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損害賠償責任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東小
臺東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東小字第175號 原 告 余菀嬋 被 告 楊綵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本院113年度簡附民字第15號),經刑事庭移送前來,本院於民 國114年1月1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8,000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6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14%,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8,000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前於行動電話通訊軟體「LINE」之「TGC北 區會館」群組內,因與原告言語不合,即基於公然侮辱之犯 意,於民國112年5月6日13時18分許至翌(7)日19時44分許 間,在該特定多數人均得共見之群組,接續以暱稱「甜心寶 貝檳榔坊」之名義,對原告(使用暱稱「紅心羽」)傳送: 「啊,忘了你沒腦」、「妳是哪裡有障礙哪裡有問題?!」 、「腦殘」、「妳不但沒奶,妳更可悲的是還沒腦」、「妳 以為大家都像妳一樣有病嗎?!」、「被大家討厭的髒東西 」、「不用來污染環境」、「腦袋給驢踢了是嗎?」、「撒 泡尿自己照照看,妳幾斤幾兩重」、「妳跟妳男友去划船, 妳們肯定第一啦,人家的槳都輸妳的浪啦」、「妳的臉皮厚 的比十八層地獄還厚,小的我深感佩服啊!!」、「大姐, 幾歲人了,知道『廉恥』這麼寫嗎?」、「我剛剛在思考,我 罵的到底是什麼品種的生物啊?!罵人呢,還有自知之明, 可是像類似妳這種沒有自知之明的『東西』,我實在是想不到 是什麼生物」、「界、門、綱、目、科、屬、種,都沒有一 個您能沾上邊的,小的可能書讀不多,不知妳是啥子『東西』 ,您老行行好,指點指點我,到底怎樣的生物,才能像您這 樣『牛逼』,連臉皮子都能丟不見,我倒是頭一回見」、「還 是有哪位前輩可以指點小的,此種『物種』是哪來的?!」等 圖片、文字訊息予以辱罵,足以貶損原告之名譽及尊嚴評價 。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㈠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萬9,000元,及自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5%計算之利息。㈡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 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被告於上開時地,對其公然侮辱乙節,業經本院職 權調閱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31號刑事案件卷宗核閱無訛,並 有該刑事判決可憑(見本院卷第13至17頁),而被告經合法 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 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法院決定非財 產上損害賠償之金額多寡時,應斟酌雙方之身分、地位、經 濟狀況、加害程度、被害人所遭受之痛苦情況及其他各種情 形,以核定相當之數額(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513號、1 04年度台上字第2004號判決意旨參照)。被告於特定多數人 得共聞共見之處,公然以上開言語辱罵原告,足以貶損原告 之名譽及人格尊嚴,致其受有精神上痛苦,則原告請求被告 賠償非財產上之損害,洵屬有據。本院審酌被告對原告所為 之侵害程度、原告之學經歷(見本院卷第46頁),並考量兩 造經濟狀況(有兩造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可 參,因屬個人隱私,僅予參酌,不予揭露)、身分等一切情 狀,認原告所得請求之慰撫金以8,000元為適當,逾此部分 之請求,即不能准許。 四、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本文、第203 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於11 3年9月5日發生送達於被告之效力,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 見本院113年度簡附民字第15號卷第5頁),是本件原告請求 利息之起算日應為同年月6日。 五、綜上,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之 規定,訴請被告給付如主文第一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規定之小額訴訟事件 所為被告部分敗訴之判決,爰依同法第436條之20之規定, 就原告勝訴部分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此部分雖經原告陳明願 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惟其聲請不過促請法院職權發動 ,本院毋庸就其聲請為准駁之裁判;並依同法第436條之23 準用同法第436條第2項,再適用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 職權宣告被告於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至原告其餘敗 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則因訴之駁回而失所依附,應併 駁回之。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本件係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合議庭裁定移送民事庭之事件,依刑 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之規定,免納裁判費,依卷內資料, 無其他訴訟費用,是本件暫無應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惟將來 仍非無可能產生其他訴訟費用,或顯現已產生之訴訟費用, 仍依法諭知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朱家寬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以違背法令為由,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須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具體內容,與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檢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欒秉勳

2025-01-21

TTEV-113-東小-175-20250121-1

東原小
臺東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東原小字第78號 原 告 蘇進清 被 告 黃國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原附民字第57號),本院 於民國114年1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000元,及自民國113年6月10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10分之1,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2,00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7月7日10時54分許,在臺東火 車站之計程車排班處長椅,拾獲伊遺失於該處之SAMSUNG Ga laxyA22手機1支(下稱系爭手機),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 有,基於侵占遺失物之犯意,將系爭手機侵占入己,致系爭 手機迄今下落不明,被告因此業經本院113年度原易字第34 號刑事判決(下稱系爭刑案、系爭刑事判決)判處罪刑在案 。系爭手機係伊以新臺幣(下同)23,970元購得,使用至今 尚餘殘值3,000元。又伊為職業計程車駕駛,系爭手機存有 諸多客戶聯絡資訊,此等資料價值難以估計,暫以10,000元 為求償金額,且伊因系爭手機遭侵占,而無法與客戶聯繫, 暫停營業達一週之久,伊每日營業所得為1,000元,故被告 應賠償伊營業損失7,000元,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 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0,000元,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系爭刑事判決雖以現場監視錄影畫面認定伊手持 系爭手機,惟該手機實為伊之手機,系爭刑事判決誤為系爭 手機,伊於刑案勘驗時請求該案法官放大手部照片以查明此 一事實,惟均未獲置理。原告於系爭手機遺失後曾撥電話給 伊,稱系爭手機Googel定位在初鹿山上,但當時伊已在初鹿 山下,是系爭手機非伊所取走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 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 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 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2項 分別定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於112年7月7日10時43分許在臺東火車站排班處處 前木椅坐下,隨後起身招呼乘客,系爭手機則遺落在木椅上 ,原告隨即駕車離去。被告嗣兩手均無持物走向上述木椅, 坐下後再拿起手機觀看,被告再起身離開後,系爭手機即已 消失不見,被告亦隨後駕車離去等情,業經本院於系爭刑案 勘驗當日現場監視錄影畫面確認無訛,並製有如附表所示勘 驗筆錄及影像畫面擷圖附卷可參(原易卷第101、109至113 頁),並有該案偵查員警勘驗同一影像畫面擷圖為佐(偵卷 第21至23頁)。衡以系爭手機原放置於木椅上,被告走向該 木椅坐下再離開後,系爭手機旋即不見蹤影,則系爭手機即 為被告取走,要屬明確;此不因被告坐在前述木椅時手持之 手機是否為系爭手機而異其認定,自無另行放大勘驗被告當 時所持手機之必要,被告以所持者非系爭手機為辯,委無可 取。從而,原告主張系爭手機遭被告侵占,依侵權行為法律 關係請求被告賠償,即屬有據。  ㈢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 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第一項情形,債權人得請求 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損害賠償,除 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 及所失利益為限,民法第213條第1、3項、第216條第1項分 別定有明文。查原告於系爭刑案中自陳系爭手機殘值為2,00 0元(偵卷第16頁),此亦為被告所無異詞(本院卷第16頁 ),原告雖主張系爭手機殘值為3,000元,惟未舉證以實, 應認系爭手機殘值為2,000元。至原告雖主張其另受有遺失 顧客聯繫資料、不能營業等損失各10,000元、7,000元,然 就此等有利事實同未舉證,即無從為有利之判斷。從而,原 告因系爭手機遭侵占,得向被告請求賠償之金額為2,000元 。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 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侵權行為之債無確定清償期,惟原 告業以起訴狀繕本送達資為催告,而該起訴狀係於113年6月 9日送達被告,有本院訴訟證書可稽(附民卷第5頁),被告 迄未給付,則原告併為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 年6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亦 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本 判決主文第一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則 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 為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就被告敗訴之部分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436條之23準用同法第436 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經審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不再逐一論述,附此敘 明。 七、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合議庭裁定移送民事庭之事件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之規定,免納裁判費,目前亦 無其他訴訟費用支出,本無確定訴訟費用額必要,惟仍依民 事訴訟法第87條第1項之規定,諭知訴訟費用之負擔,以備 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確定其負擔,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蔡易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 本庭(95047臺東縣○○市○○路000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 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王品涵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附表:系爭刑案勘驗筆錄 原易卷第101頁 (10:43:14)告訴人在排班處前木椅坐下。 (10:43:48)告訴人走回計程車上拿手機和水壺。 (10:43:55)告訴人走回木椅坐下。 (10:49:37)告訴人起身招呼兩名乘客,本案手機放在木椅上。 (10:50:16)告訴人駕駛計程車離開,本案手機遺留在木椅上。 (10:54:06)被告兩手均無物品。 (10:54:13)被告走向有本案手機之木椅坐下。 (10:54:17)被告拿起手機觀看。 (10:54:35)被告起身,木椅上本案手機消失。 (10:54:37)被告走向計程車招呼乘客,左手拿著手機。 (10:55:40)被告駕駛計程車離開排班處。 以程式放大局部影像,很明顯被告起身後木椅上之本案手機已消失。

2025-01-21

TTEV-113-東原小-78-20250121-1

東原簡
臺東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東原簡字第86號 原 告 吳啟榮 被 告 黃珏珧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號),經刑事庭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 年1月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0萬元,及自民國113年1月30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20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明知國內社會上層出不窮之詐欺集團或不法份 子為掩飾其不法行徑,隱匿其不法所得,避免執法人員之追究及 處罰,常蒐購並使用他人帳戶,進行存提款與轉帳等行為,在 客觀上可預見一般取得他人帳戶使用之行徑,常與行財產犯罪 所需有密切關聯,竟基於幫助掩飾特定犯罪所得之去向及幫助 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1年9、10月間將其申辦之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 戶之存摺、金融卡及其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身分證 、健保卡照片、0000000000號門號,及於111年12月7日向將 來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 戶(下稱系爭帳戶),並將上開帳戶及個人資料均提供予真 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騙集團使用。又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上 揭2帳戶資料後,竟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 財及掩飾、隱匿特定犯罪所得去向之犯意聯絡,向原告佯稱「 協助投資股票」等語,致原告陷於錯誤,於111年12月13日1 1時53分許匯款新臺幣(下同)20萬元至系爭帳戶,該款項 尚未遭提領轉出而洗錢未遂。嗣原告發覺受騙而報警處理, 始為警循線查悉上情。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 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20萬 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如獲有利判決,原告願供擔保 請准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 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 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分別定 有明文。原告主張被告上開違反洗錢防制法等犯行,業經 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原金訴字第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 月,併科罰金5萬元在案,有本院上開刑事判決在卷可參 ,且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 任何具體聲明及陳述,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而本件被 告上開行為,係造成原告受到財產上損害之加害行為之一 ,其與詐欺集團成員對原告所為詐欺行為間,有客觀上之 行為關聯共同存在,故被告與詐欺集團成員之行為對原告 而言即構成共同侵權行為,被告就原告所受損害負損害賠 償責任,因此原告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 (二)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 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 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 條第1項本文、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請求被 告賠償損害,屬於未定期限債務,本件起訴狀繕本於113 年1月29日發生送達於被告之效力,有送達證書1紙附卷可 稽(見本院附民卷第11頁),是本件原告請求利息之起算 日為同年1月30日,應堪認定。 (三)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原告20萬 元,及自113年1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 四、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適用簡易程序所為判決,依同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就被告敗訴之部分,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另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適用同法第392條第2 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係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合議庭裁定移送民事庭之事件,依刑 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之規定,免納裁判費,又依卷內資料 ,無其他訴訟費用,是本件暫無應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惟將 來仍非無可能產生其他訴訟費用,或顯現已產生之訴訟費用 ,仍依法諭知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朱家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同時 表明上訴理由並檢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欒秉勳

2025-01-21

TTEV-113-東原簡-86-20250121-1

東原簡
臺東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東原簡字第79號 原 告 張麗華 被 告 李子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85號),經本院刑事庭移送前來,本院於民 國114年1月1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萬元及自民國一一二年九月十五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拾萬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明知訴外人陳亞弦、蔡承志、郭南暉等人所屬之3人以上 ,以實施詐術為手段,騙取不特定人金錢為目的,具持續性 、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犯罪集團,均可預見蔡承志提供之工作 極有可能係為上開詐欺集團收取詐騙之犯罪所得及隱匿該等 詐欺犯罪所得去向之行為,同時其亦可能因此即參與含其在 內所組成3人以上、以詐術為手段、具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 結構性詐欺集團組織,竟仍基於參與犯罪組織、意圖為自己 不法所有3人以上詐欺取財、洗錢之犯意聯絡,於民國111年 7月11日加入上開詐欺集團後,將所申辦之華南商業銀行帳 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 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中信帳戶),依蔡承志之指示,設 定多筆約定帳戶,並以每週新臺幣(下同)10萬元對價,將 華南帳戶與中信帳戶之存摺、金融卡、密碼及網路銀行帳號 、密碼交付蔡承志。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上開帳戶之資料 後,先於111年5月20日某時向原告佯稱可投資獲利云云,致 原告陷於錯誤,而於111年7月12日上午10時15分許,依指示 匯款20萬元至被告前揭中信帳戶,詐欺集團成員再將該款項 轉出,以此方法掩飾或隱匿犯罪所得來源及去向,並意圖使 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犯罪所得。被告上開行為,經臺 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提起公訴,再由本院刑事庭 以112年度原金訴字第42、52、64、110號刑事判決(下稱系 爭刑事判決)認被告犯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 刑1年4月。是被告上開不法行為,侵害原告權利,並與原告 所受損害具因果關係,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訴訟。  ㈡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 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數人共 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 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 。民法第184條、第185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民事上 之共同侵權行為(狹義的共同侵權行為,即加害行為)與刑 事上之共同正犯,其構成要件並不完全相同,共同侵權行為 人間不以有意思聯絡為必要,數人因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 利,苟各行為人之過失行為,均為其所生損害共同原因,即 所謂行為關連共同,亦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依民法第185 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各過失行為人對於被害人應負全部損 害之連帶賠償責任(最高法院67年台上字第1737號裁判意旨 參照)。  ㈡經查,原告上開主張,經本院職權調取另案卷宗核閱無誤, 而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或以書狀為 爭執,綜以上開證據,足認被告於上開時、地提供其中信帳 戶資料,令詐欺集團成員用以詐得原告匯至該中信帳戶款項 ,自成立共同侵權行為,應負損害賠償之責。從而,原告請 求被告給付20萬元,洵屬有據。  ㈢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本件得向被告請求給付 之金額,屬無確定期限之給付,原告請求自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9月15日(見原附民卷第7頁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遲延利息,亦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 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判決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 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另依同法 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六、本件原告係於刑事訴訟程序提起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庭裁 定移送前來,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規定,無庸繳納裁 判費,且迄本院言詞辯論終結為止,當事人並無任何裁判費 或其他訴訟費用之支出,故無諭知訴訟費用負擔之必要,併 此指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吳俐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 記載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 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蘇莞珍

2025-01-20

TTEV-113-東原簡-79-20250120-1

東簡
臺東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東簡字第250號 原 告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鄧政信 訴訟代理人 王昭文 被 告 宋金澤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1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貳萬參仟肆佰零參元,及自民國 一一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 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十分之四,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㈠原告承保訴外人直航聯合有限公司(下稱直航公司)所有之 車牌號碼RBK-0759號租賃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之車體損 失險。被告於111年8月6日16時13分許,沿臺東縣大武鄉台9 線外側車道由南往北方向行駛至台9線419公里350公尺處而 欲行變換車道至內側車道時,本應注意汽車在同向二車道以 上之道路變換車道時,應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 且依當時天候晴、日間自然光線、柏油道路乾燥、無缺陷與 障礙物、視距良好等環境情狀,要無不能注意情事,竟疏未 注意即貿然變換至內側車道;適訴外人林聖斌駕駛系爭車輛 沿同向內側車道行駛至該處,原應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 取必要之安全措施,而依斯時前揭環境情狀,同無不能注意 情事,竟亦疏未注意,乃於察見被告所駕駛車輛切入內側車 道後閃煞不及、追撞被告所駕車輛(下稱系爭事故),致系 爭車輛因而受損,共支出維修費用新臺幣(下同)37萬0,56 8元(包含工資費用5萬3,097元、烤漆費用2萬9,928元、零 件費用28萬2,568元及拖吊費用4,975元),原告已依保險契 約給付被保險人,並依保險法第53條之規定取得代位求償權 ,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及保險法第53條之規定,提起本件 訴訟。  ㈡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7萬0,56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系爭車輛行車執照、林聖 斌之駕照、估價單、統一發票收執聯、系爭車輛受損照片、 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 表、理賠支付對象明細表等件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向臺東 縣警察局調閱系爭事故肇事相關資料查明無訛,並有前開資 料附卷可稽。又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 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以供 本院審酌,經本院調查結果,是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 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但於防止損 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191條之2分別定有明文。另按汽車在同向二車道 以上之道路(車道數計算,不含車種專用車道、機車優先道 及慢車道),除應依標誌或標線之指示行駛外,且應於變換 車道時,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道路交通安全規 則第98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定。  ㈢經查,本件被告就系爭車輛受損有過失等情為真實,已如前 述,則原告依上開侵權行為法律關係及保險法第53條之規定 ,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洵屬有據。  ㈣系爭車輛受損維修支出工資費用5萬3,097元、烤漆費用2萬9, 928元、零件費用28萬2,568元及拖吊費用4,975元,合計37 萬0,568元。其中零件28萬2,568元部分係以新品更換舊品, 當予折舊。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 舊率之規定,非運輸業用客車之耐用年數為5年,依定率遞 減法每年折舊1000分之369,另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 第95條第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法者, 以1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 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計」,系爭 車輛自出廠日109年1月(見本院卷第10頁),迄本件車禍發 生時即111年8月6日,已使用2年7月,則零件扣除折舊後之 修復費用估定為8萬8,290元(詳如附表之計算式)。加計無 庸計算折舊之工資、烤漆及拖吊費用後,系爭車輛因本件事 故受損金額應為17萬6,290元【計算式:工資費用5萬3,097 元+烤漆費用2萬9,928元+零件費用8萬8,290元及拖吊費用4, 975元=17萬6,290元】。  ㈤按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償 金額,或免除之。民法第217條第1項定有明文。經查,林聖 斌於本件事故發生時為系爭車輛使用人,駕駛系爭車輛變換 車道時未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業經本院認定如 前,與被告同為本件事故肇事原因,依民法第217條第3項準 用第1項規定,視同直航公司之過失,原告代位直航公司請 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即應承擔直航公司此部分過失。本 院審酌雙方肇事原因、過失情節輕重暨原因力之強弱後,認 直航公司就本件事故所生損害應承擔30%過失責任,方屬合 理,爰依上開規定,減輕被告30%賠償責任。依此計算後, 被告應賠償12萬3,403元【計算式:損害金額17萬6,290元× (1-30%)=12萬3,403元】。  ㈥本件原告代位直航公司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負損害 賠償責任,為無確定期限且無從另為約定利率之債務,本件 起訴狀繕本已於113年8月21日送達被告,有送達證書在卷可 佐(見本院卷第48頁),是原告請求自113年8月22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遲延利息,合於民法第229條第2項 、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規定,亦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及保險法第53條之規定 ,請求被告給付12萬3,403元,及自113年8月22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 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2項第11款適用簡易訴訟程序 所為被告部分敗訴之判決,就原告勝訴部分應依同法第389 條第1項第3款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之負擔: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385條第1項 前段、第79條、第389條第1項第3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吳俐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 記載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 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蘇莞珍      附表 ----- 折舊時間      金額 第1年折舊值    282,568×0.369=104,268 第1年折舊後價值  282,568-104,268=178,300 第2年折舊值    178,300×0.369=65,793 第2年折舊後價值  178,300-65,793=112,507 第3年折舊值    112,507×0.369×(7/12)=24,217 第3年折舊後價值  112,507-24,217=88,290

2025-01-20

TTEV-113-東簡-250-20250120-1

東小
臺東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東小字第170號 原 告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鄧政信 訴訟代理人 田皓亦 王昭文 被 告 賴昶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 114年1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871元,及自民國113年7月24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其中新臺幣48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餘 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7,871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規定「關於請求給付金錢或其 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訴訟,其標的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十 萬元以下者,適用本章所定之小額程序」,同法第436條之1 8第1項規定「判決書得僅記載主文,就當事人有爭執事項, 於必要時得加記理由要領」。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本院依原告所為舉證及本院調查所得證據可認被告 為本件車禍肇事原因,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三、原告承保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貨車(下稱系爭車 輛)係於民國102年6月出廠,至111年7月12日本件車禍受損 時,已使用逾5年,依行政院公布之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 固定資產折舊率表,非運輸業用客車、貨車之耐用年數為5 年,再依定率遞減法計算,原告主張之修理費用零件部分新 臺幣(下同)5,653元折舊後為565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加計工資1萬679元,則原告所承保系爭車輛之合理修復費用 為1萬1,244元(計算式:565元+1萬679元)。 四、按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償 金額,或免除之,民法第217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規定之目 的在謀求加害人與被害人間之公平,倘受害人於事故之發生 亦有過失時,由加害人負全部賠償責任,未免失諸過苛,是 以賦予法院得不待當事人之主張,減輕其賠償金額或免除之 職權(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756號判決意旨參照)。查 系爭車輛駕駛人即訴外人陳進超亦有停車不當之過失,此有 現場照片、臺東縣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在卷 可稽,足見陳進超對本件車禍之發生與有過失,原告應併予 承擔之。本院審酌被告及陳進超之過失情節,認原告應承擔 3成過失責任比例,被告則有7成過失責任比例,從而,被告 應賠償原告之金額減為7,871元(計算式:1萬1,244元×70% ;元以下四捨五入),原告逾此範圍請求者,難認有據,不 應准許。     五、原告依侵權行為、保險人代位權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7,871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7月24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 此部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朱家寬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以違背法令為由,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須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具體內容,與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檢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欒秉勳

2025-01-20

TTEV-113-東小-170-20250120-1

六簡
斗六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六簡字第34號 原 告 張鋑斌 被 告 宋奇恩 林翠鳳 吳政展 吳杏梅 上列當事人間因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111年度港金簡 字第3號刑事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111年度港簡附民字第23號 ),業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 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196,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1月 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本件原告起訴第一項訴之聲明原求為判決:被告應連帶賠償 原告新臺幣(下同)196,000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嗣變更上開聲明為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96,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 後一位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見本 院卷第270頁)。此變更之訴與原訴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 且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第2項、第255條第1項第2、7款之規定,應予准許。 二、被告宋奇恩、林翠鳳及吳杏梅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 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宋奇恩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於民 國110年11月5日前某日,加入通訊軟體TELEGRAM暱稱「威爾 史密斯」(被告宋奇恩稱其為「賴柏呈」)及其他真實姓名 年籍均不詳之人所屬以實施詐術為手段,具有持續性或牟利 性之有結構性詐欺集團犯罪組織(下稱本案詐欺集團),負 責擔任收簿手工作,再將金融帳戶資料交付給上游成員,供 作詐騙被害人匯款之人頭帳戶使用,並與本案詐欺集團上游 成員以通訊軟體群組聯繫,可自被害人匯款金額抽取3%作為 報酬。被告林翠鳳得知被告宋奇恩從事替詐欺集團收購人頭 帳戶之工作,可由被告宋奇恩將所收取之人頭帳戶資料交給 其他上游詐欺集團成員,以換取報酬,竟與被告宋奇恩、吳 政展、吳杏梅及本案詐欺集團上游成員,共同基於意圖為自 己不法所有、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掩飾及隱匿詐欺所得 去向之洗錢犯意聯絡,被告吳政展知悉被告吳杏梅需要用錢 ,遂告知被告林翠鳳此事,並由被告吳政展出面與吳杏梅接 洽,於110年12月間某日,在雲林縣斗六市一品香火鍋店外 面,與吳杏梅約定以一定對價換取其臺灣銀行帳號000-0000 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經被告吳杏梅同意後, 乃將系爭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含密碼)、網路銀行帳號、 密碼交給被告吳政展,再由被告吳政展轉交給被告林翠鳳, 被告林翠鳳轉交給被告宋奇恩,被告宋奇恩交付給本案詐欺 集團之某上游成員,被告宋奇恩並於110年12月間支付被告 林翠鳳80,000元報酬,被告林翠鳳遂委託不知情之當時男友 蔡亞霖於110年12月30日2時許,駕駛被告林翠鳳所有之車牌 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至雲林縣○○鎮00號快速道路附近 之7-11便利商店,從中拿取70,000元交付給被告吳政展,被 告吳政展再從中分給被告吳杏梅30,000元作為報酬。而本案 詐欺集團成員取得系爭帳戶資料後,於110年12月20日某時 許,使用通訊軟體LINE暱稱「佩玲」與原告聯繫,佯稱從事 股票分析可賺錢獲利,致原告陷於錯誤而加入「QF理財大師 頻道」群組,並依對方指示於111年1月3日14時2分許、14時 3分許、同年月4日10時36分許、10時38分許,分別匯款50,0 00元、50,000元、50,000元、46,000元至系爭帳戶,旋遭本 案詐欺集團不明成員轉出,因而致原告受有196,000元之損 害。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連 帶賠償原告上開損害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吳政展答辯則以:同意原告之請求等語。  ㈡被告宋奇恩、林翠鳳及吳杏梅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 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捨棄或認諾者,應本於 其捨棄或認諾為該當事人敗訴之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4條 定有明文。又被告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法院即 應不調查原告所主張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是否果屬存在, 而以認諾為該被告敗訴之判決基礎(最高法院45年度台上字 第31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被告吳政展於言詞辯論時,已 為訴訟標的之認諾,本院自應本於其認諾為其敗訴之判決。  ㈡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有本院111年度港金簡字第3號、111年 度訴字第542號、112年度金訴字第90號、第237號刑事判決 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3至34頁、第199至242頁),並經本 院職權調取上開刑事案件之卷證核閱無誤。又被告宋奇恩、 林翠鳳及吳杏梅均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第2項、第280條第3項、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是原告主 張之上開事實,堪信為真實。  ㈢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 行為人;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 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第184 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27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 原告遭本案詐欺集團成員詐騙,致陷於錯誤而轉帳匯款196, 000元至系爭帳戶,旋遭轉帳提領一空,被告宋奇恩、林翠 鳳及吳杏梅均參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之詐欺取財及一般洗錢 行為,可認其等行為均是造成原告受有上開損害之共同原因 ,是被告宋奇恩、林翠鳳及吳杏梅應構成共同侵權行為,自 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賠償責任。故原告依共同侵權行為 之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賠償其損害196,000元,自屬有據。    ㈣本件起訴狀繕本分別於111年10月27日、111年10月26日及113 年11月26日送達於被告林翠鳳、吳政展、吳杏梅及宋奇恩( 見附民卷第13、15、17頁、本院卷第257頁送達證書)。是 經原告以前開起訴狀繕本催告後,被告迄今仍未給付,則原 告併請求被告給付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一位被告翌日即11 3年11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 ,依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規定 ,應予准許。   四、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連帶給付如 主文第1項之金額與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 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本件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事件,原告起訴並未繳納裁判費 ,於訴訟過程亦未生其他訴訟費用,故本件無訴訟費用,爰 不諭知訴訟費用之負擔,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斗六簡易庭    法 官 楊謹瑜 以上正本係依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 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 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蕭亦倫

2025-01-20

TLEV-112-六簡-34-20250120-4

六簡
斗六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六簡字第33號 原 告 李瓊玉 被 告 吳杏梅 宋奇恩 林翠鳳 吳政展 上列當事人間因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111年度港金簡 字第3號刑事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111年度港簡附民字第18號 ),業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 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26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1月 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本件原告起訴第一項訴之聲明原求為判決:被告應連帶賠償 原告新臺幣(下同)260,000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嗣變更上開聲明為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26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 後一位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見本 院卷第264頁)。此變更之訴與原訴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 且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第2項、第255條第1項第2、7款之規定,應予准許。 二、被告宋奇恩、林翠鳳及吳杏梅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 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宋奇恩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於民 國110年11月5日前某日,加入通訊軟體TELEGRAM暱稱「威爾 史密斯」(被告宋奇恩稱其為「賴柏呈」)及其他真實姓名 年籍均不詳之人所屬以實施詐術為手段,具有持續性或牟利 性之有結構性詐欺集團犯罪組織(下稱本案詐欺集團),負 責擔任收簿手工作,再將金融帳戶資料交付給上游成員,供 作詐騙被害人匯款之人頭帳戶使用,並與本案詐欺集團上游 成員以通訊軟體群組聯繫,可自被害人匯款金額抽取3%作為 報酬。被告林翠鳳得知被告宋奇恩從事替詐欺集團收購人頭 帳戶之工作,可由被告宋奇恩將所收取之人頭帳戶資料交給 其他上游詐欺集團成員,以換取報酬,竟與被告宋奇恩、吳 政展、吳杏梅及本案詐欺集團上游成員,共同基於意圖為自 己不法所有、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掩飾及隱匿詐欺所得 去向之洗錢犯意聯絡,被告吳政展知悉被告吳杏梅需要用錢 ,遂告知被告林翠鳳此事,並由被告吳政展出面與吳杏梅接 洽,於110年12月間某日,在雲林縣斗六市一品香火鍋店外 面,與吳杏梅約定以一定對價換取其臺灣銀行帳號000-0000 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經被告吳杏梅同意後, 乃將系爭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含密碼)、網路銀行帳號、 密碼交給被告吳政展,再由被告吳政展轉交給被告林翠鳳, 被告林翠鳳轉交給被告宋奇恩,被告宋奇恩交付給本案詐欺 集團之某上游成員,被告宋奇恩並於110年12月間支付被告 林翠鳳80,000元報酬,被告林翠鳳遂委託不知情之當時男友 蔡亞霖於110年12月30日2時許,駕駛被告林翠鳳所有之車牌 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至雲林縣○○鎮00號快速道路附近 之7-11便利商店,從中拿取70,000元交付給被告吳政展,被 告吳政展再從中分給被告吳杏梅30,000元作為報酬。而本案 詐欺集團成員取得系爭帳戶資料後,於110年12月20日某時 許,使用通訊軟體LINE暱稱「若熙」與原告聯繫,佯稱從事 股票分析可賺錢獲利,致原告陷於錯誤而加入「QF理財大師 頻道」群組,並依對方指示於111年1月3日10時44分許、同 年月6日9時2分許,分別匯款60,000元、200,000元至系爭帳 戶,旋遭本案詐欺集團不明成員轉出,因而致原告受有260, 000元之損害。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 請求被告連帶賠償原告上開損害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 項所示。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吳政展答辯則以:同意原告之請求等語。  ㈡被告宋奇恩、林翠鳳及吳杏梅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 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捨棄或認諾者,應本於 其捨棄或認諾為該當事人敗訴之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4條 定有明文。又被告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法院即 應不調查原告所主張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是否果屬存在, 而以認諾為該被告敗訴之判決基礎(最高法院45年度台上字 第31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被告吳政展於言詞辯論時,已 為訴訟標的之認諾,本院自應本於其認諾為其敗訴之判決。  ㈡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有本院111年度港金簡字第3號、111年 度訴字第542號、112年度金訴字第90號、第237號刑事判決 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3至34頁、第165至208頁),並經本 院職權調取上開刑事案件之卷證核閱無誤。又被告宋奇恩、 林翠鳳及吳杏梅均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第2項、第280條第3項、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是原告主 張之上開事實,堪信為真實。  ㈢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 行為人;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 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第184 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27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 原告遭本案詐欺集團成員詐騙,致陷於錯誤而轉帳匯款260, 000元至系爭帳戶,旋遭轉帳提領一空,被告宋奇恩、林翠 鳳及吳杏梅均參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之詐欺取財及一般洗錢 行為,可認其等行為均是造成原告受有上開損害之共同原因 ,是被告宋奇恩、林翠鳳及吳杏梅應構成共同侵權行為,自 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賠償責任。故原告依共同侵權行為 之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賠償其損害260,000元,自屬有據。    ㈣本件起訴狀繕本分別於111年10月12日送達於被告吳杏梅、吳 政展(見附民卷第9、31頁送達證書);於112年10月14日寄 存送達於被告林翠鳳,故自寄存之翌日起算10日,即於112 年10月25日發生送達之效力(見本院卷第13頁送達證書), 於113年11月25日送達於被告宋奇恩(見本院卷第251頁送達 證書)。是經原告以前開起訴狀繕本催告後,被告迄今仍未 給付,則原告併請求被告給付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一位被 告翌日即113年11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法 定遲延利息,依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 203條規定,應予准許。   四、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連帶給付如 主文第1項之金額與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 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本件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事件,原告起訴並未繳納裁判費 ,於訴訟過程亦未生其他訴訟費用,故本件無訴訟費用,爰 不諭知訴訟費用之負擔,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斗六簡易庭    法 官 楊謹瑜 以上正本係依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 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 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蕭亦倫

2025-01-20

TLEV-112-六簡-33-20250120-5

東原小
臺東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東原小字第65號 原 告 彭國智 被 告 王宇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送 前來(113年度桃小字第642號),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9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5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但書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請求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2月 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嗣更正聲明 ,就遲延利息部分,請求改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見 本院卷第62頁),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參諸前揭 規定,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能預見一般人取得他人金融機構帳戶之行為 ,常與財產犯罪之需要密切相關,且取得他人存摺之目的在 於取得贓款及掩飾犯行不易遭人追查,仍基於幫助詐欺集團 向不特定人詐欺取財及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111年1月11日 前某不詳時間,將其名下臺灣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 帳戶(下稱系爭帳戶)提供予詐欺集團使用。而原告於111 年1月間,遭詐欺集團以「假投資真詐財」之方式詐欺,致 使其陷於錯誤,於111年1月11日下午5時15分、57分許,分 別匯款30,000元、20,000元至系爭帳戶內,使原告受有損害 。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 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 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 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 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及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  ㈡經查,被告有為如前揭一、所示之行為,業經臺灣桃園地方 法院以112年度原金簡字第9號刑事判決認定被告係幫助犯一 般洗錢罪等情,有上開刑事判決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25至 48頁),復經本院調取上開刑事案件卷宗核閱無訛。又被告 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卻未於言 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280條第3項本文準用同條第1項 本文規定,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主張為真實。是被告上開行 為,係造成原告受到財產上損害之加害行為,且與詐欺集團 成員對原告所為詐欺行為間,有客觀上之行為關聯共同存在 ,故被告與詐欺集團成員之行為對原告而言即構成共同侵權 行為,被告自應就原告所受損害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㈢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對被告之侵權行為損害賠 償債權係未定期限之債,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 翌日起算遲延利息(見本院卷第62頁),而本件起訴狀繕本於 113年3月4日送達被告,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桃小字卷 第9頁),故被告應自發生送達效力翌日即113年3月5日起負 遲延責任。是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3月5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自屬有據。  四、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50,000元 及法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 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 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第一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張鼎正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以違背法令為由,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須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具體內容,與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檢附繕本)。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戴嘉宏

2025-01-17

TTEV-113-東原小-65-20250117-1

花小
花蓮簡易庭(含玉里)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花小字第765號 原 告 泰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松季 訴訟代理人 劉子陽 周嗣彧 被 告 劉佳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 月3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45,988元。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新臺幣880元,餘由原告負擔 。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45,988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 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被告應給 付原告新臺幣51,856元,並自本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嗣於本院審理時變更聲明 為:「㈠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5,697元。㈡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假執行」核屬擴張減縮應受判決事項,揆諸前揭規定,應 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12月3日11時13分許,無照駕駛 車牌號碼000-0000號大型重機車沿花蓮縣新城鄉193縣道( 以下簡稱193縣道)由南往北行駛,行至193縣道與花10縣口 旁欲左轉花10縣道,因左轉彎未依規定,與後方由訴外人吳 OO所駕駛,亦沿花193縣道○○○○○○○○○號碼000-0000號大型重 機車發生碰撞,致吳OO右側脛骨平台骨折,共支出醫療費用 65,697元。原告已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賠付前開金額予吳 OO。爰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29條之規定及侵權行為之法 律關係,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 原告65,697元。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 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判斷: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花蓮縣警察局OO 分局交通分隊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道路交通事故 現場圖表、理賠計算書、診斷證明書、強制險醫療給付費用 彙整表,並經本院依職權向花蓮縣警察局OO分局調取本件交 通事故全卷可參。而被告並未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答辯以供 本院斟酌,應認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又系爭車禍發生被 告有「左轉彎未依規定」、吳OO則有「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 」之違規情形,原告亦認本件被告肇事責任為70%、吳OO肇 事責任為30%,有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㈡、原告理賠計算 書分別在卷可參。本院斟酌上開肇事情形、過失情節並綜合 所有證據,認被告、吳OO對於系爭車禍之發生,應各負70% 、30%之過失比例。基此,原告既依上揭強制險法規定代位 行使吳OO對被告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應負擔吳OO之過失責 任,經過失相抵後,原告得代位訴請被告賠償之金額45,988 元(計算式:65,69770%=45,988,元以下四捨五入),逾此 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29條第1項第5款規 定,訴請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部分,則無理由,應予駁回。又本件係依小額程序為 被告部分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為 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至原告敗訴部分, 假執行之聲請應併予駁回。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花蓮簡易庭 法 官 林恒祺 上列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訴狀 應表明上訴理由)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 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對 造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之理由,不 得為之。且上訴狀內應記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5-01-17

HLEV-113-花小-765-202501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