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趙婕

共找到 59 筆結果(第 41-50 筆)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金錢等聲請訴訟救助暨選任訴訟代理人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102號 聲 請 人 屈萬成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凱基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長庚分公司等間請 求返還金錢等事件,聲請訴訟救助暨選任訴訟代理人,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6月27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聲字第668號),聲請再 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 款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 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 事,始為相當。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聲 請人對於本院113年度台聲字第668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並 未敘明該裁定有何法定再審事由及其具體情事,僅說明其對 於前訴訟程序確定裁判不服之理由。依上開說明,其聲請自 難認為合法。 二、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 02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林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2024-11-11

TPSV-113-台聲-1102-20241111-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金錢等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101號 聲 請 人 屈萬成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凱基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長庚分公司等間請 求返還金錢等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月27日本院裁定(113 年度台上字第1028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該期間自裁定確 定時起算,但聲請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自知悉時 起算。且聲請再審,應表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 不變期間之證據,此觀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同法第500條 第1項及第2項、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定自明。本件聲請人 對於本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028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該裁 定係於民國113年7月10日送達聲請人,有卷附送達證書足據 。再審之不變期間自裁定送達之翌日起,扣除在途期間3日 ,算至113年8月12日止,即告屆滿,乃聲請人遲至同年9月4 日始聲請再審,顯已逾30日,復未表明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 悉在後,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依上說明,自非合法。 二、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 02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林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2024-11-11

TPSV-113-台聲-1101-20241111-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交付移轉股份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898號 上 訴 人 陳張淑惠 陳 玲 容 陳 伯 源 陳 伯 川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蔡 惠 娟律師 吳 美 齡律師 陳 品 維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 志 平 陳許美霞 陳 伯 宸(原名陳伯承)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盧 柏 岑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 伯 佳(兼陳志成之承受訴訟人) 陳 伯 奕(兼陳志成之承受訴訟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 雅 儒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 志 中 訴訟代理人 劉 金 玫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交付移轉股份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月30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2年度重上更一字 第29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等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解釋意思表示、契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之被繼 承人陳志弘與被上訴人陳志平、陳志中、陳伯佳及陳伯奕( 合稱陳伯佳2人)之被繼承人陳志成、被上訴人陳許美霞及 陳伯宸之被繼承人陳志賢係兄弟(合稱陳氏5兄弟),前於 民國89年5月25日簽立89年協議書,其中第1條約定之規範客 體為臺灣區各公司「股權」,而非「臺灣區各公司」;海外 公司則依第4條約定,以訴外人美商太平洋皇家公司(下稱I PI公司)為控股公司,凡股份性質屬於陳氏5兄弟共有者, 均移轉至IPI公司名下,並授權陳志平辦理股權變更登記。I PI公司持有訴外人永進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進公 司)之股份(下稱系爭股份)除無第1條之適用外,陳志弘 亦不得逕將系爭股份移轉予己。況99年協議書及101年協議 書未經陳氏5兄弟或其等繼承人全體合意,難認業已變更89 年協議書第4條約定。再者,陳氏5兄弟就IPI公司股份應依8 9年協議書第4條內容履行,陳志平、陳志成、陳伯佳2人、 陳伯宸、陳志中係受IPI公司或境外Kinsom International Inc.(下稱Kinsom公司)委任擔任公司職務,各公司間復有 控股關係,亦難認定被上訴人有為陳志弘或其繼承人及債權 受讓人管理IPI公司股份之情事。此外,89年協議書就系爭 股份、永進公司分配予IPI公司之系爭股息、配股及IPI公司 出售名下永進公司股份之系爭獲利等IPI公司資產,並未約 定如何分配,兩造就上開事務亦無委任關係。且IPI公司係K insom公司100%持股之子公司,處分各該IPI公司資產非由被 上訴人個人決定,被上訴人無為上訴人利益而管理系爭獲利 或股息之事由。遑論系爭股份現非兩造共有,兩造無權收取 法定孳息,亦無請求法院判決分割之餘地。從而,上訴人先 位以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一「請求權基礎」欄所示規( 約)定為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如「起訴聲明欄」有關其等 之內容;另於原審追加備位之訴,依附表二備位上訴聲明「 請求權基礎」欄為據,求為分割系爭股份如附表三,及被上 訴人應依附表二備位上訴聲明項次3至6所示內容之判決,均 無理由,應予駁回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 或認定臺灣區各公司以打勾記號區別分配股權等不影響判決 結果之贅述,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或違背論理、經驗、 證據法則或違法,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 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 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 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等上訴為不合法。 末查,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 所為前揭認定,俱已說明心證之所由得及上訴人主張不足採 之理由,與其他未詳載部分,於判決結果無礙,而不逐一論 列之旨,尚非判決不備理由,亦無理由矛盾可言。至原判決 主文漏載追加之訴駁回,應由原審裁定更正。均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林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2024-11-06

TPSV-113-台上-898-20241106-1

金簡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金簡字第383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聿峰 上列被告因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4508號),本院依通常程序審理(113年度金訴字第354號), 因被告自白犯罪,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劉聿峰幫助犯現行洗錢防制法第十九第一項後段之洗錢罪,處有 期徒刑伍月,併科罰金新臺幣肆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 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參年,並應依 附件二、三、四所示之調解筆錄,向被害人葉喬芸、劉益維、林 芸安(原名:廖宣筑)支付損害賠償。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除補充更正如後外, 餘均認與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相同,茲引用如附件:  ㈠證據部分補充被告劉聿峰於本院準備程序之自白。  ㈡應適用之法條,補充新舊法比較之說明並更正所犯法條:   1.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 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 第2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此,若犯罪時法律之刑並未重於 裁判時法律之刑者,依刑法第2條第1項前段,自應適用行 為時之刑,但裁判時法律之刑輕於犯罪時法律之刑者,則 應適用該條項但書之規定,依裁判時之法律處斷。此所謂 「刑」之輕重,係指「法定刑」而言。   2.又主刑之重輕,依刑法第33條規定之次序定之、同種之刑 ,以最高度之較長或較多者為重。最高度相等者,以最低 度之較長或較多者為重,同法第35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 有明文。   3.另按刑法及其特別法有關加重、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 依其性質,可分為「總則」與「分則」二種。其屬「分則 」性質者,係就其犯罪類型變更之個別犯罪行為予以加重 或減免,使成立另一獨立之罪,其法定刑亦因此發生變更 之效果;其屬「總則」性質者,僅為處斷刑上之加重或減 免,並未變更其犯罪類型,原有法定刑自不受影響。   4.再按所謂法律整體適用不得割裂原則,係源自最高法院27 年度上字第2615號判決先例,其意旨原侷限在法律修正而 為罪刑新舊法之比較適用時,須考量就同一法規整體適用 之原則,不可將同一法規割裂而分別適用有利益之條文, 始有其適用。但該判例所指罪刑新舊法比較,如保安處分 再一併為比較,實務已改採割裂比較,而有例外。於法規 競合之例,行為該當各罪之構成要件時,依一般法理擇一 論處,有關不法要件自須整體適用,不能各取數法條中之 一部分構成而為處罰,此乃當然之理。但有關刑之減輕、 沒收等特別規定,基於責任個別原則,自非不能割裂適用 ,要無再援引上開新舊法比較不得割裂適用之判例意旨, 遽謂「基於法律整體適用不得割裂原則,仍無另依系爭規 定減輕其刑之餘地」之可言。此為受最高法院刑事庭大法 庭109年度台上大字第4243號裁定拘束之同院109年度台上 字第4243號判決先例所統一之見解。   5.查,被告行為後,洗錢防制法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 同年0月0日生效施行。同法第2條已修正洗錢行為之定義 ,有該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 未達1億元者,同法第19條第1項後段規定之法定刑為「6 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千萬元以下罰金」,相較 修正前同法第14條第1項之法定刑為「7年以下有期徒刑, 併科5百萬元以下罰金」,依刑法第35條規定之主刑輕重 比較標準,新法最重主刑之最高度為有期徒刑5年,輕於 舊法之最重主刑之最高度即有期徒刑7年,本件自應依刑 法第2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適用行為後最有利於被告之新 法。為行文簡便,本判決稱以現行洗錢防制法。   6.故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之幫 助詐欺罪,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現行洗錢防制法第1 9條第1項後段之幫助洗錢罪。  ㈢按沒收、非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適用裁判時之法律,刑 法第2條第2項規定甚明。被告本案犯行後,修正生效之現行 洗錢防制法第25條第1項規定:犯同法第19條、第20條之罪 ,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 收之。惟所謂「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其意義在於排 除適用刑法第38條之1第2項他人取得犯罪所得、同法第38條 第3項他人提供或取得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 生之物等情形,惟仍不排除適用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沒 收或追徵,有過苛之虞、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 值低微,或為維持受宣告人生活條件之必要者,得不宣告或 酌減之」。查被告提供帳戶給他人使用,對於帳戶內之詐欺 金流,並無事實上之管領支配權限,而且告訴人或被害人所 受損害,經被告依調解筆錄或和解書賠償,絕大部分已履行 完畢,倘依上述現行洗錢防制法規定,就各帳戶內之詐欺金 流,再對被告宣告沒收,實屬過苛,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 項規定,不宣告沒收。 二、應適用之法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 第2項,現行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第25條第1項, 刑法第2條第1項、第2項、第11條、第30條第1項前段、第2 項、第339條第1項、第55條、第41條第1項前段、第42條第3 項前段、第74條第1項第1款、第2項第3款、第38條之2第2項 ,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 三、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表明上訴 理由,向本院提起上訴狀(須附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對 於判決如有不服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間之 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本案經檢察官林佳裕提起公訴,檢察官許景睿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王祥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件判決,應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表明上訴理由, 向本院提起上訴狀(須附繕本)。 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判決如有不服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者, 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書記官 梁永慶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現行洗錢防制法第19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 臺幣一億元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千 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 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一: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4508號   被   告 劉聿峰 男 37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彰化縣○○鄉○○路00巷00號             居彰化縣○○市○○街000號6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 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劉聿峰依其智識程度與社會生活經驗,已知悉法律明定任何 人無正當理由不得將金融機構帳戶交付、提供予他人使用, 竟基於幫助詐欺、幫助洗錢之故意,無正當理由,於民國11 2年10月19日12時48分許,在社群軟體Facebook與真實姓名年 籍不詳LINE暱稱「趙婕妤」之人相識,再以LINE相互聯繫, 並約定以每個帳戶每日新臺幣(下同)10,000元之對價,由 劉聿峰交付、提供金融機構帳戶帳號予「趙婕妤」,供賭博 娛樂城收款使用,劉聿峰遂於翌(20)日18時50分許,在彰 化縣○○鎮○○路0段000號之空軍一號物流公司員林甜甜站,將 其所申請開立之臺灣土地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 (下稱土地銀行帳戶)之金融卡,透過空軍一號寄送予「趙 婕妤」使用,再以LINE傳送密碼,以此方式使詐騙集團使用 上開帳戶遂行詐欺犯罪,暨以此方法製造金流之斷點,致無 從追查,而掩飾、隱匿該犯罪所得之真正去向。嗣詐欺集團 取得劉聿峰上開土地銀行帳戶資料後,即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 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以該帳戶為犯罪 工具,於附表所示之時間,以附表所示之方法,詐騙附表所 示之葉喬芸等人,使葉喬芸等人分別陷於錯誤,因而於附表 所示之時間,分別匯款、轉帳附表所示之金額至劉聿峰提供 之上開土地銀行帳戶內,旋遭提領、轉帳,以此方式製造金 流斷點,隱匿詐欺犯罪所得去向。 二、案經葉喬芸、劉益維訴由彰化縣警察局溪湖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劉聿峰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1.坦承於犯罪事實所載之時間、地點,以犯罪事實所載之方式交付、提供上開帳戶予他人使用之事實。 2.被告無正當理由即交付、提供犯罪事實所載帳戶予他人使用之事實。 2 被告與「趙婕妤」之通訊軟體對話截圖及臉書頁面 。 證明被告無正當理由交付、提供犯罪事實所載帳戶予他人使用之事實。 3 附表所示告訴人及被害人等3人之警詢筆錄及附表之證據清單;被告之臺灣土地銀行之申設人資料及交易明細表等。 證明附表所示告訴人及被害人等3人受詐騙將款項匯入犯罪事實所載帳戶之事實。 二、核被告劉聿峰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 1項之幫助犯詐欺取財罪嫌,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 制法第14條第1項之幫助一般洗錢罪嫌。被告違反洗錢防制 法第15條之2第3項第1款期約對價而無正當理由交付、提供 帳戶罪之低度行為,為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制法 第14條第1項幫助洗錢罪之高度行為吸收,不另論罪。被告 以一行為同時觸犯幫助詐欺取財罪及幫助洗錢罪,且侵害數 被害人法益,為想像競合犯,請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 一重之幫助洗錢罪處斷。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4  日                檢 察 官  林佳裕 本件正本證明於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22  日                書 記 官  周浚瑋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略) 附表: 編號 被害人 (是否告訴) 詐騙時間 詐騙方法 被害人匯款/轉帳/付款時間 匯款/轉帳/付款金額(新臺幣) 證據清單 1 葉喬芸 (是) 112年10月23日20時32分許起 詐欺集團成員在旋轉拍賣假冒為買家,以LINE暱稱「魚魚」向告訴人葉喬芸佯稱交易有問題,須依客服指示操作網路銀行處理云云,致告訴人葉喬芸陷於錯誤,依指示操作後轉帳。 112年10月23日21時1分許 3萬2,233元 基隆市警察局第二分局深澳坑派出所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基隆市警察局第二分局深澳坑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金融機構聯防機制通報單、基隆市警察局第二分局深澳坑派出所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匯款明細擷圖、對話紀錄擷圖 2 廖宣筑 112年10月23日20時50分許起 詐欺集團成員佯裝為「夥伴玩具」業者,以電話向被害人廖宣筑誆稱訂單錯誤多訂6個商品,須依指示操作ATM以解除錯誤云云,致被害人廖宣筑陷於錯誤,依指示操作後轉帳。 112年10月23日21時15分許 2萬9,999元 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楊梅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楊梅派出所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交易明細表影本、通話紀錄 3 劉益維 (是) 112年10月23日18時許起 詐欺集團成員在Facebook假冒為買家,並以LINE暱稱「吳玉婷」向告訴人劉益維佯稱欲以賣貨便購買商品,又稱告訴人劉益維需要簽署蝦皮三大保證協議,否則無法交易成功云云,致告訴人劉益維陷於錯誤,依指示操作後轉帳。 112年10月23日21時59分許 7,123元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成功派出所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成功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成功派出所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對話紀錄擷圖、通話紀錄、金融機構聯防機制通報單

2024-11-06

CHDM-113-金簡-383-20241106-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796號 上 訴 人 建晟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庭安 訴訟代理人 陳恩民律師 魏翠亭律師 陳弈宏律師 參 加 人 臺灣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泰宏 被 上訴 人 劉宸孍 訴訟代理人 王琛博律師 吳煜德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5月21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0年度建上字第26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因參加訴訟所生之費用,由參加 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 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 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字號,或成 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 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 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 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 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就原判決關其敗訴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分判決違 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 據、認定事實、解釋意思表示、契約及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 ,所論斷:系爭工程前院寬度未達4公尺,與系爭契約約定 不符,且違反新竹縣都市計畫區騎樓設置自治條例第4條規 定,具有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一編號1項目欄所示瑕疵 ,可堪認定。上訴人所舉契約變更書,並無被上訴人同意騎 樓外推之內容;有手寫筆跡之二次圖,或係遲至本件審理歷 經5年9個月後始提出,真實性已有疑義,或與其法定代理人 在第一審所為建物騎樓立柱與鄰屋切齊係應被上訴人口頭指 示、沒有簽文件之陳述不一,未能遽信。況二次圖上除無被 上訴人要求騎樓外推等文字,上訴人復未證明圖上手寫「柑 仔店」即指「花月商店」外,「花月商店」與系爭工程相隔 數座建物,又存有大樹、空地,似難作為施工範本。遑論被 上訴人在系爭工程未變更建築執照之情形下,當無甘冒將來 無法獲發使用執照,甚至遭主管機關拆除風險,而要求上訴 人依二次圖施作之可能與必要。上訴人辯稱騎樓外推係經被 上訴人同意云云,不足憑採。被上訴人就前揭瑕疵,一部請 求上訴人給付修繕費用新臺幣(下同)431萬1,000元,另就 附表一編號5、6所示瑕疵各請求拆除費用23萬1,120元、修 繕費用15萬9,179元,均屬有據。加計附表一編號2至4、7至 9原審判決欄所示上訴人同意給付之金額,及被上訴人已付 第1至8期工程款1,237萬5,000元,再扣除系爭工程完成部分 價值1,307萬2,078元,上訴人應賠償被上訴人共541萬5,244 元,且無35萬1,631元債權得供抵銷。從而,被上訴人依民 法第227條規定,請求上訴人如數給付前述總額本息,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另說明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 方法及證據,於判決結果無礙,不逐一論列等情,指摘為不 當,並就原審所論斷者,泛言違背論理、經驗法則或違法, 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 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 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原審就被上訴 人未同意騎樓外推乙節,業已詳述心證之所由得,及上訴人 抗辯不可採,亦無鑑定二次圖上手寫筆跡必要之理由,上訴 人仍就此部分指摘原判決違法,不無誤會。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第86條第1項本文,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林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2024-10-29

TPSV-113-台上-1796-20241029-1

台抗
最高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等聲請訴訟救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817號 抗 告 人 李政宏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間債務人異議之訴 等事件,聲請訴訟救助,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20日臺灣高等法 院裁定(113年度聲字第166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預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本件抗告人對於臺灣高等法院11 3年度聲字第166號裁定,提起抗告,未據預納抗告裁判費新 臺幣1,000元。抗告人雖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惟經本院以1 13年度台聲字第830號裁定駁回,抗告人已於民國113年8月3 0日收受該裁定,有卷附送達證書足證。茲已逾相當期間, 抗告人仍未補正,可認其明知抗告要件有欠缺,參照民事訴 訟法施行法第9條規定,爰不定期間命補正,逕裁定駁回之 。 二、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 1項、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林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2024-10-29

TPSV-113-台抗-817-20241029-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優先承買權存在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807號 再 抗告 人 禾群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謝良駿 訴訟代理人 陳水聰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張福泰等間請求確認優先承買權存在等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5日臺灣高 等法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863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甚明。所 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裁判為確定事實而適用法規, 或就所確定之事實而為法律上判斷,顯有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 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顯有違反者而言。不包括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不當等情形在內。且提起再抗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5 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470條第2項之規定,應於再抗告狀內記載 再抗告理由,表明原裁定有如何合於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具體情 事;如未具體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規定不合時,應認其再 抗告為不合法,而以裁定駁回。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裁定再為抗 告,核其民事再抗告狀所載內容,係就原法院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再抗告人所提本件訴訟第1 至3項聲明之訴訟標的價額,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規定 ,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即系爭不動產拍定之價額核定為新臺幣 (下同)3億0,100萬元;第4項聲明之訴訟標的金額為100萬元, 係起訴前可確定之損害賠償附帶請求,依民國112年11月29日修 正後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應併算其價額。是本件訴訟 標的價額合計為3億0,200萬元等情,指摘為不當,而非表明原裁 定有如何合於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具體情事,難認已合法表明再 抗告理由。依上說明,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 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林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2024-10-29

TPSV-113-台抗-807-20241029-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移轉所有權登記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934號 上 訴 人 劉文志 訴訟代理人 陳貽男律師 被 上訴 人 曹青菱 訴訟代理人 張淵森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移轉所有權登記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7月2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 99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就原判決於其不利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分判決違 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 據、認定事實、解釋意思表示、契約及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 ,所論斷:系爭不動產以買賣為原因,先後移轉所有權登記 予上訴人、訴外人即被上訴人之母李玉琴。李玉琴死亡後, 被上訴人因單獨繼承而取得所有權,並於民國101年11月26 日完成繼承登記等節,為兩造所不爭。上訴人既未證明其與 李玉琴就系爭不動產存有系爭借名登記契約,李玉琴復已依 系爭買賣契約給付價金,上訴人縱有對李玉琴或被上訴人為 給付,亦在履行其與李玉琴約定系爭96年貸款由其負責償還 之義務。則上訴人本訴先位以民法第179條、繼承、類推適 用民法第541條第1項、第2項規定為據,請求被上訴人將系 爭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己;備位依買賣、繼承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上訴人於繼承李玉琴遺產範圍內給付買賣價金新 臺幣(下同)240萬元本息;再備位基於民法第179條、繼承 之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付43萬8,000元,及在繼承李 玉琴遺產範圍內給付32萬9,355元各本息,均屬無據。再者 ,兩造已明示或默示合意變更系爭使用借貸契約。上訴人自 110年3月起,因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未按期繳納系爭房屋之 貸款、稅費,被上訴人業於112年2月12日合法終止變更後系 爭使用借貸契約,上訴人自斯時起無權占用系爭房屋,受有 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從而,被上訴人反訴依民法第767 條第1項前段、第179條規定,求為命上訴人自系爭房屋遷出 並騰空返還,及自112年2月13日起至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 按月給付2,967元之判決,即有理由,應予准許,另就其他 未詳載部分,說明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用證據,於判決結 果無礙,不逐一論列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 ,泛言未論斷或違反民法第470條、第472條規定,而非表明 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 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林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2024-10-29

TPSV-113-台上-1934-20241029-1

桃簡
桃園簡易庭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桃簡字第1393號 原 告 陳泓亨 被 告 趙婕妤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0月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 ,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前段定有明文,該條所 謂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 ,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 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準此,本件被告持如附 表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向本院聲請本票裁定,經本院 以112年度票字第3585號裁定准許於系爭本票票面金額範圍 內強制執行確定等情,經本院職權調閱前開卷宗,查核屬實 。系爭本票既已由被告持之以行使票據權利,原告復主張系 爭本票債權不存在,顯然被告得否就系爭本票對原告主張票 據權利已發生爭執,如不訴請確認,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將 有受侵害之危險,依前揭說明,原告提起本件確認之訴以排 除此項危險,於法有據,先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兩造間曾約定由伊承攬被告門牌號碼桃園市○○區 ○○○○街00巷0號7樓(下稱系爭房屋)之住宅裝修工程,惟被 告於履約過程中,竟於民國112年6月12日夥同他人至系爭房 屋,以恐嚇、脅迫、妨害自由之方式,要求伊簽下裝潢施工 雙方切結書(下稱系爭切結書)及系爭本票,被告所為涉及 刑事違法,原告所簽發之系爭本票,應無法律效力,爰依法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確認被告所持有系爭本票, 對原告之票據債權不存在;㈡被告應返還系爭本票予原告。 二、被告則以:原告承攬系爭房屋工程,伊已支付承攬報酬952, 560元予原告,惟原告施作工程多次延宕,且未完工即擅自 退場,多項成品胡亂施作無法使用,並拒絕退還溢領之工程 款項,致伊損失慘重;兩造遂於112年6月12日進行協商,原 告始簽下系爭本票及其餘4紙本票,過程中並未發生任何侵 權行為情事。又原告前針對其餘4紙本票中票號TH0000000之 本票,亦曾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業經本院以112 年度桃簡字第1939號民事簡易案件(下稱前案)判決原告敗 訴,該判決理由並認定原告當日並非受脅迫始簽發本票,是 本件應有爭點效之適用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 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所謂爭點效,係指法院於確定判決理由中,就訴訟標的以 外當事人所主張之重要爭點,在前訴訟程序已列為足以影響 判決結果之主要爭點,並經兩造各為充分之舉證及攻防,使 當事人為適當完全之辯論,由法院為實質之審理判斷,且所 受之程序保障非顯有差異時,除有顯然違背法令,或當事人 已提出新訴訟資料足以推翻原判斷之情形外,於同一當事人 就與該重要爭點有關所提起之他訴訟,不得再為相反之主張 ,法院亦不得作相反之判斷,以符民事訴訟法上之誠信原則 而言(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077號、99年度台上字第7 81號、97年度台上字第2688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經查,原告於前案訴請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兩造於前案 攻防之主要爭點即為「原告於112年6月12日所簽發之6紙本 票,是否係遭恐嚇、脅迫或妨害自由始簽立」,而該爭點經 本院本於當事人辯論之結果,於判決理由中認定:「並無任 何人對原告有恐嚇、強暴脅迫或妨害自由之情」、「原告於 簽署系爭切結書及系爭本票(按:此指票號TH0000000之本 票)時,並無受脅迫可言」等語,此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 該案卷宗查核無訛(見本院112年度桃簡字第1939號卷第170 頁反面至第171頁)。從而,本件原告主張其於112年6月12 日所簽發之系爭本票係遭恐嚇、脅迫、妨害自由下始簽立等 情,即與前案中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主要爭點相同;而該爭 點於前案中,業經本院參酌兩造於前案所提書證(即工程報 價單、決算驗收施工完成書、會勘事項討論紀錄、系爭切結 書等文件)暨兩造歷次陳述、證人何家勝、廖婕伶之證言後 ,始於判決理由中認定如前,足認該爭點已於前案中經兩造 充分攻防、完全辯論,並由法院為實質之審理判斷;又本案 與前案同屬簡易程序,兩案訴訟標的之價額差異非鉅,是當 事人於兩案所受之程序保障亦非顯有差異;是前案判決既無 顯然違背法令之處,且被告於本件訴訟復未能提出足以推翻 上開判斷之新訴訟資料,則揆諸前揭說明,兩造就前案中經 判決理由認定之重要爭點,即應受爭點效之拘束,不得復為 相反之主張,本院亦不得作相反之判斷。準此,本件原告主 張系爭本票係經恐嚇、脅迫、妨害自由始簽立等語,要無可 取,其訴請確認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被告應返還系爭本票 予原告,自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請求確認被告所持有系爭本票對原告之票據 債權不存在,並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返還系爭本票 予原告,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高廷瑋 附表: 發票人 票面金額(新臺幣) 發票日 (民國) 到期日 (民國) 票號 陳泓亨 15萬元 112年8月18日 112年8月18日 TH0000000 陳泓亨 20萬元 112年8月31日 112年8月31日 TH0000000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書記官 王帆芝

2024-10-25

TYEV-113-桃簡-1393-20241025-1

家提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請提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提字第2號 聲 請 人 吳進榮 住○○市○區○○里○○街00號 即被拘禁人 相 對 人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提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拘禁人前於民國(下同)113年8 月30日2時2分,因為要去榮民醫院回診,在榮民醫院遭榮院 工作人員逮捕拘禁中。聲請人因為無精神症狀,也無拿刀作 勢攻擊他人之行為,也無在醫院外放火燒樹葉之情況。希望 法官撤銷聲請人強制住院醫療之處置,還給聲請人之自由。   是聲請人認為不應遭拘禁,爰依提審法第1條第1項之規定聲 請提審,並請求裁定釋放等語。 二、按人民被法院以外之任何機關逮捕、拘禁時,其本人或他人 得向逮捕、拘禁地之地方法院聲請提審;法院審查後,認為 應予逮捕、拘禁者,以裁定駁回之,並將被逮捕、拘禁人解 返原解交之機關,提審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9條第1項後段 分別定有明文。又同法第8條第1項規定:法院審查逮捕、拘 禁之合法性,應就逮捕、拘禁之法律依據、原因及程序為之 ;而據該法條之立法理由所載:法院於提審事件中,僅應審 查有無逮捕、拘禁之法律依據,及逮捕、拘禁之程序是否合 法,而非認定受逮捕或拘禁之人,有無被逮捕、拘禁之本案 實體原因,及有無被逮捕、拘禁之必要性,且所採行之證據 法則,僅以自由證明為足。次按,嚴重病人傷害他人或自己 或有傷害之虞,經專科醫師診斷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者, 其保護人應協助嚴重病人,前往精神醫療機構辦理住院。前 項嚴重病人拒絕接受全日住院治療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得指定精神醫療機構予以緊急安置,並交由二位以上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專科醫師進行強制鑑定。 但於離島地區,強制鑑定得僅由一位專科醫師實施。前項強 制鑑定結果,仍有全日住院治療必要,經詢問嚴重病人意見 ,仍拒絕接受或無法表達時,應即填具強制住院基本資料表 及通報表,並檢附嚴重病人及其保護人之意見及相關診斷證 明文件,向審查會申請許可強制住院;強制住院可否之決定 ,應送達嚴重病人及其保護人。精神衛生法第41條第 1項至 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嚴重病人,依同法第3條第3、4 款之規定,係指罹患精神疾病之人呈現出與現實脫節之怪異 思想及奇特行為,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經專科醫師診斷認 定者。 三、經查,聲請人為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認定之嚴重病人,其 因近日受精神病症狀影響,有跟蹤他人,且隨身攜帶刀具作 勢拿刀攻擊工作人員,及不明原因於醫院外放火燒樹葉等情 事,經指定專科醫師鑑定有全日住院之必要,惟聲請人拒絕 接受或無法表達,經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於期限內檢附 相關文件向衛生福利部審查會提出強制住院申請並經許可等 情,有衛生福利部113年9月1日衛部心精審字第1130260413 號審查決定通知書、精神疾病嚴重病人診斷證明書等件在卷 可稽,且經本院以遠距視訊設備當庭訊問聲請人、臺中榮民 總醫院嘉義分院甲○○○○、社工趙婕如等人查明無訛(見本院 113年10月23日調查筆錄)。綜上所述,足認聲請人遭強制 住院之原因及程序均與精神衛生法第41條第1至3項之規定無 違。從而,聲請人聲請本院提審後將被拘禁人予以釋放,並 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末按逮捕、拘禁之機關,應於收受提審票後,24小時內將被 逮捕、拘禁人解交;如在收受提審票前已將該人移送他機關 者,應即回復發提審票之法院,並即將該提審票轉送受移送 之機關,由該機關於24小時內逕行解交;如法院自行迎提者 ,應立即交出。前項情形,因特殊情況致解交或迎提困難, 被逮捕、拘禁人所在與法院間有聲音及影像相互傳送之設備 而得直接訊問,經法院認為適當者,得以該設備訊問,逮捕 、拘禁之機關免予解交,提審法第 7條第1、2項定有明文。 本件因考量被拘禁人無病識感,有傷人之虞,現正強制住院 中,此有被拘禁人之精神疾病嚴重病人診斷證明書在卷可稽 ,堪認因特殊情形致解交或迎提困難,依據前揭規定,以遠 距視訊設備訊問,較為適當。是被拘禁人既未解交本院,自 無需依同法第9 條第1 項後段之規定,另裁定命將聲請人解 返原解交機關,併此敘明。 五、依提審法第9條第1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文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書記官 張紜飴

2024-10-23

CYDV-113-家提-2-202410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