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許孟葳

共找到 105 筆結果(第 21-30 筆)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70號 原 告 顏瑩筠 被 告 張恩偉 蔡名揚 姚委承 何依苓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中) 葉子賢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原本院112年度審原金訴字第4號,嗣改 分為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 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 民事庭,特此裁定。至同案被告高有德、蘇義傑、陳富鴻、邱家 輝、林瑀霏、童孟學、方士維、顏佑瑩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部分,另由本院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同案被告林毅桓、莊仲宇經 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待本院拘提林毅桓到案或緝獲莊仲 宇審理刑事部分終結後,再為適法之處理,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原附民-70-20250311-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70號 原 告 顏瑩筠 被 告 高有德 蘇義傑 陳富鴻 邱家輝 林瑀霏 (現於法務部○○○○○○○○○○羈押中) 童孟學 方士維 顏佑瑩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 第4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  實 一、原告主張:被告高有德等15人為YTP詐騙集團所屬成員,原 告遭YTP集團成員之通訊軟體LINE暱稱「Andy」、「Sunday 」、「Fiffe」等三人佯裝之永豐金控證券人員以詐術向原 告佯稱可投資虛擬貨幣進行獲利,進而詐欺原告共計新臺幣 (下同)630萬元。爰請求被告賠償其損害,而聲明:被告 應連帶給付原告630萬元。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次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 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復 按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除刑 事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惟附帶民 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 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 人,否則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 102年度台附字第15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第4號) 詐欺等案件,檢察官就原告顏瑩筠部分,係起訴被告何依苓 介紹被告蔡名揚收購被告高有德所有之國泰世華銀行帳號00 0-000000000000號帳戶後,被告高有德在前鎮區三多路與光 華路口全國電子旁,將其所有之上開國泰世華銀行帳戶存摺 、提款卡(含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等物交付予被告張 恩偉、蔡名揚,旋被告張恩偉將上開被告高有德所有之國泰 世華銀行帳戶資料交付予同案被告林毅桓,供本案詐欺集團 使用,由同案被告林毅桓指揮被告姚委承測試被告高有德上 開帳戶網路銀行功能可正常使用,嗣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取 得前開金融帳戶後,向原告施以詐術,至其陷於錯誤,於民 國110年4月1日15時40分匯款25萬元至被告高有德上開帳戶 內。  ㈡原告具狀對被告蘇義傑、林瑀霏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部分 ,被告蘇義傑、林瑀霏就原告遭詐騙部分,業經檢察官另案 提起公訴,並非本案起訴範圍乙情,有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16996號、111年度偵字第4403號、第6 846號、第9763號起訴書附卷足憑,故被告蘇義傑、林瑀霏 就原告遭詐欺取財部分,並非本案刑事被告,原告對被告蘇 義傑、林瑀霏於本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並非合法,應 予駁回。   ㈢而被告高有德部分,業經本院以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判決 免訴,是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規定,本案原告對 被告高有德之附帶民事訴訟,自應予以駁回;被告陳富鴻、 邱家輝、童孟學、方士維、顏佑瑩部分,未據檢察官起訴, 即非原告受詐騙之犯罪事實之被告,且經本院上開刑事案件 審理結果,亦未認定被告陳富鴻、邱家輝、童孟學、方士維 、顏佑瑩與刑事被告有共犯關係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上開 刑事訴訟程序中既未認定被告陳富鴻、邱家輝、童孟學、方 士維、顏佑瑩對原告有共同侵權行為,對原告而言,被告陳 富鴻、邱家輝、童孟學、方士維、顏佑瑩並非刑事被告或依 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揆諸前揭說明,原告對於被告陳富鴻 、邱家輝、童孟學、方士維、顏佑瑩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自非合法,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 駁回。  ㈣至同案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何依苓、葉子賢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另移送本院民事庭;同案被告林 毅桓、莊仲宇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待本院拘提林 毅桓到案或緝獲莊仲宇審理刑事部分終結後,再為適法之處 理,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關於被告蘇義傑、陳富鴻、邱家輝、林瑀霏、童孟 學、方士維、顏佑瑩部分,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 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本判決關於被告高有德部分 ,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原附民-70-20250311-2

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附民字第741號 原 告 羅子清 被 告 黃鈿發 張星浩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 第4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方面:原告訴之聲明及主張均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所載(如附件)。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除刑事 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惟附帶民事 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 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 ,否則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10 2年度台附字第15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 四、經查,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 第4號)詐欺等案件,就原告羅子清部分,檢察官起訴事實 為王靜雯提供其所有之國泰世華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 號帳戶供本案詐欺集團使用,嗣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取得 前開金融帳戶後,向原告施用詐術,致其陷於錯誤,因而於 民國110年4月1日12時10分匯款新臺幣(下同)18萬元至王 靜雯上開國泰世華銀行帳戶後,經層轉至刑事案件被告邱家 輝所有之聯邦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後,由刑事 案件被告邱家輝於110年4月1日12時56分自其所有之上開聯 邦銀行帳戶提款148萬元。而被告黃鈿發、張星浩未據檢察 官起訴,即非原告受詐騙之犯罪事實之被告,且經本院上開 刑事案件審理結果,亦未認定被告黃鈿發、張星浩與刑事被 告有共犯關係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上開刑事訴訟程序中既 未認定被告黃鈿發、張星浩對原告有共同侵權行為,對原告 而言,被告黃鈿發、張星浩並非刑事被告或依民法負賠償責 任之人,揆諸前揭說明,原告對於被告黃鈿發、張星浩提起 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自非合法,應予駁回。至原告促請 本院職權宣告假執行部分,毋庸另為准駁之諭知,附此敘明 。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 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附民-741-20250311-2

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附民字第739號 原 告 林紘妏 被 告 高有德 劉俊成 劉志泓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 第4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方面:原告訴之聲明及主張均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所載(如附件)。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 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亦定有明文。復按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除刑事 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惟附帶民事 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 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 ,否則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10 2年度台附字第15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 四、經查,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 第4號)詐欺等案件,檢察官係起訴被告高有德提供其所有 之國泰世華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供本案詐欺集 團使用,嗣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取得前開金融帳戶後,向 原告林紘妏施用詐術,致其陷於錯誤,因而於民國110年4月 1日18時58分,匯款新臺幣(下同)3萬元至被告高有德上開 國泰世華銀行帳戶後,被告高有德於同日21時39分自其上開 國泰世華銀行帳戶提領3萬元。此部分經本院刑事案件審理 結果,業經判決被告高有德無罪,是依前揭規定,本案原告 對被告高有德之附帶民事訴訟,自應予以駁回;另被告劉俊 成、劉志泓部分,未據檢察官起訴,即非原告受詐騙之犯罪 事實之被告,且經本院上開刑事案件審理結果,亦未認定被 告劉俊成、劉志泓與刑事被告有共犯關係而為共同侵權行為 人,上開刑事訴訟程序中既未認定被告劉俊成、劉志泓對原 告有共同侵權行為,對原告而言,被告劉俊成、劉志泓並非 刑事被告或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揆諸前揭說明,原告對 於被告劉俊成、劉志泓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自非合 法,應予駁回。又原告請求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 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關於被告劉俊成、劉志泓部分,應於收受本判決後 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 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如不服本 判決關於被告高有德部分,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 時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附民-739-20250311-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69號 原 告 彭冠傑 被 告 蘇義傑 陳富鴻 林瑀霏 (現於法務部○○○○○○○○○○羈押中) 葉子賢 方士維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113年度 金訴字第783號),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 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 裁定。至同案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何依苓、 邱家輝、童孟學、顏佑瑩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另由本 院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同案被告林毅桓、莊仲宇經原告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部分,待本院拘提林毅桓到案或緝獲莊仲宇審理刑事部 分終結後,再為適法之處理,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原附民-69-20250311-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69號 原 告 彭冠傑 被 告 張恩偉 蔡名揚 姚委承 高有德 何依苓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中) 邱家輝 童孟學 顏佑瑩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 第4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方面:原告訴之聲明及主張均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所載(如附件)。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 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亦定有明文。復按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除刑事 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惟附帶民事 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 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 ,否則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10 2年度台附字第15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第4號) 詐欺等案件,檢察官就原告彭冠傑部分,係起訴同案被告陳 富鴻收取簡君霖所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 號帳戶作為收受轉匯詐欺贓款之人頭帳戶。嗣上開詐欺集團 成員向原告彭冠傑施以詐術,致其陷於錯誤,分別於民國11 0年3月18日12時15分、同日12時17分各匯款新臺幣(下同) 5萬元至黃家欣所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內,由同案被告蘇 義傑指揮同案被告林瑀霏將該筆款項轉匯至簡君霖之上開帳 戶內,由被告童孟學於110年3月18日17時25分,自簡君霖上 開帳戶提領12萬元;原告另於110年3月21日11時12分匯款3 萬元至黃家欣所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內,由同案被告蘇義 傑指揮同案被告林瑀霏將該筆款項轉匯至黃鈿發所有之中國 信託銀行帳戶內,由同案被告方士維於110年3月24日0時1分 ,自黃鈿發所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提領10萬元。  ㈡而被告童孟學經本院以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審理後,判決 無罪在案,是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規定,本案原 告對被告童孟學之附帶民事訴訟,自應予以駁回;原告具狀 對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何依苓、邱家輝 、顏佑瑩部分,未據檢察官起訴,即非原告受詐騙之犯罪事 實之被告,且經本院上開刑事案件審理結果,亦未認定被告 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何依苓、邱家輝、顏佑 瑩與刑事被告有共犯關係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上開刑事訴 訟程序中既未認定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 何依苓、邱家輝、顏佑瑩對原告有共同侵權行為,對原告而 言,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何依苓、邱家 輝、顏佑瑩並非刑事被告或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揆諸前 揭說明,原告對於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 何依苓、邱家輝、顏佑瑩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自非 合法,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駁回。   又原告請求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 駁回。  ㈣至同案被告蘇義傑、陳富鴻、林瑀霏(原名林子愉)、葉子 賢、方士維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另移送本院民事 庭;同案被告林毅桓、莊仲宇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 ,待本院拘提林毅桓到案或緝獲莊仲宇審理刑事部分終結後 ,再為適法之處理,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 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原附民-69-20250311-2

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字第738號 原 告 張秀蓁 被 告 陳富鴻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原本院112年度審原金訴字第4號,嗣改 分為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 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 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附民-738-20250311-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71號 原 告 吳桂林 被 告 蘇義傑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原告訴之聲明及主張均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所載(如附件)。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被告蘇義傑就原告吳桂林遭本案詐欺集團成員詐欺取財部分 ,業經檢察官另案提起公訴,並非本案起訴範圍乙情,有臺 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16996號、111年度 偵字第4403號、第6846號、第9763號起訴書附卷足憑,故被 告蘇義傑就原告遭詐欺取財部分,並非本案刑事被告,原告 對被告蘇義傑於本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並非合法,應 予駁回。又原告請求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 ,應併予駁回。   ㈡至同案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何依苓、邱家輝、林 瑀霏(原名林子愉)、葉子賢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 ,另移送本院民事庭;同案被告林毅桓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部分,待本院拘提林毅桓到案審理刑事部分終結後,再 為適法之處理,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 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3-原附民-71-20250311-2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68號 原 告 潘永歷 被 告 張恩偉 蔡名揚 姚委承 何依苓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中) 葉子賢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原本院112年度審原金訴字第4號,嗣改 分為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 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 民事庭,特此裁定。至同案被告高有德、蘇義傑、陳富鴻、邱家 輝、林瑀霏(原名林子愉)、童孟學、方士維、顏佑瑩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另由本院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同案被告林 毅桓、莊仲宇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待本院拘提林毅桓 到案或緝獲莊仲宇審理刑事部分終結後,再為適法之處理,附此 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原附民-68-20250311-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71號 原 告 吳桂林 被 告 張恩偉 蔡名揚 姚委承 何依苓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中) 邱家輝 林瑀霏 (現於法務部○○○○○○○○○○羈押中) 葉子賢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經原 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 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 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至同案被告蘇義傑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另由本院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同 案被告林毅桓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待本院拘提林毅桓 到案審理刑事部分終結後,再為適法之處理,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3-原附民-71-202503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