法第1086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法院為未成年子女選任特 別代理人時,應斟酌得即時調查之一切證據;法院為前項選 任之裁定前,應徵詢被選任人之意見;前項選任之裁定,得 記載特別代理人處理事項之種類及權限範圍;選任特別代理 人之裁定,於裁定送達或當庭告知被選任人時發生效力,家 事事件法第111條第1項至第4項亦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繼承系統表、戶籍 謄本、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受推薦特別代 理人願任同意書三份、遺產分割協議草案等件為證,堪信屬 實。次查,關係人丙○○、乙○○、丁○○為未成年人,亦為聲請 人擬辦理被繼承人林文榮遺產分割事件之他方,因父母之行 為與未成年子女之利益相反,依法不得代理,揆諸前揭說明 ,聲請人聲請為未成年人選任特別代理人,為有理由。再審 酌關係人戊○○、辛○○、庚○○分別為未成年人丙○○、乙○○、丁 ○○之祖父、祖母、姑母,係屬未成年人之父系親屬,關係密 切,且並非繼承人或具有其他利害關係之人,亦無不適或不 宜擔任之消極原因,其等亦已同意擔任本件特別代理人,有 同意書3件在卷可稽。再查,被繼承人之繼承人計有聲請人 、未成年人丙○○、乙○○、丁○○等共四人,而被繼承人之遺產 數額經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核定為新台幣(下同)2,995,576 元,是本件應繼分為748,894元【計算式:2,995,576÷4=748 ,894】,而觀諸聲請人所提出之遺產分割協議草案內容,繼 承人甲○○分得遺產價額約為690,182元;繼承人丙○○、乙○○ 、丁○○分得之遺產價額約為768,465元,略高於應繼分,可 認該分割方式已保護本件三名未成年人之權益。從而,本院 認由關係人戊○○、辛○○、庚○○分別擔任未成年人丙○○、乙○○ 、丁○○辦理被繼承人林文榮遺產分割事宜之特別代理人,應 屬妥適,爰選任之。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魯美貝

2025-02-04

CYDV-114-司家親聲-2-20250204-1

司繼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5204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 法定代理人 李雅晶 關 係 人 柯佾婷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林吉宏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選任柯佾婷律師(律師證號:106臺檢證字第13492號)為被繼承人 林吉宏(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 號,生前最後住所:臺南市○○區○○里0鄰○○00號,民國113年1月2 1日死亡)之遺產管理人。 准對被繼承人林吉宏之繼承人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林吉宏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本公示催告裁定 揭示之日起壹年貳月內承認繼承;其大陸地區之繼承人,應自被 繼承人林吉宏死亡之日起參年內以書面向本院為繼承之表示。上 述期限屆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被繼承人林吉宏之遺產,於 清償債權並交付遺贈物後,如有剩餘即歸屬國庫。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繼承人林吉宏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按繼承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者,由親屬會議於一個月 內選定遺產管理人,並將繼承開始及選定遺產管理人之事由 ,向法院報明;無親屬會議或親屬會議未於前條所定期限內 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得聲請法院選任 遺產管理人,並由法院依前項規定為公示催告;公示催告期 限屆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其遺產於清償債權,並交付 遺贈物後,如有剩餘,歸屬國庫,民法第1177條、第1178條 第2項、第1185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狀意旨略以:被繼承人林吉宏(下稱被繼承人)滯欠 聲請人111年度綜合所得稅應補稅款新台幣4,820元未繳,惟 被繼承人於民國(下同)113年1月21日死亡,其法定繼承人 均已拋棄繼承,且未依法選任遺產管理人,且被繼承人尚遺 有土地2筆、車輛2輛及銀行存款,本件尚有續行繳款書送達 及強制執行實益。為保障公法債權,爰檢具相關資料,向法 院聲請為被繼承人選任遺產管理人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被繼承人戶政連 線戶籍資料、繼承人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本院家事庭公 告、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被繼承人存款及欠稅 資料等件為證,堪信為真實;復查被繼承人林吉宏之繼承人 均已拋棄繼承權,業據本院依職權調閱113年度司繼字第113 4、1135號拋棄繼承卷宗核閱無誤,又未準用民法第1177條 規定選定遺產管理人,而聲請人為被繼承人之利害關係人, 故聲請人聲請選定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核與上開規定並 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次查,關於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部份,經柯佾婷律師 陳報同意擔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且與被繼承人間無親屬 或利害關係,有民事陳報狀在卷足徵。經本院審酌認柯佾婷 律師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及能力,且與被繼承人所遺遺產間無 利害關係,若由其擔任本事件之遺產管理人,定能秉持其專 業倫理擔當此具公益性質之職務,並順利達成管理保存及清 算遺產之任務。執此,本院認為由柯佾婷律師擔任被繼承人 林吉宏之遺產管理人,應屬妥適。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六、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黃尹貞

2025-02-04

TNDV-113-司繼-5204-20250204-1

司繼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1983號 聲 請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關 係 人 許芳瑞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被繼承人戴宏定之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許芳瑞律師為被繼承人戴宏定之遺產管理人。 准對被繼承人戴宏定之繼承人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戴宏定之繼承人,應自前項公示催告裁定揭示之日起8 個月內承認繼承,上述期限屆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被繼承 人戴宏定之遺產,於清償債權,並交付遺贈物後,如有賸餘即歸 屬國庫。 聲請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繼承人戴宏定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權人,主張債務人即本件被 繼承人戴宏定(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生前最後住所:屏東縣○○鄉○○村0鄰○○路0 0○0號)對聲請人負有債務,然未依約清償,致聲請人有債權 仍未全部受償。又本件被繼承人戴宏定於113年6月5日死亡 ,其繼承人已於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1202號拋棄繼承,其 是否有無其他繼承人不明,又親屬會議並未於1個月內召開 並選定遺產管理人,致聲請人無法就被繼承人遺產行使權利 ,爰依法向本院聲請自律師公會或國有財產局等選任被繼承 人之遺產管理人。 二、按繼承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者,由親屬會議於1個月 內選定遺產管理人,並將繼承開始及選定遺產管理人之事由 ,向法院報明。無親屬會議或親屬會議未於前條所定期限內 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得聲請法院選任 遺產管理人,並由法院依規定為公示催告,民法第1177條、 第1178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此為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 定。又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 繼承,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4 順序之繼承人均拋棄 其繼承權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民法第1176條 第6項亦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提出民事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 狀、本院104司執18527號債權憑證、本院112年度司促字第1 1447號、109年度司促字第9077號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 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1202號公告、繼承系統表、被繼承人 除戶戶籍謄本、繼承人戶籍資料、拍賣公告附表等件為證。 嗣本院職權調取113年度司繼字第1202號卷宗,查核被繼承 人死亡時,其當時存在之配偶、第一順位、第二順位母親及 第三順位繼承人均已聲明拋棄繼承,並經本院准予備查核閱 在卷,第二順位父親及第四順位繼承人則均先於被繼承人死 亡,被繼承人已查無其他法定繼承人;另經本院函詢財政部 南區國稅局東港稽徵所,被繼承人尚有遺產可供聲請人強制 執行,有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東港稽徵所113年11月18日南區 國稅東港營所字第1132724903號函附卷可佐,堪信聲請人之 主張為真實,且有選任遺產管理人之必要,揆諸上開規定, 本件自應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而被繼承人之親屬 會議既未於死亡發生之日起1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陳報法 院,聲請人為被繼承人之債權人,係法律上利害關係人,依 前開規定,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於法即無不合。本院審酌 許芳瑞律師為律師公會成員,本於其積累之專業智識及深厚 實務經驗,足認其對遺產管理事件應有所瞭解,且與聲請人 及被繼承人間要無何利害關係,應會秉公辦理,不致有利害 衝突或偏頗之虞,而能勝任遺產管理人一職;且許芳瑞律師 於本院電話詢問時表示同意擔任本件遺產管理人,有本院11 4年1月21日電話記錄在卷可憑,爰選任許芳瑞律師為被繼承 人之遺產管理人。 四、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27條、141條、143條,裁定如主文。 五、若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陳俊宏

2025-02-03

PTDV-113-司繼-1983-20250203-1

家繼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91號 原 告 A01 訴訟代理人 蔡佳渝律師 被 告 A02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公同共有被繼承人A03所遺如附表所示之遺產應按如附 表「分割方法」欄所示之方式分割。 二、訴訟費用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各二分之一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第385條第 1項前段規定,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繼承人A03於民國113年2月23日死亡,遺有如 附表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兩造為其法定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各為二分之一,因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爰依 民法第1164條之規定請求分割系爭遺產,並聲明:如主文第 1項所示。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被繼承人A03之除戶謄 本、繼承系統表、其全體繼承人之戶籍謄本、被繼承人A0 3之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影本各1份附卷為 憑(見本院司家調字卷一第9至18頁),堪認屬實。 (二)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 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民法第1151 條、第1164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又遺產之公同共有係以 遺產之分割為其終局目的,而以公同共有關係為暫時的存 在。且在公同共有遺產分割自由之原則下,民法第1164條 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該條所稱之「得隨時 請求分割」,依同法第829條及第830條第1項規定觀之, 自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有關係在內,俾繼承人之公 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始不致與同法第82 9條所定之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 之立法本旨(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609號判決意旨參 照)。再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 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 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 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 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 、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 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 ,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4第1項、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又裁判分割共有物,究依何種方式為適當,法 院有自由裁量之權,並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 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事公平決之,不受 當事人聲明之拘束。本院斟酌系爭遺產之性質、經濟效用 及全體繼承人之利益等情事,認系爭遺產應由兩造按應繼 分比例各二分之一分配取得,而附表「分割方法」欄所示 之分割方式與兩造依應繼分比例計算可取得之遺產價額相 當,應認系爭遺產按如附表「分割方法」欄所示之方式分 割為適當。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將兩造所公同共有之系爭遺產按如附表 「分割方法」欄所示之方式分割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 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六、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共同訴訟人,按其人數,平均分擔 訴訟費用。但共同訴訟人於訴訟之利害關係顯有差異者,法 院得酌量其利害關係之比例,命分別負擔。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第8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 ,系爭遺產經分割後,兩造均可各自按其應繼分比例分配取 得系爭遺產,原告與被告之間實互蒙其利,是本院認本件第 一審訴訟費用應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各二分之一負擔。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第85條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游育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附具 繕本),並應繳納上訴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顏惠華                  附表: 編號 名稱 核定價額 (單位:新臺幣/元) 分割方法 1 臺灣銀行台南分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0 由原告取得 2 臺灣銀行台南分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0 3 臺灣銀行台南分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0 4 臺灣銀行台南分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0 由被告取得 5 臺灣銀行台南分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1,377,425 6 臺灣銀行台南分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0 7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成功分行存款 514 8 第一銀行台南分行存款 5,830 9 華南商業銀行台南分行存款 1,720 10 華南商業銀行東台南分行存款 95 11 華南商業銀行北台南分行存款 93 12 彰化商業銀行中華路分行存款 20 13 彰化商業銀行延平分行存款 148 14 彰化商業銀行東台南分行存款 4 15 彰化商業銀行西台南分行存款 243 16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38永康分行存款 218 17 中華郵政公司台南東寧路郵局存款 100 18 凱基商業銀行赤崁分行存款 1,006 19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頭份分行存款 3,731 20 臺南第三信用合作社成功分社存款 172,415 21 臺南市臺南地區農會成功分部存款 851,214 原告取得705,378元、被告取得145,836元 22 臺南市後壁區農會安溪分部存款 1,019 由原告取得 23 臺南第三信用合作社成功分社(投資) 3,000 合計 7,418,795 原告取得3,709,397元、被告取得3,709,398元

2025-02-03

TNDV-113-家繼訴-91-20250203-2

再易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再易字第7號 再審原告 黃政雄 再審被告 瑞華營造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祈和 訴訟代理人 蔡祥銘律師 蔡晉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民國107年8月22 日本院105年度簡上字第150號、最高法院107年度台簡上字第16 號民事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專屬為判決之原法院管轄。對於審級不同之法 院就同一事件所為之判決,提起再審之訴者,專屬上級法院 合併管轄。但對於第三審法院之判決,係本於第496條第1項 第9款至第13款事由,聲明不服者,專屬原第二審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499條定有明文。查本件再審原告依民事訴 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對本院105年度簡上字第150 號及最高法院107年度台簡上字第16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 判決,分稱其數號)提起再審,依前開規定,就此部分專屬 本院管轄,合先敘明。   二、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 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確 定後已逾五年者,不得提起。又提起再審之訴,應表明再審 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民事訴訟法第 500條第1、2、3項及第501條第1項第4款定有明文。故提起 再審之訴,應於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所定之不變期間內 提起,並依民事訴訟法第501條第1項第4款表明關於遵守不 變期間之證據,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如未遵期提起再審之 訴,其訴則難認為合法。又提起再審之訴之原告,如主張其 再審理由知悉在後者,應就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最 高法院30年抗字第443號判例意旨參照)。 三、再審意旨略以:原確定判決之前訴訟程序中,均以證人李 至宏、葉安真等人對於「聖源企業行」與「再審被告瑞華 營造工程有限公司」間就清償工程債務過程之證述,為主要 論據,惟再審原告於本院110年度再易字第7號(下稱另案)之 訴訟程序進行中,再經向關係人聖源企業行會計侯秋如洽詢 查明相關事證後,經侯秋如再次整理查尋,依商業會計法其 職權應留存之各項會計憑證即如附表所示之三聯式發票4紙( 下稱系爭發票),並將該證物於111年5月30日交付予再審原 告,再審原告乃於是日始發見於前訴訟程序已存在但未經斟 酌之證物或得使用該證物,且經斟酌可受較有利益之裁判, 並遵期提出本件再審之訴。系爭發票為聖源企業行會計侯秋 如所製作,其上記載再審原告交付、取回支票之始末,及資 金往來之用途,可證原審證人李至宏(即聖源企業行負責人) 、葉安真(即再審被告公司會計)於訴訟中之證詞係虛偽不實 。為此,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提起本件 再審之訴等語,並聲明:㈠本院105年度簡上字第150號、最 高法院107年度台簡上字第16號民事確定判決廢棄。㈡上開廢 棄部分,再審被告在前訴訟程序第一審之訴駁回。 四、再審被告則以:否認系爭發票之真正,其上「瑞華營造工程 有限公司」、「黃祈和」、「李至宏」、「甲頂混凝土有限 公司」、「徐培松」、「聖源企業行」之方章印文及「李侑 宸」圓章印文,均屬偽造。再審原告與本案證人簡薇玲於本 案系爭支票之相關案件訴訟中提出諸多偽造之文件,並於刑 事詐欺、侵占案件中經鑑定係偽造,且證人簡薇玲於本案前 訴訟程序一審具結後為虛偽證言,亦經刑事判決犯偽證罪確 定在案。是再審原告再以不實之「證物」提起再審,自不合 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等語,並聲明:再審之 訴駁回。 五、經查:   ㈠本件兩造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經本院於民國(下同)105年10 月6日以105年度屏簡字第31號判決,再審原告不服提起上訴 ,經105年度簡上字第150號判決、107年度台簡上字第16號 判決駁回上訴確定,再審原告於107年9月6日收受107年度台 簡上字第16號判決等情,有附於最高法院卷宗內之送達證書 可稽(見該卷第79頁),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原確定判決卷 宗查核屬實。惟再審原告遲至111年6月27日始以民事再審之 訴狀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有本院收文戳在卷可稽(本院卷第 27頁),迄今已逾30日。再審原告固主張系爭發票係訴外人 侯秋如所製作,並於111年5月30日交予再審原告,始知悉有 該新證據存在,然觀諸系爭發票之發行年份均為103年、104 年間,則再審原告就侯秋如係於前訴訟程序終結後始提出系 爭發票乙節自應負舉證責任,惟再審原告迄未能提出其他證 據加以證明,則其主張知悉再審事由在後云云,自不足採信 ,依上說明,應認為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 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再審事由部分,已逾再審法定不變 期間,其提起再審自難認為合法,不應准許。  ㈡再者,再審被告爭執系爭發票之真正,經本院函詢財政部南 區國稅局恆春稽徵所(下稱國稅局恆春稽徵所)系爭發票是否 為聖源企業行所領用,該文件是否曾向該所申報或備查,國 稅局恆春稽徵所於112年11月24日以南區國稅恆春工商字第1 122844281號函回覆略以:「二、查聖源企業行103年11-12 月至104年5-6月領用三聯式發票字軌號碼如下:(一)103年 11-12月:CZ00000000-00000000 。…(五)104年7-8月:QU0 0000000-00000000 」、「四、次查營業稅申報資料,103年 11-12月發票字軌號碼 CZ00000000、CZ00000000、CZ000000 00均申報為作廢發票,104年7-8月發票字執(應為「軌」)號 碼QU00000000申報為空白未使用,與所示文書明顯不同,又 文書上收件章日期非屬營業稅申報收件期限,文書上所載内 容亦非屬應向稽徵機關申報或備查之事項,縱為正常發票, 稽徵機關亦無於發票上加蓋收件章之可能」、「五、再查…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於105年12月28日公布制定,所示文書收 件章日期卻為103年11月28日及104年8月31日;收件章與公 司大小章重疊且同一文件加蓋多個收件章等情事,顯有異常 」等語(見本院卷第305至306頁),則系爭發票雖為聖源企業 行所領用,然該發票所載內容是否為侯秋如所製作,及其所 載內容是否真實而得作為認定本案事實之證據,均非無疑。 再審原告另於112年5月17日提出111年度司票字第637號本票 裁定,欲證明系爭發票為真正,惟本票裁定僅有執行力,無 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自難以此證明系爭發票之 真實性,再審原告復未提出其他證據證明系爭發票之真正, 則再審被告主張系爭發票為偽造,即非無據。是再審原告主 張系爭發票為未經斟酌之證物或得使用該證物之新證據,亦 難認可採。 六、綜上所述,再審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 提起再審之訴,已逾30日不變期間,亦與前開條款要件不符 ,其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應予裁定駁回之。 七、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潘 快                    法 官 曾士哲                    法 官 陳茂亭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房柏均 附表: 編號 發票日期 發票字軌 國稅局恆春稽徵所收文章日期 1 103年11月21日 CZ00000000 103年11月28日 2 103年11月23日 CZ00000000 103年11月28日 3 103年11月26日 CZ00000000 103年11月28日 4 104年8月28日 QU00000000 104年8月31日

2025-01-24

PTDV-111-再易-7-202501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