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起訴程序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40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文琦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追加起訴(11 4年度偵字第740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追加起訴意旨如附件檢察官追加起訴書所載。 二、按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或本罪之 誣告罪,追加起訴,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定有明文。 又 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 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亦分 別定有明文。而刑事訴訟法第265條之追加起訴,係就與已 經起訴之案件、無單一性不可分關係之相牽連犯罪(指刑事 訴訟法第7條所列案件),在原起訴案件第一審辯論終結前 ,藉原訴之便而加提獨立之新訴,俾與原起訴案件合併審判 ,以收訴訟經濟之效。故起訴之追加,須於第一審辯論終結 前始得為之,此為追加起訴時間上之限制,而起訴之追加既 係利用舊訴之訴訟程序提起,自以有本案存在為前提,其已 無本案之訴可資附麗者,即無許其追加之餘地。違反上開之 規定而追加起訴者,顯屬不合,其追加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 ,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無所謂追加起訴祇須具備刑事訴 訟法第264條第2項規定之法定記載程式,即可不論是否合法 ,均應以實體判決終結其訴訟關係可言(最高法院100年度 台非字第107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追加起訴意旨雖認追加起訴之犯罪事實與本院114年度訴字 第116號案件具有一人犯數罪之相牽連案件關係,惟本院114 年度訴字第116號案件就被告王文琦之部分,業於民國114年 3月12日上午11時13分許辯論終結,並定於114年4月9日宣判 ,此有114年3月12日本院刑事案件報到單、審判筆錄、錄音 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稽,而本案追加起訴案件係於114年3月 12日下午4點30分許始繫屬本院,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4 年3月12日函暨蓋印其上之本院收件戳章與收件時間附卷為 憑,是檢察官於本院114年度訴字第116號案件之被告王文琦 部分第一審辯論終結後始提出追加起訴,其起訴程序自屬違 背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郭明嵐追加起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凡瑄                 法 官 林新為                 法 官 張意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黃南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追加起訴書                    114年度偵字第7400號   被   告 王文琦 男 29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巷00號             居臺中市○○區○○○街000號13樓             之8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選任辯護人 程弘模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認與前經本署檢察官以 113年度偵字第59862、61449號提起公訴之案件(現由貴院賢股 以114年度訴字第116號案件審理中),為一人犯數罪之相牽連案 件,宜追加起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王文琦明知愷他命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3款所 規定之第三級毒品,不得任意販賣,其為牟取不法暴利,竟 基於販賣毒品愷他命之犯意,以通訊軟體Telegram之不詳帳 號作為販毒聯絡工具,於民國113年11月11日5時4分許,駕 駛車牌號碼000-0000租賃小客車,在臺中市○區○○○街0號前 ,以新臺幣(下同)2000元價格,販賣第三級毒品愷他命1 包(約2公克)予吳憲亮。嗣警方於同年11月29日持搜索票前 往吳憲亮住處執行搜索,經吳憲亮供述其購得毒品之管道, 由警方調閱監視器畫面而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烏日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王文琦於偵查中之自白。 全部犯罪事實。 2 證人吳憲亮於警詢及偵查中具結之指證。 全部犯罪事實。 3 案發路口之監視器畫面、RDG-8250租賃小客車車輛詳細資料報表、承鑫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租車契約書。 全部犯罪事實。 4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搜索票(113年聲搜字第3879號)、搜索扣押筆錄、搜索現場照片、吳憲亮購毒當日社區內監視器照片等。 證明吳憲亮經搜索查扣愷他命等毒品(吳憲亮所涉由本署另案偵辦中) 二、核被告王文琦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3項之販 賣第三級毒品罪嫌。被告販賣毒品取得犯罪所得2000元,請 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宣告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 不能或不宜執行沒收,追徵其價額。     三、查被告前因販賣第三級毒品未遂案件,經本署以113年度偵 字第59862、61449號案件提起公訴,現由貴院(賢股)114年 度訴字第116號審理中,有前案起訴書及被告全國刑案資料 查註表在卷可稽,本案與前經起訴之案件,為一人犯數罪之 相牽連案件,為求證據共通、訴訟經濟及量刑上之妥當性, 爰追加起訴。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追加起訴。   此 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檢 察 官 郭明嵐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 記 官 張允侖 所犯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 製造、運輸、販賣第一級毒品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處無期徒 刑者,得併科新臺幣 3 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二級毒品者,處無期徒刑或 10 年以上有期 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千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三級毒品者,處 7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 科新臺幣 1 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四級毒品者,處 5 年以上 12 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專供製造或施用毒品之器具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百 50 萬元以下罰金。 前五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28

TCDM-114-訴-404-20250328-1

交易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易字第36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呂友倫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4年度偵字第3 813號),本院認不應以簡易判決處刑(原簡易判決處刑案號:1 1年度交簡字第701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稱:被告呂友倫於民國113年9月6 日12時43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在 臺南市東區勝利路某早餐店路旁欲向北方起駛,本應注意不 得逆向行駛且應注意車前狀況,而當時為天候晴,道路照明 設備無照明,路面為乾燥無缺陷之柏油路面,無障礙物,視 距良好,客觀上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貿 然逆向行經勝利路與勝利路139巷交岔路口時,適有林旻璇 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勝利路自北往南方 向行駛至此,雙方因而發生碰撞,致林旻璇人車倒地,受有 左肘、雙膝、左踝多處挫瘀傷之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 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 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1 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 規定中所謂「告訴經撤回」,係指檢察官根據合法之告訴而 起訴,於訴訟繫屬後,法院審理中撤回告訴者而言,並不包 括檢察官提出起訴書於法院前業已撤回告訴之情形在內。於 檢察官偵查終結後、法院訴訟繫屬前,告訴人遞狀撤回告訴 ,此際該公訴本身欠缺告訴之訴訟條件,公訴並不合法,應 依同法第303條第1款「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之規定,判決 不受理(最高法院82年度台非字第380號判決意旨、臺灣高 等法院89年庭長法律問題研討會研討結果參照)。 三、經查,本件告訴人林旻璇告訴被告過失傷害案件,公訴意旨 認被告係觸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而該罪依 同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告訴人林旻璇固 於114年3月14日向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遞狀撤回本件告訴, 經該署於114年3月21日隨函轉本院,此有告訴人之刑事撤回 告訴狀、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函文各1份在卷可憑。惟所謂 「起訴」者,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之日而言(最高法院81年 度台上字第876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雖於114年2月27日 即由檢察官偵查終結,然此時並未實際向本院提起公訴,係 迄至114年3月21日始繫屬本院等情,有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函文上所蓋本院收文戳章可憑,是本件於檢察官起訴前,已 據告訴人撤回告訴,在繫屬本院前,已欠缺告訴之訴追條件 ,檢察官本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5款規定為不起訴處分 ,故檢察官對被告提起公訴並不合法,從而,本件起訴程序 違背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 為不受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王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怡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8

TNDM-114-交易-360-20250328-1

交易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易字第125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瀞儀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 年度偵字第1047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改依通常程 序審理,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黃瀞儀於民國113年5月18日下午1時15 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貨車,沿桃園市龜山 區萬壽路1段由新莊往桃園方向行駛,行經該路段38號前,欲右 轉駛入停車場時,本應注意右轉彎行駛時,應注意右後側來車 安全距離及間隔,且依當時狀況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 注意,貿然向右偏駛,適告訴人邱琦(所涉過失傷害罪嫌, 業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檢察官為不起訴 處分)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同向行駛在被 告右後側,閃避不及,2車因而發生碰撞,致告訴人受有腹部 瘀青之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 嫌等語。 二、按案件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 別定有明文。又告訴乃論之罪於偵查中已經告訴人撤回其告 訴者,檢察官本應依法為不起訴處分,檢察官疏未注意而仍 起訴者,即屬同法第303條第1款之起訴程序違背規定之情形 。又所謂「起訴」者,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之日而言(最高 法院82年度台非字第380號、90年度台非字第368號刑事判決 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案被告被訴過失傷害一案,依刑法第287條之規定 ,前開罪名須經告訴。又本案雖於114年2月9日即由檢察官 偵查終結並製作完成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此有桃園地檢檢 察官114年度偵字第1047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在卷可參, 然此等時日僅係檢察官製作完成起訴書之日期,實際上並無 訴訟繫屬及訴訟關係,而本案卷證係迄至114年3月24日始送 至本院受理繫屬,有桃園地檢114年3月21日桃檢亮孔114偵1 047字第1149035939號函上本院之收狀章戳附卷可稽,則本 件起訴程式是否完備,依前揭說明,自應以提起公訴之日即 本院收文之114年3月24日為斷。又告訴人業於114年3月14日 向桃園地檢具狀撤回對被告之過失傷害告訴,此有聲請撤回 告訴狀在卷可參,是本案繫屬本院前,告訴人既已撤回告訴 ,核已欠缺告訴之訴追條件,本案起訴之程序自屬違背規定 ,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允煉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淑玲                   法 官 蘇品蓁                   法 官 李佳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金湘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28

TYDM-114-交易-125-20250328-1

審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審附民字第295號 原 告 陳溫良 被 告 戴堃哲 詹鴻昆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3652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聲明、陳述及證據,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起訴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3652號被告戴堃哲、詹鴻昆 詐欺等案件,業於民國114年1年21日言詞辯論終結,並於同 年3月27日宣示判決在案,惟原告於案件審結後之114年2月3 日具狀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此有原告刑事附帶民事賠償 狀上所蓋本院收狀戳章存卷可佐,是原告既於刑事訴訟第一 審辯論終結後始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揆諸上開說明,應 認其起訴程序不合法,自應予以駁回。惟本院所為此程序性 駁回判決,尚無礙於原告依所主張之法律關係另循民事訴訟 途徑提起民事訴訟之權利,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 法 官 徐蘭萍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王宏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件

2025-03-27

PCDM-114-審附民-295-20250327-1

勞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111號 原 告 葉川德 被 告 思愛普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志惟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繳納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伍萬壹仟 玖佰叁拾柒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按訴訟 標的價額繳納裁判費,此乃必備之程式;又按原告或被告無 訴訟能力,未由法定代理人合法代理,或原告起訴不合程式 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 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第4款、第6款定有明文。又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 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 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 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 ,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 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同法第77 條之1第2項、第77條之2定有明文。再因定期給付涉訟,其 訴訟標的之價額,以權利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為準,期間未 確定時,應推定其存續期間,但超過5年者,以5年計算;再 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起 訴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同觀勞動事件法第11條、第12條 第1項亦悉。另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及給付薪資,雖為不 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 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之價額,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897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查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而本件曾經臺北市政府勞 動局進行勞資爭議調解不成立乙節,有該調解紀錄附卷足參 ,屬勞動事件法第16條第1項第1款之情形,故本件原告起訴 程序上自屬有據。又本件訴之聲明共計6項,第1項為確認兩 造間僱傭關係存在,訴之聲明第2、3項為請求被告給付僱傭 關係存在期間薪資與法定遲延利息,訴之聲明第4、5項為請 求被告於此期間提撥勞工退休金至原告於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設立專戶,審酌上開聲明均係以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存在為前 提,與聲明第1項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部分,雖為不同訴 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 的範圍,訴訟標的價額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原告主張 現年為57歲,距勞動基準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強制退休年齡 (滿65歲)止,可工作期間超過5年,依前說明,推算兩造 間僱傭契約關係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最多以5年計,則以 原告主張每月薪資新臺幣(下同)21萬9,020元及被告應按 月提繳之勞工退休金9,000元計算,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確認 僱傭關係所得受之利益為1,368萬1,200元【計算式:(219,0 20元+9,000元)×12月×5年=13,681,200元】,至原告請求被 告給付僱傭關係存在期間薪資及提繳勞工退休金部分,核與 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部分互相競合或選擇,不併計其價額 ;又原告訴之聲明第6項另請求被告給付加班費、業績獎金 共55萬7,073元部分,與前述訴之聲明第1項請求確認僱傭關 係存在部分係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應合併計算,是本件訴訟 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423萬8,273元(計算式:13,681,200元 +557,073元=14,238,273元),本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5萬5 ,812元,但參首揭規定,得暫免徵收第一審裁判費2/3即10 萬3,875元(計算式:155,812元×2/3=103,875元,元以下四 捨五入),故原告應暫先繳納5萬1,937元(計算式:155,81 2元-103,875元=51,937元)之裁判費。茲限原告於本裁定送 達後5日內,補正如主文所示之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 原告之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林怡君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昀潔

2025-03-27

TPDV-114-勞補-111-20250327-1

審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審附民字第517號 原 告 余崇州 被 告 劉偉文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3867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聲明、陳述及證據,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起訴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3867號被告劉偉文詐欺等案 件,業於民國114年2年6日言詞辯論終結,並於同年3月27日 宣示判決在案,惟原告於案件審結後之114年2月19日具狀提 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此有原告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狀上所蓋 本院收狀戳章存卷可佐,是原告既於刑事訴訟第一審辯論終 結後始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揆諸上開說明,應認其起訴 程序不合法,自應予以駁回。惟本院所為此程序性駁回判決 ,尚無礙於原告依所主張之法律關係另循民事訴訟途徑提起 民事訴訟之權利,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 條第1 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 法 官 徐蘭萍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王宏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件

2025-03-27

PCDM-114-審附民-517-2025032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701號 原 告 陳盈蓁 上列原告與被告戴旭宇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113年度附民字第1698號),經本院刑事庭 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之日起五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 幣伍仟玖佰伍拾元,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此部分之訴。   理 由 一、按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 訴請求損害賠償或提起上訴時,暫免繳納訴訟費用,於聲請 強制執行時,並暫免繳納執行費,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 54條第1項定有明文。該項規定係考量詐欺犯罪被害人因犯 罪行為受有直接財產上之損害,為免其依法救濟時另生經濟 上負擔或司法程序障礙,而明文給予特別保護(詐欺犯罪危 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惟倘原告之 訴無理由而受敗訴判決,經判命負擔部分或全部之訴訟費用 者,待裁判確定時,仍負有繳納之義務,核先敘明。次按因 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 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上開請求回復之損害,以被 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 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最高法院 97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 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 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 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字第953號裁定參照)。另按 起訴不合程式,經審判長定期間先命補正而未補正者,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之,亦為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所明 定。 二、經查:  ㈠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3年度金訴字第770號詐欺等案件刑事訴 訟程序中,對被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應 給付新臺幣(下同)58萬7,321元及法定遲延利息,此有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可稽(見附民卷第5頁),並經本院 刑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1698號裁定移送前來。然本院113 年度金訴字第770號刑事判決僅就其中3萬8,456元部分,認 定被告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則原告起訴請求超過3 萬8,456元部分即非刑事判決所認定犯罪事實之損害,此有 前揭刑事判決在卷可佐(見本院訴字卷第24頁)。是原告本 件請求54萬8,865元之損害賠償並非上開刑事判決認定犯罪 事實之範疇,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揆 之上開說明,原告依法應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序之欠 缺。  ㈡又原告亦未釋明其因受被告詐欺而受有損失,被告係依詐欺 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為應負賠償責任之人, 尚不符合該規定所述暫免繳納裁判費之情形。  ㈢從而,此部分訴訟標的金額為54萬8,865元,依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3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95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之日起5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此部分之訴,特此裁定。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張智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劉冠志

2025-03-27

PCDV-114-訴-701-20250327-1

審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審附民字第705號 原 告 陳廷謙 被 告 湯景森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3516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聲明、陳述及證據,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起訴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3516號被告湯景森詐欺等案 件,業於民國114年2年20日言詞辯論終結,並於同年3月27 日宣示判決在案,惟原告於案件審結後之114年3月7日具狀 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此有原告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狀上所 蓋本院收狀戳章存卷可佐,是原告既於刑事訴訟第一審辯論 終結後始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揆諸上開說明,應認其起 訴程序不合法,自應予以駁回。惟本院所為此程序性駁回判 決,尚無礙於原告依所主張之法律關係另循民事訴訟途徑提 起民事訴訟之權利,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 條第1 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 法 官 徐蘭萍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王宏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件

2025-03-27

PCDM-114-審附民-705-20250327-1

交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肇事逃逸罪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訴字第7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蕭定緯 上列被告因肇事逃逸罪等案件,經檢察官提公訴(113年度偵緝 字第299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蕭定緯於民國109年5月22日15時前,駕 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登記車主為沈家榮), 沿臺中市大里區吉隆路19巷往福大路方向行駛,於同日15時 許,行經臺中市大里區吉隆路19巷與中興路2段日新巷交岔 口時,本應注意行經無號誌路口,應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 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而依當時天候雨、日間自然光線充足 、柏油路面濕潤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好,並無不能注 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而在未減速查看路口情形時, 即貿然通過路口。適告訴人謝佳甄於同一時間騎乘車牌號碼 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搭載後座乘客告訴人張惠萍沿臺 中市大里區中興路2段日新巷往日新路方向行駛,與被告所 駕駛之上開車輛發生碰撞,因而人車倒地,致告訴人謝佳甄 受有右腰部、右手肘、右大腿擦挫傷等傷害,及告訴人張惠 萍受有右側脛骨粉碎性骨折之傷害。詎被告明知其駕車肇事 致告訴人謝佳甄、張惠萍均倒地受傷,仍基於肇事逃逸之犯 意,未停留現場亦未主動救護,而逕行駕車離去。嗣經警方 調閱路口監視器循線查獲。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 之過失傷害罪、修正後同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駕駛動 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受傷而逃逸罪嫌等語。 二、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定有明 文。復按所謂「起訴」,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之日而言(最 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876號判決要旨參照)。而案件經檢 察官起訴繫屬於管轄法院後,被告始行死亡,依刑事訴訟法 第303條第5款規定,固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但案件經檢察 官起訴而尚未繫屬於管轄法院時,該被告早已死亡,因訴訟 主體於法院繫屬前業已失其存在,訴訟程序之效力並不發生 ,此情形則屬起訴程序違背規定,法院即應依同法第303條 第1款規定,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 三、經查,被告因肇事逃逸等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於114年2月21日提起公訴,於114年3月20日繫屬於本院, 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4年3月20日中檢介雲113偵緝2995 字第1149033953號函上本院之收文戳章可按,惟查被告於11 4年3月14日即本案繫屬於本院前死亡,有被告之戶役政個人 基本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3頁),揆諸前開 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曉怡                     法 官 林德鑫                    法 官 蔡咏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孫超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CDM-114-交訴-76-20250327-1

六簡附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六簡附民字第1號 原 告 楊素娥 被 告 張明鴻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六金簡字第11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斗六簡易庭判 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刑 事訴訟法第488條定有明文。又附帶民事訴訟原為民事訴訟 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訴訟程序,一併審理 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訴訟程序可資依附, 是得隨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若在辯論終結之後,既無「訴 訟」可言,自不得再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須待提起上訴後 ,案件繫屬於第二審時,始有「訴訟」程序可資依附,方得 再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基此,對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 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刑事 訴訟終結後,即無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之餘地,倘原告仍於刑 事訴訟終結之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法,法院 當應判決駁回之(最高法院75年度台附字第59號判決意旨參 照)。而簡易判決處刑程序因無言詞辯論,故其附帶民事訴 訟之提起至遲應於法院判決之前為之,始為合法(臺灣高等 法院暨所屬法院92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提案第35號審查意見 可資參照)。另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者,應以判決駁回 之,此觀同法第502條第1項亦明。 二、經查,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經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 (下稱雲林地檢署)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緝字第293、294號)及移送併辦(113年度偵字第9192號 ),本院斗六簡易庭於民國113年12月30日判決(下稱本案 ),又雲林地檢署檢察官、被告分別於114年2月26日、114 年1月14日收受判決後均未提起上訴,本案於114年3月20日 判決確定。又雲林地檢署檢察官雖於114年1月16日,以114 年度偵字第459號移送併辦被告涉嫌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 原告為告訴人),惟因上開本案刑事訴訟程序業已終結,本 院自無從併予審理,而應退回由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本 件原告於114年1月23日始具狀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有原 告之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上所蓋本院收文戳章可佐,是原告 既於上開簡易判決後始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且原告為上 開退併辦部分犯罪事實之告訴人,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亦 無第二審刑事訴訟程序可資依附,揆諸上開說明,應認其起 訴程序不合法,自應予以駁回,又其假執行之聲請同失依據 ,應一併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斗六簡易庭   法 官 楊謹瑜 以上正本係依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 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 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蕭亦倫

2025-03-27

ULDM-114-六簡附民-1-202503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