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扣押物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360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亮瑋 選任辯護人 林盛煌律師 許婉婷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053號違反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案件,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現金,准予發還陳亮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陳亮瑋(下稱聲請人)因違反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業繫屬於鈞院113年度訴字第1053號 ,而偵查中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現金即新臺幣(下同)223400元 ,要與本案並無關聯,本案起訴書(113年度偵字第36287、3 4859號)第7頁亦有明確表示該筆現金要與案件無關,不聲請 沒收,故請考量聲請人家中經濟,裁定將該筆現金發還聲請 人,且起訴書所記載販賣毒品之犯罪所得16600元,亦會先 行繳納,原先提及聲請發還手機部分則撤回,確係僅聲請發 還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現金等語(見聲字卷第32頁),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聲請發還。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又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 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 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 必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事 實審法院自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 審酌裁量(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580號、103年度台抗字 第673號裁定意旨可供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現繫屬於本院,而聲 請人聲請發還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現金,為聲請人所有,業經 聲請人於警詢中供述在卷(見偵34859號卷第27頁),亦有臺 灣臺中地方法院搜索票(見偵34859號卷第111頁)、臺中市政 府警察局第二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 品收據(見偵34859號卷第111至123頁)、扣案物品照片(見訴 1053卷第65頁)可憑。  ㈡再者,本院審酌扣案如附表所示現金並非證明本案犯罪事實 之證據,亦非違禁物、預備或供犯本案所用或因本案犯罪所 得之物,又非檢察官聲請沒收範圍等節,要與起訴書所載相 符(見訴1053卷第13頁),且聲請人亦確實履行其於準備程序 所述,將犯罪所得16600元繳交入庫,有聲請人供述在卷, 並有本院114年贓款字第73號收款單可參(見訴1053卷第119 、121頁),更無保全追徵犯罪所得問題,按上說明,附表所 示之現金,應無扣押之必要,是聲請人聲請發還如附表所示 之現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孟潔                     法 官 黃淑美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附表: 編號 扣押物品名稱 扣案物品對應卷頁 所有人/持有人/保管人 1 現金新臺幣223400元 1.扣案物品目錄表第1列(偵26287頁第57頁)。 2.113保管3469號(訴1053卷第57頁);臺中地檢署贓證物收款收據贓款字第00000000號(訴1053卷第58頁)  陳亮瑋

2025-03-24

TCDM-113-聲-3360-202503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59號 聲 請 人 陳玉坤 上列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件所示之物,准發還予陳玉坤。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陳玉坤前因法務部廉政署以113年度 廉立字第18號案件,扣押如附件所示之物,惟聲請人業經臺 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 字第32436號為不起訴之處分,可認扣案如附件所示之無涉 案情,實無繼續扣留之必要,為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42 條、第317條規定,聲請發還扣押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定有 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經法務部廉政署扣押如附件所示之物,而該扣案物 所對應之偵查案件,經臺北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3 2436號為不起訴之處分,此有法務部廉政署扣押物品收據、 扣押物品目錄表、上開不起訴處分書、聲請人之法院前案紀 錄表各1份在卷可查,是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㈡本院審酌聲請人所為業經檢察官為不起訴之處分,則聲請人 遭扣案如附件所示之物是否有作為刑事案件證據之原因,尚 難認定;復參考檢察官之意見:聲請人聲請發還之扣押物, 業已移審至本院贓物庫,就所詢問之扣押物品,認已無留存 之必要等語,是本院認扣案如附件所示之物已無繼續扣押之 必要。聲請人聲請發還上開扣案物,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賴政豪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蕭舜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附件】法務部廉政署扣押物品目錄表(備考欄部分詳卷)

2025-03-24

TPDM-114-聲-259-20250324-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1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林詺珹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偵字 第10925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所載(如附件)。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 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 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 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 事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 1年度台抗字第125號裁定要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442號違反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案件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2日宣判,被告並已 於法定期間內提起上訴,本案尚未確定,則扣案現金24萬7, 400元及手機1支(IPhone廠牌),即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 其他調查之可能,難謂已無留存之必要,為日後審理之需要 及保全證據,自有繼續扣押之必要,不得先行發還。是被告 向本院聲請發還上開扣押物,礙難准許,應予駁回。若後續 隨訴訟程序發展,上開扣押物倘已無庸作為證據,即無另行 調查之必要時,究竟係由權責機關依職權發還,或由被告另 向權責機關聲請發還,要屬另事,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林正雄                    法 官 陳威憲                    法 官 洪舒萍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奕慈 附件: 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1份

2025-03-24

CYDM-114-聲-216-2025032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359號 聲請人 即 選任辯護人 許峻瑋律師 被 告 郝先潔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案件(113年度金 簡字第687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被告郝先潔被訴違反證券投資信託 及顧問法案件,經員警扣押被告所有APPLE廠牌行動電話1支 (下稱本案手機),然被告業已坦承本案起訴書所載犯行, 本案手機為被告工作及日常生活所需,為此依刑事訴訟法第 142條規定,聲請准予發還被告等語。 二、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第38條第2項定有明文。另按可為 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 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刑事 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而 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 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 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審理 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 台抗字第12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違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現由本院以113年度金簡字第687號案件審理中。  ㈡本案目前尚進行審理中,依被告之供述及檢察官起訴時提出 之證據,本案手機即為被告犯罪使用之物而為證據或可能為 得沒收之物,仍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之可能, 難謂已無留存之必要。茲為日後審理之需要及保全證據,應 認有繼續扣押之必要,尚難先行發還。揆諸前揭規定,聲請 人請求發還扣押物,礙難准許,聲請人之聲請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陳韋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王妤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2025-03-24

TCDM-113-聲-3359-20250324-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張銘豐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竊盜案件(本院113年度易字第841號),聲 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張銘豐(下稱聲請人)因竊盜 案件(本院113年度易字第841號,下稱本案判決),遭查扣 手機、手動工具在案,因該案已經判決,而扣押物未經諭知 沒收,依刑事訴訟法第317條聲請發還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 ,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前段固有明文。 然案件如未繫屬法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 存之必要,是否發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 以審酌(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803號刑事裁定意旨參 照);裁判一經確定,即脫離繫屬,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 ,原則上即不得加以裁判(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3517號 刑事判決意旨參照)。是聲請發還扣押物,應向繫屬之法院 或檢察官為之,茍向非繫屬之法院或已脫離繫屬之法院為聲 請,則該法院已無對該扣押物發還與否之權限,自無從為准 予發還之裁定。 三、經查,聲請人因竊盜案件,經本案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 1年,而於民國114年3月14日確定,有本案判決書及本院公 務電話紀錄單在卷可稽。則本案既已判決確定,而業已脫離 本院繫屬,揆諸上開說明,有關發還扣押物事宜,本院即無 從辦理,應另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處理。從而 ,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案物,即非適法,本院無從准許,應予 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劉達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姵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21

ULDM-114-聲-163-2025032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1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劉維霖 上列被告因聲請發還扣押物案件(本院111年度上訴字第4446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因兒少性剝削等案件(本院11 1年度上訴字第4446號),曾經新北中和分局偵查隊警察及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扣押聲請人扣押物在案。因該案業經判 決確定,該案並沒有經諭知沒收,依刑事訴訟法第317條規 定,聲請准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 之責,暫行發還。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 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 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317條分別 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 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法院審理時,有無繼續扣押 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 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2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被訴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等案件,經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訴字第560號判決後,檢察官及 被告均不服原判決提起上訴,經本院審理後,於日前以111 年度上訴字第4446號判決,就原審判處有罪部分維持原判決 ,就原審判處無罪部分改判處被告罪刑在案;全案有得上訴 第三審與不得上訴第三審部分,惟被告均提起上訴,現由最 高法院審理中,尚未確定,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及本院公務電 話查詢紀錄表等在卷可據(見本院卷第7頁至第11頁、第13 頁)。本案目前確有經法院諭知沒收之扣案物,而聲請人並 未言明其聲請範圍為何,況扣案物為檢察官起訴供作本案證 據之一,與本案仍存有相當程度之關連性,其中有涉及未成 年人之性影像等內容,被告既已上訴第三審,本案未經終局 判決確定,亦難謂已無留存必要。 四、從而,聲請人泛泛聲請發還扣押物,自難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遲中慧                    法 官 黎惠萍                    法 官 顧正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巧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1

TPHM-114-聲-718-20250321-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請裁定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06號 聲 請 人 陳正軒 被 告 羅文鴻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2028號),聲 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2028號詐欺等案件中扣案之車牌號碼000-0 000號自用小客車1輛,准予發還陳正軒。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羅文鴻涉犯詐欺等案件,經扣押車牌號 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1部,扣押之汽車係被告偶然向聲 請人借用,實際所有權人屬聲請人所有,亦非供犯罪所用之 物,經一審判決後雖有被告上訴二審,但該扣押之汽車已無 扣押必要,請發還汽車所有人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2028號詐欺等案件中,被告羅 文鴻所使用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1輛經扣押在 案,有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7頁)。又被告 等所犯詐欺等犯行,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判決, 雖尚未確定,然公訴意旨並未聲請宣告沒收扣案之汽車,經 本院函詢檢察官,檢察官亦表示對發還扣押物無意見(見本 院卷第15頁)。而本院於判決中亦未認定此扣押物與本案有 何犯罪關聯,故未宣告沒收,同時扣押之汽車屬聲請人所有 ,復有行車執照可憑(見本院卷第11頁),揆諸上開說明, 本院認扣案之汽車已無留存必要,即應發還,是聲請人之聲 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彭喜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玉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1

TNDM-114-聲-406-2025032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3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劉維霖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妨害秘密等案件(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865 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劉維霖(下稱聲請人)因妨害 秘密等案件,曾經刑事警察局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扣押聲 請人扣押物在案。因該案已判決確定,該物未經諭知沒收,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317條規定聲請發還等語。 二、聲請人因妨害秘密等案件,經原審判決聲請人犯散布竊錄之 非公開活動及身體隱私部位罪,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1,000折算1日,扣案之蘋果牌行動電話(IPHO NE 6+)1支、行動硬碟1個沒收,未扣案竊錄影像之附著物 沒收,其餘被訴部分無罪或不另為無罪諭知。檢察官及被告 不服提起上訴,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8日判決上訴駁回,尚 未判決確定。聲請意旨謂「該案已判決確定,該物未經諭知 沒收」,應有誤會。 三、前述扣案之蘋果牌行動電話(IPHONE 6+)1支、行動硬碟1 個,經法院判決諭知沒收。其餘扣押之桌上型電腦,則經檢 察官起訴書、上訴書列為本案之犯罪證據。按扣押物未經諭 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 ,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317條定有明文。既係聲請 人被訴事實之相關證據,於判決確定前,難謂已無留存之必 要,為審判之需要,尚難先行裁定發還。綜上,聲請人聲請 發請發還扣押物,核非有據,本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惠立                   法 官 廖怡貞                   法 官 戴嘉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高建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21

TPHM-114-聲-731-202503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90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林仁豐 選任辯護人 鄭哲維律師 蕭萬龍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案件(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431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林仁豐業經本院113年訴字第4 31號(下稱431號)判決確定在案,聲請人前於偵查中遭扣押 如附表所示之物,未經本院判決宣告沒收,為此依法聲請發 還上開扣押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317條定有 明文。次按案經確定並移送檢察官執行,因扣押物隨卷併送 檢察署執行,該等物品是否應沒收,應由檢察官依判決主文 認定處理,如非應沒收之物,則已否起訴,有無扣押必要, 均屬偵查權限,依法自應由執行檢察官處理,法院斯時已非 審理機關,尚無勘驗證物或確認應否沒收之問題,審理法院 亦非執行扣押單位,對該扣押緣由,依卷內證據資料,無從 置喙,更無從確認該物品與扣押清冊是否相符,倘逕向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即難謂有據(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2 號刑事裁定意旨參照)。準此,法院審理案件時,扣押物有 無繼續扣押必要,固應由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 予以審酌,惟如案件未繫屬法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 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否發還,則應由檢察官以命令(處 分)為之,待檢察官為處分後,如受處分人對檢察官關於扣 押物發還之處分不服,始得向法院聲明異議,由所屬法院再 行審酌,先予敘明。 三、經查,聲請人所犯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案件聲請發還扣押 物之本案訴訟,業經本院以431號判決判處被告犯如該判決 附表一所示之罪,各處如該判決附表一所示之刑。應執行有 期徒刑貳年。緩刑肆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應於該判 決確定後貳年內向檢察官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 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壹佰伍 拾小時之義務勞務。未扣案如該判決附表二、附表四、附表 五、附表六、附表七「沒收」欄所示偽造之印文及署押,及 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肆佰壹拾伍萬陸仟伍佰捌拾肆元,均 沒收。且未據檢察官及聲請人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提起上訴 (檢察官僅針對同案被告施秀珍、林煌淞提起上訴),而於 民國114年3月13日判決確定在案,有本院431號判決、送達 證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收文資料查詢清單、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4年度上字第82號上訴書等件 在卷可稽(431號卷第307至367頁、本院114年度聲字第690 號卷第7至14頁)。本件既因判決確定而脫離本院繫屬,揆 諸上開說明,本件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應由判決確定後 之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聲請人所聲請發 還之物,自應依法向執行檢察官聲請發還扣押物,聲請人逕 向本院聲請發還扣押物,即有未洽,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唐 玥                                     法 官 邱于真                                       法 官 張家訓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許翠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表: 物品 名稱 數量 備註 證據出處 手機 1支 廠牌:iPhone,型號:iPhone 13,水藍色,IMEI:00000000000000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40833號卷一第85頁 筆記型電腦 1台 黑色,LENOVO YOGA 000-00 IGM,型號:81A6 同上

2025-03-21

TPDM-114-聲-690-20250321-1

單聲沒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扣押物(智慧財產案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34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葉柏伶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商標法案件(112年度偵字第40037號),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扣押物(114年度執聲字第509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沒收。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告葉柏伶違反商標法一案,業經臺灣 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40037號為緩起訴處 分,於民國113年3月1日確定。惟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經 送請鑑定之結果,認係仿冒品,爰依刑法第40條第2項、商 標法第98條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40條第2 項定有明文。次按侵害商標權、證明標章權或團體商標權之 物品或文書,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商標法第 98條亦有明文。從而,上開違反商標法之物品,係屬刑法第 40條第2項所稱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 三、經查,被告前因違反商標法案件,由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40037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於114年2 月28日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等情,業經本院核閱被告相 關案件之卷證查明屬實,並有上開緩起訴處分書1份存卷可 參。又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經鑑定結果確屬仿冒品,有鑑 定報告書、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二總隊扣押物品清單、 扣押物照片等件足資憑據,堪認上開扣案物確屬侵害商標權 之物品無訛,是聲請人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經核於法並無不 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55條之36第2項,商標法第98條 ,刑法第4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黃思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呂慧娟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品名 數量 卷證與鑑定報告出處 1 仿冒哆啦A夢衣服 1件 112年度偵字第40037號卷第63至67頁 2 仿冒蠟筆小新衣服 1件

2025-03-21

TPDM-114-單聲沒-34-202503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