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江慧君

共找到 113 筆結果(第 21-30 筆)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719號 原 告 李春鳳 訴訟代理人 錢裕國律師 複 代理人 蘇育民律師 參 加 人 李吳輝 訴訟代理人 洪志文律師 被 告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文進 訴訟代理人 許力元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司執字第一二五二二一號對原告所為之強制執行 程序應予撤銷。 被告不得執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屏 院昭民執辛一一三司執字第二三五○三號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 對原告為強制執行。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及參加人主張:原告前夫鄭慶銘前因購地而邀同原告及 參加人為連帶保證人,向訴外人第一商業銀行借款,嗣由被 告受讓該借款債權。因鄭慶銘未按期清償,被告遂執臺灣屏 東地方法院88年度促字第8117號支付命令(下稱系爭支付命 令),對鄭慶銘、原告及參加人追償,經強制執行後,部分 債權未獲清償,被告乃於民國102年間向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請換發103年2月18日屏院勝民執德字第102司執52018號債 權憑證(下稱102年債權憑證),再於113年間向同法院聲請 換發113年4月29日屏院昭民執辛113司執字第23503號債權憑 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再於113年6月14日聲請本院以11 3年度司執字第125221號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 對原告之財產為強制執行。惟主債務人鄭慶銘已於100年11 月26日死亡,被告於102年、113年以鄭慶銘為執行債務人聲 請換發債權憑證,其執行程序無效,不生中斷時效之效力。 系爭支付命令於88年6月21日確定,被告對主債務人鄭慶銘 之債權請求權已罹於15年消滅時效,原告基於保證人地位, 自得援引主債務人之時效抗辯,拒絕給付,被告不得執系爭 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 第1項前段、第2項規定,求為命撤銷系爭執行事件對原告所 為之強制執行程序,及命被告不得持系爭債權憑證為執行名 義聲請強制執行之判決。 二、被告則以:本件主債務人鄭慶銘雖已死亡,惟原告既與被告 就鄭慶銘所負前揭債務成立連帶保證契約,仍應負連帶保證 責任。且被告對原告自98年間起即執行扣薪,難認本件有何 罹於消滅時效之情事。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規定 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必須執行名義成立後,有消滅或妨礙 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始得提起,原告提起本案訴訟無理 由。原告既不得拒絕給付上開債權,其本於強制執行法第14 條規定,請求將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撤銷,於法無 據等語,資為抗辯。 三、按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 ,債務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 起異議之訴。執行名義無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者,於執行名 義成立前,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 發生,債務人亦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提起異議之訴。為 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前段、第2項所明定。請求權,因15 年間不行使而消滅。但法律所定期間較短者,依其規定;消 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 絕給付。民法第125條、第128條前段、第144條第1項亦有明 文。保證債務為從債務,如主債務不存在,保證債務自無從 發生;又主債務人所有之抗辯,保證人均得主張之,主債務 人拋棄其抗辯者,保證人仍得主張之。則主債務之請求權因 時效之完成而消滅,其效力亦及保證債務;保證人得主張時 效之利益(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2786號判決意旨參照) 。再按強制執行程序之當事人,須有當事人能力。關於執行 當事人能力,強制執行法並未規定,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 1規定,應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即有當事人能力者,始 有執行當事人能力。而債權人聲請換發債權憑證,乃屬強制 執行行為之一。倘債權人對業已死亡之債務人聲請換發債權 憑證,要屬無效之強制執行,自始、當然、確定不生法律上 之效力,自不生中斷時效之效力(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 2292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按,消滅時效完成後,如債權人 依原執行名義或債權憑證聲請法院再行強制執行時,不生中 斷時效或中斷事由終止重行起算時效之問題,債務人自非不 得對之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以排除該執行名義之執行(最 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1623號判決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原告及參加人主張被告持系爭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聲請系 爭執行事件,對原告財產為強制執行,原執行名義為系爭支 付命令;及系爭支付命令債權為第一商業銀行對於鄭慶銘邀 同原告為連帶保證人向該銀行之消費借貸債權,經被告受讓 債權;以及系爭支付命令確定日期為88年6月21日等情,均 為被告所不爭,且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及臺灣屏 東地方法院113年度司執字第23503號卷宗核閱明確,足資認 定。則依上規定,被告受讓之系爭支付命令債權,自88年6 月21日支付命令確定後即得行使,其請求權以15年論計,經 1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㈡原告及參加人主張上開消費借貸之主債務人鄭慶銘已於100年 11月26日死亡;及被告於102年、113年間以鄭慶銘為執行債 務人,聲請換發102年債權憑證及系爭債權憑證等情,均為 被告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63頁),且有原告提出之戶籍謄 本及債權憑證可佐。依上規定及說明,被告對已死亡之債務 人鄭慶銘聲請換發前揭債權憑證,均屬無效之強制執行,自 始、當然、確定不生法律上之效力,並不生中斷時效之效力 。被告自88年6月21日系爭支付命令確定後,直至113年間始 聲請系爭執行事件,顯已逾15年之請求權時效期間。依上規 定及說明,原告得主張時效之利益,原告為時效抗辯並拒絕 給付,為屬有據,被告不得執系爭債權憑證聲請對原告強制 執行。從而,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前段、第2項規 定,請求撤銷系爭執行事件對原告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及命 被告不得執系爭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對原告為強制執行,應 認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撤銷系爭執行事件對原告所為之強制執 行程序,及命被告不得執系爭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對原告為 強制執行,均有理由,應予准許。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 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審酌後核與判決結 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13

TPDV-113-重訴-719-202503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259號 聲 請 人 李欣怡(即李榮勲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852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4年2月3日屆滿(期間之末 日114年1月29日為農曆春節假日,順延至同年2月3日屆滿) ,迄今無人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第549條之1前段,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附表: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震旦行股份有限公司 86-NX-00048620-7 1 92

2025-03-13

TPDV-114-除-259-202503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226號 聲 請 人 張朝欽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897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4年2月3日屆滿(期間之末 日114年1月30日為農曆春節假日,順延至同年2月3日屆滿) ,迄今無人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第549條之1前段,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附表: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環球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078-PX-0631837-2 1 300 002 環球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080-MX-0515455-0 1 35 003 環球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082-MX-0414312-4 1 64 004 環球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084-EX-0695548-0 1 39

2025-03-13

TPDV-114-除-226-20250313-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1131號 原 告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法定代理人 陳育琳 訴訟代理人 林志宏律師 複 代 理人 楊翕翱律師 被 告 許家偉 訴訟代理人 許忠賢 上列當事人間拆屋還地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溢繳之訴訟費用新臺幣伍萬捌仟伍佰貳拾元應予返還。   理 由 一、按訴訟費用如有溢收情事者,法院應依聲請並得依職權以裁   定返還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6第1項定有明文。 二、本院112年度重訴字第1131號拆屋還地等事件,訴訟標的價 額依原告請求返還之土地面積19.88平方公尺,按起訴時公 告土地現值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657,965元計算,應 核定為13,080,344元(19.88x657965=00000000,元以下四 捨五入),應徵收之第一審裁判費為127,192元。惟原告起 訴時繳納第一審裁判費185,712元,有本院自行收納款項收 據可稽, 其溢繳裁判費58,520元(計算式:000000-000000 =58520),應予返還。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6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07

TPDV-112-重訴-1131-20250307-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請求委任報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735號 原 告 即反訴被告 金酋長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育安 訴訟代理人 彭志傑律師 被 告 即反訴原告 萬泰倉儲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鄭毓文 訴訟代理人 陳怡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委任報酬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為民 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所明定,該合意管轄之規定,除專屬 管轄外,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最高法院109年台 抗字第79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委任原告進行人力派遣,惟未給付足 額報酬等情,本於委任契約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被告 則以其就上開合約已溢付報酬為由,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 提起反訴。查依被告提出之人力派遣合約第15條記載「甲乙 雙方如因本合約發生爭議時,應先行會談協商解決之道;雙 方歧見經協商仍無法排除時,雙方同意以桃園地方法院為第 一審管轄法院」等語(本院卷第69頁),兩造已合意以臺灣 桃園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爰依前揭規定,將本件移 送於該管轄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04

TPDV-114-訴-735-2025030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股東關係不存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070號 上 訴 人 陳毓茹 被 上訴人 里昂有機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葉霈璿 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里昂有機有限公司間確認股東關係不存在事 件,對於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2日所為113年度訴字第5070號判 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正本送達七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參萬 壹仟貳佰零柒元,逾期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提起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規定 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上訴不合程式或有 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 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 第442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間確認股東關係不存在事件,對於 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070號判決提起上訴,經核其上訴利益 為新臺幣1,650,00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31,207元 ,未據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命上 訴人於本裁定正本送達7日內補正,逾期即駁回其上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04

TPDV-113-訴-5070-20250304-2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182號 上 訴 人 蔡銘浩 被 上 訴人 吳威德 訴訟代理人 陳奕憲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臺北簡易庭 於民國113年1月15日所為112年度北簡字第5646號第一審判決不 服,提起一部上訴後,撤回部分起訴,本院於114年2月19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民國110年9月17日15時34分許駕駛 自用小客車,於行經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與新生北路 二段交岔路口行人穿越道前,未注意減速慢行禮讓行人先行 通過,即貿然右轉,致撞擊正步行通過行人穿越道之伊(下 稱系爭事故),伊因而倒地,受有左側手肘擦傷、下背和骨 盆挫傷等傷害。伊除至馬偕紀念醫院就醫支出醫療費用新臺 幣(下同)1,356元外,另至王宗前診所、馨田徒手保健工作 室、以及昌盛堂中醫診所就醫及復健而支出26,210元之醫療 費用。另因下背及骨盆挫傷,需額外購買人體工學椅、護腰 、床墊而增加生活之需要,支出64,554元。伊並因上開傷害 須休養18天,而受有不能工作之損失72,000元。且伊因系爭 事故受傷,需持續性的就醫復健,受有精神上痛苦,爰請求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150,000元。綜上合計伊受有損害31,412 元。為此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第193條 第1項、第195條第1項等規定,求為命被上訴人如數給付並 加付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法定利息之判決。 二、被上訴人則以:就上訴人請求王宗前診所、馨田徒手保健工 作室、昌盛堂中醫等醫療費用部分,伊認同原審判決之意見 ,上訴人上開請求並無理由。上訴人購買人體工學椅、護腰 、床墊部分,醫師雖有囑言建議使用適合之輔具,但是否具 有必要性,伊爭執之。又上訴人是否有需休養18天之必要非 無疑問,且依其提供之資料未能看出受有工作損失。系爭事 故導致上訴人受傷,非伊故意所為,上訴人請求150,000元 顯然過高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判決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46,356元本息,並駁回上訴 人其餘之訴。上訴人就敗訴部分,提起一部上訴,上訴聲明 :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之訴部分廢棄;㈡上開廢棄部 分,被上訴人應再給付267,764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被上訴人則為答 辯聲明:上訴駁回(上訴人請求逾上開範圍部分,及原審命 被上訴人給付46,356元本息部分,經原審判決後,均未據聲 明不服,非本院審理範圍)。 四、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 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不法侵害他 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 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不法侵害他人之 身體、健康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 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前段、第19 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上訴人主張被 上訴人於上揭時地駕駛自用小客車,於行經行人穿越道前未 注意減速慢行禮讓行人先行通過,貿然右轉,致撞擊正步行 通過行人穿越道之上訴人,上訴人因此受有左側手肘擦傷、 下背和骨盆挫傷等傷害等情,為被上訴人所不爭。被上訴人 就系爭事故之發生應負完全過失責任乙節,經原審判決認定 後,亦未據被上訴人爭執。並有馬偕紀念醫院診斷證明書、 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補充資料表、談話紀錄表、 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現場圖、現場照片、臺北市交通 事件裁決所函附鑑定意見書、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 隊函附路口監視器影像光碟及錄影畫面截圖可佐(原審卷第2 0、53至60、63至65、197至201頁;本院卷第107、111至135 頁),堪信為真實。依前揭規定,上訴人就其所受損害,得 請求被上訴人賠償。 五、惟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除原審判命給付之46,356元外,另應 再賠償267,764元等情,則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並以前詞置 辯。經查:  ㈠上訴人請求醫療費用部分:   上訴人主張因系爭事故受有系爭傷害,除至馬偕紀念醫院就 醫支出醫療費用1,356元外(此部分業經原審判命被上訴人給 付),另至王宗前診所、馨田徒手保健工作室、以及昌盛堂 中醫診所就醫及復健而支出26,210元之醫療費用云云,雖據 提出王宗前診所診斷證明書及收據、馨田徒手保健工作室收 據、昌盛堂中醫診所診斷證明書及醫療費用收據為證(原審 卷第21至22、33至39頁)。然查,上訴人於事故當日至馬偕 紀念醫院急診,經診斷所受傷勢係左側手肘擦傷、下背及骨 盆挫傷,醫師囑言「身上多處擦傷」、「病患因上述原因來 院急診,並於同日離院,宜繼續門診追蹤治療」等語,有診 斷證明書可稽(原審卷第20頁)。依該診斷證明書所載,上訴 人之傷勢係肢體擦挫傷,宜門診追蹤治療。惟上訴人所舉王 宗前診所收據,其「費別」欄記載多為口服藥及注射藥費, 難認與上開傷勢有關;馨田徒手保健工作室之收據記載「徒 手保健」,並未有載有診療內容,無從認屬必要醫療費用; 而依昌盛堂中醫診所診斷證明書所載,上訴人至該診所就診 期間為111年4月7日至111年8月9日,已在系爭事故半年之後 ,且該診斷證明書特別記載「本診斷書不適於訴訟用」(原 審卷第37頁),自無從憑為有利於上訴人主張之認定。上訴 人此部分請求為無理由。    ㈡上訴人請求醫療用品、工作損失,及精神慰撫金部分:上訴 人主張因系爭傷害增加生活上需要之支出64,554元、受有不 能工作之損失72,000元部分,原審認其請求無理由;上訴人 請求被上訴人賠償非財產上損害150,000元,原審認賠償金 額應為45,000元,逾上開請求為無理由。原審就上開認定, 均已於判決理由中說明其判斷理由,核無不當。爰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3準用第454條第2項規定予以援用。至上訴人 上訴意旨固稱:伊後來有到馬偕紀念醫院回診,經醫師建議 使用護腰、護腰椅子以及床墊云云,並提出馬偕紀念醫院診 斷證明書為據(本院卷第39頁)。然查,依該診斷證明書所載 ,上訴人係於113年2月6日前往就醫,距離系爭事故已2年又 6個月,且「病名」欄僅載「下背痛」、「胸痛」等語,應 係上訴人主訴之疼痛情況。該診斷證明書「醫師囑言」欄記 載「『病患自2021/9/17車禍後就有下背痛』,建議使用合適 的輔具,包含護腰、護腰椅子以及床墊,休養2星期及門診 追蹤」等語,可知醫師係依上訴人主訴「自2021/9/17車禍 後就有下背痛」等語,而建議使用輔具,並非經醫療檢測診 斷上訴人有使用輔具之必要。上訴人執上開診斷證明書,主 張有購買人體工學椅、護腰、床墊而增加生活之需要,支出 64,554元部分,仍難認有據。  ㈢綜上,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除原審判命給付部分外,另應賠 償267,764元云云,難認有據,不應准許。 六、綜上所述,上訴人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上訴人除原審已命給付部分外,再給付267,764元及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 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經核並無不 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駁 回其上訴。又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 未經援用之證據,經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 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26

TPDV-113-簡上-182-20250226-2

保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保險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保險字第100號 原 告 李建霖 訴訟代理人 李昀儒 被 告 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金泉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保險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6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柒拾參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月 二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伍萬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 如以新臺幣柒拾參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合先敘明。 二、原告主張:伊於民國112年5月18日在桃園市○鎮區○○路○段00 號門口,與被告承保強制汽車責任險之車輛發生碰撞(下稱 系爭事故),致受有創傷性多處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延遲性 腦內出血、顱底骨折、額骨骨折及氣腦等傷害。因嚴重腦傷 ,僅能從事簡單工作,已達強制汽車責任保險失能給付標準 表第2-4項次第7等級「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遺存顯著障害,終 身僅能從事輕便工作」之失能程度。被告應按該失能等級給 付標準,理賠新臺幣(下同)73萬元。惟被告拒絕理賠,爰 依強制責任保險保險給付之法律關係,求為命被告給付73萬 元及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法定利息之判決。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及陳述。 四、按本保險之給付項目如下:一、傷害醫療費用給付。二、殘 廢給付。三、死亡給付。前項給付項目之等級、金額及審核 等事項之標準,由主管機關會同中央交通主管機關視社會及 經濟實際情況定之。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27條第1項定有 明文。次按「受害人因汽車交通事故致身體失能,其失能程 度分為15等級,各障害項目之障害狀態、失能等級、審核基 準及開具失能診斷書之醫院層級或醫師,依附表強制汽車責 任保險失能給付標準表(以下簡稱失能給付標準表)之規定 」;「第一項各等級失能程度之給付標準如下:…七、第7等 級:新臺幣73萬元。…」,則為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給付標準 第3條第1項、第3項所明定。原告主張其因與被告承保強制 汽車責任險之車輛發生系爭事故,致受有嚴重腦傷,符合失 能給付標準表所列第2-4項次第7等級之失能程度等情,已提 出國軍桃園總醫院所出具記載「因嚴重腦傷,僅能從事簡單 工作」之診斷證明書,及該醫院門診病歷為證,並經國軍桃 園總醫院函文說明「李員(原告)因左腦額葉損傷,符合給 付標準表第2-4項」等情明確,有上開醫院函文在卷可稽( 本院卷第153頁),且未據被告以言詞或書面爭執。原告依 上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73萬元,核屬有據,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被告給付7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即113年10月24日起(送達證書附於本院卷第147頁)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准為假執行之宣告,經核並無不合, 爰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併准許之,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 ,諭知被告得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免為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21

TPDV-113-保險-100-202502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公共基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2633號 原 告 大台北華城華城特區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劉邦能 訴訟代理人 侯俊安律師 被 告 唐嘉穗 陳偉 欒玉蕾 王學農 林峯全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鈺媖律師 複 代理人 芮琦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公共基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分別於附表「遷入日期」欄所示日期遷入大 台北華城華城特區(下稱系爭社區),屬系爭社區於民國92 年6月22日區權人會議所通過華城特區公共基金補充規定第2 點(下稱系爭補充規定)所定「舊有房屋轉讓所有權後之新 住戶」,應依系爭補充規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及民 法第229條第2、3項等規定,繳納附表「積欠權益金數額」 欄所示之公共基金權益金(下稱權益金)及遲延利息。惟被 告拒絕繳納,爰依上開規定,求為命被告各給付附表「積欠 權益金數額」欄所示金額並加付111年12月10日起至清償日 止法定利息之判決。 二、被告則以:原告所稱權益金,實質意涵為舊屋主積欠之管理 費。原告以繳納「權益金」之名,行轉嫁由繼受之住戶承受 前手積欠管理費之實,違反公平及平等原則。系爭補充規定 形成對少數區權人不利之分擔結果,係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 的而屬權利濫用,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9條、第21條、民 法第148條規定有違,顯係違反法令而無效,原告自不得據 以向伊等請求等語,資為抗辯。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 的。民法第148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共用部分、約定共用 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為之 。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 部分比例分擔之。但修繕費係因可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或住 戶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負擔。其費用若 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或規約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為公寓大 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所明定。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經由多 數決作成之決議,與少數區分所有權人之權益發生衝突時, 其是否係藉由多數決方式,形成對少數區分所有權人不利之 分擔決議或約定,應有充分理由,始不悖離「按應有部分比 例分擔」之原則(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347號判決意旨 參照)。又按公寓大廈之區權人數眾多,難取一致合意,公 共事務無法長久不決,為達到管理群體生活秩序,保障區權 人共同利益之目的,立法者透過區權人會議之決議及規約, 以推動公共事務及解決爭議。倘規約就區權人之某些實體爭 執事項明定以區權人會議之決議方式處理,基於民主及私法 自治原則,自應尊重。各區權人既有參與決議之權利,以多 數決作成之合法有效決議有拘束全體區權人之效力。區權人 會議之決議結果,難免與不同意之少數區權人之權益發生衝 突,此時應檢視其是否藉由多數決方式,以損害少數區權人 為主要目的,避免有權利濫用情事(最高法院 112年度台上 字第1724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關於權益金之繳納,原告雖主張權益金非管理費,系爭社區 原有住戶前已繳納權益金,再於92年間以區權人會議通過系 爭補充規定,規範新遷入住戶應繳納權益金云云。然查,就 原有住戶已繳納權益金乙節,為被告否認(本院卷第336頁 ),原告迄於本院言詞辯論終結前均未提出任何事證以資證 明,其主張難信屬實,自不得認系爭社區之原有住戶除管理 費外,另有繳納權益金之事實。而觀諸系爭補充規定記載「 舊有房屋轉讓所有權後之新住戶,應按房屋轉讓時公共基金 淨值乘以該新住戶管理費繳交比例之金額,繳交公共基金權 益金」等語(店司補卷第20頁),僅針對舊有房屋轉讓所有 權後之新住戶,要求繳交權益金。自規範內容以觀,已與公 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所定共有人就共有部分修繕、 管理、維護「按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原則性規定不 符。  ㈢原告雖主張:系爭社區是陸續開發,部分住戶是房屋興建之 後才加入,原有住戶繳納權益金、管理費而累積社區活動中 心、游泳池、社區服務等公共設施資產。新住戶並未繳納權 益金、管理費,一搬進系爭社區即可享有住戶數十年累積盈 餘產生的資源,不符合使用者付費及公平原則云云。惟原告 並未證明社區原有住戶除繳納管理費外,另有繳納權益金, 業如前述,自無從認系爭社區公共設施資產之累積,其來源 除管理費外,另有權益金。而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新住戶 於遷入系爭社區後,方加入管理費之分擔,並無違反公平原 則之情事,自不得以此作為新住戶需額外繳付權益金之正當 事由。  ㈣綜上,92年間區權人會議作成之系爭補充規定,僅針對舊有 房屋轉讓所有權後之新住戶,要求繳付權益金,形成新住戶 除分擔管理費之外,額外負擔權益金之結果,且未具正當之 理由,顯有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按應有部分 比例分擔」之原則,應認係民法第148條第1項規定之權利濫 用行為。原告本於該區權人會議決議作成之系爭補充規定, 主張被告應給付權益金云云,即屬無據。原告依系爭補充規 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及民法第229條第2、3項等規 定請求被告給付權益金云云,為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補充規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 及民法第229條第2、3項等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如附表「積 欠權益金數額」欄所示金額及自111年12月10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 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依附,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 據,經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編號 住戶 遷入日期 積欠權益金數額 計算依據 1 唐嘉穗 105年11月間 119,521元 系爭補充規定「舊有房屋轉讓所有權後之新住戶,應按房屋轉讓時公共基金淨值乘以該新住戶管理費繳交比例之金額,繳交公共基金權益金」。 2 陳偉 106年10月間 375,372元 3 欒玉蕾 108年2月間 115,697元 4 王學農 109年12月間 77,296元 5 林峯全 110年10月間 166,748元

2025-02-21

TPDV-112-訴-2633-20250221-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416號 原 告 正聖工程行 法定代理人 文寶女 訴訟代理人 洪長 被 告 豐億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盧叡瀚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盧叡瀚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萬伍仟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 年八月八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盧叡瀚負擔百分之五,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盧叡瀚如以新臺幣壹萬伍仟元為 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盧叡瀚(下逕稱姓名)為被告豐億營造股份 有限公司(下稱豐億公司)之負責人,其明知兩造均未領有 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不得從事廢棄物之清除、處理 業務,卻基於違反廢棄物清理法之故意,以新臺幣(下同) 1萬5,000元之代價,雇用伊員工洪長於民國112年1月18日駕 駛伊所有KEA-2105號自用大貨車(下稱系爭車輛),將豐億 公司承攬「新北市石碇區外按、小粗坑道路環境改善工程」 之一般事業廢棄物載運至新北市○○區○○段○○○段000地號、同 區烏塗窟段溪邊寮小段1號地號土地傾倒,經新北市政府環 境保護局(下稱新北市環保局)查獲。伊因遭新北市環保局 扣留系爭車輛無法使用,受有3個月之營業損失約45萬元, 得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盧叡瀚賠償。另盧叡 瀚指示洪長進行前開工作,雙方應屬僱傭關係,洪長已依指 示完成工作,盧叡瀚卻未依約給付1萬5,000元,經洪長將此 項債權讓與伊,伊亦得向盧叙瀚請求給付。盧叡瀚為豐億公 司之負責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豐億公司應連帶 負損害賠償責任。爰依上開法律關係,求為命被告連帶給付 46萬5,000元及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法定利息 之判決。 二、被告則以:盧叡瀚係直接打電話委託洪長,並未與原告聯絡 ,亦未與原告簽約,營業損失係原告自行認定的。新北市環 保局查獲後,原告曾對盧叡瀚表示如其繳納系爭車輛之車輛 保管費即無須給付1萬5,000元等語,資為抗辯。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45萬元部分:   原告主張盧叡瀚明知未領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不 得從事廢棄物之清除、處理業務,仍於上開時間指示洪長駕 駛原告之系爭車輛,載運傾倒豐億公司承攬工程之一般事業 廢棄物,經新北市環保局查獲,扣留系爭車輛等情,為被告 所不爭執,且有原告提出之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453號刑事 判決、新北市環保局扣留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設備清單、 扣留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設備領據可佐(本院卷第19至28頁 ),固堪信為真實。惟原告主張其因系爭車輛遭扣留致受有 營業損失等情,則為被告所否認。原告就此部分主張,雖提 出統一發票為證(本院卷第31至33頁),然觀諸上開統一發 票,營業人欄均係蓋用訴外人正榮工程行之統一發票專用章 ,原告稱其法定代理人名下有原告及正榮工程行2家工程行 ,對外以正榮工程行名義與顧客簽約開立發票,接案後視情 況發包或委請原告協助云云(本院卷第11至12頁),惟並未 提出證明,自無從以正榮工程行開立之前開發票,認原告受 有營業損失。原告就其受有營業損失乙節,未提出其他舉證 ,難認有據。則原告以其受有上開營業損失為由,請求被告 連帶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即無理由。  ㈡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1萬5,000元部分:  ⒈按債權人基於債之關係,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民法第199條 第1項定有明文。原告主張盧叡瀚以1萬5,000元之代價,約 由洪長駕駛系爭車輛傾倒豐億公司承攬工程之一般事業廢棄 物,洪長已依指示完成工作,惟盧叡瀚未依約給付1萬5,000 元;及洪長已將上開債權讓與原告等情,均未據被告爭執, 可資採信。被告雖抗辯:原告曾對盧叡瀚表示如其繳納系爭 車輛之車輛保管費即無須給付1萬5,000元云云,然並未就此 提出任何事證,其抗辯核無足採。從而,原告依盧叡瀚、洪 長間契約以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請求盧叡瀚對原告給付 1萬5,000元,為有理由。  ⒉原告雖另主張盧叡瀚惡意不給付1萬5,000元,豐億公司應依 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云云。然按公 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 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 償之責。其立法目的係因公司負責人於執行業務時,有遵守 法令之必要,苟違反法令,自應負責,公司為業務上權利義 務主體,既享權利,即應負其義務,故連帶負責,以予受害 人相當保障。查原告於本件訴訟主張盧叡瀚未依約給付1萬5 ,000元等情,依其主張事實,僅足認盧叡瀚有事後違約之債 務不履行。原告就盧叡瀚有何執行業務違反法令之事實,未 提出主張及舉證,無從認合於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要件, 原告依該規定請求豐億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為無理由。     ㈢綜上,原告依盧叡瀚、洪長間契約以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 ,請求盧叡瀚對原告給付1萬5,000元,為有理由。其餘請求 則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請求盧叡瀚給付1萬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即113年8月8日起(送達證書附於本院卷第41頁)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其餘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准 為假執行之宣告,就其勝訴部分,所命盧叡瀚給付之金額未 逾50萬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依 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諭知盧叡瀚 得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免為假執行。至原告請求敗訴部分 ,其假執行之聲請因訴之駁回而失所依附,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 據,經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21

TPDV-113-訴-5416-20250221-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