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許必奇

共找到 124 筆結果(第 41-50 筆)

重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09年度重附民字第26號 原 告 何家明 舒季軒 葉國玄 劉柏良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鄭猷耀律師 陳廷瑋律師 吳鎧任律師 被 告 蘇玲娟 温婷玉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本院109年度金訴字第138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主張:訴之聲明與事實及理由,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起 訴狀」所載(如附件)。 二、被告方面:本件未經言詞辯論,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其刑事部分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 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此所謂無罪之判決,包括檢察官以被告犯 實質上一罪或想像競合裁判上一罪而提起公訴,法院僅認其 中一部分成立犯罪,就不成立犯罪部分,於理由中敘明不另 為無罪諭知之旨,而未於主文中諭知無罪之情形。 二、查本件被告蘇玲娟、温婷玉被訴違反銀行法等案件,關於原 告何家明、舒季軒、葉國玄、劉柏良部分業經本院以109年 度金訴字第138號判決不另為無罪諭知在案,且原告4人於起 訴時,並未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但書規定聲請將本件 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審理。是依首揭說明,原告4 人之訴自應予以駁回,其等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爰併 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梁世樺                                       法 官 鄧煜祥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張婉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1

PCDM-109-重附民-26-20250121-3

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09年度附民字第657號                          第804號 原 告 胡智翔 葉祐辰 利宗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亦庭律師 被 告 遠創國際有限公司 兼 法 定 代 理 人 蘇玲娟 被 告 温婷玉 被 告 江昱靚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本院109年度金訴字第138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 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 ,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亦為刑事訴訟法第487 條第1項所明定;而該條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對象,除刑 事被告外,兼及於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所稱之「依民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中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 責任之人而言,故附帶民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 ,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及依民法 第188條第1項應負僱用人責任之其僱用人,即難謂非為依民 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對之提起是項附帶民事訴訟,自難謂於 法無據(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560號、99年度台抗字第4 80號民事裁定亦同斯旨)。 二、查被告蘇玲娟、温婷玉所為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犯行,業經本 院判決有罪,而被告遠創國際有限公司(下稱遠創公司)固 非本院109年度金訴字第138號違反銀行法等刑事案件之被告 ,然原告等人主張被告蘇玲娟係遠創公司之實際負責人,被 告温婷玉則係遠創公司之業務,則被告遠創公司依民法規定 ,應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依上開說 明,被害人自得於刑事訴訟程序中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且因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內容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 終結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此部 分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 三、至被告江昱靚之刑事訴訟案件部分,雖經本院諭知無罪之判 決,被告蘇玲娟、温婷玉就原告利宗諺部分,除前述判決有 罪部分,尚有部分不另為無罪之諭知,就原告葉祐辰部分則 均不另為無罪之諭知,惟原告等人聲請移送民事庭審理,此 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2份在卷可憑,爰依刑事訴訟第5 03條第1項但書,將此部分附帶民事訴訟亦移送本院民事庭 審理。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但書、第504條第1項前段,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梁世樺                    法 官 鄧煜祥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張婉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1

PCDM-109-附民-657-20250121-1

重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1年度重附民字第23號 原 告 王裕軒 訴訟代理人 鄭猷耀律師 陳廷瑋律師 吳鎧任律師 被 告 蘇玲娟 温婷玉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本院109年度金訴字第138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及裁定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於新臺幣伍拾萬元(即106年1月25日該次出資)部分移 送本院民事庭。 原告之訴其餘新臺幣壹佰陸拾玖萬玖仟貳佰玖拾捌元及上開部分 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主張:被告蘇玲娟、温婷玉應連帶賠償原告新臺幣(下 同)2,199,298元及法定利息,並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 行。其訴之聲明與事實及理由,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及 刑事陳報狀所載(如附件)。 二、被告方面:本件未經言詞辯論,被告2人未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法院認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之訴不合法者,對於附帶民事 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 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 ,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4 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向檢 察官提出告訴,檢察官以同一案件已經起訴,認該告訴部分 之事實,為起訴效力所及,出具移送併辦意旨書移送法院併 辦,而告訴人於刑事訴訟審理中,對於該案被告請求回復其 損害,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法院審理結果,認移送併辦部分 與起訴部分,無裁判上一罪關係,而予退併辦。此時關於附 帶民事訴訟,如原告未聲請將之移送管轄法院之民事庭,法 院即應以其起訴不合法判決駁回(最高法院107年度台附字 第1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被告2人被訴違反銀行法,其中於民國106年1月25日向 原告吸收資金50萬元而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部分,業經本 院判決有罪,因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 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此部分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三、至被告2人其餘以販售鎏金產品等方式向原告收取169萬9298 元部分,固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9年度偵字第3 6082號移送併辦,惟此部分之併辦業經本院退回由檢察官另 為適法之處理,致此部分之附帶民事訴訟因無刑事訴訟之繫 屬,原告提起此部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自有未合,應予駁 回,該部分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爰併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4條第1項前 段,判決及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梁世樺                                       法 官 鄧煜祥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判決駁回部分,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 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裁定移送本院 民事庭部分,不得抗告。                    書記官 張婉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1

PCDM-111-重附民-23-20250121-1

重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09年度重附民字第26號 原 告 林耕逸 蕭民俊 黃慶輝 鍾建宇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鄭猷耀律師 陳廷瑋律師 吳鎧任律師 被 告 蘇玲娟 温婷玉 上列被告2人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本院109年度金訴字第138號 ),經原告4人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 ,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 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梁世樺 法 官 鄧煜祥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張婉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1

PCDM-109-重附民-26-20250121-1

原簡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簡上字第1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江智祥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彭宏東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傷害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5月24日 所為之113年度原簡字第101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起訴案號: 113年度偵字第7265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 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第二審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 其陳述,逕行判決;對於簡易判決不服而上訴者,準用上開 規定,刑事訴訟法第371條、第455條之1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查被告江智祥於審理時並未在監在押,且經本院合法傳喚 ,有本院送達證書、刑事報到明細、審判筆錄、被告個人戶 籍資料查詢結果、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法院 在監在押簡列表各1份在卷可稽(見本院簡上卷第109、111 、117至121、123至130頁),其於審判期日無正當理由未到 庭,爰依上開規定,不待其陳述,逕為一造辯論判決。 二、本案經本院合議庭審理結果,認原審刑事簡易判決之認事用 法及量刑均無違誤,爰予維持,除原審刑事簡易判決「事實 及理由」欄論罪科刑部分編號㈢更正為編號㈡,刑事簡易判決 附件即起訴書證據部分刪除編號2「證據名稱」欄內之「及 偵查中」外,其餘均引用原審刑事簡易判決書記載之事實、 證據及理由(如附件)。 三、上訴理由之論斷  ㈠被告上訴意旨略以:伊有意願與告訴人陳弘翔和解,且坦承 犯行,請求從輕量刑等語。    ㈡按量刑輕重,屬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已 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 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 形,自不得指為不當或違法(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91 號、第331號判決意旨參照),且在同一犯罪事實與情節, 如別無其他加重或減輕之原因,下級審量定之刑,亦無過重 或失輕之不當情形,則上級審法院對下級審法院之職權行使 ,原則上應予尊重(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446號判決意 旨參照)。  ㈢經查:  1.原審考量被告所為構成累犯之前案,亦有傷害案件,其於執 行同質性犯罪之刑罰完畢後5年內,仍無從經由前案刑責予 以矯正非行行為及強化法治觀念,屢再犯同罪質之案件,足 徵其與現行刑法所認之累犯者因有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 薄弱等情,而須加重本刑之立法理由相符,爰依刑法第47條 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復審酌被告因故與告訴人發生爭執, 竟恣意傷害告訴人,顯然未能尊重他人身體、健康權益,亦 欠缺情緒管理及自我控制能力,所為應予非難;惟念其犯後 尚能坦承犯行,態度尚可,復斟酌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 段、致告訴人所受傷害程度、素行(前揭成立累犯部分,不 予重複作為量刑之評價)、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經濟狀況( 見本院原易卷第101頁),暨被告陳稱有意願與告訴人和解 ,然告訴人經合法通知未到庭調解,致未能進行調解等一切 情狀,量處拘役55日,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業已以 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詳細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之情形,具 體交代量刑理由,其量定之刑罰,並未逾越法定刑度,亦無 明顯裁量逾越或濫用之違法情事。  2.被告雖稱有意願與告訴人和解,然本案上訴後,經本院安排 調解,被告並未到場,而未能與告訴人達成調解,亦未賠償 告訴人之損害等節,有本院刑事報到明細、調解事件報告書 在卷可考(見本院原簡上卷第67、69頁),與原審判決所認 定者相同,難認量刑基礎已發生變更,則原審量刑核與罪刑 相當原則無悖,業如前述,本院應予尊重。從而,被告上訴 請求從輕量刑,難認有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第371條、第373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吳宗光提起公訴,上訴後由檢察官郭智安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梁世樺                                       法 官 鄧煜祥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張婉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原簡字第101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智祥 男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號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張哲誠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7265 號),因被告自白犯罪(113年度原易字第38號),本院認為宜以簡 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江智祥犯傷害罪,累犯,處拘役伍拾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並所犯法條欄一、應予補充「 被告江智祥於本院準備程序中之自白」外,餘均引用如附件 起訴書之記載。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又被告前①因 傷害案件,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6年度原上訴字第70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1年4月確定;②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案件,經本院以106年度原訴字第3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30,000元確定;③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案件,經本院以107年度原簡字第15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 3月確定。所犯上開①②③案件,嗣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9年度 聲字第1619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9月確定,於110年1 0月11日縮刑執行完畢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原上訴 字第70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其於受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 以上之罪,為累犯,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 ,為避免發生罪刑不相當之情形,法院就個案應依該解釋意 旨,裁量是否加重最低本刑,茲考量被告所為構成累犯之前 案,亦有傷害案件,其於執行同質性犯罪之刑罰完畢後5年 內,仍無從經由前案刑責予以矯正非行行為及強化法治觀念 ,屢再犯同罪質之案件,足徵其與現行刑法所認之累犯者因 有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等情,而須加重本刑之立法 理由相符,爰就被告所犯本案之罪,依刑法第47條第1項之 規定加重其刑。  ㈢爰審酌被告因故與告訴人陳弘翔發生爭執,竟恣意傷害告訴 人,顯然未能尊重他人身體、健康權益,亦欠缺情緒管理及 自我控制能力,所為應予非難;惟念其犯後尚能坦承犯行, 態度尚可,復斟酌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致告訴人所 受傷害程度、素行(前揭成立累犯部分,不予重複作為量刑 之評價)、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經濟狀況(見原易卷第101頁 ),暨被告陳稱有意願與告訴人和解,然告訴人經合法通知 未到庭調解,致未能進行調解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 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吳宗光偵查起訴,檢察官彭聖斐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八庭 法 官 施函妤 刑事簡易判決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7265號   被   告 江智祥 男 39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江智祥於民國112年12月9日8時許,在新北市○○區○○路0段00 0號1樓,因與陳弘翔發生口角,竟基於傷害之犯意,徒手毆 打陳弘翔,造成陳弘翔受有頭部、臉部創傷、左臉、上唇、 右手指、左手虎口處擦傷、鼻痛、喉嚨痛之傷害。 二、案經陳弘翔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項 1 被告江智祥於警詢之供述 坦承有上開犯罪事實。 2 告訴人陳弘翔於警詢及偵查中之指訴 全部犯罪事實。 3 亞東紀念醫院診斷證明書1份、告訴人受傷照片5幀 證明告訴人受有如犯罪事實欄所載傷害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24  日                檢 察 官 吳宗光

2025-01-14

PCDM-113-原簡上-11-20250114-1

簡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簡附民字第245號 原 告 葉瑄渟 送達代收人 鄭芃律師 被 告 陳金海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簡字第5370號傷害案件,經原告提起附 帶民事訴訟,因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 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鄧煜祥 法 官 梁世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曾翊凱 中 華 民 國 年 月 日

2025-01-13

PCDM-113-簡附民-245-20250113-1

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和 解 筆 錄 原告 張名儀 年籍詳卷 被告 呂亭頴 年籍詳卷 上列當事人間113 年度附民字第2630號就本院113 年金訴字第 2093號詐欺等一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事件,於中華民國114 年1 月9日上午11時20分,在本院刑事第14法庭公開審判時,試行和 解成立。茲記其大要如下:出席職員: 法 官 許必奇 書記官 田世杰 通 譯 范毓軒 到庭和解關係人: 原 告 張名儀 被 告 呂亭頴 和解成立內容: 一、被告願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200 萬元,其給付方法為, 自115 年3 月起按月於每月30日前給付2 萬元(匯款至元大 銀行埔墘分行(代碼806 )、戶名張名儀、帳號0000000000 00 09 號),至完全清償止;如一期不按時履行,視為全部 到期。 二、原告其餘請求拋棄。 三、原告就刑事113 年金訴字第2093號呂亭頴詐欺等案件願意原 諒被告給被告改過自新的機會。 四、原告行動電話為0000000000,被告應於115 年3 月30日前打 電話給原告陳報被告之行動電話號碼。 五、被告就原告上述銀行資料及行動電話號碼不得外洩給任何人 ,否則被告應再負違約賠償金200 萬元給原告,且本院將依 職權告發被告涉犯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1條之罪(法定刑最高 為五年)。 原 告 張名儀 被 告 呂亭穎 上列正本,係依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台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第二庭 書記官 田世杰 法 官 許必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2025-01-09

PCDM-113-附民-2630-20250109-1

金簡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金簡上字第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朱孝豪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 113年7月22日113年度金簡字第238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原起 訴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967號;移送併辦 案號:112年度偵字第6088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 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第一審法院依被告在偵查中之自白或其他現存之證據,已 足認定其犯罪者,得因檢察官之聲請,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前項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 告自白犯罪,法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通常審 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被告自白犯罪而未於偵查中向檢 察官表示願受科刑之範圍或願意接受緩刑之宣告者,在審判 中得向法院為之,檢察官亦得依被告之表示向法院求刑或請 求為緩刑之宣告,依此請求所為之科刑判決,不得上訴,同 法第451條之1第3項、第455條之1第2項規定甚明。再依同法 第455條之1第3項準用同法第362條前段、第367條前段及第3 72條之規定,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庭認為上訴有法律 上不應准許之情形者,應以判決駁回之,並得不經言詞辯論 為之。 二、經查,上訴人即被告朱孝豪(下稱被告)於民國113年6月27 日原審行訊問程序時,當庭自白犯罪,並同意法院改依簡易 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經法院詢問對本件之量刑有何意見 ,被告答稱:沒有意見,願受科刑範圍為附表編號1、3分別 為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1萬元,附表編號 2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1萬元,伊知道如法院依伊願受科 刑範圍判決,伊不能上訴等語,此有原審113年6月27日訊問 筆錄1份(見本院112年度金訴字第696號卷第147至149頁) 在卷可稽,可見被告於原審訊問程序不僅自白犯罪而同意法 院逕依簡易判決處刑,並向法院當庭表示願受科刑之範圍, 且知悉法院如依願受科刑範圍判決則不能上訴。嗣原審於11 3年7月22日以113年度金簡字第238號刑事簡易判決判處被告 就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各為有期徒刑4月、3月、4月 ,並各併科罰金1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1,000元折算 1日在案,並於原審判決之「事實及理由」欄載明「六、本 件係於被告表明願受科刑之範圍內處刑,依刑事訴訟法第45 5條之1第2項規定,被告不得上訴」、於「救濟教示」欄載 明「被告不得上訴」等旨,此有原審刑事簡易判決1份在卷 可參。堪認原審判決乃以被告自由意願及協商合意為量刑基 礎,並事先已使被告了解原審法院判決即是終審,而無損於 被告正當權益。從而,本件被告既已於原審審理中向法院表 示願受科刑之範圍,原審亦依被告之請求為前述科刑判決之 宣告,揆諸前揭法條規定及說明,被告對於原審判決自不得 提起上訴,其上訴為法律上所不應准許,且無從補正,爰不 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2項、第3項、第367條 前段、第372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鄧煜祥                                      法 官 梁世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                   書記官 曾翊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09

PCDM-114-金簡上-1-20250109-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訴訟參與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741號 聲 請 人 陳○瑜 (年籍詳卷) 代 理 人 楊敏宏律師 被 告 張○毅 (年籍詳卷) 選任辯護人 林俊宏律師(法扶律師) 唐玉盈律師(法扶律師) 羅開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被訴家暴殺人等案件(113年度國審重訴字第7 號),聲請訴訟參與,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許聲請人陳○瑜參與本案訴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張○毅因涉犯家暴殺人等案件,經臺灣 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案號:113年度偵字第270 77號),屬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8第1項第1款所列得為訴 訟參與之案件。本案被害人劉○姬等因已死亡,無法聲請參與 本案訴訟,聲請人陳○瑜為被害人之女,為瞭解訴訟程序之 進行及卷證資料之內容,並適時向法院陳述意見,以維護訴 訟權益,爰依法聲請參與本案訴訟等語。 二、按刑法第271條第1項所定之罪,犯罪之被害人得於檢察官提 起公訴後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向該管法院聲請參與本案 訴訟;被害人死亡而不能聲請者,得由其法定代理人、配偶 、直系血親、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家長 、家屬為之,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8第1項第2款、第2項分 別定有明文。另按法院於徵詢檢察官、被告、辯護人及輔佐 人之意見,並斟酌案件情節、聲請人與被告之關係、訴訟進 行之程度及聲請人之利益,認為適當者,應為准許訴訟參與 之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0第2項前段亦有明定。 三、經查,被告因涉犯殺人等罪嫌,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3年度國審重訴字第7號案件審理 中。被告所涉之罪屬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8第1項第2款所 定之罪,且被害人已死亡,而聲請人為被害人之女,有聲請 人之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在卷可稽(見本院113年度國審重訴 字第7號不公開卷),經核與前開聲請訴訟參與之主體適格 要件相符。復經本院徵詢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之意見,並 斟酌上揭案件情節、聲請人與被告之關係、訴訟進行之程度 及聲請人之利益等情事後,認為准許訴訟參與有助於達成聲 請人訴訟參與制度之目的,且無不適當之情形,聲請人聲請 訴訟參與,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0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梁世樺                                      法 官 鄧煜祥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秀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2025-01-08

PCDM-113-聲-4741-20250108-1

簡上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50號 原 告 侯明惠 被 告 潘逸清 上列被告潘逸清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簡上 字第29號),經原告侯明惠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 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梁世樺 法 官 鄧煜祥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蘇秀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31

PCDM-113-簡上附民-50-202412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