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蒲心智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國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國家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國簡上字第4號 上 訴 人 劉○○ 訴訟代理人 項慶文律師 被上訴人 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法定代理人 陳金粧 訴訟代理人 陳金泉律師 葛百鈴律師 黃胤欣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8月23日 本院新店簡易庭112年度店國簡字第2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於114年1月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㈠按司法機關所製作必須公開之文書,對為刑事案件之當事人 或被害人,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其身分之資訊,為兒童及少年 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9條第1項第4款、第2項所明定。查訴 外人邱○○(真實姓名年籍詳卷,下稱邱童)於民國00年0月 間出生、訴外人即上訴人之子劉○○(真實姓名年籍詳卷,下 稱劉童)於000年0月間出生,現均為未滿18歲之少年,依前 揭規定,本判決不得揭露足以識別邱童及劉童之身分資訊, 且因上訴人為劉童之父、訴外人即邱童之父(下稱邱父)及 邱童之母(下稱邱母),若於本判決記載其真實姓名等資料 ,亦有揭露劉童、邱童身分資訊之疑慮,故本判決將上開當 事人、訴外人之姓名、住居所均予遮隱,合先敘明。   ㈡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依 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準用同法第463條之規定,此於簡易程 序之上訴審程序準用之。查本件上訴人提起上訴時,其上訴 聲明原為: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前項廢棄部分, 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判 決,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嗣上訴人於本 院114年1月8日言詞辯論期日當庭將其上訴聲明更正如下:原 判決廢棄;被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駁回,核屬更正事實上或 法律上之陳述,非為訴之變更,揆諸上開規定,並無不合, 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被上訴人起訴主張略以:上訴人前為被上訴人之音樂老師, 為從事教學之公務人員。事發時,上訴人係邱童的五、六年 級就讀班級之音樂、聽覺藝術課老師,2人為師生關係。另 劉童於107年8月間亦進入被上訴人學校就讀,上訴人即委請 邱童在校内照顧劉童作息。然因上訴人不滿邱童於照顧劉童 時偶有疏失,自107年9月起,對邱童為如附表所示行為(下 合稱系爭侵權行為),致邱童罹患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 umatic stress disorder,下稱PTSD),合併解離、轉化症 狀、焦慮及身心症狀,侵害邱童之身體權、健康權情節重大 ,造成邱童及邱父、邱母身心上莫大痛苦,符合民法第184 條第1項前段、後段、及第2項、第195條第1項、第3項之規 定。被上訴人因上訴人於任教時,對邱童所為系爭侵權行為 ,與邱童及邱父、邱母達成國賠協議,由被上訴人給付其等 新臺幣(下同)40萬元並已如數給付。為此,爰依國家賠償法 第2條第3項規定向上訴人求償等語,並聲明:上訴人應給付 被上訴人40萬元,及自112年5月17日起至清償日為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遲延利息;被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 行。 二、上訴人於原審暨上訴主張:上訴人未對邱童為如附表所示之 侵權行為。邱童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合併解離、轉化症狀、 焦慮及身心症狀之成因,上訴人僅為其中之一。若因上訴人 不經意之行為或言語,而遭邱童視為壓力源,非上訴人有意 為之,亦非表示上訴人有對邱童為系爭侵權行為。邱父對邱 童管教很嚴厲,邱童罹患創傷後壓力症與其無關。上訴人對 邱童並無任何故意或重大過失之行為,縱使邱童將上訴人視 為壓力源之一,亦係邱童個人主觀感受。被上訴人不得依國 賠法第2條第3項規定,向上訴人請求給付。退步言,倘鈞院 認為上訴人應償還40萬元,請參以國賠會審議公務賠償責任 時,應參酌上訴人主觀上並無故意或重大過失之可歸責性; 對損害之發生無預見可能及防止可能性;目前無業因刑事定 讞,將入監執行;家中仍有高齡雙親及一名未成年子女需要 扶養;上訴人教學認真並無違反任何義務,且上訴人根本並 無傷害邱童的動機等節酌減金額等語。 三、原審為上訴人全部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聲 明:原判決廢棄;被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駁回。被上訴人則 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     本件被上訴人起訴請求之基礎事實,即上訴人於本院刑事庭 109年度訴字第957號妨害幼童發育罪(下稱系爭刑案)所涉之 侵權行為事實。上訴人系爭刑案前經本院刑事庭以109年度 訴字第957號刑事判決處上訴人有期徒刑4年6月,經上訴人 提起上訴後,復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1年度上訴字4779號刑 事判決駁回上訴,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於113 年9月25日駁回其上訴而確定。 五、本院之判斷:  ㈠按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 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國家賠償法第 2條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又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規定因公 務員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而生 之國家賠償責任,係採國家代位責任,亦即國家雖然對於被 害人直接負賠償責任,但該賠償責任本質上乃是公務員個人 賠償責任之替代。次按判決書內應記載之理由,如第二審關 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及法律上之意見與第一審判決相同 者,得引用之,民事訴訟法第454條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查 上訴人固於第一、二審程序中,始終爭執其未對邱童為系爭 侵權行為、無故意或重大過失不法侵害邱童行為、其所為與 邱童罹患創傷後壓力症無因果關係云云。然查,上訴人身為 公務員,進行教學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利用其與邱童間 師生關係,故意對邱童為系爭侵權行為,不法侵害邱童身體 權、健康權,致邱童罹患創傷後壓力症,且其所為與邱童所 受身心疾患有相當因果關係,符合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前 段之要件,因認被上訴人對上訴人得依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3 項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40萬元及遲延利息洵屬有據等節,業 經原判決論述綦詳,本院此部分意見與原判決相同,爰依上 開規定予以援用,不再贅述。  ㈡本院另補充如下:上訴人固以其主觀上無可歸責性、對損害 之發生無預見可能及防止可能性、僅係邱童罹患創傷後壓力 症成因之一、家中尚有待扶養親屬等情為由,請求酌減賠償 金額等語,然依上說明,上訴人對邱童有故意侵權行為,其 依法本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且邱童、邱父、邱母依國家賠償 法第2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1,011萬4,323元(含醫 療費用、交通費用及精神慰撫金),嗣與被上訴人達成協議 ,由被上訴人給付其等40萬元並已如數給付等情,有國家賠 償請求書、國家賠償協議書及協商紀錄在等件案足憑(見原 審卷第93至117頁)。復參以邱童、邱父、邱母就同一侵權行 為事實所受損害,另行訴請上訴人賠償事件,前經本院以11 1年度重訴字第1154號判決上訴人應分別給付邱童477萬8,06 2元、邱父及邱母各100萬元及遲延利息,該判決並已將被上 訴人賠償邱童之40萬元扣除,亦無使上訴人就同一侵權事實 重複給付之情,亦有上開判決在卷可參(見原審卷二第29至5 0頁)。準此,上訴人上開辯解即無理由,不足憑採。 六、綜上所述,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40萬元,及 自112年5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為被上訴人全部勝訴之判決,核 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審酌後,核與本件結論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贅述。至上訴 人復請求命被上訴人提出歷次國家賠償會議紀錄,以確認被 上訴人是否在未認定其有對邱童為故意或過失行為下即達成 上開協議乙節,參諸上訴人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確有 故意不法侵害邱童權利之行為,業經本院認定如上,則被上 訴人因其違法侵權行為即應對人民負國家賠償責任,且被上 訴人亦對受損害人履行賠償義務完畢,自得對上訴人求償, 故上訴人上開聲請,無足影響本件裁判之結果,並無調查必 要,併予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方祥鴻                    法 官 楊承翰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表: 編號 學期 時間(民國) 行為態樣 1 邱童五年級上學期 107年9月至10月間某日放學後 辱罵邱童:「照顧我兒子都是你的責任,你知道劉童有多麻煩嗎?你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我對你太失望了」。 2 107年9月至10月間某日放學後 質問邱童:「為何你要告訴你爸媽」,並用力打邱童巴掌3至5下,邱童跌倒在地後,接續以鼓棒用力抽打邱童小腿骨3至4下、生殖器至少2下。 3 107年9月至10月間某日放學後 打邱童巴掌,及以鼓棒抽打邱童之生殖器、小腿骨數下。 4 107年9月至10月間某日放學後 打邱童巴掌,及以鼓棒抽打邱童之生殖器、小腿骨數下。 5 107年10月9日放學後 打邱童數個巴掌,及以鼓棒抽打邱童之生殖器、小腿骨數下。 6 107年9月至10月間某日放學後 打邱童巴掌,並以鼓棒抽打邱童之生殖器、小腿骨。 7 107年11月至12月間週一下午3時10分許或週三上午11時10分許音樂課下課後(約2至4次) 打邱童巴掌,並徒手或以鼓棒抽打邱童後腦杓、小腿骨、生殖器、太陽穴及鼻樑,並對邱童辱罵:「你爸是笨蛋,你媽是傻瓜,才會生出你這個廢物、爛人、白癡」。 8 邱童五年級下學期 108年3月園遊會前某日音樂課下課後 打邱童巴掌,並徒手或以鼓棒抽打邱童後腦杓、小腿骨、生殖器、太陽穴及鼻樑,邊打邊罵:「照顧劉童是你的責任,為什麼不來照顧劉童」、「你不是團員,都不來練團,不負責任」。 9 108年3月園遊會後至4月間某日 打邱童巴掌,並毆打邱童後腦杓、太陽穴、鼻樑,並以鼓棒抽打邱童手部骨折打鋼釘處、小腿骨、敲打生殖器至破皮,並對邱童罵稱:「為什麼不來照顧劉童?照顧他明明都是你的責任,而且你為何要跟你媽媽講我罵你,你實在太不應該了,我對你非常失望」,最後亦勒著邱童領子恫稱「如果你把這件事說出去就完蛋了」。 10 邱童六年級上學期 108年9月3日早自習時 於邱童六年級上學期開學後第2天開學早自習時,將邱童叫到音樂教室內,對邱童恫稱「你要是敢把這些事情說出去,你就完蛋了」。

2025-02-19

TPDV-113-國簡上-4-20250219-1

消債職聲免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消債職權免責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88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張世豪 代 理 人 黃千芸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代 理 人 葉佐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闕源龍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消債職權免責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甲○○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 ,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 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 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 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 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 ,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 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 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 不在此限:「一、於七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責 。二、故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 於債權人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三、捏造債務或承認 不真實之債務。四、聲請清算前二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 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 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五、 於清算聲請前一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 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六、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 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 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七、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 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 。八、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 他故意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或 重大延滯程序。」債務人有前條各款事由,情節輕微,法院 審酌普通債權人全體受償情形及其他一切情狀,認為適當者 ,得為免責之裁定,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 第132條、第133條、第134條及第13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消 債條例之立法目的,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得分 別情形依該條例所定重建型債務清理程序(更生)或清算型 債務清理程序(清算)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整其與債權人 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 ,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從而健全社會經濟發 展;消費者依清算程序清理債務,於程序終止或終結後,為 使其在經濟上得以復甦,以保障其生存權,除另有上述消債 條例第133條、第134條所規定不予免責之情形外,就債務人 未清償之債務原則上採免責主義(消債條例第1條、第132條 立法目的參照)。 二、查本件聲請人甲○○於民國112年6月16日具狀向本院聲請調解 ,於調解不成立後,聲請人向本院請求進入清算程序,經本 院受理在案。本院遂以112年度消債清字第148號裁定聲請人 自112年11月20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程序,嗣經司法事務官 以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22號進行清算程序,而聲請人名 下僅有如附表一所示財產,因聲請人清算財團財產僅新臺幣 (下同)725元,金額甚微,分配無實益且應不足清償財團費 用,而於113年7月11日以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22號裁定 本件清算程序終止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112年度消債 清字第148號卷宗(下稱消債清卷)、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 第122號卷宗(下稱司執消債清卷)核閱屬實。本院所為清 算程序終止之裁定既已確定,依前揭規定,法院即應審酌聲 請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所定應為不免責裁定 之情形。 三、本院依消債條例第136條規定,通知全體債權人及聲請人於1 13年11月8日下午14時25分到場陳述意見:  ⒈聲請人陳述略以:聲請人無消債條例第133條、134條各款之 情形,請准予免責等語。  ⒉債權人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僅陳報債權,未就是否免責乙 節表示意見。  ⒊債權人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略以:不同意免責。 請依職權調取聲請人財產所得資料,如有消債條例第133條   、第134條所定之情事,應為不免責之裁定等語。  ⒋債權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略以:不同意免責。 請依職權調取聲請人財產所得資料,如有消債條例第133條   、第134條第2、8款所定之情事,應為不免責之裁定等語。  ⒌債權人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略以:不同意免責。請依 職權調取聲請人財產所得資料,如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 34條所定之情事,應為不免責之裁定等語。 四、經查:  ㈠聲請人無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不免責事由:  ⒈聲請人主張其自開始清算程序(即112年11月20日)至113年1 2月間,仍任職於新北市烏來區公所等語,並提出112年度綜 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 單、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 料查詢結果表、集保戶往來參加人明細資料表、客戶存券異 動明細表、投資人於各專戶無資料明細表、投資人於清算交 割銀行未開戶明細表、臺灣銀行新店分行帳戶存摺(帳號   :000000000000)、烏來郵局帳戶存摺(帳號:000000000000   00)、臺灣土地銀行新店分行帳戶存摺(帳號:00000000000   0)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21至135頁、第145至164頁、第169 至173頁、第205至247頁)。經查,聲請人自本院裁定開始清 算至113年12月31日皆任職於新北市烏來區公所,每月薪資2 萬9,000元,112年度年終獎金為3萬6,250元,此有新北市烏 來區公所113年12月27日新北烏秘字第1133060993號函在卷 可憑(見本院卷第201頁)。上開函覆之薪資數額雖與聲請人 檢附之薪轉帳戶數額相歧,然衡諸常情,薪轉帳戶所示之實 領薪資多為扣除勞健保等項後之金額,而聲請人主張裁定開 始清算後之每月必要支出與聲請時相同,即主張以新北市最 低生活費1.2倍計算,依消債條例第43條第6項第3款及第81 條第4項第3款規定之必要支出數額,業已包括膳食、衣服、 教育、交通、醫療、稅賦開支、全民健保、勞保、農保、漁 保、公保、學生平安保險或其他支出在內之所有必要支出數 額,聲請人此部分既未檢附薪資明細到院,本院認應以新北 市烏來區公所函覆之薪資數額較為可採,以免重複扣除如勞 健保等項目。又聲請人於聲請清算時自承每年自烏來區公所 領有回饋金1萬元(即每月833元),113年度亦有領取之匯款 紀錄,堪認為聲請人之固定收入。此外復查無其他固定收入   ,是本院認自裁定開始清算後即112年11月20日起至113年12 月止,聲請人之固定收入共計45萬3,916元【計算式:2萬9, 000元×14月+3萬6,250元+833元×2月+1萬元】。  ⒉聲請人主張其於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之支出與聲請清算時相 同,即以新北市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按債務人必要生活 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 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 有明文。查聲請人自本院裁定開始清算迄今皆居住於新北市 烏來區,有戶籍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37頁)。爰以 新北市112、113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萬6,000元、1萬6 ,400元之1.2倍即1萬9,200元及1萬9,680元計算,作為法院 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之每月必要生活費用,則聲請人於裁定 開始清算程序後即112年11月20日起至113年12月止之必要生 活費用共計27萬4,560元(計算式:1萬9,200元×2月+1萬9,68 0元×12月)。  ⒊另聲請人主張每月須支出未成年子女張○瑄、張○婕、張○軒( 下合稱被扶養人)之扶養費。按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 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民法第1117條定有明文,準此   ,受扶養之要件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經 查,被扶養人分別於97年、98年、105年間出生,仍係未成 年,有其戶籍謄本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37至141頁),依民 法第1084條第2項規定,當然有受扶養之必要。復查,被扶 養人名下皆無財產亦無收入,有其110至111年度綜合所得稅 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在卷足 憑(見調解卷第61至77頁)。又經聲請人自承被扶養人每年亦 自烏來區公所領有回饋金1萬元(即每月約833元),業據其提 出烏來郵局存摺轉帳紀錄為證,並經清算裁定認定綦詳,堪 認被扶養人有受扶養之必要。而聲請人未陳明開始清算後被 扶養人之每月必要支出費用,本院衡酌被扶養人與聲請人同 住,有其戶籍謄本在卷足憑,爰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 規定,以新北市112、113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1.2倍 即1萬9,200元及1萬9,680元計算,作為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 序後被扶養人之每月必要生活費用。是扣除被扶養人每月領 取之系爭回饋金833元及配偶應分擔部分後,聲請人112年度 每月仍須負擔之扶養費數額為2萬7,551元【計算式:(19,20   0元-833元)÷2(配偶分擔部分)×3人(被扶養人人數),元以下 四捨五入,下同】;113年度則為每月2萬8,271元【計算式 :(19,680元-833元)÷2(配偶分擔部分)×3人(被扶養人人數) 】。基上,聲請人於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即112年11月20日起 至113年12月止,需負擔被扶養人之扶養費支出,總計為39 萬4,354元(計算式:27,551元×2月+28,271元×12月)。  ⒋基上,聲請人自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即112年11月20日) 至113年12月止之收入45萬3,916元,扣除此期間之必要生活 費用27萬4,560元及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39萬4,354元,已無 剩餘,核與消債條例第133條所規定「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 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 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 」之要件不符,應認聲請人並無消債條例第133條之不免責 事由。  ㈡聲請人無消債條例第134條之不免責事由:   消債條例關於清算程序是以免責主義為原則,不免責為例外   ,倘債權人主張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不免責 之情事,應由債權人就債務人有合於上開各款要件之事實, 提出相當之事證證明之,惟本件債權人均未具體說明或提出 相當事證證明。又本院依職權就現有事證予以調查審酌之結 果,聲請人並非7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消債條例規定受免責者   ,復查無聲請人有何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以 顯不相當之對價出賣其財產等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捏造債 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務、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 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等行為, 復無聲請清算前1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 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之行為,且無明知已有清算原因 之事實,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 或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之行為,亦無故意於財 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違反消債條例第9 條第2項到場義務、第41條出席及答覆義務、第81條第1項提 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債務人清冊義務、第82 條第1項報告義務、第89條生活儉樸及住居限制義務、第101 條提出清算財團書面資料義務、第102條第1項移交簿冊、文 件及一切財產義務、第103條第1項答覆義務、第136條第2項 協力調查義務之行為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之不免責 事由,自難認聲請人有應為消債條例第134條不免責裁定之 情形,應堪認定。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業經本院為終止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且 不符合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之情形,復查無同條例第134條 各款所列之不免責事由,依同條例第132條之規定自應裁定 聲請人免責。 六、依消債條例第13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表一 編號 財產名稱 內容/價值 (新臺幣) 備註 1 普通重型機車 (NAX-3382,西元2020.01出廠) 20,000元 設有動產擔保債權9萬元,且依債務人113年3月15日之陳報價值,顯無清算價值。 2 普通重型機車 (025-HQG,西元2011.01出廠) 0元 設有動產擔保債權9萬元,且依債務人113年3月15日之陳報價值,顯無清算價值。 3 台新新店分行存款64元 烏來郵局存款4元 土銀新店分行657元 725元 裁定開始清算日即112年11月20日之存款餘額,顯無清算價值。

2025-02-18

TPDV-113-消債職聲免-88-2025021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246號 原 告 林瑞堂 上列當事人間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113年度附民字第619號),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經本院刑 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繳納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4萬5,05 5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關於附表所示被告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在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之當事人,原告必須為因被訴犯罪事實侵害個人私 權,致生損害之人,即因犯罪行為直接受損害之人。且所請 求回復之損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參見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54號裁定)。再按,本條項所定附帶 民事訴訟之對象,除刑事被告外,固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 責任之人,惟附帶民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 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或依民法 第187條第1項、第188條第1項等規定應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參見最高法院108 年度台抗字第753號裁定)。又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 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 法院之民事庭;前項移送案件,免納裁判費,刑事訴訟法第 504條第1項前段、第2項亦有明文。末按,銀行法第29條、 第29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應經許 可之制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以直接 維護國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權益之保障, 尚屬衍生及間接之目的,其縱因此項犯罪而事後受損害,亦 僅屬間接被害人,應不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 109年度台抗字第444號、110年度台抗字第1185號裁定意旨 參照)。 二、本件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113年度金 重訴字第6號、第9號案件(下稱本件刑案)中,依侵權行為 法律關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等共9人連帶賠 償其損害新臺幣(下同)445萬元本息。經查:  ㈠就被告曾耀鋒、張淑芬、顏妙真、詹皇楷4人部分因犯刑法第 339條之4第1項第2、3款之加重詐欺取財罪,經本院刑事庭 論罪科刑(見本件刑案判決第193頁),此部分可認原告為 直接被害人。  ㈡惟就其餘如附表所示被告,本件刑案判決係認定其等違反如 附表所示之罪,揆諸前揭說明,原告僅屬上開犯罪之間接被 害人。據上,原告於本件刑案訴訟程序中對附表所示被告提 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要件 未合,惟仍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而本 件訴訟標的金額為445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萬5,055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 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關於如附表所 示被告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表: 編號 被告 罪名 1 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行為負責人執行業務違反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依銀行法第127條之4第1項之規定科以該條項之罰金論處。 2 曾明祥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3 潘志亮 ㈠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㈡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4 潘坤璜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5 陳宥里 ㈠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㈡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2025-02-18

TPDV-113-金-246-2025021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76號 原 告 林家輝 林琦宸 邱子倫 李尉誠 上列原告與附表一、二所示被告間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原告提 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經本院刑事庭裁 定移送前來(113年度重附民字第9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分別補繳如附表三「第一審裁判 費」欄所示之裁判費,或選擇共同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42,152元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關於附表二所示被告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故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之當事人,原告必須為因被訴犯罪事實直接侵害個人私權, 致生損害之人。又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 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 ;前項移送案件,免納裁判費,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 段、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洗錢防制法第1條規定:「為防制 洗錢,追查重大犯罪制定本法」,其立法目的固有強烈保護 國家法益性質,然同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洗錢,係指 下列行為:一掩飾或隱匿因自己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 利益者,二掩飾、收受、搬運、寄藏、故買或牙保他人因重 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而所謂重大犯罪,包括 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之罪,觀諸洗錢防制法第3條第1項第9 款規定至明。又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前段規定:「犯第1 1條之罪者(即第2條之洗錢行為),其因犯罪所得財物或財 產上利益,除應發還被害人或第三人者外,不問屬於犯人與 否,沒收之」,是以該重大犯罪所得之洗錢犯行,使被害人 難以追償,除侵害國家法益以外,亦屬侵害被害人之個人法 益(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762號裁定、98年度台上字第5 412號刑事判決要旨參照)。再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 ,其價額合併計算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前段定有 明文。又普通共同訴訟,各共同訴訟人間之訴訟標的之金額 或價額,應各自獨立,亦得合併加計總額核定訴訟費用,予 共同訴訟人選擇,避免有因其一人不分擔訴訟費用而生不當 限制他共同訴訟人訴訟權之虞,並與普通共同訴訟之獨立原 則有違,此有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94號裁定可資參照 。再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按訴 訟標的價額繳納裁判費,此為必備之程式;原告之訴,有起 訴不合程式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亦為同法第249條第1項 第6款所明定。 二、本件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113年度金 重訴字第6號、第9號案件(下稱系爭刑案)中,依民法第18 4條第1項後段、第2項、第185條第1項規定;原告林琦宸另 依民法第179條,對附表一、二所示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請求被告各連帶賠償原告如附表三所示金額及起訴狀 繕本送達後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經查:  ㈠依系爭刑案判決所載,曾耀鋒、張淑芬、顏妙真、詹皇楷、 黃繼億係共犯銀行法第125條、刑法詐欺取財罪等(見系爭 刑案判決上冊第192-193頁),陳振坤協助曾耀鋒、張淑芬 隱匿吸金之犯罪所得,係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 等,是依上開說明,原告於本件訴請曾耀鋒、張淑芬、顏妙 真、詹皇楷、黃繼億、陳振坤等6人(下稱曾耀鋒等6名被告 )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即免納裁判費。    ㈡又銀行法第29條、第29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 行業務,應經許可之制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 行業務,以直接洗錢防制法第2條維護國家正常之金融、經 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權益之保障,尚屬衍生及間接之目的, 其縱因此項犯罪而事後受損害,亦僅屬間接被害人,應不得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444號、 110年度台抗字第1185號裁定意旨參照);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 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 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 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依系爭刑 案判決所載,本件被告除曾耀鋒等6名被告以外如附表二所 示之被告,係因共犯銀行法第125條等而為論罪科刑(其中被 告卓淑封、盛竹如、廖克明則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認定不構成犯罪而為不起訴處分),依前所述,原告對於附 表二被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雖難認合法,然經本 院刑事條移送前來,原告仍可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 欠缺。  ㈢綜上,原告分別請求被告連帶給付附表三所示之請求連帶金 額,各連帶請求金額各自獨立,原告1人之訴訟行為,或被 告對於原告1人之訴訟及關於原告1人所生之事項,其利害不 及於其他原告,應屬民事訴訟法第55條之普通共同訴訟,揆 諸前揭說明,原告間之訴訟標的金額即應各自獨立,亦得合 併加計總額核定訴訟費用。是本件原告所為之連帶請求,訴 訟標的金額分別如附表三所示(本件請求利息為起訴後利息 ,均不計入訴訟標的價額),應各徵如附表三所示之第一審 裁判費;如原告選擇合併計算訴訟標的金額,則應共同繳納 附表三所示之第一審裁判費。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補繳裁 判費,逾期不繳,即駁回其關於附表一編號1部分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表一: 編號 被告 罪名 1 曾耀鋒 ㈠、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法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㈡、共同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同條項第3款之以網際網路對公眾詐欺取財罪 >>> ㈠、㈡從一重論以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銀行法   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罪 ㈢、共同犯刑法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1款、(修正前)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從一重論以共同犯洗錢罪 >>> 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   段之非法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罪、共同犯洗錢防制   法第2條第1款、(修正前)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 2 張淑芬 ㈠、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法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㈡、共同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同條項第3款之以網際網路對公眾詐欺取財罪 >>> ㈠、㈡從一重論以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銀行法   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罪 ㈢、共同犯刑法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1款、(修正前)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從一重論以共同犯洗錢罪 ㈣、刑法第164條第1項後段之使犯人隱蔽罪 >>> 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   之非法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罪、共同犯洗錢防制法   第2條第1款、(修正前)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刑   法第164條第1項後段之使犯人隱蔽罪 3 顏妙真 ㈠、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㈡、共同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同條項第3款之以網際網路對公眾詐欺取財罪 >>> ㈠、㈡從一重論以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銀行   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   業務罪 ㈢、共同犯刑法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1款、(修正前)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從一重論以共同犯洗錢罪 >>> 共同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營收受準   存款業務罪、共同犯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1款、(修   正前)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 4 詹皇楷 ㈠、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㈡、共同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同條項第3款之以網際網路對公眾詐欺取財罪 >>> 從一重論以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銀行法第125   條第1項後段之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罪 5 黃繼億 ㈠、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㈡、共同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同條項第3款之以網際網路對公眾詐欺取財罪 其擔任原始債權人之低度幫助行為,為擔任業務人員之參與構成要件之高度行為所吸收,應成立共同正犯。 >>> 從一重論以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罪 6 陳振坤 共同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從一重論以共同犯洗錢罪(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判決) 附表二: 編號 被告 罪名 1 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行為負責人執行業務違反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依銀行法第127條之4第1項之規定科以該條項之罰金 2 曾明祥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3 洪郁璿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4 李耀吉 ㈠、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㈡、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其擔任原始債權人之低度幫助行為,為擔任業務人員之參與構成要件之高度行為所吸收,論以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5 陳正傑 同上 6 陳宥里 ㈠、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㈡、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其擔任原始債權人之低度幫助行為,為擔任業務人員之參與構成要件之高度行為所吸收,論以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7 潘志亮 同上 8 李寶玉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9 李凱諠(原名李意如) 同上 10 鄭玉卿 同上 11 洪郁芳 同上 12 許秋霞 同上 13 劉舒雁 同上 14 許峻誠 同上 15 黃翔寓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16 呂明芬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17 陳君如 同上 18 李毓萱 同上 19 王芊芸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20 潘坤璜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21 呂漢龍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22 陳侑徽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23 胡繼堯 同上 24 吳廷彥 同上 25 卓淑封 無 26 廖克明 無 27 盛竹如 無 附表三: 編號 原告 請求連帶金額即訴訟標的金額(新臺幣) 第一審裁判費 (新臺幣) 1 林家輝 744,000元 8,150元 2 林琦宸 1,328,000元 14,167元 3 邱子倫 5,210,000元 52,579元 4 李尉誠 7,500,000元 75,250元 如原告選擇共同計算繳納 14,782,000元 142,152元

2025-02-18

TPDV-113-金-176-20250218-1

勞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加班費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50號 原 告 陳怡玫 訴訟代理人 陳文祥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加班費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經查,原告請求給付加班費新臺幣(下同)1,600,000元,依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之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0,220元,惟依 勞動事件法第12條之規定,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 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上訴,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 二,是本件應暫先繳納之裁判費為6,740元。茲依勞動事件法第1 5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 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另本件暫免徵收 之金額,將於本事件確定後,由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2第 3項規定,向應負擔訴訟費用之一造徵收之,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戴 寧

2025-02-18

TPDV-114-勞補-50-20250218-1

重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退休金差額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勞訴字第9號 原 告 吳添根 李維娟 許原瑜 宋木生 王清盛 周麗婉 田永昌 高俊傑 曾壬盛 廖炎煌 簡文瑞 黃萬財 洪建興 陳思成 薛遇慶 黃昭文 黃啟俊 林茂山 劉和興 彭順明 王龍祥 謝福居 陳富源 江國忠 陳金僖 羅文雄 黃金成 孔嘉騁 陳廣旭 施國隆 江鳳林 張穎彰 蔡培慶 吳鈞琪 徐健銘 曾公明 葉春煌 高素嬌 廖正昌 鄭登舜 林玉貴 張榮興 彭錦義 廖春良 魏清河 陳文成 杜英富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邱靖棠律師 詹奕聰律師 華育成律師 一、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退休金差額事件,原告起訴僅繳納部 分裁判費。按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 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上訴,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勞 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因財產權事件聲請調 解,調解不成立後30日內起訴者,當事人應繳之裁判費,得 以其所繳調解之聲請費扣抵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第2 項定有明文。上開勞動事件法未規定者,依勞動事件法第15 條後段規定,適用於勞動事件。又按普通共同訴訟,雖係於 同一訴訟程序起訴或應訴,但共同訴訟人與相對人間乃為各 別之請求,僅因訴訟便宜而合併提起訴訟,俾能同時辯論及 裁判而已,係單純之合併,其間無牽連關係且係可分。各共 同訴訟人間之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應各自獨立,亦得合 併加計總額核定訴訟費用,予共同訴訟人選擇,避免有因其 一人不分擔訴訟費用而生不當限制他共同訴訟人訴訟權之虞 ,並與普通共同訴訟之獨立原則有違(最高法院110年度台 抗字第194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查本件原告請求被告給付退休金差額及法定利息,前經本院 以113年度勞補字第320號裁定,核定訴訟標的金額如附表所 示,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74,493,693元 ,而依前揭說明,各共同訴訟人間之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 ,得各自獨立,又本件給付退休金差額事件核屬勞動事件法 第12條第1項所定事件,應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並得扣 除前已繳納之調解聲請費用,爰列計如附表「應繳納裁判費 」欄,是原告應補繳各如附表「應繳納裁判費」欄所示第一 審裁判費,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之規定 ,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 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表(日期:民國/幣別:新臺幣) 編號 聲請人 訴訟標的金額 應暫先徵收費用 已繳納調解聲請費 應繳納裁判費 1 吳添根 1,613,067元 5,679元 2,000元 3,679元 2 李維娟 1,590,361元 5,613元 2,000元 3,613元 3 許原瑜 1,333,791元 4,755元 2,000元 2,755元 4 宋木生 1,340,098元 4,788元 2,000元 2,788元 5 王清盛 1,438,618元 5,085元 2,000元 3,085元 6 周麗婉 1,651,440元 5,811元 2,000元 3,811元 7 田永昌 1,220,798元 4,392元 2,000元 2,392元 8 高俊傑 1,706,842元 5,976元 2,000元 3,976元 9 曾壬盛 1,327,835元 4,722元 2,000元 2,722元 10 廖炎煌 1,636,733元 5,745元 2,000元 3,745元 11 簡文瑞 1,753,656元 6,141元 2,000元 4,141元 12 黃萬財 1,913,055元 6,669元 2,000元 4,669元 13 洪建興 1,674,794元 5,877元 2,000元 3,877元 14 陳思成 1,541,335元 5,448元 2,000元 3,448元 15 薛遇慶 1,835,888元 6,405元 2,000元 4,405元 16 黃昭文 1,193,184元 4,293元 2,000元 2,293元 17 黃啟俊 1,269,832元 4,524元 2,000元 2,524元 18 林茂山 1,893,973元 6,603元 2,000元 4,603元 19 劉和興 1,743,578元 6,108元 2,000元 4,108元 20 彭順明 1,847,780元 6,438元 2,000元 4,438元 21 王龍祥 1,515,263元 5,349元 2,000元 3,349元 22 謝福居 1,869,467元 6,504元 2,000元 4,504元 23 陳富源 1,795,909元 6,273元 2,000元 4,273元 24 江國忠 1,389,145元 4,920元 2,000元 2,920元 25 陳金僖 1,685,427元 5,910元 2,000元 3,910元 26 羅文雄 1,623,612元 5,712元 2,000元 3,712元 27 黃金成 1,732,725元 6,075元 2,000元 4,075元 28 孔嘉騁 1,741,060元 6,108元 2,000元 4,108元 29 陳廣旭 1,568,339元 5,514元 2,000元 3,514元 30 施國隆 881,037元 3,230元 1,000元 2,230元 31 江鳳林 1,939,941元 6,735元 2,000元 4,735元 32 張穎彰 622,496元 2,276元 1,000元 1,276元 33 蔡培慶 2,935,560元 10,035元 2,000元 8,035元 34 吳鈞琪 870,969元 3,193元 1,000元 2,193元 35 徐健銘 1,054,390元 3,831元 2,000元 1,831元 36 曾公明 866,348元 3,156元 1,000元 2,156元 37 葉春煌 2,958,676元 10,101元 2,000元 8,101元 38 高素嬌 1,633,372元 5,745元 2,000元 3,745元 39 廖正昌 4,094,757元 13,863元 2,000元 11,863元 40 鄭登舜 2,070,251元 7,197元 2,000元 5,197元 41 林玉貴 546,202元 1,983元 1,000元 983元 42 張榮興 564,821元 2,056元 1,000元 1,056元 43 彭錦義 591,456元 2,166元 1,000元 1,166元 44 廖春良 532,426元 1,946元 1,000元 946元 45 魏清河 2,282,513元 7,890元 2,000元 5,890元 46 陳文成 2,555,102元 8,781元 2,000元 6,781元 47 杜英富 1,045,771元 3,798元 2,000元 1,798元

2025-02-18

TPDV-114-重勞訴-9-20250218-1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加班費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訴字第392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張景安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加班費等事件,業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10日判決上訴人全部敗訴,上訴人於114年2月4日提起上訴,惟 未繳納上訴費用。經查,本件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2,358 ,677元(計算式:2,347,742元+利息10,935元;利息計算如附表) ,應徵第二審裁判費43,668元,惟上訴人係請求給付工資、資遣 費,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得暫免徵收裁判費 三分之二,應暫先繳納之裁判費為14,556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 442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繳 納,逾期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表(新臺幣/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1 利息 234萬7,742元 113年6月25日 113年7月28日 (34/365) 5% 1萬934.69元 小計 1萬934.69元 1萬935元

2025-02-17

TPDV-113-勞訴-392-20250217-3

勞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選任特別代理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聲字第17號 聲 請 人 黃溪芝 張綺庭 相 對 人 金燕企業有限公司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金燕企業有限公司間請求給付退休金等事件 (本院113年度勞專調字第287號),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選任特 別代理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吳怡德律師(事務所地址:臺北市○○區○○○路○段000號9樓) 於本院113年度勞專調字第287號給付退休金事件,為相對人金燕 企業有限公司之特別代理人。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日起5日內,預納選任特別代理人所需律 師酬金新臺幣2萬5,000元。   理 由 一、按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訴訟行為,因其無法定代理人,或其 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代理權,恐致久延而受損害者,得聲請受 訴法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本法關於法定代理人之規 定,於法人之代表人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1項、第5 2條定有明文。故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訴訟行為,而聲請受 訴法院選任特別代理人者,乃以其無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 理人不能行代理權為要件。又依公司法第108條規定,有限 公司之代表人即法定代理人為董事,公司董事死亡未補選前   ,既無法定代理人,則該法人雖非無訴訟能力人,但須以自 然人為其代表人,在訴訟法上應準用法定代理人之規定,法 人無代表人時亦準用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1項規定,其訴訟 之對造自得聲請受訴法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金燕企業有限公司為法人,無訴訟能 力,本應由其董事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行為,然相對人登 記之唯一董事劉義雄已辭任董事職務,且已死亡,致無人得 為相對人為訴訟行為,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1項、第52 條之規定,聲請為相對人選任特別代理人等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訴請相對人給付退休金,依首揭說明,本 應由相對人之法定代理人即董事代為訴訟行為。惟相對人登 記之唯一董事劉義雄,業已辭任相對人董事職務,有相對人 公司變更登記表在卷可稽,復未見相對人有改選他人為公司 董事,基此,現已無人選可代表相對人公司進行本件訴訟。 準此,因無人得為相對人之法定代理人而代為訴訟行為,自 有為相對人選任特別代理人之必要,故聲請人之聲請,核與 民事訴訟法第52條準用第51條第1項所定要件相符,其聲請 應予准許。 四、本院依臺北律師公會願任特別代理人名冊所載律師,已確認 吳怡德律師表示願意擔任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有公務電話 紀錄在卷足憑,審酌本院於職務上知悉吳怡德律師曾有擔任 特別代理人之經驗,過去表現亦屬稱職,是本院認選任吳怡 德律師為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應屬適當。爰以本裁定選任 吳怡德律師為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以保障雙方權益,並利 於本件訴訟之進行。 五、本院參酌本事件案情之繁簡程度及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 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所定標準,暫酌定吳怡德律師為相對人 特別代理人之律師酬金為新臺幣2萬5000元,並依民事訴訟 法第51條第5項規定,命聲請人先行預納上開金額;如逾期 不預納,即依民事訴訟法第94條之1規定辦理。 六、依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戴 寧

2025-02-17

TPDV-113-勞聲-17-20250217-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買賣價金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149號 原 告 太平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柳逸義 被 告 陳慧瑛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買賣價金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39萬8,376元, 逾期未繳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以起 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法院因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得依職 權調查證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前段、第3 項亦有明文。次按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 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同法第77條之2第2項 定有明文。又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情形而可以補正 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返還買賣價金等事件,訴之聲明如 附件所示,依上開規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請求之 金額新臺幣(下同)2,445萬7,502元,加計各項利息至起訴前 一日即民國113年12月5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詳如 附表),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6,972萬2,424元(計 算式:2,445萬7,502元+4,526萬4,922元),應徵第一審裁 判費62萬5,624元,扣除原告已繳納之22萬7,248元,原告尚 須補繳第一審裁判費39萬8,376元(計算式:62萬5,624元-2 2萬7,24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 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件: 訴之聲明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445萬7,502元,及其中736萬7,500元自民國76年10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其中479萬8,500元自民國76年11月19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其中719萬2,500元自民國76年12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其中482萬3,040元自民國77年1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其中27萬5,962元自民國77年2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附表(新臺幣/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1 利息 736萬7,500元 76年10月21日 113年12月5日 (37+46/365) 5% 1,367萬6,300.34元 2 利息 479萬8,500元 76年11月19日 113年12月5日 (37+17/365) 5% 888萬8,399.59元 3 利息 719萬2,500元 76年12月19日 113年12月5日 (36+353/366) 5% 1,329萬3,351.43元 4 利息 482萬3,040元 77年1月11日 113年12月5日 (36+330/366) 5% 889萬8,904.13元 5 利息 27萬5,962元 77年2月12日 113年12月5日 (36+298/366) 5% 50萬7,966.12元 小計 4,526萬4,921.61元 4,526萬4,922元

2025-02-17

TPDV-114-重訴-149-20250217-1

勞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簡字第117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林孝杰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工資等事件,業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0 日判決上訴人部分敗訴,上訴人於114年2月5日提起上訴,惟未 繳納上訴費用。經查,本件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243,714 元(計算式:54,955元+7,872元+168,163元+12,724元),應徵第 二審裁判費5,175元,惟上訴人係請求給付工資、資遣費,依勞 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得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 ,應暫先繳納之裁判費為1,72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 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繳納,逾期 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戴 寧

2025-02-17

TPDV-113-勞簡-117-20250217-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