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遺產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上字第56號
上 訴 人 黃麗珍
黃麗卿
李黃麗芬
黃燈全
黃長彬
被上訴人 黃麗鈐
訴訟代理人 李宗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月
15日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2年度家繼訴字第24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於113年11月2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黃麗珍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共同訴訟
人中一人之行為有利益於共同訴訟人者,其效力及於全體,
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前段定有明文。被上訴人起訴
請求分割遺產,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
,上訴人黃麗珍不服原判決,提起上訴,客觀上核屬有利於
同造共同訴訟人之行為,依前揭規定,其上訴效力及於原審
同造而未提起上訴之黃麗卿、李黃麗芬、黃燈全、黃長彬(
下稱黃麗卿等4人),爰列此4人為視同上訴人。
二、上訴人黃麗卿等4人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被上訴人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被上訴人主張:兩造之被繼承人黃林尾於民國110年1月21日
死亡,遺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兩造為全體繼承人,應繼
分比例各6分之1。又遺產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亦無不分
割約定,且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爰依民法第1164條規定,求
為就遺產按附表一所示分割方法為分割之判決。
二、上訴人則以:
㈠黃麗珍部分:如附表一所示遺產,同意按附表一所示分割方
法為分割,惟被上訴人尚積欠黃林尾負有新臺幣(下同)2,
100萬元借款或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債務,上開債務均應自被
上訴人應繼分中扣還,被上訴人始得再受分配等語,資為抗
辯。
㈡黃麗卿等4人經合法通知未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
㈠被繼承人黃林尾於110年1月21日死亡,兩造為其繼承人,應
繼分各為6分之1。黃林尾之遺產無不能分割之情形,亦無不
能分割之約定,兩造迄未達成遺產分割之協議,被上訴人得
依民法第1164條規定請求分割遺產。
㈡被繼承人黃林尾遺有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到庭兩造對其價額
或金額如附表一「價額或金額」欄所示不爭執,並同意按附
表一所示之分割方法為分割。
㈢被繼承人黃林尾於104年10月2日及105年5月3日分別匯款1,20
0萬元及900萬元至匯穎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下稱匯穎公司)
帳戶。
四、兩造爭執之事項:
㈠被繼承人黃林尾之遺產範圍為何?被上訴人對被繼承人黃林
尾是否負有2,100萬元之消費借貸或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債務
?上訴人主張應依民法第1172條之規定扣還,有無理由?
㈡被繼承人黃林尾之遺產應如何分割為適當?
五、得心證之理由:
㈠被繼承人黃林尾遺產範圍如何?被上訴人對黃林尾是否負有2
,100萬元之消費借貸或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債務,而應依民法
第1172條之規定扣還?
⒈被繼承人黃林尾遺產範圍如附表一所示:
查,黃林尾於110年1月21日死亡時遺有附表一所示遺產,由
兩造共同繼承,應繼分各為6分之1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
不爭執事項㈠、㈡),此部分主張,堪予認定。
⒉上訴人雖主張:被上訴人向黃林尾借款2,100萬元,被上訴人
再將該筆款項出借予梁世賢,僅因匯款方便,由黃林尾直接
匯至梁世賢指示之匯穎公司帳戶內等情,固據其提出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111年度重訴字第104號民事判
決書、匯款申請書為證(原審家調字卷第103頁,原審家繼
訴字卷第237頁)。惟查:黃林尾有於104年10月2日及105年
5月3日分別匯款1,200萬元及900萬元至梁世賢經營之匯穎公
司帳戶之事實(不爭執事項㈢),固可認實,惟該匯款係梁
世賢為經營匯穎公司籌措資金,經被上訴人徵得黃林尾同意
,分別以黃林尾名義匯款而為借款之交付,然因梁世賢未足
額清償,於106年間尚積欠641萬6,000元,梁世賢遂以個人
名義簽發本票作為擔保,黃林尾因年事已高,而將上開借款
債權讓與被上訴人,並將本票背書轉讓給被上訴人,由被上
訴人行使權利等情,有臺北地院106年度北簡字第13361號民
事簡易判決、108年度簡上字第231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11
0年度台簡上字第19號民事裁定為證(該卷原審卷二第149至
161、163至173、175至177頁),復經本院調閱前述卷宗審
閱無誤,此部分之事實,堪予認定。由上可知,被上訴人與
黃林尾間就該2,100萬元並非本於雙方借貸之意思而為交付
,亦無消費借貸之合意,是上訴人主張黃林尾對被上訴人有
2,100萬元借款債權云云,應不可採。
⒊上訴人另主張被上訴人當時不讓其探視黃林尾,黃林尾並不
認識梁世賢,並無理由匯款,故應係壓迫黃林尾才得以將款
項匯予匯穎公司,被上訴人自應負侵權行為責任云云,為被
上訴人否認。經查,黃林尾對前開匯款予匯穎公司之行為並
無反對,尚且將本票背書讓與被上訴人,業如前述,縱認上
訴人於該段期間無法順利探視黃林尾為事實,然尚不能僅憑
上情,即認黃林尾係受被上訴人脅迫等行為始為匯款之行為
。是上訴人既未舉證證明被上訴人有何侵害上訴人權利之意
思,或有何行為足以造成黃林尾受有損害,其主張被上訴人
應負侵權行為賠償責任,即無理由。
㈡黃林尾之遺產如何分割?
⒈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
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64條定有明文。又民法第1164
條所定之遺產分割,係以整個遺產為一體為分割,並非以遺
產中個別之財產分割為對象,亦即遺產分割之目的在廢止遺
產全部之公同共有關係,而非旨在消滅個別財產之公同共有
關係,其分割方法應對全部遺產整體為之(最高法院86年度
台上字第1436號判決參照)。本件黃林尾之遺產,並無不能
分割之情形,亦無不分割之約定(不爭執事項㈠),兩造既
不能協議分割,故被上訴人請求分割,於法即無不合,應予
准許。
⒉次按終止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應以分割方式為之,將遺產
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共有關係,性質上為分割遺產
方法之一(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609號判決參照)。又
分割遺產之訴,法院認原告請求為有理由,應依民法第830
條第2項、第824條第2項規定為適當之分割,不受任何共有
人主張之拘束,且法院選擇遺產分割之方法,應具體斟酌公
平原則,繼承人間之利害關係,遺產之性質及價格、利用價
值、經濟效用、使用現狀及各繼承人之意願等因素,為妥適
之分割。
⒊關於附表一編號1至4所示不動產部分:被上訴人主張如附表
一編號1、2所示不動產,其願以公告地價承受,編號3、4所
示不動產,其則願以鑑定價格承受,再以金錢補償其餘繼承
人乙情,經黃麗珍、黃麗卿、黃燈全到場表示同意(原審家
繼訴字卷第244至245頁),本院審酌編號1、2為與他人共有
土地,編號3、4為房屋及其基地,除李黃麗芬、黃長彬未到
場亦未陳述任何意見外,既其餘當事人均同意由被上訴人單
獨取得,按附表所示之價額承受,並按應繼分比例分別補償
上訴人各303萬5,695元之方式分配,此對於土地整體經濟價
值及原有使用,並無影響,亦尚稱公平。
⒋關於附表一編號5至7所示定存部分:本院審酌此部分定存,
性質屬於可分,除李黃麗芬、黃長彬未到場亦未陳述任何意
見外,其餘當事人兩造均同意按應繼分比例分配(原審家繼
訴字卷第245頁),此分割方法,亦稱妥適。
⒌依上,本院審酌前述各情,並權衡兩造利益,及參考雙方應
繼分比例等情形,被上訴人訴請將被繼承人黃林尾所遺之遺
產,按如附表一所示「分割方法」欄所示之方法為分割,符
合利益相當之公平原則。
六、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164條規定,請求上訴人分割
被繼承人黃林尾之系爭遺產,為有理由,並應分割如附表一
分割方法欄所示。從而,原判決諭知分割如上開所示,並無
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又黃麗珍為自己利益而提起本件上訴,黃麗卿
等4人對於原審判決之遺產範圍及分割方法並未聲明不服,
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3項規定,
命黃麗珍負擔第二審訴訟費用。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附此
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78條、第85條第3項、第463條、第
385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瑪玲
法 官 張家瑛
法 官 郭貞秀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上訴人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
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出
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
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
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
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詳附註)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被上訴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宣妤
【附註 】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
⑴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
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⑵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
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第1項:
上訴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
請第三審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附表一:被繼承人黃林尾遺產
編號 種類 遺產內容 價額或金額 分割方法 1 土地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面積:29.03平方公尺,權利範圍:1/14) 3萬7,324元(國稅局核定價額) 編號1至4所示不動產,均由被上訴人單獨取得。且以左列價額承受,再分別補償上訴人各303萬5,695元【計算式:(37,324+17,845+18,159,000)/6=3,035,695,元以下4捨5入】。 2 土地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面積:13.88平方公尺,權利範圍:1/14) 1萬7,845元(國稅局核定價額) 3 土地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面積:95.35平方公尺,權利範圍:全部) 1,815萬9,000元 (鑑定價額) 4 建物 臺中市○里區○○○段000○號(建物門牌:臺中市○里區○○路000巷00號,總面積:257.03平方公尺,附屬建物面積:8.6平方公尺,權利範圍:全部,基地:編號3所示土地) 5 存款 嘉義文化路郵局郵政定期存款(號碼:0-00000000) 100萬元及其孳息 由兩造按應繼分各6分之1比例分配。 6 存款 嘉義文化路郵局郵政定期存款(號碼:0-00000000) 450萬元及其孳息 7 存款 嘉義文化路郵局郵政定期存款(號碼:0-00000000) 450萬元及其孳息
TNHV-113-家上-56-2024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