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雷射測速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2年度交字第1507號 原 告 曾姝榆 住○○市○○區○○路000號 被 告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代 表 人 張淑娟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2年11月21日 高市交裁字第32-ZDC428882、32-ZDC428883號裁決,提起行政訴 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ㄧ、原處分一關於記違規點數3點部分撤銷。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按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交通裁決裁判,得不經言詞 辯論為之。本件屬交通裁決事件,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其事 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經言詞之必要,爰不經言詞辯論而為 判決。 二、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112年8月14日1時4分許駕駛車牌號碼 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國道1號南 向315.5公里處(下稱系爭路段)時,因有「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行為,經內政 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四公路警察大隊(下稱舉發機關 )新市分隊員警填製國道警交字第ZDC428882、ZDC428883號 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合稱舉發通知單)逕 行舉發。嗣原告於應到案日期前之112年9月8日、同年月23 日向被告陳述不服,經被告函詢舉發機關後,認原告確有上 揭違規行為,乃依行為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 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85條第1項、第63條第1項、第 43條第4項、行為時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 處理細則(下稱道交處理細則)第2條第2項、第5項第3款第 1目等規定,於112年11月21日開立高市交裁字第32-ZDC4288 82、32-ZDC428883號裁決書(依序下稱原處分一、二),依 序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12,000元,記違規點數3 點,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罰鍰限於112年12月21日 前繳納,另講習日期由辦理講習機關另行通知。上開罰鍰 逾期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吊扣汽車牌照6 個月,牌照限於112年12月21日前繳送(請繳送號牌及行照 )。」(原處分二裁決書處罰主文欄第二項業經被告職權撤 銷,依行政訴訟法第237之4條第3項規定,此部分依法視為 撤回起訴,不在本院審理範圍)。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政 訴訟。   三、原告主張:違規車輛與本車不符,本車輛為原廠白色無全景 天窗等語,並聲明:原處分一、二撤銷。 四、被告則以:觀諸採證照片上清晰可見系爭車輛之車號:000   -0000,且明確標示:日期:2023/08/14、時間:01:04:0 5、速限:110km/h、車速:151km/h(車尾)、主機:2443   、證號:J0GA0000000B等數據,足徵原告駕駛系爭車輛於上 揭時間,行駛系爭路段時,該測速照相儀器確仍在合格期限 內,且該雷射測速儀之準確性及正確性應值得信賴。另比對 監理機關登載之車籍資料,及系爭車輛於112年9月9日驗車 時照片,可見該車車頂部分皆呈現黑色狀態,並無車型不符 之情事,是原告於前揭時間、地點確有「行車速度,超過規 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過規 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行為,被告據以裁 處,洵無不合,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⒈道交條例   ⑴第4條第2項前段:駕駛人駕駛車輛、大眾捷運系統車輛或 行人在道路上,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    、警告、禁制規定,…。   ⑵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第2項第9款、第3項:(第1項第7款 )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當場不能或不宜攔 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七、經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 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第2項第9款)前項第7款之科學 儀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衡器,其取得違規證 據資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站公布。但汽車駕駛人 之行為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九、行車速度超過 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3項)對於 前項第9款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00公尺至30 0公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300公尺至1,000公 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       ⑶第24條第1項:汽車駕駛人或汽車所有人違反本條例規定者 ,除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令其或其他相關之人接受道路交 通安全講習。      ⑷第43條第1項第2款: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處6,000元以上36,000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 駛:二、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   ⑸第43條第4項前段:汽車駕駛人有第1項或前項行為者,並 吊扣該汽車牌照6個月;…。   ⑹第63條第1項:汽車駕駛人違反本條例規定,除依規定處罰 外,經當場舉發者,並得依對行車秩序及交通安全危害程 度記違規點數1點至3點。        ⒉道交處理細則   ⑴第2條第2項:前項統一裁罰基準,如附件違反道路交通管 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以下簡稱基準表)。關於小型車 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 以內,於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裁罰罰鍰12,000 元,記違規點數3點,應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⑵第2條第5項第3款第1目:汽車駕駛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 經當場舉發者,除依本條例處罰外,並予記點:三、有本 條例下列情形之一者,各記違規點數3點:(一)第43條 第1項。   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3條第1項前段:行車速度,依速限標誌 或標線之規定,…。  ⒋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⑴第2條:標誌、標線、號誌之設置目的,在於提供車輛駕駛 人及行人有關道路路況之警告、禁制、指示等資訊,以便 利行旅及促進交通安全。   ⑵第55條之2:(第1項)測速取締標誌「警52」,用以警告 車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促使行車速度不 得超過道路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 2項)測速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00公尺至300 公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300公尺至1,000公尺 前,設置本標誌。     ⒌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9款前段:汽車駕駛人有 下列情形之一者,除依本條例處罰外,並應施以講習:九、 違反本條例第43條第1項或第3項規定;…。    ㈡本件事實概要欄所載之事實,有舉發通知單、違規歷史資料 查詢報表、送達證書、原處分裁決書、舉發機關112年9月19 日國道警四交字第1120012128號函、112年10月11日國道警 四交字第1120012752號函、112年12月7日國道警四交字第11 20015974號函、採證照片、汽車車籍查詢資料、警52標誌設 置位置現場圖、系爭車輛行向示意圖、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 究院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交通違規案件陳述單、採證 光碟(另置於本院證物袋內)等在卷可稽(本院卷第39-71 、75、77頁),堪信為真。  ㈢經查,系爭路段前方即國道1號南向315.1公里處設置「警52 」測速取締警告標誌,雷達測速儀器位置則設於國道1號南 向315.5公里處,該警52取締警告標誌之豎立位置明顯可見 ,圖樣清晰可辨,亦無遭受樹木或其他物體遮蔽等情,有警 52告示牌及違規地點相關位置示意圖及現場照片在卷可參( 本院卷第67、69頁),本件核已在違規行為發生地點前之於 300公尺至1,000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符合道交條例第 7條之2第3項規定舉發要件。  ㈣次查,依卷附採證照片放大觀之,明顯可見違規車輛之車牌 號碼000-0000號,於上開時地行車速度時速151公里,限速 時速110公里等情(本院卷第59頁),且採證照片所示違規 車輛車尾外觀核與原告於112年9月9日驗車時車尾外觀照片 相符(本院卷第61頁),足認違規車輛為原告所有之系爭車 輛無訛。至於原告所提出車輛照片1紙欲證明其車頂為白色 、無天窗,然違規採證照片及驗車照片均明確顯示車牌號碼 000-0000號,此等照片所示車頂顏色尚有可能因光線、角度 及解析度等因素,致車頂之顏色容有色差,並非清晰,尚難 僅憑此而為有利原告之認定。  ㈤又本件舉發員警採證使用之雷射測速儀,係依規定送請經濟 部標準檢驗局委託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檢驗合格領有合 格證書,有效期限111年10月26日起至112年10月31日,有雷 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在卷可參(本院卷第71頁)。系爭車 輛違規當時尚於有效期限內,是測得系爭車輛行車速度151 公里,堪屬可信。從而,原告於前揭時地有「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行為,洵堪認 定。 六、綜上所述,原告於前揭時地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事屬明確,原處分一依法裁處罰鍰12,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原處分二裁罰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均核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此部分裁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記違規點數部分因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道交處理細則第2條均已在113年6月30日修正施行,上開違規行為非經當場舉發者,依行政罰法第5條規定,應適用修正施行後之規定,原處分一關於記點部分因法規修正應予撤銷。 七、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要, 併予敘明。 八、本件訴訟費用為第一審裁判費300元,審酌記點處分之撤銷 係因法律修正所致,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第104條準 用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應由原告負擔為適當。 九、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法 官 蔡牧玨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 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 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 訴),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駱映庭

2025-03-20

KSTA-112-交-1507-20250320-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2453號 原 告 鴻貿重機械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徐清智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鈴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7月17日北 監花裁字第44-ZIC358294號裁決書(下稱原處分一)、113年10 月22日北監花裁字第44-ZIC358295號裁決書(下稱原處分二), 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處分一關於記違規點數1點、原處分二關於處罰主文第二 項「上開汽車牌照逾期不繳送者:(一)自113年11月22日 起吊扣汽車牌照12個月,限於113年12月06日前繳送汽車牌 照。(二)113年12月06日前仍未繳送汽車牌照者,自113年 12月07日起吊銷汽車牌照,並逕行註銷汽車牌照。(三)汽 車牌照,經吊銷或註銷者,須滿6個月,且經公路主管機關 檢驗合格後,始得再行請領。」部分,均撤銷。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依兩造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所示,本件事證已臻明確,爰依 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   原告所有車牌號碼000-0000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 於113年3月8日6時55分許行經國道5號北向42、43公里間( 下稱系爭路段)時,經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下稱 舉發機關)員警以非固定式雷射測速儀採證認定有行車速度 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速限90公里, 測得時速148公里,超速58公里)之違規行為(下稱系爭違 規行為),於113年4月16日逕行舉發(本院卷第69、71頁) 。嗣經原告陳述意見(本院卷第93頁),舉發機關查復後, 仍認違規事實明確(本院卷第83頁)。被告爰依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24條第1項、第43條第1項第 2款、第4項、行為時同條例第63條第1項規定(112年5月3日 修正公布,同年6月30日施行)及行為時違反道路交通管理 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112年11月24日版,同日施行),以 原處分一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12,000元,記違規點 數1點,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本院卷第105頁);以 原處分二裁處原告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及於處罰主文第二項 為易處處分之記載(本院卷第107頁)。原告不服,主張員 警以手動雷射測速儀為偵測,當恐因車速晃動、干擾而可能 產生誤差,且其就訴外人即實際駕駛人林毅桓之能力、資格 已盡相當注意義務,可推翻道交條例第85條第3項推定過失 ,聲明請求撤銷原處分一、二(本院卷13至17頁)。被告則 認原告主張不可採,答辯聲明撤銷原處分一記違規點數1點 、原處分二處罰主文第二項部分,駁回原告其餘之訴(本院 卷第53至57頁)。 三、本院判斷: (一)原處分一關於罰鍰12,000元、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及原 處分二關於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部分:  1.經查,系爭路段最高速限為90公里,舉發機關係於系爭路段 使用經檢定合格之非固定式雷射測速儀,且在原告違規地點 前約614.5公尺(已扣除測量距離385.5公尺)之國道5號北 向43公里處,有設置「警52」測速取締標誌,而測得系爭機 車時速148公里,此有舉發機關提供之測速取締標誌設置照 片、採證照片、雷射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等為證(本院卷第 85至89頁),堪認舉發機關以科學儀器採證而逕行舉發符合 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3項規定,及原告確實有超速58公里之 系爭違規行為。原告雖以前詞主張,惟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制 定之雷射測速儀檢定檢查技術規範第6.5點第7款規定,僅係 指雷射測速儀在執行50km/h及100km/h「速度偵測準確度測 試」時,不得因晃動干擾影響速度正確性,而使測速顯示錯 誤速度或產生無效之功能顯示,非謂一般使用狀況下手持測 速儀時均不得有任何晃動出現。雷射測速儀進行個案測量時 ,是否確實會存有誤差,因個案情況之不同,本不一定,原 告如有爭執,因為被告已依法盡其舉證責任,即應由原告就 本件雷射測速儀在上開時地所為測量確實存有誤差,且其誤 差確實足以影響超速58公里以上之結論,反證推翻之,惟原 告僅以上開速度偵測準確度測試之規範作推論,卻未提出其 他證據以實其說,所為爭執自不可採。  2.次查,本件原告雖曾於113年5月29日陳述意見時,主張實際 駕駛人係原告所屬員工林毅桓(本院卷第91頁),惟經被告 以113年6月20日北監花四字第1130109650號函復原告:「…… 檢附相關證據(車主商業主管機關核准之公文或營利事業登 記證影本、公司大小章、實際駕駛人駕照、違規通知單及採 證照片、代辦人身分證)歸責違規駕駛人,未辦理者將逕依 規定裁決。」(本院卷第81頁),卻未見原告嗣後有依上開 函復內容辦理歸責於林毅桓,則依道交條例第85條第1項規 定即生失權效果而應由原告承擔該違規責任(相當於是原告 自己駕駛系爭車輛而為系爭違規行為)。原處分二依道交條 例第43條第4項規定吊扣系爭車輛牌照,即係吊扣違規駕駛 人(即原告)自己車輛之牌照,非吊扣他人車輛之牌照,非 屬同條例第85條第3項「同時併處罰其他人之案件」,原告 無從依第85條第3項規定舉證推翻其推定過失責任而得不吊 扣系爭車輛牌照。是原告雖以前詞主張其已盡監督義務而無 故意過失,亦不影響被告得吊扣系爭車輛牌照之結果。綜上 ,原處分一裁處罰鍰12,000元、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及 原處分二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部分,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 銷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二)原處分一關於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   查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規定業經修正,限當場舉發者,始 得記違規點數,於113年5月29日公布,同年6月30日施行。 本件為逕行舉發(本院卷第69頁),並非當場舉發,依修正 後第63條第1項規定已無庸記違規點數而對原告有利,是依 行政罰法第5條規定,本件應適用修正後之規定,原處分一 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因法律變更應予撤銷。 (三)原處分二關於處罰主文第二項部分:  1.按道交條例第65條第1項第2款規定:「汽車所有人、駕駛人 違反本條例,經主管機關裁決書送達後逾30日之不變期間未 向管轄之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撤銷訴訟,或其訴訟經法 院裁判確定,而不繳納罰鍰或不繳送汽車牌照、駕駛執照者 ,依下列規定處理之:二、經處分吊扣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 者,按其吊扣期間加倍處分;仍不依限期繳送汽車牌照或駕 駛執照者,吊銷其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道路交通主管 機關長期以來慣常採取一次性的裁罰作業,即在吊扣汽車牌 照之處分,同時記載略以:如未依上開規定在期限內繳送汽 車牌照,即逕加倍吊扣期間,再逾期未繳送,即逕吊銷汽車 牌照(稱系爭易處記載),而不會另就加倍吊扣期間、吊銷 汽車牌照之易處處分另重行送達裁決書予被處分人。惟易處 處分乃附加以駕駛人逾期未履行繳送汽車牌照義務為停止條 件之行政處分,一旦易處,已與易處前之處罰效果不同,為 維護受處分人不服行政處分請求救濟之訴訟權,本應各自分 別作成處分並依法送達,而非未經其他行政處分程序,即逕 為易處之裁罰。系爭易處記載使「吊扣期間加倍」及「吊銷 汽車牌照」二處罰之效力,繫於將來可能發生之事實,生效 與否完全處於不確定之狀態,顯已嚴重違反憲法法治國原則 導出之明確性原則及行政程序法第5條之規定,其瑕疵已達 重大明顯之程度,依行政程序法第111條第7款規定,應屬無 效。  2.經查,原處分二處罰主文第二項記載:「上開汽車牌照逾期 不繳送者:(一)自113年11月22日起吊扣汽車牌照12個月 ,限於113年12月06日前繳送汽車牌照。(二)113年12月06 日前仍未繳送汽車牌照者,自113年12月07日起吊銷汽車牌 照,並逕行註銷汽車牌照。(三)汽車牌照,經吊銷或註銷 者,須滿6個月,且經公路主管機關檢驗合格後,始得再行 請領。」,核屬系爭易處記載,依上開說明,應屬無效,原 告訴請撤銷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訴訟資料經本 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五、本件第一審裁判費300元,經本院準用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 定為審酌,認仍應由原告全部負擔。 六、結論: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法 官 劉家昆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 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 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 ,則逕予駁回上訴),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弘毅

2025-03-20

TPTA-113-交-2453-20250320-2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1391號 原 告 蔡宇宸(原名蔡宇騏)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民國113年10月21日嘉監 裁字第70-SZ0000000、70-SZ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按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交通裁決裁判,得不經言詞 辯論為之。本件屬交通裁決事件,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其事 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經言詞之必要,爰不經言詞辯論而為 判決。 二、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113年7月1日12時50分許駕駛車牌號 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臺南市柳 營區南311線因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 里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過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 主)」之違規行為經警逕行舉發。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3條第4項規 定,分別開立嘉監裁字第70-SZ0000000、70-SZ0000000號裁 決書,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12,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 通安全講習;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下合稱原處分)。原告不 服遂提起行政訴訟。 三、原告主張及聲明:違規當時原告配偶懷孕,前往駕訓班途中 妻子腹部突然劇痛想如廁,當時情況急迫原告恐因胎兒有狀 況,遂未及注意車速即趕往駕訓班,所幸妻子如廁後疼痛有 緩解。並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測速取缔標誌設置位置明顯可見,設置距 離符合規定,測速器亦在合格期限内,測速結果值得信賴。 原告配偶縱懷有身孕,惟原告無從證明斯時有何生命、身體 、自由、名譽或財產之緊急危難。倘係因腹痛有流產之虞, 原告理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僅為上廁所而超速造成其他用 路人之危難,難認係必要且損害最小之方式。並聲明:原告 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行政罰法第13條: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予處罰。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處罰。  2.道交條例:  (1)第24條第1項:汽車駕駛人或汽車所有人違反道交條例規定 者,除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令其或其他相關之人接受道路 交通安全講習。 (2)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項:(第1項第2款)汽車駕駛人駕 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000元以上36,000元以下罰 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二、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 時速40公里。(第4項)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或前項行為者 ,並吊扣該汽車牌照6個月。  3.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裁罰基準表 (下稱裁罰基準表):違反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行車速 度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逾應到案期限內到案小型車處罰鍰 12,000元記違規點數3點及應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㈡前開違規路段限速每小時60公里,系爭車輛於上開時地行車 速度102公里,有採證照片可考(卷第37頁)。該測速儀器經 檢驗合格,有效期限113年2月22日起至114年2月28日,有財 團法人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雷射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可證 (卷第38頁)。系爭車輛違規時尚於測速儀器檢驗合格有效 期限內,是測得系爭車輛行車速度102公里,堪屬可信。違 規地點前方於接近臺南市○○區○○路0段0號處之路口設有警告 標誌(卷第37、51頁),距離測速地點即南311線4.5公里處約 220公尺(卷第51頁),拍攝角度為車頭,測距87.7公尺(卷第 37頁),則警告標誌距離違規地點約132.公尺(220-87.7=132 .3),尚在100公尺至300公尺間,合於舉發要件。是以被告 原告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 之違規行為,自屬有據。  ㈢行政罰法上阻卻違法之「緊急避難」要件包括:⒈須有緊急危 難存在,緊急指倘未立即採取避難措施,即無法阻止危難之 發生或擴大之;危難則係指自己或他人之生命、身體、自由 、名譽或財產有發生災難之可能性。⒉避難行為必須客觀上 不得已:即緊急避難行為在客觀上須係為達到避難目的之必 要手段,若非立即採取避難行為犧牲他人法益,否則無法保 全自己或他人法益時,此避難行為須係足以挽救法益陷於急 迫危險之必要手段,如尚有其他可行之方法足以避免此一危 難,即非不得已之避難行為。⒊緊急避難行為必須不過當。⒋ 避難行為必須出於救助意思(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34 0號判決裁判參照)。原告固主張上情,惟縱認急欲如廁為身 體危難,亦非不得稍作容忍,且車輛超高速行駛時,如遇有 突發狀況難以即時反應,所需煞停距離亦會大幅加長,致無 法及時煞停,肇事機率驟增,甚易造成事故,倘於高速情形 下發生撞擊,對系爭車輛駕駛人及乘客與其他不特定用路人 之生命安全之危害大幅增加,恐造成極嚴重後果,難認超速 為需犧牲交通安全法益以保全原告配偶腹痛需如廁之唯一必 要手段;又若考量原告配偶正懷孕中,唯恐胎兒有狀況,也 應聯繫救護單位前往,而非由原告超速行駛,造成更大行車 風險,亦難認原告超速駕駛行為係維護胎兒客觀上不得已之 必要行為。揆諸前引意旨,要與行政罰法第13條規定未合。    ㈣被告適用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24條;第43條第4項 規定,並衡量原告於應到期限內到案,依裁罰基準表作成原 處分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要, 併予敘明。 七、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應予駁回。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 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 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法 官 楊詠惠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 幣750元。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 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 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黃怡禎

2025-03-19

KSTA-113-交-1391-20250319-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2197號 原 告 林祐伊 被 告 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張丞邦 訴訟代理人 周岳律師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訴訟代理人 黃曉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新北市政府交通事 件裁決處中華民國113年7月26日新北裁催字第48-DG0000000號裁 決、被告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113年10月31日桃交裁罰字 第58-DG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交通裁決事件之裁判,得不 經言詞辯論為之。本件屬交通裁決事件,依兩造所述各節及 卷內資料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經言詞辯論之必要,爰 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不服被告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民國113年7月23日 桃交裁罰字第58-DG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 ,嗣經上開被告重新審查後,刪除主文二、易處處分之記載 ,於同年10月31日重新開立第58-DG0000000號裁決書(下稱 原處分二)。然原處分二尚完全依原告之請求處置,依行政 訴訟法第237條之4第3項規定反面解釋之旨,本院仍就原處 分二為程序標的續行審理,先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113年6月22日15時40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 普通重型機車(下稱系爭機車),行經限速50公里之桃園市 桃園區長壽路台一線23.6公里處(下稱系爭路段),經雷射測 速儀器測得時速91公里,超速41公里,而有「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行為,經桃園 市政府警察局(下稱舉發機關)於113年6月27日填製桃警局交 字第DG0000000號、第DG0000000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 件通知單(下合稱舉發通知單)逕行舉發。嗣原告不服舉發提 出申訴,經被告分別審認原告違規事實明確,乃依道路交通 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3條 第4項、第24條規定,被告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於113 年7月26日開立新北裁催字第48-DG0000000號裁決書(下稱原 處分一),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12,000元,並應參加 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被告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以原處 分二裁處原告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 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  ㈠我行經該路段時,員警並未於執法範圍內放置測速取締包至 告示牌,該路段亦無測速警語,不符合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 3項規定,員警應佐證「執勤距離」及「測速距離」是否小 於300公尺,而雷射槍測速器是否有經校正,亦有疑義等語 。  ㈡並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則以:  ㈠系爭路段右側有設置「警52」及「限5」標誌,標牌、標字皆 清晰且不存無法辨識或誤認之情,且「限5」標誌有「50」 字樣,行經該路段之用路人得知前方有測速取締之餘,亦可 知悉路段限速50公里。又「警52」標誌牌面距離移動式測速 照相機約120公尺,而員警執勤位置至違規車輛位置為100.1 公尺,經計算「警52」標誌牌面距離距離違規車輛位置為22 0.1公尺,則員警在系爭路段取締超速違規行為,自合於道 交條例第7條之2第3項規定。至測速儀器擺放何處、員警身 在何處、警車停放何處、警示燈開啟與否,均無涉舉發程序 合法性。又本件測速儀器有檢驗後發給之證書,且違規事實 仍於測速儀有效期日內,自有相當之公信力,其準確度勘值 信賴。是原告違規事實明確,原處分應屬合法等語。  ㈡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  ⑴第43條第1項第2款:「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處6,000元以上36,000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 :二、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  ⑵第43條第4項:「汽車駕駛人有第1項或前項行為者,並吊扣 該汽車牌照6個月;經受吊扣牌照之汽車再次提供為違反第1 項第1款、第3款、第4款或前項行為者,沒入該汽車。」  ⑶第24條第1項:「汽車駕駛人或汽車所有人違反本條例規定者 ,除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令其或其他相關之人接受道路交通 安全講習。」  ⑷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第2項第9款、第3項:「汽車駕駛人之 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 逕行舉發:七、經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 。」;「前項第7款之科學儀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 度量衡器,其取得違規證據資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 站公布。但汽車駕駛人之行為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九、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 。」;「對於前項第9款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 00公尺至300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  2.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55條之2:「測速取締標 誌『警52」,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 法,促使行車速度不得超過道路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 之最低速限。測速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00公尺 至300公尺前,…,設置本標誌。」  ㈡前提事實:   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之事實,除後述之爭點外,其餘為兩造所 不爭執,並有原處分一(本院卷第153頁)、原處分二(本 院卷第91頁)、機車車籍查詢資料(本院卷第97頁)、駕駛 人基本資料(本院卷第173頁)各1份、舉發通知單2份(本 院卷第77頁、第145頁)在卷可憑,此部分之事實,堪以認 定。  ㈢原告確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逾40公里 至60公里以內)」之違規行為:  1.原告於上揭時間,駕駛系爭車輛行經限速50公里之系爭路段 ,經非固定式雷達測速儀器測得其時速為91公里,超速41公 里,又違規測速取締標誌「警52」與原告違規地點距離約為 220.1公尺,係在100公尺至300公尺間等節,此有員警113年 10月21日職務報告(本院卷第76頁)、標誌設置及取締位置 關係說明圖(本院卷第79頁)、雷射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 本院卷第83頁)、勤務分配表(本院卷第85至89頁)各1份 ,以及標誌設置照片(本院卷第82頁)、舉發照片(本院卷 第81頁)各1張附卷可稽,堪認原告確有超過規定之最高時 速40公里(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之違規,舉發亦合於規 定。  2.至原告雖主張標誌遭樹木阻擋,標示不清云云,然觀諸原告 提出之113年7月18日照片(本院卷第107至111頁),雖「警 52」標誌確有遭樹木部分遮擋之情形,然仍可辨識牌面形狀 、相機圖案,只要駕駛稍加留意,即不難知悉該處設置有「 警52」標誌。況依上開照片,「警52」標誌上方、該路段前 方高處,均設有速限時速50公里「限5」標誌,亦無不能注 意之情形,原告竟以時速91公里之高速通過,疏未注意及該 等標誌,主觀上自有過失,其主張尚難憑採。  3.從而,原告行為該當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3條第 4項、第24條第1項之構成要件,被告依上開規定及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內容,裁處原告罰鍰12,000元 ,並應接受道路安全講習,吊扣該汽車牌照6個月,並無違 誤。  ㈣綜上所述,原處分一、二認事用法均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 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經本院斟 酌後,核與判決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要,又本件訴訟 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併予敘明。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 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楊甯伃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呂宣慈

2025-03-14

TPTA-113-交-2197-2025031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3390號 原 告 邱譽嘉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中華民國113年10月2 3日北市裁催字第22-ZIA209335號裁決(下稱原處分),提起行 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言詞辯論的必要。因此,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7月20日凌晨3時13分,在國道5號北向3.9 公里處,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 輛),為警以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 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 處車主)」之違規,而於同年8月6日舉發,並於同年8月8日 移送被告處理。經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 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24條第1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 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113 年10月23日北市裁催字第22-ZIA209334號裁決裁處罰鍰新臺 幣(下同)12,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另依道 交條例第43條第4項規定,以原處分裁處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 。原告不服原處分,於是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依職權移請 被告重新審查後,被告業已自行將易處處分部分予以刪除。 三、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⒈原告誤察國道5號之法定時速也是110公里,實屬原告並無頻 繁往來國道5號,無從得知有兩種速限,且凌晨3時左右任何 駕駛人均無法百分之百注意集中,國道標示並不像舉發機關 提供白天照片如此清晰。  ⒉科學儀器均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未有誤差。  ⒊員警隱蔽至隧道口方式行測速之實,未透過明示方式來提醒 路人。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⒈科學儀器檢測標準程序中所設計出「可容許」誤差數值,乃 係一統計概數,無從據以認定是否每次測速均會發生誤差現 象,每次實際測得的數值究係在誤差範圍的正值端或負值端 ,抑或無誤差值,在科學上實無法精準認定之,此即為容許 公差存在之理,並無法自行在所測得之數值上增減。  ⒉本件舉發機關員警於系爭地點進行違規舉發測照,屬於明顯 公開處所且合乎作業規定。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經本院詳細審酌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公路警察 大隊113年9月10日函暨所附測速照片、測速取締標誌設置照 片、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本院卷第55至67頁)、114 年2月17日函暨所附速限標誌設置照片(本院卷第127至135 頁)、汽車車籍查詢(本院卷第91頁)等證據資料,可徵原 告於前揭時間駕駛其所有之系爭車輛行經速限時速80公里之 系爭地點,其行車時速為121公里等情,已可認定原告有行 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之違規行為,則被告以原 處分裁罰原告,核屬有據。  ㈡原告前開主張均不可採,分別論述如下:  ⒈原告身為合格考照之駕駛人,駕車行駛高速公路時自應隨時 注意路旁設置之速限標誌,並依規定速限行駛。又觀諸內政 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公路警察大隊114年2月17日函 暨所附速限標誌設置照片(本院卷第127至135頁),可見在 系爭地點之前多處路旁已設置速限標誌,且標誌均可清楚辨 識,縱使原告於夜間行駛,開啟車輛大燈仍可辨識,並無不 能注意之情事,足認原告對於超速違規行為至少具有應注意 、能注意而未注意之過失甚明,尚不能以其不熟悉路況為由 而免責。  ⒉按雷射測速儀經檢驗結果在容許公差值範圍內者為合格,非 謂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經委託檢定合格之雷射測速儀器設備, 一定存有前開「必然」之誤差值。且科學儀器之偵測,雖允 許公差存在,但有無違規超速仍應以測速儀器所實際測得之 數據為準;蓋科學儀器檢測標準程序中所設計出「可容許」 之誤差數值,乃係一統計概數,故誤差數值往往係以一「正 負區間」表示其概然數值,但無從據以認定是否每次測速均 會發生誤差現象,亦即每次實際測得之數值究係在誤差範圍 之正值端或負值端,抑或無誤差值,在科學上實無法精準認 定之,此即為容許公差存在之理。是以,在行車速度違規之 舉發上,自不允許舉發機關在實際測得之數值上,自行加減 公差之可能最大或最小值,以作為違規之行車速度區間而為 不利行為人之認定,同理,亦不容許被舉發人以實際測得數 值加減去公差之可能最小或最大值,為其行車之實際速度至 明(本院111年度交上字第26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舉發 機關員警使用之雷射測速儀係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委託財團 法人台灣商品檢測檢證中心檢定合格,檢定日期為113年6月 7日,有效期限為114年6月30日,有雷射測速儀檢定合格證 書(本院卷第67頁)可憑,而本件原告違規時間為113年7月 20日,尚在該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之有效期限內,是該雷射 測速儀之準確性及正確性應毋庸置疑。而原告並未提出證據 證明舉發員警當時所使用之測速儀器有何故障或失準之情事 ,自難單以機器本身可能存有法定之誤差值,即率以推翻經 國家委託檢定合格之雷射測速儀所測得之數值。    ⒊依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公路警察大隊113年9月1 0日函及測速取締標誌設置照片(本院卷第55至56頁、第61 頁),可知系爭地點前300至1,000公尺設有測速取締標誌, 且該測速取締標誌清晰可辨,已符合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3 項規定關於測速取締舉發程序之要求,縱使原告於夜間行駛 ,開啟車輛大燈仍可辨識,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又關於員 警執勤地點及方式,交通法規並未設有明文之限制,且法律 要求駕駛人應遵守道交條例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除有維持 交通順暢之公益目的外,本兼及有保護用路權人生命、身體 、健康法益之旨,從而縱使員警未開啟警示燈,或者未在公 開處所執法,均不影響測速取締舉發程序之合法性。  ㈢被告依道交條例第43條第4項規定作成原處分,並無違誤。原 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訴訟資料經本 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併此敘 明。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七、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邱士賓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附錄應適用法令: 一、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 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6千元以上3萬6千元以下罰鍰, 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二、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 40公里。」第4項規定:「汽車駕駛人有第1項或前項行為者 ,並吊扣該汽車牌照6個月;經受吊扣牌照之汽車再次提供 為違反第1項第1款、第3款、第4款或前項行為者,沒入該汽 車。」 二、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2項第9款規定:「前項第7款之科學儀 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衡器,其取得違規證據資 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站公布。但汽車駕駛人之行為 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九、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 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3項規定:「對於前 項第九款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百公尺至3百公 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3百公尺至1千公尺前,設 置測速取締標誌。」

2025-03-14

TPTA-113-交-3390-20250314-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757號 原 告 鄭藝懷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7月19日北 市裁催字第22-ZAB296296號、113年7月4日北市裁催字第22-ZAB2 96297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原告不服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 8條所為裁決而提起行政訴訟,因卷內事證已臻明確,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事實概要:原告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 系爭汽車),分別於如附表違規時間欄所示時間,在如附表 違規地點欄所示路段,為警以有如附表違規事實欄所示違規 事實,而於如附表舉發通知單填單日期欄所示日期,以如附 表舉發通知單字號欄所示舉發通知單逕行舉發。經被告依如 附表違反法條欄所示規定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 基準及處理細則等規定,於如附表裁決書日期欄所示日期, 以如附表裁決書字號欄所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 下合稱原處分)裁處原告如附表裁罰內容欄所示裁罰。原告 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本件未於舉發地點前300公尺至1000公尺間設置測速取締標 誌(下稱「警52」標誌),被告所提出之採證照片,「警52 」標誌係於2021年4月時之情況,與本件違規取締時間(即2 024年1月)相距過久。且原告嗣於113年11月3日至現場攝錄 ,「警52」標誌周圍已有大量樹木枝葉橫生,無法讓駕駛人 一望即知,不符合明顯標示之要件。又縱認已合法設置「警 52」標誌,然系爭汽車行駛於路肩,是否有空間足以設置相 關標誌,亦有疑問。再者,舉發地點是否為適合測速取締執 法路段,被告亦應善盡說明義務。另本件科學儀器(下稱雷 射測速儀)是否已經檢驗合格。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本案係舉發機關執勤員警使用雷射測速儀,測得系爭汽車超 速違規,採證照片中綠點處即為受測車輛,測速過程會記錄 成一段連續影像,經檢視採證影像,當時確為系爭汽車超速 無誤。本件於國道1號南向37公里處設有「警52」標誌,舉 發地點為國道1號南向37.8公里處,合於規定。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項前段規定:「(第1項) 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 上三萬六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二、行車 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四十公里。...(第4項)汽車駕 駛人有第一項或前項行為者,並吊扣該汽車牌照六個月」; 第7條之2第3項規定:「對於前項第九款(即「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之取締執法 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前,在高速公路 、快速公路應於三百公尺至一千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 。」  2.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下稱標誌設置規則)第55 條之2規定:「(第1項)測速取締標誌『警52』,用以警告車 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促使行車速度不得超 過道路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2項) 測速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前 ,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三百公尺至一千公尺前,設置 本標誌。」。   ㈡經查,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事實,有如附表舉發通知單字號欄所示舉發通知單、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第一公路警察大隊(舉發機關)113年10月4日國道警一交字第1130026115號函、採證照片(速限時速80公里,車速時速129公里,見本院卷第91頁)、財團法人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雷射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檢定合格單號碼:M0GB0000000;檢定日期:112年12月1日;有效日期:113年12月31日,見本院卷第95頁)、採證照片【國道1號南向37公里處設有「警52」標誌,距離本件違規地點約643公尺(計算式:37.8公里-37公里-測量距離156.6公尺=643.4公尺),見本院卷第97頁,並參考本院卷第91頁】、汽車車籍查詢(原告為系爭汽車車主,見本院卷第111頁)、舉發機關114年2月24日國道警一交字第1140005238號函(下稱舉發機關114年2月24日函)暨所附職務報告、採證照片(見本院卷第165-169頁)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69-71、85-86、91、95、97、111、165-169頁),本件違規事實,應堪認定。 ㈢原告上開主張不可採,理由如下: 1.原告雖主張:本件未於舉發地點前設置「警52」標誌,被告 所提照片距本件舉發時間過久,原告嗣於113年11月3日至現 場攝錄,「警52」標誌周圍樹木枝葉橫生,不符合明顯標示 之要件等語,並提出照片為證(見本院卷第141-143頁)。 經核,原告所提照片所示「警52」標誌確為樹木枝葉所遮蔽 (見本院卷第141-143頁),然該照片係於113年11月3日所 拍攝,距本件違規日期113年1月20日已有9個月餘,自不能 證明本件違規時「警52」標誌亦為樹木枝葉所遮蔽。況舉發 機關嗣已提出113年1月19日即本件違規日期前一日之現場照 片,「警52」標誌清楚可見並無樹木遮蔽,有舉發機關114 年2月24日函暨所附職務報告、採證照片在卷可按(見本院 卷第165-169頁),該照片既拍攝於違規日期前一日,與本 件違規日期相近,應可作舉發地點前有設置「警52」標誌且 未被樹木遮蔽之佐證,原告主張:舉發地點前未設置「警5 2」標誌,且可能被樹木遮蔽等語,無從採憑。  2.原告又主張:舉發地點是否為適合測速取締執法路段等語。 然查,主管機關本得審酌道路路寬、曲直及車流等情設置標 誌為必要之管理(標誌設置規則第2條、第4條第1項參照) ,且按道交條例第4條第2項規定:「駕駛人駕駛車輛、大眾 捷運系統車輛或行人在道路上,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 、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並服從執行交通勤務之警 察或依法令執行指揮交通及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 倘原告認該路段「警52」標誌設置係屬不當,應循正當途徑 向主管機關陳述反映,促其通盤檢討改善,惟於該等設置未 依法定程序變更前,所有用路人仍有應遵守現行交通標誌、 標線、號誌之義務,以建立行車秩序及維護其他用路人之安 全,不得僅憑一己主觀之判斷,遽以該標誌、標線或號誌設 置不當為由,解免其違規之責任,否則道路上所設置標誌、 標線或號誌之公信力,及交通安全秩序將無從建立,故原告 此部分之主張,並無從據以為對其有利之認定。  3.至原告主張:雷射測速儀是否已經檢驗合格等語。經查,雷 射測速儀經檢定合格,檢定日期為112年12月1日,有效日期 為113年12月31日,有財團法人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雷射 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存卷供參(見本院卷第95頁),本件違 規日期113年1月20日在雷射測速儀有效期間內,原告此部分 主張,自不可採。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有如附表違規事實欄所示違規事實明確,原 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新臺幣300元,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 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附表: 編號 裁決書日期 裁決書字號 裁決書頁數 違規時間 違規地點 違規事實 違反法條 裁罰內容 裁罰內容(備註) 舉發通知單填單日期 舉發通知單字號 舉發通知單頁數 1 113年7月19日 北市裁催字第22-ZAB296296號 本院卷第159頁 113年1月20日9時12分 國道1號南向37.8公里(外側路肩) 行車速度 ,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 第43條第1項第2款 罰鍰12,000元 ,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原裁罰罰鍰18,000元,因原告於應到案日期前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經被告重新審查後更正裁罰金額,並通知原告(見本院卷第79、159、152)。 113年2月16日(於同年月17日移送被告,見本院卷第157頁) 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國道警交字第ZAB296296號 本院卷第69;89頁 2 113年7月4日 北市裁催字第22-ZAB296297號 本院卷第75頁 113年1月20日9時12分 國道1號南向37.8公里(外側路肩) 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 第43條第4項 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 原處罰主文二「上開汽車牌照逾期不繳送者:㈠自113年8月4日起吊扣汽車牌照12個月,限於113年8月18日前繳送汽車牌照。㈡113年8月18日前仍未繳送汽車牌照者,自113年8月19日起吊銷汽車牌照,並逕行註銷汽車牌照。㈢汽車牌照,經吊銷或註銷者,須滿6個月,且經公路主管機關檢驗合格後,始得再行請領。」部分,經被告重新審查後撤銷,並通知原告(見本院卷第31、75、55頁)。 113年2月16日(於同年月17日移送被告,見本院卷第157頁) 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國道警交字第ZAB296297號 本院卷第71;87頁

2025-03-14

TPTA-113-交-757-20250314-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1445號 原 告 侯宗佑 住○○市○區○○路000號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10月11日 嘉監義裁字第76-ZEB24754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言詞辯論的必要。因此,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4月24日14時5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 0號自用大貨車(下稱系爭貨車),在國道10號西向15.9公 里處,為警以有「汽車行駛高速公路未依規定與前車保持安 全距離」之違規逕行舉發,並移送被告處理。經被告依道路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33條第1項第2款及違 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 規定,以113年10月11日嘉監義裁字第76-ZEB247540號裁決 書(下稱原處分),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4,000元」 。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一)主張要旨:    被告採證之證據不足,有顯示時速之採證照片未顯現車距 之標線,且該點位置已脫離參考距離之虛橫線區,以長鏡 頭拉近車距易使人產生兩車緊貼而行之視覺上錯覺。另3 張採證照片僅有距離未有車速,無法證明原告有違規行為 。 (二)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一)答辯要旨:    原告當時駕車約以時速83公里行駛於外側車道,應與前車 保持63公尺之距離。經檢視採證照片,可見系爭貨車當時 與前車之距離不足30公尺,明顯未與前車保持足夠之安全 距離。且系爭貨車與前車依序行進之過程中並無其他車輛 變換車道插入兩車之間,故原告確有汽車行駛高速公路未 依規定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之違規行為。 (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的判斷:    (一)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33條第1項第2款規定:「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 、快速公路,不遵使用限制、禁止、行車管制及管理事項 之管制規則而有下列行為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三千元 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二、未保持安全距離。……。」。   2.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下稱高速公路管制規 則):   ⑴第6條第1項第2款:「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前後 兩車間之行車安全距離,在正常天候狀況下,依下列規定 :……二、大型車:車輛速率之每小時公里數值減二十,單 位為公尺。」。   ⑵第11條第3款:「汽車在行駛途中,變換車道或超越前車時 ,應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並不得有下列情形:……三 、未保持安全距離及間隔。……」。 3.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下稱標誌設置規則):   ⑴第180條第1項第1款第2目、第2款第5目:「指示標線區分 如下:一、縱向標線:……(二)車道線。……二、橫向標線 :……(五)公路行車安全距離辨識標線。……。」。   ⑵第182條第1、2項:「(第1項)車道線,用以劃分各線車 道,指示車輛駕駛人循車道行駛。(第2項)本標線為白 虛線,線段長四公尺,間距六公尺,線寬一○公分。」。   ⑶第187條第1、2項:「(第1項)公路行車安全距離辨識標 線用以提供車輛駕駛人保持安全行車距離之參考,視需要 設於公路上行車經常超速、易肇事或其他有需要之路段。 車輛駕駛人可依當時之行車速率,與前車保持適當條數之 安全行車距離。(第2項)本標線為白色橫向虛線,線寬 十五公分,線段長五十公分,間隔五十公分,每五十公尺 一條,三條為一組,組數視需要酌量增設。」。 (二)經查:   1.觀諸標示有系爭貨車車速之測速採證照片(本院卷第17頁 ),清楚顯示系爭貨車之車號,且明確標示違規日期:20 24/04/24、時間:14:05:16、車速:83km/h。而該時用以 採證之雷射測速儀證號:M0GB0000000,對照舉發機關提 出之該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原處分卷第10頁),可見該 測速儀係依規定送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委託財團法人台灣 商品檢測中心檢定合格(檢定日期為113年3月12日、有效 期限為114年3月31日)。是員警該時持檢定合格有效之雷 射測速儀測速,所測得系爭貨車於前揭時日行經前揭路段 之時速為83公里,應可採信。   2.依前揭測速採證照片顯示,當時天候晴、日間自然光線, 則依高速公路管制規則第6條第1項規定,原告於此正常天 候狀況下,以時速83公里之車速行駛於高速公路,與同一 車道前車間之行車安全距離,至少應為63公尺。然依前揭 測速採證照片所見,系爭貨車後方繪設有清晰之橫向白色 虛線即公路行車安全距離辨識標線,依標誌設置規則第18 7條第2項規定,公路行車安全距離辨識標線為每50公尺設 置1條,則系爭貨車與前車間至少須間隔2條以上公路行車 安全距離辨識標線,始符合安全距離之規定。但該測速採 證照片上未見系爭貨車前方有另1條公路行車安全距離辨 識標線,顯然系爭貨車與前車間相距在50公尺以內,並未 保持行車安全距離。    3.再佐以未標示車速之另3張採證照片(原處分卷第7至9頁 ),拍攝時間分別為前揭測速採證照片後之14秒、16秒。 依該3張連續照片,可見系爭貨車與前車係依序直線行進 ,兩車間始終保持2至3組車道線之距離,且未見前車有減 速煞車或前方有交通壅塞,導致與系爭貨車間距離縮短之 情形,是依標誌設置規則第182條第2項規定,每組車道線 (含線段及間距)為10公尺,可認系爭貨車與前車間之距 離不足30公尺,故原告確有汽車行駛高速公路未依規定與 前車保持安全距離之違規行為,甚為明確。原告以前詞主 張,並不足採。   4.被告適用道交條例第33條第1項第2款規定,並衡酌本件應 到案日期為113年11月25日前,原告於應到案日期前到案 聽候裁決,依裁罰基準表作成原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 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5.本件判決基礎已經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必 要,一併說明。 五、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六、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顏珮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 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 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 訴),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洪儀珊

2025-03-14

KSTA-113-交-1445-2025031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交字第14號 原 告 群鈺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王淑月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12月26日 北市裁催字第22-ZEB25194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本件屬交通裁決事件,爰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 經言詞辯論,逕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事實概要:   原告群鈺科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原告)所有之車牌號碼000- 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於民國113年10月9日上 午11時17分許,行經國道10號東向13.2公里時,因「行車速 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行為,經 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五公路警察大隊 (下稱舉發 機關)員警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3條 第4項規定,以國道警交字第ZEB251940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 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舉發通知單)逕行舉發。嗣原告向被告 提出申訴,經被告函請舉發機關就原告陳述事項協助查明, 舉發機關函復依規定舉發尚無違誤,被告即於113年12月26 日以原告於上開時、地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 公里(處車主)」之違規事實,依道交條例第43條第4項規 定,以北市裁催字第22-ZEB251940號裁決(下稱原處分)對原 告裁處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 二、原告主張:   本案路段為單側3線道、1線下匝道交流車道,系爭「警52」 測速取締標誌(下稱「警52」標誌)設置在最外側之交流車 道處,內側車道車輛無法輕易發現;且該「警52」標誌未使 用放大型尺寸,亦遭遮蔽而無法明顯辨識等語。並聲明:原 處分撤銷。 三、被告則以:   依雷射測速儀測速結果照片,系爭車輛超速事實明確。又依 現場照片可知,系爭「警52」標誌設置在舉發地點前方800 公尺處,符合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3項之規定,且位置清晰 可辨,亦無其他物品遮蔽,且經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南區養護 工程分局(下稱高公局南區分局)實地測量後,系爭「警52 」標誌大小符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下稱設置 規則)第55條之2等規定等語。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⒈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項:「(第一項)汽車 駕駛人駕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 上三萬六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二、行車 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四十公里。(第四項)汽車 駕駛人有第一項或前項行為者,並吊扣該汽車牌照六個 月...」又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第2項第9款 、第3項:「(第一項)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下列情形之 一,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 七、經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第 二項)前項第七款之科學儀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 定度量衡器,其取得違規證據資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 期於網站公布。但汽車駕駛人之行為屬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九、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 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三項)對於前項第九款之取締執 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前,在高 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三百公尺至一千公尺前,設置測 速取締標誌。」    ⒉設置規則第55條之2:「(第一項)測速取締標誌『警52』 ,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促 使行車速度不得超過道路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 最低速限。(第二項)測速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 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 於三百公尺至一千公尺前,設置本標誌。」第23條第3 款規定:「警告標誌之設計,依左列規定:……三、大小 尺寸:標準型:邊長九○公分,邊寬七公分。放大型: 邊長一二○公分,邊寬九公分。縮小型:邊長六○公分, 邊寬五公分。特大型;視實際情況定之。……」   ㈡原處分認定系爭車輛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 公里(處車主)」之違規事實並予以裁罰,並無違誤:    ⒈經查,系爭車輛於前揭時、地(該路段限速100公里),經 雷射測速儀(檢定合格有效期限:113年3月12日至114 年3月31日)測得系爭車輛時速為143公里,而有超過最 高速限43公里之違規行為等情,有測速結果照片、雷射 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在卷可查(本院卷第67、69頁)。 又該路段之「警52」標誌距離舉發機關員警之移動式測 速照相設備(下稱測速相機)800公尺,而該測速相機 與違規地點即系爭車輛「車頭」間之測距為237.8公尺 等情,有前開測速結果照片、舉發機關113年11月29日 國道警五交字第1130016001號函可查(本院卷第61-62 、67頁),可知系爭車輛違規地點與「警52」標誌距離 為562.2公尺,合於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3項規定。    ⒉原告主張該「警52」標誌設置在外側車道,且非放大型 標誌牌面,無法清楚辨識云云。然按,道交條例第7條 之2第3項、設置規則第55條之2第2項均僅規定:在一般 道路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 該測速取締標誌固需清晰可辨,始能達該警示之立法目 的,惟是否清晰可辨,應以一般駕駛人可得注意已足。 經查,系爭「警52」標誌自110年7月6日起即設置在該 路段外側車道旁,標誌牌面邊長為120公分等節,有現 場照片、高公局南區分局113年12月4日南管字第113006 0166號函暨測量結果照片可查(本院卷第71、73、75頁 ),已符合設置規則第23條第3款所定之「放大型」標 誌牌面,一般駕駛人如未超速,應得清楚知悉該測速取 締之警示,仍屬清晰可辨。原告前開主張,難認可採。    ⒊綜上,被告認定系爭車輛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 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事實,並無違誤,又原 告身為系爭車輛所有人,並無提出任何足認其已善盡監 督管理之義務之證據,不能排除道交條例第85條第4項 推定過失之適用,應有過失,應堪認定。被告依前開規 定作成原處分,經核未有裁量逾越、怠惰或濫用等瑕疵 情事,應屬適法。從而,原告執前主張要旨訴請撤銷原 處分,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㈢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審核後,或與本案爭點無涉,或對於本件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爰毋庸一一再加論述,爰併敘明。 五、結論: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主張撤銷原處分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至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敗訴 之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林敬超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玟卉

2025-03-14

TPTA-114-交-14-2025031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1341號 原 告 李婕禎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訴訟代理人 黃曉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4月18日新 北裁催字第48-CN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一、原處分關於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撤銷。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本件屬交通裁決事件,爰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 經言詞辯論,逕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事實概要:   原告李婕禎(下稱原告)駕駛其所有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 重型機車(下稱系爭車輛),於民國000年0月0日下午3時49分 許,行經新北市三重區疏洪十二路中山橋下(往蘆洲方向) 時,因「限速40公里,經測時速51公里,超速11公里(20公 里內)」之違規行為,經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重分局 (下稱 舉發機關)員警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 0條規定,以新北市警交大字第CN0000000號舉發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舉發通知單)逕行舉發。嗣原告向被 告提出申訴,經被告函請舉發機關就原告陳述事項協助查明 ,舉發機關函復依規定舉發尚無違誤,被告即於113年4月18 日以原告於上開時、地有「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 之最高時速20公里以內」之違規事實,依道交條例第40條規 定,以新北裁催字第48-CN0000000號裁決(下稱原處分)對原 告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1,200元、記違規點數1點。原告不 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   本案並無依法在100公尺至300公尺之「同向車道」處設置「 警52」測速取締標誌(下稱「警52」標誌),僅在對向車道 設立「警52」標誌,駕駛人行進間無法一望即知。又員警在 轉彎後橋柱後方取締,亦有不妥等語。並聲明:原處分撤銷 。 三、被告則以:   依舉發照片,本案原告於前開時、地有超速11公里之違規行 為;又系爭路段之「警52」標誌、「限5」標誌均設置在系 爭路段左側,標誌清晰可辨,與系爭車輛違規地點距離合於 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3項之規定,值勤員警之位置亦無違法 等語。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⒈道交條例第40條:「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 之最高時速,或低於規定之最低時速,除有第四十三條 第一項第二款情形外,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 百元以下罰鍰。」    ⒉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第2項第9款、第3項:「 (第一項)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當場不能 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七、經以科學 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第二項)前項第七 款之科學儀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衡器,其 取得違規證據資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站公布。 但汽車駕駛人之行為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九、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 限。(第三項)對於前項第九款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 道路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 路應於三百公尺至一千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   ㈡原處分認定原告有「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 高時速20公里以內」之違規事實並予以裁罰,並無違誤:    ⒈經查,系爭車輛於前揭時、地(該路段限速40公里),經 雷射測速儀(檢定合格有效期限:113年1月8日至114年 1月31日)測得系爭車輛時速為51公里,而有超過最高 速限11公里之違規行為等情,有測速結果照片、雷射測 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在卷可查(本院卷第85、101頁)。 又該路段之「警52」標誌距離舉發機關員警之測速相機 193.2公尺,而該測速相機與違規地點即系爭車輛車尾 間之測距為62.4公尺等情,有舉發機關113年4月9日新 北警重交字第1133703994號函暨現場照片、測速結果照 片可查(本院卷第81-87頁),可知系爭車輛違規地點 與「警52」標誌距離為255.6公尺,合於道交條例第7條 之2第3項規定。    ⒉原告主張該「警52」標誌設置在對向車道,無法一望即 知云云。然按,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3項、道路交通標 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55條之2第2項均僅規定:在一般 道路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 該測速取締標誌固需清晰可辨,始能達該警示之立法目 的,惟是否清晰可辨,應以一般駕駛人可得注意已足。 經查,系爭路段位於二重疏洪道之河濱區域,且為「雙 向單線道」、路幅非寬,而本案「警52」標誌及「限5 」標誌設置位置雖在對向車道,但並無任何樹木或其他 障礙物遮蔽視線等情,有現場照片可查(本院卷第87頁 ),一般駕駛人如未超速,應得清楚知悉該測速取締之 警示,仍屬清晰可辨。原告前開主張,難認可採。    ⒊原告主張員警取締位置不妥云云。然查,本案員警測速 位置即在系爭路段之路旁槽化線內,且旁有警車等情, 有現場照片可查(本院卷第87頁),而測速地點前方19 3.2公尺處即設有「警52」標誌提醒駕駛人注意乙節, 已如前述,本案員警測速取締,難認有何違法。況原告 身為駕駛人,領有合格之駕駛執照,本應謹慎注意並遵 守系爭路段速限之規定,不應有未見警車或警員在場即 得不依速限行駛之僥倖心理。故原告主張員警測速執法 地點不妥云云,亦無可採。    ⒋綜上,原處分認定系爭車輛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 最高時速20公里以內」之違規事實,並無違誤。是原處 分依前開規定及裁罰基準表規定裁處,洵屬合法有據。 原告既駕駛系爭車輛行駛於道路,對於前揭道路交通相 關法規自難諉為不知,應負有遵守之注意義務,原告主 觀上對此應有認識,是其就此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 ,即已具備不法意識,所為縱無故意亦有過失,應堪認 定。被告依前開規定作成原處分,經核未有裁量逾越、 怠惰或濫用等瑕疵情事,應屬適法。從而,原告執前主 張要旨訴請撤銷原處分,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㈢原處分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    ⒈按行政罰法第5條規定:「行為後法律或自治條例有變更 者,適用裁處時之法律或自治條例。但裁處前之法律或 自治條例有利於受處罰者,適用最有利於受處罰者之規 定。」,其立法理由並說明:從新從輕原則之法理在於 當國家價值秩序有改變時,原則上自應依據新的價值作 為衡量標準;所謂「裁處時」,除行政機關第一次裁罰 時,包括訴願先行程序之決定、訴願決定、行政訴訟裁 判,乃至於經上述決定或裁判發回原處分機關另為適當 之處分等時點。    ⒉查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規定業經修正為:「汽車駕駛人 違反本條例規定,除依規定處罰外,經當場舉發者,並 得依對行車秩序及交通安全危害程度記違規點數一點至 三點。」於113年5月29日修正公布,同年6月30日施行 。本件係員警依測速結果照片逕行舉發,並非當場舉發 ,依修正後第63條第1項規定已無庸記違規點數而對原 告有利,是依行政罰法第5條規定,本件應適用修正後 之規定,原處分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因法律變更應予撤 銷。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審核後,或與本案爭點無涉,或對於本件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爰毋庸一一再加論述,爰併敘明。 五、結論: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主張撤銷原處分其餘 部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被告敗訴部分係因法律變更所 致,非可責於被告,本院認原告仍應負擔第一審裁判費300 元全部,爰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法 官 林敬超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陳玟卉

2025-03-13

TPTA-113-交-1341-20250313-1

交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4年度交上字第57號 上 訴 人 邵道彥 被 上訴 人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處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日 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字第1922號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柒佰伍拾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 體事實等事由,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2條、第244 條第2項規定甚明。又依同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判決 有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是 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交通裁決事件之判 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 ,以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若係成文法 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或最高 行政法院之判例,則為揭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 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 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 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交通裁 決事件之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 法。 二、上訴人駕駛其所有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 爭車輛),於民國(下同)113年3月6日9時26分許,行經速 限50公里之臺北市民權東路4段(東向西)時(下稱系爭路 段),因有「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 20公里至40公里以內」之違規行為。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松 山分局(下稱舉發機關)員警以雷射測速儀器測速採證,認 有「限速50公里,經測時速71公里,超速逾20公里至40公里 以內」之違規屬實後,於113年3月11日逕行舉發,並於同日 移送被上訴人處理。嗣經被上訴人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下稱道交條例)第40條、修正前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規 定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113 年5月30日新北裁催字第48-AB1286442號(下稱原處分)裁 處罰鍰新臺幣(下同)1,800元,記違規點數1點(嗣因修法 經被告刪除原處分違規記點部分)。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下稱原審)於113年12月3日以113年度交字第1922號判決 (下稱原判決)駁回上訴人於原審之訴,上訴人仍表不服, 遂提起本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一)參照舉發機關113年7月16日北市警松 分交字第1133055470號函所附現場位置示意圖、照片,在民 權東路四段與三民路口上設有懸掛警示標誌,車輛在標誌後 127公尺處被拍攝超速,但在警示標誌前方26公尺處(民權 東路五段與三民路口分隔島上),有另一固定式測速照相, 在此固定式測速照相裝置前方約140公尺處。亦有警示測速 標誌立牌(民權東路五段與撫遠街400巷路口分隔島上), 亦即這兩組測速警示和照相裝置,以及車輛被拍攝點前後距 離約293公尺,還在法規第一段警示300公尺區段之內,在道 交條例一般道路法定距離300公尺之內設置2組警示及2組測 速照相機,此種重疊設置並無法規可依循。(二)請參照甲 證二提供之松山區街道地圖,完整標示出警示標誌1和3及測 速照相裝置2和4相關位置,依序自民權東路五段東往西方向 ,1為警示標誌立牌(民權東路五段與撫遠街400巷路口分隔 島上),2為固定式測速裝置(民權東路五段與三民路口分 隔島上),3為懸掛式警示標誌(民權東路四段與三民路口 ),4為被拍攝超速車輛位置(警方測速儀器照相機必然在1 10至120公尺位置)。各相關點位置間距如下:1至2距離為1 40公尺,2至3距離為26公尺,3至4距離為127公尺,1至4全 段距離約為293公尺,警方測速儀器應該在4位置之前的7至1 0公尺(區段內的283-286公尺處),顯示此路段利用科學儀 器警示和測速,1至3的166公尺距離內連續設置2組警示,2 至4的143公尺內連續設置2組測速照相,以上所有設備及警 示牌,皆在第一個警示牌法定300公尺有效區域之內。(三 )舉發機關設置之測速照相設備,不僅仍在第一個警示牌的 有效法定區域之內,使得同一警示區域內設置2組以上之照 相設備,又在第一個警示牌的有效執法區域之內建立第二個 警示牌,使得兩警示牌預告執法區域有130公尺重疊,而警 方此次取締測速照相設備亦落在比範圍之內,並試圖自圓其 說是合法取締,警方運用前述手段,將可無限制地在全路段 設置測速取締設備,導致原法規範形同虛設,恐違反原立法 目的。個人認為警方不僅有曲解及濫用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 3項規定之嫌之嫌,且公文回覆避重就輕,內文說明未將路 段全貌顯現,個人亦認為警方有違法取證等語。並聲明:( 一)原判決廢棄。(二)原裁決撤銷。(三)第一、二審訴 訟費用均由被上訴人負擔。 四、惟查,關於被上訴人認定上訴人有「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 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20公里至40公里以內」之違規乙節, 原判決已敘明:【五、本院之判斷:……㈡又系爭車輛於臺北 市民權東路4段(東向西),經雷達測速儀採證違規超速如 前,而系爭路段之路中號誌燈左側設立「警52」紅框白底三 角形警示標誌,復設有速限「50」紅框白底黑字圓形限制標 誌,明確告知駕駛人系爭路段有測速取締執法,且最高行車 速限為50公里之交通規則,原告駕駛系爭車輛自應遵守道路 交通規則。另前開測速照相儀與原告違規地點距離約127公 尺,有員警答辯表、「警52」標誌及「限5」標誌現場照片 、相對位置圖可參(第67-68頁、第71-73頁),用以警告駕 駛人前方常有測速取締執法,符合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3項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55條之2相關規定,是 原告前開主張,與事實不符,並無可採。從而,原處分之作 成,認事用法,應無違誤。……】(見原判決第3至4頁)。本 件上訴意旨仍重述上訴人於原審已提出而未據原判決採納之 主張,無非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 其為不當,而非具體表明原判決如何合於不適用法規或適用 不當,難認對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依首 開規定及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又本院為交通裁決事 件之法律審,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54條第1項規 定,應以原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為判決基礎,當事人在上訴審 不得提出新事實、新證據或變更事實上之主張。是上訴人於 上訴後,提出在同一警示區內設置2組之測速照相設備為新 事實、新證據,進而主張舉發員警將可無限制在全路段測速 取締,有曲解及濫用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3項規定之嫌,核 與上開規定不符,本院無從審酌,併此敘明。 五、末按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行政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 應確定其費用額,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37條 之8第1項規定即明。本件上訴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 既經駁回,則上訴審訴訟費用750元(上訴裁判費)自應由 上訴人負擔,爰併予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 第237條之8第1項、第249條第1項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 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林妙黛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5-03-13

TPBA-114-交上-57-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