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妨害公務執行罪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3288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戴誠佑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 度偵緝字第107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戴誠佑犯傷害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 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戴誠佑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1項之妨害公務執行 罪、同法第140條第1項之侮辱公務員罪及同法第277條第1項 之傷害罪。  ㈡又被告於上開時地,先以「幹你娘」辱罵管理員蔡明志、再 以出手毆打管理員王俊明成傷之強暴方式,妨害管理員王俊 明執行戒護職務之行為,係基於同一犯罪目的,於密接時間 所為,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 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應視為數個舉 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為當,屬接續犯 之一行為。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妨害公務執行、侮辱公務 員、傷害等罪,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 重之傷害罪處斷。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管理員依法執行職 務,竟不思秉持理性、平和之態度應對,反而放任自身情緒 ,當場出言侮辱復徒手攻擊反抗等之舉,所為破壞國家法紀 之嚴正執行,更對公務員依法執行勤務之威信造成相當危害 ,其動機及手段均非可取;惟念其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可 ;兼衡其前有因犯罪經法院論罪科刑之素行,有法院前案紀 錄表在卷可憑;暨其自述國中畢業之教育程度、家庭經濟狀 況為勉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 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判決書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書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黃世勳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橋頭簡易庭  法 官 陳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又甄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40條 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 然侮辱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件: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1070號   被   告 戴誠佑 (年籍詳卷) 上被告因妨害公務等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敘述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如下:     犯罪事實 一、戴誠佑於民國113年3月18日入法務部○○○○○○○○○(下稱高雄二 監)服刑,於同日13時41分許,在高雄二監明舍,其明知蔡 明志、王俊明為高雄二監管理員係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竟基於侮辱公務員、妨害公務、傷害之接續犯意,以「幹你 娘」(臺語)辱罵蔡明志(公然侮辱罪嫌部分未據告訴), 並於王俊明協助戒護過程中出手毆打王俊明左下顎三次,致 王俊明受有下巴挫傷之傷害,以此等強暴方式妨害王俊明執 行公務。 二、案經王俊明告訴及高雄二監函送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一)被告戴誠佑於偵訊中之自白。  (二)證人即告訴人王俊明於警詢之證述。  (三)13年3月18日勤務報、訪談紀錄、義大醫院診斷證明書 各1份、13年3月18日高雄二監明舍前橫向走道監視器錄 影光碟1片。 二、核被告戴誠佑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1項妨害公務罪、第 140條第1項侮辱公務員罪、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被告於 上開時地以「幹你娘」辱罵,再毆打管理員之強暴方式妨害 管理員執行戒護職務之行為,係於密切接近之時、地實施, 顯係基於同一犯意,且侵害同一法益,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 ,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難以強行分開,故在刑法評價 上,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 價,屬接續犯。又被告係一行為同時觸犯侮辱公務員罪、妨 害公務執行罪、傷害罪罪,為想像競合犯,應從一重之傷害 罪處斷。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檢 察 官 黃世勳

2025-03-17

CTDM-113-簡-3288-20250317-1

審簡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審簡字第265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金輝 選任辯護人 吳仁華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偵字 第1429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113年度審訴字 第255號),經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程序,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李金輝犯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罪,處有期徒刑陸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緩刑期間付 保護管束,並應於判決確定後壹年內,向公庫支付新臺幣陸萬元 及接受法治教育參場次。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增列「被告李金輝於本院準備 程序之自白」之外,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 二、論罪科刑:  ㈠法律適用:   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3項第1款、第1項之駕駛動 力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罪。  ㈡量刑審酌:   被告固請求依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惟其本案之犯罪情狀並 無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而顯可憫恕之處,自無依刑法第 59條酌減其刑之適用。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 無視員警執法之公權力,恣意駕車以強暴手段妨害公務執行 ,破壞國家法紀執行之尊嚴,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威 信、尊嚴造成負面影響,所為實有不該,惟念其犯後終能坦 承犯行,且已與原警察達成和解,賠償其損失,態度尚可, 併參酌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時自陳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等生 活狀況,暨被告動機、目的、手段及無前科之良好素行等一 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以資儆懲。  ㈢緩刑之說明:   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而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法院被 前案紀錄表可參,且於本院坦承犯行,業如前述,本院斟酌 上情,認被告經此偵、審程序及刑之宣告,自當知所警惕, 信無再犯之虞,是本院認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 爰依法宣告緩刑2年,以啟自新。復為使被告日後戒慎其行 ,深自惕勵,從中記取教訓,並建立正確法治觀念,乃依刑 法第74條第2項第4、8款之規定,命被告應於本判決確定之 日起1年內,向公庫支付新臺幣6萬元及接受法治教育3場次 ,以勵自新。另被告既經宣告緩刑,且受緩刑宣告尚需執行 同法第74條第2項第8款所定之事項,爰依同法第93條第1項 第2款之規定,諭知於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以觀後效。至 被告倘違反前揭應行負擔之事項且情節重大,依同法第75條 之1第1項第4款規定,其緩刑之宣告仍得由檢察官向本院聲 請撤銷,併予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依法 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59點,判決書據上論 結部分,得僅引用應適用之程序法條),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林欣怡提起公訴,檢察官余秉甄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郭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卓采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件: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調偵字第1429號   被   告 李金輝 男 54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選任辯護人 吳仁華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李金輝於民國112年12月21日8時1分許,在臺北市中山區中 山北路5段與劍潭路之交岔口,因駕車違規右轉而為警攔停 ,其明知警員黃佑軒係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仍基於妨害 公務之犯意,以其左前車頭擦撞警員黃佑軒,黃佑軒因而受 有左小腿內側挫傷之傷害(傷害部部分另為不起訴處分), 而以此強暴之方式妨害警員黃佑軒執行職務,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訊據被告李金輝矢口否認有何前揭妨害公務之犯行,辯稱: 伊當時有跟警員說要離開了,伊當時有倒退,表示要是要離 開,無意撞傷云云。惟查,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證人即警員 黃佑軒證述明確,且有事發當時之密錄器影像光碟暨其譯文 、警員黃佑軒113年12月21日職務報告各乙份可考;另被告 雖辯稱無意撞傷云云,然被告於112年12月21日8時1分6秒時 ,是先行將車輛往後退,然旋即將車頭往左偏駛並向前準備 離去,經警員吳佑軒拍打被告所駕車輛之引擎蓋,喝叱被告 「你撞到我了」後,被告方才有停車之舉,此有卷內行車紀 錄器影像檔案光碟乙份可參(見卷附光碟檔案2023_1221_07 5649_005,行車紀錄器影像畫面時間為「112.12.21 8:01:0 6」,檔案時間則為「4分18秒」處),而比對被告車輛左側 之車道線與車身距離所劃定之面積,自原本倒三角形增加而 成為長方形,且其車身本身與車道線斜切,變化成為二者平 行,足認被告確係有駕車「前」行並碰撞警員吳佑軒之情, 故被告前揭辯稱車輛有倒退未前行碰撞警員乙詞,洵屬避重 就輕之詞,委不足採,而被告明知其車頭左前方站有警員黃 佑軒,仍執意駕車前行離去,主觀上即具有妨害公務之犯意 甚明,其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3項第1款、第1項之駕駛動 力交通工具妨害公務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檢 察 官 林欣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 記 官 林弦音

2025-03-17

SLDM-114-審簡-265-2025031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471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明欽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3167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明欽犯妨害公務執行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第6至7行更正為「用手控 制及扳開陳明欽之口腔」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 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陳明欽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1項之妨害公務執行 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㈠被告本案犯行之手段、 方式,與所生法益損害之程度;㈡被告本案犯行,危害公務 員執行職務之安全,並有損國家法紀及公權力執行之尊嚴, 應予非難;㈢被告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及其學識程度、經 濟狀況,暨如法院前案紀錄表所示之前科素行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 庭。 本案經檢察官陳永章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林軒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蔡靜雯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135條第1項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31670號   被   告 陳明欽 (年籍資料詳卷) 上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明欽於民國113年10月15日19時20分至30分許,行經高雄 市○○區○○路00號前,因行跡可疑,經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鼓山 分局旗津分駐所警察曾識洋、李孟倫盤查,詎陳明欽明知曾 識洋及李孟倫2人為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竟基於妨害公 務之犯意,將手中所持有疑為海洛因之夾鏈袋置入口中欲加 吞食滅證,曾識洋等2人見狀旋即用手挖開陳明欽牙齒,因 而遭陳明欽以牙齒咬傷曾識洋而施強暴行為,致曾識洋受有 左側無名指擦傷之傷害(傷害部分未據告訴)。嗣為上開員 警當場逮捕,並扣得疑似海洛因1包(所涉違反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罪嫌部分,另分113年度毒偵字第2942號案件偵辦中 )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鼓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陳明欽於警詢及偵查中坦承不諱, 並經證人即被害人曾識洋於偵查中之具結證述可佐,復有員 警曾識洋、李孟倫職務報告、晴美旗后診所診斷證明書等在 卷可佐,足認被告上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洵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1項對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施 強暴行為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檢 察 官 陳 永 章

2025-03-14

KSDM-113-簡-4717-202503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72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賴翌翔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調院偵字第602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賴翌翔犯妨害公務執行罪,處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1,000元折算1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及理由,除犯罪事實欄一、第2行「松 壽路12號前汽車引擎蓋上」應予補充更正為「松壽路12號前 某不詳之汽車引擎蓋上」;第10行「胸部疼痛」應予刪除; 第11行「前額紅腫痛」,應予更正為「前額紅腫」外,其餘 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賴翌翔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1項之妨害公務執行 罪。  ㈡被告於案發時間陸續對告訴人曾盛昕警員、陳冠生警員及黃 偉倫警員施強暴之行為,係於密切接近之時間、地點實施, 侵害同一國家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 健全觀念,難以強行分開,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 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適當,論以接續犯。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本院審酌被告於案發當時明知告 訴人均係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竟對其等施以如事實欄所 載之強暴行為,妨害公權力之順利運行,所為實屬不該;惟 念及被告於偵查中即坦承犯行,且與告訴人均達成和解之犯 後態度(見調偵字卷第13-14頁),併考量被告對告訴人實 施強暴行為之情節及妨害公權力順暢運作之程度,兼衡其犯 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情節,暨其於警詢時自陳之智識程 度、工作狀況、家庭經濟情況(見偵字卷第17、78頁)等一 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四、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須附繕本) ,向本院合議庭提起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吳春麗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顏嘉漢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須附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 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 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蔡婷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件: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調院偵字第6020號聲 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2025-03-14

TPDM-114-簡-722-20250314-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苗簡字第219號 聲 請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徐玎澐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 年度少連偵字第1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犯妨害公務執行罪,處拘役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 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檢察官於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中,並未請求本院依刑法第47 條第1項之累犯規定對被告甲○○加重其刑,故本院尚無從逕 依職權調查後對被告論以累犯,爰將被告可能構成累犯之前 科、素行資料,列為後述量刑時關於「犯罪行為人之品行」 之審酌事項加以衡量(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5660號判 決意旨參照)。 三、爰審酌被告在警員對其女兒葉○君執行管束公務之際,以對 警員拉扯之方式施以強暴,因而妨害警員執行職務,影響國 家公權力之執行,所為實屬不當。復考量被告曾因酒駕案件 經法院判處徒刑確定,嗣於民國110年4月間執行完畢,竟仍 於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可見其素行非佳。惟念被告犯後於 偵查中坦承犯行,態度尚可。兼衡其於警詢中自陳為低收入 戶,學歷為國中畢業,現從事工業之智識程度、生活狀況等 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 準,以資警惕。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 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管轄 之第二審合議庭提起上訴(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張亞筑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朱俊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均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 被害人如對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 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鄭雅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3-13

MLDM-114-苗簡-219-20250313-1

審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184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俊達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513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邱俊達犯妨害公務執行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邱俊達因另涉違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為警於民國112 年10月12日拘提到案並解送至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 北地檢署)接受檢察官偵訊,該署檢察官於同年13日上午訊 問後,命邱俊達得以提出新臺幣(下同)3萬元保證金後釋 放,邱俊達經覓保後,於同日下午2時25分許,在臺北地檢 署身穿制服法警蔡季錚引導戒護下,前往該署1樓為民服務 中心辦理交保事宜。邱俊達要求蔡季錚於此時即解開手銬, 經蔡季錚拒絕後,先不滿碎念「幹你娘,是欠你多少」、「 幹你娘囂張什麼」等語,嗣邱俊達再次要求蔡季錚先解開手 銬,經蔡季錚嚴厲拒絕,二人發生口角爭執,其他法警發現 騷動遂上前,改由法警鍾秉成引導處理交保事宜,蔡季錚則 連同其他到場法警在旁共同戒護,仍屬執行勤務。現場其他 法警見狀,或是以「辦好就好了、事情辦好就好了」等語安 撫邱俊達,或是勸誡邱俊達勿再陳述侮辱及恫嚇性言論,然 邱俊達對蔡季錚仍有不滿,明知蔡季錚係依法執行戒護公務 之公務員,仍基於侮辱公務員及對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施 脅迫之妨害公務執行犯意,對蔡季錚或是恫稱:「我等一下 要找你」、「穿警察衣服怎麼樣?」、「(轉頭看蔡季錚) 怎樣?看一下不行嗎?」、「(轉頭看蔡季錚)我好好講啊 ,看一下不行嗎?」、「幹,創治那囝仔啦(台語,意旨要 找蔡季錚麻煩),下來啦」、「(轉頭看蔡季錚)要怎麼樣 ,來嗎,沒關係我在外面等你,警察又怎樣?棍子讓你拿也 沒關係,拎背在外面等你,齁,還翻白眼咧」等語,或是辱 稱:「幹你老母(台語)」等將加害生命、身體之事,以此 方式對執行公務之蔡季錚施以脅迫,並在蔡季錚值勤之公眾 場合進行羞辱,妨害蔡季錚值勤尊嚴,足以貶損蔡季錚之人 格尊嚴及社會評價,並使蔡季錚心生畏怖,足以影響其繼續 執行公務。 二、案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主動簽分偵查起訴。   理 由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之1至第159條之4之規定,然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 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 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定有 明文。本件下列作為證據使用而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 至第159條之4規定之相關審判外陳述,經檢察官、被告陳 志平於本院審理中同意作為證據(見審易卷第79頁),本院 審酌該等陳述作成時之情況正常,所取得過程並無瑕疵,且 與本案相關之待證事實具有關連性,亦無證明力明顯過低等 情形,適當作為證據,依前開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 之規定,認上開陳述具有證據能力。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首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本院審理時坦承不諱(見審易卷 第64頁、第78頁、第86頁),核與法警蔡季錚、鄭揚鐘所提 職務報告內容一致(見偵卷第19頁至第21頁),並有與其等 所述相符之攝得被告完整犯案經過之現場監視器及法警密錄 器錄影檔案及臺北地檢署檢察事務官勘驗報告及翻拍截圖在 卷可稽(見偵卷第27頁至第40頁),堪認被告上開任意性自 白與事實相符,資可採為認定事實之依據。綜上,本件事證 明確,被告首揭犯行,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觀之卷內法警蔡季錚所提職務報告、卷內監視器及法警密錄 器錄影檔案及勘驗報告所示現場情況,可見本案起因係蔡季 錚引導並戒護被告在臺北地檢署為民服務中心辦理交保手續 ,被告要求解開手銬遭拒,先碎念「幹你娘,是欠你多少」 、「幹你娘囂張什麼」等穢語,並與蔡季錚發生口角爭執, 其他法警發現騷動後上前,改由法警鍾秉成引導處理交保事 宜,蔡季錚則連同其他到場法警在旁共同戒護,現場其他法 警見狀,或是以「辦好就好了、事情辦好就好了」等語安撫 被告,或是勸誡警告被告勿再陳述侮辱及恫嚇性言論,然被 告對仍在場執行勤務之蔡季錚不滿,又以首開將加害生命、 身體之惡害對蔡季錚恫嚇,另以「幹你老母(台語)」之穢 語公然辱罵蔡季錚。縱上表意脈絡,應認被告於已更換其他 法警引導其辦保事宜後,仍對改任單純戒護勤務之法警蔡季 錚口出惡言,顯係出於妨害法警蔡季錚執行公務之目的,表 意內容更已逾越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嚴重貶損法警值 勤尊嚴;經權衡該言論對蔡季錚名譽權之影響,並考量此等 脈絡下之穢語全無助於公共事務之思辯,更與文學、藝術表 現形式無關,顯不具學術、專業領域等正面價值,難認被告 上開羞辱性惡語較值得優先於蔡季錚名譽權及公務順暢執行 之法益而受保障,加以其夾雜穢語及恐嚇言論,足使蔡季錚 心生畏怖,嚴重影響其執行公務。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 第140條第1項前段之侮辱公務員罪及同法第135條第1項之對 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施脅迫之妨害公務執行罪。被告同時 對法警蔡季錚犯前揭2罪,犯罪時間、地點密接,各舉動目 的相同,在自然意義上雖非完全一致,惟大部分重疊,難以 完整切割,應評價為一行為侵害不同法益而觸犯數罪名,為 想像競合犯,應從重論以刑法第135條第1項之妨害公務執行 罪。公訴意旨認應予分論併罰,容有誤會,不予採憑。  ㈡起訴書認被告對蔡季錚施以脅迫之行為應論以刑法第305條之 恐嚇危害安全罪,固非無見。然被告明知蔡季錚為臺北地檢 署法警,且正執行戒護公務,則其以首開恫嚇性之脅迫言之 進行恐嚇,已造成蔡季錚極大心理壓力,無法無所顧慮公正 執行勤務,被告所為自非僅一般恐嚇危害安全行為,而應以 刑法第135條第1項妨害公務執行罪論認。準此,公訴意旨所 指被告此部分犯行之違犯法條有誤,且因基本社會事實同一 ,本院自得於踐行告知程序後(見審易卷第86頁),依法變 更起訴法條。   ㈢爰審酌被告未能控制自己情緒,主觀認法警蔡季錚態度不佳 ,無視臺北地檢署法警正執行勤務,率以首揭言詞辱罵及恐 嚇蔡季錚,其藐視國家公權力,影響社會公共秩序及公務員 職務進行,實應非難。復考量被告於犯後先否認犯行,於本 院審理時坦承犯行,暨參酌卷內資料所示及被告於本院審理 時所陳(見審易卷第89頁)之智識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並 斟酌犯罪動機、目的、手段、所生危害等一切具體情狀,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郭彥妍提起公訴,檢察官李進榮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十庭  法 官 宋恩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林鼎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 3 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140條 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 然侮辱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13

TPDM-113-審易-1843-20250313-1

豐簡
豐原簡易庭

妨害公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豐簡字第12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紀昌旻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 年度偵字第729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紀昌旻犯妨害公務執行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之酒精測定紀 錄表」外,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 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1項之妨害公務執行罪。  ㈡檢察官於附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載明「被告前因詐欺案件 ,業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09年度金上訴字第1957號判 決處有期徒刑3年4月確定,於112年2月27日假釋付保護管束期 滿未經撤銷,視為執行完畢,此有本署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附 卷可證,被告雖於有期徒刑執行完畢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 期徒刑以上之罪,惟考量前、後案罪質相異,爰未依刑法第47 條第1項規定請求加重其刑」等語,經核被告固有前揭檢察 官所指構成累犯之前科(參卷附法院前案紀錄表),然本院 考量有關累犯加重本刑部分,不分情節,基於累犯者有其特 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等立法理由,一律加重最低本刑 ,於不符合刑法第59條所定要件之情形下,致生行為人所受 之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之個案,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 苛之侵害部分,對人民受憲法第8條保障之人身自由所為限 制,不符憲法罪刑相當原則,牴觸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業 經釋字第775號解釋文闡釋甚詳,故斟酌本案與被告構成累 犯前科之前案,兩者間罪質差異甚大,尚不足以顯現被告有 何具特別惡性或對刑罰反應薄弱之情,爰不以累犯規定對其 加重其刑,且於主文欄亦不記載累犯,併予敘明。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於警員依法執行職務時 ,竟憑藉酒意,恣意對警員施以強暴手段,公然藐視公權力 之行使,且嚴重損及公務員執行職務之尊嚴,所為甚不足取 ;惟念其犯後坦承犯行,且與告訴人即警員薛登益成立調解 ,以新臺幣12萬元賠償告訴人之損失,有臺中市南屯區調解 委員會調解筆錄附卷可參(見偵卷第85頁),兼衡被告之犯 罪動機、手段、及被告於警詢時自陳之教育程度、家庭經濟 狀況(見偵卷第29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刑法第135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 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書送達後2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須附繕本),經本庭向本院管轄第二審之合議庭提起   上訴。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 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 之日期為準。 本案經檢察官洪國朝、王堂安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豐原簡易庭 法 官 劉敏芳 以上正本與原本相符。 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書送達後20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 (須附繕本),經本庭向本院管轄第二審之合議庭提起上訴。告 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 ,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蔡伸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第1項: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13

FYEM-114-豐簡-125-20250313-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87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曾栯样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3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曾栯样犯如附表一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一所示之刑,應執行有 期徒刑壹年捌月。 曾栯样犯如附表二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二所示之刑,有期徒刑 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玖年肆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曾栯样因犯如附表一、二所示之罪, 先後判決確定如附表一、二所示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 7條第1項及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聲請 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0條第1 項前段、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 內部性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 在其範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 判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 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 罰,有2 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 量之事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 三、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一、二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先後分別判 處如同表所示之刑,並分別於各該附表所示日期分別確定在 案乙節,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各該刑事判決在 卷可稽,其中附表一編號2、3、4、6所示之罪係得易科罰金 之罪,至附表一其餘各罪則均係不得易科罰金之罪;附表二 編號7、9所示之罪係得易科罰金之罪、附表二編號8所示之 罪則係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至附表二其餘各罪則均係不得 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均屬刑法第50條第1項 但書所定例外不得併合處罰之情形,惟此業經受刑人具狀聲 請予以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有受刑人聲請書1紙(見114年 度執聲字第139號卷內)附卷可考,符合同條第2項規定;茲 檢察官依受刑人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 為正當,應定其應執行刑。又查附表一編號1至4所示之罪曾 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57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確定,是本院就附表一各罪所定應執行刑,除不得逾越法律 之外部界限,亦應受內部界限之拘束(即不得重於編號1至4 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年2月與編號5、6所受宣告刑之總和即 有期徒刑2年1月)。另查附表二編號1至8所示之罪曾經本院 以113年度聲字第557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2月確定, 是本院就附表二各罪所定應執行刑,除不得逾越法律之外部 界限,亦應受內部界限之拘束(即不得重於編號1至8定應執 行刑有期徒刑9年2月與編號9所受宣告刑之總和即有期徒刑9 年6月)。 四、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一編號2、3所示之罪雖分別為行使偽 造私文書罪、妨害公務執行罪,罪質雖屬互異,惟均為被告 於112年7月2日為規避員警追緝而於密接時間內所為,其動 機具高度關聯、行為亦有相當之密接性,不法評價重疊度高 ,而應予較高之折讓,另附表一編號5、6所示之罪則為施用 第一級毒品罪、施用第二級毒品罪,其罪質相似,行為時間 亦幾乎重合,而上開編號2、3、5、6之罪均為同日所犯,堪 認上開各罪之不法評價應有高度重疊,自應予較大幅度之減 讓,而附表編號1、4所示之罪則分別為肇事逃逸罪、以不正 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其犯罪時間與附表編號2、3、 5、6所示之罪均有間隔,罪質、手段亦有差異,亦難認上開 2罪與其餘各罪有何動機或其他內在關聯性,堪認上開2罪之 不法評價與附表一其餘各罪應僅有些許重合之處,就此部分 罪刑應僅為部分之折讓,另審酌受刑人之將來社會復歸、數 罪併罰之恤刑考量,以及受刑人書狀所陳述之行為動機、家 庭生活狀況、未來生活規劃等事項(見本院卷第57-59頁), 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另受刑人所犯附表一編號2 、3、4、6所示之罪雖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月以下之刑,惟 因與編號1、5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刑合併定應執行之刑,即 毋庸諭知得易科罰金折算標準,附此敘明。 五、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二編號1至6所示之罪均為販賣第一級 毒品罪,罪質、手段均屬相似,且均係於109年4月至7月間 所為,行為時間尚屬接近,不法評價重疊度高,而應予較高 之折讓,另附表二編號7、8、9所示之罪則分別為施用第二 級毒品罪、幫助犯洗錢罪、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其罪質相異 ,行為時間亦與編號1至6所示各罪並無明顯關聯(惟編號7、 8之罪僅相隔1日),亦難認上開3罪與其餘各罪有何動機或其 他內在關聯性,堪認上開3罪之不法評價與附表二其餘各罪 應僅有些許重合之處,就此部分罪刑應僅為部分之折讓,另 審酌受刑人之將來社會復歸、數罪併罰之恤刑考量,以及受 刑人書狀所陳述之行為動機、家庭生活狀況、未來生活規劃 等事項(見本院卷第57-59頁),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 示。另受刑人所犯附表二編號7、9所示之罪雖經法院判處有 期徒刑6月以下之刑,惟因與附表二其餘不得易科罰金之刑 合併定應執行之刑,即毋庸諭知得易科罰金折算標準,附此 敘明。 六、另受刑人雖請求本院將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罪與附表二編號1 至7所示之罪合併定刑等語,惟數罪併罰之定執行刑案件, 究應如何擇定合併定刑之數罪,係為檢察官之職權,法院僅 得於檢察官據以聲請之框架內為具體審酌,不得任意拆分檢 察官據以聲請定刑之數罪,況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罪係為112 年3月10日所犯,而附表二編號1至6之罪均係於112年2月1日 即告確定,是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罪係於附表二編號1至6之 罪確定後所犯,客觀上已與刑法第50條、第53條所定得合併 定刑之要件不符,是受刑人之此部分聲請,自無由准許,附 此說明。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博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蘇秀金 附表一: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 處有期徒刑7月。 112年3月10日 本院112年度審交訴字第92號 112年11月9日 同左 112年12月8日 2 行使偽造私文書罪 處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7月2日 本院112年度簡字第2341號 112年12月29日 同左 113年2月7日 3 妨害公務執行罪 處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7月2日 本院112年度簡字第2341號 112年12月29日 同左 113年2月7日 4 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 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6月3日 本院112年度簡字第2572號 113年1月17日 同左 113年2月28日 5 施用第一級毒品罪 處有期徒刑7月。 112年7月2日 本院113年度審易字第456號 113年6月21日 同左 113年7月31日 6 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7月2日 本院113年度審易字第456號 113年6月21日 同左 113年7月31日 備註: 1.編號1至4業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57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確定。 附表二: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販賣第一級毒品罪 處有期徒刑7年9月。 109年5月2日 高雄高分院111年度上訴字第871號 112年1月5日 同左 112年2月1日 2 販賣第二級毒品罪 處有期徒刑1年8月。 109年4月21日 高雄高分院111年度上訴字第871號 112年1月5日 同左 112年2月1日 3 販賣第二級毒品罪 處有期徒刑1年8月。 109年6月2日 高雄高分院111年度上訴字第871號 112年1月5日 同左 112年2月1日 4 販賣第二級毒品罪 處有期徒刑1年8月。 109年7月11日 高雄高分院111年度上訴字第871號 112年1月5日 同左 112年2月1日 5 販賣第一級毒品罪 處有期徒刑7年8月。 109年5月18日 高雄高分院111年度上訴字第871號 112年1月5日 同左 112年2月1日 6 販賣第一級毒品罪 處有期徒刑7年8月。 109年5月25日 高雄高分院111年度上訴字第871號 112年1月5日 同左 112年2月1日 7 施用第二級毒品 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1年6月24日 士林地院111年度湖簡字第450號 112年3月20日 同左 112年5月18日 8 幫助犯洗錢防制法第十四條第一項之洗錢罪 處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0,000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1年6月23日 本院112年度金簡字第579號 113年2月21日 同左 113年4月10日 9 行使偽造私文書罪 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1年10月2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496號 113年8月2日 同左 113年9月4日(聲請書誤載為113年9月3日) 備註: 1.編號1至8之罪業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557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2月確定。

2025-03-12

CTDM-114-聲-187-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殺人未遂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924號 上 訴 人 何龍祥 上列上訴人因殺人未遂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12月25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532號,起訴案 號: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42334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審理結果,援引第一審判決記載之事實、證據及理 由等說明,認定上訴人何龍祥有如第一審判決事實欄所載犯 行明確,因而維持第一審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一重論處上 訴人犯殺人未遂罪刑(尚犯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妨害 公務執行罪),並為相關沒收宣告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 二審之上訴。已詳敘其調查、取捨證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犯 罪事實之理由。 三、證據之取捨及事實之認定,為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如其判斷 無違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即不能任意指為違法。原判決綜 合上訴人之部分供述、證人即告訴人趙健雄於偵查及第一審 之證述、證人邱士峻於警詢、偵查之證述、告訴人之病歷資 料、傷勢照片、診斷證明書、扣案之美工刀及卷內相關證據 資料,相互勾稽結果,憑以認定上訴人確有本件犯行,依序 記明所憑之證據及認定之理由。並敘明如何依上訴人使用之 兇器種類、攻擊部位、次數、案發當時與告訴人間之衝突經 過情形及上訴人行為時之年齡、智識程度、社會經驗等節, 認定上訴人主觀上具有殺人之不確定故意,及上訴人所為其 僅有傷害故意,本件係正當防衛,及其罹有精神疾病,案發 時發病等辯詞如何不足採納等旨甚詳。所為論斷說明,俱有 各項證據資料在卷可稽,既係綜合調查所得之各直接、間接 證據,本於事實審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及推理作用,予以判 斷而為認定,並未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亦非僅以證人 邱士峻之證詞為據,無違法可言。上訴意旨以:上訴人曾因 車禍,導致罹有精神疾病及創傷症候群,案發時係因病失控 ,其並無殺人故意,指摘原判決認其有殺人故意顯有重大違 誤等語。核係就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行使及原判決已說明 論斷之事項,徒憑己意而為指摘,再為事實上之爭執,指為 違法,顯非上訴第三審之適法理由。 四、當事人、辯護人聲請調查之證據,法院認為不必要者,得依 刑事訴訟法第163條之2第1項以裁定駁回之,或於判決理由 予以說明。待證事實已臻明瞭無再調查之必要者,應認為不 必要,亦為同法條第2項第3款所明定。原審綜合全案證據資 料,依其所採取之證據及得心證理由之說明,足為上訴人確 有本件犯行之認定,並無不明瞭之處。就上訴人聲請送精神 鑑定,欲證明其罹有精神疾病,案發時係發病而有刑法第19 條第1項、第2項規定適用之待證事實,已敘明原審依上訴人 所述向其曾就醫之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下稱義大醫 院)及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下稱奇美醫院)函 詢,義大醫院函復以上訴人自民國108年起迄今未曾至該院 精神科就診,而奇美醫院則函復上訴人病歷資料所記載其罹 患「睡眠疾患」、「非物質或已知生理狀況引起的其他失眠 症」等疾病,顯與上訴人所稱罹患精神疾病不符,而認上開 聲請核無調查必要之理由。此部分既欠缺調查之必要性,原 審未另為無益之調查,依前揭說明,自無違法可指。上訴意 旨仍依憑己意,指摘原審未將其送精神鑑定有重大違誤等語 ,殊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五、依上所述,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英勇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林庚棟 法 官 陳如玲                  法 官 林怡秀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怡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924-20250312-1

原簡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等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原簡字第12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顏嘉宏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丁經岳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4084號),因被告於審理中自白犯罪,本院合議庭認宜以簡易 判決處刑(原案號:113年度原訴字第48號),爰不經通常審判 程序,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顏嘉宏犯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對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施強暴罪 ,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緩 刑貳年,並應依如附表所示之內容向彭成鈿支付損害賠償。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除犯罪事實欄一第2行應更正為:「2691」號;證據部 分應補充「被告顏嘉宏於本院訊問程序時之自白」外,其餘 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 書之記載。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為規避警員查緝,而於 警員依法執行職務時,騎乘機車衝撞警員,致告訴人即警員 彭成鈿受有傷害,所為實屬不該;惟念及其未有被判處罪刑 之紀錄,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見原簡卷第7頁), 兼衡被告犯後坦承犯行之態度,復參酌其自陳受僱從事鐵工 ,月收入新臺幣3萬5,000元,無須要扶養之人,家庭經濟狀 況普通等語(見原訴卷第67頁),及被告戶役政資料所示高 職肄業之智識程度等情(見原訴卷第9頁),暨其犯罪動機 、目的及手段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 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被告於本件前未有被判處罪刑之紀錄,業如上述,爰審酌被 告因一時失慮,致罹刑章,經此偵審後,應當知所警惕,而 無再犯之虞,告訴人亦表示願給予被告緩刑之機會等情(見 原訴卷第67頁),是本院衡酌上情,認就上開刑之宣告,以 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規定,宣告緩 刑2年。復為使被告能知所警惕,兼以督促被告確實履行賠 償條件以保護告訴人之權益,併依同條第2項第3款規定,命 被告應為如附表所示內容之支付,如未依約履行,情節重大 ,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檢察官得依同法第75 條之1第1項第4款之規定,聲請撤銷前開緩刑之宣告。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0條第1項、第454 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柯博齡、林鈺棋提起公訴,檢察官郭又菱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藍得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須 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本判決 如有不服,請書具不服之理由狀,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 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邱仲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表 編號 支付對象 支付金額 支付期限及方式 1 彭成鈿 新臺幣6萬元 顏嘉宏應支付彭成鈿新臺幣6萬元。給付方式為匯款至郵局帳號00000000000000號,戶名彭成鈿之帳戶,自民國114年5月起至115年4月止,每月20日以前按月給付新臺幣5,000元。如有一期逾期未付,視為全部到期。 附件: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4084號   被   告 顏嘉宏 男 19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臺東縣○○市○○路0段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顏嘉宏於民國113年8月31日5時8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 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本案機車),行經臺東縣○○市○○路 ○○○路00巷○設○○○○○號誌交岔路口時,未先停止於交岔路口 前,讓幹道車優先通行並確認安全再通過路口,為臺東縣警 察局臺東分局中興派出所員警彭成鈿及許明鴻執行巡邏勤務 時發現,彭成鈿及許明鴻遂駕駛警用巡邏車並全程開啟警示 燈及警報器向前欲予以攔停,詎料顏嘉宏非但拒絕配合,反 加速逃逸意圖規避查緝,嗣雙方駛至臺東縣臺東市中華路1 段865巷內,彭成鈿及許明鴻以警用巡邏車攔阻顏嘉宏去路 ,彭成鈿下車以右手手勢盤查顏嘉宏,顏嘉宏為避免警方查 緝,明知彭成鈿為依法執行公務之公務員,且當時因執行公 務而站立於本案機車前側,得預見若逕行駛離本案機車將造 成彭成鈿身體之危害,竟仍基於妨害公務之犯意,騎乘本案 機車衝撞彭成鈿以逃逸,彭成鈿閃避不及,因而受有左側手 部擦挫傷及右側手肘挫傷之傷害,以此方式對彭成鈿施強暴 行為,妨害彭成鈿執行公務。 二、案經彭成鈿訴由臺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經被告顏嘉宏於警詢及偵查中坦承不諱, 並有臺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中興派出所警員彭成鈿113年8月 31日職務報告、刑案現場測繪圖、台東馬偕紀念醫院113年8 月31日乙種診斷證明書各1份、現場照片2張、舉發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8紙、現場密錄器影像截圖8張、告訴人 彭成鈿傷勢照片2張等附卷可稽,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 ,是被告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3項第1款、第1項駕駛動力 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罪嫌。被告騎乘本案機車衝撞告訴人 ,致告訴人受傷之傷害行為,本質上即為不法腕力施加之強 暴行為,屬妨害公務執行罪之構成要件行為,不另論傷害罪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檢 察 官 柯博齡                檢 察 官 林鈺棋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書 記 官 許翠婷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 3 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 徒刑: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 7 年以上 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3-12

TTDM-114-原簡-12-202503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