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萬益

共找到 132 筆結果(第 21-30 筆)

巡交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宣示判決筆錄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巡交字第1號 114年2月24日辯論終結 原 告 余建宏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訴訟代理人 朱育萱 楊韻藍 上開當事人間114年度巡交字第1號交通裁決事件,於中華民國00 0年0月00日下午4時30分在本院第七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人 員如下: 法 官 温文昌 書記官 張宇軒 通 譯 陳銥詅 到庭當事人:如報到單所載。 法官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4條第2項規定宣示判 決,判決主文、事實及理由記載如下,不另作判決書: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6月2日5時57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 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南投縣竹山鎮南雲路與 水尾巷口處(下稱系爭路段),因「未依號誌指示減速慢行 」之違規行為,經南投縣政府警察局竹山分局(下稱舉發機 關)員警掣開第JC0000000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 單(下稱舉發通知單)。嗣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下稱道交條例)第44條第1項第5款,於113年11月14日以雲 監裁字第72-JC0000000號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罰原告 罰鍰新台幣(下同)2,700元,惟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 政訴訟。 二、理由: ㈠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211條第1項第1款規定閃光 黃燈表示「警告」,車輛應減速接近,注意安全,小心通過 。經查,依被告所提本件蒐證錄影光碟,經本院於114年2 月24日審理時當庭勘驗,並製作勘驗筆錄及影片截圖在卷可 參(本院巡交卷第20頁至21頁、第25頁至40頁),可知系爭 車輛行經方向路口號誌為閃光黃燈,行至交岔路口時右側有 機車出現而發生碰撞,期間系爭車輛車速並未減速,從而, 被告認定原告有「未依號誌指示減速慢行」之違規行為,尚 無違誤。  ㈡原告雖主張於事發當時接近路口前,已從約50公里,減速至 約40公里左右等語,按前揭「閃光黃燈表示『警告』,車輛應 減速接近,注意安全,小心通過」之規定,可知駕駛人見到 閃光黃燈號誌時,雖無庸停車再開,然其減速,乃應減速至 足使其在路口前可以查看左右來車、作隨時煞停準備、以便 安全通過之程度,準此,原告於事發當時接近路口前縱有減 速,然並未達到法規要求之前述程度,此外,本件經交通部 公路局臺中區監理南投縣區車輛行車事故鑑定會鑑定之結果 ,認「一、吳蔭駕駛普通重型機車,行至閃紅號誌交岔路口 ,提前左轉彎,且未停止於交岔路口前,讓幹道車優先通行 ,為肇事主因。二、余建宏(即原告)駕駛露營車,行經閃 黃號誌交岔路口,未減速接近,注意安全,小心通過,為肇 事次因。三、車號000-0000租賃小客車,不當於交岔路口十 公尺內停車,妨礙行車視線,為肇事次因。」等語(本院卷 第21至24頁),核與本院之前揭認定大致相符,而原告就本 件事故雖為肇事次因,然就其仍具交通違規行為之事實並無 影響,原告上揭主張,自非可採。 三、綜上,原告違規事證明確,被告依法所為原處分並無違誤, 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法 官 温文昌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宣示判決筆錄,應於宣示判決筆錄送達後20日內, 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   ),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月    日 書記官

2025-03-12

TCTA-114-巡交-1-20250312-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1034號 原 告 何家壬 住雲林縣○○市○○路000巷000弄00號 黃雅玲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上列原告因交通裁決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交通裁決事件起訴,按件徵收新臺幣300元裁判費;又裁 判費除法律別有規定外,當事人應預納之;其未預納者,審 判長應定期命當事人繳納;逾期未納者,行政法院應駁回其 訴,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5第1項第1款、第100條第1項定有 明文。次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 定期間先命補正,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亦定有明 文。上開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第1項準用同法第236 條規定,於交通裁決事件之訴訟程序均準用之。準此,原告 起訴未繳納裁判費者,其起訴即屬不合程式,經審判長定期 間命補正仍不補正者,法院即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查原告提起本件行政訴訟未據繳納裁判費,前經本院於114 年2月5日裁定命原告應於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裁判費,該 裁定已對原告所陳報之共同送達代收人為送達,但因未會晤 應受送達人,亦無可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而於同年 2月10日寄存送達於石榴郵局,此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惟 原告迄今逾期仍未補繳裁判費,有本院行政紀錄科查詢簡答 表在卷足憑,故依首揭說明,原告起訴難認合法,應予駁回 。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第1項、第236條、第100條第1項、 第107條第1項第10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法 官 簡璽容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 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朱子勻

2025-03-11

TCTA-113-交-1034-20250311-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1078號 原 告 賀彩清 訴訟代理人 曾錦源律師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7月16日嘉 監義裁字第76-L0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為交通裁決事件,依兩造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所示,本 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經言詞辯論之必要,爰依行政訴 訟法第237條之7之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爭訟概要:   原告於民國112年11月13日19時21分許,在嘉義市西區民生 南路、興業西路交岔路口(下稱系爭地點),駕駛車牌號碼 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為警以有「汽車 駕駛人駕駛汽車致人受傷而逃逸」之違規而逕行舉發,並移 送被告處理。經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 例)第62條第4項等規定,以113年7月16日嘉監義裁字第76- L0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 ,裁處原告「吊銷汽車駕駛執照,3年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 」。原告不服,遂提起行政訴訟。 三、原告起訴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原告於上開時、地,因既已將汽車煞停於路口中,被害人大 可繼續穿越路口繼續直行而不與原告汽車發生碰撞,卻因其 反應過度、急煞機車,導致自摔受傷結果,與原告駕駛汽車 之行為,兩者間並無因果關係之存在。原告對本件事故並無 「肇事之認識」,原告駕駛系爭車輛離開現場,實難論有「 逃逸之故意」,被告所為之裁決違法等語。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⒈原告確有爭訟概要欄所示之違規行為,此有嘉義市政府警察 局113年10月16日嘉市警交字第1137450940號函(下稱舉發 機關函)及採證光碟附卷可稽,故原告上開違規事實,足堪 認定。  ⒉原告雖辯稱:因被害人自摔受傷與原告駕駛汽車之行為無因 果關係等語。惟查,經檢視卷附證據,原告確有駕駛系爭車 輛致被害人受傷而逃逸之違規事實,足證原告行為明顯違反 道交條例第62條第4項之規定,故以「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 致人受傷而逃逸」論處,並無任何違誤之處等語。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  ⒈原告駕駛系爭車輛,於爭訟概要欄所示時、地,有「汽車駕 駛人駕駛汽車致人受傷而逃逸」乙節,有原處分之裁決書( 見原處分卷第4頁)、舉發通知單(見原處分卷第1頁)、舉發 機關函(見原處分卷第14頁)、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見原處 分卷第15頁)、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一)(二)(見原 處分卷第16、17頁)、現場及車損照片(見原處分卷第20至34 頁)等附卷可稽,應可認定屬實。 ⒉原告雖主張被害人自摔受傷與原告駕駛汽車之行為無因果關 係等語。惟因果關係有無之判斷標準,係以行為與結果間, 應具備「若無該行為,則無該結果」之條件關係,更須具有 依據一般日常生活經驗,有該行為,通常皆足以造成該結果 之相當性。本件原告如未駕駛系爭車輛貿然左轉進入系爭地 點路口又突然該路口處煞停,被害人即無失控自摔倒地,進 而導致受傷之結果。且道交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下稱 道安規則)明文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並禁止汽車駕駛人 無故於行駛中驟然減速或煞停,無非為避免在直行車無法預 見轉彎車之動向,致妨礙通行或危害用路人之生命、身體及 財產。原告無視上開規定,見對向被害人騎乘機車駛來仍執 意不禮讓直行車先行逕行左轉,依常人之經驗法則,自有因 此危害行經該處之用路人安全之可能,是原告所為與被害人 受傷結果之間,依上開說明,顯具有因果關係,原告此部分 主張,自無可採。  ⒊原告另主張其對本件事故並無「肇事之認識」,原告駕駛系爭車輛離開現場,實難論有「逃逸之故意」等語。惟查,原告坦認其駕駛系爭車輛行經系爭地點左轉時,因見訴外人騎車直行,遂煞停系爭車輛於路口,訴外人仍當場因煞車不當,傾倒滑行乙節,有行政訴訟起訴狀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11至12頁)。是原告顯已知悉訴外人在系爭地點摔車受傷與其在系爭路口左轉、煞停有關,自應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條第1項處置及通知警察機關,並配合必要之調查,其卻逕自離去現場,顯有逃逸之故意。況原告因本次交通事故於刑事偵查時坦承肇事逃逸之事實,有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處分書在卷可查(見原處分卷第2至3頁),依常人趨吉避凶之經驗法則,如非確有其事,原告豈會於刑事偵查時自承有肇事逃逸之故意,故原告確有肇事逃逸之故意,應可認定。是原告此部分之主張,亦不得採。 ㈡綜上,原告有上開「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致人受傷而逃逸」 違規行為應可認定,被告所為本件原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 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㈢本件判決基礎已經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 要,一併說明。 六、結論:  ㈠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㈡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法 官 李明鴻 以上正本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 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 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 訴),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吳 天 附錄應適用法令: 一、道交條例   第62條第4項:「前項駕駛人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者,吊銷 其駕駛執照;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 並不得再考領。」 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第3條第1項:「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駕駛人或肇事人應先為 下列處置:一、事故地點在車道或路肩者,應在適當距離處 豎立車輛故障標誌或其他明顯警告設施,事故現場排除後應 即撤除。二、有受傷者,應迅予救護,並儘速通知消防機關 。三、發生火災者,應迅予撲救,防止災情擴大,並儘速通 知消防機關。四、不得任意移動肇事車輛及現場痕跡證據。 但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或有人受傷且當事人均同意移 置車輛時,應先標繪車輛位置及現場痕跡證據後,將車輛移 置不妨礙交通之處所。五、通知警察機關,並配合必要之調 查。但無人受傷或死亡且當事人當場自行和解者,不在此限 。」 三、道安規則   第7條第1項:「汽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行進、轉彎,應依 下列規定:七、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 四、行政罰法   第7條第1項:「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 者,不予處罰。」

2025-03-10

KSTA-113-交-1078-20250310-1

交上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交上字第3號 上 訴 人 林庭宏(原名林廷宏) 被 上訴 人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上列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2 2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字第528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 體事實等事由,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2條、第244 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判決 有同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是當事人對於地方行政法院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上訴,以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 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憲法法庭裁 判,則為揭示該解釋、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以判決有行政 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理由時,其上訴 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倘上訴狀或理 由書未依上揭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交通裁決事件判決 之違背法令有具體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二、上訴人所有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 於民國112年9月15日23時37分許於○○市○○區○○路○段000號對 面,因「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 以內」,經臺中市政府警察局交通大隊員警(下稱舉發機關) 以第GFJ472236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舉 發通知單)逕行舉發。被上訴人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 稱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規定,以113年5月1日雲監裁 字第00000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裁處上訴 人。上訴人不服,遂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下稱原審)提 起訴訟。嗣因新修正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規定自113年6月3 0日施行,違規記點之規定限於當場舉發者,被上訴人於訴 訟繫屬中,撤銷原裁決處罰主文關於「記違規點數3點」部 分,重新製開113年5月1日雲監裁字第000000000000號違反 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裁處上訴人罰鍰新臺幣(下同) 12,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下稱原處分)。經原 審以113年10月22日113年度交字第528號判決(下稱原判決 )予以駁回。上訴人仍不服,遂提起本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  ㈠上訴人於上揭時地駕駛系爭車輛,因未依該行駛路段行最高 限速50公里而違規,依照道路使用人權利,針對執法機關裝 設之固定式測速器或是移動式偵測測速器,均有偵測儀器準 確度誤差而給予道路使用人寬限上下10公里,據當天上訴人 駕駛系爭車輛之車速未超過時速90公里,並無超過40公里需 繳交系爭車輛使用牌照至監理站之情況。警方提供該路段照 片,與上訴人違規當日已有一段時日,且其提供的照片是白 天,上訴人行駛該路段之時間為晚上23時37分,路邊照明之 光線確實明顯不足,以及路邊樹木枝幹確實有遮蔽限速告示 牌等語。  ㈡並聲明:  ⒈原判決廢棄。  ⒉原裁決撤銷。    四、本院查:  ㈠按認定事實為事實審之職權,而證據之證明力如何或如何 調 查事實,事實審法院有衡情斟酌之權,苟已斟酌全辯論意旨 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並未違背論理法則、經驗法則或證據法 則,即不能指為違法。  ㈡原審業已審酌舉發通知單、舉發機關112年11月21日中市警交 字第1120098721號函暨所附之採證照片、「警52」及「限5 」標誌照片與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及原處分等證據,認 定上訴人於上揭時、地駕駛系爭車輛時,確有「行車速度, 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之違規行為, 違反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規定,事證明確,應予處罰 。其理由並謂:「㈡原告主張因天色昏暗和照明燈設置並非 明亮,『警52』告示牌被路旁樹木的樹幹檔到云云,查依卷附 照片(本院卷第63頁),本件測速取締標誌『警52』之豎立位 置明顯可見,圖樣清晰可辨,並無遭受樹木或其他物體遮蔽 ,其設置位置足以提醒平面道路之一般駕駛人,則本件是否 因原告於行駛過程超速42公里,而無法注意該『警52』標誌, 而原告身為汽車駕駛人,依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 項前段之規定,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該車 前狀況除了道路之行車狀況外,尚包含標誌、標線、號誌, 就舉發機關所提供之現場照片以觀本應注意該『警52』標誌, 自不能以其未注意是否以難以注意為由主張該『警52』標誌設 置有疑,原告上開主張,不足採信。……」等語。經核原判決 業已詳細論述其事實認定之依據及得心證之理由,並就上訴 人之主張為何不足採,予以指駁甚明。   ㈢核上訴人之上訴理由,無非重述其在原審已提出而為原審所 不採之主張,續予爭執,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 行使,指摘其為不當,泛言原判決違背法令,並非具體表明 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 項所列各款之情形,難認對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 之指摘。依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上訴人之上訴為不合法, 應予裁定駁回。  五、本件上訴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既經駁回,則上訴審 訴訟費用750元(上訴裁判費)自應由上訴人負擔,併予確 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結論:本件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審判長法官 劉錫賢 法官 郭書豪 法官 林靜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黃毓臻

2025-03-03

TCBA-114-交上-3-20250303-1

交上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交上字第5號 上 訴 人 何冠蒼 被 上訴 人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上列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 9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字第474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 體事實等事由,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2條、第244 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判決 有同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是當事人對於地方行政法院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上訴,以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 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憲法法庭裁 判,則為揭示該解釋、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以判決有行政 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理由時,其上訴 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倘上訴狀或理 由書未依上揭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交通裁決事件判決 之違背法令有具體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二、上訴人於民國113年1月15日0時15分許,駕駛其所有之車牌 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市○○區 ○○○路○段000號前(下稱系爭路段),經臺中市政府警察局 霧峰分局(下稱舉發機關)員警以檢定合格之照相式雷達測 速儀測得系爭車輛時速為81公里,而系爭路段最高限速為時 速40公里,因認系爭車輛有「限速40公里,經檢定合格儀器 測照,時速81公里,超速41公里(40以上未滿60)」之違規 行為,而製開第GGH144084、GGH144085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 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舉發通知單一、二)逕行舉發車主即 上訴人。嗣上訴人提出陳述,由被上訴人函請舉發機關協助 查明事實後,認上訴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 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之違規事實明確,依道路交通管理處 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24條、第43條第1項第2款、道路 交通安全講習辦法(下稱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9款規定 ,於113年5月3日以嘉監義裁字第000000000000號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一),裁處上訴人罰鍰12 ,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另記違規點數3點部 分業已自行撤銷);另因「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 公里(處車主)」之違規事實,依道交條例第43條第4項規 定,於同日以嘉監義裁字第00000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 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二),裁處上訴人吊扣汽車牌照 6個月。上訴人均不服,遂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下稱原 審)提起訴訟。經原審以113年11月29日113年度交字第474 號判決(下稱原判決)予以駁回。上訴人仍不服,遂提起本 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  ㈠上訴人於事發當時所經道路之路燈全暗,能見度極低,由舉 發照片可看出周圍完全黑暗。警方設立之告示牌在無警示燈 之情況下幾乎看不到,擺設時間是22:00,那時還有路燈, 與事發時間能見度情況不同。在車輛行駛時能見度不佳之情 形下,駕駛人是否應當注意前方路況,而不是不斷注意路邊 是否有告示牌、有沒有三腳架舉發,徒增駕駛危安因素,且 原路段限速降低至40KM/H,在未熟悉路段且視線不佳之情況 進行舉發,對道路駕駛人極不合理,故原處分為違法,若被 上訴人堅持其主張,聲請於該路段、該舉發時間點且路況相 同之情況下進行舉證,因為民眾無法掌握道路燈光情況,請 求於同樣背景下實測。  ㈡三腳架舉發之測速為81KM/H,因事發時間已過久無法自行舉 證,但印象中行駛速度確未超過80KM/H,即便有超速之實但 應未達扣牌之標準,為避免影響生計,請求可罰鍰但不扣牌 等語。  ㈢並聲明:  ⒈原判決廢棄。  ⒉原裁決撤銷。   四、本院查:        ㈠原審業經審酌汽車車籍查詢、舉發通知單一、二、交通違規 案件陳述單、舉發機關113年3月20日中市警霧分交字第0000 000000號函檢附之測速採證照片、「警52」標誌設置位置照 片、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舉發交通違規事件申訴答辯 報告表、被上訴人所屬嘉義市監理站113年4月10日嘉監單義 字第0000000000號函、原裁決及原處分二暨送達證書、原處 分一等證,認定上訴人於上揭時、地駕駛系爭車輛時,確有 「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 之違規行為,違反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規定,事證明 確,應予處罰。其理由並謂:「㈢原告駕駛系爭車輛確有『行 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之違規 事實:⒈查原告駕駛系爭車輛,行經○○市○○區○○○路○段000號 前時,經舉發機關員警使用經檢定合格之照相式雷達測速儀 器測得系爭機車時速81公里,超速41公里等情,有舉發通知 單一、舉發機關113年3月20日中市警霧分交字第0000000000 號函暨檢附之測速採證照片及財團法人台灣商品檢測中心雷 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等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61、65至69 頁)。經比對本件測速採證照片及前揭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 證書,測速採證照片上之測速儀器主機器號與檢定合格證號 均與該檢定合格證書相符,且本件違規時間尚在該檢定合格 證書之有效期限內,堪認該測速儀之精準度並無疑問。又依 前揭『警52』標誌設置位置照片,本件固定式測速取締標誌『 警52』及最高速限40公里『限5』標誌、非固定式測速取締標誌 『警52』之豎立位置均明顯可見,圖樣清晰可辨,並無遭受樹 木或其他物體遮蔽,且設置位置與雷達測速儀相距約170公 尺,亦經舉發機關提出之申訴答辯報告表在卷足憑(見本院 卷第71頁)。是本件測速舉發已符合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之2 第3項『測速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百公尺至3百公 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之規定,且雷達測速儀之精準度 亦經檢定合格,故系爭車輛確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 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之違規事實,堪予認定。」等 語。另上訴意旨主張系爭車輛行經系爭路段時,因天色昏暗 、能見度極低,警方設立之告示牌在無警示燈之情況下幾乎 看不到,此情形下予以舉發,對駕駛人不合理乙節,亦經原 判決敘明:「……然觀諸舉發機關提出之113年1月14日22時28 分24秒拍攝之固定式及非固定式『警52』測速取締標誌設置相 片(見本院卷第67頁),該等『警52』標誌設置於路旁人行道 上,四周無任何遮蔽物,雖設置時間為晚上,然四周均有路 燈照明,堪認本件『警52』標誌之設置亦已盡告知用路人依速 限行駛之作為義務,足以促請駕駛人注意不得違規行駛。而 原告並未提出任何證據證明其行經本件『警52』標誌設置地點 時,有任何燈光完全黑暗或路燈故障等致其無法看到『警52』 標誌之情事,尚無從為其有利之認定,原告空言為上揭主張 ,自難採信。」等語。經核原判決業已詳細論述其事實認定 之依據及得心證之理由,並就上訴人之主張為何不足採,予 以指駁甚明。   ㈡核上訴人之上訴理由,無非重述其在原審已提出而為原審所 不採之主張,續予爭執,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 行使,指摘其為不當,泛言原判決違背法令,並非具體表明 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 項所列各款之情形,難認對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 之指摘。依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上訴人之上訴為不合法, 應予裁定駁回。  五、本件上訴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既經駁回,則上訴審 訴訟費用750元(上訴裁判費)自應由上訴人負擔,併予確 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結論:本件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審判長法官 劉錫賢 法官 郭書豪 法官 林靜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黃毓臻

2025-03-03

TCBA-114-交上-5-20250303-1

交上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交上字第19號 上 訴 人 簡宇涵 被 上訴 人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1 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字第961號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之事由,或表明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事由,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 2條及第244條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 第1項、第2項規定,倘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 背法令;而判決有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 然違背法令。是以,當事人對於地方行政法院交通裁決事件 之判決上訴,如依同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 以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 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 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如以同法第263條 之5準用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為理由 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若未 依上開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交通裁決事件判決之違背 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依同法第263條 之5準用第249條第1項規定,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上訴人於民國113年2月8日22時26分許,駕駛其所有車牌號 碼B○○-9○○○號自用小客車,行經嘉義縣竹崎鄉縣道159線29 公里處(東往西),因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 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内(限速60公里,經測速時速102公里 )」之違規行為,遭嘉義縣警察局竹崎分局員警掣單逕行舉 發,並移送被上訴人處理。被上訴人乃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24條第1項、第43條第1項第2款、 第43條第4項、行為時第63條第1項等規定,於113年6月20日 開立嘉監義裁字第76-L86A50622號、第76-L86A50623號違反 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分別裁處上訴人罰鍰新臺幣(下 同)12,000元,記違規點數3點,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 習,及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嗣因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自11 3年6月30日修正施行,被上訴人乃以113年8月12日答辯狀自 行撤銷上揭記違規點數3點之處分,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 4第3項規定,此部分依法視為撤回起訴,不在本院審理範圍 )。上訴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前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961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其訴,上訴人 仍未甘服,遂提起本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違規當下因身體突感不適、疼痛難耐 ,急著返家服藥休息,方不得已超速,絕非故意為之,符合 行政罰法第13條所稱之「緊急危難」,應不予處罰。 四、經核上訴人前揭上訴理由,無非係重述其於原審已提出而為 原判決所不採之事實主張,再為爭執原處分之適法性,並未 具體指明原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之情形,並 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及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 準用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之具體事實,自難認其對原判決 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依首揭規定及說明,本件 上訴不合法,應以裁定駁回。 五、又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為交通裁決事件之法律審,依行政訴 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54條第1項規定,應以地方行政訴訟 庭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為判決基礎,故當事人在上訴審不得提 出新攻擊防禦方法或新事實、新證據作為向本院提起上訴之 理由。是以,上訴人於上訴時提出嘉義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 科CT檢查預約單及慢性病連續處方等資料(參見本院卷第25 、27頁),以證明其違規超速係因身體不適所造成,核與上 述規定不符,本院無從加以斟酌,併予敘明。 六、上訴審訴訟費用750元應由上訴人負擔。 七、結論:上訴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審判長法官 李 協 明 法官 孫 奇 芳 法官 邱 政 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 玉 幸

2025-02-27

KSBA-114-交上-19-20250227-1

巡交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巡交字第57號 原 告 沈慧宙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訴訟代理人 黃麗華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3月21日嘉 監義裁字第76-ZDA373321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處分關於處罰主文「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撤銷。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按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交通裁決事件之 裁判,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本件屬交通裁決事件,依兩造 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經言詞辯論 之必要,爰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112年11月6日22時49分許駕駛車牌號 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貨車(下稱系爭車輛),在國道1號 南向235公里處,因有「汽車駕駛人不依規定使用燈光者」 之違規行為,經民眾於112年11月12日檢舉,由國道公路警 察局第四公路警察大隊斗南分隊(下稱舉發機關)員警填掣 國道警交字第ZDA373321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 單(下稱舉發通知單)逕行舉發。嗣原告不服舉發,於應到 案日期前之113年2月7日向被告陳述不服,經被告函詢舉發 機關後,認原告確有上揭違規行為,被告乃依道路交通管理 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2條、(113年5月29日修正公 布前)第63條第1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 處理細則(下稱處理細則)第2條第5項第1款第5目規定,於 113年3月21日開立嘉監義裁字第76-ZDA373321號裁決書(下 稱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1,200元,並 記違規點數1點」。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原告主張:  ㈠當天晚上夜色昏暗有矇矇霧的感覺,原告承認確實開了霧燈 ,但是天色昏不昏暗?是否有霧?為何是由檢舉民眾憑肉眼 來決定,而不是由原告實際所見來決定天色是否昏暗或有霧 ?監理站不但未通知檢舉民眾提供第三方科學證據,還自己 用眼睛看檢舉的錄影及照片,直接答覆了事,其沒有經歷現 場,怎可憑自己肉眼,觀看錄影帶就決定當天是否有霧等語 。  ㈡並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則以:  ㈠本案經原舉發單位函復略以:本案經再次審視民眾檢舉影片 ,當時並無下雨或起霧現象,經函詢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 理所嘉義市監理站,旨車霧燈部位確實呈現燈亮之開啟狀態 ,本大隊依其違規行為製單舉發,並無違誤。本案關於行車 影像紀錄器疑義之部份,並不影響違規行為及其違規事實同 一性之判定,且檢舉人所提供之行車影像,係錄音錄影設備 之機械作用,乃真實保存當時錄音錄影之連續內容所得,並 非憑人之記憶轉述或事後排演而成,其聲音、影像尚無偽造 或變造之疑慮,內容亦屬合理、正常,自無不得作為舉發證 據之情事。再查行車影像紀錄器非屬度量衡法第18條規定訂 定之度量衡紀錄器,故非度量衡器檢定檢查辦法第3條規定 之「應經檢定之法定度量衡器」。  ㈡本案既經原舉發單位查證違規事實明確,被告依道交條例第4 2條規定裁處罰鍰1,200元整,並記違規點數1點,於法應無 不合等語,資為抗辯。  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按行為後法律或自治條例有變更者,適用裁處時之法律或自 治條例。但裁處前之法律或自治條例有利於受處罰者,適用 最有利於受處罰者之規定,行政罰法第5條定有明文。本件 原告行為後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有所變更,依行為時道交 條例第63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違反本條例規定者, 除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依對行車秩序及交通安全危害程度記 違規點數1點至3點」;現行有效之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規 定:「汽車駕駛人違反本條例規定,除依規定處罰外,經當 場舉發者,並得依對行車秩序及交通安全危害程度記違規點 數1點至3點」。經綜合比較新舊法規定,現行有效之道交條 例第63條第1項有關記違規點數之規定限於經當場舉發之案 件,故適用裁處時之法律應較有利於受處罰者,故本件應適 用裁處時即現行有效道交條例之規定,先予敘明。  ㈡按「汽車駕駛人,不依規定使用燈光者,處1,200元以上3,60 0元以下罰鍰」道交條例第42條定有明文。次按「汽車行駛 時,應依下列規定使用燈光:……4、非遇雨、霧時,不得使 用霧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9條第1項第4款亦有明文。 再按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下稱 處理細則)附件裁罰基準表的記載,汽車駕駛人,不依規定 使用燈光(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9條第1項),期限內繳 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應處罰鍰1,200元,核此規定,既係 基於母法之授權而為訂定,且就處理細則附件所示裁罰基準 表中有關道交條例第42條規定之裁罰基準內容,並未牴觸母 法,被告自得依此基準而為裁罰。  ㈢本件如事實概要欄所述之原告違規事實,有舉發通知單、原 處分之裁決書、送達證書、國道公路警察局第四公路警察大 隊113年2月29日國道警四交字第1130002985號函、採證光碟 等在卷可稽(詳被告卷第1頁、第5至16頁),且經本院於調查 程序當庭勘驗採證光碟並製作勘驗筆錄及擷取影像畫面附卷 可憑(見本院巡交字卷第30頁、第33頁),堪認屬實。  ㈣原告雖主張當天夜色昏暗有矇矇霧的感覺,遂開了霧燈云云 ;惟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 任。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 行政訴訟法第237之9條、第13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77條規 定可參。是按道交條例科處行政罰事件,依據上開舉證責任 分配法則,固應先由行政機關就其業已履踐相關正當法律程 序,以及人民應受處罰之客觀違反法令行為,負證明之責, 惟原告就行政機關已為相當證明之前開事項,若主張欠缺主 觀歸責條件或為其他抗辯,亦須就其所辯提出反證。經本院 當庭勘驗採證光碟結果略為:「一、檔案名稱:1BJC5182霧 燈234 EMER000000-000000R_cut_001( 有聲音)(檢舉人後車 行車紀錄器);勘驗時間:影像時間2023/11/06 22:49:42 至22:49:46;勘驗內容:22:49:42-檢舉人車輛左後方 有一小客車開啟車頭車燈及霧燈行駛,惟因影像畫質不佳, 無法判斷此時天氣狀況,嗣後該車即自檢舉人車輛左後方超 越。二、檔案名稱:2BJC5182霧燈234 EMER000000-000000F _cut_001( 有聲音)(檢舉人前車行車紀錄器);勘驗時間: 影像時間2023/11/06 22:49:46至22:50:21;勘驗內容 :22:49:50-原告車輛(BJC-5182)自檢舉人左側出現。此 時由畫面可見前方視線清楚,並無起霧,路面亦為乾燥,並 無下雨。」(見本院巡交字卷第30頁)可見系爭車輛於上開時 地行駛時皆保持開啟霧燈之狀態,且當時天候並無雨、霧之 情形,視線尚佳,故原告違規情節昭然可見,原告空執前詞 ,未提出積極證據以證其說,其主張自難謂可採。  ㈤原告復主張天色是否昏暗及是否有霧,應有第三方科學數據 決定,檢舉民眾應該提供第三方科學證據云云;惟按「民眾 對於下列違反本條例之行為者,得敘明違規事實並檢具違規 證據資料,向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檢舉:……五、第42條。…… 八、第45條第1項……第3款、第4款……。九、第47條第1項。」 道交條例第7條之1第1項第5款、第8款、第9款有明文規定。 本件由檢舉人提供採證光碟之違規影像,經舉發機關員警查 證認為屬實後,依法予以舉發,並無違誤,符合上開道交條 例之規定。又處理細則第22條第1項、第2項規定:「(第1項 )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處理民眾檢舉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 ,應派員查證,經查證屬實者,應予舉發,並將處理情形回 復檢舉人。(第2項)前項檢舉違規證據係以科學儀器取得, 足資認定違規事實者,得逕行舉發之。」該條規定中所謂科 學儀器,僅需其獲得結果可還原現場情形及具有驗證性即為 已足,而手機或行車紀錄器所攝錄影像無論是以動態方式連 續錄影或以靜態之違規照片呈現,其獲得結果可還原現場情 形及具驗證性,自屬前開規定所稱之科學儀器,並無另提出 所謂經濟部的檢驗證明之必要性。況原告本件違規過程之錄 影光碟,經本院當庭勘驗如前,影片畫面中非但已明確顯示 日期與時間外,影片內容亦就本案之舉發違規事實為具體採 證錄影,且影像畫面連續無中斷,其場景、光影、色澤均屬 正常而自然呈現,並無反於常情之異狀,自無不得作為舉發 證據之情事,且證明力已足。故原告此部分主張,亦無足採 。  ㈥末查,原告行為後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關於違規記點之規定 已有變更,並以適用裁處時之新法對原告較為有利,此情前 已述及,本件並非當場舉發之交通違規案件,未符現行有效 之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記違規點數之要件,原處分未及審 酌新法之規定,逕依修正前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規定為記 違規點數1點之裁處,於法尚有未洽,原告訴請撤銷此部分 記違規點數之處分,理由雖有不同,但結論並無相異,故原 告此部分請求核屬有據,應予准許,其餘部分請求,則無理 由。  六、綜上所述,原處分關於記違規點數1點部分應予撤銷,原告 訴請撤銷此部分處分,為有理由,應予允准,其餘部分請求 ,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要, 併予敘明。 八、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經本院審酌本件違規事實明確 ,係因法令變更致記點部分更易而撤銷一部分處分,故訴訟 費用仍由原告負擔較為合理,爰併予確定如主文第3項所示 。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法 官 謝琬萍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 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 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 ,則逕予駁回上訴),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秀泙

2025-02-27

KSTA-113-巡交-57-20250227-1

巡交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巡交字第75號 原 告 林振榮即林振榮建築師事務所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訴訟代理人 黃麗華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7月30日嘉 監義裁字第76-L00000000、76-L00000000號裁決書,提起行政訴 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處分撤銷。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被告負擔。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參佰元。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按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交通裁決事件之 裁判,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本件屬交通裁決事件,依兩造 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經言詞辯論 之必要,爰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113年4月29日21時41分許,駕駛其所 有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 嘉義市○區○○路○段000號(下稱系爭路段)時,因有「行車 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經雷達照相行速102公里、 限速50公里、超速52公里)」之違規,經嘉義市政府警察局 (下稱舉發機關)以嘉市警交字第L00000000號、嘉市警交 字第L00000000號通知單逕行舉發(下合稱舉發通知單)。 原告不服舉發,曾於113年6月20日(應到案日期前)向被告 提出陳述,經舉發機關查復:舉發無誤。被告遂於113年7月 3日以嘉監單義字第1133002820號函復原告略以:舉發尚無 不當。原告於113年7月30日至被告機關要求開立裁決書,被 告遂於113年7月30日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 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63條之2第2項規定,開立嘉監義 裁字第76-L00000000號裁決書,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 12,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另依道交條例第43 條第4項之規定開立嘉監義裁字第76-L00000000號裁決書, 裁處原告吊扣系爭車輛之牌照6個月(下合稱原處分),並均 於是日當場完成送達。 三、原告主張:  ㈠原告認為警方取締過程涉隱匿提醒測速警示之交通標誌,以 遂取締之目的,被告所為並非合法裁決。警告標誌應設立於 明亮顯眼處以供民眾遵循。警方設立警告標誌時間距原告被 拍已1個多小時,不能證明被告拍照時警告標誌仍存在。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則以:  ㈠經檢視採證照片顯示,原舉發單位執勤時係以擺設移動式立 牌「警52」標誌為之,自然於執行勤務前先予拍照存證,執 行勤務結束後併予收執帶走,顯無舉發1張違規單便即立刻 再次拍照存證亦或尚未完成勤務即予將警告標誌收存之可能 性,先予敘明。另查雷達測速儀器亦符合規定,本案既經原 舉發單位查證違規事實明確,則原處分於法應無不合。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按「(第1項)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當場不能 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7、經以科學儀器取 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第2項)前項第7款之科學儀 器應採固定式,並定期於網站公布其設置地點。但汽車駕駛 人之行為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9、行車速度超過 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3項)對於前 項第9款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00公尺至300公 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300公尺至1,000公尺前, 設置測速取締標誌。」、「(第1項第2款)汽車駕駛人駕駛 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6,000以上36,000以下罰 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2、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 速40公里。…(第4項前段)汽車駕駛人有第1項或前項行為者 ,並吊扣該汽車牌照6個月…。」、「逕行舉發案件之被通知 人為非自然人,其為汽車所有人,且未指定主要駕駛人或未 辦理歸責他人時,駕駛人之行為應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或 應吊扣、吊銷汽車駕駛執照者,依前項但書各款規定處罰被 通知人。」,道交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第2項第9款、 第3項、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63條之2第2項,分別定有明 文。 ㈡次按「標誌牌面之大小,應以車輛駕駛人在適當距離內辨認 清楚為原則。」、「警告標誌及禁制標誌在一般道路上應用 標準型;行車速率較高或路面寬闊之道路應用放大型;行車 速率較低或路面狹窄之道路得用縮小型;高速公路或特殊路 段得用特大型。」、「豎立式標誌設置位置,以標誌牌之任 何部份不侵入路面上空且標誌牌面邊緣與路面邊緣或緣石之 邊緣相距50公分至2公尺為原則,必要時得酌予變更,但因 受地形限制或特殊狀況,得在影響行車最小原則下,設置於 路面」、「警告標誌之設計,依左列規定:一、體形 正等 邊三角形。二、顏色 白底、紅邊、黑色圖案。但『注意號 誌』標誌之圖案為紅、黃、綠、黑四色。三、大小尺寸標準 型:邊長90公分,邊寬7公分。放大型:邊長120公分,邊寬 9公分。縮小型:邊長60公分,邊寬5公分。特大型:視實際 情況定之。四、警告標誌設置位置與警告標的物起點之距離 ,應配合行車速率,自45公尺至200公尺為度,如受實際情 形限制,得酌予變更。但其設置位置必須明顯,並不得少於 安全停車視距。」、「(第1項)測速取締標誌「警52」, 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促使行車 速度不得超過道路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 (第2項)測速取締執法路段前,一般道路應於100公尺至30 0公尺間,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300公尺至1,000公尺間 。」,復為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下稱設置規則) 第13條第1項、第2項、第18條第1項、第23條、第55條之2所 明訂。  ㈢又按設置規則第10條第1款規定,警告標誌係用以促使車輛駕 駛人及行人瞭解道路上之特殊狀況、提高警覺,並準備防範 應變之措施。其第55條之2第1項規定,測速取締標誌「警52 」,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促使 行車速度不得超過道路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 限。可知警告標誌之設置目的在於防範發生不測交通意外, 維護交通安全,後續違規之處罰僅是手段,並非目的。因此 ,設置規則第13條、第23條、第55條之2對於警告標誌之設 置規格、樣式及位置等均有明確規範,乃「設置位置明顯並 可辨認清楚」之具體化內涵,如有違背,則行為人縱有違規 ,亦不得加以處罰。  ㈣原告於事實概要欄所載時地有超速行駛之違規行為一節,有 被告提出之汽車車籍查詢表、舉發通知單及送達證書、違反 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陳述單、採證照片、現場照片及說明、被 告113年6月27日嘉監單義字第1130164291A號函、舉發機關1 13年7月1日嘉市警交字第1131906933號函檢附之採證照片、 「警52」標誌照片、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被告113年7 月3日嘉監單義字第1133002820號函、原處分及送達證書在 卷可稽(本院交字卷第63-93頁),經核無誤,故原告之超 速事實,洵堪認定。  ㈤經檢視違規超速照片中「警52」標誌之豎立地點,係位於系 爭路段快、慢車道安全分隔島(下稱安全島)內,距離安全 島緣石約2.3公尺之草地處【計算方式:將照片中「警52」 標誌之正三角形牌面邊長、標誌豎立之高度,以及牌面邊緣 與路緣之距離,以比例尺方式換算為實際之長度、高度與距 離。經查,系爭路段為一般道路,是以現場「警52」標誌為 一般標準規格,亦即正三角形牌面邊長為90公分,而照片中 牌面長度約2.3公分。故牌面實際長度與照片中牌面長度比 例約為39:1;又牌面邊緣至地面實際高度為179公分,而照 片中之高度為4.5公分,故實際高度與照片高度比例約為39: 1。又自照片中最靠近路邊安全島緣石之牌面二邊長交會點 ,畫出與地面垂直90度之直線,以此直線與地面之交會點計 算距離牌面邊緣與安全島緣石之距離,照片中約為5.9公分 ,故實際距離以上開比例計算即為230.1公分即2公尺30公分 (5.9公分×39₌230.1公分)。詳見本院卷第119頁】,足認 本件「警52」標誌設置地點不符合前述設置規則第18條第1 項「標誌牌面邊緣與路面邊緣或緣石之邊緣相距50公分至2 公尺為原則」之規定。被告雖辯稱為避免標誌傾倒路面,固 有距安全島緣石逾2公尺以外處所設置之必要云云。惟本件 安全島緣石與快車道最外側車道間植有灌木叢,系爭「警52 」之設置為求穩固,可於底端置放重物增加穩固度避免傾倒 ,縱使傾倒,亦有灌木叢阻隔,亦不致會有傾倒快車道路面 之情形,故舉發機關於本件並無變更「警52」標誌與安全島 緣石間距之必要。被告上開辯稱,為無理由,不足採信。  ㈥次查,系爭路段快車道單向有三線道,外側車道為3.3公尺, 中間車道為3.1公尺,內側車道為3.1公尺,快慢車道間之安 全島甚為寬廣,島上廣植樹葉茂盛之行道樹,錯列其間,並 舖有人行地磚供行人散步休閒,有舉發機關114年2月18日嘉 市警交字第1145703438號函文暨所附現場照片可證(見本院 卷第79-95頁),是以舉發機關將「警52」標誌立於距離安 全島緣石二公尺以上(230.1公分)草地上,不僅未依法定範 圍設置,已足令汽車駕駛人懷疑未合法設置之警告標誌是否 生警示之法定效力,且時值深夜,安全島與最外側之快車道 間尚有灌木叢阻隔,安全島寬廣、暗黑(安全島內未有照明 設施)又樹影幢幢,「警52」標誌設置於距安全島緣石之2. 3公尺處,並未緊鄰路邊,過於深入安全島內,與一般設置 於法定範圍內之警告標誌有所差異,對於夜間一瞬即過之汽 車駕駛人,本件「警52」標誌之上開設置情形自難認為符合 上開設置規則所定之「明顯」標示之要件。 ㈦本院審酌本件員警雖在超速取締位置前100公尺至300公尺處 ,於快、慢車道安全分隔島內設置有豎立式「警52」標誌, 固合於超速取締之距離規範;但其所設置之「警52」標誌距 離安全島緣石過遠,參以前述現場情狀,尚難認已符合前揭 法規所定「設置位置明顯並可辨認清楚」之具體化要求,而 有瑕疵可指,則員警所為舉發程序即有違誤,被告據以裁處 ,於法有違。  ㈧綜上所述,原告客觀上超速行為固然可議,然因本件「警52 」標誌之設置未符合設置規則第18條第1項及第23條規定, 故本件超速取締程序具有瑕疵,並非適法,自無從責令原告 擔負「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之違規責任。 從而,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訴訟資料經本 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併此敘 明。   七、本件第一審訴訟費用僅裁判費300元,爰確定第一審訴訟費 用額為300元,命由敗訴之被告負擔。因該訴訟費用前已由 原告預為繳納,被告應給付原告該300元,爰確定第一審訴 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有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第 237條之9、第236條、第98條第1項本文、第237條之8第1項,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法 官  吳文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 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 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 訴),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嬿如

2025-02-27

KSTA-113-巡交-75-20250227-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800號 原 告 蕭博文 訴訟代理人 奚淑芳律師 張雯峰律師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訴訟代理人 楊燕姍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中華民國113年5月14 日嘉監義裁字第76-L0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言詞辯論的必要。因此,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1年8月4日19時40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 號自用小客車(下稱A車),在嘉義市彌陀路與啟明路口處 (下稱系爭路口),與訴外人唐紫菁所騎乘之車牌號碼000- 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B車)發生碰撞,致唐紫菁人車 倒地,受有左側膝部、足部挫傷等傷害,為警以有「汽車駕 駛人駕駛汽車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之違規舉發,並移送被 告處理。經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 第62條第3項、第4項前段、第67條第2項前段及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 113年5月14嘉監義裁字第76-L00000000號裁決書(下稱原處 分),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6,000元,吊銷駕駛執照3 年」。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一)主張要旨:   1.事故當日天色昏暗視線不佳,且外界聲音因豪大雨而受干 擾,B車係在A車右後方,原告並不知悉兩車發生碰撞,係 事後接獲員警通知勘查車輛始知悉此事。觀諸刑事案卷A 車外觀照片,除右側車身之後輪框中有擦痕,其他並無刮 痕、撞擊痕跡等,依稀可判斷A車之後輪輪框處與B車左側 車身發生擦撞。而兩車擦撞時,唐紫菁並未受衝擊直接由 右方倒地,或像是有打滑、飛出等狀況,而較似於受到A 車擦撞後因路面濕滑及因受撞擊使B車失去左右平衡並往 左倒地,可見當時擦撞之衝擊並不大。原告應無法得知其 與唐紫菁擦撞之情事,更無逃逸之決意。再者原告當時係 起步接續右轉,踩煞車緩行右轉屬正常駕駛行為,不能以 A車後方煞車燈有亮,認定原告知悉發生車禍。另A車有投 保第三人責任險,實無理由肇逃。和解書中唐紫菁亦確認 依當時情況判斷原告應非肇事後故意逃逸。   2.原告僅因息事寧人而接受緩起訴處分,尚與承認自己有肇 事逃逸之決意有差距,應不受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111年度偵字第9524號(下稱另案)緩起訴處分書之記載 所拘束,而應自為調查相關事證認定之。 (二)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一)答辯要旨:    依另案緩起訴處分書,可認原告駕車發生事故後未留下姓 名資料,亦未停車協助唐紫菁送醫救治或為適當之保護處 置,亦未待警方到場處理釐清肇事責任,即逕行駛離。原 告確有駕駛汽車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之違規行為。 (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一)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   ⑴第62條第3項、第4項前段:「(第3項)汽車駕駛人駕駛汽 車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者,應即採取救護措施及依規定處 置,並通知警察機關處理,不得任意移動肇事汽車及現場 痕跡證據,違反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九千元以下罰鍰。 但肇事致人受傷案件當事人均同意時,應將肇事汽車標繪 後,移置不妨礙交通之處所。(第4項)前項駕駛人肇事 致人受傷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   ⑵第67條第2項前段:「汽車駕駛人曾依……第六十二條第四項 前段規定吊銷駕駛執照者,三年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 。」。   2.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下稱處理辦法)第3條第1項第2 、4、5款、第2項:「(第1項)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駕駛 人或肇事人應先為下列處置:……二、有受傷者,應迅予救 護,並儘速通知消防機關。……四、不得任意移動肇事車輛 及現場痕跡證據。……五、通知警察機關,並配合必要之調 查。……。(第2項)前項第四款車輛位置及現場痕跡證據 之標繪,於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之事故,得採用攝影 或錄影等設備記錄。」。   3.行政罰法   ⑴第7條第1項:「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 失者,不予處罰。」。   ⑵第26條第1、2項:「(第1項)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者,依刑事法律處罰之。但其行為 應處以其他種類行政罰或得沒入之物而未經法院宣告沒收 者,亦得裁處之。(第2項)前項行為如經不起訴處分、 緩起訴處分確定或為無罪、免訴、不受理、不付審理、不 付保護處分、免刑、緩刑之裁判確定者,得依違反行政法 上義務規定裁處之。(第3項)第一項行為經緩起訴處分 或緩刑宣告確定且經命向公庫或指定之公益團體、地方自 治團體、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 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支付一定之金額或提供義務勞 務者,其所支付之金額或提供之勞務,應於依前項規定裁 處之罰鍰內扣抵之。」。 (二)經查:   1.經本院當庭勘驗採證影像,勘驗結果為:⑴勘驗標的一:(19:41:30-19:41:46)畫面可見當時為夜間,天氣為雨天,路面潮濕,唐紫菁騎乘B車沿彌陀路前行,於路口機車停等區停等紅燈。(19:41:46-19:41:54)彌陀路行向號誌轉為綠燈,唐紫菁騎乘B車前行向右轉入啟明路。(19:41:54-19:41:56)A車出現於畫面左側,A車右側車身與B車發生碰撞,唐紫菁機車倒地,A車繼續前行。(19:41:57-19:42:00)A車煞車燈亮起,並持續亮著,繼續向前駛離。⑵勘驗標的二:(19:41:30-19:41:45)唐紫菁騎乘B車前行後停止。(19:41:46-19:41:52)唐紫菁騎乘B車前行越過停止線向右轉入啟明路。A車在B車左後方行駛,打右方向燈,亦右轉入啟明路。(19:41:52-19:41:54)A車右側車身突貼近B車,與B車發生碰撞,B車隨之倒下等節,有本院勘驗筆錄及截圖照片可佐(本院卷第146至147、151至154頁)。復參酌兩車車損照片(原處分卷第第14至18頁),及唐紫菁於警詢陳稱:我待垂楊路綠燈後,右轉彎往啟明路,於路口處右轉途中,發現左側有一台自用小客車與我一樣右轉彎往啟明路並朝我靠近,我見狀已來不及反應,對方汽車與我機車左側車身發生碰撞;發生肇事後,我人受傷、車倒地,對方未留下相關聯絡方式與向警方報案,直接駕車離開現場;我機車左側車身受損;我並未同意對方離開等語(附於另案卷之警卷第8頁),而唐紫菁確實因前揭事故受有前揭傷害,有陽明醫院出具之診斷證明書(警卷第12頁)可佐,足認原告於前揭時間,駕駛A車行經系爭路口右轉時,係自後貼近該時亦於系爭路口騎乘B車要右轉之唐紫菁,唐紫菁因閃避不及,A車即於右轉過程中撞擊B車,致唐紫菁人、車倒地受傷。然原告當場未停車為任何處置,即逕自前行離去現場等事實,甚為明確。 2.原告雖以前詞主張,惟依勘驗所見,A車係自後貼近B車隨 同右轉,於右轉過程中撞擊B車,唐紫菁隨即人、車倒地 ,B車並非A車之後方車輛。再參酌兩車車損照片(原處分 卷第14至18頁),兩車均有明顯擦撞痕跡,並斟酌唐紫菁 遭撞後人、車隨即倒地情形,顯見擦撞力道非小,駕駛者 應無毫無感覺之理。倘原告未察覺此事,理應依其原行進 動向,右轉後繼續往前直行。然原告於唐紫菁人、車倒地 後,繼續前行約1秒鐘時間即亮起A車煞車燈,且持續亮著 ,與一般駕駛人先減速右轉,右轉完成後即加速駛離之駕 駛習慣不符,堪認原告就肇事事故發生之事實應有主觀上 認識,否則豈有於完成右轉後,再莫名煞車之理。嗣經本 院當庭向原告確認該時為何亮煞車燈,原告先稱是為右轉 才踩煞車等語(本院卷第147頁),然此與勘驗所見原告 係於完成右轉後前行一小段距離始煞車之情形已有不符。 待原告訴訟代理人稱:啟明路上有小的路口,是不是在行 經小的路口才要減速,或者前方有車或狀況而需減速慢行 ,畫面中沒辦法呈現,但有這個可能性等語(本院卷第14 7頁),原告始隨之附和稱:應該是前方如律師所述有另 外一個路口,減速踩煞車是很合理的等語(本院卷第148 頁),是原告先稱是為右轉才踩煞車,復又改稱前方有路 口而減速踩煞車等說法,顯均為卸責之詞,不足以採信。 何況依原告所提出GOOGLE地圖及街景照片(本院卷第161 至165頁),原告所指其於採證影像中踩煞車之地點,距 離下一個路口約40幾公尺,則原告於距離下一個路口尚有 40幾公尺之遠,即於無其他突發之狀況下持續踩煞車減速 以待通過該路口,實與常情不符。   3.是依前所述,可認原告就肇事事故發生之事實應有主觀上 認識,應可預見該肇事可能造成他人受傷,自負有於肇事 事故發生後,依處理辦法第3條規定為必要處置之義務, 即應先標繪車輛位置及現場痕跡證據,並通知警察機關, 以保存肇事現場相關證據。如其未加處置即駛離將有可能 構成肇事逃逸之違規事實。而依該時客觀情狀觀之,原告 將A車暫停於路邊,下車確認肇事狀況,留下聯絡方式, 及向警方報案確認肇事責任,屬輕易可為之事,卻未為之 ,仍駕車恣意駛離,足認其係容任該違規事實之發生而屬 「未必故意」,原告確有「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之違規 行為甚明。原告另聲請將本件送請嘉雲區行車鑑定會鑑定 其就本件擦撞之狀況是否必然會知悉等語,惟原告之主觀 意識為何,並非鑑定肇事責任之機關所得以鑑定,自無送 鑑定之必要。  4.又原告因前揭行為,經另案為緩起訴處分確定,有另案緩 起訴處分書(本院卷第41至43頁)可佐。依該緩起訴之內 容,係命原告參加法治教育宣導活動,故被告依行政罰法 第26條第1至3項、道交條例第62條第3項、第4項前段規定 規定裁處罰鍰及吊銷駕駛執照,並無不合。   5.被告適用道交條例第62條第3項、第4項前段、第67條第2 項前段規定,並衡酌本件應到案日期為111年10月2日前, 原告於應到案日期前到案聽候裁決,依裁罰基準表作成原 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6.本件判決基礎已經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必 要,一併說明。 五、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六、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法 官 顏珮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 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 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 訴),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洪儀珊

2025-02-27

KSTA-113-交-800-20250227-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交字第5號 原 告 許木山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訴訟代理人 朱育萱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2年12月13日 雲監裁字第72-GFJ784576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處分撤銷。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被告負擔。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00元 。 事實及理由 一、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交通裁決事件之裁判,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經核兩造陳述及卷內資料,事證尚屬明確, 爰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原告於民國112年11月8日15時10分許,駕駛牌照 號碼1135-SD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臺中市南 屯雅區環中路五段與向心路口(下稱系爭路段)時,因有「 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20公里至40公里以內」之 違規,經測照後為警逕行舉發。被告認舉發無誤,於112年1 2月13日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處罰條例)第40條 、行為時第63條第1項及行為時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 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下稱處理細則)第2條第5項第1款第4目 規定,依期限內到案之第1階段基準,以雲監裁字第72-GFJ7 84576號裁決,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1800元,並記違 規點數1點(下稱原處分)。 三、訴訟要旨:  ㈠原告主張:本件用隱藏式執法,違反交通違規稽查注意事項 之規定,應調查當天員警是否有規劃勤務分派。且警52標誌 規格太小,設置不符合規定,舉發應有違誤。並聲明:1.原 處分撤銷。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㈡被告答辯:本件員警執勤確有勤務規劃任務。又警52標誌牌 面清晰,以得清楚辨識為原則,於不妨礙人車通行時得事實 際情況酌予變更。因考量系爭路段大型貨車之後視鏡可能撞 擊豎立之警告或禁制標誌,故採用縮小型警52標誌,自符合 設置規則之規定。何況標誌一經設置,民眾均應一體遵守, 如認有變更必要,應循陳情等方式建議反映,未經變更,不 得自行認定是否遵守。並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訴訟費 用由原告負擔。 四、本件相關法規:  ㈠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下稱道安規則)第93條第1項第1款:「行 車速度,依速限標誌或標線之規定,無速限標誌或標線者, 應依下列規定:一、行車時速不得超過50公里。但在設有快 慢車道分隔線之慢車道,時速不得超過40公里,未劃設車道 線、行車分向線或分向限制線之道路,時速不得超過30公里 。」  ㈡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下稱設置規則):   ⒈第13條:「(第1項)標誌牌面之大小,應以車輛駕駛人在 適當距離內辨認清楚為原則。(第2項)警告標誌及禁制 標誌在一般道路上應用標準型;行車速率較高或路面寬闊 之道路應用放大型;行車速率較低或路面狹窄之道路得用 縮小型;高速公路或特殊路段得用特大型。」   ⒉第23條:「警告標誌之設計,依左列規定:一、體形 正 等邊三角形。二、顏色 白底、紅邊、黑色圖案。但『注 意號誌』標誌之圖案為紅、黃、綠、黑四色。三、大小尺 寸標準型:邊長90公分,邊寬7公分。放大型:邊長120公 分,邊寬9公分。縮小型:邊長60公分,邊寬5公分。特大 型:視實際情況定之。四、警告標誌設置位置與警告標的 物起點之距離,應配合行車速率,自45公尺至200公尺為 度,如受實際情形限制,得酌予變更。但其設置位置必須 明顯,並不得少於安全停車視距。」   ⒊第55條之2:「(第1項)測速取締標誌『警52』,用以警告車 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促使行車速度不得 超過道路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2項 )測速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00公尺至300公尺 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300公尺至1000公尺前, 設置本標誌。」  ㈢處罰條例:   ⒈第7條之2:「(第1項)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 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七、經 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第2項)前項 第7款之科學儀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衡器, 其取得違規證據資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站公布。 但汽車駕駛人之行為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九 、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 (第3項)對於前項第9款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 100公尺至300公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300公 尺至1000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   ⒉第40條:「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 ,或低於規定之最低時速,除有第43條第1項第2款情形外 ,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2400元以下罰鍰。   ⒊行為時第63條第1項:「汽車駕駛人違反本條例規定者,除 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依對行車秩序及交通安全危害程度記 違規點數1點至3點。」(現行法第63條第1項:「汽車駕駛 人違反本條例規定,除依規定處罰外,經當場舉發者,並 得依對行車秩序及交通安全危害程度記違規點數1點至3點 。」)  ㈣行為時處理細則第2條第5項第1款第4目:「汽車駕駛人有下 列各款情形之一者,除依本條例處罰外,並予記點::一、 有本條例下列情形之一者,各記違規點數1點:…(四)第40 條。」(現行法第2條第5項第1款第4目:「汽車駕駛人有下 列各款情形之一經當場舉發者,除依本條例處罰外,並予記 點:一、有本條例下列情形之一者,各記違規點數1點:…( 四)第40條。」) 五、本院判斷: ㈠前揭事實概要欄所載各情,除後述爭點外,未據兩造爭執, 並有原處分暨送達證書、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四分局113年4月17日中市警四分交字 第1130015097號函、採證照片、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 測速取締標誌牌與測速照相勤務地點之相對位置距離圖示、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四分局南屯派出所52人勤務分配表等附 卷可證,堪信為真實。 ㈡依卷附測速採證照片所示(見本院卷第55頁),原告於上揭 時間行經每小時限速50公里之系爭路段,經員警使用檢定合 格單號碼:M0GA0000000A之雷達測速儀器測得系爭車輛以時 速76公里之速度行駛。該雷達測速儀器業經財團法人台灣商 品檢測驗證中心於112年3月13日檢定合格,其有效期限至11 3年3月31日止,有該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在卷可憑(見 本院卷第57頁),是本件違規事實發生時點仍在該雷達測速 儀有效期限之內。又所設置之警52標誌與實際測速地點相距 180.3公尺,有警52標誌之設置照片及測速取締標誌牌與測 速照相勤務地點之相對位置距離圖示附卷可參(見本院卷56 、59頁),足認本件警52標誌之設置「位置」,符合處罰條 例第7條之2第3項規定之測速距離規範。 ㈢原告雖指摘員警違規採用隱藏式執法。然查,內政部警政署 曾於95年間制訂「交通違規稽查與輕微違規勸導作業注意事 項」,並於103年修正第五(三)1.(5)點規定時,就超速之取 締部分明定:「執行非固定式測速照相人員須穿著制服,使 用非巡邏車輛執勤時,車輛需有明顯標識。」僅要求舉發機 關員警以非固定式科學儀器舉發超速時應著制服、使用巡邏 車或非巡邏車執勤時應明顯標識車輛,但並未要求執勤員警 或執勤車輛必須持續位在駕駛人明顯可見之處。何況該作業 注意事項業於108年12月31日經該署以交字第10801763712號 函告停止其適用。且依處罰條例第7條之2規定第1項第7款、 第2項第9款規定,如員警依科學儀器採證取得足資證明原告 構成違規行為之證據資料,即可逕行舉發,至於員警是否係 以公然方式或原告知悉之情形下取證,並非法之所問。是原 告質疑員警隱藏式執法違反程序之主張並無可採。 ㈣本件測速採證、勤務規劃、測照距離等,固均符合法規要求 ,惟警52標誌之設置規格,則於法有違,說明如下: ⒈按依設置規則第10條第1款規定,警告標誌係用以促使車輛 駕駛人及行人瞭解道路上之特殊狀況、提高警覺,並準備 防範應變之措施。其第55條之2第1項規定,測速取締標誌 「警52」,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 法,促使行車速度不得超過道路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 定之最低速限。可知警告標誌之設置目的在於防範發生不 測交通意外,維護交通安全,後續違規之處罰僅是手段, 並非目的。因此,設置規則第13條、第23條、第55條之2 對於警告標誌之設置規格、樣式及位置等均有明確規範, 乃「設置位置明顯並可辨認清楚」之具體化內涵,如有違 背,則行為人縱有違規,亦不得加以處罰。 ⒉經查,系爭路段近環中路與向心南路交岔路口,於環中路 設有分隔島區分快慢車道,其單向快車道有3個車道,慢 車道有2個車道,路線筆直寬闊,警52標誌則設置在環中 路快慢車道北向近三民西路路口分隔島處,此有警52設置 照片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56頁)。可知系爭路段並非鄉 間小路,不僅寬闊筆直,亦未見有何特殊道路狀況,應屬 市區一般道路。又系爭路段行車速度限速為每小時50公里 ,依道安規則第93條第1項第1款規定,係屬一般道路之行 車速限,則關於超速取締所應設置之「警52」警告標誌, 自應依設置規則第13條第2項及第23條第3款規定,採用「 標準型」之大小尺寸設計,即等邊三角形之邊長90公分、 紅色邊寬7公分,始符合「設置位置明顯並能辨認清楚」 之設置規範,俾能有效提醒用路人車,達到警告並避免發 生交通事故之目的。惟本件所設置之警52標誌,係屬邊長 60公分、邊寬5公分之「縮小型」警告標誌,此據被告陳 明在卷(見本院卷第43頁),顯與設置規則第13條第2項 「警告標誌在一般道路應用標準型」之規範不合,而與同 條第1項使車輛駕駛人在適當距離內得以辨認清楚之設置 原則有所違背。 ⒊被告雖強調設置標準型警52標誌,恐怕有遭大型貨車後視 鏡撞擊之可能,屬特殊情況。然審視該警52設置照片,其 下方另有設置警22之分道標誌,明顯大於警52標誌,至少 是標準型之規格,被告所陳,已有齟齬。何況依市區道路 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15.2.3規定,分隔島寬度至少0.5公 尺;有公共設施時,寬度應大於0.8公尺。則如合法規劃 ,本件警52標誌採標準型規格,尚無遭大行車輛後視鏡撞 擊之虞,是被告所為抗辯,自難認可採。 ⒋據上,本件原告駕車行經屬一般道路之系爭路段,雖有超 速行車之違規,然因警52標誌之尺寸規格採用「縮小型」 ,不符合前揭法規所定「設置位置明顯並可辨認清楚」之 具體化要求,而有瑕疵可指,則員警所為舉發程序即有違 誤,被告據以裁罰,有撤銷原因。 六、結論:  ㈠綜上所述,本件警52標誌之設置有不符合設置規則第13條第1 、2項及第23條規定之瑕疵,被告依前揭法規作成原處分, 尚有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㈡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卷內事證,經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 無庸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㈢本件第一審訴訟費用300元,應由被告負擔。因原告已預為繳 納,爰命被告給付原告3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法 官 李嘉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上訴狀並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關於原判決所違背 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 體事實,並繳納上訴費新臺幣750元;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 提出上訴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按他造人 數附繕本)。如逾期未提出上訴理由書者,本院毋庸再命補正而 逕以裁定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俐婷

2025-02-27

TCTA-113-交-5-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