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共找到 122 筆結果(第 61-70 筆)

審簡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審簡字第18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進東 上列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年度偵字第12784號),被告於準備程序自白犯罪(113年 度審易字第2131號),本院認宜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吳進東犯非法運輸刀械罪,處有期徒刑叁月,併科罰金新臺幣壹 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並應於緩刑期內向公庫支付新臺幣壹萬 元。扣案之手指虎貳個均沒收。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 件)外,更正及補充如下:  ㈠事實部分:檢察官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第3行關於「112年11 月7日前某日」之記載,應更正為「112年10月25日」。  ㈡證據部分補充:被告吳進東於本院準備程序中之自白。 二、論罪科刑:    ㈠按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所稱刀械,指武士刀、手杖刀、鴛 鴦刀、手指虎、鋼(鐵)鞭、扁鑽、匕首及其他經中央主管 機關公告查禁,非供正當使用具有殺傷力之刀械,槍砲彈藥 刀械管制條例第4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又槍砲彈藥刀械 管制條例所定運輸行為既遂、未遂之區別,應以已否起運為 準,不以到達目的地為既遂條件(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 720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本案手指虎係槍砲彈藥刀械 管制條例第4條第1項第3款所定之刀械,依同條例第6條第1 項規定,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運輸,而本案手指虎既經 被告吳進東委由大陸地區不詳賣家由海外運抵臺灣,雖尚未 送達目的地即被告指定之地址,然已起運離開原所在地,則 本案運輸刀械行為已然完成。是核被告所為,係犯槍砲彈藥 刀械管制條例第14條第1項之非法運輸刀械罪。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審酌被告之素行,有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按,其知悉本案手指虎有危害他 人安全之虞,仍無視法律禁令,擅自運輸入境,對社會治安 造成潛在危險,影響社會秩序,固應非難,惟念及其犯後已 能坦認犯行,及其運輸之數量僅有2個,並未及以之從事其 他犯罪,暨其自陳為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從事操作員,已 婚,無子女,與配偶同住之家庭經濟與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刑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   ㈢復查被告前雖於民國107年間曾因詐欺案件,經臺灣宜蘭地方 法院以107年度易字第21號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惟於107 年6月27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未曾因故意犯罪受 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上開前案紀錄表足憑,其因一時 失慮而觸犯刑章,犯後坦承犯行,見有悔意,堪認其經此偵 審程序及科刑宣告之教訓後,當知警惕而無再犯之虞,因認 其所受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 第2款之規定,併予宣告緩刑2年,用啟自新。另為使被告牢 記教訓,並習得正確之法治觀念,斟酌其前揭量刑資料與本 案情節後,認有課予被告一定負擔之必要,爰併依刑法第74 條第2項第4款之規定,命被告應於緩刑期內向公庫支付新臺 幣1萬元,以觀後效。再被告上揭所應負擔之義務,乃緩刑 宣告附帶之條件,依刑法第74條第4項之規定,其得為民事 強制執行名義,且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之規定,被 告如有違反上揭所應負擔之義務情節重大,足認原宣告之緩 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緩刑之 宣告,併此指明。 三、按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刑法第38條 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扣案之手指虎2個,係槍砲彈藥刀械管 制條例所管制之刀械,核屬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 否,應依刑法第38條第1項之規定,均予宣告沒收。 四、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 第2項、第450條第1項,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4條第1項 ,刑法第11條前段、第41條第1項前段、第42條第3項前段、 第74條第1項第2款、第2項第4款、第38條第1項,逕以簡易 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 述理由(應附繕本),向本院提出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鄭潔如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啟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刑事第十庭法 官 李冠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蔡英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4條 未經許可,製造、販賣或運輸刀械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併 科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犯前項之罪者,處6月以上5年以 下有期徒刑,併科新台幣300萬元以下罰金。 未經許可,持有或意圖販賣而陳列刀械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新台幣50萬元以下罰金。 第1項及第2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12784號   被   告 吳進東 男 50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宜蘭縣○○鄉○○路00巷00號5樓             之3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 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吳進東明知手指虎係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所列管之刀械, 未經許可不得運輸,竟基於運輸管制刀械之犯意,於民國11 2年11月7日前某日,在臉書不詳商店街,向大陸地區不詳之 人購買手指虎2個,嗣經不知情之快遞業者向財政部關務署 基隆關申報進口後,為基隆關八里分關之關務人員於112年1 1月7日開箱查驗,發現手指虎2個,經扣案送鑑驗認屬槍砲 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所管制之刀械,始悉上情。 二、案經內政部警政署基隆港務警察總隊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吳進東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坦承進口扣案手指虎之事實。 2 進口貨物原簡易申報單、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扣押收據及搜索筆錄 佐證全部犯罪事實。 3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113年4月26日北市新北警保字第1130758000號函所附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刀械鑑驗登記表 扣案之手指虎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公告查禁之管制刀械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4條第1項之未 經許可運輸刀械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1  日                檢 察 官  鄭潔如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書 記 官  徐翰霄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4條 未經許可,製造、販賣或運輸刀械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併科新臺幣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犯前項之罪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 3 百萬元以下罰金。 未經許可,持有或意圖販賣而陳列刀械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新臺幣 50 萬元以下罰金。 第 1 項及第 2 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1-14

SLDM-114-審簡-18-20250114-1

單禁沒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志翰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藥事法案件(112年度偵字第54197號),聲 請單獨宣告沒收(113年度執聲字第383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林志翰因違反藥事法案件,經臺灣 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54197號為緩起訴處 分,於民國112年12月8日確定,至113年12月7日緩起訴處分 期滿未經撤銷。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係藥事法第22條所稱 之禁藥,且為被告所有供本案犯罪所用之物,爰依刑法第38 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規定聲請法院單獨宣告沒 收等語。 二、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 行為人者,得沒收之。」、「檢察官依第253條或第253條 之 1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者,對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 項之物及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 法院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刑事訴訟法第259 條 之1分別定有明文。又按藥事法第79條第1項規定:「查 獲之偽藥或禁藥,沒入銷燬之」,上開沒入銷燬之規定,係 列於藥事法第8章「稽查及取締」內,而非列於第9章之「罰 則」,其性質應屬行政秩序罰,屬行政機關依行政程序科罰 之權限,法院自不得越權於判決內諭知沒入銷燬,惟查獲之 禁藥若未經行政機關沒入並銷燬,法院自應依刑法第38條規 定宣告沒收之(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718號、93年度台 上字第738號判決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前因違反藥事法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 12年度偵字第54197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至113年12月7日 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等情,有上開緩起訴處分書附卷可稽。  ㈡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係被告所購買未經核准擅自境外過失 輸入之禁藥,已據被告供述在卷(見他字卷第33至35頁), 並有法務部調查局航業調查處112年9月26日航中防字第1125 2534620號函、進口報單、遭查獲之甲硝銼氯化鈉注射液照 片2張、淘寶網站畫面截圖照片2張、財政部關務署臺中關11 2年6月7日中普督字第1121008523號函、財政部關務署基隆 關通關疑義暨權責機關答覆聯絡單在卷可憑(見他字卷第5 至6、13至27頁)。該等禁藥既屬被告所有,且係供被告為 本案輸入禁藥犯行所用之物,依卷內資料亦查無業經相關主 管機關先行為行政沒入銷燬處分,是聲請人聲請單獨宣告沒 收,核與前揭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第259條之1、第38條第2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葉培靚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佩倫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1 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250ML 10件

2025-01-13

TCDM-114-單禁沒-5-20250113-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4949號 上 訴 人 許釗瑋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8月8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2057號,起訴 案號: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945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本件原審審理結果,撤銷第一審關於上訴人許釗瑋之科刑判決 ,改判論處上訴人共同運輸第二級毒品未遂罪刑,並為相關沒 收、沒收銷燬之宣告,固非無見。 審理事實之法院,對於案內一切證據,除認為不必要者外,均 應詳為調查,然後基於調查所得之心證,以為判斷事實之基礎 ,如有應行調查之證據未經依法調查,或證據雖已調查而其內 容尚未明瞭者,遽行判決,均有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而未 予調查之違法。卷查上訴人始終辯稱:陳佑寧委其代收直播用 之物品僅5、6箱,但貨運公司卻送來一整個棧板(共計44箱) 之貨物,其旋以通訊軟體Facetime(下稱Facetime)與陳佑寧 聯繫,經陳佑寧拜託,其始簽收云云(見偵字第3945號卷㈠第1 7、107頁、第一審卷㈠第196頁、原審卷第155頁),並提出其 與陳佑寧間Facetime對話紀錄截圖為證(見偵字第3945號卷㈠ 第29頁)。如果無訛,陳佑寧於Facetime中僅表示委請上訴人 代收5、6箱貨物,則上訴人於見貨運公司送來44箱貨物時,有 無詫異之反應?是否致電陳佑寧確認?談話內容為何?上開疑 點攸關上訴人是否自始知悉應收領貨物之數量,其與陳佑寧於 Facetime所稱之代收5、6箱,究僅是虛晃一招,目的在製造有 利於上訴人之證據?抑或原約定確實為5、6箱,惟上訴人因貨 物業已送抵,又經陳佑寧拜託始予簽收?事涉上訴人有無運輸 毒品主觀犯意之認定,自應詳加調查、審認。而本案大麻花( 共221包,合計淨重99,675.50克),夾藏在品名為「寵物訓練 地墊」共44箱(棧板裝櫃貨物)中,於民國112年1月29日以海 運方式自加拿大起運,運抵我國境內後,為財政部關務署基隆 關(下稱基隆關)查緝人員於同年3月15日查獲扣案,及函請 法務部調查局航業處基隆調查站(下稱調查站)偵辦。調查站 人員循線查得上訴人為收貨人後,放行該44箱貨物(原藏放之 大麻花業經基隆關查扣)並部署在收貨地址○○市○○區○○路00號 附近,待上訴人於同年5月9日10時30分向貨運公司司機簽領上 開貨物後,於10時35分予以逮捕,並於10時40分實施附帶搜索 。且拘、捕過程均有錄影等情,有基隆關函、基隆關扣押/扣 留貨物收據及搜索筆錄、法務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鑑定書 、鼎順貨運托運簽收單、調查站解送人犯報告書、調查站函在 卷可徵(見偵字第3945號卷㈠第3至7、35、45、57至59、165頁 、第一審卷㈠第143至144頁),堪認在貨運公司將本案貨物運 抵上址前,調查站人員業已在該處監控,並全程錄影,自非不 得傳喚在現場部署之調查站人員,或貨運公司送貨之司機,抑 或勘驗調查站檢送之錄影光碟(第一審僅勘驗逮捕上訴人後之 內容),以查明上開疑點。乃原審未予調查,自有應於審判期 日調查之證據而未予調查之違法。 判決理由之敘述應依憑證據,否則即有理由不備之違法。原判 決於理由欄載敘依上訴人所供:陳佑寧既然叫別人來領,怎麼 敢自己來領,其也是有朋友在做這個;其如知這批貨物這麼大 批,想也知道是毒品,包裹5、6箱當然沒關係等語,顯見上訴 人對於從國外進口相當數量之包裹,其內夾藏毒品乙事,已然 知悉;參以上訴人知悉陳佑寧身在大麻已合法化之泰國境內, 及本案包裹數量,與陳佑寧所述之5、6箱顯然不符,猶未拒絕 而出面收受等情,據以認定上訴人主觀上有預見所收受之包裹 ,夾藏在泰國已合法化之大麻,而有共同運輸大麻之不確定故 意(見原判決第7至8頁)。惟並未說明其認定自國外進口相當 數量之包裹,其內必夾藏毒品之理由,以及何以包裹來自泰國 ,其內夾藏之毒品即係在該國已合法化之大麻之證據資料,難 謂原判決無理由不備之違法。 稽之卷內事證,陳佑寧於112年5月1日通知上訴人留意本案包裹 到貨時間(見偵字第3945號卷㈠第29頁);鄭閎駿證稱:陳佑 寧於112年5月9日致電表示他朋友有狀況,要其趕快到案發地 。其抵達案發地旁之公園後,陳佑寧再致電要其查看附近有無 可疑人物,其告知有便衣警察在拍車牌,有人拿攝影機朝同個 方向跑,陳佑寧說要先跟他老闆討論一下,期間他有說人頭打 電話給他,要先掛線,之後來電告知人頭好像出事了,並請其 繼續觀察現場到中午,且叮嚀其將今日與他的對話刪除等語( 見偵字第3945號卷㈠第122至125、225頁、偵字第3945號卷㈡第1 39、146至147頁、第一審卷㈠第272至282頁);另上訴人為警 查獲後,一接獲陳佑寧之來電,未待陳佑寧開口即稱:「喂? 幹你真的很扯,我現在搬一搬阿你要叫人來載阿」,並指責何 以載來之包裹數量與陳佑寧所稱不符;而陳佑寧於警方協助上 訴人搬貨後,與上訴人間仍有多達5次之電話聯繫,內容僅重 複討論陳佑寧何時能載貨,陳佑寧並表示於該日19、20時會請 友人過來載貨等情,有第一審勘驗筆錄可稽(見第一審卷㈠第2 51至265頁)。上情如均無訛,陳佑寧似已懷疑有警員埋伏, 始臨時聯絡鄭閎駿前往案發地查看,並經鄭閎駿之回報而確認 上情,惟其卻非如指示鄭閎駿刪除2人間之對話般,立即與上 訴人斷聯以滅證,反多次與上訴人聯繫佯裝討論載貨事宜,上 訴人亦不斷以誇張語氣向警方強調僅答應代收5、6箱貨物,卻 來一棧板之貨物,未見一絲突遭警方逮捕而顯現之緊張、不知 所措之情緒。參以扣案大麻花市價不菲,陳佑寧卻要上訴人代 墊區區新臺幣12,000元之關稅,並以Facetime記錄相關對話及 繳款憑證。則上訴人與陳佑寧間上開對話之用意究竟為何?是 否係在為上訴人製造不知情之有利證據?即非無斟酌之餘地。 究竟實情如何,事關上訴人是否成立本案犯行,及其本案犯行 究係直接故意或間接故意,自應調查明白,並依調查結果敘明 認定之理由,乃原判決未予查明,復未說明理由,自有調查職 責未盡及判決理由不備之違法。 以上或為上訴意旨所指摘,或為本院得依職權調查之事項,而 原判決上開違誤影響於事實之確定,本院無從據以為裁判,應 認原判決有撤銷發回更審之原因。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7條、第401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徐昌錦 法 官 何信慶 法 官 林海祥 法 官 張永宏 法 官 江翠萍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廷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09

TPSM-113-台上-4949-20250109-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醫療器材管理法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5810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果峰 上列被告因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113年度偵字第6267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蔡果峰犯非法輸入醫療器材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 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 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蔡果峰未經核准取得許 可證即非法輸入屬醫療器材之避孕套,有害於衛生主管機關 對於醫療器材安全之審核控管,所為實有不該;並考量被告 多次因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案件,經法院為有罪判決之素行 (見被告之法院前案紀錄表);兼衡被告之智識程度、職業 、家境等行為人生活狀況及被告犯後坦承犯行之態度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按查獲之不良醫療器材係本國製造者,經查核或檢驗後仍可 改製使用時,應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派員監督原製 造廠商限期改製;其不能改製或屆期未改製者,沒入銷燬之 ;國外輸入者,應即封存,並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令原進口商限期退運出口,屆期未能退貨者,沒入銷燬之; 經認定為未經查驗登記或登錄而製造、輸入之醫療器材,準 用第一項規定,醫療器材管理法第57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 文。上開沒入銷燬之規定,係列於醫療器材管理法第七章「 稽查及取締」內,並非列於第八章之「罰則」,其性質應屬 行政秩序罰,屬行政機關依行政程序科罰之權限,法院自不 得越權於判決內諭知沒入銷燬。是扣案之未經核准擅自輸入 之天然橡膠膠乳男用避孕套3,360個,自應由行政機關另為 適法之處置,無從於本案宣告沒收,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判決書送達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江佩蓉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二十八庭 法 官 溫家緯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張婉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醫療器材管理法第62條 意圖販賣、供應而違反第25條第1項規定,未經核准擅自製造或 輸入醫療器材,或違反第25條第2項規定,應辦理查驗登記而以 登錄方式為之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 千萬元以下罰金。 明知為前項之醫療器材而販賣、供應、運送、寄藏、媒介、轉讓 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亦同。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62674號   被   告 蔡果峰  上列被告因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蔡果峰明知避孕套係醫療器材管理法所稱之醫療器材,未經 核准不得擅自輸入,竟意圖販賣,基於擅自輸入醫療器材之 犯意,未經主管機關即衛生福利部登記核准,即於民國113 年4月間某日,以徐淑滿(另案拘提中)之名義,委託不知 情之翔賀運通有限公司向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報運進口大陸 產製「Plastic appliances」1批(進口快遞貨物簡易申報 單號:AX/13/643/30N19號,主提單號碼:TEPTTZ000000000 ,分提單號碼:YWYD001953號),惟實到貨物則為「天然橡 膠膠乳男用避孕套」1箱(內含避孕套3360個),以此方式 自大陸地區輸入上揭未經核准之醫療器材。嗣因包裹上填載 之收貨人為蔡果峰,收件地址為新北市○○區○○路0段000巷00 號中棟2樓蔡果峰所經營之勤億鞋業企業社設立地址,始查 悉上情。 二、案經新北市政府函送及本署檢察官自動簽分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蔡果峰於偵查中坦承不諱,並有新 北市政府113年6月25日新北府衛食字第1131186184號函、衛 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13年6月13日FDA器字第113800121 2號函、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113年6月3日基普里字第113101 7005號函、進口快遞貨物簡易申報單、個案委任書、財政部 關務署基隆關通關疑義暨權責機關答覆聯絡單各1份、本案 貨物照片5張等在卷可佐,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本案 事證明確,被告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25條第1項之規定, 而犯同法第62條第1項之意圖販賣、供應而未經核准擅自輸 入醫療器材罪嫌。本案遭海關查扣之包裹1個,為被告所有 且供犯罪所用之物,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之規定,宣告沒 收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檢 察 官 江佩蓉

2025-01-09

PCDM-113-簡-5810-20250109-1

最高行政法院

菸酒稅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上字第129號 上 訴 人 順吉裕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何明德 訴訟代理人 邱文男 律師 被 上訴 人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代 表 人 張世棟 訴訟代理人 黃奕東 上列當事人間菸酒稅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2月14 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更二字第21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被上訴人之代表人由陳世鋒變更為張世棟,茲據新任代表人 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合,先予敘明。  二、按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42條定有明文。依同法第243條第 1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 判決有同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是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1項規定,以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 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 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 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則為揭 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 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 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 難認為已對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 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三、上訴人於民國101年3月7日委由豊吉報關有限公司(下稱豊 吉公司)向被上訴人報運進口中國大陸產製VODKA 53%乙批 (報單號碼:第AA/01/0636/0033號,下稱系爭貨物),申 請查驗方式填報8(申請書面審查),電腦核定以C3M(貨物 查驗)方式通關,經被上訴人取樣送外化驗結果為伏特加, 與原申報貨名相同。惟原申報貨名(VODKA)與上訴人報關 時所檢附,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民雄稽徵所(下稱民雄稽徵所 )核發之南區國稅民雄三字第1010021417號菸酒稅採購免稅 原料申請書(下稱A免稅函)所載貨名(中文:加味伏特加 )不符,上訴人於101年5月30日具函,以誤繕為由,並檢附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屏東縣分局(下稱屏東縣分局)所核發10 1年3月9日南區國稅屏縣三字第1010006911號菸酒稅採購免 稅原料申請書(下稱B免稅函),向被上訴人申請更正報單 所載核准免稅之文號,經被上訴人准予更正後,系爭貨物免 徵菸酒稅及關稅放行,上訴人繳納營業稅新臺幣(下同)59 1,532元。嗣被上訴人據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4年度審簡字第 1122號刑事判決意旨,以B免稅函為屏東縣分局核准發給騏 麟製酒股份有限公司(現為日月潭製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騏麟公司),上訴人明知系爭貨物為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臺酒公司)進口,而非騏麟公司進口,仍執B免稅函 向被上訴人更正報單所載核准免稅之文號,使系爭貨物免稅 進口,被上訴人乃審認上訴人報運貨物進口涉有繳驗不實憑 證,逃漏進口稅款情事,以105年7月15日105年第10500392 號處分書(下稱原處分),追徵逃漏菸酒稅2,650,000元、 營業稅132,500元,並依菸酒稅法第19條第8款規定,裁處所 漏菸酒稅額2倍之罰鍰5,300,000元,另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 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第7款規定,裁處所漏營業稅額1.5倍 之罰鍰198,750元。上訴人不服,遞經被上訴人復查決定駁 回、財政部訴願駁回,提起行政訴訟,聲明:訴願決定及原 處分均撤銷,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下稱原審)106年度訴 字第1098號判決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含復查決定)均撤銷。 被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經本院108年度上字第918號判決 廢棄,發回原審更為審理。嗣經原審以110年度訴更一字第1 5號判決(下稱更一審判決)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含復查決 定)均撤銷。被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經本院111年度上 字第573號判決廢棄更一審判決,發回原審更為審理。復經 原審112年度訴更二字第21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上訴 人在原審之訴。上訴人不服,遂提起本件上訴,並聲明:原 判決廢棄,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含復查決定)均撤銷。 四、上訴人對原判決提起上訴,主張略以:上訴人於101年3月間 委託豊吉公司向被上訴人遞送系爭貨物進口報單並檢附A免 税函,係依99年2月25日及11月16日於進口報單及免稅原料 申請書上記載申報貨物名稱為英文「VODKA 53%VOL」,中文 「加味伏特加酒」,向被上訴人申報進口獲核准通關放行之 先例,詎遭被上訴人經辦關員不予受理,並表示系爭貨物英 文名稱應為「FLAVOURED VODKA」,惟中華民國海關進口稅 則迄今均無被上訴人所稱「FLAVOURED VODKA」中文「加味 伏特加酒」之號列,顯係該經辦關員主觀之認定。又上訴人 依被上訴人經辦關員告知而繳交A免稅函後,系爭貨物即獲 被上訴人准予免税通關放行,被上訴人由A免稅函已知曉上 訴人係將系爭貨物送交臺酒公司嘉義酒廠,且隨即將A免稅 函丙聯寄回該產製廠商所在地之主管機關民雄稽徵所,顯見 被上訴人係以A免稅函核准免徵菸酒稅,民雄稽徵所亦依A免 稅函核准嘉義酒廠沖銷,該所於原審函詢時,亦回復稱本案 並無逃漏稅,足見上訴人並無故意違章之行為等語。惟經核 前揭上訴意旨,無非就原審認定事實、取捨證據之職權行使 ,所認定:系爭貨物進口報單之納稅義務人原列臺酒公司 ,嗣由上訴人出具申請書,表明系爭貨物係其受臺酒公司嘉 義酒廠委託進口,臺酒公司嘉義酒廠表示須以上訴人名義報 運進口再交貨,經被上訴人核准而更改納稅義務人為上訴人 。是上訴人明知系爭貨物係由臺酒公司嘉義酒廠委託其進口 ,應持憑由該酒廠申請核准之免稅函,經被上訴人核認實際 來貨與免稅函所載原料品名相符,始得免稅放行,上訴人卻 提出由騏麟公司申請核准之B免稅函,向被上訴人申請更正 報單原記載核准免稅之A免稅函文號為B免稅函文號,經被上 訴人依B免稅函核准系爭貨物免徵菸酒稅放行,對於因而所 生逃漏稅捐之違章事實,自具有故意。上訴人雖於提出B免 稅函後,又應被上訴人要求而提出A免稅函,惟A免稅函並非 被上訴人核准系爭貨物免稅放行之依據,復未經被上訴人於 其丙聯上簽註實際免稅放行數量及日期,被上訴人僅係按財 政部南區國稅局之來文要求提供A免稅函丙聯正本於民雄稽 徵所,並非依菸酒稅稽徵規則第31條第1項第2款規定進行審 查,是不得僅因上訴人提出A免稅函,即認為發生免稅效果 等情,指摘為不當,及重述上訴人在原審提出而為原判決所 不採之主張,並未具體表明原判決有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 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難認 對該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指摘。依首開規定及說明 ,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法官 鍾 啟 煒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廖 仲 一

2025-01-09

TPAA-113-上-129-20250109-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虛報進口貨物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訴字第1135號 原 告 昊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吳俊德 訴訟代理人 林宇文 律師 被 告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代 表 人 張世棟(關務長) 訴訟代理人 李駿勳 趙志平 鄭曄程 上列當事人間虛報進口貨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2 年度原訴字第29號刑事訴訟案件終 結前,停止訴訟程序。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之裁判,除前項情形外,有民事、刑事或其他行 政爭訟牽涉行政訴訟之裁判者,行政法院在該民事、刑事或 其他行政爭訟終結前,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行政訴訟法 第177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原告為張嘉榮集團【緹陽國際有限公司(下稱緹陽公司)等 20家公司,為張嘉榮實際掌控之人頭公司】之名義進口人, 於民國106年3月至5月間為實際貨主天連農水產股份有限公 司(下稱天連公司)向被告報運進口水產品14批(詳如附表 所示)。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下稱彰化地檢署)檢察官就104 年至106年間張嘉榮集團及天連公司職員涉犯詐欺等刑事部 分,以112年9月18日107年度偵字第9277號等起訴書提起公 訴。行政違章部分,被告參據彰化地檢署提供之查扣資料查 核結果,以原告擔任名義進口人,為實際進口人天連公司報 運進口系爭貨物,依關稅法第29條規定,改按查得實際交易 價格核定來貨完稅價格,審認原告與天連公司成立故意共同 虛報進口貨物價值,逃漏稅費之違章,分別以109年第10900 737號01等14份處分書(詳如附表所示,下合稱原處分),依 海關緝私條例第37條第1項第2款規定,參據缉私案件裁罰金 額或倍數參考表所訂違章情節,處所漏關稅額2.5或3倍之罰 鍰共新臺幣(下同)12,183,448元;逃漏營業稅部分,依加 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第7 款規定,參據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所訂違章 情節,處所漏營業稅額1.5倍之罰鍰共2,147,293元。原告不 服,申請復查未獲變更。原告仍不服,提起訴願,遭決定駁 回,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經查,本件被告參據彰化地檢署提供之查扣資料查核結果, 以原告擔任名義進口人,為實際進口人天連公司報運進口系 爭貨物,乃以原處分,依關稅法第29條規定,改按查得實際 交易價格核定來貨完稅價格,審認原告與天連公司成立故意 共同虛報進口貨物價值,逃漏稅費之違章,此有原處分附卷 可參(見原處分卷1第33頁至第76頁)。又彰化地檢署檢察 官就104年至106年間張嘉榮集團及天連公司職員涉犯詐欺等 刑事部分,以112年9月18日107年度偵字第9277號等起訴書 提起公訴,現由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以112年度原訴字第29號 刑事案件審理中,此有本院113年12月10日電話紀錄附於本 院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45頁)。是本件原處分有無違誤, 端視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2年度原訴字第29號刑事判決後再 行認定,故本院認於前開刑事案件終結前,有停止本件訴訟 程序之必要,爰依前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審判長法 官 蕭忠仁 法 官 羅月君 法 官 許麗華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鄭聚恩

2025-01-08

TPBA-113-訴-1135-20250108-1

稅簡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報關業設置管理辦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稅簡字第76號 原 告 翔賀通運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高惠如 被 告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代 表 人 張世棟 上列當事人間報關業設置管理辦法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 年第11300696號處分書、財政部113年9月12日台財法字第113139 35130號訴願決定書(案號:第11300643號),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2,000元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規定:「適用簡易訴訟程序之事 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2,000元」、第100條第1項規定:「 裁判費除法律別有規定外,當事人應預納之。其未預納者, 審判長應定期命當事人繳納;逾期未納者,行政法院應駁回 其訴、上訴、抗告、再審或其他聲請。」是提起適用簡易訴 訟程序之事件,應依上開規定繳納裁判費,經定期間命繳納 仍未納者,法院應駁回其訴。 二、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113年11月26日裁定命 原告於裁定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正之(本院卷第61頁),該 裁定已於113年12月3日送達原告(本院卷第65頁),原告逾 期迄未補正,有本院收文、收狀及繳費資料查詢清單、答詢 表可稽(本院卷第81至87頁),依上開說明,本件起訴為不 合法,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法 官 劉家昆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表明抗告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且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張育誠

2025-01-08

TPTA-113-稅簡-76-20250108-1

地訴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進口貨物核定完稅價格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2年度地訴字第63號 原 告 薾灣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維徵 被 告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代 表 人 張世棟 訴訟代理人 蘇怡誠 何婉蓁 上列當事人間進口貨物核定完稅價格事件,原告不服財政部民國 112年9月21日台財法字第11213929530號(案號:第11200527號 )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於113年12月4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肆仟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㈠、按行政訴訟法第104條之1第1項第1款之規定,關於稅捐課徵 事件涉訟,所核課之稅額在新臺幣(下同)150萬元以下者 ,以地方行政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查本件原告提起行政 訴訟,不服被告核定之稅額為59萬5,874元,核其屬前揭規 定,故由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管轄,合先敘明。 ㈡、本件被告代表人原為陳世鋒,於訴訟進行中變更為張世棟, 茲據被告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第73頁),核無不合 ,應予准許。 ㈢、本件原告代表人原為王中玲,於訴訟進行中變更為陳維徵, 茲據原告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第191頁),核無不 合,應予准許。 ㈣、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經被 告同意或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不在此限。……有下列情形之 一者,訴之變更或追加,應予准許:……二、訴訟標的之請求 雖有變更,但其請求之基礎不變。」行政訴訟法第111條第1 項、第3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聲明為「1、訴願決 定及原處分均撤銷。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見本院 卷第11頁)。嗣於本院民國113年3月28日準備程序當庭變更 訴之聲明第1項為「原處分、復查決定及訴願決定均撤銷。 」(見本院卷第99頁)。經核原告請求之基礎相同,依照前 揭規定,爰予准許。 二、事實概要:原告委由宏萊報關行於111年7月19日向被告申報 自美國進口德國產製2019年BMW M850I XDRIVE 舊汽車1輛( 進口報單號碼:第AW/D2/11/569/A0005號,下稱系爭車輛) ,申報價格CFR USD 65,100/UNT,電腦核列以文件審核(C2 )方式通關,被告依關稅法第18條第2項規定,准原告繳納 保證金1,35萬1,710元及營業稅14萬8,290元後,先行驗放, 事後再加審查。嗣被告據查價結果,以111年12月28日基普 五補字第0111031562號函(下稱原處分),依關稅法第35條 規定,改按FOB USD 91,000/UNT核估完稅價格,核定應納稅 費209萬5,874元,以上開保證金抵繳後,應徵稅費計59萬5, 874元(包括貨物9萬4,123元、營業稅6萬1,047元、推廣貿 易服務費1,096元及特種貨物及勞務稅43萬9,608元)。原告 不服原處分,申請復查,經被告以112年5月25日基普五字第 1121000571號復查決定書(下稱復查決定)駁回後,提起訴 願,亦遭財政部以112年9月21日台財法字第11213929530號 (案號:第11200527號)訴願決定書(下稱訴願決定)駁回 ,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本件原告主張: ㈠、被告據修正前之進口舊汽車核估作業要點(下稱作業要點) 第3點第1項第3款核估系爭車輛關税,惟依關稅法第35條規 定核估完稅價格者,需依新修正之作業要點第3點第1項各款 依序辦理,從低核估,而非依舊法自由心證。關稅法之少量 車為每年全世界生產量在一萬輛以下且於我國前一年度銷售 量在三百輛以下之車款。係以車款非以車上選配作為判斷依 據。 ㈡、被告認系爭車輛配有First Edition,即判定其屬少量車,然 系爭車輛廠牌為BMW,車款名稱為8系列之M850i XDrive ,F irst Edition僅係選配套件名稱,包含巴塞隆納藍車漆及雙 色內裝座椅等,被告自陳車漆及配備代碼為配備套件。BMW M850i及BMW M850i First Edition差別僅在配備不同,引擎 、變速箱、底盤、門數、轉向系統、車身規格等皆相同,系 爭車輛為一般車款,非少量車款或全新車款,應依上揭要點 第2款本文之規定核估關稅,且今年8月修正之作業要點已刪 除少量車。被告誤解少量車款與選配之定義,並當庭稱價格 始為重點,已自承違法核估關稅。 ㈢、並聲明: 1、原處分、復查決定及訴願決定均撤銷。 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四、被告答辯則以: ㈠、依系爭車輛報關時檢附之應行申報配備明細表,載明BMW M85 0i xDrive Coupe First Edition,國內代理商建議售價780 萬元。另查相關網站,同車身號碼之車輛於111年3至4月美 國拍賣成交價格約USD91,295至94,495,是原申報價格顯然 偏低,且其計算根據非依關稅法第29條第1項規定。另報單 申報之賣方負責人為陳維徵;又美國公司網頁有與系爭車輛 車身號碼相符之同車款售出紀錄。復經函請中央銀行外匯局 提供相關人等之外匯紀錄,並無與原申報價格相當之金額。 綜上,被告對原申報價格存有合理懷疑,爰依關稅法第29條 第5項之規定處理。 ㈡、查系爭車輛為舊車,因進口舊汽車使用狀況及配備各有不同 ,價值並非以生產成本及費用核估,且原告未提供系爭車輛 之國內銷售資料,故本件核無關稅法第29條至第34條之適用 ,進而亦無作業要點第3點第1項第1款之適用。 ㈢、次查系爭車輛車款全球限量400台,排檔刻印First Edition 1/400,外觀車色採用Frozen Barcelona Blue Metallic車 漆及配備代碼XC7為First Edition車款專屬,非可任意加價 選配,KBB大眾車款查無參考價格,確屬少量車款。而J.D.P OWER僅對大眾車款及配備核估價值,是以本件無論修法前後 ,均無作業要點第3點第1項第2款本文之適用。且國內新車x Drive與First Edition車款原始訂價差88萬,難據一般車款 核估完稅價格。故依關稅法第35條及作業要點規定請專業商 核估之。   ㈣、並聲明: 1、原告之訴駁回。 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五、本院之判斷: ㈠、本件應適用之法令: 1、關稅法第18條第2項:進口貨物未經海關依前項規定先行徵稅 驗放,且海關無法即時核定其應納關稅者,海關得依納稅義 務人之申請,准其檢具審查所需文件資料,並繳納相當金額 之保證金,先行驗放,事後由海關審查,並於貨物放行之翌 日起六個月內核定其應納稅額,屆期視為依納稅義務人之申 報核定應納稅額。 2、關稅法第29條:從價課徵關稅之進口貨物,其完稅價格以該進 口貨物之交易價格作為計算根據(第1項)。前項交易價格 ,指進口貨物由輸出國銷售至中華民國實付或應付之價格( 第2項)。……海關對納稅義務人提出之交易文件或其內容之 真實性或正確性存疑,納稅義務人未提出說明或提出說明後 ,海關仍有合理懷疑者,視為無法按本條規定核估其完稅價 格(第5項)。 3、關稅法第31條:進口貨物之完稅價格,未能依第29條規定核定 者,海關得按該貨物出口時或出口前、後銷售至中華民國之 同樣貨物之交易價格核定之。核定時,應就交易型態、數量 及運費等影響價格之因素作合理調整。前項所稱同樣貨物, 指其生產國別、物理特性、品質及商譽等均與該進口貨物相 同者。 4、關稅法第32條第1項:進口貨物之完稅價格,未能依第29條及 前條規定核定者,海關得按該貨物出口時或出口前、後銷售 至中華民國之類似貨物之交易價格核定之。核定時,應就交 易型態、數量及運費等影響價格之因素作合理調整。 5、關稅法第33條第1項:進口貨物之完稅價格,未能依第29條、 第31條及前條規定核定者,海關得按國內銷售價格核定之。 6、關稅法第34條第1項:進口貨物之完稅價格,未能依第29條、 第31條、第32條及前條規定核定者,海關得按計算價格核定 之。 7、關稅法第35條:進口貨物之完稅價格,未能依第29條、第31條 、第32條、第33條及前條規定核定者,海關得依據查得之資 料,以合理方法核定之。 8、關稅法施行細則第19條:本法第35條所稱合理方法,指參酌本 法第29條至第34條所定核估完稅價格之原則,採用之核估方 法。依本法第35條規定以合理方法核定完稅價格時,不得採 用下列各款估價方式或價格:一、在我國生產貨物之國內銷 售價格。二、兩種以上價格從高核估之關稅估價制度。三、 貨物在輸出國國內市場之銷售價格。四、同樣或類似貨物依 本法第34條規定核定之計算價格以外之生產成本。五、輸往 其他國家貨物之價格。六、海關訂定最低完稅價格。七、任 意認定或臆測之價格。 9、作業要點第1點:為核估進口舊汽車完稅價格需要,特訂定本 要點。 、作業要點第2點:核估進口舊汽車之完稅價格,應依進口地海 關就實到貨物認定之型式年份(MODEL YEAR)及配備等,適 用關稅法第29條至第35條規定辦理。 、行為時作業要點第3點:進口舊汽車適用關稅法第35條規定核 估完稅價格者,依下列順序辦理:(一)參酌關稅法第29條 至第34條所定核估完稅價格之原則,在合理範圍內,彈性運 用核估完稅價格。(二)如有業經海關核定之相同型式年份 之同樣或類似新車離岸價格者,以該離岸價格扣減折舊,另 加運費及保險費計算完稅價格。自北美地區進口之舊汽車, 如查無前述離岸價格,即按KELLEY BLUE BOOK所列相同型式 年份新車批發價格DEALER INVOICE扣減折舊後之價格,須與 美國J.D.POWER舊汽車行情雜誌上所列AVERAGE TRADE-IN價 格比較後,從低核估。但改裝車、手工製造車、少量車及低 折舊之車款不適用本款規定。(三)參考駐外單位提供之輸 出國出口行情,另加運費及保險費計算完稅價格,或參據向 國內代理商、專業商、汽車商業公會詢得之行情價格核估。 (四)以其他合理方法查得之價格核估。前項第一款所稱在 合理範圍內,彈性運用,指下列核估原則:(一)同樣貨物 :有關同樣貨物必須與進口貨物同時或相近日期輸出之規定 ,得為彈性之解釋;與進口貨物不同輸出國所生產之同樣進 口貨物,其交易價格亦可作為關稅估價之依據;已按關稅法 第33條及第34條規定核定之同樣進口貨物之完稅價格亦得採 用之。(二)類似貨物:有關類似貨物必須與進口貨物同時 或相近日期輸出之規定,得為彈性之解釋;與進口貨物不同 輸出國所生產之類似進口貨物,其交易價格亦可作為關稅估 價之依據;已按關稅法第33條及第34條規定核定之類似進口 貨物之完稅價格亦得採用之。(三)國內銷售價格方法:依 關稅法第33條第4項規定,貨物應按其輸入之原狀出售之條 件得為彈性之解釋;該條第四項規定「九十日」之條件,得 為彈性運用。第1項第2款但書所稱少量車,指每年全世界生 產量在一萬輛以下且於我國前一年度銷售量在三百輛以下之 車款;所稱低折舊之車款,指同型式年份舊汽車J.D.POWER 雜誌折舊率為附表一折舊率一半以下之車款。 ㈡、上開事實概要欄所述之事實,為兩造所不爭執,並有系爭車 輛進口報單、發票、提單、進口小客車應行申報配備明細表 、進口貨物押款放行申請書、原處分、復查決定、訴願決定 、各該送達證書、稅費資料及進口報單狀態查詢清表等(見 原處分卷1第1至18、24至31、55至64、79、115至116頁)附 卷可稽,洵堪認定。 ㈢、本件爭點在於,系爭車輛是否屬於行為時作業要點第3點第3 項所定之車款: 1、關稅法第29條第1項之文字為:從價課徵關稅之進口貨物,其 完稅價格以該進口貨物之交易價格作為計算根據。也就是說 如果進口貨物要課徵關稅,必須要有交易價格,本件車輛進 口,並未有銷售價格,當無所謂關稅法第29條之適用。若無 法適用關稅法第29條,自無同法第35條之適用,進而無法適 用作業要點第3點之規定。而本件原告援引該條主張被告適 用法規有疑,應適用關稅法第29條、第35條,進而適用作業 要點第3點第1項第1款之規定,但因本件並非由進口人買受 ,自無所謂銷售價格,不能適用關稅法第29條第1項之規範 。 1、又本件進口之系爭車輛,於海關報關時,其上所載之申報配 明細表為BMW M850i xDRIVE Coupe First Edition,現有疑 義者,在於系爭車輛之車型究竟為BMW M850i之一般車款(下 稱BMW一般車款)或是BMW M850i xDRIVE FIRST Edition(下 稱BMWFS車款)。換言之,若系爭車輛屬於BMW一般車款,則 其完稅價格,則以一般車款之價格計算之(此即原告所主張 ),若為BMEFS車款,則即應以BMWFS之價格計算完稅價格。 然First Edition究竟屬於BMW一般車款之選配,還是屬於單 一車款為BMWFS車款,應考量之重點在於,成為First Editi on之經濟價值以及收藏價值為何?會不會使車輛之經濟價值 就此有顯著之提升,以及必須考量BMWFS在我國境內是否屬 於單一銷售車款,抑或是BMW一般車款之選配。 2、在一般情形下,車輛選配之概念在於,所銷售之車款仍屬於 一般車款,但是會在合約書上記載選配物件,而在特殊款式 車輛之情形,在契約上會直接以特殊款式做為車款記載。是 以,而經本院函詢BMW於台灣之代理經銷商,即汎德股份有 限公司,其先後回函為該公司於臺灣代理銷售之車款有2, 一為BMW一般車款,一為BMWFS車款(見本院卷第219頁), 顯見BMW一般車款與BMWFS車款屬於不同之車款,而關於選配 之問題(見本院卷第275頁),汎德公司亦回復:BMWFS車款 在出廠時,已經含有First Edition PACKAGE的配備。故由 汎德公司之函文可知,First Edition PACKAGE的確為BMW一 般車款之選配,但如經選配後,該BMW一般車款,便會變成B MWFS車款,是以,原告之主張First Edition為BMW一般車款 之選配,邏輯上並無違誤,但是經該選配之後,BMW一般車 款即會成為BMWFS車款。也就是說在經過該First Edition P ACKAGE選配之後,該車之車款即成為不同車款。至原告主張 為相同車款之選配,其主張宛如一大聯盟一般比賽用球,如 經大谷翔平限量簽名後,該球雖本質上仍為一般用球,但在 市場價值上將成為另一商品,社會大眾亦不會將經過大谷翔 平簽名過後之一般大聯盟用球解釋為一般用球只是有大谷翔 平簽名而認為僅有一般用球之價值,而是以大谷翔平簽名球 定義該球之價值。是以,回到本件之狀況,BMWFS車款既然 為限量選配,且該選配將提升BMW一般車款之價值,且定義 上僅生產400輛,則當不能認BMWFS車款僅為選配First Edit ion PACKAGE之BMW一般車款而主張其僅有該BMW一般車款之 價值,忽略選配本身所造成之附加價值差異而使車輛價值因 此提升較高之問題。故原告此一主張當非可採。 3、況且,無論是BMW一般車款與BMWFS車款,其課徵本件之相關 稅賦,仍係以完稅價格計算之,少量車之規定僅係在說明計 算方式需要另外計算。既然重點在於完稅價格,則原告之主 張為被告所主張之BMWFS車款,為BMW一般車款並選配FIRST CLASS之配備,BMWFS車款並非單一車款,不能以BMWFS當作 車款計算完稅價格。則回到關稅法第35條適用同法第25條之 計算上,姑且不論BMWFS是否確實為BMW一般車款選配FIRST CLASS或是BMWFS即為單一車款,單就完稅價格之概念,縱使 屬於BMW一般車款選配First Edition,仍須以選配後之總價 值計算其完稅價格,而該First Edition的選配在國內並無 定價,合理的計價方式為BMW一般車款與BMWFS車款之價格之 差額,價上BMW一般車款之價格,即可算出完稅價格。也就 是說,在本案之情形下,無論BMWFS是否如原告所述屬於選 配或如被告主張屬於單一車款,其計算出來之總完稅價額並 不會因為是否是選配而有所差別。也就是說,原告之主張實 際上,並不會影響到完稅價格之計算問題。 4、該車既為BMWFS車款。次查系爭車輛車款全球限量400台,排 檔刻印First Edition 1/400,外觀車色係採用Frozen Barc elona Blue Metallic車漆及配備代碼XC7為First Edition 車款專屬,且該車為2019年5月生產,全世界生產量僅400輛 ,當時台灣代理商僅進口5輛。就行為時之作業要點第3點之 規範,該車的確屬於少量車,且依前開該車之內裝而言,顯 與BMW一般車屬於不同車型,價格也較高。然本件無論是否 為少量車,其所認定相關稅額之方式,既然不能適用關稅法 第25條之規定,則應回歸適用關稅法第35條之規範,計算應 稅價額,也就是說不管管理要點之少量車規範是否刪除,其 計算之方式仍未有所改變,不能以少量車之規定既經刪除, 則本件計算應回歸BMW一般車型為其主張。而本件車款既然 屬於BMWFS車款,且為2手車,則應以BMWFS二手車之相關價 值計算。 5、依系爭車輛報關時檢附之應行申報配備明細表,載明BMW M85 0i xDrive Coupe First Edition,國內代理商建議售價780 萬元。另查相關網站,同車身號碼之車輛於111年3至4月美 國拍賣成交價格約USD91,295至94,495,被告查價後,一關 稅法第35條之規定改按FOB 9萬1000美元核估完稅價格,並 未違反關稅法第35條之規定,亦未違反施行細則第29條之規 定。是以,本件核定稅額並無違誤。 6、原告另主張本件國外註冊請領牌資療、國外報關出口資料、 國外BMW原廠資料、國外維修保養資料、國外拍賣賣場資料 、台灣進口報單資料、交通部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之 安全審驗資料、環保署廢氣檢測資料、能源局油耗檢測資料 、交通部監所登記領牌資料,均記載車款為BMW一般車款等 語,主張被告認定為BMWFS車款有疑。然查報單資料即國外 報關出口資料,為原告或相關人員所填具,並無法作為認定 本件車款在關稅法上屬BMW一般車款之證據,而其他各該資 料記載隨為BMW一般車款,但回歸上開所述,BMWFS車款如欲 行駛在道路上,因其為BMW一般車款之特別版,其性能相同 於一般車款,故在相關檢驗、記載、保養等情形下,當然是 使用BMW一般車款之標準為其處理方式進行保養檢驗,但並 不能說該保養檢驗即是屬於分辨關稅法上車款之方式。也就 是說,在前開各該保養檢驗所著重者,在於車輛之安全性與 性能問題,而關稅法上車款之認定,則是在於為落實納稅者 於憲法上之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及其他相關基本權利之 保障,達實現課稅公平及貫徹正當法律程序之目的。兩者之 目的不同,進而導致車款認定方式之不同,自無法比復援引 。原告主張當非可採。 六、綜上所述,原告主張各節,均無可採,被告作成原處分,並 無違誤,復查決定及訴願決定遞予維持,亦無不合。原告仍 執前詞,訴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出之證據 ,核與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併予敘明。 八、本件第一審之訴訟費用為4,000元,由敗訴之原告負擔,爰 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九、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36條 、第195條第1項後段、第98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審判長  法 官 黃翊哲                     法 官 劉家昆                     法 官 唐一强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 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四、上訴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2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上訴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陳達泓

2025-01-08

TPTA-112-地訴-63-20250108-2

簡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關稅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上字第135號 上 訴 人 聯帝國際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王璿(董事) 被 上訴 人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代 表 人 張世棟(關務長) 訴訟代理人 黃瀞玉 張則慧 上列當事人間關稅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 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稅簡字第14號及113年度稅簡字第30 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依行政訴訟法第242條及第244條規定,對於判決提起上訴, 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表明依訴訟資料可認 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事由。又依同法第243條 第1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 而判決有同法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 令。上開規定,依同法第263條之5規定,於高等行政法院上 訴審程序準用之。是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 庭之判決上訴,如依同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 ,以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之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 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 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 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意旨 ,則應揭示該解釋、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同法第243 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 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 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對 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之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 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二、上訴人為承攬及遞送海運貨物快遞業者,於民國112年10月1 2日及16日以收貨人「PIN JIAN PRINT CO.,LTD.」之名義, 向被上訴人報運進口快遞貨物2批(簡易申報單號:第AX/12 /363/FT2VM、AX/12/363/FT8GU號,主提單號:FY231002020 7、FY2310020208,分提單號:HDD33944、HDD34539),被 上訴人查核認上訴人將同一發貨人(溫州市博納文具有限公 司)以同一航次運輸工具發送同一收貨人之同批進口快遞貨 物分開申報,違反海運快遞貨物通關辦法(下稱海快通關辦 法)第15條第1項規定,審酌上訴人於112年度有相同違章之 情事,自第1次處分書送達之日起1個月內再犯,更於該期間 屆滿後翌日起3個月內再犯本件,乃依同辦法第30條第1項及 關稅法第87條規定,以112年12月1日112年第11202191號處 分書(下稱原處分1)裁處罰鍰2萬元。上訴人不服,提起訴 願,經財政部113年4月8日台財法字第11313903230號訴願決 定(下稱訴願決定1),駁回訴願。嗣上訴人於112年11月15 日以收貨人驊逸科技有限公司之名義,向被上訴人報運進口 海運快遞貨物2筆(簡易申報單號:第AX//12/363/G1E2E號 、第AX//12/363/G1E29號,主提單號:HPTTB23203E816G, 分提單號:168T2249、168T2248),被上訴人查核認上訴人 將同一發貨人(巨威電商部)、以同一航次運輸工具、發送 給同一收貨人之同批進口快遞貨物分開申報,違反海快通關 辦法第15條第1項規定,審酌上訴人於112年度有相同違章之 情事,自第1次處分書送達之日起1個月內再犯,更於該期間 屆滿後翌日起3個月內再犯本件,爰以112年12月18日112年 第11202323號處分書(下稱原處分2,並與原處分1合稱原處 分),裁處罰鍰2萬元。上訴人不服,提起訴願,經財政部1 13年4月17日台財法字第11313910380號訴願決定(下稱訴願 決定2,並與訴願決定1合稱訴願決定),駁回訴願後,提起 行政訴訟,訴請撤銷訴願決定及原處分。案經本院地方行政 訴訟庭(下稱原審)以113年10月30日113年度稅簡字第14號 、及113年度稅簡字第30號判決駁回其訴(下稱原判決)。 上訴人仍不服,提起本件上訴,求為廢棄原判決,並撤銷訴 願決定及原處分。 三、上訴人對原判決提起上訴,主張略以:上訴人重申:「本案 國外既已製作2份分提單,此非上訴人所能左右,請問被上 訴人,2份分提單如何合併為一筆報單申報?」被上訴人無 法回答,原判決當然也無法回答,原判決顯有「理由不備」 之當然違背法令,更何況國際貿易實務,貨物之分提單係由 國外廠商視實際需要而為,上訴人根本無法左右,上訴人自 無過失可言,依行政罰法第7條規定,無過失當然免罰等語 。 四、惟查,原判決就此部分已敘明:㈠上訴人援引空運快遞貨物 通關辦法僅需主動申報繳納進口稅為要件,海快通關辦法本 身卻有分開申報義務,而縱使無逃漏稅捐,亦有分開申報之 義務,認有違反比例原則等情而無效。然本條所處罰者為行 為罰,即只要違反者,即需課予相當之罰鍰,並不以漏稅結 果為必要,換言之,此為只要納稅義務人之行為有違反禁止 規定者,即屬於得以處罰之對象之行為法,海快通關辦法既 已要求納稅義務人不得分開申報,違反者將依據同辦法第30 條所轉據之關稅法第87條處以罰鍰,則不論是否有漏稅之可 能,上訴人自不得以分開申報同批貨物。上訴人以其無漏稅 或逃稅為由認本件不應處罰,當非可採。又上訴人主張本件 有合法繳稅,就立法目的為防制逃漏稅而言,自不得處罰上 訴人,然如前所述,上訴人所違反者為所謂之行為罰,並非 漏稅罰,則縱上訴人本件依法繳納稅捐,但本件屬於行為罰 ,被上訴人就此對上訴人裁罰,並無違誤。㈡報關前國外集 運商有提供上訴人有關發貨人及收貨人之資訊,且貨物內容 為何,尚非不可由國外集運商得知該貨物內容,而預報通關 本身,於船舶載運貨物進口之時,由船公司傳送主艙單後, 再由海運快遞業者傳送分艙單,就此,上訴人尚可判別相同 收貨人、發貨人與相同貨物內容,自可合併申報。又本件屬 於相同承攬業者承攬多件業務申報,上訴人以若為不同業者 無法合併申報作為其主張免罰之依據,因情狀不同,當不得 就此比附援引等語甚詳。經核上訴意旨無非重述不服原處分 之理由,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為不 當,並就原審已論斷及指駁不採者,復執陳詞為爭議,泛言 違背法令,並未具體表明原判決有如何合於不適用法規、適 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之情形, 難認對該判決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依首開規定及 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 第249條第1項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審判長法 官 蕭忠仁 法 官 羅月君 法 官 許麗華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鄭聚恩

2025-01-07

TPBA-113-簡上-135-20250107-1

單聲沒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聲沒字第242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紀揚 上列被告因違反菸酒管理法案件(112年度偵字第37865號),經 聲請人聲請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沒字第10號),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扣案之水菸(含菸葉,數量11PCE)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7865號 被告謝紀揚違反菸酒管理法案件,前經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 第253條之1為緩起訴處分確定,緩起訴期間為1年,並已於 民國113年12月12日期滿。扣案之未申報水菸(含菸葉), 數量共11PCE(計2.75公斤,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下稱基隆 關>保管中),已逾財政部公告准予輸入數量5磅(約2.25公 斤),為供犯罪所用,且屬於犯罪行為人所有,爰依法聲請 法院裁定沒收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40條第2 項定有明文;又依本法查獲之私菸、私酒及供產製私菸、私 酒之原料、半成品、器具及酒類容器,沒收或沒入之,前三 項查獲應沒收或沒入之菸、酒與其原料、半成品、器具及酒 類容器,不問屬於行為人與否,沒收或沒入之,菸酒管理法 第57條第1項、第4項亦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前因違反菸酒管理法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37865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緩起 訴期間業於113年12月12日屆滿,緩起訴處分未經撤銷等情 ,業經本院職權核閱上開偵卷、113年度緩字第106號緩起訴 執行卷宗確認無訛,並有前開緩起訴處分書及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考。查上開案件扣案之水菸(含菸葉 ,數量11PCE,計2.75公斤)(現由基隆關保管中),為被 告所有供其實施菸酒管理法第45條第2項之未經許可輸入私 菸犯行所用之物,且依菸酒管理法第57條第1項、第4項規定 ,屬專科沒收之物。從而,本案聲請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 刑法第4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施建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姿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2024-12-31

PCDM-113-單聲沒-242-202412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