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聲請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17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朱恩涵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不服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執行之指揮(桃檢秀己110執更2469 字第0000000000號函),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朱恩涵(下稱受刑 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先後經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109年度聲字第29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確定(下 稱A案)、109年度聲字第218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下稱B案)、本院109年度聲字第3437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 刑19年確定(下稱C案)、110年度聲字第1890號裁定應執行 有期徒刑5年2月確定(下稱D案)。A、B、C、D四案因不符 定刑要件而接續執行,合計刑期共27年,惟此是否存在最高 法院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所揭示客觀上有責罰顯不 相當之特殊情形,而得另更定其刑,尚有疑義,受刑人因而 具狀請求檢察官重新合併向法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但遭否准 所請,遂提起聲明異議。查受刑人所犯A案附表所示7罪,其 中編號1至6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7年度聲字第1533號裁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5月,業於民國107年10月16日易科罰金 執行完畢、另編號7經同院105年度訴字第715號判決判處有 期徒刑4月,為得易科罰金之罪,檢察官未徵求受刑人同意 即逕向法院聲請定刑,似與最高法院111年度台非大字第43 號裁定意旨有違;B、C、D案之數罪則均同時含有不得易科 罰金及得易科罰金之罪,檢察署雖有提供「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予受刑人,惟 該調查表上僅有「是」「否」可勾選,而不能選擇哪些要合 併、哪些不合併,無從判斷如何定應執行刑對己較有利、亦 搞不清楚所簽署之同意合併定應執行刑調查表,是否會導致 其他後續確定之案件無法合併定刑,造成A、B、C、D四案必 須接續執行合計刑期長達27年之久。受刑人主張定刑方式為 將C案附表編號3(其判決確定日期為108年1月2日)作為定 應執行刑基準日,就編號3至8所示6罪、D案所示9罪,與A案 附表編號7所示之罪合併為一組合,重新聲請定應執行刑, 再接續B案曾定刑1年2月;至於A案附表編號1至6及C案附表 編號1、2所示之罪,受刑人均已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應無再 行定刑或接續執行等衍生問題。檢察官僅以犯罪時間遠近、 無許受刑人任擇其所犯各罪中最有利或不利之數罪排列組合 ,請求檢察官向法院聲請分組合併定應執行刑,而否准受刑 人請求,亦未循受刑人之意見審酌A、B、C、D四案乃分別向 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後,再分別接續執行四個有期徒刑,是 否存在客觀上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有無違反恤刑理念 ,而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例外適用。懇請法院考量C案附表 編號1、2之罪本質上易於速審速結、最先確定且得易科罰金 ,倘若檢察官能詳加審視全部案件各罪之關係,斷不會發生 分別向法院聲請四個定應執行刑又無從合併、必須接續執行 之情,此是否悖離恤刑目的、有無另定執行刑以資救濟之必 要,不無斟酌餘地,祈請撤銷檢察官否准之執行指揮,另由 檢察官為適法之處理等語。 二、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 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又定應執行刑 之裁定,因具有與科刑判決同一之效力,故該條所稱「諭知 該裁判之法院」,不僅指對聲明異議人宣示罪刑(含主刑、 從刑)之裁判之法院,亦包括聲明異議人犯數罪,於分別被 判處罪刑確定後,因符合數罪併罰規定,經依檢察官之聲請 ,定其應執行刑裁定之法院。是對於執行應執行刑檢察官之 指揮執行聲明異議者,自應向所執行之定其應執行刑之裁判 法院為之(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367號裁定意旨參照) 。又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僅在明定檢察官於執行單一確定裁 判所生指揮當否之管轄法院。至數罪併罰於裁判確定後之聲 請法院定其應執行之刑,專屬檢察官之職權,為維護受刑人 應有之權益,同法第477第2項明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 配偶得請求檢察官為定應執行刑之聲請,若經檢察官否准, 乃檢察官拒絕受刑人對於指揮執行之請求,自須有救濟之途 ,應許聲明異議。於此,倘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 之該數罪併罰案件,係各由不同法院判決確定時,究應由何 法院管轄聲明異議案件?刑事訴訟法現制漏未規定,係屬法 律漏洞。參諸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刑法第53條 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 法院裁定之。」因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目的在聲請法院將各罪刑合併斟酌,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 價,則其對檢察官消極不行使聲請權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 與檢察官積極行使聲請權具有法律上之同一事由,本於相同 法理,自應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由該案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管轄(最高法院112年度台聲字第1 02號裁定意旨參照)。再按前揭對於刑之執行得聲明異議之 事由,固僅限於「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然此所稱 「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凡檢察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 法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均屬之,不應侷限於已核發 指揮書之情形(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99號裁定、107年 度台抗字第20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承上述,檢察官是否向法院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其決定仍 屬檢察官指揮執行之範疇,倘檢察官未依請求為重新定應執 行刑之聲請,而逕行指揮加以執行者,依刑事訴訟法第484 條、第486條規定,該受刑人得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為 由,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又數罪併罰定其應執行 刑之案件,係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之檢察官,聲請 該法院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固有明文。惟已經裁 判定應執行刑之各罪,如再就其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應 執行刑,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 部相同為限,此乃因定應執行刑之實體裁定,具有與科刑判 決同一之效力,行為人所犯數罪,經裁定酌定其應執行刑確 定時,即生實質確定力。法院就行為人之同一犯罪所處之刑 ,如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而遭受雙重處罰之危 險,自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用。故數罪併罰案件之實體裁 判,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併合處罰之其他犯罪,或 原定應執行之數罪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 經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等情形,致原定執行刑之基礎 已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 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 應受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並確保裁判之終局性。 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除上開例外情形外,法院再就 該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應執行刑,前、後二裁定對於 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遭受雙重處罰 之危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而不得就已確定裁判並 定應執行刑之數罪,就其全部或一部再行定其應執行之刑, 此為本院最近之統一見解。是以,檢察官在無上揭例外之情 形下,對於受刑人就原確定裁判所示之數罪,重行向法院聲 請分別定應執行刑之請求,不予准許,於法無違,自難指檢 察官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最高法院112 年度台抗字第1522號裁定意旨參照)。至於個案是否存在所 謂「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 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之特殊例外情形,不但 須從實施刑事執行程序之法官、檢察官的視角觀察,注意定 應執行案件有無違反恤刑目的而應再予受理之例外情形,以 提升受刑人對刑罰執行程序之信賴;更要從受刑人的視角觀 察,踐行正當法律程序,避免陷受刑人因定應執行刑反遭受 雙重危險之更不利地位。倘於「特殊個案」,依循一般刑罰 執行實務上之處理原則,而將原定刑基礎之各罪拆解、割裂 、抽出或重新搭配改組更動,致「依法原可合併定執行刑之 重罪」,分屬不同組合而不得再合併定應執行刑,必須合計 刑期接續執行,甚至合計已超過刑法第51條第5款但書所規 定多數有期徒刑所定應執行之刑期不得逾30年之上限,陷受 刑人於接續執行「更長刑期」之不利地位,顯已過度不利評 價而對受刑人過苛,悖離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的, 客觀上責罰顯不相當,自屬一事不再理原則之「特殊例外情 形」,有必要透過重新裁量程序改組搭配,進行充分而不過 度之評價(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268號裁定意旨同此 見解)。反之,即難任由受刑人選擇其中對其最為有利之數 罪,請求檢察官向法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   四、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施用、持有及販賣第一、二級毒品、搶奪、違 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案件,分別經臺灣桃園地方院以 109年度聲字第295號裁定(即A案)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 確定(共7罪;其中附表編號1至6所示之罪,前經同院以107 年度聲字第153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5月確定)、以10 9年度聲字第2182號裁定(即B案)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共3罪)、及本院以109年度聲字第3437號裁定(即C案) 應執行有期徒刑19年(共8罪;其中C案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 罪,前經本院以108年度聲字第228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 年2月確定、編號4至8所示之罪,前經本院以108年度上訴字 第3220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8年6月,並經最高法院以1 09年度台上字第2686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以110年度聲 字第1890號裁定(即D案)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2月(共9罪; 其中D案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罪,前經本院以109年度聲字第 2428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2月確定),並經臺灣桃園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以各該指揮書接續執行有期徒刑27年,嗣受 刑人分別於113年10月16日及113年11月25日具狀請求檢察官 依其所請向法院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 署以桃檢秀己110執更2469字第1139162202號及第000000000 0號函函覆以:裁定A(此應為受刑人前揭所稱C案,以下均 以C案稱之)附表編號1至8犯罪時間均於105、106年間,而裁 定B(此應為受刑人前揭所稱D案,以下均以D案稱之)附表編 號1至9犯罪時間均於107年間,C案附表編號4至8係因案件性 質審理時程較長而判決確定較晚,致後案即D案所犯時間均 在判決確定前乃屬當然;客觀上C案附表編號4至8犯罪時間 與編號1至3,較D案數罪之犯罪時間更為相近,且亦符合刑 法第50條數罪併罰之規則。又本案並無符合另定應執行刑必 要之例外情形,自無許受刑人任擇其所犯各罪中最有利或不 利之數罪排列組合請求檢察官向法院聲請分組合併定應執行 刑,臺端所請於法未合,礙難准許等語,而駁回受刑人所為 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之請求,上開以檢察官名義所為函文, 形式上觀之,固非檢察官之執行指揮書,惟既已記載拒絕受 理受刑人定應執行刑請求之旨,受刑人自得對檢察官駁回之 請求提出救濟,且其所指C、D案定應執行刑之最後判決法院 既為本院,本院即有管轄權,是受刑人向本院聲明異議,程 序上已合於規定。  ㈡聲明異議意旨固稱若將C案附表編號3至8與D案附表所示9罪、A案附表編號7合併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再與B案之1年2月接續執行,顯較原以A、B、C、D案接續執行對受刑人較有利;且A案附表編號1至6及C案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早已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本就無須再行定刑或接續執行,檢察官於將A案附表編號1至6與編號7向法院聲請定刑時,亦未徵求受刑人之同意;又B、C、D案中同時包含得易科與不得易科之罪,雖有經受刑人於前揭調查表上勾選,卻未能選擇如何合併、無從判斷怎麽定應執行刑較有利,是否造成其他後續案件無法合併定刑,方導致接續執行之刑期極長云云。惟查:  ⒈A、B、C、D案之附表所含數罪之犯罪日期,均係於各案所含數罪之最先判決確定日前所犯,亦即各皆係依前揭數罪併罰之規定而為,且未逾越刑罰裁量之法定外部及內部界限,難認客觀上有何責罰顯不相當之情形。而受刑人所犯各罪,既經A、B、C、D案分別定其應執行之刑確定在案,原則上即應受一事不再理原則之拘束,在無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規定之其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刑之部分罪刑,經赦免、減刑或因非常上訴或再審程序撤銷改判,致原裁判所定應執行刑之基礎變動之情況下,檢察官自無從再就原已確定之A、B、C、D案所列各罪之一部或全部抽離,重行向法院再為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是檢察官以前開函文否准受刑人所請就上述C、D案所示各刑,重新排列組合後更定其應執行刑之請求,自無違法或不當。且該函文亦已詳細說明C案所含各罪之犯罪時間較為相近,縱編號4至8之罪因案件性質審理時程較長、故而確定較晚,導致D案所含各罪之犯罪時間落於C案前揭犯罪判決確定前,乃當然之事,而此對C案各罪是否符合數罪併罰之判斷本無影響,經核尚無違誤。  ⒉受刑人於聲明異議狀中復泛以將C案附表編號1、2之罪排除在 外,而以C案附表編號3之判決確定日期作為定應執行刑基準 日,將編號3至8所示之6罪與D案附表所示9罪,以及A案附表 編號7所示之罪合併定一應執行刑,嗣再接續執行B案之1年2 月云云。惟查A、B、C、D案前經原裁定法院分別定應執行有 期徒刑1年8月、1年2月、5年2月、19年,均顯已享有相當之 恤刑利益,且前揭四裁定合計應接續執行之刑期為27年,亦 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但書所定30年刑期之上限,客觀上 受刑人亦無因上開裁定分別定應執行刑後接續執行而遭受「 顯不相當責罰」之特殊情形,致陷於悖離恤刑目的之內部界 限,而有將前定刑集團割裂抽出與後定刑集團合併另定應執 行刑以資救濟之必要,實無許受刑人任擇其所犯各罪中最有 利或不利之數罪排列組合請求檢察官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 。況司法實務上常見多個「數罪併罰」或「數罪累罰」分別 或接續執行導致刑期極長,本即受刑人依法應承受之刑罰, 刑法已設有假釋機制緩和其苛酷性,要無不當侵害受刑人合 法權益之問題,更與責罰是否顯不相當或有無恤刑無涉(最 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390號裁定意旨參照)。而受刑人 所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非大字第43號裁定所涉之具體情節 ,係指若系爭判決中有部分犯罪分屬不得易科罰金及不得易 服社會勞動、或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者,即屬應得被告請求 方得併合處罰之情形,法院於審判中不可逕予合併定應執行 刑,然此與受刑人主張檢察官若欲將已易科罰金執行完畢之 罪與得易科罰金之罪,應得受刑人同意云云,顯非指同一狀 況,自難逕予比附援引。再者,各該裁定所酌定之應執行刑 ,是否已將各罪及其宣告刑合併斟酌,在內部界限之範圍內 ,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價,無違反不利益變更禁止之情事 ,究其實際,均僅能從事後角度觀察;亦即,對於數罪是否 合併或不合併、如何合併分組、對受刑人較有利,於法院將 來裁定結果出來之前,均無法預測,實難如受刑人所想檢察 官應於聲請之前即給予任何資訊協助其判斷、而非僅予其「 是」與「否」之選項勾選云云。換言之,縱檢察官依受刑人 主觀認定、「想像上」較為有利而主張之組合,向法院聲請 重定應執行刑,但法院將來裁定結果如何,尚難預料,實無 從遽論必定較目前各案已獲之恤刑利益而接續執行之期間, 更有利於受刑人,遑論以此推論原定刑方式於客觀上有責罰 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存在。  ⒊至聲明異議意旨明指A案附表編號1至6及C案附表編號1、2均 已易科罰金執行完畢,不應再行定刑或接續執行云云。然按 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而應併合定其應執行之刑期者,若其各 罪中之一罪或數罪形式上雖已執行完畢,惟符合應予定應執 行刑之規定,仍應由檢察官依法聲請法院裁定,至該已執行 部分,係於指揮執行時如何扣除之問題,不能認其不符數罪 併罰要件而不予聲請定應執行刑(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 第1372號裁定意旨參照)。查受刑人所犯如A案附表編號1至 6及C案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雖於法院作成各案裁定前即 已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惟各該已執行完畢之罪與附表其餘編 號所示其他各罪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裁判確定前犯 數罪」之要件,故檢察官就A、C案所示各罪所處之有期徒刑 ,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核屬正當。如前所述,前開所示已易 科罰金執行完畢之罪,僅生檢察官就定應執行刑裁定指揮執 行時將之算入或折抵刑期之問題,與定其應執行刑之裁定是 否適法妥當無關,亦與本件檢察官有無執行指揮不當之情形 無涉。受刑人主張已執行完畢之罪不應合併定刑或接續執行 云云,顯係對法律規定有所誤解,併此敘明。  ㈢綜上,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刑,原係在恤刑之刑事政策下, 以特定之時間點為基準,將受刑人於該基準時點之前所犯各 罪及其宣告刑合併斟酌,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價,俾符罪 責相當之要求。本件檢察官於各案中以受刑人所犯數罪中最 先確定案件之判決確定日期為基準,據以排定聲請定其應執 行刑之案件組合,確屬符合法律規定,並兼具邏輯性、實用 性之合理方式,且如上述,原定刑方式亦難認有造成客觀上 責罰顯不相當之結果,更無何違反極重要公共利益之情形, 自應尊重法院就原定刑方式所為確定裁定之實質確定力,非 可徒憑受刑人以「想像上」可能存在之有利不利情形、或持 「已執行易科罰金完畢之罪,即毋庸再合併定刑或接續執行 」之誤解,即得推翻原確定裁定之實質確定力,而依受刑人 所主張新定刑方式重新組合定刑。前開受刑人聲明異議狀所 提及之A、B、C、D案既已確定,即具有實質之確定力,非經 非常上訴或其他適法程序予以撤銷或變更,不得再行爭執, 從而檢察官以113年11月6日桃檢秀己110執更2469字第00000 00000號函文否准受刑人依其主張之定刑方式聲請定刑之請 求,應無違法或不當之處,受刑人對於檢察官否准其請求之 執行指揮聲明異議,及於聲明異議狀中對各案所含數罪所主 張之拆分重組,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王耀興                    法 官 古瑞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君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2025-03-19

TPHM-114-聲-617-20250319-1

司催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催字第408號 聲 請 人 蔡李秀蓮即李恭喜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公示催告事件,本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宣告證券無效之公示催告,聲請人應提出能即時調查 之證據,以釋明證券被盜、遺失或滅失,及有聲請權之原因 、事實,民事訴訟法第559 條及同法第284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以其持有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之股票證券聲請 公示催告,惟聲請人未提出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之股 票掛失函及其為股票持有人李恭喜之繼承人之釋明文件,經 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通知聲請人於文到5日內補正:已 向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辦理股票掛失之證明文件、李恭喜 之繼承系統表等事項,該通知於民國114年1月3日送達聲請 人,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惟聲請人逾期迄未補正,即未能 釋明該證券被盜、遺失或滅失,及有聲請權之原因及事實, 依上說明,其聲請即屬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倩影

2025-03-19

SCDV-113-司催-408-20250319-2

監宣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選定監護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920號 聲 請 人 乙○○ 相 對 人 甲○○ 關 係 人 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選定監護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定乙○○(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甲○○(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 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監護人。 指定丙○○(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 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監護人死亡,且受監護人無第1094條第1項之監護人者, 法院得依受監護人、第1094條第3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或依職 權,另行選定適當之監護人,民法第1106條第1項第1款定有 明文;法院依前項選定監護人或依第1106條及第1106條之1 另行選定或改定監護人時,應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 人,民法第1094條第4項亦有明文。前開關於未成年人監護 規定,於成年人之監護準用之,此觀民法第1113條之規定即 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兄,相對人前經臺灣花蓮 地方法院於民國83年2月3日以83年度禁字第1號民事裁定宣 告為禁治產人。原以相對人之母劉遏為其監護人。惟因原監 護人劉遏於104年11月05日死亡。爰聲請改定聲請人為相對 人之監護人,並指定關係人即相對人侄兒丙○○為會同開具財 產清冊之人等語。 三、再按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依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   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   列事項: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況;受   監護宣告之人與其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   狀況;監護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   利害關係;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   其代表人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11條之1   定有明文。 四、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兩造及關係人之 戶籍謄本、原監護人劉遏除戶戶籍謄本、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83年度禁字第1號民事裁定、親屬同意書、親屬系統表等件 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取臺灣花蓮地方法院83年度禁字第 1號宣告禁治產事件民事卷宗核閱無誤,互核相符,自堪信 為真實。是相對人既經本院宣告為受監護宣告之人,原監護 人業已死亡,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兄,亦為主責相對人事務者 ,其聲請本院另行改定監護人,顯然較符合相對人之最佳利 益。 五、另本院囑請桃園市社會工作師公會對兩造及關係人進行訪視   ,經桃園市社會工作師公會於113年11月29日以桃社師字第1 13132號函暨所附之監護(輔助)宣告調查訪視報告記載建 議略以:本案之聲請人乙○○為禁治產人哥哥,關係人丙○○為 禁治產人姪子。禁治產人現與聲請人同住桃園區住所,平時 由居家照顧服務員照顧禁治產人日常生活起居,另由聲請人 代替禁治產人回診領藥,並保管禁治產人的身分證、健保卡 、身心障礙證明、郵局存摺與印章,也願意協助禁治產人處 理事務及使用榮民就養金1萬4千多元及禁治產人補助款約2 萬出頭一起支付禁治產人所有開銷費用。關係人亦願意配合 聲請人處理禁治產人事務及不定時關懷探視禁治產人。訪視 現場,禁治產人無法明確表達對本案的意見及想法。聲請人 口頭表示禁治產人父母皆已往生,而與禁治產人弟弟陳連進 及養妹陳秀蘭皆無聯絡往來,故無法告知有關本案之聲請。 另聲請人自薦擔任禁治產人的監護人,並指定由聲請人長子 即本案關係人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見本院卷第 17、21頁)。 六、本院參酌上揭訪視報告及親屬同意書等各情狀,因聲請人為 相對人之至親,復有擔任相對人監護人之意願,應可考量相 對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狀況,盡力維護相對人之權利,執行 有關相對人之生活、護養療治、財產管理之職務,故認由聲 請人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應最能符合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 佳利益,爰選定聲請人為相對人之監護人,並依上揭規定, 指定關係人丙○○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七、末按民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第1099條之1 之規定   ,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應依規定會同   遺囑指定、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指派或法院指定之人   ,於二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於前條之財產清   冊開具完成並陳報法院前,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僅   得為管理上必要之行為。本件聲請人既任相對人之監護人,   其於監護開始時,對於相對人之財產,自應依前揭規定會同   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於二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併   此敘明。 八、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佳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林傳哲

2025-03-19

TYDV-113-監宣-920-20250319-1

監宣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選定受監護宣告人之監護人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監宣字第69號 聲 請 人 張沛詠 相 對 人 張榮軒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選定受監護宣告人之監護人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改定聲請人張沛詠(女、民國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人張榮軒(男、民國00年0月00 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監護人。 指定柯惠美(女、民國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張沛詠為相對人張榮軒之胞妹, 相對人前經本院以104年度監宣字第252號裁定宣告為受監護 宣告人,並選定其父張太郎擔任監護人,復指定聲請人為會 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嗣張太郎於民國113年10月20日死亡 ,爰依民法第1113條、第1106條第1項第1款規定,聲請改由 聲請人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另指定受監護宣告人之表姊柯 惠美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二、按監護人死亡、經法院許可辭任或有民法第1096條各款情形 之一,且受監護人無民法第1094條第1項之監護人者,法院 得依受監護人、第1094條第3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或依職權, 另行選定適當之監護人,民法第1113條準用第1106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法院為監護之宣告時,應依職權就配偶、四 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主管機關 、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一人或數人為監護人, 並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 依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 意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列事項:一、受監護宣告之 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況。二、受監護宣告之人與其 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三、監護人 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四 、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 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同法第1111條第1項、第111 1條之1亦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其提出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 (障礙等級:重度)、屏安醫療社團法人屏安醫院診斷證明 書、除戶謄本、戶籍謄本、本院104年度監宣字第252號民事 裁定等件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閱104年度監宣字第252號 裁定卷宗核閱無誤,堪信為真實。而聲請人為受監護宣告人 之胞妹,其因原監護人即相對人之父張太郎死亡,無法再行 監護人職務而聲請本院為受監護宣告人另行選定監護人等情 ,核屬有據。又相對人之父母均已歿,相對人之姑姑張英玉 及余張英蘭、堂弟張士瑞則均同意由聲請人擔任相對人之監 護人,並指定柯惠美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均有最近 親屬同意書可參,復查無聲請人不適任監護人之情事,是由 聲請人負責護養及照顧相對人並管理其財產,應能符合相對 人之利益,爰選定聲請人為監護人;另依前揭規定,法院於 選定監護人時,應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及依民 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之規定,監護開始時,監護人 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應依規定會同遺囑指定、當地直轄市 、縣(市)政府指派或法院指定之人,於2個月內開具財產 清冊,並陳報法院。為使聲請人得於期限內開具財產清冊並 陳報法院,並衡酌柯惠美為相對人之表姊,爰併指定柯惠美 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家事庭 法 官 王致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洪韻雯

2025-03-18

PTDV-114-監宣-69-20250318-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58號 聲 請 人 即 受刑人 曾信銓 上列聲請人即受刑人聲請定應執行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 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前項定其應執行之刑者,受刑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亦得請求前項檢察官聲請之,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明文規定。故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定 其應執行之刑,僅檢察官有聲請權,受刑人不得為之,如受 刑人逕向原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自於法不合,應裁定 予以駁回(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782號裁定意旨參照) 。準此,本件聲請人即受刑人曾信銓並無逕行向法院聲請定 應執行刑之權限,倘聲請人認其所犯數罪合於合併定應執行 刑之要件,僅得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該 管檢察官向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是本件聲請人逕向本 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顯然於法有違,應予駁回。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孫 于 淦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孫 庠 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NTDM-114-聲-158-20250318-1

監宣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改定監護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1514號 聲 請 人 丙○○ 相 對 人 乙○○ 關 係 人 徐○哲 甲○○ 戊○○ 上 一 人 代 理 人 林慶皇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改定監護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改定丙○○(男、民國74年8月21日,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戊○○(女、民國47年8月1日,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乙○○(男、民國00年00 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監護人。 二、指定甲○○(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 00000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三、聲請程序費用由受監護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主張:聲請人為相對人即受監護宣告人乙○○之子 ,受監護人前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93年度禁字第156號裁 定宣告為禁治產人,相對人之配偶戊○○依法為其監護人,嗣 經本院以108年度監宣字第1200號指定聲請人為會同開具財 產清冊之人。茲因戊○○不當使用相對人之租金收入,且曾遭 詐騙,又無法清楚交待相對人租金收入之使用流向,且戊○○ 因賭博而向地下錢莊借款,金額高達新臺幣(下同)5000萬元 ,每月利息則為80萬元,都是使用相對人之租金收入,現已 入不敷出,而相對人之不動產權狀與印鑑等均由戊○○保管, 恐有危害受監護財產安全之虞,戊○○顯不適任監護人,爰聲 請變更由聲請人與關係人甲○○為共同監護人等語。 二、關係人部分:  ㈠戊○○部分:  ⒈關係人戊○○為相對人之配偶,二人於民國78年10月28日結婚 ,嗣乙○○長期患有重度思覺失調症,無法為意思表示及受意 思表示,前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院)以93年度禁 字第156號裁定宣告為禁治產人,並選定關係人為其監護人 ,後經本院108年度監宣字第1200號指定聲請人為會同開具 財產清冊之人。自相對人受禁治產宣告20年以來,關係人身 為相對人之配偶及監護人,相當謹慎依法處理相對人之監謹 事務,期間另曾聲請本院以108年度監宣字第1088號准許處 分相對人之不1動產,未曾有分毫疏失及怠慢。  ⒉聲請人所為前開指控均非事實,關係人否認之,相對人早年 即已罹患重度思覺失調症,長期於仁濟醫院住院臥病在床, 均由關係人獨立照顧至今,照顧工作之繁瑣、辛勞難以言喻 ,關係人既係相對人之主要照顧者,負責打理其一切生活事 務,執行職務迄今均無問題,自適合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 又關係人擔任監護人期間,均謹慎依法執行職務,就相對人 之利益為最佳考量,並無聲請人所指危害相對人權益之情事 ,反而聲請人業已離家在外居住,對於相對人未曾親自參與 照顧,平時亦未多加聞問、漠不關心,本次竟無端指摘關係 人不適任監護人云云,顯不足取。  ⒊關係人身為相對人之監護人、法定代理人,自有代為意思表 示及代受意思表示之權限,得以代為出租及管理相對人所有 坐落新泰路及泰順街之不動產,以增進不動產之利用,前開 出租之孳息每月大約11萬元左右(疫情期間僅約7、8萬元) ,主要均用於相對人個人龐大醫療費用支應、平日家庭生活 開支(含甲○○罹患乳癌,2次開刀化療扶養費用,甲○○2名子 女經法院裁定由關係人擔任監護人,渠等扶養費用等),又 相對人所有泰順街房屋另於109年11月間發生火災,導致火 勢蔓延燒毁周圍房屋,尚須對外貸款進行賠償,亦係由前開 租金支應,均屬相對人生活所必需,而由關係人為其利益所 為之合法使用,並無任何租金收入濫用情事,聲請意旨實有 誤會,自屬無稽。  ⒋依聲請人所提與關係人間之對話紀錄,充其量僅能說明關係 人曾向民間放款進行借貸,而有債務清償問題,惟關係人係 獨立之成年人,此僅係關係人個人之財務狀況,與如何執行 監護人職務、是否適任監護人職務,尚屬二事,自不能單憑 關係人個人之財務狀況,即遽認不利於相對人。實則,關係 人係因每月家庭生活費用開銷龐大,平日又需親自照顧相對 人而無法上班工作賺錢,且遭逢車禍受傷,又前開貸款無法 支應所有家庭生活所需,為顧及整體家庭生計考量,方再以 個人名義及土地擔保對外進行借貸,而遭代書設計而借高利 貸,惟究係關係人之個人財務情形,對於監護事務並無任何 不利影響,亦未有任何顯不適任之情事,聲請人迄今未能提 出相應證據以實其說,明顯未盡舉證責任,所述委無足採。  ⒌至社團法人榮欣社會福利服務促進協會訪視報告,表示監護 期間是否有運用案主財產支應個人借貸尚需釐清,且與子女 間針對財務管理分配未具共識,未有順暢溝通,評估需確認 監護職務及明確分工,並擬定案主之財務支配計畫云云。惟 查,關係人否認有金錢使用不佳、挪用租金、對婚姻不忠等 情事,綜合評估意見對前開動用財務乙事之詳情既未釐清, 亦未有其他不利相對人證據之情形下,即遽認需確認監護職 務及擬定財務支配計畫,實非妥適。  ⒍綜上所述,關係人身為相對人之配偶及監護人,均依法執行 監護職務,並無聲請意旨所指濫用租金收入,不利相對人利 益等情,又關係人本身財務狀況如何,對於相對人亦無任何 不利影響,此外亦無任何事實足認相對人因關係人不當照顧 或損害權益,或關係人繼續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不符其最佳 利益,抑或關係人有何顯不適任等情事,自無改定監護人之 必要,本件改定監護人聲請自無理由,爰懇請准予裁定駁回 本件聲請。  ㈡甲○○部分:聲請人住淡水,我住新莊,聲請人連送東西或探 視父親都會說,妳去看就好,或者妳們自己去處理就好云云 ,聲請人會推卸責任,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庭及事業要忙 ;我希望跟母親戊○○共同監護,畢竟母親瞭解家裡的狀況, 我希望可以在母親戊○○的身旁去提醒她,我也願意跟丙○○、 丁○○一起討論。  ㈢丁○○部分:聲請人指稱我不想管家裡的財物,怕跟媽媽的感 情變差,這部分聲請人多慮了;我過世的姊姊之前在世時確 實有跟商請人管錢沒有錯,過世的大姐會把錢明細公布給大 家。 三、按民法總則中華民國97年5 月2 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已為 禁治產宣告者,視為已為監護宣告,民法總則施行法第4 條 第2 項前段定有明文。又「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受監 護人無第1094條第1項之監護人者,法院得依受監護人、第1 094條第3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或依職權,另行選定適當之監護 人:一、死亡。二、經法院許可辭任。三、有第1096條各款 情形之一」;「有事實足認監護人不符受監護人之最佳利益 ,或有顯不適任之情事者,法院得依前條第1項聲請權人之 聲請,改定適當之監護人,不受第1094條第1項規定之限制 。法院於改定監護人確定前,得先行宣告停止原監護人之監 護權,並由當地社會福利主管機關為其監護人」,民法第11 06條、第1106條之1規定參照。此等規定,依民法第1113條 規定,於成年人之監護準用之。又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依 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 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列事項:一、受監護宣告之人 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況。二、受監護宣告之人與其配 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三、監護人之 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四、 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與 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11條之1 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父即相對人前經桃園地院以93年度禁字第156號 裁定宣告為禁治產人,相對人之配偶戊○○依法為監護人,嗣 經本院以108年度監宣字第1200號指定聲請人為會同開具財 產清冊之人等情,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為證,並經本院依職 權調閱本院108年度監宣字第1200號事件卷宗核閱無訛,自 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主張戊○○有不適任監護人之情形,業據提出對話訊息 截圖為證,本院囑託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對聲請人及關係人戊 ○○、甲○○、丁○○進行訪視,綜合評估建議及具體建議略以:  ⒈對本案改定聲請之理由:本案經訪視到案長子(聲請人)表述 聲請改定原因,係為案妻(原監護人戊○○)處理案主租金收 入金流不明確,且案妻個人對於財務管理能力不佳,經常遭 詐騙金額已達上千萬,另案妻車禍後行動能力缓慢,故希冀 聲請改定監護人以維護案主權益;然經訪視釐清案長子、案 次子及案次女均有意擔任監護人,惟針對案主財務管理及生 活照顧尚未有共識,故評估若改定聲請,仍需落實監護職責 分工之必要。  ⒉對本案監護人部分之建議:   ⑴經訪視案長子(即聲請人),考量案主生活需他人協助, 且自法院裁定由案妻監護期間,不清楚針對案主財務支出 流向,案長子則自述僅協助處理案主醫療事宜,案長子表 示有意願與案次女共同擔任監護人。   ⑵經訪視案妻(即原監護人戊○○),自述監護期間實為保管 案主存簿、印鑑及相關證件,且自述未有不當照顧案主或 財產不當運用情形,另針對案主租金收入均用於家中開銷 、未成年子女監護照顧花費及案主住院及生活開銷費用; 經訪視案妻亦表示有意願與案次女共同擔任監護人。   ⑶經訪視案次子(即丁○○),案次子除認為案長子不適任監 護人外,自述願單獨監護或與案次女共同監護,達到相互 監督之責任。   ⑷經訪視案次女(即甲○○)則認為有意願單獨監護,在處理 案主照顧及財務上,較不受另一監護人限制,願公開透明 管理案主財務,且若任監護人針對案主照顧已有實質規劃 。   ⑸綜上考量本案經評估案妻,監護期間是否有運用案主財產 進行支應個人借貸尚需釐清;惟案妻與案子女間針對案主 財務管理及分配未具共識,且未有順暢溝通,故評估需確 認監護職務及明確分工,並擬定案主之財務支配計晝,建 請法官於開庭審理時,仍需闡明監護事務,並針對案主財 務管理及支付方式進行討論,若為案主之共同監護人,亦 需就監護職務分工進行說明,應依受監護人之最佳利益為 之,以確實落實監護人之職務。   ⑹對本案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人部分之建議:經訪視釐清,案 妻與案子女針對人選,未有共識及順暢溝通案主財務狀況 ,然訪視案妻、案長子、案次子之身心狀洱及行動能力均 尚屬良好,若其一擔任擬任會同人角色,亦無不適任之情 事等情,有新北市政府社會113年12月20日新北社工字第1 132528695號函暨所附成年監護訪視調查評估報告在卷可 稽(見本院卷第89至101頁)。  ㈢本院斟酌原監護人戊○○為00年0月0日生,現年已66歲年事已 高,且自陳有以個人名義及土地擔保對外進行借貸,而遭代 書設計而借高利貸之情形,由其單獨任監護人恐力有未逮, 然其長期為相對人之監護人,熟悉受監護人之照顧事項,對 於相對人財產運用亦有相當程度之熟悉,併考量聲請人原為 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且曾經與其胞姊(已歿)共同管理 相對人之財務,對於相對人之財務亦有相當程度之瞭解,堪 認聲請人應能盡力維護受監護人權利,並予以適當之照養療 護,本院因而認由關係人戊○○與聲請人擔任共同監護人,應 符合受監護人之最佳利益。又依民法第1094條第4項規定, 本院另指定關係人甲○○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以保障受 監護人之權益。 五、末按監護人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執行監護職務。又監護 人於執行監護職務時,因故意或過失,致生損害於受監護人 者,應負賠償之責。且法院於必要時,得命監護人提出監護 事務之報告、財產清冊或結算書,檢查監護事務或受監護人 之財產狀況,民法第1100條、第1109條第1項、第1103條第2 項定有明文。監護人自應妥適管理受監護人之財產,並使用 於受監護人照護所需費用。另監護人依民法第1113條準用同 法第1099條第1項、第1099條之1之規定,於監護開始時,對 於受監護人之財產,應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於2個月內開 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且於財產清冊開具完成並陳報法院 前,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僅得為管理上必要之行為 ,附此敘明。 六、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周靖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鄭紹寧

2025-03-18

PCDV-113-監宣-1514-20250318-1

輔宣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改定輔助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輔宣字第161號 聲 請 人 張林昭美 相 對 人 張珈銘 關 係 人 張仲寬 當事人間聲請改定輔助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改定乙○○(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 之人丙○○(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輔助人。 二、聲請程序費用由受輔助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母親,相對人前經本院以 101年度監宣字第281號宣告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並選定其父 親張輝耀為輔助人,嗣因張輝耀死亡,法院以108年度輔宣 字第16號選定相對人之姨母甲○○為輔助人,然甲○○年近70歲 ,年事已高,並未與相對人同住,無力負擔輔助之責任,表 明無意願繼續擔任輔助人,經聲請人、張容慈(相對人之胞 姊)、張育慈(相對人之胞妹)、甲○○開會共同推舉相對人之 養子乙○○為輔助人,爰聲請改定輔助人等語。 二、按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法院得依受監護人、第1094條第 3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或依職權,另行選定適當之監護人:㈠死 亡。㈡經法院許可辭任。㈢有第1096條各款情形之一(有下列 情形之一者,不得為監護人:㈠未成年。㈡受監護或輔助宣告 尚未撤銷。㈢受破產宣告尚未復權。㈣失蹤)。法院另行選定 監護人確定前,由當地社會福利主管機關為其監護人。法院 選定監護人時,應依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 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列事項: ㈠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況。㈡受監護宣 告之人與其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 ㈢監護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 關係。㈣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 代表人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06條第1項 、第1111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並依同法第1113條之1第2項 規定,於輔助人及有關輔助之職務準用之。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有上開裁定兩份(本院卷第7~10 頁)、同意書(第11頁)、戶籍謄本(第12~17頁)為證,並有戶 役政資訊網站查詢-親等關聯(二親等)資料在第19~20卷可稽 ,堪信為真。本院審酌甲○○為00年00月生,年近70歲,且未 與相對人同住,並無意願繼續擔任輔助人,並經親屬會議同 意,應准其辭任,且相對人父親已過世,其二親等內之親屬 僅有聲請人即其母親、張容慈(相對人之胞姊)、張育慈(相 對人之胞妹)和養子4人,經聲請人、張容慈、張育慈、甲○○ 全數推舉相對人之養子乙○○擔任輔助人,乙○○亦同意,是改 由乙○○擔任輔助人,應可善盡保護相對人權益之責任,爰裁 定如主文。 四、程序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第177條 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蕭一弘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應附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張馨方

2025-03-17

TCDV-113-輔宣-161-20250317-1

家調裁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選定監護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裁字第12號 聲 請 人 李○○ 相 對 人 黃○○ 上列當事人間選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改定甲○○(女,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 00000000號)為未成年人乙○○(女,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 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監護人。 二、指定張○○(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 00000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三、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即未成年人乙○○之姑姑,未 成年人乙○○之父母均已歿,無法行使親權。而原監護人即未 成年人乙○○之內祖母呂○○年邁體衰,顯不適任未成年人乙○○ 之監護人;另未成年人乙○○之內祖父李○○、外祖父黃○○亦已 死亡,外祖母王○○則為大陸地區人士,未曾來臺,不適合擔 任未成年人乙○○之監護人,故未成年人乙○○已無民法第1094 條第1項所定順位之監護人。又未成年人乙○○目前與聲請人 同住並受扶養照顧,爰聲請改定由聲請人擔任未成年人乙○○ 之監護人,並指定未成年人乙○○之表哥張○○為會同開具財產 清冊之人等語。  二、相對人之意見略以:對於聲請人主張相對人自出生即與聲請 人同住,並由聲請人扶養、照顧迄今,相對人之法定監護人 呂○○因年邁等事由而有顯不適任之情形,請求改由聲請人擔 任相對人之監護人,並指定張○○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相對人不爭執,並同意由聲請人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等語。 三、按當事人就不得處分之事項,其解決事件之意思已甚接近或 對於原因事實之有無不爭執者,得合意聲請法院為裁定;法 院為前項裁定前,應參酌調解委員之意見及家事調查官之報 告,依職權調查事實及必要之證據,並就調查結果使當事人 或知悉之利害關係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當事人聲請辯論者 ,應予准許。前二項程序,準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編第二章第 三節關於訴訟參加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33條定有明文。查 本件兩造合意聲請本院以裁定終結本件家事事件,本院自應 依前揭規定為裁定,合先敘明。 四、按父母均不能行使、負擔對於未成子女之權利義務或父母死 亡而無遺囑指定監護人,或遺囑指定之監護人拒絕就職時, 依下列順序定其監護人:㈠、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㈡、 與未成年人同居之兄姊。㈢、不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 前項監護人,應於知悉其為監護人後15日內,將姓名、住所 報告法院,並應申請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指派人員會 同開具財產清冊。未能依第一項之順序定其監護人時,法院 得依未成年子女、四親等內之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其 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就其三親 等旁系血親尊親屬、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 人選定為監護人,並得指定監護之方法;法院依前項選定監 護人或依第1106條及第1106條之1另行選定或改定監護人時 ,應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未成年人無第1項之 監護人,於法院依第3項為其選定確定前,由當地社會福利 主管機關為其監護人,民法第1094條定有明文。復按有事實 足認監護人不符受監護人之最佳利益,或有顯不適任之情事 者,法院得依第1106條第1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改定適當之 監護人,不受第1094條第1項規定之限制,民法第1106條之1 第1項亦定有明文。 五、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提出戶籍謄本、戶口名簿影本 、親屬系統表為證,並有個人戶籍資料、入出境資訊連結作 業資料、移民署雲端資料查詢、親等關聯資料附卷可稽,且 為相對人、關係人呂○○到庭不爭執,堪認關係人呂○○主觀上 並無意願擔任未成年人乙○○之監護人,及年邁因素亦致關係 人呂○○難以擔任監護人之情狀,是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自 堪採信。 ㈡、本院審酌未成年人乙○○之父母均歿,原監護人呂○○現因年邁 已無力擔任監護人乙職,而聲請人為未成年人乙○○之姑姑, 目前與未成年人乙○○同住,且有擔任未成年人乙○○監護人之 主觀意願等情,是基於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爰依民法第 1106條之1第1項之規定,改定聲請人為未成年人微之表兄, 其願協助處理未成年人乙○○之財產事宜乙節,併依民法第10 94條第4項之規定,指定關係人張○○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 人。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33條、第10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廖弼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育蘋

2025-03-17

TCDV-114-家調裁-12-2025031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93號 聲 請 人 即受刑 人 胡乃勝 上列聲請人即受刑人因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胡乃勝所犯之罪,均為槍砲彈藥刀械 管制條例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罪,經分開定應執行之刑。 聲請人請求法院檢視全案諸般情由,惠予更定應執行刑。聲 請人所受有期徒刑宣告最長為15年3月,請予聲請人悔改向 上之機會,從輕為最有利於聲請人之裁定等語(詳聲請狀) 。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 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 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 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法院於接受繕本後,應將繕本送 達於受刑人。」,同條第2項規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 人、配偶,亦得請求檢察官為前項之聲請。」。是以數罪併 罰有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僅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法院所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有聲請權,受刑人不得為之。 倘受刑人誤向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於法自有不合(最 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782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胡乃勝具狀向本院聲請更定應執行刑,聲請狀 上雖未載明確定判決案號。然綜觀聲請狀載明「所犯均為槍 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罪」,暨載明本 院108年聲字第459號案號、所受有期徒刑宣告最長為15年3 月等語。兼衡依受刑人前科表所示,受刑人胡乃勝目前係接 續執行本院108年聲字第459號裁定之執行刑7年(指揮書執 畢日期114年5月31日,簡稱:A裁定)及台灣高等法院高雄 分院110年聲字第1285號裁定之執行刑15年9月(指揮書執行 起算日:114年6月1日,簡稱:B裁定)等情,足見受刑人係 就目前在監執行之上開A、B裁定所示各罪,聲請法院再合併 定執行。 四、然姑且先不論上開A裁定及B裁定所示各罪,依法能否合併定 執行刑。稽諸前揭說明,均不得由受刑人胡乃勝逕向本院提 出聲請。亦即縱使得合併定執行刑,亦應由檢察官向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法院聲請。從而,不論A裁定及B裁定所示各罪, 是否得合併定執行刑,受刑人胡乃勝均非合法之聲請權人。 受刑人胡乃德逕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於法自有未合 ,應予駁回。 五、本院雖裁定駁回受刑人之本件聲請,但若受刑人仍主張目前 在監執行之A、B裁定所示各罪得合併定執行刑,受刑人應依 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2項:「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 ,亦得請求檢察官為前項之聲請。」規定,另行具狀向檢察 官提出請求,暨由檢察官決定究竟是否得依同條第1項聲請 ,併此敘明。 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洪碩垣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江俐陵

2025-03-17

KSDM-114-聲-393-20250317-1

監宣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改定監護人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監宣字第16號 聲 請 人 甲OO 相 對 人 乙OO 關 係 人 丙OO 丁OO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改定輔助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選定甲OO(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 000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乙OO(女,民國00年0月0日 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輔助人。 二、聲請程序費用由受輔助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即受輔助宣告之人乙OO之原輔助人戊 OO過世,爰依法聲請改定相對人之母親即聲請人為受輔助宣 告之人之輔助人等語。 二、按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受監護人無第1094條第1項之 監護人者,法院得依受監護人、第1094條第3項聲請權人之 聲請或依職權,另行選定適當之監護人:(一)死亡。(二 )經法院許可辭任。(三)有第1096條各款情形之一。法院 另行選定監護人確定前,由當地社會福利主管機關為其監護 人;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依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 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 列事項:(一)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 況。(二)受監護宣告之人與其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 之人間之情感狀況。(三)監護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 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四)法人為監護人時,其 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 害關係,民法第1106條、第1111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又上 開規定於輔助人及有關輔助之職務準用之,此觀同法第1113 條之1第2項自明。 三、經查: (一)聲請人係相對人母親,依前揭規定,自得聲請為相對人另行 選定輔助人。且相對人因精神疾病,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經本院 以105年度監宣字第209號裁定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並依法選 定賴金明任其輔助人之情,有戶籍謄本、戶役政資訊網站查 詢-親等關聯(二親等)及個人戶籍資料附卷可參,另經本 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05年度監宣字第209號案卷核閱無訛,自 堪信為真實。 (二)聲請人主張原輔助人戊OO已去世乙節,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 為證,堪信屬實,是為相對人最佳利益考量,自有依法為其 另行選定輔助人之必要。 (三)本院審酌聲請人為相對人之母親,為相對人至親,且有意願 擔任相對人之輔助人,並經相對人及其子女即關係人丙OO、 丁OO表示同意由聲請人擔任相對人之輔助人,有訊問筆錄附 卷可憑,堪認另行選任聲請人為相對人之輔助人,符合受輔 助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77條第2項、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徐婉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毓青

2025-03-17

SCDV-114-監宣-16-202503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