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被繼承人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司繼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441號 聲 請 人 張志誠 王晨星 共同代理人 李志澄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關於無人承認之繼承事件,專屬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住所   地法院管轄;又法院受理家事事件之全部或一部不屬其管轄   者,除當事人有管轄之合意外,應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1項第4款、第6條第   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鄭錦燦之住所地為新北市○○區○○ 路000號6樓,有卷附除戶謄本可稽,依上開規定,專屬臺灣 基隆地方法院管轄。茲聲請人誤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應 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翟天翔

2025-02-24

TPDV-114-司繼-441-20250224-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給付票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中簡字第4051號 原 告 林暉翔 訴訟代理人 詹漢山律師 被 告 建太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廖繼宏 訴訟代理人 林夏陞律師 被 告 廖士賢 黃淵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但書第3款定有明文。原告起訴聲明原請求:「一、 被告建太公司、廖士賢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94 6萬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6計算之利息;二、被告建太公司、黃淵祚應連帶給付原 告318萬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三、被告建太公司、廖士賢、黃淵祚 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25萬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等語。嗣於民國1 13年11月18日以書狀變更聲明為:「一、被告建太公司、廖 士賢應連帶給付原告2,504萬1,0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二、被告 建太公司、黃淵祚應連帶給付原告270萬3,000元,並自112 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建太公司、廖士賢、黃淵祚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 106萬2,5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等語,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依首揭法條規定,即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本件被告廖士賢、黃淵祚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 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建太營造有限公司(下稱建太公司)自民國 112年10月間起,陸續向原告借款,且原告與被告建太公司 自112年8月間即有借貸關係存在。被告建太公司並簽發如附 表一至三所示支票,並分別由被告廖士賢在附表一所示各支 票背書;被告黃淵祚在附表二所示各支票背書;被告廖士賢 、黃淵祚二人在附表三所示支票背書後交付原告,作為借款 之清償,屆期提示均因存款不足退票而未獲清償,爰依票據 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建太公司、廖 士賢應連帶給付原告2,504萬1,0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㈡被告建太 公司、黃淵祚應連帶給付原告270萬3,000元,並自112年11 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㈢被 告建太公司、廖士賢、黃淵祚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06萬2,5 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6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建太公司則以:兩造實際上未發生借款關係,原告亦未 支付被告如附表一、二、三所示票據之款項,原告應就兩造 間之借款關係舉證說明。且被告建太公司並未於112年8月3 日、同年月28日向原告借款。至原告提出其他金流日期,則 與發票日期及票面金額不符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1.原 告之訴駁回;2.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予假執行 。  ㈡被告廖士賢、黃淵祚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 書狀作何聲明及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執有被告建太公司自112年10月間起陸續簽發如附表一至 三所示支票,並分別由被告廖士賢在附表一所示各支票背書 ;被告黃淵祚在附表二所示各支票背書;被告廖士賢、黃淵 祚二人在附表三所示支票背書後交付原告,然屆期均未獲清 償等情,業據原告提出如附表一至三所示之支票及退票理由 單影本在卷可稽,復為被告建太公司所不執,而被告廖士賢 、黃淵祚則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為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 準用第1項規定,視為自認。故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   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   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   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   ,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法院1 7年上字第917號判決要旨參照)。次按本票固為無因證券, 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發票人或執票人前手間所存在之抗 辯事由,對抗執票人。然發票人非不得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 存之抗辯事由對抗執票人,此觀票據法第13條前段之反面解 釋自明。又如發票人一旦提出其基礎原因關係不存在之對人 抗辯,執票人自應就該基礎原因關係存在之積極事實,負舉 證責任(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1601號判決參照)。復按 「消費借貸為要物契約,因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交付而生效 力(參見89年5月5日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之民法第475條)。 又支票為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支票上權利係依支票文義而 發生,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支票上權利之行使, 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尚難因執有支票,即得證明其 所主張之原因關係為存在。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之被繼 承人鍾文城於七十八年間向其借用系爭款項之事實,既為上 訴人所否認,依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自應由被上訴人就主 張已交付借款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 字第8號民事裁判要旨可參。本件原告既自承如附表一至三 所示支票係被告建太公司向其借款,並各經被告廖士賢在附 表一所示各支票背書;被告黃淵祚在附表二所示各支票背書 ;被告廖士賢、黃淵祚二人在附表三所示支票背書後交付原 告以擔保借款之清償等情,準此,原告與被告建太公司間顯 為直接前後手關係,而被告建太公司復抗辯其未收到原告交 付之借款,依上開說明,自應由原告就借貸意思表示合致及 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先負舉證責任。經查:  1.證人梁益誠固於本院113年4月8日審理時期日到庭具結證稱 :我是仲介,純粹送錢過去,還有拿票,就是幫原告送資金 給被告建太公司。是被告廖士賢跟我接洽的,我都是以現金 存入被告建太公司的甲存帳戶及被告廖繼宏的甲存帳戶,被 告廖士賢都有陪同。我有看過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都是我 從被告廖士賢手上拿到的。原告跟被告就錢交付部分是借貸 關係。借貸是我跟原告、被告廖士賢商量過後,有無利息約 定我要在整理一下。利息幾%我不會算。另外他們借款的金 額跟開票的金額不同,至於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實際交付的 金額,我要回去整理。另交錢的地點是在合庫大里分行附近 的7-11、華南的話是在旁邊的咖啡店。有幾次是交付現金, 但是沒有存入甲存這部分我回去再整理。我交付的現金也是 直接交給被告廖士賢,因為我要跟他收票,票要經過被告廖 士賢的手。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有些支票發票日是同一天, 之所以分成數張,是因為當時票不夠,有些是回收回來的, 再補開支票湊借款的金額等語,然證人遲至言詞辯論終結時 並未提出原告與被告建太公司確有利息之約定及各票面金額 與實際交付借款數額之關係,故尚難逕以證人之證述逕認原 告確交付附表一至三所示各支票擔保之借款金額與被告建太 公司。  2.至原告雖主張其委由證人梁益誠分別於112年8月3日、112年 8月28日以現金500萬元(附表一編號1號所示支票之借款) 、300萬元(附表一編號4號、附表二編號1號所示支票之借 款)存入被告建太公司申設之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帳號00 0000000000號帳戶;於112年10月2日以現金131萬7,000元( 附表一編號2號、3號所示支票之借款)存入被告申設之合作 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戶;於112 年10月2日以現金40萬7,000元(附表一編號5號所示支票之 借款)存入被告申設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帳號00 00000000000號帳戶;於112年10月2日、112年10月4日、112 年10月6日、112年10月11日、112年10月25日、112年10月25 日分別以現金254萬6,000元(附表一編號5號所示支票之借 款)、225萬元(附表一編號6號所示支票之借款)、100萬 元(附表一編號7號所示支票之借款)、50萬元(附表二編 號2號所示支票之借款)、120萬元(附表三所示支票之借款 )、220萬元(附表一編號8號所示支票之借款)存入被告申 設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 戶內,並據原告提出存款憑條為憑,另有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北大里分行113年4月22日合金北大里字第1130001147號函檢 附之被告建太公司申設之北大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 帳戶交易明細、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里分行113年4 月26日華里字第1130000057號函檢附之被告建太公司申設之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之交易明細、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 大里分行113年8月8日合金北大里字第1130002382號函檢附 之被告建太公司帳戶之歷史交易明細附卷可稽,然原告主張 之各匯入款項除與各票面金額不符外,亦與證人證述存入之 帳戶亦非完全相同,復為被告建太公司所否認,是尚難僅憑 證人梁益誠上開證述及上開各現金匯入被告建太公司申設之 各帳戶情形,即逕予認定原告有交付如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 票面金額借款之事實。  3.是以,原告既自承其與被告建太公司間就附表一至三所示支 票為直接前後手關係,而依其所提上開證據,並無法證明其 與被告建太公司間就附表一至三有成立消費借貸之意思表示 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此外,原告復未提出其他證據 舉證以實其說。揆諸前揭說明,原告主張被告3人分別為發 票人、背書人,應就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票款分別負連帶清 償責任,洵屬無據,不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本於票據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建太公司、 廖士賢應連帶給付原告2,504萬1,000元,並自112年11月10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被告建 太公司、黃淵祚應連帶給付原告270萬3,000元,並自112年1 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被 告建太公司、廖士賢、黃淵祚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06萬2,5 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6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 證據,均核與本件判決所認結果不生影響,爰毋庸逐一再加 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陳玟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素珍 附表一: 編號 票據號碼 付款人 發票日 背書人 票面金額 1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0月27日 廖士賢 3,500,000元 2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0月27日 廖士賢 400,000元 3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0月27日 廖士賢 1,000,000元 4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0月31日 廖士賢 2,000,000元 5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1月1日 廖士賢 4,860,000元 6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1月3日 廖士賢 5,550,000元 7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1月3日 廖士賢 5,550,000元 8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1月8日 廖士賢 6,600,000元 附表二: 編號 票據號碼 付款人 發票日 背書人 票面金額 1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0月31日 黃淵祚 1,600,000元 2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1月8日 黃淵祚 1,580,000元 附表三: 編號 票據號碼 付款人 發票日 背書人 票面金額 1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0月31日 廖士賢 黃淵祚 1,250,000元

2025-02-24

TCEV-112-中簡-4051-20250224-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50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張華軒 被 告 謝潘麗姬(即被繼承人謝協錦之繼承人) 李祐婷(即被繼承人謝協錦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8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於繼承被繼承人謝協錦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原告新臺 幣柒拾陸萬柒仟肆佰伍拾柒元,及自民國一零八年六月九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六點零六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於繼承被繼承人謝協錦之遺產範圍內連帶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伍萬陸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柒拾陸萬柒仟肆佰伍拾柒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被告住所地雖非屬本院管轄,然依 兩造簽訂之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共通約定條款第10條約定, 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21頁),是本院 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應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訴外人謝協錦於民國106年3月間向原告借款新臺 幣(下同)107萬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06年3月9日起至113 年3月9日止,利息利率自撥貸日起前三個月按固定年利率1. 68%,自第四個月起按定儲利率指數(謝協錦違約時為1.07% )加年利率4.99%計算(即以年息6.06%計息),如未按期攤 還本金及利息時,除按原借款利率計算遲延利息外,並自當 期還款日之翌日起算至清償日止,暨收違約金,逾期一期時 300元、逾期二期時400元、逾期三期時500元,每次違約最 高以三期為限。詎謝協錦於108年6月10日還款後即未再依約 清償,依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共通約定條款第3條之約定, 債務依約視為全部到期,謝協錦尚欠767,457元,及自108年 6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6.06%計算之利息未清償。而 謝協錦已於108年4月29日死亡,被告為其繼承人,自應於繼 承謝協錦之遺產範圍內就前開債務負連帶清償之責。爰依消 費借貸及繼承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並聲明:如主文第一項 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就其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現金卡約定書、還款 試算、存戶交易明細、繼承系統表、現戶戶籍謄本(見本院 卷第107至117頁)等件為證,互核相符,堪信為真。從而, 原告請求被告於繼承被繼承人謝協錦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 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假執行之宣告: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與民 事訴訟法第390條第2項規定並無不合,茲酌定相當擔保金額 ,予以准許;併按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酌 定相當擔保金額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賴秋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造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顏莉妹

2025-02-21

TPDV-114-訴-50-202502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286號 原 告 吳金嬋 被 告 蕭杰森 蕭益澤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壹 拾捌萬貳仟玖佰捌拾肆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同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 文。又債權人代位債務人對於第三債務人起訴,代位權僅為 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與第三債務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並非構 成訴訟標的之事項,是計算其訴訟標的價額,應就債務人與 第三債務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定之(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 字第4號裁定意旨參照)。另民法第1164條所定之遺產分割 ,既係以遺產為一體,整個的為分割,並非以遺產中各個財 產之分割為對象,則於分割遺產之訴,其訴訟標的價額及上 訴利益額自應依全部遺產於起訴時之總價額,按原告所佔應 繼分比例定之(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311號裁定意旨參 照)。再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定。 二、經查,本件原告主張其為被告蕭杰森、蕭益澤(下合稱被告 )之債權人,代位被告訴請應將被繼承人蕭茗聰(下以姓名 稱之)之遺產即臺北市○○區○○段○○段000○000地號之土地( 面積依序為1,632平方公尺、22平方公尺方公尺,登記為蕭 茗聰公同共有12/150,下合稱系爭土地)辦理繼承登記,並 按被告之應繼分分割為分別共有各1/2,依上開說明,本件 訴訟標的價額應以蕭茗聰之全部遺產之價額,按被告所占應 繼分比例定之。又查,原告主張被告為蕭茗聰之全體繼承人 乙情,業據提出遺產稅免稅證明書為佐,然細譯該證明書之 內容,蕭茗聰之遺產除系爭土地外,尚有存款及投資共計新 臺幣(下同)9,587元(計算式:1,958+1,640+22+49+22+71 0+10+920+12+349+45+3,850=9,587元),亦應一併計入;至 系爭土地則應以起訴時之客觀交易價額核定之,依原告主張 蕭茗聰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均為公同共有12/150,經本院依 職權查詢之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可知系爭土地於起訴時即民 國113年1月之公告現值各為每平方公尺14萬7,138元、11萬7 ,000元,面積各為1,632平方公尺、22平方公尺計算,系爭 土地之交易價額為1,941萬6,257元[計算式:(147,138x1,6 32+117,000x22)x12/150=19,416,257元,元以下4捨5入], 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942萬5,844元(計算式:9, 587+19,416,257=19,425,844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 3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8萬2,984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 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劉宇霖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2-21

TPDV-113-補-2286-20250221-1

司繼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3134號 聲 請 人 周映秀 上列聲請人聲請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因非財產權關係為聲請者,徵收費用新臺幣一千元。對於   該費用關係人未預納者,法院應限期命其預納,逾期仍不預   納者,應駁回其聲請。此於家事非訟事件準用之。為家事事 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4條第1項、第26條第1項所明 定。 二、查本件聲請人聲請拋棄被繼承人周炳榮繼承權一案,未據聲 請人繳納聲請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3日命其補正, 此項通知已合法送達,有送達證書2紙在卷可稽,聲請人迄 今並未補正,有本院繳費狀況答詢表附卷可證。揆諸前揭說 明,其聲請拋棄繼承,於法不合,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 三、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游淑婷

2025-02-21

TPDV-113-司繼-3134-20250221-1

家繼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簡字第17號 原 告 張志在 被 告 張為 特別代理人 張恩豪 被 告 張志永 特別代理人 朱晴華 被 告 張志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23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繼承人張周彩月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應分割如附表 一「分割方法」欄所示。 二、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繼承人張周彩月於民國112年1月23日死亡,遺 有如附表一所示遺產(下稱系爭遺產),其繼承人有配偶即 被告張為、子女即原告、被告張志永、張志安,應繼分各1/ 4。本件兩造均未拋棄繼承,亦未約定不分割,又無法律規 定不得分割情形存在,然因被告張為年邁無自理能力,被告 張志永罹患小兒麻痺症及精神官能症,精神狀態不穩定,致 使兩造迄今未能協議分割遺產,爰依民法第1164條等規定請 求分割遺產,並按法定應繼分比例分割,就系爭遺產中之不 動產分割為分別共有。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張為之特別代理人張恩豪、被告張志永之特別代理人朱 晴華、被告張志安均到庭陳明同意原告主張等語。 三、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 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 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 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為民法第830條第2項所明定。 又民法第1164條所定之遺產分割,其目的在於遺產公同共有 關係全部之廢止,而非個別財產公同共有關係之消滅。所謂 應繼分係各繼承人對於遺產之一切權利義務,所得繼承之比 例,並非對於個別遺產之權利比例,因此分割遺產並非按照 應繼分比例逐筆分配,而應整體考量定適當之分割方法,法 院選擇遺產分割之方法,應具體斟酌公平原則、各繼承人之 利害關係、遺產之性質及價格、利用價值、經濟效用、經濟 原則及使用現狀、各繼承人之意願等相關因素,以為妥適之 判決,不受繼承人所主張分割方法之拘束。在公同共有遺產 分割自由之原則下,民法第1164條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 分割遺產,該條所稱之「得隨時請求分割」,依同法第829 條、第830條第1項規定觀之,自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 有關係在內,俾繼承人之公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 共有,始不致與同法第829條所定之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 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之立法本旨。準此,將遺產之公同共 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共有關係,性質上亦屬分割遺產方法之 一。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被繼承人張周彩月及訴 外人張志宏除戶戶籍謄本、兩造戶籍謄本、財政部臺北國稅 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存摺內頁等件影本為證,並經本院職 權調取被繼承人張周彩月所遺不動產之土地登記公務用謄本 、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在卷足憑,自堪信為真實。本件被繼承 人張周彩月於112年1月23日死亡,遺有系爭遺產尚未分割, 兩造之應繼分比例如附表二所示,而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不 動產,業經辦理公同共有繼承登記,且兩造均未拋棄繼承, 亦未約定不分割,又無法律規定不得分割情形存在,然兩造 迄今未能協議分割遺產,故本件原告請求分割系爭遺產,核 無不合,應予准許。至於被繼承人張周彩月之遺產分割方法 ,原告請求按法定應繼分比例分割,就系爭遺產中之不動產 分割為分別共有,經被告張為之特別代理人張恩豪、被告張 志永之特別代理人朱晴華、被告張志安均到庭表示同意。本 院審酌依兩造公同共有如附表一所示遺產之性質、經濟效用 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並參酌繼承人之意見,及財政部臺北 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所載系爭遺產總額等情,認兩造就 附表一所示之系爭遺產,依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之分 割方法分割為分別共有,應屬公平適當。 四、綜上所述,原告請求就被繼承人張周彩月所遺如附表一所示 之遺產為分割,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分割方法如附表一「 分割方法」欄所示,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另裁判分割 遺產之形成訴訟,法院決定遺產分割之方法時,應斟酌何種 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 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起訴聲明之拘束,亦不因何造 起訴而有不同,實質上並無所謂何造勝訴、敗訴之問題。故 由兩造依所受分配財產之情形,按如附表二所示比例負擔訴 訟費用,始屬公允,爰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第85條第1項本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周玉琦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郁庭   附表一:被繼承人張周彩月之遺產及分割方法 編號 種類 遺產項目 分割方法 1. 土地 臺北市○○區○○段○○段000000000地號(權利範圍:136080分之280) 左列土地,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2. 存款 彰化銀行帳戶存款新臺幣537,264元 左列存款及其孳息,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配之。 附表二:繼承人應繼分比例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張志在 4分之1 張為 4分之1 張志永 4分之1 張志安 4分之1

2025-02-21

TPDV-113-家繼簡-17-20250221-1

司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催字第234號 聲 請 人 林瑞益(即鄭素琴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請求公示催告事件,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7 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提出繼承系統表正本。 二、遺產(股票)是否已分割?如已分割,請提出遺產分割協議 書正本(內容不得塗改,股票總股數不得少於股票掛失函總 股數);如未分割,應具狀補列所有繼承人為聲請人(並在 聲請狀底補正全體簽章)。如有繼承人拋棄繼承,並應提出 法院准予備查之文件影本。 三、請提出被繼承人鄭素琴之除戶戶籍謄本正本(戶長變更及全 戶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欄均勿省略)。 四、請提出全體繼承人(含聲請人)最新之戶籍謄本正本(戶長 變更及全戶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欄均勿省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黃菀茹

2025-02-21

TPDV-114-司催-234-20250221-1

司繼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2892號 聲 請 人 呂淑鈴 黃子齊 黃超育 黃O臻 黃O菲 上 二 人 法定代理人 陳怡伶 兼法定代理 人 黃建智 聲 請 人 黃建燁 黃之欣 黃子妍 黃|晴 上 一 人 黃鐙弘 兼法定代理 人 俞惠玲 聲 請 人 黃資皓 黃O文 法定代理人 余一霞 黃資皓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拋棄繼承權者,須以繼承人為限,此觀民法第1174條第1   項規定自明。而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   四)祖父母。前條所定第一順序繼承人,以親等近者為先。   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均拋棄繼承權時,由次親等   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民法第1138條、第1139條、第1176   條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非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非訟事件法第30條之1所明定 ,此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規定,於家事非訟事件準用之。是 拋棄繼承人需基於繼承人真意而確有拋棄被繼承人財產上之 一切權利、義務之意思,若無法確定其有拋棄繼承之真意, 經法院限期命補正而仍不補正時,即應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等均係被繼承人黃明郎之繼承人 ,被繼承人於民國113年7月24日死亡,聲請人等自願拋棄繼 承權,爰依法檢陳戶籍謄本、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印鑑 證明等文件具狀聲明拋棄繼承權等語。 三、經查: (一)聲請人黃超育為被繼承人之子,然其聲明拋棄繼承卻未提 出與申請目的為「拋棄繼承」之印鑑證明、及蓋有印鑑章 之拋棄繼承聲明書,本院乃於113年10月21日、同年12月1 0日以通知命聲請人黃超育補正上開事項,聲請人黃超育 迄今仍未補正,是本院無從認定聲請人黃超育確有拋棄繼 承之真意,難認其聲請拋棄繼承合法,自應予駁回。 (二)聲請人黃子齊、黃建智、黃建燁、黃之欣、黃子妍、黃O 晴、黃資皓均係被繼承人黃明郎之孫,聲請人黃O臻、黃O 菲、黃O文為被繼承人之曾孫,固均係第1順序次親等之繼 承人,雖被繼承人之子女黃南傑、黃鐙弘已於本件聲請案 件內聲明拋棄繼承(另為准予備查),惟被繼承人之子黃 超育因拋棄繼承不合法定程式,經本院裁定駁回,已如前 述,則黃超育仍為被繼承人之適法繼承人,故繼承順序在 後之孫輩、曾孫輩即本件聲請人黃子齊、黃建智、黃建燁 、黃之欣、黃子妍、黃O晴、黃資皓、黃O臻、黃O菲、黃O 文自非當然繼承,其等聲明拋棄繼承,於法不合,均應予 駁回。 (三)又本件被繼承人與聲請人呂淑鈴、俞惠玲間為翁媳關係, 此有卷附之戶籍謄本為證。聲請人呂淑鈴、俞惠玲與被繼 承人間僅為直系姻親關係,依首揭法條規定意旨,聲請人 呂淑鈴、俞惠玲並非被繼承人之法定順序繼承人,其等向 本院為拋棄被繼承人繼承權之意思表示,與法未合,均應 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游淑婷

2025-02-21

TPDV-113-司繼-2892-20250221-1

司繼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3288號 聲 請 人 黃晨凱 法定代理人 紀妡穎 上列聲請人聲請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拋棄繼承權者,須以繼承人為限,此觀民法第1174條第1   項規定自明。而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   四)祖父母。前條所定第一順序繼承人,以親等近者為先。   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均拋棄繼承權時,由次親等   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民法第1138條、第1139條、第1176   條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按因非財產權關係為聲請者,徵收 費用新臺幣一千元。對於該費用關係人未預納者,法院應限 期命其預納,逾期仍不預納者,應駁回其聲請。此於家事非 訟事件準用之。為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4條 第1項、第26條第1項所明定。 二、查本件聲請人聲請拋棄被繼承人黃明郎繼承權一案,未據聲 請人繳納聲請費,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6日通知命其補正 ,此項通知已合法送達,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聲請人迄今 並未補正,有本院繳費狀況答詢表附卷可證。又被繼承人尚 有子女為繼承人,經本院調閱113年度司繼字第2892號查核 無誤揆,聲請人繼承順序在後,自非當然繼承。依諸前揭說 明,其聲請拋棄繼承,於法不合,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 三、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游淑婷

2025-02-21

TPDV-113-司繼-3288-202502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選派檢查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62號 聲 請 人 李宜云 李科宏 李永騰 共 同 代 理 人 林俊宏律師 周楷翔律師 相 對 人 台新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麗香 代 理 人 鄭家旻律師 上列當事人聲請選派檢查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向本院預納選派檢查人所需費用 新臺幣10萬元,逾期未預納,則拒絕其聲請。   選派會計師鄧博遠(地址:臺北市○○區○○街00號12樓,碩業會計 師事務所)為相對人之檢查人,檢查相對人如附表所示之文件及 紀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一)聲請人之被繼承人李朋洋為相對人股東,持有相對人已發 行股數1000萬股之202萬5000股,占20.25%,李朋洋民國1 09年間死亡後,由聲請人李宜云、李科宏、李永騰各分得 12萬5000股、95萬股、95萬股,合計為繼續6個月以上, 持有相對人已發行股份總數1%以上之股東。 (二)聲請人發現實際負責人黃義彬亟欲出售相對人,聲請人始 發覺相對人連年虧損,委任律師、會計師於113年4月10日 至相對人處所請求查閱相對人帳冊、財產目錄、交易紀錄 時,遭實質負責人黃義彬拒絕組阻饒。又相對人於99年9 月8日購買彰化縣○○鎮○○段00○0○00○0○00○0○00○0○號廠房 (下稱系爭廠房)及同段50、50之1地號土地(下稱系爭 土地)。於104年5月25日相對人將系爭土地出售予其實質 負責人黃義彬,111年7月29日相對人與黃義彬共同將系爭 土地、廠房出售予第三人親家能源有限公司,黃義彬因此 獲取新臺幣(下同)8億元的鉅額款項,黃義彬並稱其為 系爭土地實質所有權人,僅借名登記於相對人名下。黃義 彬將系爭土地轉至自己名下等轉移行為,涉及不當利益輸 送、掏空相對人資產,影響股東權益。又相對人長期聲稱 虧損,未分派盈餘,但財務狀況不透明,亦拒絕提供相關 帳冊、文件供聲請人查閱,而相對人實際負責亦因涉嫌詐 貸經檢察官指揮調查局偵查,是有選派檢查人檢查附表所 示範圍之文件必要。 (三)就檢查人人選部分,聲請人代理人林俊宏律師兼具會計師 資格,具台灣、美國及英國會計師執照、周楷翔律師則執 業經驗豐富,足任檢查人,如需再選任第三人選,聲請人 另推薦鄧博遠會計師擔任檢查人,其具有台灣、美國、英 國會計師資格,執業、查帳經驗豐富,屬於最適人選。而 相對人本對聲請人所提出檢查及檢查人選無意見,後變更 為胡立三會計師,嗣再變更為楊尚憲會計師,一再變更檢 查人人選,並無足採。 (四)爰依公司法第245條第1項規定,聲請選派檢查人檢查相對 人如附表所示之業務帳目及財產情形等語。      二、相對人陳述意見略以: (一)相對人同意聲請人自行選任檢查人,檢查相對人帳務,並 無選派檢查人必要,縱應由法院選派檢查人,然就人選部 分,聲請人代理人林俊宏律師、周楷翔律師係忠實於聲請 人為其利益請求主張,無法同時維護、保障雙方及其他股 東權益,應選派第三人,而聲請人推薦之鄧博遠會計師, 亦存有偏頗聲請人之虞,相對人推薦楊尚憲會計師為檢查 人,以利公正檢查。 (二)至檢查附表事項範圍,應刪除包含但不限於等語以使檢查 範圍明確等語。   三、按繼續6個月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1%以上之股東,得 檢附理由、事證及說明其必要性,聲請法院選派檢查人,於 必要範圍內,檢查公司業務帳目、財產情形、特定事項、特 定交易文件及紀錄,公司法第245條第1項定有明文。參照該 項規定於107年11月1日修正時之修法理由為「為強化公司治 理、投資人保護機制及提高股東蒐集不法證據與關係人交易 利益輸送蒐證之能力,爰修正第1項,擴大檢查人檢查客體 之範圍及於公司內部特定文件。所謂特定事項、特定交易文 件及紀錄,例如關係人交易及其文件紀錄等。另參酌證券交 易法第38條之1第2項立法例,股東聲請法院選派檢查人時, 須檢附理由、事證及說明其必要性,以避免浮濫,可知具備 法定要件之少數股東得依該條項規定聲請選派檢查人之目的 ,乃為強化股東保護機制及提高其蒐集如關係人交易利益輸 送等不法證據之能力,藉由與董監事無關之檢查人,於必要 範圍內,檢查公司業務帳目、財產情形、特定事項、特定交 易文件及紀錄,補強監察人監督之不足,以保障股東之權益 。是聲請人如具備上開股東身分,並檢附理由、事證及說明 其必要性,亦非濫用權利,浮濫聲請恣意擾亂公司正常營運 ,基於保障股東共益權之行使,即應認有檢查之必要性,已 符合聲請法院選派公司檢查人之要件,相對人自有容忍檢查 之義務,法院自應准許之。  四、經查:   (一)相對人已發行股份總數為1000萬股,聲請人持有相對人20 2萬5000股,占相對人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20.25%,且持 有期間超過6個月等情,有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 表、遺產繼承協議書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35頁、第107 頁),可認聲請人符合公司法第245條第1項所定聲請選派 檢查人之股東身分要件。兩造對於相對人有選派檢查人必 要一節均同意,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6 1頁),可認本案應有選派檢查人之必要。 (二)就檢查範圍部分,聲請人請求檢查如附表所示之文件,已 據其提出錄音譯文、地籍異動索引及自由時報網路新聞為 佐,堪認附表所示文件均有檢查之必要,相對人固主張附 表應刪除「包括但不限於」等文字,以利檢查範圍明確, 惟聲請人已具體陳明檢查附表所示文件之目的,為避免檢 查人檢查時因文件名稱所需資料不同,造成無法完整檢查 或阻礙,是並無將「包括但不限於」等語刪除之必要,相 對人抗辯並無可採。    (三)關於檢查人人選,聲請人依序推薦林俊宏律師、周楷翔律 師及鄧博遠會計師辦理本件檢查業務,並均經其表明有意 願。而相對人則推薦周尚憲會計師為檢查人,亦經其表明 有意願。經查,林俊宏律師、周楷翔律師均受委任為聲請 人本案代理人,而可認其等與聲請人具有一定信任關係而 為其利益主張,已難認為適當之檢查人人選。再鄧博遠會 計師及周尚憲會計師,經核其等學經歷俱佳,卷內亦查無 證據可佐其有偏頗之虞,兩造對於他方人選專業能力均無 爭執。然審酌選派檢查人制度乃在於股東共益權之行使, 為使提出聲請選派檢查人之股東充分行使權利,及考量制 度乃在查核帳目、財物情形是否錯漏,乃係以糾錯為制度 之運作方式,衡諸雙方利害關係及信賴基礎後,避免完成 之檢查報告無法使聲請人信服,於確保檢查人客觀中立執 行職務之前提下,由聲請人所推薦且有意願任檢查人之鄧 博遠會計師擔任本件檢查人,尚屬適當。 (四)又鄧博遠會計師已敘明本案工作範圍之公費約為10萬元, 於委任後即支付(見本院卷第193頁)。另為使本件檢查 程序得以順利進行,同時避免相對人因財務狀況而存有無 法支付檢查人酬金之潛在風險,自有使聲請人預納酬金之 必要,本院依職權酌定聲請人應預納報酬10萬元,以利檢 查人開始檢查相對人之業務帳目及財產情形,如聲請人逾 期不預納,本院得另裁定拒絕其聲請。 五、依非訟事件法第175條第3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曾育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預納選派檢查人所需費用部分不得聲明不服,如對選派檢查人部 分不服,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祐均 附表 編號 聲請檢查事項 一 109年起迄今之歷次股東常會、股東會臨時會議事錄及簽到簿、董事會議事錄及簽到簿。 109年起迄今之業務帳目(包含但不限於會計帳簿、會計憑證、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股東權益變動表)。 相對人之財產情形(包含但不限於資產清單、表彰該資產所有權之憑證等)。 二 99年及104年之股東常會、臨時會議事錄及簽到簿、董事會議事錄及簽到簿。 與系爭土地、廠房相關之所有交易文件與紀錄(包含但不限於銀行存款明細及對帳單、交易合約、關係人交易及其文件紀錄)。

2025-02-21

TPDV-113-司-62-202502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