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通常程序起訴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交簡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交簡字第48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文福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 551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合議庭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劉文福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 毫克以上,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 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犯罪事實:   劉文福於民國113年6月5日11時至12時許,在臺東縣池上鄉 之工地飲用2瓶啤酒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已達每公升0.25 毫克以上之情形,仍基於服用酒類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 意,於同日13時10分許,自上開飲酒地點,駕駛車牌號碼000 -0000號自用小貨車行駛於道路上。嗣於同日13時19分許,行經 花蓮縣富里鄉臺九線中興路口時,因闖紅燈為警攔檢查獲, 並經警於同日13時32分許測得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 36毫克,始悉上情。案經花蓮縣警察局玉里分局報告臺灣花 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二、程序事項:   按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之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經被告自白犯罪,不論該自白是否於法院訊問時所為,如 法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即得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法院辦理刑事訴訟簡易程序案件應行注意事 項第2點前段併予參照。查本案被告劉文福已於警詢及偵查 中承認犯罪,並就犯罪過程詳細交代(見警卷第7至11頁,偵 卷第27至29頁),則依上述規定,被告之自白雖非於本院訊 問時所為,但仍得改以簡易判決處刑,合先敘明。 三、本案證據:   前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偵查時均坦承不諱,且有 酒精測定紀錄表、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呼氣酒精測試器 檢定合格證書、花蓮縣警察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 知單、公路監理電子閘門系統查詢資料、車輛詳細資料報表 等證據資料在卷可資佐證,足認被告之任意性自白核與事實 相符,其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四、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駕駛動力交通 工具而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以上之罪。  ㈡本案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已具體記載被告構成累犯之事實。 被告前因不能安全駕駛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聲字第97號 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確定,嗣於110年1月27日因徒刑 易科罰金出監,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26至27頁)。被告於執行完畢5年內,再犯本 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審酌被告於前案執行完畢後 ,仍再犯相同罪質之本案,足見其具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 力薄弱,又本案並無適用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之情形, 亦無加重最低本刑致無法處以最低法定本刑,而使其所受刑 罰超過所應負擔罪責之罪刑不相當情形,參酌司法院釋字第 775號意旨,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基於裁判 精簡原則,判決主文得不記載「累犯」,附此陳明。  ㈢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前曾於102、103年間,因 犯不能安全駕駛罪分別經法院判處罪刑確定(上開構成累犯 部分不重複評價),此有上開被告前案紀錄表足證,其竟不 知悔改,罔顧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對一般用路人生命、身 體、財產安全所造成之潛在性危險,僅為滿足一時便利,輕 忽酒後駕車所可能造成之潛在性危險,而仍於飲酒後未待體 內酒精成分消退,心存僥倖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上路,經警測 得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36毫克,其行為應予以非 難;惟其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屬良好,且幸未因此發生交 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兼衡被告國中畢業之學歷、業工、家 庭經濟狀況月收入新臺幣3萬元(見警卷第7頁,本院卷第11 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1項規定,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案判決,得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向本院管轄第二審之合議庭提起上訴(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黃曉玲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映如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不服,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抄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周育陞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2025-03-26

HLDM-113-交簡-48-2025032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易字第313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源坤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速 偵字第3065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壢簡字 第2466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嗣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案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告自白犯罪,法院認為宜以簡 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被告鄭源坤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嗣經本院改依通常程序審理,惟因被告自白犯罪,且本 案並無不宜改行簡易程序之情形,故認本案宜由受命法官獨 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美香                              法 官 葉宇修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TYDM-114-易-313-20250326-1

審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審易字第345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佳沄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陳佳沄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而 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郭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卓采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2025-03-25

SLDM-114-審易-345-20250325-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40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柳筱安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4年度偵緝字 第48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4 年度易字第113號),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如下:   主 文 柳筱安犯公然侮辱罪,處罰金新臺幣伍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之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經被告自白犯罪,不論該自白是否於法院訊問時所為,如法 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即得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 易判決處刑,此有法院辦理刑事訴訟簡易程序案件應行注意 事項第2點參照。本案雖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惟被告 柳筱安於偵訊時已承認犯公然侮辱罪(偵緝字卷第39頁),復 經本院電詢是否願調解未果,而無另為不受理判決之可能, 此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5頁),是本院認 本案事證明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三、論罪科刑:  (一)刑法第309條第1項規定所處罰之公然侮辱行為,係指依個 案之表意脈絡,表意人故意發表公然貶損他人名譽之言論 ,已逾越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經權衡該言論對他人 名譽權之影響,及該言論依其表意脈絡是否有益於公共事 務之思辯,或屬文學、藝術之表現形式,或具學術、專業 領域等正面價值,於個案足認他人之名譽權應優先於表意 人之言論自由而受保障者。且本罪宜限於侵害名譽權情節 嚴重之公然侮辱行為,例如表意人透過網路發表或以電子 通訊方式散佈公然侮辱言論,從而有造成持續性、累積性 或擴散性嚴重損害之可能者,始得於個案衡酌後處以拘役 刑(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查告訴人蘇家德於警詢及偵訊時陳、證稱:我是計程車司 機,我載被告的路上,她就對我咆哮,我沒辦法服務她就 載到派出所前,請警察幫我跟她收車資,沒想到被告就罵 我神經病,我感到很不舒服,覺得受到侮辱等語(偵字卷 第25至26頁),是依本案之表意脈絡,告訴人身為職業駕 駛,實無容忍乘客對其恣意羞辱之義務,被告言論已逾越 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且該等言論並非言談習慣之粗 鄙詞彙,復無有益於公共事務之思辨,或屬文學、藝術之 表現形式,或具學術、專業領域等正面評價之情形,堪認 被告上開行為,係於多數人共見共聞之狀況下侮辱告訴人 ,揆諸上開說明,確屬公然侮辱無訛。是核被告所為,係 犯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理性溝通,而無 端謾罵告訴人,實屬不該;並考量被告坦承犯行,惟未賠 償告訴人之犯後態度;以及被告為本案犯行前並無遭法院 判決有罪確定之紀錄,素行尚可,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1至12頁);復參酌被告係於 凌晨2時許、口頭為上開侮辱言論,而無造成持續性、累 積性或擴散性嚴重損害之可能;暨其於警詢時自陳為高職 肄業之智識程度、無業、家庭經濟狀況勉持(偵緝字卷第1 3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依刑法第42條 第3項前段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江昂軒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王龍寬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不服,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抄 附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 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 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柏儒 附件:起訴書。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09條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 以下罰金。

2025-03-25

HLDM-114-簡-40-20250325-1

簡上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簡上字第6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謝清彥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3年9月11日 ,113年度簡字第669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案號:113年度偵字第3790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 合議庭認不宜適用簡易程序,改依通常程序審理,並自為第一審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謝清彥無罪。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上訴人即被告謝清彥前為法務 部○○○○○○○之受刑人,於民國112年8月24日具狀向臺灣屏東 地方檢察署聲請保全證據,經該署以112年度聲他字第435號 案件偵辦,嗣檢察官為偵辦該案,而指揮檢察事務官訂於11 2年10月25日9時許,傳喚謝清彥與法務部○○○○○○○進行遠距 視訊詢問。詎謝清彥基於侮辱公務員之犯意,於同日9時8分 許,在臺東監獄內與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第七偵查庭連線遠 距視訊時,於該署承辦檢察事務官依法執行職務詢問時,當 庭咆哮「幹你娘雞掰」、「白癡」、「幹你娘」、「豬腦袋 」等語侮辱依法執行職務之承辦檢察事務官等語。 二、被告雖稱其為精障患者,依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規定 ,有應受法扶及律師保障之權利等語。惟查:  ㈠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第8條規定:「(第1項)身心障 礙者受公約及其有關法規保障之權益遭受侵害、無法或難以 實施者,得依法提起訴願、訴訟或其他救濟管道主張權利; 侵害之權益係屬其他我國已批准或加入之國際公約及其有關 法規保障者,亦同。(第2項)身心障礙者委任律師依前項 規定行使權利者,政府應依法提供法律扶助;其扶助業務, 得委託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或其他民間團體辦理。(第 3項)為維護身心障礙者人權,政府應對司法人員辦理相關 訓練。」依被告主張其為「精障患者」而言,對照身心障礙 者權益保障法第5條規定,被告所稱「精障患者」應係指稱 其有該條第1款所定「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損傷 或不全之情形,惟合於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條第1款規 定「身心障礙者」,需係因「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 」,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影響其活動與參與 社會生活,經醫事、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與職業輔導評量等 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之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領有身心障礙證 明者。經查,被告經診斷為「B型人格障礙症及情緒障礙症 患者」,症狀主要為情緒控管差,衝動控制差,想法固執, 好爭辯,疑心重,對治療配合度差等情,固有臺北榮民總醫 院臺東分局114年2月24日書函在卷可參,然參以被告於本院 審理時就所涉犯行積極答辯,再三主張其應享有之各項法律 上權益,更於本院審理時提出告發狀,實難認被告有因前揭 病症影響其活動與社會活動,更無因前揭病症無法為完全之 陳述,況被告亦非經相關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而領有身心 障礙證明者,是被告要非屬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條所 定之「身心障礙者」,即難逕認被告為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施行法第8條所定政府應依法提供法律扶助之對象。縱從寬 認定被告係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第8條規定之「身心 障礙者」,惟關於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第8條規定之 法律扶助業務,現係由衛生福利部委託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 金會辦理,雖被告現在監執行,然其對外通信並無困難,此 由被告仍可寄送書狀至本院即明,準此,被告自應向法律扶 助基金會申請法律扶助,要非由法院越俎代庖逕予法律扶助 ,是被告向本院聲請法律扶助,亦非有理。  ㈡依刑事訴訟法第31條第1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於審判 中未經選任辯護人者,審判長應指定公設辯護人或律師為被 告辯護:一、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二、高等 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三、被告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 無法為完全之陳述者。四、被告具原住民身分,經依通常程 序起訴或審判者。五、被告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而聲請 指定者。六、其他審判案件,審判長認有必要者。」被告雖 為「B型人格障礙症及情緒障礙症患者」,然被告並未因此 精神障礙,致無法為完全之陳述等節,業如前述,自無刑事 訴訟法第31條第1項第3款所定應指定公設辯護人或律師為被 告辯護之情形,另亦查無被告有刑事訴訟法第31條第1項其 餘各款所定應指定公設辯護人或律師為被告辯護之情形,本 院自無必要依刑事訴訟法第31條第1項規定為被告指定公設 辯護人或律師為其辯護。 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其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檢察官對於起 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 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 之方法,無法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者,應貫徹無 罪推定原則。刑事妥速審判法第6條亦定有明文。又按111年 1月12日修正公布之刑法第140條規定:「於公務員依法執行 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然侮辱者,處 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其中關於侮 辱公務員罪部分,應限於行為人對公務員之當場侮辱行為, 係基於妨害公務之主觀目的,且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之 情形,於此範圍內,始與憲法第11條保障言論自由之意旨無 違(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主文參照)。 四、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認被告涉犯刑法第140條之侮辱公務 員罪嫌,係以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112年10月25日檢察事務 官詢問筆錄、檢察事務官勘察報告及開庭光碟等證據,為其 主要之論據。 五、經查,被告於112年10月25日上午9時8分許,因其聲請之112 年度聲他字第435號案件,在臺東監獄內接受臺灣屏東地方 檢察署檢察事務官以遠距訊問方式詢問時,對承辦檢察事務 官出言「幹你娘雞掰」、「白癡」、「幹你娘」、「豬腦袋 」等侮辱性言論等情,固有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事務官 勘察報告在卷可稽。惟按侮辱公務員罪既屬侵害國家法益之 妨害公務罪,且限於上開公務執行之法益始為其合憲目的, 是人民當場侮辱公務員之行為仍應限於「足以影響公務員執 行公務」之情形,始構成犯罪。所謂「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 公務」,係指該當場侮辱行為,依其表意脈絡(包括表意內 容及其效果),明顯足以干擾公務員之指揮、聯繫及遂行公 務者,而非謂人民當場對公務員之任何辱罵行為(如口頭嘲 諷、揶揄等),均必然會干擾公務之執行。一般而言,單純 之口頭抱怨或出於一時情緒反應之言語辱罵,雖會造成公務 員之不悅或心理壓力,但通常不致會因此妨害公務之後續執 行,尚難逕認其該等行為即屬「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 。惟所謂「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並非要求其影響須 至「公務員在當場已無法順利執行公務」之程度,始足該當 ;亦非要求公務員於面對人民之無理辱罵時,只能忍讓。按 國家本即擁有不同方式及強度之公權力手段以達成公務目的 ,於人民當場辱罵公務員之情形,代表國家執行公務之公務 員原即得透過其他之合法手段,以即時排除、制止此等言論 對公務執行之干擾。例如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本人或其在場之 主管、同僚等,均得先警告或制止表意人,要求表意人停止 其辱罵行為。如果人民隨即停止,則尚不得逕認必然該當系 爭規定所定之侮辱公務員罪。反之,表意人如經制止,然仍 置之不理,繼續當場辱罵,此時即得認定行為人應已具有妨 害公務執行之主觀目的,進而據以判斷其當場辱罵行為是否 已足以影響公務員之執行公務(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 判決理由參照)。依前揭勘察報告,可知被告於承辦檢察事 務官詢問時雖有出言前揭侮辱性言論,然承辦之檢察事務官 並未予理會,亦未以任何手段制止被告再為該等侮辱性言論 ,仍從容自若繼續詢問被告。是以,被告於其回答內容中夾 雜前揭侮辱性言論,雖會造成承辦檢察事務官不悅或自覺受 辱,惟承辦檢察事務官尚非無法繼續該次詢問程序,且該次 詢問係以遠距訊問方式為之,實則被告除前揭侮辱性言論外 ,難有其他行為舉止足以妨害公務,自難認被告於接受承辦 檢察事務官詢問時出言前揭侮辱性言論,已明顯足以干擾公 務員之指揮、聯繫及遂行公務。況被告聲請之前揭112年度 聲他字第435號案件,嗣經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以他結方式 結案並函知被告等情,亦經本院調取該案卷宗核閱無訛,益 見被告所為尚不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依之前揭說明, 即難以刑法第140條之侮辱公務員罪相繩。 六、綜上,檢察官所舉事證,尚不足以證明被告確有刑法第140 條侮辱公務員之犯行,自屬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應依法為被 告無罪之諭知。原審適用簡易程序為被告有罪之判決,固非 無見。惟本院審理後,認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業如前述, 而有刑事訴訟法第452條所定第一審應適用通常程序審判而 不得適用簡易程序審判之情形,原審誤依簡易程序對被告為 有罪之諭知,即有未洽,被告提起本件上訴,為有理由,爰 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準用同法第369條第2項之規 定意旨,由本院合議庭撤銷原審判決,逕依通常程序為第一 審判決。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452條 、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364條、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 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靜慧提起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翁銘駿到 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柏霖                             法 官 錢毓華                                      法 官 林育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黃振法

2025-03-25

PTDM-114-簡上-6-20250325-1

審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審訴字第161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洪宇宣 上列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年度偵字第733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洪宇宣涉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3條第4項之 未經許可持有槍砲之主要組成零件、同條例第12條第4項之 未經許可持有子彈等罪,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被告自 白犯罪,本院認為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蕙芳                    法 官 王聖源                    法 官 陳盈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雅婷

2025-03-25

KSDM-113-審訴-161-20250325-1

審交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審交訴字第318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倪恒偉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3149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肇事逃逸部分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倪恒偉因涉犯公共危險等罪嫌,經檢察官依通常程 序起訴,而被告就肇事逃逸部分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就此部 分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蕙芳                  法 官 翁碧玲                  法 官 都韻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史華齡

2025-03-25

KSDM-113-審交訴-318-20250325-2

金訴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金訴字第10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洪嘉偉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洪嘉偉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 程序起訴,而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改依簡易判決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卉聆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義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2025-03-25

MLDM-114-金訴-10-20250325-1

審交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過失致死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審交訴字第2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顥瀚 上列被告因過失致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 951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張顥瀚因過失致死罪嫌,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而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 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蕙芳                    法 官  都韻荃                    法 官  王聖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涂文豪

2025-03-25

KSDM-114-審交訴-2-20250325-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易字第170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柯幸珠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2706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柯幸珠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而 被告於準備程序時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蘇琬能                   法 官 劉正祥                   法 官 鄭勝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柔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5

SLDM-114-易-170-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