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確認界址

共找到 179 筆結果(第 41-50 筆)

重簡
三重簡易庭

確定界址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簡字第292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陳重二 陳英嬌 陳櫻貴 張淑真 視同上訴人 即 原 告 陳水泉 陳水龍 王賢貴 張文欣 張文齡 上列上訴人、視同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太裕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間請 求確認界址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26萬3 ,550元,逾期未繳納,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 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 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定有規定。又按訴訟標的 對於各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共同訴訟人中一人 之行為有利益於共同訴訟人者,其效力及於全體,不利益者 ,對於全體不生效力,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款定有明文。 而所謂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有利益於共同訴訟人或不 利益於共同訴訟人,係指於行為當時就形式上觀之,有利或 不利於共同訴訟人而言,非指經法院審理結果有利者其效力 及於共同訴訟人,不利者其效力不及於共同訴訟人而言,故 共同訴訟人中之一人,對於下級法院之判決聲明不服提起上 訴,在上訴審法院未就其內容為審判之前,難謂其提起上訴 之行為對於他共同訴訟人不利,其效力應及於共同訴訟人全 體,即應視其上訴為共同訴訟人全體所為。再者,定不動產 界線之訴訟,係指相鄰地所有人間,關於所有權並無爭執, 其經界不明,而求定其界線所在之訴訟,此項單純定不動產 界線之訴,屬形成之訴,其目的乃依法之裁判而達到創設式 變更經界之法律效果,其效力及於相鄰地共有人全體,是以 訴請確認界址之訴,其訴訟標的對於相鄰地之共有人全體, 必須合一確定,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 字第461號、臺灣高等法院90年度上易字第29號判決意旨參 照)。 二、本件上訴人陳重二等4人與視同上訴人陳水泉等5人,前對被 上訴人太裕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提起請求確認界址事件,經本 院第一審判決在案。上訴人陳重二等4人對上開第一審判決 提起上訴,查渠等上訴聲明雖僅就渠等所有之新北市○○區○○ ○段○○○○段0000○00000○00000○00000地號土地(下簡稱系爭5 2-9號土地等,下同)與被上訴人所有之系爭53-1、53-9、5 3-10地號土地之界址為上訴,然其上訴請求確認之界址線, 與視同上訴人陳水泉等5人所有之系爭52-8、52-11、52-19 、52-20地號土地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53-1、53-9、53-10地 號土地之界址線相連,兩者有延續性,顯無從割裂認定,兩 者有合一確定之必要,依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款規定,其 上訴之效力應及於陳水泉等5人,爰將陳水泉等5人列為視同 上訴人,合先敘明。 三、又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 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 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 項定 有明文。次按同法第427條第2項第5 款所謂因定不動產之界 線或設置界標涉訟者,係指不動產之經界不明,或就經界有 爭執而求定其界線所在之訴訟而言,此與請求確認某不動產 至某界線屬於自己所有或不屬於被告所有而涉訟者不同。原 告訴請確定界址,若屬對土地所有權並無爭執,僅在請求判 定界址,其訴訟標的價額不能核定,應依同法第77條之12之 規定,其標的價額視為新臺幣(下同)165萬元。又以一訴 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同法第77條之2第1項 亦有明定(最高法院111年度台簡抗字第29號民事裁定參照 )。查:上訴人及視同上訴人起訴請求確認與被上訴人相鄰 之界址線共有10段(即52-8地號與53-1地號、52-9地號與53 -1地號、52-9地號與53-10地號、52-10與53-10地號、52-10 與53-9地號、52-11地號與53-9地號、52-12地號與53-9地號 、52-21與53-9地號、52-19地號與53-9地號、52-20與53-9 地號,共10段),又上訴人對於本院第一審判決所確認之界 址不服提起上訴,依上開說明,本件上訴部分之訴訟標的價 額核定為1,650萬元(計算式:1,650,000元×10段=16,500,0 0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6萬3,55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上訴人於收 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逕向本庭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 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               法 官 張誌洋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核定之部分如有不服,得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命 補裁判費之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羽瑄

2025-02-21

SJEV-112-重簡-292-20250221-3

斗簡
北斗簡易庭

確認經界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北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斗簡字第383號 原 告 林雅侖 被 告 劉文俊 張正宗 訴訟代理人 吳文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定界址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定原告所有坐落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511地號土 地,與被告所有坐落如附表所示土地之經界線,為如附件鑑 定書鑑定圖所示A…B…C…D黑色連接點線(各土地間之界址線 詳如附表「土地界址線」欄所示)。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伊所有坐落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即重 測前舊眉段418地號土地,下稱512地號土地)、511地號土 地(即重測前舊眉段418之3地號土地,下稱511地號土地) ,與被告所有坐落如附表所示土地因土地經界發生爭議,爰 提起本件訴訟,請求確認兩造土地間之界址等語。並聲明: 確認原告所有511、512地號土地,與被告張正宗所有同段51 3地號土地(即重測前舊眉段418之1地號土地,下稱513地號 土地)、劉文俊所有同段514地號土地(即重測前舊眉段418 之2地號土地,下稱514地號土地,與上開511、512、513地 號土地合稱系爭土地)之經界線,為如附件鑑定書鑑定圖所 示A…B…C…D之黑色連接點線。 二、被告則以:  ㈠張正宗:對原告主張之經界線不予爭執。  ㈡劉文俊:511、512地號土地與513地號土地之經界線應分別為 A…B…C2之黑色連接點線,514地號土地與511地號土地經界線 應為C2--D2--F之紅色連接虛線。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所謂因定不動產界線之訴訟,係指不動產之經界不明,或 就經界有爭執,而求定其界線所在之訴訟而言,性質上屬於 形成之訴。原告提起此訴訟時,祇須聲明請求定其界線之所 在即可,無須主張特定之界線。縱原告有主張一定之界線而 不能證明,法院仍不能以此駁回其訴。亦即法院可不受兩造 當事人主張之拘束,得本於調查之結果,定雙方不動產之經 界(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868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 原告主張其所有511地號土地、512地號土地,與被告所有坐 落如附表所示土地界址有爭執,請求確認該等土地之界址, 原告自有提起確認界址之訴以資解決之實益。  ㈡次按法院就確定界址事件,應參酌:⑴土地之登記面積、⑵舊 地籍圖、⑶現地現有地形地物、⑷兩造取得所有權之事實、⑸ 兩造占有歷程及現狀、⑹地籍資料、⑺證人之證詞、⑻鑑定人 之鑑定等一切情狀,以公平合理之原則,綜合加以確定界址 。據此,本件確定前開土地之界址何在,自得參酌上揭各情 作為認定經界之標準。經查:原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 地(下稱分割前418地號土地)所有人於55年3月間,申請辦 理土地分割,分割出重測前舊眉段418、418之2、418之3地 號土地,嗣後原告、劉文俊方輾轉以買賣為原因,分別取得 此3筆土地之所有權。又辦理上開分割前,分割前418地號土 地之共有人曾申請土地複丈,此有彰化縣北斗地政事務所提 供分割複丈原圖可參(見本院卷第112頁),亦即重測前地 籍圖經界線係該次土地分割之結果。  ㈢本件經本院囑託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重新鑑測結果,為求測 量精確,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使用精密電子測距經緯儀,在 系爭土地附近檢測彰化縣二林地政事務所測設之圖根點,並 以各圖根點為基點,施測系爭土地及附近界址點,並計算其 坐標值輸入電腦,以自動繪圖儀展繪於鑑測原圖上(同重測 後地籍圖比例尺1/500及重測前地籍圖比例尺1/1200),然 後依據彰化縣北斗地政事務所保管之重測前後地籍圖、重測 前圖解地籍圖數值化成果、地籍調查表等資料,展繪本案有 關土地地籍圖經界線,與前項成果核對檢核後測定於鑑測原 圖上,作成比例尺1/1000鑑定圖,並鑑測出A…B…C…D之黑色 連接點線,係原告所有511、512地號土地與鄰地即附表所示 土地之經界線,有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113年11月5日鑑定書 所附鑑定圖可佐。  ㈣另本院與兩造會同前往現場勘驗、指界時,劉文俊所指514地 號土地與511地號土地之經界線為C2--D2--F紅色連接虛線, 與上開鑑測結果不符,此觀鑑定圖可明。況劉文俊自陳於10 0年間買受土地時有鑑界,其不知514地號土地之實際面積短 少於登記面積,方內移圍籬等語,並以511地號土地與514地 號土地間之電線桿位置為據,顯見劉文俊設置圍籬係於不知 悉514地號土地之登記面積有誤之情形下,於其買受土地後 ,依照鑑界結果設置圍籬,自難以511地號土地與514地號土 地間電線桿與劉文俊所設置圍籬之相對位置而認其主張經界 線為A…B…C2之黑色連接點線、C2--D2--F紅色連接虛線有據 。  ㈤綜上所述,本院審酌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鑑測兩造所有土地 之界址,其鑑測結果並無不精準之情況,是本院認定原告所 有511、512地號土地,與被告所有坐落如附表所示土地之經 界線,為如附件鑑定書鑑定圖所示A…B…C…D連接點線(各土 地間之界址線詳如附表「土地界址線」欄所示)。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 五、又確認界址之訴,核其性質,兩造本可互換地位,原告因主 張511、512地號土地與被告所有如附表所示土地之經界線有 所爭議而提起本訴,雖於法有據,惟本院認定之界址,與地 籍圖謄本經界線相同,是原告之行為,非為伸張或防衛權利 所必要,參酌民事訴訟法第81條第1款規定,爰由原告負擔 本件之全部訴訟費用,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1條第1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北斗簡易庭 法 官 吳怡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不服提起上訴,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並表明上訴理由(須按對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昌哲     附表:原告所有之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512地號土地與 被告所有毗鄰地號土地界址一覽表 編號 原告所有土地之地號 土地界址線   毗鄰地號 毗鄰地號所有權人(被告) 1 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A…B黑色連接點線 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張正宗 2 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B…C黑色連接點線 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張正宗 3 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C…D黑色連接點線 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劉文俊

2025-02-20

PDEV-113-斗簡-383-20250220-1

再易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再易字第1號 再審原告 郭憲睿 再審被告 吳嘉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界址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16日 本院114年度再易字第1號第二審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提出律師委任狀,並繳納第三審 裁判費新台幣參萬壹仟貳佰零柒元,如未依限補正,即裁定駁回 上訴。   理 由 一、本件相關法律:  ㈠按再審之訴,按起訴法院之審級,依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 4及前條規定徵收裁判費,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1項定有 明文。及依「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 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原名稱: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 、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自民國000年0月0日生 效之第3條規定「因財產權而起訴之事件,向第二審或第三 審法院上訴,其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在新台幣(下同)10萬 元以下部分,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原定額 數,加徵10分之5;逾10萬元至1,000萬元部分,加徵10分之 3;逾1,000萬元部分,加徵10分之1。」  ㈡次按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裁判,其上訴利益逾第466條 所定之額數者,當事人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逕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或抗告;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 裁判,提起第三審上訴或抗告,須經原裁判法院之許可;前 項許可,以訴訟事件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之重要性 者為限;前項上訴及抗告,除別有規定外,仍適用第三編第 二章第三審程序之規定;依第436條之2第1項提起上訴者, 應同時表明上訴理由;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 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第436條之3第 1項、第2項、第436條之4第1項、第466條之1第1項前段分別 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簡易訴訟之再審程序亦有適用(最 高法院103年度台簡抗字第118號裁定參照)。所謂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係指原第二審判決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判決不備理由 或理由矛盾之情形在內(最高法院111年度台簡上字第47號 裁定參照)。 二、本件上訴人對本院108年度簡上字第68號確認界址事件第二 審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經本院114年度再易字第1號第二審判 決駁回,上訴人不服,於114年2月6日提起第三審上訴,又 於114年2月19日提出上訴理由狀。 三、查本件上訴標的金額經核定為1,650,000元,有本院113年度 補字第1148號裁定可考(見114年度再易字第1號卷第67頁) ,應徵第三審裁判費31,207元,未據上訴人繳納。又第三審 上訴係採律師強制代理制度,即對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 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惟上訴人114年2月6日提出之聲 明上訴狀、114年2月19日提出上訴理由狀未檢具委任律師為 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茲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正如主文所示之事項,逾期不補正,即駁回上訴,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朱玲瑤                             法 官 呂明龍                            法 官 李俊霖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儀庭

2025-02-20

CTDV-114-再易-1-20250220-2

潮簡
潮州簡易庭

確認界址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潮簡字第868號 原 告 林居城 林居福 被 告 李保宗 李美子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王建宏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界址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共有之屏東縣○○鄉○○段00000地號土地,與被告共有之 屏東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之界址,為附圖所示編號A-B-C黑色 連接實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2分之1,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簡易訴訟之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 ,但被告同意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1 款、第436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原告原請求㈠確認原告所 有坐落於屏東縣○○鄉○○段00000地號土地(下稱原告土地) 與被告所有坐落於屏東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被告 土地,與原告土地合稱兩造土地)之經界為起訴狀附圖所示 之虛線。㈡確認起訴狀附圖所示之編號A之土地為原告所有等 語(本院卷第7頁)。嗣經被告同意,變更為確認原告所有 之原告土地與被告所有之被告土地之經界如鑑定圖即附圖編 號C--E--D紅色虛線連線等語(本院卷第201頁),參諸首揭 條文,核無不可,應予准許。 二、次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而所謂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 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若縱經 法院判決確認,亦不能除去其不安之狀態者,即難認有受確 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240號判決意 旨參照)。本件原告主張兩造土地間界址為附圖編號C--E-- D紅色虛線連線之情,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對於土地界址 顯有爭執,法律關係已不明確,且該法律關係不明確之狀態 ,得以本件確認判決除去。揆諸前揭說明,原告提起本件訴 訟即有確認利益,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兩造土地相毗鄰,兩造土地長久以來之地界上存 有訴外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電公司)設置之電 線桿1根,該電線桿一側設置有指明地界之鋼釘及塑膠樁。 詎料被告於被告土地上增建房屋時,竟任意拔除前述鋼釘及 塑膠樁,並連同土地代書與屏東縣潮州地政事務所(下稱潮 州地政)申請鑑界,以致潮州地政錯以被告單方面指界為錯 誤鑑定界址結果,原告土地因而退縮50公分,臨路面寬及土 地面積均大幅縮減,而被告得於增加土地上增建二樓建物及 後方廂房,為此提起本訴,請求確認等語,並聲明:如前開 變更後訴之聲明所示。 二、被告均以:兩造土地界址之鋼釘及塑膠樁乃民國104年9月間 原告土地母地之共有人協議分割時,由潮州地政測量人員與 原告在內之原告土地母地共有人測定,原告所稱之電線桿並 非界址,亦無原告所稱被告單方面指界及故意增建二樓及後 廂房之情事,兩造土地界址應為如附圖編號A-B-C黑色連接 實線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所謂定不動產界線之訴訟,指不動產之經界不明,或就經 界有爭執,而求定其界線所在之訴訟而言(最高法院30年渝 抗字第177 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故該訴訟性質上屬於形 成之訴。原告提起此訴訟時,祇須聲明請求定其界線之所在 即可,無須主張特定之界線。縱原告有主張一定之界線而不 能證明,法院仍不能以此駁回其訴,亦即法院可不受兩造當 事人主張之拘束,得本於調查之結果,定雙方不動產之經界 (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868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按相 鄰兩土地間,其具體界址何在,如有圖地相符之地籍圖,固 得以之作為標準,然如地籍圖不精確,兩造當事人對界址各 有主張時,亦非以當事人之指界位置為唯一之認定標準,法 院應秉持公平之原則,依各土地之地圖(實測圖、分割圖、 分筆圖)、經界標識之狀況(經界石、經界木、木樁、基石 、埋炭等)、經界附近佔有之沿革、系爭土地之利用狀況、 登記簿面積與各土地實測面積之差異等客觀基準以確定界址 ;反之,如地籍圖並無不明確之情形,自不得排斥既有之地 籍圖、界樁而不用。故除有證據足資證明地籍圖製作過程中 存有該地籍圖所繪經界線與真實之界址位置不符之情形外, 原則即應以地籍圖經界線作為相鄰土地所有人界址之所在。 故在當事人指界不一時,因「地籍圖」乃屬公務機關所保管 之公文書,相鄰兩筆土地間之具體界址何在,如有圖地相符 之地籍圖可稽,除有證據足證地籍圖製作過程有與界址產生 原因不符之錯誤或地籍圖保管過程中造成地籍圖損壞之情形 外,自應以地籍圖經界線為準。  ㈡本院本於調查之結果所定之經界:  ⒈經查,本院於113年9月11日會同兩造及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下稱國土測繪中心)測量人員至現場勘驗,並囑託國土測 繪中心測量人員依兩造指界施測,並計算分析面積增減情形 。其鑑定結果略以:㈡圖示-黑色實線係地籍圖經界線,其中 A-B-C黑色連接實線係兩造土地間之地籍圖經界線。㈢圖示A (鋼釘)-B(塑膠樁)係被告實地指界位置,經鑑測結果位 於兩造土地間之地籍圖經界線上。㈣圖示D(小鋼釘)--E( 塑膠樁往南20公分)紅色連接虛線係原告實地指界位置等語 ,有鑑定書及鑑定圖即附圖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75-177頁 )。  ⒉查,兩造土地界線由東向西略以上行斜線之節,有兩造土地 現行及舊地籍圖謄本存卷可查(本院卷第91、187頁),此 情核與被告指明之編號A-B-C黑色連接實線相符,而原告指 明之編號C--E--D紅色虛線連線則反為下行斜線,此有鑑定 圖可佐,足徵與地籍圖所示不符,於無證據足證地籍圖有錯 誤之前提下,自應以地籍圖經界線為準,則編號C--E--D紅 色虛線連線已難信為兩造界址線。  ⒊本院又審酌前開鑑定圖之製作機關為國土測繪中心,該中心 之測量人員為測量方面之技術專家,本其專業知識,使用雙 頻衛星訊號接收儀,採用虛擬基準站即時動態定位技術,在 兩造土地附近施測導線測量及布設圖根導線點,並經檢核閉 合後,以各圖根導線點為基點,分別施測兩造土地及附近界 址點,並計算其座標值輸入電腦,以自動繪圖儀展繪於鑑測 原圖上(同地籍圖比例尺1/1000),然後依據潮州地政保管 之地籍圖、地籍調查表等資料,展繪本案有關土地地籍圖經 界線,與前項成果核對檢核後測定於鑑測原圖上,所作成1/ 1000比例尺之鑑定圖,其鑑定方法上未見有何不周延之處, 應屬專業、客觀之判斷,自可採為判斷依據。  ⒋依鑑定圖面積分析表所示,如以編號A-B-C黑色連接實線為兩 造土地界址線,與兩造土地登記面積比較,兩造土地均有減 少3平方公尺。而如以編號C--E--D紅色虛線連線為兩造土地 界址線,與兩造土地登記面積比較,原告土地增加4平方公 尺,而被告土地減少9平方公尺,被告土地大幅減少,然原 告土地卻反增加,顯然對於被告不公,是自應以編號A-B-C 黑色連接實線作為兩造土地之界址,對於兩造較為公平適當 。    ㈢原告固主張指明地界之鋼釘及塑膠樁原設於電線杆一側,乃 任意拔除鋼釘及塑膠樁致界址有誤等語,惟查被告指明兩造 土地之編號A-B-C黑色連接實線為現行界址點(即現存於地 上之鋼釘與塑膠樁)乙節,有勘驗筆錄及鑑定書記明在卷( 本院卷第161頁),而依此所為之土地面積與原登記面積比 較,被告土地亦減少3平方公尺,業已說明如前,是現行界 址線亦無特別有利於被告,是原告主張,乃為臆測而不足採 。 四、綜上所述,本院認為應以附圖所示編號A-B-C黑色連接實線 ,作為兩造土地之界址為公平適當,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 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 之規定。本院固不採納原告主張之界址,然釐清土地界址, 對兩造均屬有利,由原告單方負擔訴訟費用,尚非公允,爰 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吳建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薛雅云

2025-02-20

CCEV-113-潮簡-868-20250220-1

東原簡
臺東簡易庭

確認界址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東原簡字第3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黃山平 訴訟代理人 林長振律師(法扶律師) 即 被 告 陳秀英 訴訟代理人 許仁豪律師 相 對 人 即 聲請人 陳芳玫 上列聲請人因與被告陳秀英間請求確認界址事件,聲請駁回相對 人之參加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之訴訟參加駁回。 參加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就兩造之訴訟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第三人,為輔助一造起 見,於該訴訟繫屬中,得為參加,民事訴訟法第58條第1項 定有明文。而民事訴訟法第58條第1項所稱有法律上利害關 係之第三人,係指第三人在私法或公法上之法律關係或權利 義務,將因其所輔助之當事人受敗訴判決有致其直接或間接 影響之不利益,倘該當事人獲勝訴判決,即可免受不利益之 情形而言,且不問其敗訴判決之內容為主文之諭示或理由之 判斷,祇須其有致該第三人受不利益之影響者,均應認其有 輔助參加訴訟之利益而涵攝在內,以避免裁判歧異及紛爭擴 大或顯在化。至僅有道義、感情、經濟、名譽或其他事實上 之利害關係者,則不與焉(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414號 裁判意旨參照)。是得參加訴訟者,必其於訴訟之兩造間法 律爭議有利害關係,否則,即無參加訴訟之必要。而所謂法 律上利害關係,係指第三人在私法上之地位,因其所輔助當 事人一造敗訴,將受直接或間接之不利益而言,如僅有道義 、情感、經濟上或其他事實上之利害關係,則不與焉。 二、相對人參加意旨略以:伊前於民國110年間對被告陳秀英提 起請求移轉所有權登記等訴訟,嗣雙方達成和解(下稱系爭 和解筆錄),陳秀英同意將坐落臺東縣○○鄉○○段0000地號土 地(下稱系爭土地)分割出如附圖所示黃色部分2,500平方 公尺,並將該黃色部分2,500平方公尺移轉所有權登記予伊 。現因原告起訴請求確認其所有同段1055、1055-1地號土地 與系爭土地間之界址,致系爭土地界址不明,無法依照系爭 和解筆錄分割出上開黃色部分2,500平方公尺,且本件訴訟 結果將影響伊分割後之土地,故聲明參加訴訟等語。 三、聲請人聲請駁回相對人參加訴訟,其聲請意旨略以:系爭土 地於分割前之所有權人仍為被告,相對人所得請求如附圖所 示黃色部分2,500平方公尺土地並未與同段1055、1055-1地 號土地相鄰,縱使兩造間地界不明,亦不影響相對人所得請 求分割之該黃色部分2,500平方公尺土地範圍。是相對人對 於本件訴訟並無法律上之利害關係。另相對人對系爭土地如 附圖所示黃色部分僅具債權,本件判決之結果,實際上對相 對人並無任何影響,自不應准其參加,為此聲請駁回相對人 之訴訟參加。 四、經查,本件相對人主張其就本件訴訟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係 者,無非以被告依系爭筆錄應將系爭土地分割出該黃色部分 2,500平方公尺予伊為據,惟無論系爭土地與同段1055、105 5-1地號土地所定界址對被告是否有利,本件判決效力不及 於相對人,即相對人個人並不因本件訴訟之判決結果,而在 法律上直接或間接受有不利益或免受不利益。且前揭黃色部 分2,500平方公尺土地並未接鄰同段1055、1055-1地號土地 ,不影響聲請人應受分割土地範圍。從而,本件當事人訴訟 上一造勝敗之結果,難謂對相對人有法律上之利害關係,依 前揭說明,相對人聲請參加訴訟,顯非法之所許,聲請人聲 請駁回相對人之訴訟參加,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60條第1項前段、第86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吳俐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蘇莞珍

2025-02-20

TTEV-113-東原簡-3-20250220-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確認界址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苗簡字第935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宋國樑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即被告鍾蟬伊間請求確認界址事件,上訴 人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22日所為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伍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貳萬陸 仟零貳元,如未依限補正,即裁定駁回上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前段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 式且經定期命補正而未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同法第442條第2項亦有明文。前揭規定,依同法第436 條之1第3項規定,於簡易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程序準用 之。 二、查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165萬元,應徵 第二審裁判費2萬6,002元,上訴人未為繳納,茲依前揭規定 ,限上訴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補繳裁判費,逾 期不繳,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鄭子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周煒婷

2025-02-19

MLDV-112-苗簡-935-20250219-2

再易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再易字第2號 抗 告 人 蔡忠儒 相 對 人 林洪金枝(林東麟承受訴訟人) 林韋宏(林東麟承受訴訟人) 林映里(林東麟承受訴訟人) 林映月(林東麟承受訴訟人) 林映蜜(林東麟承受訴訟人) 林淑華(林東麟承受訴訟人) 林淑子(林東麟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再審之訴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16日 本院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訟程序,準用關於各該審級訴訟程序之規定,民 事訴訟法第505條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466條第1項規定, 對於財產權上訴之第二審判決,如因上訴所得受之利益不逾 100萬元者,不得上訴。此項利益數額,業經司法院依同條 第3項規定以命令自民國91年2月8日起增至新臺幣(下同)1 50萬元。且依同法第436條之2第1項規定,對於簡易訴訟程 序之第二審裁判,其上訴利益逾第466條所定之額數者,當 事人固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逕向最高法院提起 上訴或抗告,但其上訴利益未逾第466條所定之數額者,則 不在得逕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或抗告之列(最高法院96年度 台簡上字第7號裁定意旨參照)。準此,對於不得上訴最高 法院之簡易事件第二審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經第二審法 院認不合法而為駁回之裁定,自屬不得抗告,對此不得抗告 之裁定而抗告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之2第2項準用第495條 之1第1項、第442條第1項規定,原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經查,本件抗告人係對本院109年度簡上字第128號確認界址 事件第二審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經本院以再審之訴不合 法裁定駁回,故本件再審之訴之訴訟程序即應準用簡易訴訟 第二審訴訟程序之規定,就本件再審之訴之抗告程序,自亦 應準用簡易訴訟第二審訴訟之規定。又前開確認界址案件之 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44,000元,未逾前述民事訴訟 法第466條所定之150萬元,係屬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事 件,則依上開說明,本院112年度再易字第2號裁定,依法自 不得抗告第三審。抗告人對於上開不得抗告之裁定提起抗告 ,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潘 快                    法 官 曾士哲                    法 官 陳茂亭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房柏均

2025-02-18

PTDV-112-再易-2-20250218-2

營簡
柳營簡易庭

確認界址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營簡字第108號 原 告 楊慶仲 上列原告與被告陳嘉祥間請求確定界址事件,本院柳營簡易庭裁 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10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 幣48,565元,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二、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10日內,補正原告當事人適格之 欠缺,如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 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同法第427條第2項第5款所謂因定 不動產之界線或設置界標涉訟者,係指不動產之經界不明, 或就經界有爭執而求定其界線所在之訴訟而言,此與請求確 認某不動產至某界線屬於自己所有或不屬於被告所有而涉訟 者不同。原告訴請確定界址,若屬對土地所有權並無爭執, 僅在請求判定界址,其訴訟標的價額不能核定,應依同法第 77條之12之規定,其標的價額視為新臺幣(下同)165萬元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簡抗字第29號裁定意旨參照)。本件 原告以本件訴訟請求確認界址,就本項訴訟標的應依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以同法第466 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 之最高利益額數加十分之一,即165 萬元核定之。又原告請 求確認之訴訟標的有數項,依原告之聲明:其請求確認其所 有坐落臺南市○○區○○段000○000○000地號3筆土地與相鄰被告 所有同段458地號土地之各界址,原告係以一訴請求確認上 開各該界址,其請求確認3筆界址之訴訟標的顯然各別獨立 ,屬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應合併計算其訴訟標的價額為4, 950,000元【計算式:165萬元×3=4,950,000元】,應徵收第 一審裁判費50,005元,原告僅繳納1,440元,尚不足48,565 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 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繳裁判費48,565元,如逾期未繳,即 駁回其訴。 二、又按原告之訴,有當事人不適格之情形者,法院得不經言詞 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 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1款定有明文。 次按定不動產界線訴訟,係指相鄰地所有人間,關於所有權 並無爭執,僅其經界不明,而請求定其界線所在之訴訟而言 ,其屬形成之訴,法院得依調查之結果,定該不動產之經界 ,不受原告所為聲明之拘束;又因其定界址之結果,對於土 地共有人全體必須合一確定,自應以土地共有人全體為當事 人,其訴訟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最高法院1107年度台上 字第1688號、103年度台上字第456號判決意旨參照)。查依 原告提出之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資料,原告僅為六甲區水林 段513、514、515地號土地之共有人之一,並非唯一所有權 人,有原告提出之上開地號之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可參 ,惟其單獨提起本件訴訟,依上開說明,原告當事人適格即 有欠缺,是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1款規定,限原 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本件訴訟原告當事人適格 之欠缺,並應按被告人數提出起訴狀繕本,如逾期不補正, 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                  法 官 童來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 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具繕本),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 500元;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吳昕儒

2025-02-18

SYEV-114-營簡-108-20250218-1

士補
士林簡易庭

確認界址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士補字第162號 原 告 陳茂榮 鐘惠齡 林東科 賴國英 謝雅雯 上列原告與被告蔡國章、蔡燦宇、蔡絲禾間請求確認界址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五日內,補正民事起訴狀原告之簽名或蓋章 ,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法院為之:一 、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二、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三、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另當事人或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 蓋章。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17條分別定有明文。 又起訴不合程式而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 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第6款亦有明文。 二、查本件原告除陳茂榮外,其餘原告均未於起訴狀之具狀人或 撰狀人欄位親自簽名或蓋章,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依法補正「 所有原告均於具狀人或撰狀人欄親自簽名或蓋章」之起訴狀 ,並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逾期不補正 ,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葛名翔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詹禾翊

2025-02-18

SLEV-113-士補-162-20250218-1

福建連江地方法院

塗銷土地所有權登記

福建連江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簡字第25號 原 告 林秀華 被 告 張金星 訴訟代理人 曹爾凱律師 張榮燦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土地所有權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 月1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定原告所有坐落連江縣○○鄉○○段000地號土地與被告所有坐落 同段220地號土地之界線如本判決附圖二所示A1與B1連接點連線 。 訴訟費用由兩造各負擔二分之一。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被告同 意者,不在此限;被告於訴之變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 之言詞辯論者,視為同意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 第1項第1款、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簡易訴訟 程序適用之,同法第436條第2項亦有明定。查原告起訴後於 本院言詞辯論中變更其聲明如後述聲明欄所示,被告未異議 而逕為本案言詞辯論(見本院補字卷第6頁、本院卷第311至 315頁),則原告訴之變更合於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伊所有之連江縣○○鄉○○段000地號土地(即重測 前連江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221地號土地)與被 告所有之同段220地號土地(即重測前連江縣○○鄉○○○段000 地號土地,下稱220地號土地)為相鄰土地,2地原界線如本 判決附圖一(下稱附圖一)之A、F、E連線所示。然於民國8 8年重測後,因測量錯誤導致重測後之經界向221地號土地偏 移,致伊兒子林雄富所有之門牌號碼連江縣○○鄉○○村00號房 屋(下稱系爭房屋)逾越2地界線而與被告發生拆屋還地爭 議,爰依法請求確定2地之經界等語。並聲明:請求確定原 告所有221地號土地與被告所有220地號土地間之界線如附圖 一所示A、F、E連接點連線。 二、被告則以:伊為221地號土地之所有人,88年重測後2地經界 或有些許偏差,但應以重測後之界線即如本判決附圖二(下 稱附圖二)所示A1、B1連接點連線定2地經界等語置辯。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270頁):  ㈠221地號土地為原告所有,220地號土地為被告所有,2地為相 鄰土地。  ㈡系爭房屋為原告之子林雄富所有,係於88年間所建,為未辦 本存登記建物。  ㈢本院111年度簡字第40號判決判命林雄富應將系爭房屋逾越22 1號土地與220地號土地重測後界線之部分拆除。 四、原告主張系爭2土地之界線應確定如附圖一A-F-E連線所示等 情,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辯。是以本件之爭點為 :系爭2土地之經界應如何確定?茲析述如下:  ㈠按所謂定不動產界線之訴訟,指不動產之經界不明,就經界 有爭執,而求定其界線所在之訴訟而言。本件兩造間就土地 界址有不明之情形,自得提起本訴,求為判決確定兩造土地 間之界址,性質上屬於形成之訴。又相鄰兩土地間,其具體 界址何在,如有圖地相符之地籍圖,固得以之作為標準,然 如地籍圖不精確,兩造當事人對界址各有主張時,亦非以當 事人之指界位置為唯一之認定標準,法院應秉持公平之原則 ,依各土地之地圖(實測圖、分割圖、分筆圖)、經界標識 之狀況(經界石、經界木、木樁、基石、埋炭等)、經界附 近占有之沿革、土地之利用狀況、登記簿面積與各土地實測 面積之差異等客觀基準以確定界址。  ㈡經本院前往現場勘驗,命原告及被告訴訟代理人張榮燦指界 ,並指示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下稱國繪中心)人員進行測 繪,依現場照片所示:原告所指2地之界線為A點至B點連線 ,A點位在220地號鄰地即同段223-1地號土地內之花圃,B點 位在第三人建物門前樓梯,2點連線區域為供步行之通道, 並堆置第三人之鐵盆、塑膠籃及瓦斯罐等雜物,並無明顯占 有使用之區隔,且該連線穿越第三人建物增建之外牆及屋簷 ,有本院勘驗筆錄暨所附照片、國繪中心113年5月7日測籍 字第1131300733號函暨所附鑑定書及鑑定圖在卷可稽(見本 院卷第165至170頁、第183至191頁),足見原告所指界線非 但欠缺2地占有使用之區隔,甚至劃至第三人房屋使用範圍 內,應認其指界無足可採。  ㈢原告雖另稱2地係以既成道路之轉折點為界,應依原地籍圖定 2地之經界,且依重測時地籍調查表之現場指界圖,亦可見 重測後地籍圖係因技術上錯誤而致經界向221地號土地偏移 ,至於國繪中心所製作之鑑定圖並未將鄰近地號土地納入圖 說,故鑑定圖未臻精確等語。惟查,國繪中心係以精密電子 設備檢測連江縣地政局在2地附近測設之圖根點,並以各圖 根點為基點,分別施測2地及附近各界址點,計算其座標值 輸入電腦後以自動繪圖儀展繪在鑑測圖上,復以連江縣地政 局所保管之重測前、後地籍圖及該局112年2月17日連丈地字 第5700號土地複丈數值成果資料、地籍調查表等資料,繪製 2地相關地籍圖之經界線,再與現場測量成果核對檢核後測 定在鑑測原圖上,進而作成鑑定圖,有前開鑑定書附卷為憑 (見本院卷第185至188頁),顯見鑑定圖所示之上開界址已 參考連江縣地政局就2地之相關地籍調查表、地籍圖及複丈 成果資料,並以精密儀器製作鑑定圖,鑑定之結果自屬客觀 而精確,應肯認其正確性。而原告提出之連江縣南竿鄉地籍 圖重測地籍調查表所附略圖(見本院卷第71頁),僅係用以 標示土地位置或概略圖況,並無法據以認定確切之界址位置 。又依本院勘驗現場之照片所示(見本院卷第169至170頁) ,既成道路與建物基地並無明確邊界,則所謂「既成道路轉 角」之範圍即屬不明。且隨測量及繪圖技術演進,若以現今 技術就相同之圖根點繪測土地界線,其精準度顯然較高,故 原告上開對於鑑定圖結果空言指摘,並不可採。  ㈣原告另提出系爭房屋之建造執照及使用執照,欲證明系爭房 屋於88年興建時並未越界,故重測後之界址顯有錯誤。然建 造執照僅為對申請建造之許可,而使用執照僅須建築之主要 構造、室內隔間等與設計圖相符即可核發,則縱獲有建造執 照及使用執照,亦不當然可認該建物未越界。此外,原告復 未提出其他文件可證系爭房屋興建時曾經測量,足徵前開執 照無從證明系爭房屋並未逾越221地號土地範圍。  ㈤又土地法第38條第1項規定辦理土地登記前,應先辦理地籍測 量,是以每筆土地之面積係依據地籍圖之界址而確定,並非 先行確定每筆土地之面積,始據以移動界址(最高法院69年 度台上字第308號判決意旨參照)。依國繪中心鑑定圖之面 積分析表所載,221地號土地之面積如依重測前之經界計算 為113.15平方公尺,而依重測後之經界計算則為111.15平方 公尺,面積雖有些微差距,此有鑑定圖面積分析表在卷為憑 (見本院卷第189頁)。惟地籍圖重測係依土地所有人指界 一致之結果測量,且隨技術演進及土地之人為或天然變遷使 界址與原地籍圖不符,重測前、後之土地面積難免有所增減 ,而2地重測時係經原告及220地號原所有人張家風之代理人 陳國麟到場指界,並在地籍調查表用印確認各界址點位置, 張家風之繼承人張有茜又曾於95年3月間向連江縣地政局申 請土地複丈及鑑界,原告經通知到場而未簽章,自此至110 年10月25日止原告未對上開界址異議等情,有連江縣地政局 112年3月17日測量字第1120000712號函、相關申請複丈資料 及前揭地籍調查表附卷可參(見本院111年度簡字第40號卷 宗㈠第93、95至139頁、本院卷第71頁、第297頁),可見重 測時2地之界線係經原告指明,於95年3月間張有茜再行指界 時原告亦在場,此後逾15年均未異議,而重測前、後221地 號土地之面積雖略有短少,然此亦係依原告及張家風之指界 所致,無法據以反推重測後界址錯誤,則以重測後之經界為 2地之界址,即較為合理。此外,原告所為主張及提出之證 據,均不足以使本院認應將界址確定如其聲明所示。從而, 應以重測後之界線即附圖二所示A1、B1黑色連接點連接線定 2地之經界。 五、綜上所述,確定不動產經界之訴,性質為形成之訴,經界線 何在,法院不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原告主張與被告就相鄰 土地經界有爭執,據以提起本件訴訟確定經界,即有理由, 應予准許,爰確認系爭2土地之界線為附圖二所示A1、B1連 接點連線。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其餘兩造主張、陳述暨所提之證據,經 審酌均與本院前揭判斷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 七、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原告起訴請求確認界址,經本院判決認定之界址與被告主張 之經界線相同,則本件訴訟費用由敗訴之被告負擔,顯失公 平,且本件確定界址之結果,有助於兩造釐清各自土地之範 圍,爰依上開規定,由兩造平均負擔本件訴訟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簡易庭 法 官 鍾詔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賴永堯 附圖一 附圖二

2025-02-13

LCDV-112-簡-25-202502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