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異議駁回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06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陳肇昌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聲明異議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詳如附件聲明異議狀所載。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 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罰執行,由檢察 官依指揮書附具之裁判書為之,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457 條第1項前段、第458條前段定有明文。執行機關對於審判機 關所為之裁判,並無審查內容之權,故裁判是否違法,並非 執行機關所得過問,是聲明異議之對象,應係檢察官之執行 指揮行為,而非檢察官據以指揮執行之裁判,故所稱「檢察 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指檢察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 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言;檢察官如依確定判決、裁定 指揮執行,即無執行之指揮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之可言, 至於原確定判決、裁定,是否有認定事實錯誤或違背法令之 不當,應循再審或非常上訴程序以資救濟,尚無對之聲明異 議之餘地;倘受刑人並非針對檢察官執行之指揮認有不當, 而係對檢察官執行指揮所依憑之刑事確定裁判不服,卻對該 刑事確定裁判聲明異議或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者,即非適法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79、1717號、111年度台抗字第 61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罪,經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以107年度聲字第3208號裁定(以下稱A裁定)諭知應執行 有期徒刑3年10月,受刑人不服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 以107年度抗字第1522號裁定駁回抗告,受刑人不服提起再 抗告,經最高法院以107年度台抗字第1179號裁定駁回再抗 告確定;又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罪,經本院以107 年度聲字第3587號裁定(以下稱B裁定)諭知應執行有期徒 刑9年6月,受刑人不服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7年 度抗字第1751號裁定駁回抗告,受刑人不服提起再抗告,經 最高法院以107年度台抗字第1334號裁定駁回再抗告確定。 是上開判決及裁定均已確定,具有實質之確定力,非經非常 上訴或其他適法程序予以撤銷或變更,不得再行爭執,檢察 官依據前開確定判決及裁定指揮執行,自無執行之指揮違法 或其執行方法不當之可言。  ㈡再者,觀諸本件受刑人聲明異議意旨,核其文意無非係認上 開判決及定應執行刑之裁定所定刑度未符合定應執行刑本應 恤刑,避免過度評價之本質云云。惟法院裁定應執行刑之量 刑多寡,並非檢察官執行指揮可得置喙,依前開說明,受刑 人如就原確定判決或裁定認有違背法令之事由,應另循非常 上訴之法定程序以為救濟(按對確定裁定無從聲請再審,併 此敘明),非聲明異議程序所得審究。綜上,受刑人所執聲 明異議之事由,非具體指摘執行檢察官有何執行指揮之違法 ,或其執行方法有何不當之處,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規 定要件不符,非聲明異議程序所得審究,顯非適法,應予駁 回。 四、依刑事訴訟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胡堅勤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蔚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PCDM-114-聲-606-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3號 抗 告 人 呂芷曦 上列抗告人因債權人台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債務人楊相哲 等間清償借款強制執行事件,聲明異議,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 月18日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7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拍定人未繳足價金者,執行法院應再拍賣。再拍賣時原拍 定人不得應買。如再拍賣之價金低於原拍賣價金及因再拍賣 所生之費用者,原拍定人應負擔其差額。前項差額,執行法 院應依職權以裁定確定之,強制執行法第68條之2第1、2項 定有明文。不動產之強制執行,準用上開關於動產執行之規 定,亦為同法第113條所明定。準此,倘拍定人未繳足價金 ,執行法院就該標的物再行拍賣程序,最後拍賣之價金低於 原拍賣價金及因再拍賣所生之費用者,不問再行拍賣程序之 次數及是否減價,原拍定人均應負擔其差額,以填補債權人 及債務人之損害(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000號裁定意旨 參照)。 二、經查,原法院103年度司執字第0000號清償借款強制執行事 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拍賣過程如下: (一)執行債權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聲請系爭執 行事件,拍賣執行債務人楊相哲所有坐落○○縣○○鄉○○段000○ 00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及其上同段00、00、00 建號建物(下稱系爭建物,與系爭土地合稱系爭不動產), 於民國000年00月17日第3次拍賣程序,由抗告人以新臺幣( 下同)45,888,888元得標拍定(土地部分共812萬元、建物 部分共37,768,888元),並繳納保證金8,913,600元,有拍 賣筆錄、投標書可稽(見系爭執行事件影卷【下稱影卷】一 第7至10頁)。嗣第三人○○○於000年00月25日具狀以鄰地現 耕所有權人身分向執行法院聲明優先承買(見影卷一第15頁 ),抗告人乃對○○○提起原法院105年度重訴字第111號確認 優先承買權不存在訴訟(下稱承買權訴訟),並於000年0月 20日成立和解,和解成立內容略以:抗告人及○○○同意系爭 土地由○○○優先承買,系爭建物由抗告人優先承買,有承買 權訴訟卷宗及和解筆錄可稽(見影卷一第53至54頁)。 (二)抗告人及○○○成立承買權和解後,執行法院即依承買權和解 內容,於000年0月26日分別核發繳款命令,限期命○○○繳清 系爭土地價金812萬元,及限期命抗告人繳清系爭建物價金 扣除預繳保證金8,913,600元後之剩餘價金28,855,288元。 其後,○○○於000年00月16日如數繳納,經執行法院於000年0 0月17日核發系爭土地之權利移轉證書,並於000年00月24日 辦畢所有權移轉登記;抗告人則逾期未繳納系爭建物剩餘價 金,執行法院乃就系爭建物重定第三次拍賣,迨於000年0月 12日第三次拍賣而無人應買,債權人亦未承受,遂依強制執 行法第95條規定公告定於000年0月17日起3個月內進行特別 變賣,嗣因債權人之聲請而進行特別變賣程序後之減價拍賣 ,有執行法院繳款命令、強制執行進行單、權利移轉證書、 土地登記謄本、拍賣公告、特別變賣公告、特別變賣程序後 減價拍賣公告附於系爭執行事件卷宗可稽(見影卷一第55至 58、65至68、75至76、81至84、99至103頁,影卷二第5至14 頁)。 (三)○○○○乃於107年4月9日具狀對楊相哲、○○○提起原法院107年 度重訴字第66號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等事件訴訟(下稱買賣 關係訴訟),經原法院於000年0月15日判決:確認楊相哲與 ○○○間就系爭土地於000年00月17日拍賣程序之買賣關係不存 在、系爭執行事件所為准○○○買受系爭土地之拍賣程序應予 撤銷、○○○應將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以塗銷;並經 本院於000年0月12日以000年度重上字第00號判決、最高法 院於000年0月3日以110年度台上字第000號判決駁回○○○之上 訴確定。上開買賣關係訴訟判決揭示:抗告人與○○○於承買 權訴訟成立和解,僅有私法契約之效力,無從拘束執行法院 或第三人;系爭土地及其上系爭建物應合併拍賣,於系爭拍 賣程序,經抗告人應買,○○○所為購買系爭土地而未連同系 爭建物一併購買之表示,並非合法行使其優先購買權,○○○ 與楊相哲間就系爭土地於系爭拍賣程序之買賣關係無從成立 ,○○○所為之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違反農業發展條例第1 8條第4項規定,為無效等意旨,有買賣關係訴訟卷宗及判決 可稽。 (四)嗣執行法院依買賣關係訴訟判決意旨,撤銷系爭土地之權利 移轉證書,回復登記為楊相哲所有(見影卷二第51、81頁) ,及以000年0月15日執行命令撤銷000年0月12日就系爭建物 之第3次拍賣程序及000年0月17日起3個月之公告應買程序, 並於000年00月19日就系爭不動產進行第3次拍賣而無人應買 ,債權人亦未承受,執行法院乃公告進行自000年00月28日 至112年0月00日之3個月特別變賣程序,其間,第三人○○○於 000年0月6日具狀以44,568,000元聲明應買系爭不動產,並 於繳足系爭不動產價金44,568,000元後,獲執行法院於000 年0月1日核發系爭不動產之權利移轉證書。嗣○○○○於000年0 月19日陳報債權計算書,其中因再拍賣所生登報費用共1,80 0元,有執行命令、拍賣筆錄、特別變賣公告、民事聲明應 買狀、權利移轉證書、民事陳報狀附於系爭執行卷宗可稽( 見影卷二第115、127、133至141頁,影卷三第47至48、159 至175頁)。其後,執行法院於000年0月4日以113年度司執 字第7238號裁定(下稱原處分)抗告人應負擔再拍賣之價金 差額及再拍賣所生費用額確定為1,322,688元,並敘明由抗 告人前繳納之保證金8,913,600元中抵償,餘款7,590,912元 待原處分確定後無息發還。抗告人不服,提出異議,由原法 院於000年11月18日以113年度執事聲字第0號裁定異議駁回 (下稱原裁定),抗告人聲明不服,提起本件抗告。 三、抗告人於原法院聲明異議暨抗告意旨雖以:買賣關係訴訟經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000號判決確定後,執行法院應就 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合併重新拍賣,而非單方面續行。執行 法院雖於000年00月20日通知伊繳清剩餘價金,惟因伊於000 年00月17日拍定時,系爭土地廣場並無任何廢棄物,僅單純 堆放種植菇類之木削乾淨原料,然於000年12月20日執行法 院通知伊繳款時,卻遭堆滿廢棄物;且系爭土地於000年00 月17日拍定後,經○○○於106年間設定抵押權予第三人,執行 法院告知伊會先塗銷,然尚未塗銷即於110年12月20日通知 伊繳款,當時如何能令伊繳款承買?本件重新拍賣,伊相關 權益受損甚大,執行法院當初讓○○○優先承買,已有缺失, 不應再命伊負擔重新拍賣差額與費用。是以,原處分容有違 誤,伊自得異議請求廢棄原處分,乃原裁定駁回伊之異議, 亦有違誤,爰提起本件抗告等語。   四、然查: (一)債權人○○○○聲請執行拍賣債務人楊相哲所有系爭不動產,由 抗告人於000年00月17日第3次拍賣以45,888,888元得標拍定 ,然僅繳納保證金8,913,600元,並未繳納餘款。執行法院 於000年00月19日再行第3次拍賣未拍定,經第三人○○○於特 別變賣程序以44,568,000元應買,與先前抗告人拍定價差達 1,320,888元(計算式:45,888,888-44,568,000=1,320,888 ),且執行債權人○○○○預墊再拍賣登報費1,800元等情,已 如前二、(四)段所述,其間雖歷經承買權訴訟、買賣關係訴 訟及多次拍賣程序,揆諸前一、段所揭規定及說明,不問再 行拍賣程序之次數及是否減價,原拍定人即抗告人均應負擔 其差額。且查,抗告人與○○○於承買權訴訟成立和解,係渠 等間就系爭不動產優先承買權之私法實體爭執互為讓步所為 訴訟上之和解,並非執行法院所得審究,且依買賣關係訴訟 判決前揭意旨,該和解筆錄僅有私法契約之效力,無從拘束 執行法院或第三人;況於承買權訴訟成立和解後,抗告人仍 未遵期繳納剩餘價金致執行債權未能受償,執行法院因而再 行拍賣程序(見前一、(二)段所述),○○○○始提起買賣關係 訴訟,終致承買權訴訟和解結果為買賣關係訴訟判決所推翻 ,此亦非執行法院所得審究。抗告人主張執行法院當初讓○○ ○優先承買而有缺失云云,委無可採,要難以承買權訴訟和 解結果為買賣關係訴訟判決所推翻,即認抗告人得解免強制 執行法第68條之2第1項所定原拍定人應負擔拍賣差額之責。 則原處分裁定抗告人應負擔再拍賣之價金差額及再拍賣所生 費用額確定為1,322,688元(計算式:1,320,888+1,800=1,3 22,688),原裁定並駁回抗告人之聲明異議,於法均無不合 。 (二)且查,系爭執行事件於買賣關係訴訟判決確定後,執行法院 通知○○○○、○○○於000年00月25日到院就買賣關係訴訟判決意 旨表示意見,並諭知○○○如不願意行使建物之優先承買權, 則需依判決内容將撤銷土地權利移轉證書,○○○需塗銷抵押 權後始得領回土地拍賣款等節;並於000年00月1日通知○○○ 聲明是否就系爭不動產主張優先承買。經○○○於000年00月3 日到院表示不主張優先承買系爭不動產。執行法院遂於000 年00月20日通知○○○於000年1月3日前提出系爭土地抵押權已 塗銷之證明文件,以利發還土地價金812萬元,經○○○於110 年12月24日收受該通知;並於同日另通知拍定人即抗告人於 7日内繳清系爭不動產價金扣除預繳保證金8,913,600元後之 剩餘價金36,975,288元,且於通知中載明:「台端如未依限 繳納價金而再行拍賣時,依強制執行法第113條準用第68條 之2規定,台端不得買受,如再拍賣之價金低於原買受價金 及因再拍賣所生之費用者,應由台端負擔其差額」等語,經 抗告人於000年00月22日收受該通知,有執行法院訊問筆錄 、通知函及送達證書可稽(見影卷二第15至17、41至57頁) 。其後,○○○於000年0月2日具狀陳報已無抵押權登記之土地 登記謄本,執行法院乃於000年0月29日核准將812萬元發還○ ○○;抗告人則於000年00月30日具狀陳述意見表示拒絕依上 開繳款通知繳款之意,執行法院乃通知抗告人於000年0月00 日到院訊問,抗告人屆期未到,並於000年0月00日具狀陳述 意見表示執行法院要求拍定人繳款前應先恢復當時拍賣現狀 等旨,執行法院則於000年0月00日函覆抗告人所述新增設定 抵押權,依規定於繳足價金後自會通知地政機關塗銷等旨, 有民事陳報狀、陳報狀、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發還民事強 制執行案款通知、民事陳述意見狀、訊問筆錄、執行法院通 知函可稽(見影卷二第59至69、73至79、97、113至114頁) 。 (三)按拍賣之不動產,買受人繳足價金後,執行法院應發給權利 移轉證書及其他書據。拍賣之不動產,買受人自領得執行法 院所發給權利移轉證書之日起,取得該不動產所有權。存於 不動產上之抵押權及其他優先受償權,因拍賣而消滅。債務 人應交出之不動產,現為債務人占有或於查封後為第三人占 有者,執行法院應解除其占有,點交於買受人或承受人。強 制執行法第97條、第98條第1項及第3項前段、第99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是拍定人需繳足價金取得權利移轉證書後, 始能向執行法院請求依拍定時拍賣公告所載之拍賣條件點交 。上開強制執行法第99條第1項規定,係就不動產在拍定後 應如何排除有礙強制執行效果之行為所為之規定(最高法院 91度台抗字第406號、第407號裁定意旨參照)。經查,依前 四、(二)段所述,執行法院於000年00月20日通知抗告人繳 納價金尾款時,前後亦數次通知○○○處理塗銷抵押權事宜,○ ○○旋於000年0月2日陳報已塗銷抵押權,並提出系爭土地登 記第一類謄本為憑(見影卷二第73至75頁);其間,抗告人 曾多次具狀陳述意見,執行法院並有通知抗告人到院表示意 見然未遵期到庭,可見執行法院已使抗告人有表示意見之機 會及參與程序保障,抗告人亦得自行聲請閱卷或查詢地籍資 料而知悉抵押權存否;且依前揭規定,於抗告人繳足價金後 ,亦得通知地政事務所塗銷抵押權。是以,抗告人仍以系爭 土地上設有抵押權為由,拒絕繳納原拍定金額餘款云云,亦 非有據。 (四)再按不動產之強制執行準用關於動產執行之規定,拍賣物買 受人就物之瑕疵無擔保請求權,強制執行法第69條、第113 條定有明文。經查,抗告人主張系爭執行標的物有被第三人 堆置廢棄物而占用乙節,縱然屬實,然系爭執行標的物是否 被第三人占用,核屬物之瑕疵擔保之問題,抗告人就此對執 行法院並無瑕疵擔保請求權,且查封後遭第三人占用等排除 事宜,亦係拍定人取得權利移轉證書後請求點交時之程序處 理,或對占有者行使物上請求權或損害賠償請求權之問題, 亦非抗告人拒絕繳納原拍定金額餘款之正當理由。是以,抗 告意旨仍執陳詞,指摘原裁定及原處分為不當,求予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綵君                   法 官 陳宗賢                   法 官 吳崇道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陳宜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TCHV-114-抗-33-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71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刑人 黃冠中 上列聲明異議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對於臺灣臺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中華民國112年12月14日南檢和己1 12執聲他1502字第1129093788號函),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如附件聲明異議狀所載(聲明異議意旨 雖未敘明其聲明異議之檢察官執行指揮之具體文號,然依聲 明異議人即受刑人黃冠中聲明異議狀與所附執行指揮書、法 院定應執行刑裁定與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函文內容,受刑人 應係針對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2年12月14日南檢和 己112執聲他1502字第1129093788號函否准受刑人112年12月 1日重新定應執行刑聲請之執行指揮)。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定有明文。查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本 院以101年度聲字第746號裁定(下稱A案),定執行刑為有期 徒刑20年確定;又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經臺灣臺 南地方法院以103年度聲字第2436號裁定,定執行刑為有期 徒刑5年11月(下稱B案)確定,上情有A案、B案二裁定及法院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異議人就前開A、B二裁定,於112年1 2月1日具狀請求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重新向法院聲請 合併定應執行刑,經該署檢察官以112年12月14日南檢和己1 12執聲他1502字第1129093788號函否准受刑人112年12月1日 重新定應執行刑聲請,亦有該函文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43- 47頁)。就形式上而言,該函文固非檢察官之執行指揮書, 惟其涵義已經表示拒絕受理受刑人關於重新聲請定應執行刑 之請求,受刑人自得對此聲明異議,合先敘明。 三、惟按刑事訴訟法第484條所謂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對被 告之有罪裁判,於主文內宣示主刑、從刑或沒收之法院而言 。然該條僅在明定檢察官於執行單一確定裁判所生指揮當否 之管轄法院。至數罪併罰於裁判確定後之聲請法院定其應執 行之刑,專屬檢察官之職權,為維護受刑人應有之權益,同 法第477條第2項明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得請求檢 察官為定應執行刑之聲請,若經檢察官否准,乃檢察官拒絕 受刑人對於指揮執行之請求,自須有救濟之途,應許聲明異 議。於此情形,倘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之該數罪 併罰案件,係各由不同法院判決確定時,究應由何法院管轄 聲明異議案件?刑事訴訟法現制漏未規定,係屬法律漏洞。 參諸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 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 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 之。」因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目的在聲 請法院將各罪刑合併斟酌,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價,則其 對檢察官消極不行使聲請權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與檢察官 積極行使聲請權具有法律上之同一事由,本於相同法理,自 應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由該案犯罪事實 最後判決之法院管轄(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780號裁 定意旨參照);倘其聲明異議係向其他無管轄權之法院為之 ,其聲請為不合法,應由程序上駁回,無從為實體上之審查 (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484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查異 議人既係以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駁回其請求就A、B二 案向法院重新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認所為處分有所不當而 聲明異議,則參照前揭說明,自應以A、B二案各罪其犯罪事 實之「最後判決法院」,以定聲明異議之管轄法院。經檢視 比對後,應為B案編號2-9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於101年度訴字 第1447號判決之日期即103年4月21日為最末,因認本件聲明 異議之管轄法院為臺灣臺南地方法院,異議人誤向本院提起 ,於法未合,應由程序上駁回,而無從為實體上審查之判斷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翁世容                   法 官 林坤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羅珮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TNHM-114-聲-271-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4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刑人 林琪厚 上列聲明異議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對於臺灣臺南 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所為之執行指揮(民國113年12月24日南檢和 卯113執聲他1361字第1139096234號函),聲明異議,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如附件(另聲明異議意旨雖未明確提及 係針對檢察官何項執行指揮聲明異議,但經本院依聲明異議 狀內容,向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及臺灣臺南地方檢 察署查詢,可確認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林琪厚所指之檢察官 執行指揮為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民國113年12月24日南檢和 卯113執聲他1361字第1139096234號函覆受刑人不同意重新 定應執行刑聲請之執行指揮)。 二、經查閱法院前案紀錄(見本院卷第11-44頁),本院111年度 聲字第661號電子卷證及臺南地院110年度聲字第1922號(見 本院卷第95-98頁)、本院111年度聲字第142號(見本院卷 第99-104頁)、111年度聲字第661號裁定(見本院卷第109- 116頁),受刑人所受罪刑宣告、羈押期間、定應執行刑及 檢察官指揮執行情形如下:  ㈠第一執行案(有期徒刑部分)  1.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南地院108年度簡字第1793號判決處 有期徒刑6月確定,由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南地檢 署)檢察官核發108年度執字第6856號指揮書執行(聲661卷 第83至84頁)。  2.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南地院108年度簡字第1747號判決處 有期徒刑4月確定,經檢察官核發108年度執字第6033號指揮 書執行(本院卷第85至86頁)。  3.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臺南地院108年度訴 字第1146號判決處有期徒刑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3 萬元確定,由檢察官核發109年度執字第1439號指揮書執行 (本院卷第89至93頁)。  4.因施用毒品、持有毒品等案件,經臺南地院108年度易字第1 282號判決各處有期徒刑5月、3月,並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7 月確定,由檢察官核發109年度執字第2944號指揮書執行( 聲661卷第95至96頁)。  5.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南地院108年度簡字第2449號判決處 有期徒刑5月確定,由檢察官核發108年度執字第7715號指揮 書執行(聲661卷第97至99頁)。  6.以上1.、2.宣告之有期徒刑6月、4月罪刑,前曾經臺南地院 108年度聲字第184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確定,由檢察 官核發109年度執更字第344號指揮書執行。嗣再經臺南地院 110年度聲字第1922號(下稱A裁定)就前述1.至5.宣告之有 期徒刑部分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2月確定(聲661卷第79 至82頁),由檢察官核發111年度執更字第141號指揮書執行 ,刑期自109年1月9日至111年3月8日,並註銷先前有期徒刑 部分之執行指揮書(聲661卷第101至102頁)。  ㈡第二執行案(有期徒刑部分)  1.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南地院109年度簡字第56號判決處有 期徒刑6月確定,臺南地檢署檢察官核發109年度執字第1423 號指揮書執行(聲661卷第109至111頁)。  2.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南地院109年度簡字第459號判決處有 期徒刑4月確定,由檢察官核發109年度執字第2987號指揮書 執行(聲661卷第113至115頁)。  3.受刑人因販賣毒品等案件,前曾自108年11月11日至109年1 月8日受羈押處分,合計59日,嗣經臺南地院109年度易字第 520號、109年度訴字第100、343號判決確定(下稱一審確定 判決),臺南地檢署檢察官指揮執行情形如下:  ⑴販賣二級毒品部分,判處有期徒刑3年8月(共3罪,即一審確 定判決附表一編號1至3),檢察官核發110年度執字第4693 號指揮書執行(聲661卷第131至133頁)。  ⑵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部分,判處有期徒刑3年4月、併 科罰金5萬元(即一審確定判決附表六);轉讓禁藥5罪,各 判處有期徒刑7月(即一審確定判決附表二編號1、2、附表 五編號1至3);販賣二級毒品8罪,各判處有期徒刑3年8月 (即一審確定判決附表四編號1至8)。以上各罪由檢察官核 發110年度執字第3304號指揮書,暫先執行其中違反槍砲彈 藥刀械管制條例所處有期徒刑3年4月部分(聲661卷第121至 125頁)。  ⑶持有一級毒品部分,判處有期徒刑5月(即一審確定判決附表 七),由檢察官核發110年度執字第2075號指揮書執行(聲6 61卷第117至119頁)。  ⑷幫助施用一級毒品部分,判處有期徒刑4月(即一審確定判決 附表三),由檢察官核發110年度執字第3305號指揮書執行 (聲661卷第127至129頁)。  4.受刑人被訴販賣一級毒品(即前述一審判決附表一編號4部 分),經臺南地院認定販賣一級毒品,判處有期徒刑7年8月 ,受刑人不服提起上訴,本院109年度上訴字第1509、1510 號判決認定為轉讓一級毒品,撤銷一審此部分判決,改判有 期徒刑2年,檢察官不服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 字第6131號判決上訴駁回確定。由檢察官核發111年度執字 第895號指揮書執行(聲661卷第135至136頁)。  5.以上1.至4.宣告之有期徒刑部分,經本院111年度聲字第142 號裁定(下稱B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確定(聲661卷第1 03至107頁),由檢察官核發111年度執更字第517號指揮書 執行,經折抵羈押59日,刑期自111年3月9日至117年1月9日 ,並註銷先前有期徒刑部分之執行指揮書(聲661卷第137至 138頁)。   ㈢第三執行案(罰金3萬元與5萬元部分)   前述受刑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臺南地院 108年度訴字第1146號判決併科罰金3萬元,及臺南地院109 年度訴字第100、434號、109年度易字第520號判決併科罰金 5萬元部分,均經檢察官分別註銷109年度執字第1439號之1 、110年度執字第3304號之1之罰金易服勞役指揮書。罰金易 服勞役期間分別為30日、50日,接續在前述第一執行案與第 二執行案有期徒刑之後執行(聲661卷第93、125頁),刑期 自117年1月10日至同年2月8日、同年2月9日至同年3月29日 ,並於罰金易服勞役50日之執行指揮書註記羈押及折抵日數 「108年11月11日至109年1月8日」。 三、實體部分  ㈠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按刑法第 50 條第1項前段「數罪併罰」規定所稱「裁判確定(前)」之 「裁判」,係指所犯數罪中判決確定日期最早者而言,該裁 判之確定日期並為決定數罪所處之刑得否列入併合處罰範圍 之基準日,亦即其他各罪之犯罪日期必須在該基準日之前始 得併合處罰,並據以劃分其定應執行刑群組範圍,而由法院 以裁判酌定其應執行之刑。此與於裁判確定基準日之「後」 復犯他罪經判決確定,除有另符合數罪併罰規定者,仍得依 前開方式處理外,否則即應分別或接續予以執行而累加處罰 之「數罪累罰」事例有異(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599 刑事裁定意旨參照)。準此,依刑法第50條之併合處罰,應 以裁判確定前犯數罪為條件,亦即應以首先判決確定之科刑 判決之確定日為基準,在該日期之前所犯各罪,始得依刑法 第51條各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在該日期之後所犯者,則 無與合併定執行刑之餘地。且已經裁判定應執行刑之各罪, 如再就其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應執行刑,均屬違反一事 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同為限,此乃因定 應執行刑之實體裁定,具有與科刑判決同一之效力,行為人 所犯數罪,經裁定酌定其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確定力 。法院就行為人之同一犯罪所處之刑,如重複定刑,行為人 顯有因同一行為而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自有一事不再理原 則之適用。故數罪併罰案件之實體裁判,除因「增加經另案 判決確定合於併合處罰之其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之數 罪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 有赦免、減刑等情形,致原定執行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 「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極重要 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應受原確 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並確保裁判之終局性。亦即已經 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除上開例外情形外,法院再就該各 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應執行刑,前、後二裁定對於同一 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遭受雙重處罰之危 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而不得就已確定裁判並定應 執行刑之數罪,就其全部或一部再行定其應執行之刑(最高 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拘束之最高法 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89號裁定)。是以,檢察官在無上揭例 外之情形下,對於受刑人就原確定裁判所示之數罪,重行向 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請求,不予准許,於法無違,自難指 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  ㈡經查:  1.受刑人於113年12月3日向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下 稱:南高檢)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經該分署於113年12月3 日將該重新定應執行刑聲請狀轉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下稱 :南檢)處理,經該署於113年12月24日以南檢和卯113執聲 他284字第1139096234號函,認受刑人所犯後案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等(111年執更字第517號),係在前案毒品等罪判決 確定後所犯(111年執更字第141號,判決確定日:108年8月 19日),與刑法第50條數罪併罰之規定不合,所請於法無據 ,礙難准許,而否准受刑人重新定應執行之聲請,有上述聲 請狀、南高檢與南檢函文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59-62、83 、113頁)。  2.受刑人以其罹患癌症,應就A、B裁定附表所示各罪,應重拆 重組,重新定應執行刑,以利受刑人早日服完刑期,否則顯 失公平為由,指摘檢察官不同意其聲請重新定應執行之執行 指揮為不當,然受刑人聲明異議意旨並未主張檢察官應如何 重新拆組A、B裁定附表所示各罪定應執行刑,且其曾前已於 113年3月5日具狀向南檢檢察官聲請就A、B裁定所示各罪重 新定應執行刑,經檢察官以相同理由駁回其定應執行刑之聲 請,有該署113年3月18日南檢和卯113執聲他284字第113901 9122號函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79頁)。觀諸受刑人如A、B 裁定所示各罪之犯罪時間,並非均在A裁定附表所示各罪判 決最早確定日(108年8月19日)之後,該些部分已不合與A 裁定所示各罪合併定應執行刑之要件。另上述法院定應執行 刑之A、B裁定附表所示各罪之一部或全部均無非常上訴、再 審程序而經法院撤銷改判之情事,亦無因赦免、減刑、更定 其刑等致裁判定刑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 相當之特殊情形(該二裁定所定之應執行刑,其接續執行之 刑期為有期徒刑8年2月,並無逾越刑法第51條第1項第5款但 書所規定之有期徒刑30年上限,而有再考量是否有責罰顯不 相當之特殊情事之必要),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 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之例外情形,自應受一事不再理之限 制,自不得任由受刑人事後不遵循定應執行刑之相關規定, 一再任意依其主觀意願,將上述已確定之A、B裁定各該附表 所示之數罪任意拆解割裂或重新搭配組合,而向檢察官請求 將其中已定刑確定之一部分罪刑抽出,重複向法院聲請定其 應執行刑。從而,聲明異議意旨前揭定刑主張,既於法不合 ,檢察官函復礙難照准受刑人之請求,即屬有據(惟其中B 裁定附表編號7之罪,其犯罪時間係在A裁定附表所示各罪判 決最早確定日之前,此部分尚有誤認,但此不影響檢察官不 同意受刑人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之執行指揮之合法性),受 刑人仍執前詞聲明異議,自無可採。   四、綜上所述,前述A、B裁定已確定,且原定執行刑之基礎並無 變動,或因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為維護法安定性之公共 利益,有重定執行之必要。則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否 准受刑人請求另定應執行刑之執行指揮之聲請,並無違法或 不當,受刑人猶執前詞聲明異議,指摘檢察官執行指揮之不 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翁世容                   法 官 林坤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羅珮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TNHM-114-聲-24-20250326-1

執事聲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9號 異 議 人 國泰世紀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萬祥 代 理 人 陳羿霖 送達代收人 陳書維 上列異議人與相對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 對於民國113年12月25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 司執字第80157號裁定提出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效 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 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 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40條 之3、第240條之4第1項本文、第2項、第3項規定甚明。經查 ,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2月25日作成113年度司執字 第80157號裁定(下稱原裁定),於114年1月8日送達異議人 ,異議人於114年1月14日具狀聲明異議,有原裁定、送達證 書及民事聲明異議狀本院收文章戳在卷可稽,並經本院司法 事務官認為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核與上開規定相符 ,合先敘明。 二、異議意旨:執行法院應僅得就執行名義要件有形式審查權, 強制執行在執行名義未經廢棄、變更前,執行法院不得任意 停止強制執行並撤銷已為之執行處分。本件異議人即債權人 已依法取得執行名義即鈞院111年度旗小字第276號民事判決 (下稱系爭判決)在案,並取得其於111年12月19日確定之 確定證明書,該執行名義業經法院實質審理,已有實質既判 力,故執行法院應僅就執行名義為形式、書面上審査,毋庸 探究其所表彰之實體法上權利是否存在,就此權利義務關係 是否爭執,應屬債務人或第三人得另行提起訴訟之權利,為 此提出異議等語。 三、按強制執行應依執行名義為之,執行法院對於執行名義是否 有效成立自應加以審查,而未確定之終局判決不備執行名義 之要件,其執行名義尚未成立,執行法院不得據以強制執行 。又法院誤認未確定之裁判為確定,而依聲請付與確定證明 書者不生該裁判已確定之效力。執行法院就該裁判已否確定 仍得予以審查,不受該確定證明書之拘束。 四、經查:  ㈠異議人持系爭判決及其確定證明書,向本院民事執行處聲請 對相對人之財產強制執行,並由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801 57號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 ,而經執行法院查詢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記錄表及調 取系爭判決案卷後,查知相對人於111年10月20日即入監服 刑,至112年3月間始執行完畢出監,然系爭判決僅分別於11 1年11月21日、22日送達於相對人戶籍址等址,並未囑託監 所長官對相對人送達等節,有系爭執行事件案卷(含系爭判 決送達證書)可參,堪信為真實。  ㈡揆諸前開說明,原裁定對於異議人所提出之執行名義(即系 爭判決),自應審查是否有效成立,縱然已核發確定證明書 ,執行法院仍得予以審查,而不受確定證明書之拘束,是以 ,原裁定依上揭認定之事實,以系爭判決未經合法送達於相 對人,不生確定之效力為由,異議人不得據此為執行名義一 節,難謂有誤。從而,異議人執系爭判決為執行名義聲請對 相對人強制執行,不應准許,原裁定予以駁回,並無違誤, 異議意旨以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翁熒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方柔尹

2025-03-26

CTDV-114-執事聲-9-20250326-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有關行政執行事務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2年度簡字第68號 原 告 劉初華 住○○市○○區○○○路000號2樓 被 告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臺中分署 代 表 人 吳祚延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行政執行事務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行政 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行政訴訟法第107 條第3項第2款定有明文。而該條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亦應 適用,同法第236條規定甚明。查原告之起訴,依其所訴事 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理由詳後述),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 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事實概要:   本件原告因違反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之罰鍰(下稱系爭罰鍰) ,經臺中市政府法制局於民國111年12月16日移送被告機關 執行。被告以112年度公寓罰執字第1253號受理前開執行案 件後,於112年6月7日以中執平112罰00000000字第11201598 33A號執行命令,就原告對第三人之存款債權,在新臺幣( 下同)4萬312元(含解繳手續費等執行必要費用)範圍內予 以扣押,禁止原告收取或為其他處分,第三人亦不得向原告 清償。經第三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兆豐 銀行)對前開扣押命令回復:扣除手續費250元後,已扣押 原告存款4萬62元;被告即於112年7月17日以中執平112罰00 000000字第1120191573X號執行命令,准許移送機關收取上 開扣押款項,兆豐銀行並於112年7月24日以兆銀總集中字第 1120040300號函將上開扣押款項解付移送機關,該執行程序 終結。嗣原告不服,於112年7月31日具狀聲明異議,經被告 認異議無理由並加具意見轉呈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再經法務 部行政執行署於112年8月21日以112年度署聲議字第114號聲 明異議決定書駁回,原告仍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之主張及聲明:   原告係依民法第2條規定,習慣法之適用以不背於公共秩序 或善良風俗者;及依民法第68條規定,有特別習慣者,依其 習慣;及依民法第952條規定,善意占用留置工具使用而善 意占地。當初原告向建設公司購買所有權時即有聲明住戶門 前有留置權利,原告所留通道暢通無阻、沒有障礙、不打擾 他人、不違背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並聲明:行政執行及異 議決定均撤銷;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按強制執行事件之當事人,依執行名義之記載定之。應為如 何之執行,則依執行名義之內容定之。至於執行事件之債權 人有無執行名義所載之請求權,執行法院無審認判斷之權。 強制執行事件僅對執行名義之形式要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為 已足,毋庸為實體之調查。查原告所被處罰鍰之處分書既經 移送機關向原告戶籍地為寄存送達,執行名義送達符合行政 程序法第72、74條規定,移送機關於111年12月16日檢附移 送書、處分書及送達證書等文件移送執行,被告形式上審查 移送機關檢附之文件認符合移送執行要件,逕而核發相關執 行命令於法自無不合。至原告起訴狀僅泛以援引民法第2條 、第68條、第952條等規定即稱其所留通道暢通無阻、沒有 障礙、不違背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等而主張可以於住戶門前 留置物品,核屬罰鍰處分是否違法或不當之實體爭議,而並 未有對異議決定或被告行政執行程序敘明理由具體指摘違法 之處,原告之訴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駁回原 告之訴;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行政執行法第9條第2、3項規定:「前項聲明異議,執行機 關認其有理由者,應即停止執行,並撤銷或更正已為之執行 行為;認其無理由者,應於十日內加具意見,送直接上級主 管機關於三十日內決定之。」「行政執行,除法律另有規定 外,不因聲明異議而停止執行。但執行機關因必要情形,得 依職權或申請停止之。」可知,行政執行原則上不因聲明異 議而停止。又義務人依行政執行法第9條聲明異議,應於執 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提出。且依司法院院字第2776號 解釋㈤意旨:「撤銷或更正強制執行之處分或程序,惟在強 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始得為之。故聲明異議雖在強制執行程 序終結前,而執行法院或抗告法院為裁判時,強制執行程序 已終結者,縱為撤銷或更正原處分或程序之裁定,亦屬無從 執行,執行法院或抗告法院自可以此為理由,予以駁回。」 是強制執行程序已終結,即無從撤銷或更正其處分或程序, 而不論以聲明異議程序或訴訟程序主張,均屬之。又公法上 金錢給付義務之行政執行程序,應依行政執行法第26條準用 強制執行法之規定,上開司法院院字解釋就強制執行法聲明 異議之闡釋,核與現行法律尚無齟齬(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 8年度訴更一字第48號判決意旨參照),於行政執行案件應 可準用。至於執行程序終結後之救濟,依強制執行實務見解 ,則應逕向債權人訴請不當得利返還或向執行法院請求國家 賠償,行政執行亦應如是(參見行政執行法第10條規定)。 關於行政執行聲明異議程序所衍生之訴訟,固應先審查其程 序要件即有關執行程序是否終結之問題,如執行程序已終結 ,則無從撤銷或變更已進行之執行行為,後續訴訟已難認有 權利保護必要(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訴字第1431號判 決意旨參照)。查本件原告未繳納之系爭罰鍰,業經兆豐銀 行於112年7月24日依上開執行命令,將原告之金錢債權解繳 予移送機關,此有兆豐銀行112年7月24日兆銀總集中字第11 20040300號函及國內快捷/掛號/包裹查詢資料等件附於被告 112年度公寓罰執字第1253號卷宗可稽。故本件對於第三人 金錢債權之強制執行程序業已終結,則無從撤銷或變更已進 行之執行行為,揆諸前揭說明,後續訴訟已難認有權利保護 必要,則原告請求撤銷行政執行及異議決定書,在法律上顯 無理由,應予駁回。  ㈡況依行政執行法第9條第1項規定:「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 執行命令、執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 ,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故公法上 金錢給付義務行政執行事件,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得向行政 執行署各分署聲明異議之事由,限於對分署之執行命令、執 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如以前開情 事以外之事由聲明異議者,自非各分署所得審究。即強制執 行事件應為如何之執行,依執行名義之內容定之,執行事件 之債權人有無執行名義所載之請求權,執行機關無審認判斷 之權。查原告因未繳納系爭罰鍰,經臺中市政府法制局移送 被告機關執行等情,有臺中市政府法制局行政執行案件移送 書、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行政處分書暨送達證書附於被告 112年度公寓罰執字第1253號卷宗足按;則原告以其有留置 權利及所留通道暢通無阻、沒有障礙、不打擾他人、不違背 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等而主張其可以於住戶門前留置物品等 語,乃指系爭罰鍰處分是否違法或不當之實體爭議,非屬前 揭行政執行法第9條第1項所定得聲明異議之事項,被告既無 審認判斷之餘地,其駁回原告之聲明異議,即無違誤,法務 部行政執行署之異議駁回決定,於法亦無不合,是原告請求 撤銷行政執行及異議決定書,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自應予駁 回。 五、綜上所述,原告所訴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爰不經言詞辦 論,逕以判決駁回。  六、本件第一審裁判費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宣示如主文第2項 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法 官 黃麗玲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並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 3,000元;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以裁定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蔡宗和

2025-03-26

TCTA-112-簡-68-20250326-1

執事聲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7號 異 議 人 何佩靜 相 對 人 潘則臻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中華民國11 4年1月14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848 20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1項前段、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4年1月14日以113年度司執字第84820號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異議人強制執行之聲請,異議人於114年1月24日收受原裁定後之10日內即114年2月3日具狀聲明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核與前揭規定相符,合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兩造於113年10月11日就本院113年度訴字第 642號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下稱系爭分割共有物事件)成 立訴訟上和解(下稱系爭筆錄)。異議人執系爭筆錄為執行 名義,聲請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84820號命相對人按系爭 筆錄所載之分管約定等為強制執行(下稱系爭執行事件), 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以系爭筆錄僅係確認一定法律關係,自 不具有給付判決之效力,不得強制執行等語為由,裁定駁回 異議人強制執行之聲請,應有違誤,爰聲明異議,請求廢棄 原裁定等語。 三、按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民事訴訟法第38 0條第1項固有明文。惟強制執行程序係由債權人提出執行名 義向該管執行法院聲請而開始,就執行名義部分,聲請人是 否為債權人,執行名義是否有效成立,其內容是否明確而適 於執行等項,執行法院自應加以審查(最高法院101年度台 抗字第68號裁定意旨參照)。準此,訴訟上和解雖有與確定 判決相同之執行力,而得作為執行名義,惟其內容是否適於 強制執行,仍得由執行法院加以審查。 四、經查,兩造於系爭分割共有物事件達成訴訟上和解,異議人持系爭筆錄為執行名義,向執行法院聲請命相對人按系爭筆錄所載之分管約定等強制執行,為原裁定所駁回等情,業經本院核閱系爭執行事件、系爭分割共有物事件卷宗屬實。又依系爭筆錄記載:「一、兩造同意就分別共有之屏東縣○○鄉○○段000地號面積3,267平方公尺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依本和解筆錄附圖(即屏東縣潮州地政事務所113年9月20日113年屏潮法字第046200號土地複丈成果圖)及下列方式分管:㈠附圖所示編號214區域面積1,633平方公尺,分歸被告潘素珠即潘則臻(即相對人)單獨管理使用。㈡附圖所示編號214(1)區域面積1,634平方公尺,分歸原告何佩靜(即異議人)單獨管理使用。」等語。可知系爭筆錄並未載明相對人應為交付之旨,僅約定兩造各依系爭筆錄附圖所示之範圍、面積占有使用等節,其性質應僅有分管協議之效力,亦不具形成力,自無強制執行法第131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故異議人持系爭筆錄為執行名義,向執行法院聲請命相對人按系爭筆錄所載之分管約定等為直接取交之強制執行,於法尚有未合,應屬無據。是原裁定駁回異議人強制執行之聲請,核無不合。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倘異議人認相對人未依系爭筆錄之內容履行等節,得另訴救濟之,併予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沈蓉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鄒秀珍

2025-03-26

PTDV-114-執事聲-7-20250326-1

執事聲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34號 異 議 人 即 債務人 邱鴻海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民事執行 處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0月30日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63514 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 效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 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 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 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 前段、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此為強制執行法第30條 之1所準用。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0月 30日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63514號(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民 事裁定(下稱原裁定),於同年11月28日送達異議人,異議 人於同年12月3日對原裁定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 為無理由,送請本院為裁定,經核與上開條文規定相符,先 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相對人聲請執行異議人對第三人新光人壽保 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光人壽)之保單(下稱系爭保單 )解約金債權,對異議人晚年日常及生活醫療權益造成損害 ,異議人已無收入,僅靠所投保之主約新百齡終身壽險每5 年給予10萬元,作為日常生活所需及醫療開銷,且該壽險之 附約醫療險:健康保險特約(手術津貼)為防範未來疾病與 意外發生時,必需之手術醫療費用,系爭保單是用於保障生 病醫療的延續及維持生活所必需之保障。異議人於110年間 因眼疾及113年因車禍須手術開刀治療,幸得系爭保單附約 之理賠給付才得安心診治,其附於主約之下,若主約被扣押 勢必影響未來的醫療申請給付。異議人年事已高患有多項慢 性疾病,已難再向他家保險公司投保亦無能力負擔保費,系 爭保單包含上開說明之醫療保障,亦有完全失能之壽險醫療 保障,如對系爭保單扣押或解約,將使異議人晚年失去生活 所需及醫療保障,為此依法聲明異議,求予撤銷原裁定等語 。 三、按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 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此業經最 高法院民事大法庭以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就是類案 件法律爭議,作出統一見解。次按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 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 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強制執行法 第1條第2項定有明文。蓋強制執行程序,攸關債權人、債務 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 等權益,符合比例原則(該條項立法說明參照)。依上開規 定立法意旨,執行法院執行要保人於壽險契約之權利,應衡 酌所採取之執行方法須有助於執行目的之達成;如有多種同 樣能達成執行目的之執行方法時,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最少 之方法為之;採取之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 之執行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另債務人主張其對於第三人之 債權係維持本人及其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者,依強制   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之規定,應由債務   人就其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為釋明。 四、經查:  ㈠相對人執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15433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 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異議人對第三 人新光人壽之保險契約金錢債權,經執行法院以系爭執行事 件受理中,並於113年10月9日核發扣押命令(下稱系爭執行 命令),新光人壽陳報系爭保單及截至113年10月14日之預 估解約金如附表所示,並無醫療、健康險性質,亦無醫療、 健康附約等節,有系爭債權憑證、系爭執行命令、新光人壽 陳報狀等件可佐。異議人以其於新光人壽之保險契約係屬醫 療保險,如解約,將使其晚年生活失去醫療保障為由聲明異 議。原裁定以系爭保單不具醫療險、健康險之性質,亦無醫 療、健康附約為由,駁回異議人之異議等情,業經本院核閱 系爭執行事件卷宗屬實。  ㈡異議人雖主張系爭保單附約醫療險:健康保險特約(手術津 貼)為防範未來疾病與意外發生時,必需之手術醫療費用等 語。惟新光人壽已陳報系爭保單並非醫療、健康險性質,亦 無醫療、健康附約,且經本院將異議人所附新光人壽保單及 理賠通知單函詢新光人壽,新光人壽於114年3月4日以新壽 保全字第1140001157號函覆本院表示:系爭保單不具健康醫 療險性質,系爭保單原有手術津貼保險附約,於112年11月2 9日期滿,目前無醫療、健康附約。異議人檢附之資料是系 爭保單應給付生存保險金(無醫療、健康險性質)、手術津 貼保險附約(因車禍意外及白內障等原因進行手術)所理賠 之手術保險金資料,而該附約如上所述已期滿無效等語(見 本院卷第33頁),是系爭保單目前已無醫療、健康附約,且 手術津貼保險附約已期滿無效,則系爭保單之終止與否,均 不影響異議人之醫療保障。又異議人泛稱系爭保單是用於維 持生活所必需之保障等語,惟異議人上開主張若就系爭保單 係目前維持異議人或共同生活親屬最低生活客觀上所必需而 有所主張,亦未提出相關證據以實其說,若允許異議人任意 主張不受強制執行之權利,進而拒絕清償其債務,此將有損 相對人依法受償權利,自無從據異議人前開主張而為有利於 其之認定。是異議人並未舉證證明終止系爭保單將對伊造成 何損害,執行法院以終止系爭保單作為執行手段,難謂有所 失衡。故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聲明異議,核無不合。異議意 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佳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戴仲敏 附表: 保單號碼 保單名稱 要保人 被保險人 預估解約金 (新臺幣) AR00000000 新光人壽新百齡終身壽險 邱鴻海 邱鴻海 43萬5,466元

2025-03-26

PTDV-113-執事聲-34-2025032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04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傅和文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對於臺灣桃園 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命令(114年度執字第272號),聲 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傅和文(下稱受刑 人)前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經法院判刑,但因本案失去正 職工作,現僅能打零工維生,還要奉養母親,希望檢察官能 准許能易服社會勞動或易科罰金,聲請撤銷檢察官之執行指 揮等語。 二、本案管轄合法   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定有明文。此所謂「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對被告之有 罪判決,於主文內「實際宣示其主刑、從刑之裁判法院」而 言。查受刑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案件,經本院以113年 度金簡字第168、169號判決(下稱本案判決)判處應執行有 期徒刑1年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0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 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確定,有該 判決及被告前案紀錄表可查,而本院為該判決「諭知該裁判 之法院」,基此,受刑人以檢察官上開執行指揮有所不當而 向本院聲明異議,依前揭說明,本院即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本案經本院判處罪刑確定後,由臺灣桃園地方檢 察署(下稱桃園地檢署)以114年度執字第272號辦理執行案 件。經檢察官依檢察機關辦理易服社會勞動作業要點第5款 第8目之5規定,本案為數罪併罰,有4罪以上因故意犯罪而 受有期徒刑之宣告者,經檢察官初核如予以易服社會勞動難 收矯治之效,故不許易服社會勞動,惟仍准許易科罰金。受 刑人於民國114年2月6日就上開不准許易服社會勞動提出陳 述意見書,復經檢察官審核維持原處分,當庭另訂114年2月 13日庭期,並當庭給予延緩報到送達證書,復於114年2月13 日提出分期60期繳納易科罰金之計畫,惟未能提出任何經濟 弱勢證明(如中低收入戶證明)且分期期數過長,經檢察官 駁回聲請,並訂114年3月27日庭期,此有114年3月3日桃檢 亮癸114執272字第1149024457號函文在卷可佐。  ㈡按易刑處分之否准,係法律賦予檢察官指揮執行時之裁量權 限,執行檢察官自得考量受刑人之實際情況,是否有難收矯 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以作為其裁量是否准予易科罰金 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憑據,非謂一經判決宣告6月以下有期徒 刑,執行檢察官即應為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易刑處分 。又所謂「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乃立法 者賦與執行檢察官得依具體個案,考量犯罪特性、情節及受 刑人個人特殊事由,審酌應否准予易刑處分之裁量權,檢察 官就此項裁量權之行使,僅於發生裁量瑕疵之情況,法院始 有介入審查之必要,倘檢察官之執行指揮,其程序上並非未 給予受刑人就其個人特殊事由陳述意見之機會,則難認其裁 量權之行使有何違法或不當可言(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 第1188號裁定意旨參照)。另為妥適運用易服社會勞動之相 關規定,並使檢察機關辦理易服社會勞動在執行作業上有統 一客觀之標準可循,法務部訂有「檢察機關辦理易服社會勞 動作業要點」,依該要點第5點第8款之規定:「有下列情形 之一者,應認有『確因不執行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或 難以維持法秩序』之事由: 1.三犯以上且每犯皆因故意犯罪 而受有期徒刑宣告之累犯。2.前因故意犯罪而受逾六月有期 徒刑之宣告,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五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而 受有期徒刑之宣告者。3.前因故意犯罪於假釋中,故意再犯 本案而受有期徒刑之宣告者。4.三犯以上施用毒品者。5.數 罪併罰,有四罪以上因故意犯罪而受有期徒刑之宣告者。」 ,執行檢察官所為准否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命令,自應參酌 上揭作業要點。本件受刑人前因洗錢、詐欺取財等案件經本 案判決判處洗錢、洗錢未遂,共10罪數罪併罰,且均為因故 意犯罪而受有期徒刑之宣告,有本案判決在卷可稽。   是檢察官參酌受刑人上開陳述之意見,並審酌受刑人之犯罪 類型、罪數等因素,認不應准許受刑人易服社會勞動。本院 考量受刑人本案所涉犯罪事實為提供自身帳戶供他人詐騙匯 款所用,並親自擔任取款車手,將款項領出後交給不詳之人 ,被害人數多達10人,且被害人所受金錢上損失非輕,是以 檢察官依檢察機關辦理易服社會勞動作業要點第5條第8款第 1點認有不執行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 序之事由,而認不應准許受刑人易服社會勞動,核與上開檢 察機關辦理易服社會勞動作業要點相合,況受刑人經桃園地 檢署傳喚,於114年2月6日就上開不准易服社會勞動之處分 提出陳述意見書,有該意見書存卷可考,是以本案程序上已 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其程序難認有誤。  ㈢再查,檢察官原准許受刑人易科罰金,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 署聲請易科罰金案件審核表在卷可稽,惟受刑人提出60期分 期繳納之計畫過長,又未提供任何經濟狀況證明,已如前述 ,檢察官依職權裁量後,已具體說明不准受刑人分期繳納易 科罰金之理由,檢察官對具體個案所為判斷,並無逾越法律 授權或專斷而違反比例原則等濫用權力之情事,此部分駁回 受刑人之分期繳納聲請亦應屬執行檢察官裁量權之合法行使 ,法院自應予以尊重。  ㈣受刑人雖以其工作、家庭等因素,認檢察官之執行指揮不當 。然現行刑法第41條有關得易刑處分之規定,既已刪除「受 刑人因身體、教育、職業、家庭或其他正當事由,執行顯有 困難」之規定,亦即執行檢察官准否受刑人易刑之聲請,已 無須考量受刑人是否因身體、教育、職業、家庭等事由致入 監執行顯有困難,而僅須考量受刑人如不接受有期徒刑或拘 役之執行,是否「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以作 為其裁量是否准予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依據,俾達到 刑罰一般預防及特別預防之目的。受刑人雖自陳其無正職工 作、現打零工賺取費用為生,且需扶養母親等語,然揆諸前 開說明,並無礙於檢察官審酌其有無因不執行所宣告之刑「 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之認定,要難憑此而 認檢察官之執行指揮有何違法或不當。 四、綜上,聲明異議人以前詞指摘檢察官之執行指揮不當,並無 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陳品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瓊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6

TYDM-114-聲-404-2025032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22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彭煥清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對於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執行之 指揮(114年度執字第702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下稱受刑人)彭 煥清胞姊已80歲,其兒子都在國外,家裡只剩胞姊與受刑人 ,因胞姊行動不便,若受刑人入監執行即無人照顧胞姊,請 准易科罰金等語。 二、按犯最重本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六月 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依刑法第41條第1項規定, 固得易科罰金。但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 序者,不在此限。又依前項規定得易科罰金而未聲請易科罰 金者,以及受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而不符前項 易科罰金之規定者,依同條第2項、第3項規定,固均得易服 社會勞動。然因身心健康之關係,執行顯有困難者,或易服 社會勞動,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適用之, 同條第4項亦定有明文。上開易刑處分之否准,係法律賦予 檢察官指揮執行時之裁量權限,執行檢察官自得考量受刑人 之實際情況,是否有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以作 為其裁量是否准予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憑據,非謂一 經判決宣告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執行檢察官即應為易科罰 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易刑處分。又所謂「難收矯正之效」及 「難以維持法秩序」,乃立法者賦與執行檢察官得依具體個 案,考量犯罪特性、情節及受刑人個人特殊事由,審酌應否 准予易刑處分之裁量權,檢察官就此項裁量權之行使,僅於 發生裁量瑕疵之情況,法院始有介入審查之必要,倘檢察官 之執行指揮,其程序上已給予受刑人就其個人特殊事由陳述 意見之機會(包括在檢察官未傳喚受刑人,或已傳喚受刑人 但受刑人尚未到案前,受刑人先行提出易科罰金聲請等情形 ),實體上並已就包含受刑人所陳述關於其個人特殊事由在 內之刑法第41條第1項但書或第4項所指情形予以衡酌考量, 則難認其裁量權之行使有何違法或不當可言。易言之,執行 檢察官就受刑人是否確因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而有難 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之情事,有裁量判斷之權限 ,法院僅得審查檢察官裁量時其判斷之程序有無違背法令、 事實認定有無錯誤、其審認之事實與刑法第41條第1項但書 、第4項之裁量要件有無合理關連、有無逾越或超過法律規 定之範圍等問題,原則上不宜自行代替檢察官判斷受刑人有 無上開情事。倘執行檢察官經綜合評價、衡酌後,仍認受刑 人有上開不適宜為易刑處分之情形,而為否准受刑人易科罰 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命令,則屬執行檢察官裁量權之合 法行使範圍,自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最高法院110年 度台抗字第1188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在近十年於①民國104年8月間,因酒後駕車之公共危險 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04年度交簡字第2415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於104年12月17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 ;②105年4月間,因酒後駕車之公共危險案件,經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以105年度交簡字第100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 定,於105年9月6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③112年10月間,因 酒後駕車之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壢交簡字第185 9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並諭知以1,000元折算1日作為易 科罰金之折算標準確定(下稱本案)。嗣經本案移送臺灣桃 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署)執行,執行檢察官審查之 後,認為「已達10年內3犯程度,前經易刑處分後仍再犯, 足認受刑人嚴重漠視用路安全,易刑處分已未能使受刑人心 生警惕,難收矯正之效」,並傳喚受刑人於114年2月25日下 午2時20分許到案執行,傳票上載明「檢附刑事執行意見書1 份(經檢察官初步審核擬不准予易科罰金等),請臺端事先 填寫完畢,於傳喚當日,攜帶到署」,並經受刑人分別於11 4年2月17日、2月26日到案陳述意見等情,有本院112年度壢 交簡字第1859號刑事簡易判決、桃園地檢署聲請易科罰金案 件審核表、送達證書、刑事執行案件陳述意見書、執行傳票 、執行筆錄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足見 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審認擬不准予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後 ,充分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顯已恪遵給予處分相對 人、受處罰者陳述意見之機會之同一法理,在程序上給予受 刑人就其個人特殊事由陳述意見之機會,應認已充分踐行正 當法律程序之要求。  ㈡依臺灣高等檢察署研議統一酒駕再犯發監標準原則(供所屬 各級檢察署遵循辦理):「酒駕案件之受刑人有下列情形之 一者,應予審酌是否屬刑法第41條第1項但書所定『難收矯正 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之情形,而不准易科罰金:㈠酒駕犯 罪經查獲三犯(含)以上者;㈡酒測值超過法定刑罰標準, 並對公共安全有具體危險者;㈢綜合卷證,依個案情節(例 如酒駕併有重大妨害公務等事實),其他認易科罰金難收矯 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並以111年2月23日檢執甲字 第11100017350號函報法務部准予備查後,復以111年4月1日 檢執甲字第11100047190號函轉知所屬各級檢察署遵照辦理 ,此並為本院職務上已知之事項。受刑人於本案中係第三次 酒後駕車而觸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吐氣所含酒精 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以上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合 於前揭臺灣高等檢察署所定「酒駕犯罪經查獲三犯(含)以 上者」之要件,應審酌是否已屬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 秩序之情形,而不應准許易科罰金。又受刑人於犯本案前已 因二次酒後駕車之犯行歷經刑事偵、審程序及執行完畢,早 知酒後駕車對於眾多用路人存有潛在之危險,也應知悉酒駕 對於自身行車安全危害甚大,更已知悉酒後駕車涉犯公共危 險罪將面對財產或人身自由之剝奪,竟不能深思反省痛改酒 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惡習,於本案中在飲酒後不久,即騎 乘動力交通工具上路,且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高達每公升0.99 豪克,幾達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所定不能安全駕駛動 力交通工具之呼氣濃度每公升0.25毫克之4倍,違規情節重 大。  ㈢又受刑人本案所犯公共危險犯行,雖距離前次公共危險案件 判決確定執行完畢後已逾7年,惟酒後駕車係對交通用路安 全造成極高風險之犯行,復經多年政府宣導、取締及媒體報 導,已為公眾熟知而應盡力避免之事;再者,大眾運輸、計 程車及代駕制度,均為可行之替代方案,應認避免酒駕亦無 事實上之障礙,僅屬受刑人一念之間之選擇。然而受刑人於 本案上訴時仍稱因與朋友家距離不到一公里,且人不是機器 怎麼衡量已經喝的酒精濃度,距離上次喝酒已經非常多年等 語(見本院113年度交簡上字第68號卷一第15頁),足見受 刑人前因公共危險案件經判決確定後二次易科罰金執行完畢 ,於本案飲酒後仍存僥倖心理,將自己之便利置於他人之生 命、財產安全之上,倘若准予易科罰金,確有難收矯正之效 及難以維持法秩序,亦合於檢察機關辦理易服社會勞動作業 要點第5條第9項第5款規定,不入監執行難收矯正之效或難 以維持法秩序之情事。是以,執行檢察官依職權經綜合考量 後,認為受刑人不適宜為易刑處分,否准受刑人之易科罰金 之聲請,擬將受刑人發監執行,所持理由核與刑法第41條第 1項但書、第4項之裁量要件具有合理關連、並無逾越法律規 定之範圍,應屬執行檢察官裁量權之合法行使,自不得將該 執行指揮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  ㈣此外,受刑人雖提及家中尚有胞姊需要照顧等語。惟現行刑 法第41條有關得易刑之規定,已刪除修正前關於「受刑人因 身體、教育、職業、家庭或其他正當事由,執行顯有困難」 之部分,亦即准否受刑人易刑之決定,毋庸再考量此等入監 執行顯有困難之因素(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78號裁定 參照),故受刑人主張須扶養家人等節,尚不影響執行檢察 官於本案中指揮執行之認定,當不得以受刑人之家庭狀況為 由,認為執行檢察官否准易科罰金之聲請有何違法或不當。 從而,執行檢察官之執行指揮並無不當之情事,受刑人之聲 明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6

TYDM-114-聲-522-202503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